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实验学校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实验学校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实验学校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1.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入轨后,于北京时间2022年11月30日5时42分,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下列相关活动场景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
A. 火箭点火升空
B. 太阳板展开
C. 航天员进入天宫
D. 螺丝在指尖翻滚
2. 将下列家庭常用的调味品分别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食盐 B. 芝麻油 C. 食醋 D. 蔗糖
3. 古人用雌黄(化学式为AsxSy)加水混合后涂在纸上来修改文字,成语“信口雌黄”就源出于此,雌黄中S的化合价是−2价,砷(As)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则雌黄的化学式为( )
A. AsS B. AsS2 C. As3S2 D. As2S3
4. 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下列选项中,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是( )
A. 保护绿水青山,建设生态文明 B. 分类处理垃圾,回收利用资源
C. 骑行共享单车,倡导绿色出行 D. 随意焚烧落叶,保持环境卫生
5. 从化学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夜晚发现液化石油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B. 冬天关闭门窗用煤炉烤火取暖
C. 扑灭电器、图书档案等火灾最适宜的灭火器是液态的二氧化碳灭火器
D. 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立即加水灭火
6.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 两个氮原子:N2 B. 氦气:He2
C. 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Ca2+ D. 2个碳酸根离子:2CO32−
7. 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 氮气 蒸馏水 B. 四氧化三铁 河水
C. 澄清的石灰水 空气 D. 矿泉水 稀有气体
8.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下列实验操作中,符合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过滤黄泥水
C. 倾倒液体
D.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9. 分析和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 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C. 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D. 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达到一定比例,也会致人死亡,所以CO2有毒
10. 如图是甲、乙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两种粒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甲粒子核内有17个质子
B. 甲粒子属于金属元素
C. 乙粒子易形成阳离子
D. 甲、乙两种粒子都不显电性
11. 葡萄糖(C6H12O6)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下列关于葡萄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葡萄糖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
B. 葡萄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 葡萄糖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水分子构成
D. 葡萄糖是一种氧化物
12.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合理的是( )
A. NO与NO2化学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B. 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在不断运动
C. 冰变成水--分子能量降低
D. 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13. 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氧气可作燃料 B. 二氧化碳可作温室肥料
C. 稀硫酸可用于除铁锈 D. 熟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14.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
B. 水生动物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易溶于水
C. 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
D. 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5. 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 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B. 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C.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属于并列关系 D. 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16. 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图像叫价类图,碳的价类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X类别中的碳酸钙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B. CH4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4价
C. a点对应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c点对应的物质
D. b点对应的物质和水反应能生成d点对应的物质,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17. 如下表所示,将①物质加入②物质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相符的是( )
选项
①物质
②物质
预测的现象
A
稀盐酸
碳酸钙
产生气泡
B
浓硫酸
氧化铁
产生气泡
C
氯化钡溶液
硫酸钾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D
氢氧化钠溶液
硫酸铜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A. A B. B C. C D. D
18.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发生化学反应
B. 阴离子带负电,所以带负电的粒子一定是阴离子
C. 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D. 化合物中含有不同种元素,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19. 下列图示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区分软水和硬水
B. 区分Na2CO3和NaCl溶液
C. 比较镁和铁的活动性强弱
D. 证明某无色溶液是稀硫酸
20.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图中对应的四种物质),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x的数值是4
B. 丙属于氧化物
C. 该反应中,甲和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1
D. 该反应前后,氧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21. 为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采用的相应除杂方案中,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案
A
Cu粉
CuO
在空气中充分加热
B
CO2
HCl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NaOH溶液,干燥
C
NaNO3溶液
NaCl
加入适量AgNO3溶液,过滤
D
HCl溶液
H2SO4
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
A. A B. B C. C D. D
22.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 加水稀释盐酸
B. 向等质量的Mg和Al中分别加入足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C. 20℃时,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D. 向一定质量的稀H2SO4和Mg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
23. 按照要求从氧气、铁、二氧化碳、盐酸、氢氧化钙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入空格中。
(1)一种金属单质 ______ 。
(2)能供给呼吸的气体单质 ______ 。
(3)一种非金属氧化物 ______ 。
(4)可作改良酸性土壤的碱 ______ 。
(5)一种易挥发性的酸 ______ 。
24. 纯洁的冰雪,激情的盛会。第24届冬奥会于2022年2月4日在北京开幕。请回答下列问题:
(1)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设计精美,寓意丰富。“飞杨”火炬燃烧能源使用氢燃料,充分体现“绿色”办奥运理念。
①氢气和氧气点燃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②采用氢气作为燃料的主要优点有: ______ 。(回答一条即可)
(2)国家速滑馆被称为“冰丝带”,高颜值、高科技、人性化。管内冰面积达到1.2万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打造的多功能全冰面。该制冰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环保的制冰技术,对每块冰单独控温,碳排放值趋近于零。CO2在生活中可以用于 ______ (任写一种用途)。
25. 3%的硼酸溶液可用于清洗皮肤的小面积创伤,实验室按如图1步骤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3%的硼酸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配置该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______ 。
(2)溶解时需量取 ______ mL蒸馏水倒入盛有硼酸的烧杯中进行溶解。(水的密度约为1g/cm3)。经计算需要量取水的体积,则下列量筒中最适宜选用的是 ______ 。
A.20mL量筒
B.100mL量筒溶解
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______ 。
(3)下列情况会导致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低的是 ______ 。(填字母)
A.硼酸中混有少量杂质
B.称量时硼酸和砝码位置放反了(使用了游码)
C.用于溶解硼酸的烧杯洗净后残留有少量的水
D.砝码残缺
E.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F.称量时砝码端忘记垫称量纸
(4)配制完溶液后装入试剂瓶,在如图2标签图中填上相应的内容。
26. 构建知识网络模型是化学学习中重要的学习方法。图1表示酸的化学性质知识网络,图2表示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过程。请完成下列问题。
(1)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溶液中都含有 ______ (填微粒的符号)。如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稀盐酸的pH,则测定结果会 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任写一种图1中M类物质的化学式 ______ ,其与稀盐酸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______ 。
(3)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阴阳离子结合成气体沉淀水三者之一的过程。小红为理解稀盐酸和氢氧化钠两者之间发生中和反应的微观实质,绘制了图2。请你在圆圈中填入适当的化学式或离子符号: ______ ;依此类推当图1中⑤向稀盐酸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时,参与反应的微观粒子为 ______ 。
27.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的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和进行实验探究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某化学小组的同学欲利用其进行下列化学实验。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主题Ⅰ制取气体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需要的部分装置。
(1)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 (选填装置字母序号,下同)。检验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是 ______ 。
(2)上述实验室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3)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其目的是 ______ 。
主题Ⅱ探究物质成分
化学小组的同学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MnO2为催化剂)制备氧气,并对某种有机物的组成元素进行分析探究(资料显示该有机物只含C、H、O三种元素),所选仪器按“B→G1→H→G2→I→碱石灰干燥管”的顺序连接(G2、G2为浓硫酸洗气瓶)。实验前检验装置气密性,使该有机物样品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收集有关实验数据(假设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充分反应)
(4)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5)仪器H的硬质玻璃管中放入的该有机物样品质量为9g,该有机物样品充分燃烧,吸收完全后,测得仪器G2的质量增加5.4g,仪器I的质量增加13.2g,则该有机物样品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 ______ g(计算结果精确到0.1克)。
(6)若装置中没有连接仪器G1,测算出该有机物试样中氧元素的质量与实际值比较将会 ______ 。(填“偏小”“偏大”“基本一致”之一)。
28. 小红、小军、小明三人化学学习小组在实验中,用到了三个分别盛有NaCl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的滴瓶。
小军发现小红将三个滴瓶中的三只滴管混用,认为小红实验不规范,滴瓶中的试剂会因此受污染而无法再次使用,学习小组就盛有NaCl溶液的滴瓶是否被另外两种试剂污染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该滴瓶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提出猜想】通过分析,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Ⅰ:溶质成分只有NaCl
猜想Ⅱ:溶质成分为NaCl和NaOH
猜想Ⅲ:溶质成分为 ______ 。
猜想Ⅳ:溶质成分为NaCl、NaOH和Na2CO3
【实验探究】为证明猜想,小军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
(1)取该滴瓶内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适量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2)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液过滤,取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向该试管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
______
证明猜想Ⅳ成立
【实验反思】小明认为该实验方案的步骤(1)中BaCl2溶液可以改为Ba(OH)2溶液,你是否赞同? ______ (填“是”或否”),理由是 ______ 。
29. 氢氧化钠(Sodiumhydroxide),化学式NaOH,也称苛性钠、烧碱、火碱。氢氧化钠具有强碱性,腐蚀性极强,可作酸中和剂、配合掩蔽剂、沉淀剂、沉淀掩蔽剂、显色剂、皂化剂、去皮剂、洗涤剂等,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1)氢氧化钠溶液在空气中敞口放置过程中容易发生变质。
①变质的原因主要是NaOH溶液能与空气中的 ______(填化学式)发生化学反应。
②为除去该NaOH溶液中的杂质,小明同学向其中加入了适量的试剂X,出现白色沉淀,恰好完全反应后,再进行过滤,从而得到了较为纯净的NaOH溶液。
请判断他所选的试剂X是下列选项中的 ______(填选项序号之一)。
A.HCl溶液
B.H2SO4溶液
C.Ca(OH)2溶液
D.BaCl2溶液
(2)欲测定100g某氯化镁溶液中MgCl2的质量,小明同学向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NaOH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
①当加入NaOH溶液50g时(即图中A点),烧杯中溶液里大量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 ______(填离子符号)。
②当加入NaOH溶液100g时(即图中B点),恰好完全反应。试通过计算求该氯化镁溶液中MgCl2的质量。(计算结果精确至0.1g)
30. 天空课堂第二课中航天员展示了金属锆(Zr)在无容器实验柜中从液体变成固体时的“再辉”现象。以锆英石(主要成分是ZrSiO4,还含有少量Al2O3、SiO2、Fe2O3等杂质)为原料生产锆的流程如图1所示:
已知:常温下,ZrCl4是白色固体,604K升华,遇水强烈水解ZrCl4+9H2O=ZrOCl2⋅8H2O+2HC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SiO2属于非金属氧化物,玻璃中含有大量的SiO2,带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不能盛放烧碱溶液,请说明原因 ______ 。
(2)①该过程中,ZrCl4的产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如图2所示,则高温气化过程中选择的最佳条件为 ______ 。
②该分馏(分馏就是多次蒸馏)过程中,为防止产品变质,过程中一定需要注意的是 ______ 。
(3)形如ZrOCl2⋅8H2O的物质叫结晶水合物,加热时先分解产生水。请写出ZrOCl2⋅8H2O在900℃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该反应能否生成ZrCl4______ (填“能”或“否”),原因是 ______ 。
(4)已知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还原剂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在二氧化锆与镁反应制取锆的过程中,ZrO2作 ______ (填“氧化剂”或“还原剂”)。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火箭点火升空,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B、太阳板展开,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航天员进入天宫,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螺丝在指尖翻滚,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A。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B
【解析】解:A、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B、芝麻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正确。
C、食醋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D、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B。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水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答案】D
【解析】解:雌黄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砷(As)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雌黄的化学式为As2S3。
故选:D。
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D
【解析】解:A、保护绿水青山可以防止空气污染,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B、分类处理垃圾,回收利用资源,可以防止污染,节约能源,利于生物圈的保护;
C、骑行共享单车,倡导绿色出行,可以节约能源,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D、随意焚烧落叶,易造成空气污染,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故选:D。
A、根据保护绿水青山可以防止空气污染解答;
B、根据分类处理垃圾,回收利用资源,可以防止污染,节约能源解答;
C、根据骑行共享单车,可以节约能源解答;
D、根据随意焚烧落叶,易造成空气污染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爱护环境与保护自然资源的做法,理解答题即可。
5.【答案】C
【解析】解:A、液化石油气具有可燃性,泄漏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夜晚发现液化石油气泄漏,开灯会产生电火花,引燃混合气体,有发生爆炸的危险,故选项说法错误。
B、冬天关闭门窗用煤炉烤火取暖,易造成煤气中毒,故选项说法错误。
C、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后不留有痕迹,不会造成图书档案的损坏,可以用来扑灭电器、图书档案等火灾,故选项说法正确。
D、油的密度比水小,加水灭火,油会漂浮于水面上,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更容易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或遇电火花等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防止煤气中毒的措施,进行分析判断.
C、用来扑灭图书档案、精密仪器等处的火灾不能有水,否则容易受损,根据灭火器的原理和适用范围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D、灭火的原理有:与空气(或氧气)隔绝、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清除可燃物,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防止爆炸的措施、防止煤气中毒的措施、常见的灭火器的选用方法、灭火的原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D
【解析】解:A.两个氮原子:2N,而N2表示一个氮气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故错误;
B.氦气属于单原子分子,其化学式为He,故错误;
C.Ca2+中“2”表示一个钙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表示为Ca+2,故错误;
D.2个碳酸根离子表示为2CO32−,故正确;
故选:D。
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标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的原子数目,标在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化合价的数值,据以上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等相关知识,掌握数字的位置即可明确其表示的含义。
7.【答案】B
【解析】解:A、氮气、蒸馏水中都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A不符合题意;
B、四氧化三铁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河水中含有水和可溶性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符合题意;
C、澄清的石灰水中含有水和氢氧化钙,属于混合物;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
D、矿泉水中含有水和可溶性物质,属于混合物;稀有气体包括氦气、氖气、氩气等多种气体,属于混合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8.【答案】C
【解析】解:A.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外一个酒精灯,以防发生危险,故错误;
B.过滤时要用玻璃棒把烧杯中的浊液引流到过滤器内,不能直接倾倒,故错误;
C.倾倒液体时,试剂瓶口与试管口相接触,标签向着手心,瓶塞倒放在实验台上,操作正确,故正确;
D.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是气体,会散逸到空气中,导致质量减小,无法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故错误;
故选:C。
A.根据酒精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B.根据过滤的原理进行分析;
C.根据取用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方法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过滤的原理、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方法等相关知识,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知识即可解答。
9.【答案】C
【解析】解: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推理错误。
B、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是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如通电时灯泡发光、放热,故选项推理错误。
C、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但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如中子不显电性,故选项推理正确。
D、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达到一定比例,也会致人死亡,是因为二氧化碳不能够供给呼吸,二氧化碳属于空气的成分,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C。
A、根据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燃烧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不显电性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10.【答案】B
【解析】解:A、圆圈内数值17就是核内质子数,故A说法正确;
B、氯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B说法错误;
C、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易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故C说法正确;
D、甲、乙两种粒子都属于原子,都不显电性,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A、根据圆圈内数值就是核内质子数进行分析;
B、根据氯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进行分析;
C、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易失去电子进行分析;
D、根据原子不显电性进行分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意义,阳离子的特点。
11.【答案】B
【解析】解:A、葡萄糖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1个葡萄糖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的,说法错误;
B、葡萄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说法正确;
C、1个葡萄糖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的,不含有氧分子,说法错误;
D、葡萄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说法错误;
故选:B。
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式的宏观与微观意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C
【解析】解:A、NO与NO2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B、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因为品红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
C、冰变成水获得能量,分子能量增高,故选项解释错误。
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3.【答案】A
【解析】解:
A、氧气有助燃作用,但不能燃烧,故错误。
B、二氧化碳作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正确;
C、稀硫酸能与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反应,稀硫酸可用于除铁锈正确;
D、熟石灰是碱,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正确。
故选:A。
A、氧气有助燃的作用;
B、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
C、稀硫酸能与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反应;
D、熟石灰是碱,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明确物质的性质,并能根据物质的性质推出相对应的用途.
14.【答案】C
【解析】解: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说法错误;
B、水生动物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水中溶解有氧气的,但不能说明氧气易溶于水,说法错误;
C、空气是由氮气与氧气组成的,氮气与氧气的沸点不同,因此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说法正确;
D、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但不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黄金与氧气不反应,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氧化反应的判断方法来分析;
B、根据氧气的溶解性来分析;
C、根据工业制氧气的方法来分析;
D、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氧气的性质、氧化反应的判断方法以及工业制氧气的方法等,难度不大。
15.【答案】C
【解析】解:A、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与纯净物属于并列关系,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单质与化合物属于并列关系,故选项说法错误。
C、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属于并列关系,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有些化合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如碳在氧气中燃烧,既属于化合反应,也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根据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包含、交叉、并列关系,根据涉及的概念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的三种关系、正确的理解各概念间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答案】D
【解析】解:A、X类别中的碳酸钙是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故A正确;
B、甲烷中氢元素显+1价,设碳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x+(+1)×4=0,x=−4,故B正确;
C、a点对应物质碳元素化合价为0,是碳单质,c点对应物质属于氧化物,且碳元素显+4价,为二氧化碳,碳单质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C正确;
D、b点对应物质属于氧化物,且碳元素显+2价,为一氧化碳,d点对应物质属于酸,且碳元素显+4价,为碳酸,一氧化碳和水不反应,不能生成碳酸,故D错误。
故选:D。
A、根据X类别中的碳酸钙是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
B、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
C、根据碳单质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D、根据一氧化碳和水不反应,不能生成碳酸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7.【答案】ACD
【解析】解:A、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有气泡产生,故正确;
B、浓硫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没有产生气泡,故错误;
C、氯化钡和硫酸钾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有白色沉淀生成,故正确
D、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有蓝色沉淀生成,故正确;
故选:ACD。
A、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B、浓硫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
C、氯化钡和硫酸钾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
D、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
此题是盐的化学性质考查题,只要抓住这些物质的相关特性分析就能很好的解决此类题目。
18.【答案】C
【解析】解:A、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但是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发生化学反应,例如由水蒸气变成水,要放出热量,伴有能量变化,但这个变化是物理变化,故A错误;
B、阴离子带负电,但是带负电的粒子不一定是阴离子,例如电子带负电,故B错误;
C、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二氧化碳和水中共含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故C正确;
D、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故D错误。
故选:C。
A、根据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分析;
B、根据阴离子带负电,电子带负电分析;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D、根据化合物定义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化学中常见概念的理解。
19.【答案】AB
【解析】解:A、图中实验,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较少的是硬水,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B、图中实验,产生气泡的是Na2CO3,无明显现象的是NaCl溶液,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C、图中实验,金属的形状不同,不能比较镁和铁的活动性强弱,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图中实验,不能证明某无色溶液是稀硫酸,也可能是硝酸银溶液、碳酸钠溶液等,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B。
A、根据区分软水和硬水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C、除探究要素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应该是相同的。
D、根据盐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20.【答案】AB
【解析】解:A、一定条件下甲烷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H4+O2−一定条件2CO+4H2,x=4,该选项说法正确;
B、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丙为一氧化碳,属于氧化物,该选项说法正确;
C、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该反应中,甲和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6×2):(28×2)=4:7,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化合价原则可知,反应前氧元素化合价是0,反应后是−2,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B。
A、一定条件下甲烷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
B、根据氧化物的定义分析;
C、根据方程式的意义计算;
D、根据化合价原则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1.【答案】AB
【解析】解:A、Cu粉在空气中充分加热生成氧化铜,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NaCl能与适量AgN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H2SO4能与适量的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AB。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2.【答案】BC
【解析】解:A.稀盐酸加水稀释,pH会增大但不会超过7,故选项错误;
B.向金属中加入酸,酸刚开始少量,因此氢气的质量看酸的量,随着反应进行,酸逐渐增多,氢气的量要看金属的量,由关系式:2Al∼6HCl,Mg∼2HCl可知,消耗同样量的酸,铝消耗的质量小,因此当镁铝质量相同时,铝会有剩余,所以再加入酸后铝会继续反应而镁已经没有了,铝产生的氢气量要比镁多,故选项正确;
C.加入硝酸钾固体后,硝酸钾会溶解最后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硝酸钾不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会持续增大最后不变,故选项正确;
D.加入氢氧化钡后硫酸镁和硫酸都会反应,刚开始就会出现沉淀,故选项错误。
故选:BC。
A.结合溶液pH进行分析;
B.结合金属和酸反应进行分析;
C.结合物质溶解进行分析;
D.结合盐的反应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注意分析图像时要结合方程式进行计算。
23.【答案】FeO2 CO2 Ca(OH)2 HCl
【解析】解:(1)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金属单质,表示为:Fe;
(2)氧气能供给呼吸,且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表示为:O2;
(3)二氧化碳是由C、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表示为:CO2;
(4)氢氧化钙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且氢氧化钙显碱性,能与酸性物质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表示为:Ca(OH)2;
(5)盐酸具有挥发性,且盐酸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属于酸,表示为:HCl。
故答案为:(1)Fe;
(2)O2;
(3)CO2;
(4)Ca(OH)2;
(5)HCl。
(1)根据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
(2)根据氧气能供给呼吸,且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是由C、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进行分析;
(4)根据氢氧化钙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且氢氧化钙显碱性,能与酸性物质反应进行分析;
(5)根据盐酸具有挥发性,且盐酸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属于酸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4.【答案】2H2+O22H2O热值高、制备原料来源广、燃烧产物只有水,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合理即可)灭火或人工降雨(合理即可)
【解析】解:(1)①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
②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有:热值高、制备原料来源广、燃烧产物只有水,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2)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或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时可吸热,因而可用作制冷剂,如人工降雨等。
故答案为:(1)①2H2+O22H2O;
②热值高、制备原料来源广、燃烧产物只有水,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合理即可);
(2)灭火或人工降雨(合理即可)。
(1)根据氢气燃烧的原理以及氢能的优点来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用途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氢气燃烧的原理、氢能的优点以及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是解题的关键。
25.【答案】CBDEA 97 B 搅拌、加速溶解 ABCDF
【解析】解:(1)用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故顺序为:CBDEA;
(2)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3%的硼酸溶液,所需硼酸的质量为:100g×3%=3g,所需水的质量为:100g−3g=97g,即97mL,故需要量取97mL蒸馏水倒入烧杯中;量筒量程的选择,应遵循“大而近”的原则,故应选择100mL的量筒溶解;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3)A、硼酸中混合少量杂质,会导致溶质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
B、称量时硼酸和砝码位置放反了(使用了游码),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位置放反了,故硼酸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会导致溶质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
C、用于溶解硼酸的烧杯洗净后残留有少量的水,会导致溶剂质量偏大,溶液质量偏大,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
D、砝码残缺,会导致称取的溶质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
E、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取数值大于实际数值,会导致量取水的体积偏小,溶液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大,不符合题意;
F、称量时砝码端忘记垫称量纸,会导致称取的溶质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
故选ABCDF;
(4)标签上应注明溶液名称和溶液浓度,如:。
故答案为:(1)CBDEA;
(2)97;B;搅拌、加速溶解;
(3)ABCDF;
(4)。
(1)根据用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进行分析;
(2)根据量筒量程的选择,应遵循“大而近”的原则,故应选择100mL的量筒溶解;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进行分析;
(3)根据硼酸中混合少量杂质,会导致溶质质量偏小,称量时硼酸和砝码位置放反了(使用了游码),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位置放反了,砝码残缺,会导致称取的溶质质量偏小,称量时砝码端忘记垫称量纸,会导致称取的溶质质量偏小,进行分析;
(4)根据标签上应注明溶液名称和溶液浓度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26.【答案】H+ 偏大 CuO(合理即可)复分解反应 Ag+、Cl−
【解析】解:(1)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溶液中都含有H+;如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稀盐酸的pH,稀盐酸被稀释,酸性减弱,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大;
(2)盐酸能与酸碱指示剂、金属单质、碱、盐、金属氧化物等反应,故M属于金属氧化物,氧化铜是由Cu、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化学式为:CuO;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3)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其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钠离子和氯离子没有参与反应,故图示为:;当图1中⑤向稀盐酸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时,硝酸银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其实质是银离子和氯离子结合生成氯化银,故参与反应的微观粒子是:Ag+、Cl−。
故答案为:(1)H+;偏大;
(2)CuO(合理即可);复分解反应;
(3);Ag+、Cl−。
(1)根据酸具有通性的原因、pH试纸的使用来分析;
(2)根据酸的通性、化学反应的特点来分析;
(3)根据中和反应的微观实质以及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来分析。
本题第3小题第二空难度较大,要理解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实质,要具有类比学习的能力,要知晓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要熟悉酸的化学性质,知晓酸具有通性的本质原因。
27.【答案】BFCaCO3+2HCl=CaCl2+H2O+CO2↑将集气瓶内空气排尽,防止收集的气体不纯 2H2O22H2O+O2↑4.8偏小
【解析】解:(1)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B;检验二氧化碳应选择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所选装置为F;
(2)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3)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其目的是:将集气瓶内空气排尽,防止收集的气体不纯;
(4)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5)仪器G2增加的质量为反应生成水的质量,则反应生成水的质量为5.4g,仪器I增加的质量为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3.2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则碳元素的质量为:13.2g×1244×100%=3.6g,氢元素的质量为:5.4g×218×100%=0.6g,则该有机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9g−3.6g−0.6g=4.8g;
(6)若装置中没有连接仪器G1,会导致测得水的质量偏大,氢元素的质量偏大,则氧元素的质量偏小。
故答案为:(1)B;F;
(2)CaCO3+2HCl=CaCl2+H2O+CO2↑;
(3)将集气瓶内空气排尽,防止收集的气体不纯;
(4)2H2O22H2O+O2↑;
(5)4.8;
(6)偏小。
(1)根据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检验二氧化碳应选择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
(2)根据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分析;
(3)根据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进行分析;
(4)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进行分析;
(5)根据仪器G2增加的质量为反应生成水的质量,仪器I增加的质量为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进行分析;
(6)根据装置中没有连接仪器G1,会导致测得水的质量偏大,氢元素的质量偏大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组成成分的探究等,注意在书写化学方程式后,首先检查化学式,再检查是否配平、反应条件和沉淀、气体符号的标注。
28.【答案】NaCl和Na2CO3 BaCl2+Na2CO3=BaCO3↓+2NaCl溶液变红 否 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会对氢氧化钠的检验产生干扰
【解析】解:【提出猜想】若氯化钠未被污染,则溶质成分只有氯化钠,若氯化钠被氢氧化钠污染,则溶质成分是氯化钠、氢氧化钠,若氯化钠被碳酸钠污染,则溶质成分是氯化钠、碳酸钠,若氯化钠被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污染,则溶质成分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故猜想Ⅲ:溶质成分为:NaCl、Na2CO3;
【实验探究】(1)取该滴瓶内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适量BaCl2 溶液,氯化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故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碳酸钠,且适量氯化钡可将碳酸钠除去,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CO3=BaCO3↓+2NaCl;
(2)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液过滤,取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向该试管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猜想Ⅳ成立,说明溶质成分为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现象为:溶液变红;
【实验反思】氢氧化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氢氧化钠,会对氢氧化钠的检验产生干扰,故不赞同。
故答案为:【提出猜想】NaCl和Na2CO3;
【实验探究】(1)BaCl2+Na2CO3=BaCO3↓+2NaCl;
(2)溶液变红;
【实验反思】否,因为氢氧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会对氢氧化钠的检验产生干扰。
【提出猜想】根据氯化钠、氢氧化钠、硫酸钠三种物质之间不能发生化学反应进行分析;
【实验探究】(1)根据氯化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进行分析;
(2)根据溶质成分为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进行分析;
【实验反思】根据氢氧化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氢氧化钠,会对氢氧化钠的检验产生干扰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组成成分的探究等,注意在书写化学方程式后,首先检查化学式,再检查是否配平、反应条件和沉淀、气体符号的标注。
29.【答案】CO2 CNa+、Mg2+
【解析】解:(1)①氢氧化钠固体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故答案为:CO2;
②A、适量稀盐酸既能与碳酸钠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符合除杂的原则;
B、适量稀硫酸既能与碳酸钠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符合除杂的原则;
C、适量Ca(OH)2溶液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符合除杂原则;
D、BaCl2溶液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倍沉淀和氯化钠,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
故选:C;
(2)①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由图象看出,加入NaOH溶液50g时(即图中A点),烧杯中的氯化镁没有完全反应,烧杯中溶液里大量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钠离子和镁离子;故答案为:Na+、Mg2+;
②设10g此氯化镁样品中MgCl2的质量为x。
MgCl2+2NaOH=Mg(OH)2↓+2NaCl
95 80
x100g×8%
9580=x100g×8%
x=9.5g
答:10g此氯化镁样品中MgCl2的质量是9.5g。
(1)①根据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分析;
②根据除杂的原理分析;
(2)①根据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以及图象和反应的情况分析;
②根据氢氧化钠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本题主要考查了氢氧化钠的变质、物质的除杂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综合性较强,只有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学习和应用能力的提高才能较好的完成本题。
30.【答案】二氧化硅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360℃、1MPa 保持干燥 ZrOCl2⋅8H2OZrO2+2HCl↑+7H2O否 ZrCl4会水解 氧化剂
【解析】解:(1)二氧化硅属于非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故不能用带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盛放烧碱溶液;
(2)①由图可知,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压强越小,ZrCl4的产率越高,在压强相同的情况下,ZrCl4的产率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故高温气化过程中选择的最佳条件为:360℃、1MPa;
②常温下,ZrCl4是白色固体,604K升华,遇水强烈水解,故该分馏(分馏就是多次蒸馏)过程中,为防止产品变质,过程中一定需要注意的是:保持干燥;
(3)ZrOCl2⋅8H2O的物质叫结晶水合物,加热时先分解产生水,由图可知,该过程中生成了Zr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Zr、O、Cl、H,生成物中含Zr、O,还应含H、Cl,由于加热分解时,先生成水,故还应有水生成,ZrCl4易水解,故无ZrCl4生成,还应生成了氯化氢,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rOCl2⋅8H2OZrO2+2HCl↑+7H2O;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分解过程中,有水生成,由于ZrCl4会水解,故无ZrCl4生成,
(4)二氧化锆和镁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锆和氧化镁,该反应中二氧化锆中锆元素显+4价,锆单质中锆元素化合价为0,故ZrO2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
故答案为:(1)二氧化硅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2)①360℃、1MPa;
②保持干燥;
(3)ZrOCl2⋅8H2OZrO2+2HCl↑+7H2O;否;ZrCl4会水解;
(4)氧化剂。
(1)根据二氧化硅属于非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进行分析;
(2)根据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压强越小,ZrCl4的产率越高,在压强相同的情况下,ZrCl4的产率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常温下,ZrCl4是白色固体,604K升华,遇水强烈水解进行分析;
(3)根据ZrOCl2⋅8H2O的物质叫结晶水合物,加热时先分解产生水,由图可知,该过程中生成了Zr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进行分析;
(4)根据二氧化锆和镁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锆和氧化镁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制备等,注意在书写化学方程式后,首先检查化学式,再检查是否配平、反应条件和沉淀、气体符号的标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聊城市莘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如图是配制5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下列归纳总结有错误的一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威海市经开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