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练案22复习任务群三古诗文阅读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分点突破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试卷 1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练案23复习任务群三古诗文阅读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分点突破二鉴赏诗歌的语言 试卷 1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练案25复习任务群三古诗文阅读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分点突破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试卷 1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练案26复习任务群三古诗文阅读专题七名篇名句默写 试卷 1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练案27复习任务群四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八语言文字运用分点突破一正确使用词语第1课时正确运用成语 试卷 1 次下载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练案24复习任务群三古诗文阅读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分点突破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展开练案[24]复习任务群三 专题六 古代诗歌阅读
分点突破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一、专项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第1题。
送人之巴蜀
吴文泰
烟波迢递古荆州,君去应为万里游。
倚棹遥看湘浦月,听猿初泊渚宫秋。
云开巫峡千峰出,路转巴江一字流。
若见东风杨柳色,便乘春水泛归舟。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第三联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6分)
答:示例:①联想、想象(虚实结合)。巫峡多云雨,巴江路难行,此时诗人在古地荆州送友人至巴蜀,自然希望友人的必经之地巫峡“云开”雾散,巴江“一字”无阻。②寓情于景。巫峡雾散,千峰尽出,“巴江一字”,顺畅无阻,寄寓了诗人对友人征程一帆风顺的美好祝愿。(答对偶或夸张并有简要分析,可适当得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全诗结构巧妙,语虽平淡而意味深长。后四句想象明天,与此时的秋夜作对比,进一步表达了离情别绪,是虚写。考生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诗歌思想情感来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2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①
杜 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②路云遮寺,清弋江③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 ①本诗作于开成四年,当时杜牧在宣州为官,即将离任回京;此时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要前往舒州去。②九华山:在池州青阳境内,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③清弋江:即青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
2.本诗前两联是如何写景的?对表达情感有何作用?(6分)
答:示例:①虚实结合。首联写早春阳光明媚、芳草鲜美的景象,是实写。颔联上句想象友人赴任途中经过九华山的景象,是虚写;下句写两人分别时的眼前之景,是实写。远近结合。首联写早春阳光明媚、芳草鲜美的景象,是近景。颔联上句想象友人赴任途中经过九华山的景象,是远景;下句写两人分别时的眼前之景。②反衬(或:以乐景衬哀情)。前四句通过描写早春明丽和煦的美景,反衬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以及自己离任回京、仕途未定的惆怅不安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从前两联内容来看,首联和颔联下句所写之景是实际存在的,所以是实写,而颔联上句所写之景是想象的,所以是虚写,由此可以判断这是虚实结合;而首联和颔联下句写近处之景,颔联上句则是远景,所以这是远近结合。分析诗歌中景物描写对表达情感的作用,则要看景与情的关系,因为景是乐景,而情是哀情,所以是反衬,即以乐景衬哀情。
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3题。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3.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6分)
答:示例:比拟、排比。“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用“争先”“鏖战”把“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出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解析】 首先,判断修辞手法。这里主要运用了比拟和排比的手法,从“争先”“鏖战”“缴缠”分析比拟手法,从这三句整体上分析排比手法。然后,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所达到的表达效果。比拟手法重在分析“生动形象”,排比手法重在分析对气氛的“渲染”。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4题。
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节选)
苏 轼
江上愁心千叠山,浮空积翠如云烟。
山耶云耶远莫知,烟空云散山依然。
但见两崖苍苍暗绝谷,中有百道飞来泉。
萦林络石隐复见,下赴谷口为奔川。
川平山开林麓断,小桥野店依山前。
行人稍度乔木外,渔舟一叶江吞天。
4.这首诗歌表现出作者以诗摹画的高超表现力,请试赏析“山耶云耶远莫知,烟空云散山依然”。(6分)
答:示例:①虚实结合(想象)。高且远的浮空翠色中,哪儿是云哪儿是山呢?激发了读者的艺术想象力,想象“烟空云散”之后山形显露。②化静为动。读者仿佛看到浮空的云烟舒卷流荡,渐渐逝去,露出了叠嶂高峻雄伟的形貌。静中显动,化静止的空间画面为流动的时间过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5题。
腊前月季
杨万里
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
一尖①已剥胭脂笔,四破②犹包翡翠茸。
别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斗雪霜中。
折来喜作新年看,忘却今晨是季冬。
【注】 ①尖:月季花蓓蕾的顶端,此指月季花苞。②四破:指月季花完全展开时的形态。
5.颔联使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6分)
答:示例: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季花苞比喻成一支胭脂色的毛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季花含苞待放的情态;②注重色彩描绘,红色的花瓣和绿色花蕊互相映衬,鲜艳亮丽;③化静为动,“剥”字表现月季绽开时顷刻间的动作,赋予静态的月季以动态美。
【解析】 “胭脂笔”是把月季花苞比作胭脂色的毛笔,这是使用比喻的修辞,用“胭脂笔”描摹月季含苞待放时的神情意态。“胭脂”是红色,“翡翠茸”是绿色,这里使用色彩词,红绿相衬,鲜艳亮丽。“剥”字表现月季绽开时顷刻间的动作,化静态的物象为动态美,又以“破”“包”两词,状花萼托蕊,傲然而开。见出诗人观察之细致、描写之逼真,堪称独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6题。
和答登封王晦之登楼见寄①
黄庭坚
县楼②三十六峰③寒,王粲④登临独倚栏。
清坐一番春雨歇,相思千里夕阳残。
诗来嗟我不同醉,别后喜君能自宽。
举目尽妨人作乐,几时归得钓鲵桓⑤。
【注】 ①本诗是黄庭坚在叶县任县尉时所作。王晦之,黄庭坚的朋友。②县楼:登封县的城楼。③三十六峰:登封县近嵩山,山有三十六峰。④王粲:建安七子之一,曾作《登楼赋》抒写怀念故土之情。王晦之与王粲同姓,而且先前寄给黄庭坚的诗中有怀土之念,诗中用其代指王晦之。⑤鲵桓:语出《庄子·应帝王》“鲵桓之审为渊”,一说是两种大鱼的名字,一说鲵为鲸,桓为盘桓。
6.请从诗歌结构安排的角度赏析颔联的作用。(6分)
答:示例:①颔联写诗人想象友人王晦之独坐高楼,一番春雨过后面对夕阳,思念千里外的自己的情景;②颔联承接上文,写友人独自登上城楼的内容,其中的“相思”之情与首联中化用王粲的典故,写友人所寄诗中的思乡念亲之情相照应;③颔联引出下文友人寄诗以及诗人的和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
二、综合练习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7~8题。
长安月夜①
白居易
喧喧车骑帝王州②,羁病无心逐胜游。
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
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③
白居易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
【注】 ①本诗为作者在长安应举时所作,诗题有改动。②帝王州:指都城长安。③原诗是一首七律,作者时任翰林学士。元九即诗人元稹,当时被贬湖北江陵。
7.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C )
A.第一首诗中,“喧喧车骑”直接表现了唐代都城长安节日之夜车水马龙、游人如织的热闹场景。
B.第二首诗题目中的“禁中独直”表明作者写此诗时正在翰林院值班,“忆”是全诗的题眼。
C.两首诗的写作年代虽然不同,但题材相近,诗中的两处“三五夜”所指的时令和具体节日也是相同的。
D.作者是写月的高手,他在多篇诗作中借月抒发感情,比如“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解析】 C项,“诗中的两处‘三五夜’所指的时令和具体节日也是相同的”错误,第一首诗中的“三五夜”指正月十五元宵节夜晚,第二首诗中的“三五夜”指八月十五中秋节夜晚。
8.两首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有何不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示例:①第一首诗主要运用对比手法,京城元宵之夜,明月春风,热闹非凡,“万人行乐”;而诗人却因“羁病”无心游玩,独处客舍“一人愁”,显得格外孤单、愁苦。(2分)②第二首诗主要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作者实写自己在中秋之夜,对着明月思念远方的好友;同时,诗人以己心推及“故人心”,想象对方此时也在月下思念自己,又设想江陵潮湿多云,担心对方不能和自己同见“清光”。诗作虚实结合,表现了元白二人千里同思的深厚友情。(4分)
【解析】 第一首诗显然用了对比,“喧喧车骑帝王州”的热闹繁华,对比“羁病无心逐胜游”的孤寂落寞;“万人行乐一人愁”则直接将众人的欢乐对比自己的愁苦,以乐衬哀,更显自己的孤寂。第二首诗,“三五夜中新月色”是实景,写自己;“二千里外故人心”是虚写、对写,想象对方思念自己;“江陵卑湿足秋阴”是虚景,想象对方所在地的环境。虚实结合,更显出思念之浓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春 思
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①路几千?
家住层城②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③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④,何时返旆勒燕然?
【注】 ①马邑:边城名,在今山西。龙堆:即白龙堆,在今新疆。②层城: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称。③机中锦字:窦滔被贬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成文意。④元戎窦车骑:元戎,犹主将;窦车骑,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
9.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春日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丈夫早日得胜归家的盼望。
B.第四句“心随明月”与“我寄愁心与明月”表意相似,深刻表达了女主人公只能把对丈夫的思念寄托给明月的无奈。
C.为了寄托思念,抒发离情别恨,女主人公为夫君织一幅锦字回文诗,“笑独眠”用拟人手法,楼上花枝也含笑而眠。
D.尾联写女主人公问军中主帅何时才能得胜班师,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统一起来,赋予了本诗积极的社会意义。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思想内容的能力。C项,“笑独眠”是写花枝那花团锦簇的样子,像在嘲笑独眠之人。
10.诗歌首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答:示例:①拟人。“莺啼燕语报新年”赋予春天的莺、燕以人的情感,形象描写和平宁静的场景。②虚实结合。第一句是眼前实景,第二句是想象。③衬托(反衬、以乐景衬哀情)。上句写京城春天色彩秾丽,莺啼燕语;下句写从征亲人在遥远的边关,不能享受这美景与温情,在上句春意盎然的景色反衬下,下句更显得沉郁悲壮。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莺啼燕语报新年”赋予莺、燕以人的情感,所以是拟人手法。“莺啼燕语”是美好景色,“马邑龙堆路几千”写边塞之地,蕴含着思君之情。这里是以美景衬哀情,为反衬手法。另外,第一句为实景,是眼前所见,第二句为想象,所以是虚实结合的手法。明确手法之后进行分析,指出表达效果即可。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
登高咏菊尽
罗 隐
篱畔霜前偶得存,苦教迟晚避兰荪①。
能销造化几多力,不受阳和一点恩。
生处岂容依玉砌②?要时③还许上金樽。
陶公没后无知己,露滴幽丛见泪痕。
【注】 ①兰荪:一种香草。②玉砌:用玉石砌的台阶,此指富贵之地。③要时:迎合时尚。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首联说深秋菊花迟迟开放,是为了避开兰荪炫耀芬芳的时节,言近旨远,含蓄蕴藉。
B.“阳和”指春煦之气;颔联下句说菊花不接受春天的一点恩惠,用语浅近,饱含豁达之意。
C.颈联上句运用反问手法,明说菊花生处不容靠近“玉阶”,暗指诗人沉沦下层、晋升失路。
D.诗歌照应紧密,“偶得存”照应诗题中的“尽”字,“篱畔霜前”为颈联中的“生处”等张本。
【解析】 “菊花不接受春天的一点恩惠”这一理解不准确,该句是说菊花得不到春天的一点恩惠,隐喻自身沉沦,怀才不遇。“饱含豁达之意”这一赏析也不当,应是“幽怨愤懑之意”。
12.请从表现手法和情感内涵角度简要赏析尾联。(6分)
答:示例:①上句化用陶渊明爱菊逸事这一熟典,陶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名句,世以陶公为菊花之知己。下句运用拟人手法,说行将开尽的菊花因为陶公逝世之后再也难遇知己了,所以那带露残菊仿佛为此而伤心落泪。(3分)②诗人由登高所见“菊尽”而联想到菊之知己——陶公,进而想象残菊缀露是为再无陶公一样的知己而“泪痕”斑斑,抒发了诗人清高孤介的品格和遭冷落、无知己的身世感叹。(3分)
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任务突破练28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这是一份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任务突破练28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练案25复习任务群三古诗文阅读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分点突破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练案25复习任务群三古诗文阅读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分点突破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专项练习,综合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练案23复习任务群三古诗文阅读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分点突破二鉴赏诗歌的语言: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练案23复习任务群三古诗文阅读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分点突破二鉴赏诗歌的语言,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专项练习,综合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