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复习特训卷高频考点训练题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复习特训卷高频考点21影响气候的因素
展开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复习特训卷高频考点21影响气候的因素,共5页。
1.青藏高原气温垂直递减率( )
①西北高东南低 ②自东向西递减 ③总体冬季较低 ④东西变化梯度较大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对于青藏高原气温垂直递减率变化原因解释合理的是( )
A.空间总体变化主要受降水的影响
B.季节变化主要由于风力和风向影响
C.大气干燥导致冬季垂直递减率较小
D.冰雪融化导致夏季垂直递减率较大
3.近年来青藏高原夏季气温垂直递减率增大,则对我国季风的影响最可能是( )
A.冬季风势力增强,暴风雪增多
B.夏季风势力减弱,降水变率增大
C.冬季风势力减弱,寒潮冻害减少
D.夏季风势力增强,旱涝灾害增多
气候学上,以连续5日平均气温稳定至22℃以下的开始日作为秋季的开始。下图是“2020年9月17日我国入秋分布图”。据此完成4~5题。
4.该时期我国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入秋晚,与其关联最小的是南方地区( )
A.太阳高度大
B.昼长较长
C.距亚洲高压远
D.距副热带高压带近
5.我国北方地区入秋后,人们会感觉呼吸更加顺畅,其主要原因是( )
A.冬季风增强 B.气温降低
C.空气湿度降低 D.气压升高
下图为“某地1月、7月等温线分布图(单位:℃,等温距为4 ℃)”。据此完成6~7题。
6.图中①地1月、7月的温差可能为( )
A.8 ℃B.12 ℃
C.16 ℃ D.20 ℃
7.导致图中②地7月等温线弯曲的因素是( )
A.洋流 B.海陆热力性质
C.地形 D.冬季风的影响
读“我国2019年11月各地‘避冬锦囊’图”,回答8~10题。
8.数据显示我国各类裤子成交量区域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降水 B.气温
C.光照 D.风
9.华北地区的“避冬锦囊”中不仅有棉裤,还有“润肤乳、加湿器、防静电、搓澡巾”。该地区使用这些物件“避冬”的主要原因是( )
A.距冬季风源地近 B.纬度较高
C.距海洋近 D.大气对流旺盛
10.此时,与赣州小亮的调侃诗“闻君将至惊坐起,急问秋裤在哪里”中的“君”相伴而至的情景最相符的是( )
A.窗含西岭千秋雪 B.东风无力百花残
C.寒雨连江夜入吴 D.梅子黄时日日晴
气象学上,若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一年中的第一次(北半球)均≥10 ℃,则以第一天作为春季的开始日。下图为“我国30°N附近各地入春时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①地与②地入春时间分别可能是( )
A.①为5月15日,②为2月20日
B.①为3月18日,②为2月25日
C.①为3月18日,②为3月20日
D.①为2月20日,②为5月15日
12.造成③④两地入春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
A.③地太阳高度较大,获得太阳辐射多
B.③地大陆性较强,春季气温回升较快
C.④地受海洋调节作用强,春季来得早
D.④地受冬季风影响较大,春季来得晚
潜在蒸散量表示在一定气象条件下水分供应不受限制时,某一固定下垫面可能达到的最大蒸发、蒸腾量。下图示意甲、乙、丙、丁四地多年平均月降水和潜在蒸散量分布。据此完成13~15题。
13.图中四地,夏季潜在蒸散量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较少 B.气温较高
C.云量较多 D.风速较小
14.图中四地,年实际蒸发量最少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5.丁地春季多雨的主要原因是( )
A.热带气旋活跃
B.空气对流旺盛
C.受东北信风控制
D.锋面长时间滞留
高频考点21 影响气候的因素
1~3.答案:1.C 2.A 3.D
解析:第1题,读图1可以看出,垂直递减率总体北高南低,读图2可以看出,垂直递减率总体西高东低,即西北高东南低,①正确。从季节变化来看,总体冬季较低,③正确。故选C。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青藏高原东南部降水多,西北部降水少,而青藏高原的气温垂直递减率是西北高东南低,两者呈负相关关系,因此,其空间总体变化主要受降水的影响,A正确。第3题,夏季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度大,加之地面反射率较小,地面温度高,导致夏季气温垂直递减率较大。近年来青藏高原夏季气温垂直递减率增大,说明青藏高原夏季地面温度升高,大气垂直对流运动加强,使青藏高原的低压势力增强,受增强的低压吸引,夏季风势力增强,旱涝灾害增多,D正确。
4~5.答案:4.B 5.D
解析:第4题,9月17日我国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入秋晚,A项不符合题意;9月17日,太阳直射赤道附近,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昼长相差不大,这与入秋早晚关系不大,B项符合题意;我国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距亚洲高压远,受冷空气影响小,气温较高,入秋较晚,C项不符合题意;我国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距副热带高压带近,受其影响大,多晴天,气温较高,入秋较晚,D项不符合题意。第5题,入秋后,冬季风增强,气温降低,湿度降低,会使人体散热更快,人体会感觉凉爽,不会感觉呼吸更加顺畅,A、B、C项错误;我国北方地区入秋后,受亚洲高压的影响,气压升高,利于人体吸入空气,所以人们会感觉呼吸更加顺畅,D项正确。
6~7.答案:6.B 7.C
解析:第6题,由1月等温线和7月等温线可知,图中地区1月气温高于7月气温,为南半球。1月份时,①地位于24 ℃闭合等温线内部,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及等温距可推断,①地1月气温的范围是20~24 ℃;再根据图中7月等温线的分布可推知,①地7月气温的范围是8~12 ℃,计算可得,该地1月、7月的温差介于8~16 ℃之间,故选B。第7题,读图可知,图中②地7月等温线向高纬度凸出,说明气温较两侧高,结合图中地势来看,该地位于河谷地区,地势较两侧低,气温高,因此导致等温线弯曲的因素为地形,故选C。
8~10.答案:8.B 9.A 10.C
解析:第8题,从图中显示不同种类裤子成交量看,北方偏厚的裤子成交量多,南方反之,故可反映出不同区域温度的差异,降水、光照、风不是影响穿衣厚薄的主导因素,故A、C、D排除,答案选B。第9题,华北地区的“避冬锦囊”中有棉裤,还有“润肤乳、加湿器、防静电、搓澡巾”,反映出其温度低、天气干燥、多风沙等特点。华北地区距冬季风源地近,冬季风寒冷干燥引起华北地区降温快、天气干燥、有时带来风沙天气等,A符合题意。纬度较高主要导致温度低,其他特点不明显,B不对。距海洋近则不会太干燥,C不符合题意。大气对流旺盛会带来降水天气,D不符合题意。第10题,“闻君将至惊坐起,急问秋裤在哪里”中的“君”指冷空气到来,降温天气。“窗含西岭千秋雪”指在冬季降雪天气,气温低,与找秋裤不符合,A不对。东风会带来较温暖的天气,B不对。“寒雨连江夜入吴”指冷空气带来的降雨天气,与题意相符合,C对。“梅子黄时日日晴”描写的是夏季,与题意不符合,D不对。
11~12.答案:11.A 12.B
解析:第11题,由图中经纬度定位可知,①②地分别为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受地形影响,①地海拔高,气温较低,入春迟;②地位于四川盆地,北部有高大山脉阻挡冷空气,气温较高,入春早。结合图中所示的同纬度其他地区的入春时间可知,①地入春时间应迟于川西高原3月18日,②地则早于2月25日。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第12题,结合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③地入春时间在2月25日到3月18日之间,②→③→④入春逐渐推迟,所以④地入春时间在3月18日之后。③④地纬度相同,太阳高度相同,获得太阳辐射差异不大,A项错误;③地地处陆地内部,大陆性较强,陆地比热容小,春季气温回升较快,入春早,B项正确;④地受海洋调节作用强,升温慢,春季来得晚,C项错误;③④两地都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纬度相同,受冬季风影响差异不大,D项错误。
13~15.答案:13.B 14.C 15.D
解析:第13题,由材料可知,潜在蒸散量是水分供应不受限制时,可能达到的最大蒸发、蒸腾量,故影响潜在蒸散量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和空气流动的速度(风速)。夏季气温较高,蒸发、蒸腾旺盛,潜在蒸散量较大。降水、云量对潜在蒸散量影响相对较小。风速较小时,潜在蒸散量较小。第14题,年实际蒸发量受下垫面水分条件的限制。图中甲、乙、丙、丁四地虽然都在北回归线附近,但丙地位于世界上最大的沙漠中,年降水量很少,地面十分干燥,水分少,年实际蒸发量最少,故选C。第15题,丁地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地区,4、5月份受锋面雨带影响,降水较多,D正确。丁地夏秋季对流旺盛,热带气旋活跃,A、B错。丁地主要受季风影响,C错。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复习特训卷高频考点54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复习特训卷高频考点53工业区位因素,共6页。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复习特训卷高频考点52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