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60第二十三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第60讲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试卷 1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56第十九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56讲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试卷 1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57第二十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57讲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试卷 1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61第二十四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第61讲交通与社会变迁 试卷 1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64第二十七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第64讲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试卷 1 次下载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58第二十一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58讲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展开练案[58]第二十一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第58讲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一、选择题
1.商周时期,锸、类农具开沟起土较慢,农田垄与沟的宽度比约为1∶2,沟宽垄窄;战国晚期,垄、沟宽度之比变为1∶1,沟、垄宽度基本一致。这一变化表明战国晚期( D )
A.生产发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B.集体劳作方式不断得到强化
C.人地矛盾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D.技术革新带动种植面积扩大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商周时期的垄与沟的宽度比约为1∶2,战国晚期的垄、沟宽度之比变为1∶1,再结合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可得出技术革新带动种植面积扩大,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排除A项;战国时期的劳作方式主要是个体耕作方式,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涉及经济结构调整,排除C项。
2.下图是汉朝时期一些画像砖中呈现的农业有关的耕作现象。这些技术的出现( D )
A.促进了西汉初期经济的恢复
B.表明汉朝精耕细作技术南移
C.彻底解决了劳动力不足问题
D.有助于汉朝社会经济的进步
[解析] 图片中描绘的铁犁牛耕、代田法以及耧车体现了汉代农业技术的进步,这有助于汉代农业的发展,推动汉代社会的发展,D项正确;图片展示内容没有具体的时间标签,无法证实其出现于西汉初期,排除A项;画像砖内容无法显示出农耕技术的空间变化,排除B项;C项“彻底”表述绝对化,排除。
3.经考古发掘,东北至辽西,西北至甘肃、青海、新疆一带,西南至云贵边陲,当前已有五十个以上地点出土了汉代的铁农具。据此可知,汉代( A )
A.农业生产力水平有所提高
B.社会经济重心逐渐转移
C.农业生产方式发生质的变化
D.先进冶铁技术普及全国
[解析] 由材料可知,中国境内多处边疆地区发掘出土了汉代铁农具,说明当时铁农具逐渐在全国范围普及,意味着农业生产力水平有所提高,A项正确;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汉代的农业生产方式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未发生根本变化,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铁农具范围的扩大,而非冶铁技术的普及,排除D项。
4.《齐民要术》中有多处关于汉代犁耕的记述,关中地区以轻便无床的耧犁为典型,作条、下种、覆土一次完成,一牛一人,日种一顷;而同期辽东地区的“辽东犁”,属大型有床铧犁,“耕者且深,耨者熟耘”,“凡用两牛六人,一日才种二十五亩”。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 B )
A.两地的经济交流少 B.两地的自然差异大
C.两地经济类型不同 D.犁耕技术推广艰难
[解析] 由材料可知,关中地区和辽东地区的犁耕方式不同,生产效率也不同,这主要是因为两地自然环境差别较大,B项正确;犁耕方式的差别不是经济交流少造成的,而且《齐民要术》所处的时代,辽东和关中有经济往来,排除A项;两地都是农业经济,排除C项;犁耕技术在当时相对先进,易于推广,汉代就在全国推广了,排除D项。
5.明代史载,松江原本没有暑袜。有人使用尤墩镇所产轻薄棉布制成单暑袜,大受欢迎;松江本地新开设的百余家暑袜店的店主,把尤墩布分发给当地男妇缝纫成袜,男妇以“从店中给筹取值”为生。这表明( D )
A.“商帮”开始介入商品生产
B.江南市镇体系发展起来
C.家庭手工业已逐渐衰落
D.棉纺织业出现雇佣关系
[解析] 由材料可知,松江原本没有暑袜,但是松江暑袜店主将尤墩布分发给当地男妇缝纫成袜,男妇以“从店中给筹取值”为生,这是一种典型的雇佣关系,D项正确;A项错在“开始”,排除;材料主旨并不是关于“江南市镇体系发展”的,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家庭手工业和市场的关系,不能说明家庭手工业衰落,排除C项。
6.(2023·洛阳)《齐民要术》中的记载“欲得谷,马耳(谷叶初出如马耳时)锄”,说明了早锄的时机和好处;“顷不比亩善”简洁地道出了种少种好胜过广种薄收;“耕田磨耕”强调锄、犁、耕配合作业。这主要表明( C )
A.农业耕作效率较大提高
B.小农经济规模发展受限
C.传统农业注重精耕细作
D.北魏农业文明领先世界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精耕细作是指提高单产的农业生产模式,根据材料“早锄的时机和好处”“种少种好胜过广种薄收”“锄、犁、耕配合作业”可知,我国传统农业注重精耕细作,C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农业耕作效率,排除A项;材料主要表明的是精耕细作,而不是农业经济规模,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北魏农业文明在世界的地位,排除D项。
7.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如果说以前在光天化日之下肆无忌惮地干出来的封建罪恶虽然没有消灭,但18世纪的法国终究已经暂时被迫收敛了,那么,以前只是暗中偷着干的资产阶级罪恶却更加猖獗了。商业日益变成欺诈。革命的箴言‘博爱’化为竞争中的蓄意刁难和忌妒。”其意在说明( D )
A.封建贵族与资产阶级达成妥协
B.民主共和制政体阻碍社会进步
C.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不切实际
D.早期工业社会的弊病日益显露
[解析] 根据材料“以前只是暗中偷着干的资产阶级罪恶却更加猖獗了。商业日益变成欺诈。革命的箴言‘博爱’化为竞争中的蓄意刁难和忌妒”可知,恩格斯认为法国经济方面存在问题,这种问题的根源是资产阶级的贪婪,结合《反杜林论》是1876年9月—1878年6月期间出版的书籍可知,这一时期正值法国工业革命时期,因此恩格斯的言论体现了早期工业化社会的弊端日益暴露,D项正确;《反杜林论》是1876年9月—1878年6月期间出版的书籍,这一时期法国的封建贵族已经被推翻,排除A项;民主共和政体有助于社会发展,排除B项;恩格斯并未批判启蒙思想本身,排除C项。
8.1802年,英国颁布《学徒健康与道德法》,规定“禁止工厂使用9岁以下学徒,18岁以下学徒每天最高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不得在晚上9时至早晨5时做夜工。”据此可知,英国意在( A )
A.保护青少年的健康 B.提高国民文化素养
C.培养新式经济人才 D.建立现代工厂制度
[解析] 由材料可知,英国颁布《学徒健康与道德法》,规定了学徒工的最低年龄和每天最多工作时长,旨在保护青少年基本的健康权利,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英国政府通过立法保护青少年基本的健康权利,没有体现提高国民文化素养和培养新式经济人才,排除B、C两项;材料内容体现的是英国政府通过立法保护青少年基本的健康权利,与建立现代工厂制度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
9.19世纪30年代,英国医学检查委员会描述“5岁的孩子被派去一天工作13小时,通常9岁、10岁和11岁的孩子被指派工作14和15小时”。这种现象( C )
A.推动空想社会主义理念的萌发
B.是近代机器大工业发展的必然
C.为社会主义创立提供事实依据
D.表明英国出现了资本主义危机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30年代,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这一时期童工工作时间较长,说明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社会问题日渐凸显,这为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事实依据,C项正确;19世纪30、40年代空想社会主义达到高潮,排除A项;近代机器大工业发展并不一定必然导致使用童工,排除B项;材料内容与资本主义危机无关,排除D项。
10.1820年,生活在伦敦的化学家弗雷德里克·阿库姆写道:“我们吃的泡菜是用铜染绿的;我们吃的醋是用硫酸勾兑的;我们吃的奶酪是在坏了的牛奶里掺入木粉或木薯粉制成的;我们吃的糖果是将糖、淀粉和黏土混合在一起,再用铜和铅染色的。”这一记录旨在说明( A )
A.化学添加剂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B.消除饥饿是各国重要职责
C.工业革命必然会造成食品污染
D.农业现代化丰富食物供应
[解析] 材料“我们吃的泡菜是用铜染绿的;我们吃的醋是用硫酸勾兑的;我们吃的奶酪是在坏了的牛奶里掺入木粉或木薯粉制成的”体现的是化学添加剂引发食品安全问题,A项正确;B、C、D三项与材料无关,材料强调的是食品安全问题,排除。
11. 1834年,以普鲁士为首的18个邦国建立了德意志关税同盟,取消了同盟内的关税壁垒,并制定了统一的税制。1846年,关税同盟各邦已建成313家纺织厂,采矿业和冶金业也得到了一定发展。由此可推知,德意志关税同盟的建立( C )
A.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
B.巩固了国家统一局面
C.推动了工业革命发展
D.引领了自由主义潮流
[解析]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关税同盟打破了德意志境内的关税壁垒,促进同盟各邦工业发展,有助于推动德意志的工业革命发展,C项正确;关税同盟和“资本原始积累”无关,排除A项;1871年德国统一,排除B项;D项错在“引领”,自由主义思潮首先在英国兴起,排除。
12.法国人孟克列钦认为,财富就是货币,就是金银,而商品流通则是获得金银的最重要的方法,对外贸易是一国财富增殖的源泉;英国人大卫·李嘉图认为自由贸易才能发展英国工业,从而为全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两位学者( D )
A.在经济上都认同自由放任主义
B.都深受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影响
C.对获得财富渠道认识完全不同
D.对财富认识基于不同历史时期
[解析] 材料“财富就是货币,就是金银,而商品流通则是获得金银的最重要的方法,对外贸易是一国财富增殖的源泉”体现了重商主义特征,而大卫·李嘉图的主张属于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导致两者对于财富的认识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孟克列钦所处的时代尚未发生工业革命,因此主张对外贸易是财富增殖的源泉,而大卫·李嘉图所处时代正值工业革命时期,因此其认为自由贸易能够推动工业发展,进而通过工业发展为全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D项正确;孟克列钦的主张是重商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经济,排除A项;大卫·李嘉图的主张并未直接受到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排除B项;两者都认为对外贸易能够获得财富,排除C项。
13.下图反映了英国从1750年到1865年的经济快速发展状况。对此状况出现原因的解读有误的是( C )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
梁赤民译:《全球通史》
A.工业革命的推动 B.政府政策的支持
C.垄断资本的出现 D.殖民市场的开拓
[解析]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垄断组织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C项符合题意,故选C项;1750年到1865年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因为当时出现了工业革命,再加上政府推行自由贸易政策以及积极开拓殖民市场,其经济发展较快,A、B、D三项描述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
14.现代化的通讯设施和发达的大众传媒,为人们关心了解和监督政治提供了条件和可能。现代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广泛使用,使公民的政治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不受空间的制约,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因地域因素影响政治生活的正常进行。这体现了( C )
A.地域因素影响政治生活的正常进行
B.公民的政治生活不会受空间的制约
C.现代科学技术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D.现代化的通讯设施和大众传媒发达
[解析] 材料反映了现代通讯、传媒和交通工具的发展,方便了人们了解政治、参与政治,说明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现代交通和通讯工具使地域因素对政治生活的影响减小,故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现代交通和通讯工具使公民的政治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不受空间的制约,而不是完全不受制约,故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现代通讯、传媒和交通工具与公民政治生活的关系,并未强调通讯设施和大众传媒的发达,故排除D项。
15.有学者指出,近现代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推动着各大国的综合国力此起彼伏,塑造、更替着近现代以来英国“鹤立鸡群”、美德法日英“群雄并立”、美苏“两极争霸”和美中欧日俄“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由此可见( D )
A.科技革命决定着国际格局的演变
B.经济多极化导致政治多极化趋势
C.科技革命最终导致两极格局解体
D.科技革命影响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解析] 材料“三次科技革命……塑造、更替着……国际格局”表明科技革命影响了国际格局和世界历史发展进程,D项正确;国际格局受国家实力等综合因素的影响,科技仅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但不是直接决定性因素,A项错误;经济多极化并非材料主旨,B项排除;两极格局解体不是科技革命导致的,C项错误。
16.京东配送机器人从站点装货后,按照既定路线自动导航行驶,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通知客户收货,并支持人脸识别、短信验证码等多种人机交互方式快捷取货,为物流行业的“最后一公里”带去全新的解决方案。这表明人工智能的应用( B )
A.刺激了消费者的需求
B.便利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C.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D.提高了人们的劳动强度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人工智能的应用使得物流配送更加便捷,便利了人们的生产生活,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人工智能的应用刺激了消费者的需求,排除A项;材料强调人工智能的应用便利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未体现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排除C项;人工智能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们的劳动强度,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劳作方式的变化及人类社会的主要改变一览表
阶段 | 劳作方式的变化 | 人类社会的主要改变 |
古代 | 人类的农业生产工具经历了从石器、木器到铁器的演变 | ①劳动工具变得多样化和精细化,人们开垦的耕地越来越多,人口数量也随之增加 ②在农耕时代,人们开始借助畜力、机械力、自然力来提高生产能力 |
近代 | 工业革命中大机器生产的广泛应用 | ①机器大生产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占据主导地位 ②工厂制度普遍实施 ③社会日益形成两大对立的阶级 ④工业化给民众生产带来消极影响 |
现代 | 新科技革命以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 ①网上就医、授课、会议、购物、娱乐等 ②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③现代科技应用不当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 示例
看法: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生活有利有弊。
说明:历史上的每次技术进阶升级,都显示它有益和有害的两面性。在前两次工业革命中,“机器替代人”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便捷,但也带来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多的难题与困惑,如失业问题、环境污染等。第三次科技革命,以计算机为基础,使人类社会生产与生活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但伴随着核武器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化学毒品、核泄漏、电脑病毒等的出现,也带来了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甚至巨大灾难。总之,我们在充分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还要力争避免它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的消极后果的发生。
[解析] 根据“机器大生产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占据主导地位”“工业化给民众生产带来消极影响”“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现代科技应用不当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可以提炼出看法: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生活有利有弊。说明:根据“工业革命中大机器生产的广泛应用”“新科技革命以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带来的人类社会的改变进行说明,并结合所学,可从在前两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便捷,也带来失业问题、环境污染等问题;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社会生产与生活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但也带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化学毒品、核泄漏、电脑病毒等严重的社会问题甚至巨大灾难。最后总结说明: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兴利除弊,使科技造福人类。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二十一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53讲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二十一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53讲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共6页。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素养练习第二十一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53讲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素养练习第二十一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53讲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共2页。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第二十一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53讲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第二十一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53讲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02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