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复习特训卷高频考点26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37357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复习特训卷高频考点26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37357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复习特训卷高频考点26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37357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复习特训卷高频考点训练题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复习特训卷高频考点26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展开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复习特训卷高频考点26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开都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推测图中沼泽形成的地理条件为,苏木吉林湖,千泉湖湖水的主要补给形式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开都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A.地下水 B.季节性积雪融水
C.雨水 D.冰川融水
2.推测图中沼泽形成的地理条件为( )
A.地势平坦 B.蒸发旺盛
C.下渗强烈 D.河流含沙量大
青藏高原分布有两种类型的冰川,海洋性冰川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南部,大陆性冰川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内部。下图示意冰缘水文站监测的两类冰川夏季连续5日无降水情况下的径流水位过程线。据此完成3~4题。
3.雪线是山地常年积雪带的下界,雪线的高低受气温、降水量和地貌条件等的影响。关于青藏高原两类冰川雪线的高低及其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洋性冰川雪线高,气温高
B.大陆性冰川雪线高,气温低
C.海洋性冰川雪线低,降水多
D.大陆性冰川雪线低,降水少
4.海洋性冰川日融水径流峰值滞后的原因是( )
A.分布海拔较高
B.冰面、冰内均有消融
C.日均消融量大
D.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强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年降水量仅40~80 mm,理论蒸发量3 000 mm。沙漠东南部腹地有湖泊70多个,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大沙山(相对高度多在200~300 m)环抱湖泊的景观。苏木吉林湖就是其中之一,湖区全年降水量为164 mm,全年实际蒸发量1 261 mm。下图示意苏木吉林湖区湖泊补给量和排泄量动态曲线。据此完成5~6题。
5.苏木吉林湖近些年面积比较稳定,若不考虑下渗因素的影响,推断苏木吉林湖每年地下水平均补给量约为( )
A.1 260 mm B.160 mm
C.3 000 mm D.1 100 mm
6.苏木吉林湖( )
A.冬季湖面面积缩小
B.主要排泄方式是蒸发
C.春季湖面面积较小
D.主要补给水源是冰雪融水
[2023·山西省朔州市模拟]大奴湖是加拿大著名的冰蚀湖,奴河由南向北注入大奴湖。奴河三角洲上湖泊星罗棋布,随着奴河三角洲的持续发育,这些湖泊的水量平衡关系也随之改变。下图为“奴河三角洲的湖泊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7~9题。
7.奴河三角洲上形成大量湖泊的条件是( )
①三角洲上多低洼地 ②雨水和冰雪融水多
③现代冰川广布 ④地下有冻土层发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图中虚线区域内的湖泊受河流影响很小,主要是因为( )
A.距离河流远 B.河流水量小
C.湖泊面积小 D.河床地势高
9.A湖泊目前与奴河相互补给,据研究表明几年后A湖泊只能接受奴河洪水期的单向补给,其原因是( )
A.流域气候变干 B.河道泥沙堆积
C.河流水量变大 D.地势起伏增大
千泉湖是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南部边缘(天山北麓)沙漠中的淡水湖,因湖区泉眼众多而得名。近年来,湖泊面积扩大至5 000多亩(1亩≈666.7 米2)。据此完成10~11题。
10.千泉湖湖水的主要补给形式为( )
A.大气降水 B.季节性积雪融水
C.地下水 D.冰川融水
11.近年来,千泉湖面积的扩大主要是由于( )
A.该地夏季风的增强
B.全球气候变暖
C.该地冬季积雪增多
D.该地植被覆盖增多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1分)
大西洋与地中海曾有广阔的水道相连。在距今800万年前,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向北漂移与亚欧板块发生碰撞,在大西洋与地中海相连处形成山脉,使地中海一度封闭成为一个巨大的湖泊。科学家们在地中海海底钻探中发现和证实:距今600万年前形成了干涸蒸发岩,地层以风沙层夹结晶盐层构成;经数十万年后,由于地壳下陷,形成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海水流入,地中海再次成为海洋。下图示意现今地中海。
(1)根据地中海距今600万年前的干涸蒸发岩,指出当时的自然环境特点。(5分)
(2)与地中海作为海洋时期相比,说明地中海作为湖泊时期的水量收支状况。(6分)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呼伦湖位于内蒙古境内,呈东北—西南狭长分布,湖长93 km,平均宽度32 km,湖水面积2 339 km2。达兰鄂罗木河-新开河位于呼伦湖东北部,河长25千米,流向受呼伦湖和海拉尔河水位变化的制约,顺逆不定,是呼伦湖的吞吐河流。呼伦湖是一个淡水湖和咸水湖不断转化的湖泊。冬季11月初至翌年4月下旬,呼伦湖水量处于不增不减的平衡状态。4月下旬开始,呼伦湖水位逐渐上升。下图示意呼伦湖位置及其周围水系。
(1)分析呼伦湖在冬季11月初至翌年4月下旬期间水量稳定的主要原因。(4分)
(2)分析呼伦湖水位从4月下旬开始逐渐上升的主要原因。(4分)
(3)呼伦湖是一个淡水湖和咸水湖不断转化的湖泊,对此作出合理解释。(6分)
高频考点26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1~2.答案:1.D 2.A
解析:第1题,读图文材料可知,开都河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西北地区属于非季风区,河流的补给水源主要是高山冰川融水。第2题,读图并根据开都河位置可以判断,图中沼泽形成的地理条件为地势平坦。
3~4.答案:3.C 4.C
解析:第3题,海洋性冰川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坡,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这里降水丰富,积雪量大,雪线低。大陆性冰川位于青藏高原内部,这里降水少,只有海拔较高处才达到降雪与融雪平衡,雪线高。第4题,由上题分析可知,海洋性冰川雪线更低,A项错误;大陆性冰川也是冰面、冰内均有消融,B项错误;青藏高原东南部纬度更低,夏季日均温更高,日均融水量大,消融时间更长,从而导致径流峰值滞后,C项正确;冰川分布处植被稀疏,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并不强,D项错误。
5~6.答案:5.D 6.B
解析:第5题,联系水平衡原理,若不考虑下渗,苏木吉林湖收入为降水和地下水补给,支出为蒸发,近些年该湖泊面积比较稳定,湖水收支平衡;再结合材料,湖区全年降水量为164 mm,全年实际蒸发量1 261 mm,所以苏木吉林湖每年地下水补给量约为1 100 mm,故选D。第6题,冬季为12、1、2月,读图可知,该时间段湖泊总补给量大于总排泄量,湖面面积扩大,A错;自11月至次年5月,湖泊总补给量大于总排泄量,湖面面积扩大,所以春季湖面面积较大,C错;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湖泊蒸发量大,蒸发是其主要排泄方式,B正确;沙山海拔较低,无冰雪融水补给,且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湖以地下水补给为主,D错。
7~9.答案:7.D 8.A 9.B
解析:第7题,三角洲上多低洼地,加上当地雨水和冰雪融水较多,且地下有冻土层阻碍地表水下渗,导致很多低洼地积水成湖,①②④对;奴河三角洲位于61°N附近,地表无冰川形成和覆盖,因而没有现代冰川分布,③错。故选D。第8题,据图,虚线内的湖泊大部分距离河流较远,所以受河流影响很小,A对;汛期(如凌汛、春汛)河流水量较大,B错;河流对两岸地区湖泊的影响与湖泊的面积关系很小,C错;河床地势高,河流水易涌出河床,河流对虚线区域内的湖泊影响会增大,D错。第9题,A湖泊目前与奴河相互补给,说明两者地势相差较小,几年后A湖泊只能接受奴河洪水期的单向补给,说明几年后奴河河床变高,湖泊水位较低,河流枯水期湖泊水无法补给河流,最可能是因为河道泥沙淤积抬高了河床地势,B对;流域气候变干,河流和湖泊水位会同时下降,A湖泊与奴河相互补给关系不会发生明显变化,A错;河流水量变大,水位提高,河流会长期补给A湖泊,而不是A湖泊只能接受河流洪水期的单向补给,C错;地势起伏不会在短短几年内就有明显变化,D错。
10~11.答案:10.C 11.B
解析:第10题,该湖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大气降水少,A错误。季节性积雪融水水量较少,且只出现在春季,因此该湖不是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B错误。根据材料“因湖区泉眼众多而得名”可知,湖水是由泉水涌出形成,而泉水是地下水出露地表形成的,因此,该湖水的主要补给形式是地下水,C正确。冰川融水与气温呈正相关,夏季会形成汛期,冬季会出现断流,因此该湖湖水不是直接由冰川融水补给,D错误。第11题,该湖位于内陆,且受到高大山脉阻挡,很难受到夏季风影响,A错误。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冰川融水增多,会使地下水增多,地下水补给湖水的水量增加,B正确。该地受海洋水汽影响小,因此冬季积雪量较少,C错误。植被生长会消耗水量,植被覆盖率增加短时间内可能会使湖水面积缩小,而不是扩大,D错误。故选B。
12.答案:(1)地中海当时是一个巨大的盆地;气候干旱;湖泊干涸;荒漠广布,土壤贫瘠。
(2)与海洋时期相比,湖泊时期地中海缺少大西洋的海水收入,水量收入为降水与河流径流的注入;水量支出为地中海的蒸发。
水量收支状况:收入小于支出。
解析:第(1)题,自然环境特点可以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土壤等方面描述。由材料可知,地中海距今600万年前形成干涸蒸发岩,说明当时气候炎热干燥,蒸发旺盛;地中海形成一个巨大的盆地;河流稀少,湖泊干涸;地表植被稀疏,荒漠广布;土壤贫瘠。第(2)题,结合材料和水循环的原理分析,地中海为海洋时,与大西洋相连通,水量收支平衡,面积保持稳定。地中海作为湖泊时期,与大西洋的连通被阻断,缺少了大西洋的海水收入,成为一个巨大的内陆湖泊,水量收入为降水和河流径流的注入;水量支出为地中海的蒸发。水量支出大于水量收入,湖泊的面积不断缩小。
13.答案:(1)在此期间,呼伦湖水系各河流正值封冻期,地面径流补给减少或停止;降雪和蒸发对呼伦湖水位基本上没有影响,其水量处于稳定状态。
(2)4月下旬(春季)开始,河流进入解冻期,流域内的积雪融化,注入湖内的径流量增加;此期间湖面冰层处在融化期,湖面蒸发量不大,水量损失较少。
(3)呼伦湖盐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水量的增减和是不是排水湖。当湖水量增加,水位上升,湖水通过达兰鄂罗木河——新开河外排,成为排水湖(外流湖),盐分外排,湖水含盐量降低到一定程度,属于淡水湖;当湖水量减少,水位下降,海拉尔河水位高时,湖水停止外排,海拉尔河水通过新开河注入,成为内陆湖,盐分无法排出,湖水含盐量升高到一定程度,形成咸水湖。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 3.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练习)-(新高考专用),文件包含3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练习-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原卷版docx、3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练习-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考试地理特训练习含答案——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冬季含水涵洞对古树生长的作用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26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新人教版,共3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