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版(2020)六年级下册第三课 我们一起写春联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大学版(2020)六年级下册第三课 我们一起写春联教案,共3页。
教学设计方案 课时计划:1课时教学内容我们一起写春联学 校 授课教师 日期 课 型理论+实践课程授课班级 课时1课时学情分析 课程面向学生群体,特征如下:1、学生已经对人工智能有了一些了解。2、学生已经熟悉了“爱熊智学空间”平台的使用。教学目标 1、了解机器人的概念。2、知道机器人的本领。 活动主题 课堂互动:问答互动话题1:怎样判断一台机器是否智能呢?互动话题2:下面有三首诗,其中两首为诗人所作,一首为人工智能机器人所作,你能猜出哪首诗是人工智能机器人写的吗?互动话题3:我们能不能借助人工智能软件实现诗词或春联的自动创造呢?互动话题4:假如未来的机器都具备了一定的思想,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对人类将产生什么影响呢? 活动指导思想 建议时间:每个话题约3分钟左右,实际课堂中可根据时间减少建议形式: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活动目的:通过小活动,培养同学们积极思考问题、互相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图灵测试2、“写春联”积木块3、“写春联”程序4、保存文件 教学难点 1、“写春联”积木块2、“写春联”程序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重点知识教师讲授2、问答法,采用课堂提问的方式,引发同学们积极思考3、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教学用具 1、网络:不低于10M的网络2、显示:电脑、投影仪或大电视屏 教学过程:时间教 学 过 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5分钟课前导入:(3分钟)人工智能这么神奇,它有哪些本领呢?它的本领大着呢!今天我们先来体验一下它写春联的功能吧! 思考:怎样判断一台机器是否智能呢?课前导入讨论思考导入新课,用对话的形式抛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起学生兴趣。 35分钟新课讲授:(10分钟)(一)图灵测试图灵测试是指测试者(考官)与被测试者(一个人和一台机器)在彼此隔开的情况下,通过一定方式对被测试者随意提问。经过一定时间多次测试后,如果有超过30%的测试者(考官)不能确定被测试者是人还是机器,那么这台机器就通过了测试,被认为具有人类智能。(二)认识新积木在“百度大脑”积木盒子中,作用为以“人工智能”为题目写春联,“人工智能”是参数。思考1:下面有三首诗,其中两首为诗人所作,一首为人工智能机器人所作,你能猜出哪首诗是人工智能机器人写的吗?(古诗详见教材和ppt)思考2:我们能不能借助人工智能软件实现诗词或春联的自动创作呢?(三)操练场利用“爱熊图形化编程”中的“百度大脑”扩展插件写春联1、登录“爱熊智学空间”,选择“创作空间”。2、在“创作空间”页面,选择“图形化编程”中的“爱熊图形化编程”3、.打开“爱熊图形化编程”,单击右下角橘黄色“工具箱”按钮4、在弹出的“添加扩展”窗口中选择“百度大脑”扩展插件5、设计“机器写春联”程序6、运行程序,测试效果(四)实践园1、将“写春联”积木中的参数“人工智能”改成其他内容,测试运行效果2、将“写春联”积木更换为“写诗”积木,参数不变,测试运行效果(五)操练场保存文件1、 单击菜单栏中的“文件”,选择“保存到电脑”2、 单击“下载”,保存程序分享:想一想,说一说,假如未来的机器都具备了一定的思想,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对人类将产生什么影响呢?本课小结:(3分钟) 讲解过程:1、学生先小组讨论回忆。2、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进行本节课内容的总结,考一考同学们都记住了哪些内容,同时让大家都具有参与感。3、总结完成之后,也可以鼓励同学们自己举手来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对自己学习的知识点以及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总结,加深同学们对课程的印象。 知识讲授 讨论活动 知识讲授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河南大学版(2020)六年级下册第二课 智能多面手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
这是一份小学信息技术河南大学版(2020)六年级下册第一课 初识人工智能教案,共3页。
这是一份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活动1 让我们的信息更安全教案,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