第10讲 水循环和水量平衡(课件)-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展开水循环的研究是水文学的核心内容。地球上的各种水体通过水循环过程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从而影响气候、生态,塑造地表,实现地球化学的物质迁移,并给人类不断提供再生的淡水资源。水量平衡是指水循环过程中蒸发、降水、径流等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
1.知道水循环的类型及其环节构成,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掌握水循环五个环节的影响因素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利用
3.理解水量平衡的基本原理,掌握水量平衡的公式
4.能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水循环变化的地理影响
(2021·辽宁高三期末)在伊犁河谷地部分山地南北坡植被分布差异明显,北坡中段分布有云杉林,南坡对应高度只有草地分布。下图为伊犁河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伊犁河主汛期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 B.气温 C.季风 D.西风2.伊犁河流域形成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A.北冰洋 B.太平洋 C.大西洋 D.印度洋3.伊犁河( )①只参与海陆间大循环 ②为内流河③冬季结冰期较长 ④流入北冰洋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1.维持全球水量平衡,促进水体更新
维持全球各个水体间的动态平衡,促进水体更新。
影响水体更新速度的因素:
(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促进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
联系地球的各个圈层,促进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
水循环对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能起到吸收、转化和传输的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不断塑造地表形态,形成丰富多样的地貌类型。地表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水循环成为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水循环还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对全球自然环境产生深刻而广泛地影响。
(三)水循环环节及其影响因素
决定地表径流大小的最主要因素
与地表径流流量呈正相关
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区,河流水易下渗,减少地表径流的流量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作用明显
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
(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某野外求生训练营进行荒岛求生训练时,在沙滩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如图I所示。图Ⅱ为当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I获取淡水过程中,取水管模仿的水循环的环节是( )A.径流 B.降水 C.水汽输送 D.蒸发
5.读图I和图II,关于该取水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6点后B.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18点后C.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大气逆辐射D.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太阳辐射
四. 人类对水循环的利用和影响
(1)正向利用①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或下渗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②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③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涵养水源,使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④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小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量。⑤实施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
(2)负向影响①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汇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②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③城市路面硬化: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增加地表径流,易造成城市内涝。④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使地下水位下降,会导致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
海绵城市建设是解决城市排水防涝的有效途径,它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可逐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等目的。
(2022·浙江高三专题练习)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下图示意城市植被浅沟的结构,a、b、c、d为水循环环节。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6.在城市中用植被浅沟代替不透水地面会使图中水循环环节( )A.a减少B.b增加C.c减少D.d增加7.城市大量修建植被浅沟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绿地面积,美化环境B.减轻雨水的冲刷,减少水土流失C.增强对雨水的滞留能力D.优化水生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8.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后,城市河流( )A.流量显著增大 B.枯水期水位上升 C.流速显著减小 D.泄洪能力提高
(1)外流区多年平均状况水量平衡方程式为: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2)内流区多年平均状况水量平衡方程式为:降水量=蒸发量。
(2017年全国卷Ⅰ)图2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6—8题。
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A.远大于2 000毫米B.约为2 000毫米C.约为210毫米D.远小于210毫米
(三)水量平衡变化的考察
当某些自然要素改变或人类活动,水量平衡被打破,会使环境特征发生改变。
看水域面积增加还是减少
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增加,降水量<蒸发 [时]
降水量增加,蒸发量减少,降水量>蒸发 [时]
【2018年全国Ⅰ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图10)。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6分)
【解析】研究时段为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湿地面积稳定,这一时段内乌裕尔河流域均为内流区,这一大背景没有变,故降水量是变化不大的。随着乌裕尔河的河水流入扎龙湿地,湿地面积逐渐扩大,蒸发量逐渐加大,但依然小于降水量,当湿地面积稳定的时候,蒸发量最终和降水量相等。
答案: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的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山东省青岛市2020届高三地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维多利亚湖地处东非高原,湖面海拔1134米,是因地壳运动、凹陷形成的较浅积水盆地,该湖唯一的出口是从北岸流出的维多利亚尼罗河。水葫芦喜热,不耐低温,多浮生于浅水水域,根系能直接从水中吸收有机养分,繁殖速度极快。20世纪80年代,维多利亚湖周边国家为美化该湖环境引种了水葫芦,导致水葫芦的泛滥,并带来一系列问题。图7示意维多利亚湖水系。
(1)从维多利亚湖凹陷形成到水量稳定,说明维多利亚湖流域降水量与蒸发量、外流径流量之间的关系。(4分)
【解析】该题研究时段为维多利亚湖凹陷形成至水量稳定,该时段内该流域始终为外流区。大背景是外流区水量平衡问题。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该湖形成至水量稳定前,随着水面的扩大,蒸发量在逐渐加大,外流径流量从无到有到逐渐增大;第二个阶段:水量稳定时,降水量等于蒸发量与外流径流量之和。
答案:凹陷形成时降水量大于蒸发量与外流径流量之和,到水量稳定时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与外流径流量之和。
位于横断山区高山峡谷中的程海,曾经是一个外流湖,平均水深达72m,湖水通过程河向南流入金沙江。
近代由于水文、气候变化,湖水不再外泄,成为内陆湖。程海湖面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40mm,蒸发量为1841mm。目前,程海水面面积多年稳定在75.8平方千米,平均水深约25.7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目前程海水面面积多年稳定,说明主要补给水源是A.高山冰雪融水 B.大气降水C.地下水 D.季节性积雪融水根据现今气候条件,预测程海未来自然演化正确的是①盐度升高 ②水位下降③面积扩大 ④湖水富营养化加重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0年广东高三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横断山区高山峡谷中的程海,位于云南省永胜县(如下图所示),为滇西第二大淡水湖。程海曾经是一个外流湖,平均水深 72m ,湖水通过程河向南流入金沙江。1690年前后程海水位开始下降,逐渐成为封闭型湖泊。程海湖面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733.6mm ,蒸发量为 2169 mm。目前,程海水面面积多年稳定在 75.8 平方千米,平均水深约 25.7m 。
(2)分析程海由外流湖转变为内流湖的自然原因。
【解析】该湖泊由外流湖变为内流湖即由外流区变为内流区,说明气候变得干旱,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湖泊水位大幅下降,失去外泄通道(外流径流量逐渐消失),演变为内流湖。
答案:程海地区气候从湿润向干旱转变;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大增;湖泊水位大幅下降,程海从外流湖转变为内流湖。
(2019年海南卷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的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并有冰川融水补给。发源于该地区的楚玛尔河是长江北源之一,卓乃湖、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是该地区的重要湖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可可西里地区气温持续上升,降水增加。2011年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的强降水导致卓乃湖湖水外泄,依次贯通了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图5示意卓乃湖周边地区地理环境。
(2)如果未来气候持续暖湿化,导致盐湖与清水河贯通,推测该地区水系及水环境的变化。(8分)
【解析】楚玛尔河是长江北源之一。如果未来气候持续暖湿,会导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会导致盐湖与清水河贯通,就与楚玛尔河连通了,内陆湖变为外流湖,内流水系变成外流水系,现今长江北源河流水系发生改变。变成外流河后,湖水流出,会导致湖水盐度降低,水生生态系统发生改变。
答案: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面积增加,湿地范围扩大;加剧地表冲刷,形成新的河道。
(2020·山东高三零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美国西部的大盆地内多沙漠和盐湖。大盐湖是美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末次冰期时,它曾经是一个比现在大20倍的淡水湖。冰后期变成内陆湖,最后留下的形成了现在的大盐湖、犹他湖、塞维尔湖和拉什湖。下图示意大盐湖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
(1)从气候变化的角度,说明大盐湖由淡水湖演化成内陆湖的过程。
(1)末次冰期时,气温较低,周围高山冰川广布,夏季有大量冰川融水注入湖盆。冰后期随着全球气温升高,冰川消退,夏季湖水补给减少,加之蒸发加剧,湖水水位下降,外流通道被切断,大盐湖演化成内陆湖。
(2)如果未来气候持续变暖,推测大盆地内盐湖的变化。
(2)气候持续变暖,蒸发加剧,湖泊蒸发量远大于补给量,水位下降、湖面萎缩,有些盐湖演化成盐沼,甚至完全干涸。
第10讲 水循环和水量平衡(课件)-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第10讲 水循环和水量平衡(课件)-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网络构建,水循环示意图,光热风湿水,水的类型,削峰补枯,热点应用,真题感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0讲 水循环和水量平衡(讲义)-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第10讲 水循环和水量平衡(讲义)-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第10讲水循环和水量平衡讲义原卷版docx、第10讲水循环和水量平衡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18讲 植被和土壤(课件)-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第18讲 植被和土壤(课件)-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大尺度,中尺度,小尺度,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板状根,老茎生花,热带草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