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练案20复习任务群三古诗文阅读专题五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五翻译文言句子 试卷 1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练案21复习任务群三古诗文阅读专题五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六文言文信息分析与概括简答题 试卷 1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练案23复习任务群三古诗文阅读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分点突破二鉴赏诗歌的语言 试卷 1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练案24复习任务群三古诗文阅读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分点突破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试卷 1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练案25复习任务群三古诗文阅读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分点突破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试卷 1 次下载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练案22复习任务群三古诗文阅读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分点突破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展开练案[22]复习任务群三 专题六 古代诗歌阅读
分点突破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
一、专项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题。
渭上秋夕闲望①
潘 阆
秋色满秦川,登临渭水边。
残阳初过雨,何树不鸣蝉。
极浦涵新月,孤帆没远烟。
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②贤。
【注】 ①此诗作于潘阆早年落拓江湖之时。②太公:即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滨溪,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后吕尚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
1.本诗颔联写了哪些意象?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6分)
答:示例:诗歌颔联主要写了残阳、雨、鸣蝉三种意象。(2分)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残阳初过雨”属于视觉描写,“何树不鸣蝉”属于听觉描写:静谧的黄昏时分,一阵小雨刚过,天上挂着一轮西沉的残阳,四周响起了蝉的鸣叫声。诗人借助不同的景物,勾画出一幅静中有动、时空交融的清新幽美的秋日黄昏图。(4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2题。
庙庭①偃松诗
刘禹锡
庙庭有偃松,裴公②命畚土以壮其趾,使无欹,使不仆。予窃感嘉木之逢时而成咏。
势轧枝偏根已危,高情一见与扶持。
忽从憔悴有生意,却为离披无俗姿。
影入岩廊行乐处,韵含天籁宿斋时。
谢公③莫道东山去,待取阴成满凤池。
【注】 ①庙庭:指宰相官署庭院。②裴公:指宰相裴度,曾多次提携刘禹锡,此时屡遭排挤,欲归隐以避祸。③谢公:东晋宰相,曾隐居东山。
2.一般认为,“偃松”是诗人自况,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示例:①偃松“枝偏根危”,与诗人仕途不顺的遭际相似,寄寓诗人对世事艰难的感慨;②偃松受“扶持”,与诗人受提携相似,借以表达对裴度的感戴之情;③偃松重焕生机,正可象征诗人不为逆境所困,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乐观精神。
【解析】 首先理解全诗,然后联系诗人的人生经历,分析其中的相似之处,找到二者间的联系。首联说偃松“势轧枝偏根已危”,表明偃松处境危险,指诗人自身仕途不顺,“高情一见与扶持”是指裴公“命畚土以壮其趾”,为偃松增添土壤,改善它的处境,联系注释内容,可知此处其实是指自己曾受到裴公的提携;颔联中“忽从憔悴有生意”是说偃松在裴公的扶持下,又露出了生机,就好比自己在受到裴公提携,既表达了对裴公的感激之情,也表明自己即使处境不顺,但是依旧乐观向上,并且相信自己和裴公都能够“有生意”,而“却为离披无俗姿”表面是说偃松无媚俗姿态,其实这里是对裴公欲归隐避祸、不与世俗同流的赞美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第3题。(6分)
玉 华 山
刘 崧[注]
翠巘千峰合,丹崖一径通。
楼台上云气,草木动天风。
野旷行人外,江平落雁中。
伤心俯城郭,烟雨正冥蒙。
【注】 刘崧生活于元末明初,时局动乱,诗人家乡江西地区也战乱频繁,玉华山是江西省樟树市境内的一座山,距离刘崧的家乡泰和数百里之远,这首诗是他第一次游山时所写的。
3.“野旷行人外,江平落雁中”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对诗歌的情感表达起到什么作用?(6分)
答:示例:意境:辽阔的田野里,行人络绎不绝,平静无波的水面,落下栖息的大雁,营造了一种空寂的意境。作用:视觉描写,远近、动静结合,以动写静,反衬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时局动乱,百姓流离失所,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为下文表达伤感愁苦之情作铺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4题。(6分)
送韩都护还边
卢 纶①
好勇知名早,争雄上将间②。
战多春入塞,猎惯夜登山。
阵合龙蛇动,军移草木闲。
今来部曲尽,白首过萧关。
【注】 ①卢纶:中唐诗人,屡考进士不中,后做过户曹、县令等小官。②上将间:据《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4.这首诗刻画了韩都护怎样的边将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示例:①好勇争雄。首联写出韩都护早年即声震名显,且勇猛无比,敢在“上将间”争雄斗胜。②久经沙场。春来几度“入塞”,征战疆场;夜晚“登山”围猎,也是惯常。③治军有方。“龙蛇动”写三军像龙蛇一样首尾相应,突出其布阵奇巧;而“草木闲”又体现出其大军行军时迅疾隐秘、秋毫无犯的情形。④晚景凄凉。韩都护部下都已风流云散,而他白首之时,还要去往边塞,令人慨叹。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5题。
点绛唇 送李琴泉
吴大有
江上旗亭,送君还是逢君处。酒阑呼渡。云压沙鸥暮。
漠漠萧萧,香冻梨花雨。添愁绪。断肠柔橹。相逐寒潮去。
5.这首词运用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试作简要赏析。(6分)
答:示例:这首词用“旗亭”“暮云”“沙鸥”“柔橹”“寒潮”“梨花雨”等意象描绘了一幅隽永的景致,营造出凄凉伤感的意境,写出词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惆怅和无限眷恋不舍之情。
【解析】 上阕起笔两句,写出离别的地点,词人抚今追昔,触景生情,以逢君的快乐衬托送君的伤感。后两句承接上文,“酒阑”与“旗亭”互相照应;“呼渡”“沙鸥”与“江上”照应。下阕前两句由梨花开放点明离别的时节,“萧萧”“香冻”点明风雨萧萧春意寒,描绘出一片凄凉之景。结尾两句描绘了一幅“暮雨江畔送行图”,呼应标题,照应上阕开头,意蕴深远。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6题。
九日①水阁
韩 琦②
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酒味已醇新过熟,蟹螯先实不须霜。
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
【注】 ①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也就是传统的重阳节。这一天既有登高怀远传统活动,也有以菊花配螃蟹的饮食习俗。②韩琦: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这首诗作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秋。诗人正在京中任右仆射,可谓官隆位显。
6.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6分)
答:示例: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淡泊宁静、晚节弥坚、豪情满怀的诗人形象。①首联两句写诗人对住处的水阁、古榭虽倾颓破败也不介意,还高兴地在那里宴请嘉宾欢度重阳,表现了诗人生活俭朴、不尚奢华的品格。这是从外在的表现来写的。②颔联两句借赞颂重阳时节,菊花虽晚开而尤为芬芳,以“黄花晚节香”喻晚节可贵,要注重晚节。这是从内在的精神实质来写的。③尾联两句写此时作者年事已高,然而从心底里并不服老,自己酒量虽衰,诗情却不减当年的豪情逸兴。(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二、综合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
赠蜀府将①
温庭筠
十年分散剑关秋,万事皆随锦水流。
志气已曾明汉节,功名犹自滞吴钩。
雕边认箭寒云重,马上听笳塞草愁。
今日逢君倍惆怅,灌婴韩信尽封侯。
【注】 ①公元829年南诏入侵成都,蜀府将抗击南诏有功。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B )
A.十年前秋天诗人与蜀府将在边关分别,回想起来不禁感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
B.诗中使用“汉节”的典故,表现了诗人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效忠国家的气节。
C.蜀府将在被射下来的雕身上辨认出自己的箭,这一细节表现出蜀府将的武艺精湛。
D.诗中极具边塞特色的意象,营造出压抑悲凉的氛围,也暗示蜀府将被闲置冷落的处境。
【解析】 B项,“诗人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效忠国家的气节”错,不是“诗人”而应是“蜀府将”。
8.本诗第四句“功名犹自滞吴钩”,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都使用了“吴钩”这一意象,请结合诗意比较二者异同。(6分)
答:示例:吴钩,泛指利剑,二者都是比喻从军立功之志。辛弃疾借“吴钩”表达自己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和悲愤。而温庭筠表达的是对蜀府将虽战功赫赫却不得封赏滞居下位的不公境遇的感慨和同情。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9~10题。
玉 楼 春
王国维
西园花落深堪扫,过眼韶华真草草。开时寂寂尚无人,今日偏嗔摇落早。
昨朝却走西山道,花事山中浑未了。数峰和雨对斜阳,十里杜鹃红似烧。
9.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上阕前两句写到花期本就不长的西园春花凋零殆尽,令作者心生韶华易逝之慨叹。
B.上阕后两句运用对比的写法,再现了观赏者对春花在绽放和凋零之际的不同态度。
C.西园之花“寂寞开无主”,给作者一种“花美无人赏识”的遗憾。
D.词的下阕运用工笔细描的手法描绘出西山中“花事浑未了”的状态。
【解析】 D项,“词的下阕运用工笔细描的手法”错误,词的下阕“昨朝却走西山道,花事山中浑未了。数峰和雨对斜阳,十里杜鹃红似烧”,并非工笔细描,而是简笔勾勒的白描写法。最后一句“红似烧”,用了比喻,着墨不多貌似也没用力,巧妙在于言简义丰,引发读者去想象浓烈的颜色,并非作者刻意用浓墨重彩来渲染刻画。
10.作者在下阕后两句勾勒出怎样的画面,又能给人们以怎样的生活启迪?请结合词句加以赏析。(6分)
答:示例一:(1)下阕描绘的是夕阳映照下春雨中的西山似火一般的杜鹃绽放图。(2)感受:转换看问题的角度,就会柳暗花明。
示例二:(1)后两句写出了一边的山峰还在承受着风雨的滋润,另一边天空露出斜阳,一片杜鹃盛开似火。(2)感受:当我们换了一个更开阔的角度来观察人生的时候,总会发现顺境与逆境的转换关系,进而得到一个超脱的境界。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
王昭君歌
刘长卿
自矜娇艳色,不顾丹青人。
那知粉绘能相负,却使容华翻误身。
上马辞君嫁骄虏,玉颜对人啼不语。
北风雁急浮云秋,万里独见黄河流。
纤腰不复汉宫宠,双蛾长向胡天愁。
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羌笛声相和。
谁怜一曲传乐府,能使千秋伤绮罗。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
A.“不顾”与“自矜”进行对比,交代了王昭君遭到宫廷画师的陷害而远嫁的原因。
B.“啼不语”描绘了王昭君临行时的情态,通过细节刻画了她难以言表的内心苦痛。
C.“长向”一词表明时间的延伸和空间的延展,从时空角度强化王昭君愁怨的绵长。
D.“琵琶弦中苦调多”与“千载琵琶作胡语”两句都借琵琶表达王昭君的哀怨悲切。
【解析】 A.“进行对比,交代了王昭君遭到宫廷画师的陷害而远嫁的原因”错误。“自矜娇艳色,不顾丹青人”,意为自恃美貌,瞧不起小人物,不肯贿赂宫廷画师。此处无对比,并非交代昭君远嫁的原因,而是为了表现昭君的自尊自信。
12.诗歌的七、八两句描写塞外景色,你认为对刻画王昭君的形象有什么作用?(6分)
答:示例:①通过“北风”“浮云”“万里”写塞外环境的恶劣和路途遥远,衬托王昭君远行的艰难;②通过急切南飞的大雁,反衬王昭君对故国的思念;③通过“独见黄河流”暗写王昭君远嫁匈奴的孤独寂寞和内心烦乱。
【解析】 “北风雁急浮云秋,万里独见黄河流”,秋天,她看着大雁在朔朔北风中疾速往来穿梭长城内外,而自己远远听着黄河啾啾的流水声,却无可奈何。这是环境描写,用“北风”“浮云”来写塞外环境的恶劣;行程“万里”说明路途遥远。前面说“上马辞君嫁骄虏”,出塞的王昭君需要面对着如此恶劣的环境,如此遥远的路途,说明她远行的艰难。
用“急”修饰“雁”,大雁急切南飞,王昭君却北去出塞,望着急切南飞的大雁,思念着故国,以“雁急”反衬昭君对故国的思念之切。离家万里,独自一人远远听着黄河的流水声,用“独”来写王昭君的孤独寂寞。只能听到黄河的流水声,说明此时王昭君内心的烦乱。此景诉尽了心中的哀情与委屈。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练案25复习任务群三古诗文阅读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分点突破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练案25复习任务群三古诗文阅读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分点突破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专项练习,综合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练案24复习任务群三古诗文阅读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分点突破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练案24复习任务群三古诗文阅读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分点突破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专项练习,综合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练案23复习任务群三古诗文阅读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分点突破二鉴赏诗歌的语言: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练案23复习任务群三古诗文阅读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分点突破二鉴赏诗歌的语言,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专项练习,综合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