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专项训练学案+ 期末模拟卷(2019浙科版)
专题05 细胞呼吸——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专项训练学案+ 期末模拟卷(2019浙科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5 细胞呼吸——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专项训练学案+ 期末模拟卷(2019浙科版),文件包含专题05细胞呼吸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好题汇编+期末模拟卷2019浙科版解析版docx、专题05细胞呼吸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好题汇编+期末模拟卷2019浙科版原卷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5 细胞呼吸 1.(2022 嘉兴月考)有关“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使用的酵母菌需要先进行活化处理 B.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检测CO2产生情况 C.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作为酒精的检测试剂 D.两组装置中酵母菌含量不等对结果无影响2.(2022 丽水模拟)图是酵母菌有氧呼吸过程图,①~③代表有氧呼吸的不同阶段,甲、乙代表有关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过程均在线粒体的不同部位进行 B.过程①和②产生乙的数量相等 C.缺氧条件下甲可以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D.过程③释放的能量等于①②过程释放的能量总和3.(2022 温州月考)如图表示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的转化过程,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分别表示H2O、O2 B.图中产生[H]的场所都是线粒体 C.用18O标记葡萄糖,则在产生的水中能检测到放射性 D.图示过程只能在无光的条件下进行4.(2022 湖州月考)到达西藏后,很多游客会出现乏力现象,原因是在缺氧的环境下细胞呼吸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有氧呼吸减弱,导致细胞释放的能量减少 B.无氧呼吸增强,导致细胞内乳酸增多、pH略有下降 C.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生成少量ATP D.由于O2缺乏,造成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丙酮酸减少,影响第二、三阶段的进行5.(2021舟山期末)在动物细胞中,葡萄糖的部分代谢过程如图。其中①~③表有关生理过程,甲、乙、丙、丁代表有关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乙表示的是[H],丁表示的是H2O B.②和③中都能产生大量能量 C.过程③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D.产物CO2中的氧来自葡萄糖和水6. (2021杭州月考)柽柳是一种沃土能力强的盐生植物,对盐渍土具有明显的改良作用,因而成为盐碱区域主要的生态修复物种。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表示柽柳有氧呼吸的过程,其中①~③表示相关过程,甲、乙表示相应物质。图中物质甲表示 ,物质乙表示 。图中的模型属于 (填”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或”数学模型”)。(2)过程②的正常进行,还需要 作为反应物。过程③发生的场所是 ,其某些部位向线粒体的内腔折叠形成 以增大表面积。(3)图中①②③过程中产生能量最多的是 。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柽柳以葡萄糖为底物的细胞呼吸化学反应式可以简写成: 。(4)生长在盐碱区的柽柳,其根部的根毛区细胞细胞液的浓度较高,以维持其 能力,从而使细胞保持坚挺。(5)柽柳根部可从土壤中吸收Ca2+,但不能确定吸收Ca2+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某同学通过设计以下实验对此进行探究。请完善实验表格的内容:项目对照组实验组材料5组生长状况相同的柽柳幼苗 试剂等量、相同且适宜浓度的Ca2+培养液处理方法除给予根系正常的细胞呼吸条件外,其他环境条件均适宜 测定指标培养一定时间后,测定溶液中 结果和结论若 ,则柽柳根部吸收Ca2+的方式为被动运输;若 ,则柽柳根部吸收Ca2+的方式为主动运输。1. (2020 绍兴月考)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干燥的环境细胞呼吸最弱,有利于果蔬储藏 B.慢跑过程中人体主要是从分解有机物产生乳酸的过程中获得能量 C.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产生CO2,但产生CO2的场所不同 D.包扎伤口选用透气性好的“创可贴”,主要是为保证人体细胞的有氧呼吸2. (2022衢州期中)有人用酵母菌的细胞成分进行如下实验,以探究有氧呼吸各阶段的发生场所,以及产生物质和释放能量的情况。其中2号和3号试管中葡萄糖的变化量说明了( )试管加入的细胞成分加入的反应物各试管变化情况加入荧光素和荧光酶1细胞质基质+线粒体添加14C标记的葡萄糖和18O2葡萄糖的量减少,有14CO2,H218O生成较强荧光2细胞质基质添加14C标记的葡萄糖和18O2葡萄糖的量减少,有14C标记的丙酮酸,NADH生成较弱荧光3线粒体悬液添加14C标记的葡萄糖和18O2葡萄糖的量不变没有荧光4线粒体悬液添加14C标记的丙酮酸和18O2丙酮酸的量减少,有14CO2,H218O生成较强荧光A.线粒体分解葡萄糖产生少量丙酮酸 B.细胞质基质分解葡萄糖产生少量能量 C.线粒体分解葡萄糖产生大量能量 D.细胞质基质分解丙酮酸产生少量能量3. (2022桐高返校考)下列各项应用中,主要利用细胞呼吸原理的是( )①中耕松土 ②果蔬保鲜 ③贮存种子④汛期农田及时排水 ⑤合理密植 ⑥糖渍、盐渍食品⑦用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 ⑧移栽幼苗时尽量选择在早晨或傍晚时进行A.①③④⑤⑦ B.①②③④⑦ C.②③④⑦⑧ D.①②③④⑥⑦⑧4. (2021温州期末)某研究小组在探究酵母菌的细胞生理活动时,收集了酵母菌生长增殖的资料,设计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1~4试管加入等量的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结果如图所示。探究的问题不可能是( )A.酵母菌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产生CO2的多少 B.酵母菌进行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是多少 C.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CO2吗 D.酵母菌在无氧呼吸中是否产生乙醇5. (2022 椒江区月考)细胞呼吸是生物细胞中最重要的供能活动,其中供能最多的阶段是电子传递链(如图所示),胞液侧为线粒体双层膜间隙。请据图分析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线粒体的内膜两侧的pH梯度需在有氧气供应时才能维持 B.好氧细菌细胞中也具备类似此图功能的膜脂和膜蛋白结构 C.介导H+从胞液侧进入基质侧的蛋白复合体具有催化作用 D.H+从基质侧进入胞液侧的过程属于消耗ATP的转运过程6.(2021衡阳期末)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单细胞真菌,常被用作探究细胞呼吸方式的材料。如图是探究酵母菌在葡萄糖溶液中呼吸方式类型的装置,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若装置1、2中的液滴均不移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或只进行无氧呼吸 B.若装置1中的液滴左移,装置2中的液滴不移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C.若装置1中的液滴不移动,装置2中的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D.若装置1中的液滴左移,装置2中的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7. (2021金华期中)在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中,密闭锥形瓶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和活化的酵母菌,适宜条件下培养,测定培养液中溶氧量和CO2含量(单位:mg/L),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150s时,丙酮酸主要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 B.300s后,吸取培养液与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呈灰绿色 C.400s后,细胞呼吸吸收O2与释放CO2保持稳定 D.酵母细胞进行有氧呼吸过程中消耗O2和产生CO2的部位均为线粒体8. (2021台州期末)某研究小组利用检测气压变化的密闭装置来探究微生物的呼吸,实验设计如图所示。关闭活栓后,U形管右管液面高度变化反映瓶中的气体体积变化。实验开始时将右管液面高度调至参考点,实验中定时记录右管液面高度相对于参考点的变化。(忽略其他原因引起的容积变化)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组右管液面变化,表示的是微生物呼吸时氧气的消耗量 B.乙组右管液面变化,表示的是微生物呼吸时CO2的释放量和O2消耗量之间的差值 C.甲组右管液面升高,乙组右管液面下降,说明微生物进行乳酸发酵 D.甲组右管液面升高,乙组不变,说明微生物未进行酒精发酵9. (2020杭州月考)研究影响豌豆幼苗细胞线粒体耗氧速率的因素,按图示顺序依次向测定仪中加入线粒体及相应物质,测定氧气浓度的变化,结果如图(注:图中呼吸底物是指在呼吸过程中被氧化的物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过程①没有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B.过程②耗氧速率比③慢的主要原因是呼吸底物葡萄糖不足 C.过程④耗氧速率降低和过程⑤耗氧速率加快的主要原因都是由ADP含量变化引起 D.对本实验数据的分析,不需要考虑因变量氧气浓度的影响10. (2020九校联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①线粒体中大量产生ATP时,一定伴随着O2的消耗②叶绿体中大量产生ATP时,一定伴随着O2的产生③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ATP的含量较多④ATP与ADP的转化速率越快,细胞代谢耗能越多⑤夜间,叶绿体中C3的还原所需的ATP可以来自线粒体⑥所有活细胞都具有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但不一定都分布在线粒体中⑦在酶促反应中,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称为酶活性⑧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为化学反应提供的活化能更多使之具有高效性⑨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⑩DNA能控制蛋白质类酶的合成,但不能控制RNA类酶的合成A.3项 B.4项 C.5项 D.6项11. (2019杭金衢联考)为了确定细胞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作出假设: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只发生在线粒体中,不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实验过程如下: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将1号试管和2号试管的实验结果进行 就能得出结论。(2)请写出肝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化学方程式。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3)实验步骤③必须保持线粒体的完整性,不能让其发生破碎,原因是 。(4)步骤⑥中CO2检测剂可能是 。(5)实验结果发现,1号和2号试管中均检测到CO2(与预测结果不相符),据分析是空气中的CO2溶解在1号试管与2号试管造成的。为了对这种干扰造成的结果进行校正,请你利用现有的实验条件,在此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一项改进措施。改进措施是: 。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期末模拟卷02(基础卷)——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专项训练学案+ 期末模拟卷(2019浙科版),文件包含期末模拟卷02模拟卷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好题汇编+期末模拟卷2019浙科版解析版docx、期末模拟卷02模拟卷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好题汇编+期末模拟卷2019浙科版原卷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末模拟卷01(基础卷)——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专项训练学案+ 期末模拟卷(2019浙科版),文件包含期末模拟卷01模拟卷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好题汇编+期末模拟卷2019浙科版解析版docx、期末模拟卷01模拟卷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好题汇编+期末模拟卷2019浙科版原卷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5 生物的进化——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专项训练学案+ 期末模拟卷(2019浙科版),文件包含专题15生物的进化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好题汇编+期末模拟卷2019浙科版解析版docx、专题15生物的进化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好题汇编+期末模拟卷2019浙科版原卷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