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北京重点区初一(上)期末生物汇编: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 试卷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437791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北京重点区初一(上)期末生物汇编: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 试卷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437791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北京重点区初一(上)期末生物汇编: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 试卷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437791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北京重点区初一(上)期末生物汇编: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
展开2021北京重点区初一(上)期末生物汇编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
一、单选题
1.(2021·北京东城·七年级期末)下列农业生产措施及其生物学原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为作物及时松土可以促进植物根的呼吸作用
B.大田农作物合理密植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
C.连续阴雨天在大棚中补充光照可以降低呼吸作用
D.早春播种后覆盖地膜可以提高地表温度促进种子萌发
2.(2021·北京海淀·七年级期末)近年来,北京“见缝插绿”地新建了许多“口袋公园”,将废弃闲置的角落变成了百姓家门口的百草园。下列关于“口袋公园”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参与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B.只为动物提供有机物
C.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D.保持水土、减少沙尘
3.(2021·北京海淀·七年级期末)温室大棚使人们在寒冷的冬季也可以吃到新鲜的蔬菜、水果。下列措施中,不能提高温室大棚作物产量的是
A.除草施肥 B.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C.温室内通入适量二氧化碳 D.温室内温度始终保持25℃
4.(2021·北京朝阳·七年级期末)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生物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基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在植物体的所有细胞内都可以进行
B.绿色植物可将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
C.光合作用仅为动物和人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
D.光合作用可以降低大气中氧气的含量
5.(2021·北京朝阳·七年级期末)下列有关“探究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实验前向图①中加入适量碳酸氢钠并搅拌,以增加水中CO2浓度
B.进行该实验前,需要进行暗处理,消耗原有淀粉
C.实验装置①放在温暖且阳光充足的环境里,②中的气泡会更多
D.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后,出现如图③所示的现象,说明②中的气泡为氧气
二、综合题
6.(2021·北京海淀·七年级期末)北京平谷特产北寨红杏富含维生素C、果糖、蛋白质、钙、磷等多种营养成分,是色、香、味俱佳的水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北寨红杏所含的成分中,水和钙、磷等物质是通过_______(填器官名称)从土壤中吸收的,而果糖、蛋白质等有机物则来源于__________作用。
(2)为提高北寨红杏的产量,研究人员对其每日8~20时净光合速率进行了测定,结果如图所示。该时段中,________时净光合速率最大,而在12~14时,净光合速率_________,可能是因为此时光照过强,温度较高,气孔关闭,导致二氧化碳吸收量_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栽植间距对单果重及亩产量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
栽植间距(株距×行距) | 单果重(g) | 亩产量(kg) |
1m×2m | 12.532 | 1213.241 |
2m×4m | 14.701 | 1843.946 |
4m×6m | 15.140 | 583.101 |
6m×8m | 16.020 | 383.207 |
结果显示,选择____________栽植间距的亩产量最高。果树种植过稀,虽然对单果重有一定___________作用,但是亩产量较低,这是由于单位面积上的光照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果树种植过密,亩产量也较低,这是由于___________。
7.(2021·北京朝阳·七年级期末)洋葱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我国洋葱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已居世界首位。在生长过程中,洋葱先后出现不同类型的茎和叶(如图1所示)。地上部茎和叶呈绿色,叶面舒展。地下部以肉质的鳞片叶构成鳞茎。
(1)洋葱能吸收、转化光能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__,该结构位于___________(填“地上部”或“鳞茎”)的叶片细胞中。通过该结构,洋葱利用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为原料,合成了自身的有机物,并通过___________组织将有机物运送至植物体各部位。
(2)地下鳞茎是洋葱的重要可食用部分。为研究光照与鳞茎生长的关系,科研人员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本实验用过氧化氢酶(POD)活性作为检测指标,POD活性越高,光合作用越强。
每日光照时长 (小时) | 地上部叶片 颜色特征 | 地下 鳞茎 |
5 | 叶色较淡 | 无 |
8 | 正常 | 无 |
10 | 正常 | 较小 |
12 | 正常 | 肥大 |
结果显示,在一定范围内,充足的光照时间可以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鳞茎的生长。若在温室大棚中种植洋葱,应采用___________色的光源进行补光,原因是___________。
(3)除考虑光照时间和光的颜色外,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增加洋葱产量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8.(2021·北京东城·七年级期末)菠菜采摘后储存运输的过程中,叶片容易变黄,甚至腐烂变质。为了延长菠菜的保鲜时间,科研人员对常温下不同气体比例对菠菜保存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科研人员将同样品质的新鲜蔬均分成每100g一份,分别装入4组气调包装袋中(见下表),每隔两天测定呼吸速率(每千克菠菜每小时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和叶绿素含量,结果如图1、图2所示。
组别 | 气体 |
1 | 空气(21%氧气+78%氮气+1%其他气体) |
2 | 5%氧气+85%氮气+10%其他气体 |
3 | 10%氧气+80%氮气+10%其他气体 |
4 | 15%氧气+75%氮气+10%其他气体 |
(1)此项研究中,__________ 组为对照组。 该实验应该在____________ (填“光照”或“黑暗”)条件下进行。
(2)从图1可以看出,__________组气体组合下菠菜的二氧化碳释放速度小于对照组。这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综合图1、图2结果可知,常温3-8天内,菠菜最好保存在_________组的气体条件下。
(3)若希望进一步延长菠菜的保鲜时间,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
9.(2021·北京西城·七年级期末)在温室大棚内种植作物便于调控棚内光照、温度和二氧化碳(CO2)含量等,从而提高作物产量。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作物 | 最佳光照时长(小时/天) |
番茄 | 12-16 |
青椒 | 10-12 |
黄瓜 | 11-13 |
(1) 光合作用需要光,北京地区每天平均日照长度约为8小时,上表为几种常见蔬菜每天需要的最佳光照时长,由此可见在北京地区种植这些蔬菜的光照时间_____。因此人们通常在蔬菜温室大棚内采取_____等措施确保产量。
(2)为探究温室内的温度与作物产量的关系,某生物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
温度(℃)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光照下CO2吸收量(mg/h) | 1.00 | 1.75 | 2.50 | 3.25 | 3.75 | 3.50 | 3.00 |
黑暗下CO2释放量(mg/h) | 0.50 | 0.75 | 1.00 | 1.50 | 2.25 | 3.00 | 3.50 |
①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观测指标,CO2吸收和释放的“门户”是叶片表皮的_____。光照下植物吸收CO2用于进行_____作用,黑暗条件下CO2的释放量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植物的_____作用强度。
②表中温度为_____℃时,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CO2最多。从上表实验结果可知,当人工控制温室内温度时,夜晚应适当_____(选填“提高”或“降低”)温室内温度,可减少_____的分解消耗,从而提高作物产量。
(3)除了以上做法,还有哪些措施可以提高温室大棚的作物产量?_____。
10.(2021·北京海淀·七年级期末)同学在生活中发现,桃子通常仅能保存2~3天,而柿子可以存放2~3周。于是他和同学们一起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了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采摘后的水果,仍然能够进行呼吸作用,使果肉细胞中的_________被分解,因此不能长时间储存。
(2)桃子在夏天(7~8月)成熟,而柿子在秋冬季节(10~11月)成熟。
①同学们猜测,_________是影响水果储存时间不同的因素,并就此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
②由实验结果可知,两种水果的呼吸作用均随_________而逐渐增强;而在相同温度下,_________的呼吸作用更弱。不同水果的这种差异,可能是由水果自身结构决定的。
(3)他们接着用显微镜观察了桃子和柿子最外侧的表皮,发现桃子的最外侧的表皮上和果蒂处均有气孔分布,而柿子最外侧的表皮上没有气孔,但在柿子的果蒂处有较多气孔分布。由此他们提出一个问题:气孔分布的差异对呼吸作用强度有影响吗?他们通过实验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实验设计及结果如下:
组别 | 1 | 2 | 3 | 4 | 5 | 6 |
处理方式
|
|
|
| |||
25℃下测定二氧化碳产生量(mg/kg·h) | 130 | 8 | 127 | 25 | 21 | 7 |
(注:凡士林是一种不透气、不透水的油脂状物质。)
①本实验用_________作为呼吸作用强度的检测指标。
②第1、2和3组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_________实验结果显示,在这三组中,第_______组的呼吸作用最弱,可见,桃子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是最外侧的表皮。而从第4、5和6组结果可知,柿子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_____。
(4)商业上,常通过在果实最外侧的表皮上打食用蜡的方式来延长水果的储存时间,你认为这种方法会对________(填“桃子”或“柿子”)适用,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分析】
(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环境因素有:光照、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
(2)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供生物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呼吸作用进行的场所为线粒体,表达式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详解】
A.植物根的呼吸作用需要的氧气,来自空气中,所以为作物及时松土,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A正确。
B.合理密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通过调节植物单位面积内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使个体发育健壮,群体生长协调,达到高产的目的,B正确。
C.光照能够影响光合作用,对呼吸作用的影响不大,所以连续阴雨天在大棚内补充光照可以增强光合作用,C错误。
D.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北方早春温度较低,播种后,用透光的塑料薄膜覆盖地面,可以提高温度,使种子提早萌发,D正确。
故选C。
【点睛】
掌握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B
【分析】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一是完成了物质转化: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一部分用来构建植物体自身,一部分为其它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同时放出氧气供生物呼吸利用。
二是完成了能量转化: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是自然界中的能量源泉。
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促进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详解】
“口袋公园”中有大量的陆生植物,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A.“口袋公园”中的绿色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促进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A正确。
B.“口袋公园”中的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一部分用来构建植物体自身,一部分为其它生物提供食物来源,B错误。
CD.“口袋公园”中的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的水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根的吸收作用,从土壤溶液中吸收水分,通过蒸腾作用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雨量。而且还能保持水土、减少沙尘,CD正确。
故选B。
【点睛】
光合作用的意义在中考中经常出现,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才能灵活的分析解决问题。
3.D
【分析】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 是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据此解答。
【详解】
A.除草施肥能促进蔬菜、蔬菜、水果的生长,因此能提高产量,A正确。
B.光合作用需要光,适当延长光照时间,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增多,因此能提高作物产量,B正确。
C.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向温室内通入适量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强度增强,因此能提高作物产量,C正确。
D.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制造的有机物多;夜间降低温度可以使呼吸作用减弱,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从而增加有机物的积累。而温室内温度始终保持25°C,不能提高作物产量,D错误。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的原理的应用。
4.B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知识,据此答题。
【详解】
A.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产物是有机物淀粉和氧气。故不是植物所有细胞均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
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在细胞的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淀粉,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过程,B正确。
C.光合作用是其它生物物质、能量、氧气的来源,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基础,C错误。
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D错误。
故选B。
【点睛】
熟练掌握了光合作用的概念,即可总结出其原料、条件和产物。
5.B
【分析】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详解】
A.碳酸氢钠分解可产生二氧化碳,故实验前向图①中加入适量碳酸氢钠并搅拌,以增加水中二氧化碳的浓度,A正确。
B.本实验探究的是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故进行该实验前,不需要进行暗处理,B错误。
C.在一定的范围内,温度升高,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加,释放的氧气更多。故实验装置①放在温暖且阳光充足的环境里,②中的气泡会更多,C正确。
D.氧气有助燃的性质。故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后,出现如图③所示的木条复燃现象,说明②中的气泡为氧气,D正确。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探究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实验原理和步骤。
6. 根 光合 12 下降 减少 2m×4m 增产 叶片相互遮挡,单位面积上的光照较少
【分析】
根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种植植物要合理密植,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详解】
(1)根是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根尖的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增加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面积,无机盐需要溶解于水中才能运输到植物体的各组织细胞利用。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因此,在北寨红杏所含的成分中,水和钙、磷等物质是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而果糖、蛋白质等有机物则来源于光合作用。
(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照,场所是叶绿体,光合作用受光照、温度、水分和二氧化碳含量等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增强,温度升高,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等,光合作用的效率增大,但是超过一定的范围,光合作用的效率下降。因此,为提高北寨红杏的产量,研究人员对其每日8~20时净光合速率进行了测定,结果如图所示。该时段中,12时净光合速率最大,而在12~14时,净光合速率下降,可能是因为此时光照过强,温度较高,气孔关闭,导致二氧化碳吸收量减少。
(3)合理密植是指在单位面积上,栽种作物或树木时密度要适当,行株距要合理。合理密植是增加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通过调节植物单位面积内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使个体发育健壮,群体生长协调,达到高产的目的。合理密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种植过密,植物叶片相互遮盖,只有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种植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分析表可知,结果显示,选择2m×4m栽植间距的亩产量最高。果树种植过稀,虽然对单果重有一定增产作用,但是亩产量较低,这是由于单位面积上的光照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果树种植过密,亩产量也较低,这是由于叶片相互遮挡,单位面积上的光照较少。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根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应用。
7. 叶绿体 地上部 水
二氧化碳
输导 促进 红 红光促进POD活性/红光促进洋葱光合作用/红光促进过氧化氢酶活性 适宜温度、CO2浓度管理、合理密植、间作套种、灌溉、合理施肥
【分析】
(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光合作用的强弱与光照时间和二氧化碳的浓度有关。增加光照时间和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能够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
【详解】
(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可以吸收转化光能。只有地上部会被光照射到,所以该结构存在于地上部中。洋葱利用水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在叶绿体中通过光合作用,合成了自身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输导组织是植物体中担任物质运输的主要组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通过输导组织将有机物运送至植物体各部位。
(2)表格可知,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时间延长,促进地下鳞茎变大。实验用过氧化氢酶(POD)活性作为检测指标,POD活性越高,光合作用越强。光的颜色也影响洋葱光合作用的强度,在红光中光合作用最强,在温室大棚中种植洋葱,可采用红色的光源进行补光,原因是红光促进洋葱光合作用(或红光促进过氧化氢酶活性)。
(3)光合作用除考虑光照时间和光的颜色外,还可以采取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适当灌溉;白天提高温度,晚上降低温度,提高昼夜温差;合理密植等。(增加产量即考虑增加光合作用,减少呼吸作用)
【点睛】
通过分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识图、分析解答。
8. 1 黑暗 2、3、4 氧气比例低,菠菜细胞内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量小于对照组 3 适当降低温度
【分析】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吸收氧气,分解有机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
【详解】
(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是对照组。1组为空气,属于正常状况下气体条件,所以为对照组。 菠菜储存运输过程中应该处于黑暗条件下(仓库或车厢中),所以该实验应该在黑暗条件下进行。
(2)从图1可以看出,2、3、4组气体组合下菠菜的二氧化碳释放速度小于对照组。这主要是由于2、3、4组氧气含量均低于1组,且菠菜细胞内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量小于1组。由图1、图2可知3组呼吸速率最低且叶绿素含量最高,所以常温3~8天内,菠菜最好保存在3组的气体条件下。
(3)将菠菜置于适当降低温度的环境(如冷藏室)内储存运输可以抑制呼吸作用,延长保鲜时间。
【点睛】
本题考查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上的应用。
9. 不足(低于每天所需最佳光照时长) 人工增加光照(如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 气孔 光合 呼吸 25 降低 有机物 提高二氧化碳浓度、人工辅助授粉、合理施肥灌溉、合理密植等(合理即可)
【分析】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既充分利用了单位面积上的光照而避免造成浪费,又不至于让叶片相互遮挡,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2)间作套种(立体种植)
立体种植就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在空间和时间上迸行最优化组合,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3)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
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一般是0.03%,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为0.5%~0.6%时,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就会显著增强,产量有较大的提高。在温室中,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增施有机肥料(家肥),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放出二氧化碳;喷施储存在钢瓶中的二氧化碳;用化学方法产生二氧化碳等。
(4)其他方面
植物光合作用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最大限度地满足农作物光合作用对水、无机盐、温度光照等方面的要求,农业生产就能获得丰收。
呼吸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在储存蔬莱、水果等,要低温、低氧、适量的水分。低温,降低酶的活性;低氧,适量的水分都是降低呼吸作用。
(2)种子播种前,要浸种,增加含水量,提高呼吸作用。
(3)白天,适当的提高温度,晚上降低温度。白天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晩上降温,降低呼吸作用,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4)适当提高CO2的浓度,抑制呼吸作用。
(5)植物要经常松土,増加植物根部的氧气,提高呼吸作用,有利无机盐的吸收。
(6)无士栽培植物,要通入空气,加强根部的有氧呼吸,保证能量的供应防止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烂根。
【详解】
(1)根据表格,蔬菜最佳的光照时长都在10小时以上,而北京地区每天平均日照长度约为8小时,可见,在北京地区种植这些蔬菜光照时长不足,必须要达到它们的最佳时长,因此可采用人工延长光照时长的方法,如使用人工照明灯。
(2)①表皮是由一层细胞组成的,在表皮上分布有气孔。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CO2吸收和释放的“门户”是叶片表皮的气孔。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植物吸收的CO2用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黑暗条件下,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产生的CO2来自于植物的呼吸作用,故黑暗条件下CO2的释放量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
②根据表格,可知25℃时,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CO2最多。要想提高农作物产量,就要促进光合作用,抑制呼吸作用。根据表格,可知温度越低,呼吸作用越弱,所以,夜晚应适当降低温室内的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强度,减少有机物的分解消耗。
(3)提高大棚作物产量,可采取提高二氧化碳浓度(促进光合作用,抑制呼吸作用)、人工辅助授粉(提高传粉率,增加结果率)、合理施肥灌溉(补充水无机盐、二氧化碳等)、合理密植(提高光的利用率,促进光合作用)等。
【点睛】
熟知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 有机物 温度 温度升高 柿子 二氧化碳产生量 气孔 2 果蒂 桃子 影响桃子呼吸作用的气孔主要分布在果实表皮
【分析】
呼吸作用是指,在活细胞的线粒体内,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孔来完成的。
【详解】
(1)只要细胞不死亡都会进行呼吸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2)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同学们猜测温度是影响水果储存时间的不同因素;由实验结果可知,两种水果的呼吸作用均随温度增高而逐渐增强;而在相同温度下,柿子的呼吸作用更弱。
(3)根据实验可知,本实验用二氧化碳产生量作为呼吸作用强度的检验指标;第1、2和3组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凡士林覆盖的气孔多少不同,实验结果显示,在这三组中,第2组的呼吸作用最弱,可见,桃子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是最外侧的表皮儿,从第4、5和6组结果可知,柿子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是果蒂。
(4)影响桃子呼吸作用的气孔主要分布在果实表皮,因此,在果实最外侧的表皮上打食用蜡的方式可以抑制桃子的呼吸作用。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探究实验中的变量的设计,以及呼吸作用的强弱比较。
2021北京重点区初一(上)期末生物汇编: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2: 这是一份2021北京重点区初一(上)期末生物汇编: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2,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北京重点区初一(上)期末生物汇编: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1: 这是一份2021北京重点区初一(上)期末生物汇编: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1,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实验探究题,资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北京重点校初一(上)期中生物汇编:生物和生物圈: 这是一份2021北京重点校初一(上)期中生物汇编:生物和生物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探究题,资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