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5讲 城市专题(练习)-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展开第24、25讲 城市专题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0·天津·高考真题)下图表示我国西北地区某城市中心城区交通、金融、医疗和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密度。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虚线圈内区域最可能的城市功能是( )
A.商业和住宅 B.工业和行政
C.旅游和休闲 D.仓储和物流
2.影响该市中心城区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
A.交通 B.地形 C.气候 D.科技
【答案】1.A 2.B
【解析】1.读图可知,虚线圈内交通设施和金融设施的密度较大,交通便利,金融服务设施完善,最可能为商业区和住宅区,休闲旅游区的可能性小,A正确,C错;该图表示我国西北地区某城市中心城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分布密度(即是表明该图整个区域均为该城市中心城区),工业区和仓储物流区占地面积较大,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可能性较小,BD错。故选A。
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城市中心城区形态大致呈条带状,最可能受地形因素的制约,B正确;根据交通设施的分布密度图可知,该城市中心城区西北侧交通密度较低,说明其形态受交通的影响不是很大,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错;根据图中比例尺信息可知,该城市中心城区范围不大,其气候差异不大,C错;科技因素对中心城区形态的影响较小,D错。故选B。
(2022·江苏·高考真题)近四十年来,我国乡村地区经济形态、土地利用、社会结构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发生着深刻变化。下图为“网商集聚的某村落社会关系网络演变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从阶段I演变到阶段III,该村落社会关系网络逐步( )
A.多元化 B.内向化 C.等级 D.中心化
4.根据发展过程推断,该村落属于( )
A.城市近郊型 B.边远山区型 C.搬迁撤并型 D.特色保护型
5.该村落社会关系网络演变的主要驱动力是( )
A.历史文化传承 B.工业与信息化 C.自然环境变迁 D.交通区位变化
【答案】3.A 4.A 5.B
【解析】3.从图中可知,阶段I属于本村居民内部联系,阶段II本村居民、外来人口与服装工厂形成新的社会关系网,阶段III本村居民、外来人口以及网上商铺、服装工厂互相联系,形成更加多元化的社会关系, A选项正确。从阶段I到阶段III,可以看到本村居民逐步加强向外联系,并非社会关系内向化发展,B选项错误。从阶段III的社会关系来看,本村居民、外来人口、服装工厂、网上商铺彼此之间均属平等关系,并未出现等级化趋势,C选项错误。阶段III村落社会主体之间互相联系,多元主体结构明显,未呈现出中心化趋势,D选项错误。故选A。
4.从图中可以看到阶段I为本村居民为主;阶段II村落出现了服装工厂,而随着服装工厂的出现,大量外来人口迁入,使该地区人口增加,经济发展;从阶段III可以看到随着服装工厂和网上商铺的逐渐增多,其社会主体数量进一步增加,工业化促进了城镇的发展,使得城市不断向外扩张,而本题中的村落在工厂建立后逐渐发展壮大,城市近郊型乡村受工业化推动和城市化推动较为明显,符合本题村落的变化发展规律,A选项正确。边远山区型一般由于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受限,外来人口难以迁入,B选项错误。搬迁撤并型一般村落人口大量外流,并不会出现村落壮大发展的趋势,C选项错误。该村落在服装工厂的带动下不断发展壮大,从本题中并未看到该村落有独特的文化传承,或自然特色, D选项排除。故选A。
5.从图中三个阶段发展来看,阶段II由于服装工厂的出现促进了外来人口大量进入,而在阶段III由于网上商铺的大量发展,使得村落逐渐发展壮大,该村落受工业及信息产业的带动较为明显, B选项正确。从材料和图示发展来看,并未发现该村落传统产业,并不存在历史文化传承,A选项错误。从材料和图表中无法获知该地自然环境的变化,C选项排除。从材料可知该村落得以发展壮大,得益于工业的推动及信息产业的发展并非交通区位变化, D选项错误。故选B。
(2022·江西·兴国中学高三阶段练习)土族传统村落大多分布于青海河湟地区的川水、浅山、脑山地区,地处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此地群山起伏,河流广布,地形复杂多样。下图示意土族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推测土族传统村落具有的建筑特点是( )
A.尖顶木屋 B.高墙合院 C.白墙黑瓦 D.宽门大窗
7.影响河湟地区河谷两岸土族传统村落数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地 B.气候 C.土壤 D.生态
8.图中四处聚落规模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6.B 7.B 8.C
【解析】6.土族传统村落所在区域(青海河湟地区),气候寒冷,高墙合院可防风避寒,B正确;尖顶木屋是云南西双版纳的典型民居,有利于尖顶雨水滑落,木屋有利于通风散热,A错误;白墙黑瓦是我国江南水乡的民居特点,与山水田园风光相映成趣,C错误;宽门大窗利于采光和通风,不符合该地的环境,D错误。故选B。
7.如图,河流北岸(阳岸)村落数量多,且较高海拔处也有分布,而南岸(阴岸)村落数量少,且仅分布在低海拔处。说明气候(热量)条件是对影响河湟地区河谷两岸土族传统村落数量差异的主要因素,B正确;两坡的土地面积相差不大,土壤肥力材料没有提及,南坡植被覆盖率更高,生态环境好,ACD错误。故选B。
8.丙处位于河流北岸(阳岸)低海拔地区,气候相对温暖、临近水源、地形平坦、土壤较为肥沃,适合居住和耕作,因此聚落规模大,C正确;甲、乙海拔高,坡度大,土地规模较小,离水源地远,AB错误;丁位于河流南岸,阴坡,光照条件较差,湿气重,居住条件差,规模小,D错误。故选C。
(2022·浙江·高三阶段练习)研究表明,一般城市规模越小,高铁站距离城市中心相对也越远。边缘城市的边缘车站是否能带来足够的人流量和关注度,实际上颇为可疑。下图为高铁客运枢纽与城市区位关系示意图。下表为不同城市等级规模站点数量与距离指数比较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等级 | 站点数量 | 距离指数均值 |
超大城市 | 5 | 0.67 |
特大城市 | 2 | 0.62 |
大城市 | 13 | 1.12 |
中等城市 | 12 | 1.48 |
小城市 | 6 | 2.83 |
站点均值 | — | 1.34 |
注:距离指数为高铁站到城市中心的距离与城市建成区面积平方的比值。
9.高铁站布局属于城市边缘型的有( )
A.小城市、中等城市 B.中等城市、大城市
C.大城市、特大城市 D.特大城市、超大城市
10.边缘城市的边缘车站受到质疑,其主要原因是( )
A.边缘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强 B.边缘车站出行效率高
C.边缘车站会削弱边缘城市 D.边缘车站发展潜力差
【答案】9.B 10.D
【解析】9.读材料可知,一般城市等级越高,高铁站距离指数均值越小。城市边缘型高铁站距离指数均值属于中间范围,因此选择中等城市、大城市,排除ACD;B符合题意,故选B。
10.边缘城市经济实力较弱,辐射带动作用弱,排除A;边缘车站离市区较远,出行效率较低,排除B;边缘车站会带来客流,促进边缘城市经济发展,排除C;边缘车站离市区远,受到大城市辐射带动作用较小,发展潜力差,D符合题意。故选D。
(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企业总部与其注册地的跨城市分离现象十分普遍。下图示意2002~2017年我国上市公司总部和注册地迁移频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大多数上市企业总部迁往的城市与原城市相比,( )
A.服务种类少 B.同等级城市数目多
C.服务范围大 D.同等级城市规模小
12.吸引大多数上市企业迁移注册地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 B.劳动力素质 C.基础设施 D.税收政策
【答案】11.C 12.D
【解析】11.据图可知,大部分上市企业总部迁往的城市等级比原城市高,服务种类比原城市多,城市服务范围比原城市大,C正确,A错误。迁往城市的同等级城市数目少、规模大,BD错误。故选C。
12.据图可知,大多数上市企业注册地迁往等级更低的城市,这些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A错误。劳动力素质相对较低,B错误。基础设施相对不完整,C错误。但是这些城市为促进经济发展会推出较多的优惠政策,如补贴、减免赋税等,对上市企业注册地选择的吸引力大,D正确。故选D。
(2022·河北·石家庄二中实验学校高三开学考试)双核结构是指在某区域内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门户城市及其连线构成轴线。由此引领和推动所在区域发展的一种空间结构现象。下图为沈阳——大连双核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沈阳—大连双核结构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两城市( )
A.在区位和功能上存在互补 B.在地域文化方面存在互补
C.交通便捷且空间距离较近 D.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相近
14.沈阳—大连双核结构有利于( )
①促进大连市建成东北地区中心城市 ②促进沈阳—大连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③增强沈阳市对辽中南地区的辐射功能 ④提高沈阳和大连两城市传统工业比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13.A 14.C
【解析】13.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双核结构是以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门户城市两类不同功能定位的城市为主构建的。沈阳和大连是辽宁省规模最大的两大城市,两座城市区位条件优越,城市功能比较齐全,其区位和功能可以互为补充,形成双核结构可发挥最大作用,A正确;沈阳和大连均在辽宁省内,两城市间地域文化差异较小,B错误;交通便捷且空间距离较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近都是两城构建双核结构城市的有利因素,但都不是主要因素,C、D错误。本题应选A。
14.根据目前的发展规划,沈阳是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而大连不是,①错误;沈阳—大连双核结构可以促进沈阳、大连以及沿线地区的交流,能够促进沈阳—大连区域经济协同发展,②正确;沈阳—大连双核结构可以促进沈阳市的技术、人才等向辽中南地区流动,增强沈阳市对辽中南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③正确;沈阳—大连双核结构主要是为了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传统工业的比重不利于两地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④错误。所以选C。
(2022·广东·高三阶段练习)传统的人口迁移多以跨国、省、市、县等行政区划边界为判断依据。克罗地亚(如图)为地中海沿岸国家,国土面积为5.6万平方千米。某团队以居住社区为尺度,对克罗地亚的人口迁移展开研究,结果显示克罗地亚以社区为尺度的人口迁移活跃,且人口迁移方向呈现向交通便捷地集中的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与传统的人口迁移研究相比,以社区为尺度的人口迁移( )
①平均迁移距离长 ②迁移难度小 ③迁移频次高 ④迁移方向性更明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克罗地亚部分当地人口由主城区社区向近郊社区迁移,其主要考虑的方面最可能是( )
A.改善居住环境 B.降低住房成本 C.缩短通勤距离 D.获取工作机会
【答案】15.C 16.A
【解析】15.根据材料“克罗地亚以社区为尺度的人口迁移活跃,且人口迁移方向呈现向交通便捷地集中的特征”可知,以社区为尺度的人口迁移比传统的人口迁移的迁移难度小、迁移频次高,②③正确,C正确;平均迁移距离短,①错误,AB排除;受交通线路走向的影响,迁移方向性不明显,④错误,D排除。故选C。
16.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主城区的环境质量下降,郊区环境相对较好,为了改善居住环境,克罗地亚部分当地人口由主城区社区向近郊社区迁移,A正确;在郊区社区居住,可以降低住房成本,但不是主要原因,B错误;主城区经济相对发达,就业机会多,当地人口由主城区社区向近郊社区迁移,增加了通勤距离、就业机会减少,C、D错误。故选A。
(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无感停车、自动泊车、精细化管理……作为“新基建”重点内容之一,智慧停车已成为行业“新宠”近年来,我国多地持续加码智慧停车设施规划,鼓励开展自动代客泊车和智能停车场建设改造实验,智慧停车市场迅速崛起。运用信息化管理系统,某老街区居民自治停车管理办公室可在大屏幕上实时显示停车信息,曾经“车位少、停车难、车乱放”的老街区如今干净整洁,全路段畅通无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智慧停车信息化管理系统在统计停车数量时,涉及地理信息技术的相关功能有( )
①车辆监控 ②精准定位 ③精准授时 ④信息收集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18.智慧停车能够实现老街区路段畅通无阻的主要原因是( )
A.扩大街区的停车范围 B.方便停车管理,利于及时疏导
C.减少停车位的人工管理成本 D.降低了停车的难度
【答案】17.A 18.B
【解析】17.由材料和结合生活实际可知,智慧停车信息化管理系统在统计停车数量时需要进行车辆监控进行计数和车辆信息和车位信息的信息收集进行处理来计算,A正确;精准定位用在智慧停车上有些“大材小用”且成本过高,汽车流动性大,精准定位不太现实,只需要车位上安装传感器即可;精准授时用于停车费的计算,而不是统计停车数量,排除BCD;故选A。
18.智慧停车能够实现老街区路段畅通无阻的主要原因是通过在大屏幕上实时显示停车信息,方便停车管理,利于及时疏导,B正确;智慧停车并没有扩大街区的停车范围,A错误;智慧停车虽然减少停车位的人工管理成本,但人工的减少并没有直接使得老街区路段畅通无阻,C错误;停车的难度本身并没有减少,是通过停车管理和及时疏导来实现减少拥堵,D错误;故选B。
二、综合题。
19.(2022·北京·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美国塔科马市(47°17'N,122°28'W)是位于北太平洋东岸的港口城市,人口约21.9万(2020年)。该市一位名叫约克的年轻人非常喜爱中国文化,工作之余经常前往图书馆读书,或漫步公园游憩。1873年,横贯美洲大陆的北太平洋铁路建成。这条铁路成了分处铁路两端的约克曾祖父母缔结姻缘的纽带。他们初识时,位于铁路西端的塔科马仅千余人,到1889年人口达3.6万。图12示意塔科马市内部空间结构。
(1)概述该市兴起与发展的过程。
(2)归纳该市商业区的分布特征。
(3)说明该市适宜步行的原因。
【答案】(1)北太平洋铁路建成后,人口数量增多,城市逐步兴起,海运和陆运交通联系日益紧密,带动产业发展,城市服务功能日趋完善,用地规模逐渐扩大,城市进一步发展。
(2)临近港口和城市中心集中成片,沿主干道呈带状,在街角和居住区呈点状分布。
(3)城市环境宜人,建有步行道,步行范围内的设策较为便利、公园绿地分布广,
【分析】(1)从材料可以看到1873年横贯美洲大陆的北太平洋铁路建成,这条铁路的建成使该地人口数量增多,城市逐步兴起。由于该地位于北太平洋东岸地区,依靠海洋运输和铁路运输,该地产业发展速度较快,工业化不断促进城市化的发展,其城市服务功能日渐完善,城市土地规模逐渐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城市进一步发展。
(2)从图中可以看到,该市部分商业区靠近普吉特海湾,临近港口及市中心地区的商业区,相对集中连片;同时在该市中心以南区域,商业区沿主干道呈带状布局。其他零散的商业街区主要分布在街角和部分居住区周围,呈点状分布。
(3)从材料中可以看到该城市建有步行道,其步行和骑行道主要沿海岸分布,该地处于太平洋东岸,临近海洋,受海洋影响显著,气温适宜,环境相对较为宜人。同时,在其步行道周边,其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另其步行道连接众多公园和绿地,故适宜步行。
43.(2022·广东·高考真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Z村位于岭南某城市边缘,国道穿村而过,附近有高速公路出入口。2018年全村土地面积1605.2hm2,其中农林用地占85.36%;户籍人口3430人,常住人口2114人,外出务工人口占38.37%,村民总体收入水平不高。该村经济以种植与养殖为主,仅有一家自办企业,服务业几乎空白;另有三家外来重工业企业和一个度假村,企业原料与市场“两头在外”。与2008年相比,2018年该村的农林用地显著减少,建设用地增加明显。下图反映2018年该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构成。
(1) 推测2008-2018年该村农林用地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
【答案】(1)满足城镇发展的用地需求,部分农林用地转变为城镇建设用地;外来企业建设需要征用农林用地;村庄道路、住宅建设占用农林用地。
【分析】(1)城市化的过程中,城镇用地的增加,使大部分农林用地转变为城镇建设用地,用来满足城镇的发展。外来新建企业的增加,也需要征用农林用地,与此同时,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减少了农林用地的占比。
44.(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墨尔本于20世纪中期成为一座现代化工业城市。20世纪70年代后,墨尔本的重化工业陆续迁往东南亚地区,现代服务业开始取代传统制造业成为城市发展的重心。20世纪90年代,墨尔本进入了生态规划理念为指导的城市规划时代。下左图示意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墨尔本各行政区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下右图示意1980年雅拉河沿岸港区与墨尔本中央商务区(CBD)
说明在生态规划理念指导下,墨尔本中心城区改造重点推行“步行城市”建设的原因。
【答案】减轻老城区交通拥堵;有利于发展休闲产业(促进零售休闲)等产业发展;老城区原有的道路系统较狭窄;减少交通污染;绿色出行,减少交通能源消耗。
【分析】结合生态规划理念以及步行城市建设的优点进行分析即可,建设步行城市,首先可以减少中心城区的车辆通行,进而缓解墨尔本中心城区交通拥堵问题;将中心城区改造成步行街为主体的城市,可以带动商业、零售等休闲产业的发展,带动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等;改成步行城市还可以对老城区原有狭窄的道路系统进行优化,减轻环境污染;能够提高公民意识,促进绿色出行,减少能源消耗等。
45.(2021·河南·唐河县友兰实验高中高三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半城市化,指一种在经济结构、社会形态和景观上介于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城市化形态。门头沟区位于北京城区以西,是北京最近的郊区县之一,也是典型的半城市化地区。近年来门头沟区乡村农业人口数量日益减少,产业结构正面临转型,村庄的功能定位开始日益多元化,由过去单一的农业生产功能转变为集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商贸服务、旅游休闲等多元功能于一体。在半城市化过程中,许多乡村空间日益散乱,呈现出“村村像城镇,镇镇像农村”现象。下图示意门头沟区位置。
(1)说明推动门头沟区半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
(2)推测门头沟区半城市化过程中当地乡村人口新职业。
(3)请从乡村景观变迁角度对“村村像城镇,镇镇像农村”现象进行解释。
【答案】(1)北京(大都市)辐射与扩散(或城区工业外迁、人口郊区化和新城建设等);乡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或农业产业化、乡村非农化、乡村旅游及新农村建设等)。
(2)外出务工人员、加工工人、农业生产专业户、乡镇企业家等。
(3)“村村像城镇”是指随着村庄功能的日益多元化,乡村建设用地不断扩大,出现了工业生产加工、商贸服务等用地;
“镇镇像农村”是指村庄的空间布局相对分散,生产难以形成规模,不利于村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人居环境也较难得以改善。
【分析】(1)由图和材料可知,门头沟区位于北京城区以西,是北京最近的郊区之一,北京作为我国首都,经济发达,对附近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北京的迅速发展,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产业外溢,外来人口迁入等,也成为推动近郊区半城市化以及城镇发展的主要动力。
(2)门头沟区的半城市化发展进程,使产业结构转型,据材料所说,“由过去单一的农业生产功能转变为集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商贸服务、旅游休闲等多元功能于一体”,从中可以推测当地人口的新职业。其中有外出打工的人员,制造类企业需要雇佣工人。乡村地带还存在农业生产。
(3)从乡村景观的变迁角度来解释,半城市化的进程,推动乡村景观向城市景观转变,却又转变的不彻底,存在乡村景观,但同时也有新建城市景观,而镇级行政区地理位置上比较分散,基础设施比不上城区,从而导致“村村像城镇,镇镇像农村”的现象出现。
第34讲 微专题 地理空间尺度思想(练习)-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第34讲 微专题 地理空间尺度思想(练习)-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第34讲微专题地理空间尺度思想练习解析版docx、第34讲微专题地理空间尺度思想练习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33讲 区域认知和区域发展(练习)-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第33讲 区域认知和区域发展(练习)-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第33讲区域认知和区域发展练习解析版docx、第32讲区域认知和区域发展练习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30讲 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练习)-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第30讲 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练习)-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第30讲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练习-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解析版docx、第30讲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练习-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