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黑龙江省九年级化学中考模拟题分项选编:燃料及其利用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37568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黑龙江省九年级化学中考模拟题分项选编:燃料及其利用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37568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黑龙江省九年级化学中考模拟题分项选编:燃料及其利用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37568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黑龙江省九年级化学中考模拟题分项选编:燃料及其利用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黑龙江省九年级化学中考模拟题分项选编:燃料及其利用,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实验题,简答题,科普阅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黑龙江省九年级化学中考模拟题分项选编:燃料及其利用
一、单选题
1.(2023·黑龙江佳木斯·校考二模)安全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门窗通风 B.野炊时生火煮饭,需将木柴架空
C.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和深洞,不可以随意进入 D.遇到火灾时,用湿毛巾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
2.(2023·黑龙江牡丹江·统考一模)我国首艘液化天然气运输加注船投入使用,为海上船舶提供灵活的天然气加注服务。船上天然气储存区应张贴的标识是
A.B. C. D.
3.(2023·黑龙江哈尔滨·校考一模)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错误的是
A.发现家中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B.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先进行灯火试验
C.图书档案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D.遭遇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远离着火区域
4.(2023·黑龙江哈尔滨·校考一模)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A.电解水时,产生气体的体积与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
B.若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则图中Q点表示该物质燃烧得最旺
C.在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镁带燃烧前后固体质量的变化
D.氢气和氧气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5.(2023·黑龙江鸡西·校考一模)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物质的构成
B.化学安全
①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②氯化钠由氯化钠分子直接构成
①发现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②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能对着有人的方向
C.对先后顺序的认识
D.原子和离子
①先预热再对准试管里固体的部位集中加热②加热高锰酸钾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反应结束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①温度计里的水银热胀冷缩,因为原子间的间隔改变②原子变成离子,电子层数一定发生改变
A.A B.B C.C D.D
6.(2023·黑龙江佳木斯·校考一模)下列有关资源,环境等的一些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A.爱护水资源要注意防治水体污染和节约用水
B.大力发展氢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有利于节约化石能源,保护环境
C.煤、石油、天然气是混合物,属于可再生能源
D.CO、NO2、SO2都是污染环境的气体
7.(2023·黑龙江哈尔滨·校考模拟预测)下列有关资源、能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单质是氮气
B.按目前测定,海水中含有的元素有80多种
C.水能、化石能源是人们经常利用的能源
D.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能源,广泛用于生产化肥炼钢气焊医疗急救等领域
8.(2023·黑龙江哈尔滨·统考一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离核近的电子能量较低,离核越远,电子能量越高
B.精密仪器、图书档案等物的失火可用水基型灭火器灭火
C.使用天然气代替煤做燃料可以减少酸雨的产生
D.我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9.(2023·黑龙江绥化·校考一模)6 月 5 日是世界环境日,我国今年环境目的主题是“低碳减排,绿色生活”。下列做法中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安装太阳能电池板为上海世博会提供电力 B.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
C.提倡以步行代替乘车 D.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
10.(2023·黑龙江大庆·大庆一中校考模拟预测)下列各组物质中,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A.天然气、碱式碳酸铜、液态空气 B.稀有气体、浓硫酸、胆矾
C.金刚石、大理石、铁矿石 D.水银、熟石灰、水煤气
11.(2023·黑龙江大庆·大庆一中校考模拟预测)为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有学者提出如图所示的含碳物质转化的技术路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冰如果开采不当,会造成严重的酸雨
B.该技术路线有利用于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C.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KHCO3K2CO3+CO2↑+H2O,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反应②和反应③说明,反应物相同时,反应条件不同,产物有可能不同
二、填空题
12.(2023·黑龙江哈尔滨·统考一模)近些年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我国2022年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突破500万辆。其中成功研制出的纯电动公交车新型能源—钛酸锂(Li4Ti5O2)电池,最短充电时间仅用6分钟,相比于它的前任锰酸锂(LiMn2O4)电池有很大提升,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电动公交车在行驶时的能量转化_____。
(2)将二氧化锰与碳酸锂(化学式Li2CO3)按一定质量配比后加热至600℃~750℃ ,可以制得锰酸锂,同时生成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多的化合物和一种气体单质,请你写出此反应方程式:______,反应前锰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
13.(2023·黑龙江哈尔滨·统考一模)“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 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采应用天然气的国家。《周易》中就出现了“泽中有火”的记载,这里的“火”指的就是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由此可以得出甲烷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
(2)《天工开物》中也有利用天然气煮盐的记载。为了实验安全,在点燃甲烷之前一定要_____;甲烷燃烧产物之一是水,1个水分子是由_______构成的。
(3)为了使图2表达完整准确,应在甲中补充_______(填序号)。
A.1个 B.2个 C.2个
14.(2023·黑龙江鸡西·校考一模)温室效应增强导致极端天气频发,“低碳行动”成为全球共识。
(1)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和天然气,其燃烧是温室气体产生的重要来源,风能、潮汐能和______等是可用于代替化石燃料的新能源。
(2)煤干馏是煤综合利用的主要工艺,煤干馏的产物之一是焦炭(主要成分为C)。
①焦炭充分燃烧时产物为______;
②在高温条件下,焦炭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此过程被称为煤的气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5.(2023·黑龙江绥化·校考一模)填写化学式或化学符号
(1)干冰______。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______。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
(4)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_。
(5)a 个铵根离子______。
(6)标出硝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16.(2023·黑龙江大庆·校考二模)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是当今人类获得能量的主要来源。
(1)石油又叫原油,炼油厂根据石油中各成分 ___________ 的不同,将其分离开来,写出一种石油加工的可用于汽车燃料的产品 ___________ 。
(2)煤是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煤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的 SO2、NO2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说明煤中除了含有碳元素,一定还含有 ___________ 元素。
(3)利用 CH4和 H2O 进行催化重整制氢气,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①写出图中甲→乙转化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 。
②乙→丙转化中,共生成 ___________ (填数字)种物质。
17.(2023·黑龙江大庆·大庆一中校考模拟预测)(1)下列氮肥含氮量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 (用序号表示)
常见氮肥
①NH4NO3
②NH4HCO3
③CO(NH2)2
相对分子质量
80
79
60
(2)治理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的一种方法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装置。使NO和CO反应生成N2和CO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有机物中碳氢化合物可用CxHy表示,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判断等质量的①CH4,②C2H2,③C2H4,三种碳氢化合物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序号表示)。
三、流程题
18.(2023·黑龙江绥化·校考二模)我国承诺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四种主要途径。请回答下列问题。
I.碳替代就是用新能源来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
(1)常见的新能源有氢能、______________能(写一种即可)等。
Ⅱ.碳减排从源头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III.碳封存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其他状态封存,与大气隔绝,主要有两种途径:
(2)①海洋封存海水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②地质封存将CO2注入含氢氧化钙的地下水层,使其转化为固态碳酸盐。
IV.碳循环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用的物质。工业上设计如图所示方案,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尿素〔CO(NH2)2)(部分反应条件和物质未标出)。
(3)步骤①中采用喷淋方式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4)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溶液A的成分为_______________(写物质名称)。
(5)整个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6)步骤②中二氧化碳和氨气(NH3)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尿素(CO(NH2)2)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19.(2023·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市虹桥初级中学校校考模拟预测)实验室制取某种气体X,X可能为氢气或氧气或二氧化碳。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用于固定和支持试管的仪器的名称是______。
(2)若利用装置B和C制取气体X,则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B装置开始加热时,应先______(填字母)。
A.对高锰酸钾所在的部位加热
B.使酒精灯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
(3)若利用装置A和D制取气体X,当反应开始后,锥形瓶内气体增多,气压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导致长颈漏斗内液面______(填“高于”或“等于”或“低于”)锥形瓶内液面。
(4)若利用装置E收集气体X,则气体X应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
(5)若利用装置A和F制取气体X,装置中a和c相连,则气体X是______(填化学式)。
20.(2023·黑龙江哈尔滨·校考一模)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燃烧可能会产生CO,为了检验天然气燃烧后的气体产物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1)实验开始时,点燃D处酒精灯之前,先通一会儿N2,其目的是___________。
(2)A中无水CuSO4变蓝,说明气体产物中含有水;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产物中含有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C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实验中观察到D装置中___________,E装置中___________,说明气体产物中还有CO。
(5)F处为尾气处理装置,下列装置中合理的是___________。
21.(2023·黑龙江佳木斯·校考一模)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完相关的化学知识后,做了如下几组实验,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A.二氧化碳性质
B.称量一定质量固体
C.燃烧条件探究
(1)在实验A中,加入水后,迅速拧紧瓶盖,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2)实验B中,观察到天平指针偏左,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3)实验C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
五、简答题
22.(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统考一模)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室内着火的时候为什么不能贸然打开门窗?
(2)焊接金属时常用氮气作保护气主要利用了氮气的哪一点性质?
(3)活性炭可以去除冰箱中的异味主要体现了活性炭的哪一点性质?
23.(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统考一模)“秸秆变宝,助力脱贫政坚”。秸秆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不但可用来制取混气,解决农村的燃料短缺问题,还可以经处理后水解成葡萄糖,再进一步发酵成乙醇。将乙醇与汽油按照1:9的比例混合,制成车用乙醇汽油,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秸秆堆积容易引发火灾,秸秆着火可用水扑灭,主要应用的灭火原理是什么?
(2)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属于清洁能源,有人说使用沼气作燃料并不能减缓温室效应,你认为他的理由是什么?
(3)目前,我国的一些城市已经基本实现了车用乙醇汽油代替普通汽油,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答一点即可)
六、科普阅读题
24.(2023·黑龙江牡丹江·统考一模)请根据科普短文回答有关问题。
臭氧
臭氧(O3)是大气中自然产生的一种具有特殊臭味的微量气体。空气中的氧气通过臭氧发生器在高压放电的条件下能转化为臭氧。
绝大部分臭氧存在于离地面25公里左右处的大气平流层中,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臭氧层,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能将阳光中的紫外线转化成为热能加热大气,对大气有增温作用,是一切生命的保护层。地表臭氧则并非自然产生,而是由石油产品(如汽油)等矿物燃料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而形成的。地表空气中的臭氧对人体极为有害,一些易于过教的人长时间暴露在臭氧含量超过每立方米180微克的环境中,会出现眼睛刺痛、咳嗽等不良症状。
日前,最断研究报告称,南极洲上空臭氧层的巨大空洞正在缓慢“愈合”,平流层上层的臭氧层显著恢复,减少了人类暴露于来自太阳的有害紫外射线。
(1)地表臭氧的形成过程属于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臭氧发生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根据臭氧的性质,推测臭氧是产生效应的气体之一;
(3)为减少地表臭氧危害,请你提出一条生活中 可行的措施______。
参考答案:
1.A
【详解】A、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门窗通风,会加速空气流通,从而使火燃烧更旺,该选项说法错误;
B、将木柴架空,能增加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从而燃烧更旺,该选项说法正确;
C、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和深洞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则不可随意进入,该选项说法正确;
D、着火时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并在高处,所以室内着火时,应用湿毛巾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2.B
【详解】A、天然气不是爆炸品,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天然气为易燃物,则应张贴易燃物的标志,该选项符合题意;
C、天然气不属于剧毒品,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天然气不属于腐蚀品,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A
【详解】A、煤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或电火花,容易发生爆炸,故家中煤气泄漏,应先关闭阀门,打开门窗,不能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防止发生爆炸,符合题意;
B、久未开启的菜窖中可能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直接进入会有窒息的危险,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故先进行灯火实验,如果灯火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含量高,不能直接进入,不符合题意;
C、图书档案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会因留下痕迹而损坏图书,不符合题意;
D、遭遇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过滤有毒烟尘,远离着火区域,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D
【详解】A、电解水时,正极生成氧气,负极生成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产生气体的体积与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图像正确,故A正确;
B、若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Q点氧气含量较多,则图中Q点表示该物质燃烧得最旺,故B正确;
C、在密闭容器中,镁在氧气中点燃生成氧化镁,氧化镁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的总质量增加,反应完全,总质量不变,则一定量的镁带燃烧前后固体质量的变化图像正确,故C正确;
D、氢气和氧气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前分子总数比反应后分子总数多,分子的数目减少,反应完全,分子数目不变,故D不正确。
故选D。
5.C
【详解】A、①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说法正确;②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说法不正确,故选项归纳和总结不完全正确;
B、①煤气泄漏,不能立即打开排气扇,是因为会产生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说法不正确;②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能对着有人的方向,防止液体沸腾喷出伤人,说法不正确,故选项归纳和总结都不正确;
C、①先预热再对准试管里固体的部位集中加热,以防止试管底部受热不均匀造成试管炸裂,说法正确;②加热高锰酸钾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反应结束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是为了防止水倒吸,炸裂试管,故选项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
D、①温度计里的水银热胀冷缩,因为汞原子间的间隔随温度改变而改变,说法正确;②原子变成离子,电子层数不一定发生改变,如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氯离子,电子层数不变,说法不正确,故选项归纳和总结不完全正确。
故选C。
6.C
【详解】A、爱护水资源要注意防治水体污染和节约用水,正确;
B、大力发展氢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有利于节约化石能源,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正确;
C、煤、石油、天然气是混合物,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错误;
D、CO、NO2、SO2都是大气污染物,都是污染环境的气体,正确。
故选:C。
7.D
【详解】A、氮气是空气中体积含量最多的单质,故A不符合题意;
B、按目前测定,海水中含有的元素有80多种,故B不符合题意;
C、水能、化石能源是人们经常利用的能源,故C不符合题意;
D、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广泛用于生产化肥炼钢气焊医疗急救等领域,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B
【详解】A、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离核近的电子能量较低,离核越远,电子能量越高,选项正确;
B、水基型灭火器含有水分,会污毁图书档案和损毁精密仪器,精密仪器、图书档案等物的失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选项错误;
C、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不含硫元素,燃烧时不产生二氧化硫,所以使用天然气代替煤做燃料可以减少酸雨的产生,选项正确;
D、我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选项正确,故选B。
9.B
【详解】A、安装太阳能电池板为上海世博会提供电力,属于开发新能源,可以减少传统能源的使用,可以节能减排,符合主题,不符合题意;
B、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还会造成污染,不符合主题,符合题意;
C、提倡以步行代替乘车,可以减少传统化石能源的使用,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主题,不符合题意;
D、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可以减少传统能源的使用,可以节能减排,符合主题,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D
【分析】纯净物是由同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单质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此分析选项,回答问题。
【详解】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含有其它杂质气体,属于混合物;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为Cu2(OH)2CO3,是由铜元素、氧元素、氢元素以及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液态空气的成分与空气一样,含有多种气体(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以及其它杂质气体),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稀有气体包含氦气,氖气、氩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浓硫酸含有水和硫酸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5H2O,是由铜元素、硫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C、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还含有碳酸镁、氧化钙以及二氧化锰等多种杂质,属于混合物;铁矿石的含义是含有的主要元素为铁(含铁量不低于55%),还含有氧化钙、二氧化钛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水银是汞的俗称,是由一种银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熟石灰的氢氧化钙的俗称,化学式为Ca(OH)2,是由钙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水煤气的主要成分为氢气和一氧化碳,还含有杂质气体,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
故选D。
11.D
【详解】A、 “可燃冰”的主要成分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其中甲烷是形成温室气体的成分之一,所以如果开采不当而使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会造成的严重环境问题是引起“温室效应”。故A错误;
B、文中是含碳物质的转化技术路线,故该技术路线有利用于解决“温室效应”问题,白色污染主要是指难降解的塑料垃圾污染,故B错误;
C、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2KHCO3K2CO3+CO2↑+H2O,符合“一变多”的特征,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C错误;
D、反应②和反应③说明,反应物都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②生成甲醇和水,反应③生成甲烷和水,两者所用催化剂不同,故反应物相同时,反应条件不同,产物有可能不同,故D正确。
故选:D。
12.(1)化学能→电能→机械能
(2)
+4
【详解】(1)电动公交车在行驶时的能量转化是:化学能→电能→机械能;
(2)二氧化锰和碳酸锂在加热至600℃~750℃时,生成锰酸锂,同时生成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多的化合物和一种气体单质,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多的化合物是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Mn、O、Li、C,生成物中也应含C、O、Li、Mn,故生成的气体单质应是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二氧化锰中氧元素显-2价,设锰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x+(-2)×2=0,x=+4。
13.(1)难溶于水
(2) 检验纯度 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3)A
【详解】(1)“泽”指沼泽,“泽中有火”即甲烷难溶于水,溢出水面而被收集使用,所以可得出甲烷的物理性质是难溶于水,故填:难溶于水;
(2)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都要检验纯度,防止发生爆炸,水分子的化学式为H2O,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故填:检验纯度;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丙中有1个碳原子、4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甲中有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还差2个氧原子,所以甲中还应补充1个 ,故选A。
14.(1) 石油 太阳能
(2) 二氧化碳/CO2
【详解】(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可用于代替化石燃料的新能源有风能、潮汐能、氢能、太阳能等;
(2)①碳和氧气点燃,如氧气充足生成二氧化碳,所以焦炭充分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
②在高温条件下,焦炭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5.(1)CO2
(2)CH4
(3)N
(4)H2O
(5)
(6)
【详解】(1)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CH4;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故填:N;
(4)水由水分子构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分子用化学式表示,故填:H2O;
(5)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a个铵根离子表示为:;
(6)硝酸铵由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铵根离子显+1价,铵根离子中氢元素显+1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x+(+1)×4=+1,x=-3,硝酸根离子显-1价,硝酸根离子中氧元素显-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y,则y+(-2)×3=-1,y=+5,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标在数字前面。故表示为:。
16.(1) 沸点 汽油(合理即可)
(2)S、N(或硫、氮)
(3) 2
【详解】(1)石油又称为原油,是一种没有固定沸点的油状物,石油炼油厂根据石油中各成分沸点不同,经过汽化、冷凝将其分离后,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产品。
(2)煤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的 SO2、N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煤中一定还含有 硫和氮元素。
(3)①由微观图示可知,图中甲→乙转化过程为甲烷和水在催化价和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H2OCO+3H2。
②由微观图示可知,乙→丙转化中,反应前有2个一氧化碳分子、6个氢分子和1和水分子,反应后有1个一氧化碳分子、1个二氧化碳分子和7个氢分子,因此该反应为一氧化碳和水在催化剂和高温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故乙→丙转化中,共生成 2种物质。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化石燃料及微观示意图的知识,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17.(1)③①②
(2)
(3)①③②
【详解】(1)硝酸铵中氮元素质量分数为 ,碳酸氢铵中氮元素质量分数为,尿素中氮元素质量分数为,故氮肥含氮量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③①②;
(2)使NO和CO反应生成N2和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根据化学方程式:,令三者的质量都为m,设甲烷、乙炔、乙烯需要的氧气质量分别为为x、y、z,则
故等质量的三种碳氢化合物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①③②。
18.(1)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
(2)
(3)增大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其充分反应
(4) 过滤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5)CaO、NaOH
(6)
【详解】(1)人们正在积极开发氢能、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新型能源;
(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为:;
(3)步骤①中采用喷淋方式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增大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其充分反应;
(4)操作a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是过滤操作;二氧化碳和过量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再加入过量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碳酸钠全部反应,溶液A中溶质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5)综上分析,步骤①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A中含有氢氧化钠,故氢氧化钠可以循环使用;由图可知,反应流程中加入了氧化钙,反应最终产物含有氧化钙,故氧化钙可以循环利用;
(6)二氧化碳和氨气(NH3)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尿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19.(1)铁架台
(2) B
(3)高于
(4)(通常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小
(5)H2
【详解】(1)图中用于固定和支持试管的仪器的名称是铁架台;
(2)装置B是固体加热型的发生装置,装置C排水法收集装置,由于试管口有棉花,制氧气所用药品是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装置开始加热时,应先使酒精灯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再对高锰酸钾所在的部位加热,防止试管炸裂,故选:B;
(3)若利用装置A和D制取气体X,当反应开始后,锥形瓶内气体增多,气压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液体被压回到长颈漏斗中,导致长颈漏斗内液面高于锥形瓶内液面;
(4)装置E为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装置,若利用装置E收集气体X,则气体X(通常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小;
(5)若用装置A和F制取气体X,装置中a和c相连,说明气体X密度比空气小,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该反应是固、液混合不加热型,故气体X是氢气,化学式为H2。
20.(1)将装置的空气排尽,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2)CO2
(3)CO2+2NaOH=Na2CO3+H2O
(4) 黑色固体变红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5)①②④
【详解】(1)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实验开始时,点燃D处酒精灯之前,先通一会儿N2,其目的是将装置的空气排尽,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故答案为:将装置的空气排尽,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故答案为:CO2;
(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故答案为:CO2+2NaOH=Na2CO3+H2O;
(4)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会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中观察到D装置中黑色固体变红,E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产物中还有CO,故答案为:黑色固体变红;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5)由于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环境,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F处为尾气处理装置,可以用气球收集,也可以点燃尾气,也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则装置中合理的是①②④,故答案为:①②④。
21.(1)软塑料瓶变瘪
(2)减少氯化钠
(3)对环境产生污染
【详解】(1)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向瓶内倒入水后,振荡,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O2+H2O=H2CO3,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所以瓶子变瘪;
(2)称量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固体时,若发现指针偏左,说明氯化钠固体偏多,故需要减少左盘中的氯化钠固体;
(3))C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接触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所以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白磷燃烧产生的白烟会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22.(1)打开门窗会加快空气流动,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火燃烧更旺(答案合理即可,下同)。
(2)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3)吸附性。
【详解】(1)室内起火时,打开所有门窗会增加空气流动,提供充足的氧气,会使火燃烧更旺,不利于灭火,故不能贸然打开所有门窗。
(2)焊接金属时常用氮气作保护气,是因为其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常温下与其他物质不反应。
(3)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能吸附色素和异味,故活性炭可去除冰箱中的异味,主要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
23.(1)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2)甲烷燃烧也能产生CO2,所以使用沼气并不能减缓温室效应;
(3)减少环境污染、节约化石能源
【详解】(1)秸秆堆积容易引发火灾,秸秆着火可用水扑灭,水蒸发吸收了大量的热,其灭火原理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
(2)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属于清洁能源,但是沼气燃烧也能产生CO2,并不能减缓温室效应;
(3)乙醇可由农作物秸秆发酵获取,因此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可节约化石能源;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节约化石能源。
24.(1)化学
(2)
(3)开发利用新能源(合理即可)
【详解】(1)地表臭氧并非自然产生,而是由石油产品(如汽油)等矿物燃料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而形成的,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空气中的氧气通过臭氧发生器在高压放电的条件下能转化为臭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地表臭氧是由石油产品(如汽油)等矿物燃料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而形成的,故为减少地表臭氧危害,可以开发利用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 (上海)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 走进溶液世界3.2 溶液课时训练,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流程题,实验题,简答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黑龙江省九年级化学中考模拟题分项选编:盐 化肥,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黑龙江省九年级化学中考模拟题分项选编:碳和碳的氧化物,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