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材基础练第十四单元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6节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教学课件
展开编户齐 民
知识点91: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编户制度 把民户按年龄、性别、土地财产等情况,详细登记在户籍上,编户农民要担负田租、算赋或口赋、徭役、兵役等。它既是行政管理制度,又是赋税制度。“诸色户计” “诸色户计”是元代各种人户的总称。元代户籍制度十分复杂,政府根据全国居民的职业将其划分为各种人户,称为“诸色户计”或“诸色人户”。民户是主要人户,也是诸色户计的基础。元政府在民户中实行户等制,以三等九甲为序征发赋役。
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
(1)特点:县是最基层的行政机构,下设直接管理民众的基层组织。
(2)任务:[6]__________和维护稳定。
乡里制度 乡里制度指中国古代县以下的各级基层行政区划的制度。以对全体乡村居民进行什伍编制为起点,以“什伍相保”“什伍连坐”为基本组织原则,拥有编排户口、宣布教化、督催赋税、摊派力役、维持治安、兼理司法等职权。
(1)教化民众,劝民行善。
(2)规范乡民日常行为,主要是婚丧、祭祀等方面的交往礼俗。
(3)患难相恤,互帮互助。
(4)解决日常纠纷,维持社会治安。
(1)特点:注重建立基层民众的自我管理与相互监督机制。
(3)趋势:兼具区划和户籍管理性质的[10]________与旨在维护社会治安的保甲制合一。
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1)原因: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每逢自然灾害发生时,人民生活缺少保障。
(3)特点①地位:掌握大量资源的政府处于主体地位;民间组织处于辅助地位。②重点:政府救济的重点在救灾,核心在于保证粮食供应;社会力量的救济活动侧重于日常生活中的赈济。
(4)作用:为民众提供一定的生活保障,以保证人口繁衍和正常生产活动的进行,有利于维护统治。
(1)原因:中国古代一直有优抚老弱贫苦等弱势群体的传统,尊敬与赡养老人,保障鳏寡孤独的生活。
(2)方式①皇帝赏赐:秦汉时期,皇帝赐给高龄老人[13]______,以示尊重;明初朝廷令各地有司优抚高年平民。②设置机构:从唐朝开始,政府设有收容贫老、孤儿和乞讨流浪人员的专门机构,如唐朝的养病坊、宋朝的福田院、元朝的众济院、明清的养济院。
对中国古代社会救济的认识 中国古代社会对社会救济给予了一定关注,但并没有把它放在民生高度进行思考,更没有充分重视它的社会价值,也就忽视了社会救济的体制建设。因此,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并没有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社会救济体制,中国传统的社会救济事业一直处于一种自发无序、尴尬滞后的状态。
1 以下史料可以用来证明秦朝 A.沉重的赋税制度B.严酷的法律制度C.严密的基层管理D.女子地位的提高
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1)地域性:政府千方百计将人口控制在特定地域范围中,限制其流动;同时人身束缚导致整个社会的封闭,从而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2)等级性:反映在户籍上是在中国传统社会曾出现过特权户种、民籍户种和贱籍户种等类别,界限分明。(3)世袭性:同人口的地域流动一样,人口的等级、职业也被户籍标注得清清楚楚;不同等级、职业间的流动受到制约,户籍是世袭的。(4)被赋予社会治安职能:在中国历史上,政府通过户口管理对人口活动进行控制和制约;宋代以后出现了保甲制,户籍管理制度被进一步赋予了社会治安功能。
2. 隋文帝采纳高颎的建议,行输籍之法,“定其名,轻其数,使人知为浮客,被强家收太半之赋,为编氓奉公上,蒙轻减之征。”后人认为“隋代之盛,实由于斯”。这是由于输籍法的推行A.促进了人口流动B.调整了租佃关系C.增加了政府编户D.稳固了均田制度
3. 宋代吕大钧说:为国之计,莫急于保民。保民之要,在于存恤。主户(有土地的税户)又招诱客户(没有土地的侨居者),使之置田,以为主户。主户苟众,而邦本自固。据此可知,吕大钧主张A.加强社会管理B.壮大自耕农队伍C.改革户籍制度D.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4.玄武湖黄册库是明朝在应天府(南京)设立的专门收贮全国赋役档案的中央档案库。1391—1642年的两百多年间,全部土地、户籍档案均藏于此。到明朝后期,玄武湖黄册库房已达到667间,收贮黄册153万多本,此处还藏有全国丈量土地绘制的鱼鳞图册。这说明明朝①集中统一管理政府户籍赋役档案 ②户籍赋役管理有效限制了全国土地兼并和买卖 ③取消了中国沿用两千多年的人头税 ④户籍赋役管理有利于土地户籍赋役记录的统一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明朝黄册库的意义:(1)为明朝的统治和“黄册”制度的推行提供了保障;(2)继承了历代档案工作的成果;(3)为后世档案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5. 下表是《元史》对部分事件的记载。由此可知,元朝建立初期 A.流民问题有所缓解B.政府严格限制土地买卖C.百姓负担十分沉重D.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稳定
6. 在传统中国社会,事实上存在着两种秩序或力量。一种是官治秩序或国家力量,另一种是乡土秩序或民间力量。前者以皇权为中心,自上而下形成等级分明的梯形结构;后者以家族为中心,聚族而居,形成村落自治共同体。下列图示符合这一叙述的是 A B C D
7. 《礼记·王制》提出:“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孟子·梁惠王下》强调:“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墨子·七患》说:“仓无备粟,不可以待凶饥”。这反映出A.中国有着尊老养老的传统B.古代中国救济的重点在灾民C.历代社会救济主体是政府D.中国救济思想源远流长
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儒家学派号称承继“先王之道”,儒家认为先王之道以礼乐为盛,礼制与德治相配合。韩非认为,法可以声张国家的意志,树立公法的绝对威望,君主面前人人平等。——摘编自谢扬举《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哲学:王道到治道》 材料二 我国古代在乡村创设以征发赋役为直接目的,以户籍登记、人户编排为手段的里甲制。明代中晚期,乡村流行保甲制,十家为一保,实行连坐和互相监督。明代后期推行的乡约制,没有统一的形制,大多是各乡里结合实际设置相应职务,以道德教化为主要功能,包括宣讲圣谕、倡导互助、处理纠纷等。皇帝禁止官员插手基层乡村事务,通过士绅、宗族和老人等地方群体实施乡村地方自治。为了实现良好的乡村治理效果,明代统治者颁行了许多关于乡村治理的法律条令,还充分利用了当地的乡规民约和家族法规。——摘编自林乾、杨练《明代乡村治理体系研究》(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意义。
8.【参考答案】 (1)特点:建立较完善的基层治理体系;重视发挥乡村地方群体的作用;法律规范和道德教化有机结合;国家统一管理和地方自治有机结合。(2)意义:缓和了基层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扩大了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治;对现代地方治理具有借鉴意义。【解题思路】 (1)由材料二“在乡村创设以征发赋役为直接目的,以户籍登记、人户编排为手段的里甲制”“乡村流行保甲制”“推行的乡约制”等信息可得,建立较完善的基层治理体系;由材料二“通过士绅、宗族和老人等地方群体实施乡村地方自治”可得,重视发挥乡村地方群体的作用;由材料一“先王之道以礼乐为盛,礼制与德治相配合”“声张国家的意志,树立公法的绝对威望,君主面前人人平等”以及材料二“以道德教化为主要功能”“明代统治者颁行了许多关于乡村治理的法律条令”等信息可得,法律规范和道德教化有机结合;由材料二“明代统治者颁行了许多关于乡村治理的法律条令,还充分利用了当地的乡规民约和家族法规”“推行的乡约制”“实施乡村地方自治”等信息可得,国家统一管理和地方自治有机结合。
(2)可以从对当时和对后世两个角度思考作答。对当时可以从基层治理以及国家的经济发展、思想文化建设和政治统治等角度来分析。具体来说,对当时的影响表现在:对基层来讲,乡村治理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基层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对国家来讲,经济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思想上,扩大了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的统治。从对后世的影响来看,对现代地方治理具有借鉴意义。
中国古代乡村治理变革的基本趋势及原因(1)趋势:由乡里制向保甲制、由乡官制向职役制转变;国家对乡村治理的干预和控制逐步增强,乡村自治功能逐步减弱。(2)原因:国家的统一,封建专制的强化;维护小农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需要。
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知识点92: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2.特点及作用:强调自治,即拥有一定的自治权;不断提高基层治理的效率,降低了成本;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2)实质: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3)影响①积极: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经济发展。②消极:过度的社会保障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容易助长懒惰行为。
2.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
(2)影响:减轻了人们的后顾之忧,促进了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
社会保障制度的三大功能
(1)劳动者及其家庭的“安全网”:国家通过立法,建立社会保障基金,对劳动者在因年老、疾病、失业、工伤、生育而退出劳动领域或减少劳动收入时,给予经济补偿,降低劳动风险,为劳动者及其家庭编织了一张社会安全网。
(2)收入分配的“调节器”:社会保障属于国民收入的二次分配,更注重公平原则,以缩小社会收入的分配差距。
(3)经济社会运行的“减震器”:在经济增长出现大的波动时,它通过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来防止出现大规模的对前途失望的群体,从而减少可能引起的社会震荡。
西方国家与中国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同
(1)西方:其实质是国民财富的再分配,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最主要的一种分配方式,其根本目的是缓和社会矛盾,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2)中国: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满足人民基本生活的需要,其根本目的是保障民生, 维护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1. 古希腊时期,基层治理依靠村社自治。西欧封建社会中,庄园是主要的基层单位,庄园主或管家管理庄园事务。10—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城市从国王或领主那里获得特许状,享有不同程度的自治。同时,基督教会在基层治理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此可知,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A.以教会为中心B.主要特点是自治C.组织主要是村社D.以王权为中心
2. 近代以来,西方各国政府都加强了对基层治理的管理。而二战后,他们逐渐认识到基层治理不能单靠政府。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英国颁布法律,把医院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和教育等都交给相关公司承担。这一变革A.有利于提高基层治理的效率B.旨在改善民众的福利待遇C.强化了政府的宏观调控D.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
3. 罗斯福对社会保障的立法原则是,由政府和个人共同承担支出费用,建立一种“受益同时也是纳税人”的征税制,人们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承担义务。这一举措A.兼顾社会效率与社会公平B.加剧了美国的经济危机C.挫伤了民众工作的积极性D.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四编选择性必修第十三单元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课题44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课件: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四编选择性必修第十三单元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课题44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课件,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自主排查,关键能力·素养提升,命题溯源·聚焦高考,分类登记,隋唐宋元时期,大索貌阅,里甲制,社会治理,生产力,公共服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十三单元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40讲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十三单元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40讲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答案D,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材基础练第十四单元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5节货币与赋税制度教学课件: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材基础练第十四单元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5节货币与赋税制度教学课件,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铜铸币,圆形方孔钱,教材知识萃取,金圆券,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金本位制,世界市场,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贸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