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2023学年四川省绵阳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四川省绵阳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第1页
    2022-2023学年四川省绵阳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第2页
    2022-2023学年四川省绵阳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第3页
    还剩2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四川省绵阳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四川省绵阳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对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四川省绵阳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 化学实验中处处表现出颜色美。下列颜色变化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B.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 将氧气加压降温后变成淡蓝色液体 D. 高锰酸钾溶于水形成紫红色溶液
    2. 2022年3月,新冠疫情在全国多点爆发,防疫形势更加严峻。以下防疫过程中的行为符合绿色环保理念的是(    )
    A. 废弃口罩随意丢弃 B. 选用共享单车出行
    C. 核酸检测时的医疗垃圾在处置室焚烧处理 D. 大量使用含氯消毒剂对校园空气进行消杀
    3. 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A. 厨房天然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轻轻开窗通风
    B. 室内起火时,应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C. 扑灭电器、图书档案等火灾适宜的灭火器是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D.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4. 下列对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各成分经混合后,它们的化学性质都已改变
    B. 氮气体积占空气体积的21%
    C. 由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可得出氮气难溶于水结论
    D. 由空气分子构成
    5. 学伦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了做笔记的好习惯,下面是从他笔记本中摘录出来的部分内容,其中正确的是(    )
    A. 氦气:He2 B. Cl2:两个氯原子
    C. 2Fe3+:两个亚铁离子 D. 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6. 氯元素在化合物中可显多种化合价,当它在化合物中显+1价时命名为“次氯”,显+3价时命名为“亚氯”,显+7价时命名为“高氯”。化合物NaClO4的名称为(    )
    A. 高氯酸钠 B. 氯酸钠 C. 亚氯酸钠 D. 次氯酸钠
    7. 下列物质组合中,前者属于氧化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 液氧、海水 B. 冰水混合物、石灰石
    C. 二氧化锰、高锰酸钾 D. 乙醇、糖水
    8.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CO2验满
    B. H2验纯
    C. 检查气密性
    D. 量取液体并读数
    9. “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不同点比较错误的是(    )
    A. 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 性质:CO2能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
    C. 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CO可作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
    D. 危害: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10. 如图表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依据图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物质由5个原子构成
    B. 化学变化前后硅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 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和生成的丁中氢元素的质量相等
    D. 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11.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硫在氧气中燃烧有明亮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 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 铜与硫酸反应有气泡生成
    D. 碳还原氧化铜可看见黑色粉末逐渐变红
    12.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B. 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C.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 化合物是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13. 柠檬酸(C6H8O7)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有机酸,少量的柠檬酸能使食物口感更好,促进食欲。下列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柠檬酸是一种氧化物
    B. 柠檬酸由21个原子构成
    C. 柠檬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92
    D. 柠檬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8:7
    14. 2022年北京冬奥会宣传语是“纯洁的冰雪⋅激情的约会”。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长期饮用蒸馏水不利于健康
    B. 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C. 长期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可用肥皂水检验硬水和软水
    D. 雪和水的分子间隔不同,冰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
    15. 性质决定用途,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不相符的是(    )
    A. 石墨有优良的导电性能——用于制铅笔芯
    B. C60分子很稳定,有超导性——广泛用于超导领域
    C. 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有色光——可用作电光源
    D.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用于装在钻探机的钻头上
    16.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 (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水加热变为水蒸气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B
    氢气能燃烧,水不能燃烧
    分子的构成不同
    C
    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
    分子间的间隔改变
    D
    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A. A B. B C. C D. D
    17. 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 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 参加反应的甲物质和乙物质的质量比为3:1
    D. 乙一定是化合物
    18. 某小组使用数据采集器探究“铁丝在O2中燃烧”,集气瓶内O2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为4Fe+3O2− 点燃  2Fe2O3 B. 瓶中放少量水,用于吸收有毒物质
    C. 开始采集数据时,瓶内是纯净的O2 D. 铁丝停止燃烧时,瓶内O2未耗尽
    19. 下列图像与对应的叙述不相符合的是(    )
    A. 化学反应中,原子总数随时间的变化
    B. 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C. 木炭高温下和氧化铜反应
    D. 加热高锰酸钾固体
    20. 将相同质量的Na2CO3、K2CO3、MgCO3、CaCO3四种物质,分别跟足量稀盐酸反应,产生CO2最多的是(    )
    A. Na2CO3 B. K2CO3 C. MgCO3 D. CaCO3
    21. 化学用语是化学学习的重要语言,请用化学符号填空或写出化学符号的意义
    (1)生石灰        ;
    (2)从宏观角度看,在H2、H2O、H2O2三种物质中都含有        ;从微观角度看,三种物质的一个分子中都含有        ;
    (3)2个氢氧根离子        ;
    (4)镁的氧化物        ;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
    22. 2018年5月13日,我国首艘001A型国产航母开始海试,标志着我国在航海及军事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建造航母用到了钛合金,构成金属钛的粒子是______(填“原子”“分子”或“离子”),工业制钛有一种反应为:TiF4+2H2SO44HF+2X+TiO2,X的化学式为______。
    (2)航母外壳用涂料覆盖,是为了防止钢铁材料与______接触而锈蚀。
    (3)为了探究航母材料中锌、铁、铜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每步均充分反应),其中能达到目的是______(填序号)。
    A.稀盐酸中加入足量铁粉后,再加铜粉,最后加入锌粉
    B.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后,再加入CuCl2溶液
    C.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铜粉后,再加入铁粉
    23. A、J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D、E对维持自然界生命活动至关重要,A、B为黑色固体,C是红色金属单质,H为气体。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        ;I        。
    (2)反应①③④中属于化合反应的为        (填序号)。
    (3)写出反应②⑤的化学方程式:②        ;⑤        。
    (4)反应④是        反应。(填“吸热”、“放热”)
    24. 以锶原子做钟摆的钟是世界上最精确的钟。锶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1)根据图1中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a.锶属于金属元素
    b.锶原子的质子数为38
    c.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87.62
    (2)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形成离子,其离子符号为        。
    (3)图2为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共表示        种元素,与锶原子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填字母)。
    25. 神奇的“碳”,多姿的“碳”世界。
    (1)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图中X、Y、Z三点中表示碳原子的是        。
    (2)《天工开物》有关墨的制作提到:凡墨,烧烟凝质而为之。“烟”最可能是        。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长时间保存而不变色,这是因为常温下碳的        不活泼。活性炭和“烟”的主要成分相同,工业上用于脱色制白糖,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作用。
    (3)已知,水分子的粒径约为0.3纳米,金属离子的粒径一般在0.7纳米以上。利用真空抽滤法可将单层石墨片制成0.6纳米孔径的石墨烯滤膜,该滤膜允许        (填“水分子”或“金属离子”)通过,据此可预测该滤膜在净水领域中的应用:        。
    (4)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组以金属钠和二氧化碳在440℃和800个大气压的条件下,成功得到金刚石,同时生成碳酸钠(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6. 某工厂生产高锰酸钾的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生产流程中使用“混合加热室”在密闭加热的条件下将固体MnO2和KOH转化成熔融状态下的MnO2和KOH,其目的可能是        (举1例)。
    (2)“电解室”内部需隔绝氧气的原因是        。
    (3)生产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写化学式)。
    (4)氧化室中通入空气与MnO2和KOH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7. 下列是实验室常用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带标号的仪器的名称:a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其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装满水的C装置来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        (填b或c)端通入。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从控制反应速率和节约药品考虑,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其化学方程式为        ;上述A、B装置都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其化学方程式        ;如果要制取较为纯净的氢气,选择的收集装置        。
    (4)某气体只能用E装置来收集,由此可推测该气体具有的哪些性质        。
    28. 用如图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滴入H2O2溶液后,对比甲和乙,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
    (3)若验证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丁中 X、Y可能是        (填序号)。
    A.X是20℃水,Y是白磷
    B.X是40℃水,Y是白磷
    C.X是80℃水,Y是红磷

    29. 某同学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6g盛于试管中加热,在不同时间测得试管内固体质量如下表:
    时间/分钟
    0
    1
    2
    3
    4
    5
    6
    试管中剩余固体质量/g
    6
    5.8
    5.6
    5.3
    5.04
    5.04
    m
    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的m=        。
    (2)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是        g。
    (3)求该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将氧气加压降温后变成淡蓝色液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高锰酸钾溶于水形成紫红色溶液,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将氧气加压降温后变成淡蓝色液体、高锰酸钾溶于水形成紫红色溶液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答案】B 
    【解析】A、一次性医用口罩使用必须集中处理,但不能随意丢弃,故不符合绿色环保理念,选项说法A错误;
    B、选用共享单车出行,减少碳排放,符合绿色环保理念,选项B说法正确;
    C、医疗垃圾在处置室焚烧处理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而危害人体健康,选项C说法错误;
    D、可以使用含氯消毒剂对校园空气进行消杀,但是不能大量使用,不符合绿色环保理念,选项D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医疗垃圾的处理来分析;
    B.根据共享单车的有点来分析;
    C.根据医疗垃圾焚烧会产生污染物来分析;
    D.根据消毒剂的使用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医疗垃圾的处理方法以及节约能源的措施等,难度不大。

    3.【答案】B 
    【解析】解:A.厨房天然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轻轻开窗通风,降低燃气的浓度,说法正确;
    B.室内起火时,不能打开门窗通风,以免造成空气流通而使得火势蔓延,说法错误;
    C.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能有效保护书籍,也不会发生触电,说法正确;
    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可以隔绝氧气或空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说法正确。
    故选:B。
    A.根据燃气泄漏的处理方法来分析;
    B.根据室内起火的处理方法来分析;
    C.根据灭火的原理以及方法来分析;
    D.根据灭火的原理以及方法来分析。
    “生命重于泰山”安全问题无小事,尤其是防火、防爆问题,所以燃烧和爆炸知识就成了化学考查热点,解题时要注意燃烧爆炸的条件和事故的防护措施等。

    4.【答案】C 
    【解析】解:A、空气中各成分混合后,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变,故A不正确;
    B、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故B不正确;
    C、集气瓶中水上升约五分之一后不再上升,说明剩余气体(氮气)难溶于水,故C正确;
    D、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则说明空气中含有氮分子、氧分子等,故D不正确。
    故选:C。
    A、根据空气中各成分混合后,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变进行分析;
    B、根据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进行分析;
    C、根据集气瓶中水上升约五分之一后不再上升,说明剩余气体(氮气)难溶于水进行分析;
    D、根据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则说明空气中含有氮分子、氧分子等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空气组成的测定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5.【答案】D 
    【解析】解:A、氦气为稀有气体,符号为He,A错误;
    B、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则Cl2表示1个氯分子中含有2个氯原子,B错误;
    C、离子符号前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而2Fe3+表示2个铁离子,而不是2个亚铁离子,C错误;
    D、硅元素为14号元素,则硅原子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均为14,其核外电子排布为2、8、4,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6.【答案】A 
    【解析】解:由题意,氯元素在化合物中可显多种化合价,当它在化合物中显+1价时命名为“次氯”,显+3价时命名为“亚氯”,显+7价时命名为“高氯”。
    NaClO4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4=0,x=+7,则NaClO4的名称为高氯酸钠。
    故选:A。
    根据题意,氯元素在化合物中可显多种化合价,当它在化合物中显+1价时命名为“次氯”,显+3价时命名为“亚氯”,显+7价时命名为“高氯”,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掌握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B 
    【解析】解:A、液氧是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镁、氯化钙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
    B、冰水混合物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石灰石中主要是碳酸钙,还含有其他杂质,属于混合物,故B正确;
    C、二氧化锰是由锰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高锰酸钾含有K、Mn、O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属于化合物,故C错;
    D、乙醇由三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糖水含有糖和水,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B.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时,就是判断物质的物质组成;判断是否是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时,既要判断元素组成,又要判断物质组成.

    8.【答案】A 
    【解析】解:A、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应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故A错误;
    B、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管口,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若有尖锐爆鸣声,表明气体不纯,轻微的爆鸣声表明气体较纯,故B正确;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中,双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故C正确;
    D、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试管倾斜,试管口与试剂瓶口紧挨着;用量筒量液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D正确;
    故选:A。
    A、根据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应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进行分析;
    B、根据检验氢气纯度进行分析;
    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进行分析;
    D、根据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试管倾斜,试管口与试剂瓶口紧挨着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9.【答案】C 
    【解析】解:A、从化学式上看出,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故此项说法正确;
    B、CO2与CO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但一氧化碳不溶于水,也不和碱溶液反应,但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生成碳酸,故此项说法正确;
    C、CO2与CO的性质决定它们有这些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化工产品的原料和气体肥料,“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等;CO可用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等,故此项说法错误;
    D、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会造成“温室效应”;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煤气中毒,故此项说法正确。
    故选:C。
    本题考查CO2与CO的构成和性质,掌握相关概念即可解题,题目难度一般。

    10.【答案】C 
    【解析】解:由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图可知,该反应是在一定条件下氢气与四氯化硅(SiCl4)反应生成了硅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Cl4+2H2− 一定条件  Si+4HCl.由方程式可知:
    A、甲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每个分子由5个原子构成,故说法错误;
    B、由方程式可知,硅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变成了0价,硅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故说法错误;
    C、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可知参加反应的氢气的质量和生成的氯化氢中氢元素的质量相等,故说法正确;
    D、观察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2,故说法错误;
    故选:C。
    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方程式的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图中的信息,并写出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方程式的意义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1.【答案】C 
    【解析】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说法说法正确。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铜的位置排在氢之后,不能与硫酸反应,无明显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D、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黑色粉末逐渐变红,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碳具有还原性,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物质颜色的变化。

    12.【答案】D 
    【解析】解:A.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因为不确定化学性质是否改变,也不确定能否改变反应速率,故A错误;
    B.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但物质不一定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也可能是离子构成的,故B错误;
    C.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但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水分子与氖原子的质子数相同,故C错误;
    D.化合物是含有多种元素的纯净物,则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D正确。
    故选:D。
    A、根据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进行分析;
    B、根据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行分析;
    C、根据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但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进行分析;
    D、根据化合物是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催化剂的特点等,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13.【答案】C 
    【解析】解:A.柠檬酸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说法错误;
    B.柠檬酸是由分子构成的,每个柠檬酸分子中含有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7个氧原子,共含21个原子,说法错误;
    C.柠檬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1×8+16×7=192,说法正确;
    D.柠檬酸中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2×6):(1×8):(16×7)=9:1:14,说法错误。
    故选:C。
    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B.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答案】D 
    【解析】解:A、蒸馏水中不含矿物质,长期饮用对身体不好,故A正确;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故B正确;
    C、长期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可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其中产生较多泡沫的为软水,产生较少泡沫的为硬水,故C正确;
    D、雪和水的状态不同,分子间的间隔不同,但冰和水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故D错误。
    故选:D。
    A、根据蒸馏水中不含矿物质进行分析;
    B、根据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进行分析;
    C、根据可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其中产生较多泡沫的为软水,产生较少泡沫的为硬水进行分析;
    D、根据分子间的间隔不同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电解水实验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15.【答案】A 
    【解析】解:A、石墨用于制铅笔芯是因为石墨质软,在纸上划过后会留下划痕,与导电性无关,该选项性质与用途不相符,符合题意;
    B、C60分子很稳定,有超导性,可用于超导领域,该选项性质与用途相符,不合题意;
    C、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则可作电光源,该选项性质与用途相符,不合题意;
    D、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则可用于作钻探机的钻头上,该选项性质与用途相符,不合题意。
    故选:A。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了解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6.【答案】A 
    【解析】解:A、水变为水蒸气,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B、氢气能燃烧,水不能燃烧,是因为分子的构成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C、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了,故选项解释正确。
    D、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7.【答案】C 
    【解析】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丙的质量为:10g+10g+10g+10g−(12g+4g+14g)=10g,故乙为反应物,甲、丁为生成物,丙可能为催化剂,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故正确;
    B、丙可能为催化剂,故正确;
    C、参加反应的甲物质和乙物质的质量比为(12−10)g:(10−4)g=1:3,故错误;
    D、乙是分解反应的反应物,是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据此分析。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8.【答案】D 
    【解析】解:A、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选项不正确;
    B、瓶中放少量水,能够防止铁燃烧形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该选项不正确;
    C、开始采集数据时,氧气体积分数是80%,瓶内不是纯净的氧气,该选项不正确;
    D、铁丝停止燃烧时,瓶内O2未耗尽,剩余氧气体积分数大于20%,该选项正确。
    故选:D。
    A、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B、瓶中放少量水,能够防止铁燃烧形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
    C、开始采集数据时,氧气体积分数是80%;
    D、铁丝停止燃烧时,瓶内O2未耗尽,剩余氧气体积分数大于20%。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9.【答案】D 
    【解析】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中原子数目不变,故选项图像正确。
    B、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催化剂只能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有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至完全反应所需时间短,故选项图像正确。
    C、木炭高温下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加热到一定温度反应才能进行,随着反应的进行,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固体质量先减少,待反应完全后,固体质量保持不变,且不为零,故选项图像正确。
    D、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前后锰元素的质量不变;加热到一定温度高锰酸钾才能分解,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逸出,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少,则锰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像错误。
    故选:D。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二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木炭与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像。

    20.【答案】C 
    【解析】解:(方法一)直接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假设Na2CO3、K2CO3、MgCO3、CaCO3的质量都为1g,则:
    设1克Na2CO3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1g                      x
    10644=1gx
    x=44106g
    设1克K2CO3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y。
    K2CO3+2HCl=2KCl+H2O+CO2↑
    138                  44
    1g                    y
    13844=1gy
    解得:y=44138g
    设1克MgCO3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z。
    MgCO3+2HCl=MgCl2+H2O+CO2↑
    84                    44
    1g                    z
    8444= 1gz
    解得:z=4484g
    设1克CaCO3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a。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1g                    a
    10044= 1ga
    y=44100g
    根据上述计算可以知道:4484g>44100g>44106g>44138g
    即等质量的Na2CO3、K2CO3、MgCO3、CaCO3四种物质,分别跟足量稀盐酸反应,产生CO2最多的是MgCO3。
    故选C。
    方法(二):根据碳元素的质量守恒来完成解答,结合这四种物质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知道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和碳酸盐中的碳元素的质量相等,而即碳酸盐中碳元素的含量大,那么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就大;设碳酸盐的质量为m,相对分子质量为M,则可以判断碳酸盐中碳元素的质量为:m×12M,根据该计算式可以知道,当碳酸盐的质量相等时,该碳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越大,分析所给四种碳酸盐可以知道:Mr(Na2CO3)=106,Mr(K2CO3)=138,Mr(MgCO3)=84,Mr(CaCO3)=100,所以可以判断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最大的为碳酸镁。
    故选:C。
    根据题目中的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依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可以写出Na2CO3、K2CO3、MgCO3、CaCO3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方程式分别找出Na2CO3、K2CO3、MgCO3、CaCO3与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比,由Na2CO3、K2CO3、MgCO3、CaCO3的质量可表示出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然后进行比较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计算要细心、准确.

    21.【答案】CaO  氢元素  2个氢原子  2OH−  MgO  Al2O3 
    【解析】解:(1)生石灰为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其化学式为CaO。
    (2)H2、H2O、H2O2中均含有氢元素;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则三种物质的一个分子中都含有2个氢原子。
    (3)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且数字在前,符号在后,数字为“1”时省略不写,且离子符号前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则2个氢氧根离子的符号为2OH−。
    (4)镁的化合价为+2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MgO。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分别为铝元素和氧元素,在化合物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2O3。
    故答案为:(1)CaO;
    (2)氢元素;2个氢原子;
    (3)2OH−;
    (4)MgO;
    (5)Al2O3。
    (1)根据生石灰为氧化钙的俗称进行分析;
    (2)根据H2、H2O、H2O2中均含有氢元素,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进行分析;
    (3)根据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且数字在前,符号在后,数字为“1”时省略不写,且离子符号前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进行分析;
    (4)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
    (5)根据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分别为铝元素和氧元素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需要学生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代表的含义。

    22.【答案】(1)原子;SO3;(2)水、氧气;(3)AB 
    【解析】解:(1)建造航母用到了钛合金,构成金属钛的粒子是原子,工业制钛有一种反应为:TiF4+2H2SO44HF+2X+TiO2,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可知,X的化学式为:SO3。
    (2)航母外壳用涂料覆盖,是为了防止钢铁材料与水、氧气接触而锈蚀。
    (3)A.稀盐酸中加入足量铁粉后,生成了氯化亚铁和氢气,再加铜粉,不反应,说明了铁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最后加入锌粉,能将铁置换出来,说明了锌的活动性大于铁,可以比较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B.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后,不反应,说明了锌的活动性大于铁,再加入CuCl2溶液,能反应,说明了铁的活动性大于铜,可以比较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C.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铜粉后,再加入铁粉,都不反应,说明了锌的活动性大于铜、铁,但不能比较铜和铁的活动性强弱,不可以比较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本题通过“国产航母”为切入点,考查了一些与金属有关的知识点,难度不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化学的学习。

    23.【答案】CuO  FeSO4  ④    CO2+Ca(OH)2=CaCO3↓+H2O  吸热 
    【解析】解:(1)由分析可知,B是氧化铜,化学式为:CuO;I是硫酸亚铁,化学式为:FeSO4。
    (2)反应①是碳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反应③是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反应④是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则反应①③④中属于化合反应的为④。
    (3)反应②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⑤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4)反应④是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属于吸热反应。
    故答案为:
    (1)CuO;FeSO4;
    (2)④;
    ;CO2+Ca(OH)2=CaCO3↓+H2O;
    (4)吸热。
    A、J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D、E对维持自然界生命活动至关重要。C是红色金属单质,则C是铜;A、B为黑色固体,A能与B转化为铜和D,则A和B分别是碳和氧化铜中的一种,D是二氧化碳;A能与足量E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D,D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J,则A是碳,B是氧化铜,E是氧气,J是碳酸钙;D二氧化碳能与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F,则F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G和二氧化碳,则G是铁;G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H和I,H为气体,则H是氢气,I是硫酸亚铁;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推断,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4.【答案】c  Sr2+  4  B 
    【解析】解:(1)a.锶是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a正确;
    b.锶原子的质子数为38,b正确;
    c.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8,c错误;
    (2)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其离子符号为Sr2+;
    (3)根据图示可以看出,图中共表示4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故与锶原子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B;
    故答案为:(1)c;
    (2)Sr2+;
    (3)4;B。
    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意义以及粒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加强对元素周期表的意义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5.【答案】X  炭黑  化学性质  吸附  水分子  可用于海水淡化   
    【解析】解:(1)碳原子的原子序数为6,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最外层上有4个电子,图中X、Y、Z三点中表示碳原子的是X;
    (2)墨的制作提到:凡墨,烧烟凝质而为之,“烟“最可能是不完全燃烧生成的炭黑;古代用墨书写的字画长久不褪色,原因是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容易参加反应;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用于脱色制白糖,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作用;
    (3)水分子的尺寸约为0.3纳米,金属离子的尺寸一般在0.7纳米以上,利用真空抽滤法可将单层石墨片制成0.6纳米孔径的石墨烯滤膜,该滤膜允许水分子通过,金属离子不能通过,可预测该滤膜可用于海水淡化(合理即可);
    (4)金属钠和二氧化碳在在440℃和800个大气压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碳和碳酸钠,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1)X;
    (2)炭黑;化学性质;吸附;
    (3)水分子;可用于海水淡化;

    (1)根据碳原子的原子序数为6,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最外层上有4个电子进行分析;
    (2)根据“烟“最可能是不完全燃烧生成的炭黑;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进行分析;
    (3)根据水分子的尺寸约为0.3纳米,金属离子的尺寸一般在0.7纳米以上,利用真空抽滤法可将单层石墨片制成0.6纳米孔径的石墨烯滤膜,该滤膜允许水分子通过,金属离子不能通过进行分析;
    (4)根据金属钠和二氧化碳在在440℃和800个大气压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碳和碳酸钠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6.【答案】加快反应速率  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  KOH   
    【解析】解:(1)反应物之间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快、越充分,固体之间接触面积较小,液体之间接触面积大,所以此生产流程中使用“混合加热室”在密闭加热的条件下将固体MnO2和KOH转化成熔融状态下的MnO2和KOH,其目的可能是加快反应速率。
    (2)“电解室”内部需隔绝氧气的原因是电解室内有氢气,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
    (3)既是生成物又是反应物的物质可以循环利用,由生产流程图可知,生产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KOH。
    (4)由生产流程图可知,氧化室中通入空气与MnO2和KOH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故答案为:(1)加快反应速率;
    (2)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
    (3)KOH;

    (1)根据反应物之间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快、越充分,固体之间接触面积较小,液体之间接触面积大进行分析;
    (2)根据“电解室”内部需隔绝氧气的原因是电解室内有氢气,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进行分析;
    (3)根据既是生成物又是反应物的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进行分析;
    (4)根据氧化室中通入空气与MnO2和KOH发生反应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制备等,注意在书写化学方程式后,首先检查化学式,再检查是否配平、反应条件和沉淀、气体符号的标注。

    27.【答案】长颈漏斗  C    c  B  CaCO3+2HCl=CaCl2+H2O+CO2↑  Zn+H2SO4=ZnSO4+H2↑  F  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与氧气反应,易溶于水或与水能反应 
    【解析】解:(1)标号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由于反应物的状态为固体,反应条件需要加热,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C;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用装满水的C装置来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短端进入,即从c端通入。
    (3)实验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物的状态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不需要加热,发生装置可选A或B,其中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流速,故从控制反应速率和节约药品考虑,选择的发生装置为B。大理石或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和稀盐酸中的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实验室制取氢气选用锌粒和稀硫酸,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可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其中排水法收集的氢气较纯净,故选择的收集装置为F。
    (4)某气体只能用E装置来收集,不能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说明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与氧气反应,易溶于水或与水能反应。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
    (2)C;;c;
    (3)B;CaCO3+2HCl=CaCl2+H2O+CO2↑;Zn+H2SO4=ZnSO4+H2↑;F;
    (4)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与氧气反应,易溶于水或与水能反应。
    (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
    (2)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由于反应物的状态为固体,反应条件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进行分析;
    (3)根据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物的状态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不需要加热,发生装置可选A或B,其中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流速,故从控制反应速率和节约药品考虑,大理石或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和稀盐酸中的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进行分析;
    (4)根据某气体只能用E装置来收集,不能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28.【答案】  需要与氧气接触  AC 
    【解析】解:(1)丙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2)滴入H2O2溶液后,对比甲(白磷不能燃烧)和乙(白磷燃烧),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需要与氧气接触。
    故答案为:需要与氧气接触。
    (3)若验证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丁中 X、Y可能是X是20℃水,Y是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也可能X是80℃水,Y是红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故答案为:AC。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灭火的方法有: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29.【答案】5.04  0.96 
    【解析】解:(1)第4分钟之后,固体的质量不再不变,因此m的值为5.04,故答案为:5.04;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氧气的质量为6g−5.04g=0.96g,故答案为:0.96;
    (3)设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

    245                         96
    x                            0.96g
    24596=x0.96g      x=2.45g
    答:该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是2.45g。
    (1)根据氯酸钾分解完后固体质量不变结合表中数据进行分析;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3)利用氧气的质量结合反应的方程式计算氯酸钾的质量。
    本题是借助于数学模型,利用图表的方式来分析和解决化学计算中的有关问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识图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相关试卷

    2022-2023学年四川省自贡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四川省自贡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共18页。

    2022-2023学年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溶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如图是五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共2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