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北省石家庄市三十八县联考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3年河北省石家庄市三十八县联考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1. 下列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空气液化 B. 风力发电 C. 粮食酿酒 D. 海水晒盐
2.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倾倒液体 B. 塞紧橡胶塞
C. 熄灭酒精灯 D. 稀释浓硫酸
3.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 2个氢原子:H2 B. 五氧化二氮的化学式:O5N2
C. 1个硫酸根离子:SO4−2 D. 2个氨分子:2NH3
4. 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如图是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钛属于金属元素 B. 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g
C. 钛原子中的质子数为22 D. 钛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5. 下列与水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地球上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丰富 B. 明矾可促进浑浊水中悬浮物的沉降
C. 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D. 水是一种常见溶剂
6. 布洛芬(C13H18O2)具有解热镇痛功效,可用于缓解新冠引发的发烧症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布洛芬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5%
B. 布洛芬由13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
C. 布洛芬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 布洛芬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8:9:16
7.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B. 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C.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灭火
D. 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8. 干冰可以制造云雾缭绕的效果,当喷出的干冰周围出现云雾时,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
A. 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 B. 二氧化碳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C. 水分子间的间隔 D. 水分子的运动速率
9. 幸福需要辛勤的劳动来创造。下列劳动项目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发酵粉焙制糕点
NaHCO3能产生CO2
B
用布擦干淋湿的自行车
铁部件潮湿易生锈
C
利用活性炭自制简易净水器
活性炭具有还原性
D
用食醋清除水壶内壁的水垢
醋酸能与水垢反应
A. A B. B C. C D. D
10. “改善环境质量,建设美丽济南”,是每个泉城市民应具有的共同责任。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节约用水,废水达标排放 B. 绿色出行,倡导“低碳生活”
C. 垃圾分类,回收利用资源 D. 焚烧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11. 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柠檬汁2.1∼2.8,番茄汁4.0∼4.4,牛奶6.3∼6.6,鸡蛋清7.6−8.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柠檬汁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B. 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番茄汁
C. 鸡蛋清为碱性食品 D. 牛奶比番茄汁的酸性强
12. “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下列从学科观点对碳循环和氧循环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变化观: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
B. 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守恒,其化合价不变
C. 微粒观:绿色植物的作用是使自然界中氧原子总数增加
D. 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相对稳定,消耗二氧化碳途径有①和⑥
13. 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
B. 可燃性气体中混有空气,遇明火一定发生爆炸
C. 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D. 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充分
14. 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 复合肥料:硝酸钾、磷酸二氢铵、尿素 B. 合金:黄铜、青铜、氧化铜
C. 有机物:酒精、淀粉、葡萄糖 D. 碱:火碱、纯碱、小苏打
15. 检验、鉴别、除杂与分离是研究及获得物质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铵态氮肥
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B
鉴别CuO和C
观察颜色
C
除去N2中混有的少量O2
通过灼热铜网
D
分离MnO2和KCl
用水溶解、过滤、蒸发、烘干
A. A B. B C. C D. D
16. 用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探究中和反应实验时,测得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溶液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b点和e点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
B. 图中温度曲线从室温上升到e点,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C. c点和f点所示溶液pH>7,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成红色
D. 该实验是将稀硫酸逐滴滴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17. 下列四个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可能合理的是( )
A. 电解一定质量的水
B. 表示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锌粉和铁粉
C. 向一定质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
D. 向一定质量的盐酸和氯化钙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18. 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滤液呈蓝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滤渣中-定有Ag、Cu B. 滤液中一定有Cu2+、Zn2+
C. 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D. 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生成
19. 建立“宏观-微观-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化学的思维方法。如图是汽车尾气中某些有害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空气中的无毒成分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发生改变
B. 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3
C. 化学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D.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20.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探究铁生锈需要氧气
B. 探究CO2与NaOH能否发生反应
C. 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达到着火点
D.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1. 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选择下列合适的物质填空(填字母序号)。
A.熟石灰
B.洗洁精
C.食盐
D.干冰
E.盐酸
(1)可用于消除积雪的是 ______ 。
(2)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______ 。
(3)可用于人工降雨缓解旱情的是 ______ 。
(4)可用于除铁锈的是 ______ 。
(5)可利用乳化作用去除油污的是 ______ 。
22. 《本草纲目》记载:“阳桃具有去风热、生津止渴等功效。”下表列出的是某阳桃每100g可食用部分的主要营养成分数据。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营养成分
水
糖类
X
脂肪
钾、钙、锌、铁
维生素
……
质量
84.8g
10.3g
0.7g
0.6g
187.4mg
62.2mg
……
(1)表中“X”是指六大营养元素中的 ______ ;阳桃中的葡萄糖(C6H12O6)在人体内酶的催化作用下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2)阳桃中维生素有多种,人体内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 ______ (填字母序号)。
A.坏血病
B.氟骨病
C.甲状腺肿大
D.夜盲症
(3)为增强阳桃树的抗旱抗寒能力,可以追施 ______ (填“氮”、“磷”或“钾”)肥。
23. 如图为我国古代“布灰种盐”生产海盐的部分场景,其过程为“烧草为灰,布在滩场,然后以海水渍之,侯晒结浮白,扫而复淋。”
(1)“晒结浮白”是指海水浸渍的草灰经日晒后出现白色海盐颗粒的过程,化学上称之为 ______ 。
(2)经过多次“扫而复淋”,提高卤水浓度获得“上等卤水”(氯化钠的质量分数约为15%),用于煎炼海盐。
①1000g“上等卤水”蒸干后,可得氯化钠的质量约为 ______ g。
②从燃料利用角度分析,用获得的“上等卤水”而不直接用海水煎炼海盐的原因是 ______ 。
③将“上等卤水”在100℃恒温蒸发至刚有晶体析出,所得溶液的组成为150g溶液中含水100g、NaCl39.8g、MgCl27.65g及其他成分2.55g。将150g此溶液降温至20℃,有 ______ gNaCl析出(溶解度见上表)。此时, ______ (填“有”或“没有”)MgCl2析出,原因是 ______ 。
温度/℃
20
60
100
溶解度/g
NaCl
36.0
37.3
39.8
MgCl2
54.8
61.3
73.0
24. 能源、环境和安全已成为人类日益关注的问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利用的能量主要来自煤、石油和______等化石燃料的燃烧。
(2)科技发展可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下列能源不属于新能源的是______(选填字母序号)。
A.煤
B.地热能
C.太阳能
D.核能
(3)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此次卫星发射用的火箭推进剂为液氢和液氧,其反应产物无污染。写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燃料的充分燃烧对于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非常重要。汽车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使汽油充分燃烧。这是通过______的方法使汽油充分燃烧。
(5)加油站、化工厂、面粉厂等场所的空气中含有较多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因此这些场所一定要严禁烟火,防止发生______。
25. 近年来,我国高铁飞速发展,已成为世界上唯一高铁成网运行的国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造高铁列车使用了多种材料。下列高铁列车的部件中,其主要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选填字母序号)。
A.玻璃车窗
B.镁铝合金车体
C.塑料小桌板
D.涤纶座套
(2)高铁电路多用铜质导线,这是利用了铜的延展性和______性。
(3)高铁刹车片由合金锻钢制作,时速300公里以上的列车紧急制动时,轮毂盘面和刹车片的温度瞬间达到700℃以上,合金锻钢应该具备耐磨和______等特性。
(4)建造高铁需要消耗大量的铝、铁等金属。工业炼铁的原理是氧化铁(Fe2O3)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车身表面烤漆不仅美观,还能起到防锈的作用。其防锈的原理是______。
(6)目前世界上已有50%以上的铁得到了回收利用。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的社会意义是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6.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缺 ______ 元素能导致佝偻病或骨质疏松。
(2)羊毛和涤纶常用 ______ 法区别。
(3)某品牌加碘盐中添加的是碘酸钾(KIO3),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是 ______ 。
(4)医用一次性口罩内层为熔喷布,以聚丙烯为主要原料,聚丙烯属于 ______ 材料;鼻梁上的金属条通常采用铝条,铝条耐腐蚀的原因是 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7.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甲是木炭燃烧实验。②中木炭燃烧比①中更 ______ (填“剧烈”或“缓慢”);该实验结论是:其它条件相同时, ______ ;木炭在燃烧中放入集气瓶的具体操作是 ______ 。
(2)乙图是过滤操作。仪器a的名称是 ______ ;操作过滤后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 。
28. 如图为A−G(初中常见的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B为紫红色金属,H为蓝色沉淀。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为: ______ 。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3)写出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 ______ 。
(4)G的用途是 ______ 。
29.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部分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若用装置D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______(填“m”或“n”)端进入。若用装置C作发生装置,反应停止后,液面应位于______(填“1”、“2”或“3”)处。
(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粉末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序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序号)。用装置E收集氧气,当观察到______时,证明氧气收集已满。小红同学用此方法收集了一瓶氧气,测得氧气的纯度偏低,原因可能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收集气体前,集气瓶中没有注满水
b.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立刻收集
c.收集气体后,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
d.收集气体后,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
30. 某兴趣小组探究镁与稀盐酸的反应。
(1)实验前,要用砂纸打磨镁条的目的是 ______ 。
(2)将打磨后的镁条放入稀盐酸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有“灰白色沉淀”产生的异常现象。
【提出问题】灰白色沉淀可能含有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Mg(OH)2受热分解生成MgO和H2O;变色硅胶遇水由蓝色变为粉红色;碱式氯化镁[Mg(OH)Cl]不溶于水,受热易分解生成MgO和HCl气体。
【提出假设】甲同学认为灰白色沉淀中不含MgCl2,你认为原因是 ______ 。
乙同学认为灰白色沉淀中可能含有:
猜想Ⅰ:Mg;
猜想Ⅱ:Mg(OH)Cl;
猜想Ⅲ:Mg(OH)2。
【实验探究】乙同学将灰白色沉淀洗涤、干燥后,分别置于编号为①②③的试管中。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1
向试管①中加入适量 ______ (填物质名称)
沉淀消失无气泡产生
猜想Ⅰ不成立
实验2
加热试管②,并将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滤纸条置于试管口
滤纸条变红
猜想Ⅱ______
实验3
加热试管③,将产生的气体通过变色硅胶
变色硅胶 ______
猜想Ⅲ成立
【讨论分析】实验2中滤纸条变红是由于HCl气体溶于水使溶液呈 ______ 性,生成HCl气体的原因是 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1. 为测定某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取200g样品于烧杯中,将50g碳酸钠溶液分为5等份,分5次加入盛有样品的烧杯中。测出每次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实验数据如下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
10g
10g
10g
10g
10g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208.9g
217.8g
226.7g
235.6g
245.6g
请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空气液化是由气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风力发电是通过轮子转动,发电,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粮食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海水晒盐是水分蒸发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答案】D
【解析】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示错误;
B、连接试管和橡胶塞时,应把橡胶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面上塞入橡胶塞,否则试管会破裂,还可能伤到手,图示错误;
C、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切不可用嘴吹灭,以防引发火灾,图示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着器壁缓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散失,且不将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说法正确。
故选:D。
根据基本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答案】D
【解析】解:A、表示多个原子,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所以个氢原子表示为:2H,故A错误;
B、化合物化学式的读法,从右往左读作某化某,所以五氧化二氮的化学式为:N2O5,故B错误;
C、书写离子符号,应该将离子的带电量写在粒子右上角,当带电量为1时省略,记为“+”、“-”,当带电量大于1时,应该以“带电个数+正负号”的形式,所以1个硫酸根离子表示为:SO42−,故C错误;
D、表示多个分子个数,在化学式前面加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氨分子表示为:2NH3,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4.【答案】B
【解析】解:A、钛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2;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2,故选项说法正确。
D、钛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A
【解析】解:A、地球上水资源丰富,但淡水资源少,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更少,故A错误;
B、明矾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促进悬浮杂质的沉降,故B正确;
C、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在生活中是加热煮沸,在实验室中是蒸馏,故C正确;
D、水是一种常见溶剂,故D正确;
故选:A。
A、根据地球上水资源的状况进行分析。
B、根据明矾净水原理进行分析。
C、根据硬水软化的两种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水是一种常见溶剂进行分析。
本考点考查了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
6.【答案】D
【解析】解:A、布洛芬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212×13+1×18+16×2×100%≈15.5%,说法错误;
B、布洛芬是由布洛芬分子构成的,一个布洛芬分子是由13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的,说法错误;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布洛芬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布洛芬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说法错误;
D、布洛芬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3×12):(1×18):(2×16)=78:9:16,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构成情况来分析;
C、根据分子结构与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答案】A
【解析】解:A、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可以用于食品包装袋中的填充气,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
B、空气污染指数越高,说明污染物含量越高,空气质量越差,故选项说法错误;
C、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很稳定,但是含量稀少,不能用于灭火,故选项说法错误;
D、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利于的是液态氮和液态氧沸点的不同,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A、根据氮气化学性质很稳定,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空气污染指数越高,说明污染物含量越高,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稀有气体含量少,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的原理、氧气能供给呼吸、空气的污染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A
【解析】解:A、干冰升华是由固态变为气态,二氧化碳分子之间间隔变了,分子大小、质量都不变,故A正确;
B、干冰升华是由固态变为气态,二氧化碳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二氧化碳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变小,故B错;
C、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水由气态变为液态,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C错;
D、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水由气态变为液态,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变小,故D错。
故选:A。
根据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水由气态变为液态进行分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分子的性质和特点。
9.【答案】C
【解析】解:A、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碳酸氢钠本身受热易分解,同时由于是碳酸氢盐,遇到酸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用发酵粉焙制糕点,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用布擦干淋湿的自行车,是因为铁部件潮湿易生锈,是为了防止生锈,故选项说法正确。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可利用活性炭自制简易净水器,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能与酸反应,可用食醋清除水壶内壁的水垢,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进行分析判断。
B、铁与水、氧气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使铁制品与氧气和水隔绝可以防止生锈。
C、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了解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答案】D
【解析】解:A、节约用水,废水达标排放,利于保护水资源,正确;
B、绿色出行,倡导“低碳生活”,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正确;
C、垃圾分类,回收利用资源,可提高资源利用率,正确;
D、焚烧塑料,会生成有毒物质和烟尘,污染环境,错误。
故选:D。
根据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来分析。
本题考查环境污染及治理知识,侧重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的积累和把握。
11.【答案】D
【解析】解:A、柠檬汁pH为 2.1∼2.8,呈酸性,酸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正确;
B、番茄汁pH为4.0∼4.4,呈酸性,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番茄汁,正确;
C、鸡蛋清pH为 7.6∼8.0,鸡蛋清显碱性,正确;
D、番茄汁pH为4.0∼4.4,牛奶pH为 6.3∼6.6,pH越小酸性越强,所以番茄汁比牛奶的酸性强,错误。
故选:D。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酸性溶液的pH小于7,碱性溶液的pH大于7,中性溶液的pH等于7,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了溶液的酸碱性于pH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2.【答案】AD
【解析】解:A、变化观:每个人都在通过呼吸作用参与碳、氧循环,故A正确;
B、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守恒,化合价发生改变,如光合作用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故B错误;
C、微粒观:根据质量守恒可知,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保持不变,故C错误;
D、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消耗二氧化碳的途经主要有光合作用和CO2的溶解,故D正确;
故选:AD。
根据碳循环和氧循环的原理与过程来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但难度不大,因此要注意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
13.【答案】D
【解析】解:A、物质跟氧气的反应不一定是燃烧,比如呼吸作用,说法错误;
B、可燃性气体中混有空气,遇明火不一定发生爆炸,在爆炸极限范围之内且在有限的空间内易爆炸,说法错误;
C、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固有性质,一般不发生改变,说法错误;
D、煤加工成粉末状,能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使煤燃烧更充分,说法正确;
故选:D。
根据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燃烧与灭火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4.【答案】C
【解析】解:A、尿素中只含有营养元素中氮元素,属于氮肥,故A错;
B、氧化铜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合金属于混合物,故B错;
C、酒精、淀粉、葡萄糖中都含有碳元素,都属于有机物,故C正确;
D、纯碱、小苏打都属于盐,不属于碱,故D错。
故选:C。
A、根据复合肥的判断方法进行分析;
B、根据合金的特点进行分析;
C、根据有机物的判断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碱的判断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复合肥、合金、有机物、碱的判断方法。
15.【答案】B
【解析】解:A、铵态氮肥加熟石灰研磨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以检验铵态氮肥,故选项说法正确。
B、CuO和C均为黑色固体,用观察颜色的方法无法鉴别,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说法正确。
D、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分离出氯化钾,再对滤渣进行烘干,分离出二氧化锰,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6.【答案】D
【解析】解:A.b点处溶液pH等于7呈中性,酸碱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点处溶液温度最高,两者均可说明在该点处酸碱恰好完全反应,该选项正确。
B.右图中温度曲线从室温上升到e点,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该选项正确。
C.c点和f点处,碱过量,溶液呈碱性,该点处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该选项正确。
D.图像中起始溶液pH小于7显酸性,说明该反应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稀硫酸中,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D。
稀硫酸显酸性,pH小于7,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大于7,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放热。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7.【答案】D
【解析】解:A、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1:8,故A不合理;
B、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锌粉和铁粉,由于锌的活动性大于铁,在反应的相同时间内锌生成的氢气多,完全反应后生成的氢气质量相同,故B不合理;
C、向一定质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由于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消耗水的质量,使溶剂的质量减小,同时氧化钙和水反应放热,会使饱和氢氧化钙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液的质量要减小,该C不合理;
D、向一定质量的盐酸和氯化钙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碳酸钠会先与稀盐酸反应,稀盐酸完全反应后再与氯化钙反应,所以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钠后,才会出现沉淀,故D合理。
故选:D。
A、根据电解水的现象和结论分析;
B、根据金属与酸的反应分析;
C、根据氧化钙与水的反应分析;
D、向一定质量的盐酸和氯化钙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当稀盐酸完全反应后在与氯化钙反应分析。
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18.【答案】B
【解析】解:由于金属活动性的强弱是锌>铜>银,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锌先与AgNO3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AgNO3反应完,若还有锌粉,锌才能与Cu(NO3)2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滤液呈蓝色,说明了溶液中含有硝酸铜,锌没有剩余,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
A、由上述分析可知,滤渣中-定有Ag,可能含有Cu,故选项说法错误。
B、滤液中一定有Cu2+、Zn2+,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于锌没有剩余,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一定没有气泡产生,故选项说法错误。
D、滤液中不一定含有银离子,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不一定有沉淀生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确定能发生的反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9.【答案】B
【解析】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化学方程式为2CO+2NO−催化剂2CO2+N2。
A.由化学反应的实质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发生改变,选项说法正确;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选项说法错误;
C.在反应物中,氮元素显+2价,在生成物中氮元素为零价,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选项说法正确;
D.由微观反应示意图以及化学反应的实质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选项说法正确。
本题属于微观示意图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图中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20.【答案】D
【解析】解:A、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能与氧气、水充分接触,第二支试管中的铁钉只能与水接触,一段时间后,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生锈,第二支试管的铁钉没有生锈,可用于探究铁生锈条件之一是需要氧气接触,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B、图中实验,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塑料瓶变瘪的程度大,可探究CO2与NaOH能否发生反应,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C、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薄铜片上的白磷、红磷均能与氧气接触,温度能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可得出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D、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后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反应后烧杯中的物质质量减少,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A、根据铁锈蚀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软塑料瓶变瘪的程度,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选用药品和装置应考虑:①只有用天平称量质量没有变化的化学变化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②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应该选用密闭装置。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21.【答案】C A D E B
【解析】解:(1)食盐可以使水的凝固点降低,故可用于消除积雪;
(2)氢氧化钙具有碱性,故可以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3)干冰升华吸热能使周围的温度降低,可用于人工降雨缓解旱情;
(4)盐酸可以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可用于除铁锈;
(5)可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去除油污;
故答案为:(1)C;
(2)A;
(3)D;
(4)E;
(5)B。
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加强对物质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2.【答案】蛋白质 C6H12O6+6O26CO2+6H2OD磷
【解析】解:(1)糖类、蛋白质、油脂、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是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素,因此X表示蛋白质,葡萄糖(C6H12O6)在人体内酶的催化作用下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6H12O6+6O26CO2+6H2O;故答案为:蛋白质;C6H12O6+6O26CO2+6H2O;
(2)人体内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故答案为:D;
(3)为增强阳桃树的抗旱抗寒能力,可以追施磷肥;故答案为:磷。
(1)根据食物中富含的氧元素以及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2)根据维生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
(3)根据化肥的作用来分析。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23.【答案】蒸发结晶 150 生产等量的海盐,后者消耗燃料更多 3.8没有 20℃时溶液中的氯化镁未达到饱和状态
【解析】解:(1)“晒结浮白”是指海水浸渍的草灰经日晒后出现白色海盐颗粒的过程,化学上称之为蒸发结晶。
故答案为:蒸发结晶。
(2)①1000g“上等卤水”(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5%)蒸干后,可得到氯化钠的质量约为1000g×15%=150g。
故答案为:150。
②海水中氯化钠的浓度较低,生产等量的海盐,消耗的燃料比用“上等卤水”消耗的燃料更多,所以用获得的“上等卤水”而不直接用海水煎炼海盐。
故答案为:生产等量的海盐,后者消耗燃料更多。
③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所以会有39.8g−36.0g=3.8g氯化钠析出;该温度下,氯化镁的溶解度为54.8g,此时得到的溶液中氯化镁未达到饱和状态,所以没有氯化镁析出。
故答案为:3.8;没有;20℃时溶液中的氯化镁未达到饱和状态。
(1)根据结晶的方法来分析;
(2)根据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来分析;根据能源消耗来分析;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来分析。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海水晒盐的原理和过程,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24.【答案】(1)天然气
(2)A
(3)2H2+O22H2O
(4)增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
(5)爆炸
【解析】解:(1)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利用的能量主要来自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故填:天然气;
(2)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氢能、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煤属于化石燃料,不属于新能源;故填:A;
(3)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故填:2H2+O22H2O;
(4)汽车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使汽油充分燃烧。这是通过增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的方法使汽油充分燃烧;故填:增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
(5)加油站、化工厂、面粉厂等场所的空气中含有较多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因此这些场所一定要严禁烟火,防止发生爆炸;故填:爆炸。
本题难度不大,新能源是中考的热点,了解常见的新能源范畴、种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5.【答案】(1)B
(2)导电
(3)熔点高
(4)Fe2O3+3CO2Fe+3CO2
(5)隔绝氧气和水
(6)减少环境污染
【解析】解:(1)A.玻璃车窗是由无机非金属材料制成的;
B.镁铝合金车体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
C.塑料小桌板是由合成材料制成的;
D.涤纶座套是由合成材料制成的。
故选:B;
(2)高铁电路多用铜质导线,这是利用了铜的延展性和导电性;故填:导电;
(3)高铁刹车片由合金锻钢制作,时速300公里以上的列车紧急制动时,轮毂盘面和刹车片的温度瞬间达到700℃以上,合金锻钢应该具备耐磨和熔点高等特性;故填:熔点高;
(4)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故填:Fe2O3+3CO2Fe+3CO2;
(5)汽车车身表面的烤漆能隔绝氧气和水,从而使铁不易生锈,故填:隔绝氧气和水;
(6)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的社会意义是减少环境污染;故填:减少环境污染。
本题考查的是金属材料的应用和性质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6.【答案】钙 灼烧 +5有机合成 4Al+3O2=2Al2O3
【解析】解:(1)人体缺钙会引起佝偻病或骨质疏松;
(2)羊毛(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时发出烧焦的羽毛气味,涤纶燃烧有特殊气味,因此常用灼烧的办法鉴别;
(3)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碘元素化合价为x,则(+1)+x+(−2)×3=0,x=+5;
(4)聚丙烯属于有机合成材料;铝和氧气常温下能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覆盖在铝表面阻止内部的铝进一步氧化,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
故答案为:(1)钙;
(2)灼烧;
(3)+5;
(4)有机合成;4Al+3O2=2Al2O3。
(1)根据人体缺钙会引起佝偻病或骨质疏松进行分析;
(2)根据羊毛(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时发出烧焦的羽毛气味,涤纶燃烧有特殊气味进行分析;
(3)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进行分析;
(4)根据聚丙烯属于有机合成材料;铝和氧气常温下能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金属的化学性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27.【答案】剧烈 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从上往下缓慢伸入 漏斗 滤纸破损(或仪器不干净或过滤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等,合理即可)
【解析】解:(1)促进物质燃烧的方法:增大氧气浓度和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①中是空气,含有氧气浓度小,②中是氧气,该实验结论是:其它条件相同时,反应物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木炭在燃烧中放入集气瓶的具体操作是:从上往下缓慢伸入;
(2)仪器a的名称是漏斗,操作过滤后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滤纸破损(或仪器不干净或过滤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等)。
故答案为:(1)剧烈;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从上往下缓慢伸入;
(2)漏斗;滤纸破损(或仪器不干净或过滤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等,合理即可)。
(1)根据促进物质燃烧的方法和木炭燃烧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2)根据过滤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碳燃烧的过程,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
28.【答案】CuCuO+H2SO4=CuSO4+H2O复分解反应 改良酸性土壤
【解析】解:(1)由分析可知,B是铜,化学式为:Cu。
(2)反应②可以是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O+H2SO4=CuSO4+H2O。
(3)反应③可以是氢氧化钙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钙,该反应符合双交换、价不变的特征,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4)G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用途是:改良酸性土壤(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Cu;
(2)CuO+H2SO4=CuSO4+H2O;
(3)复分解反应;
(4)改良酸性土壤。
如图为A−G(初中常见的物质)的转化关系。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则A是甲烷;B为紫红色金属,则B是铜;H为蓝色沉淀,则H是氢氧化铜;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钙,则C是二氧化碳,D是水,E是氧化铜,F可以是硫酸铜,G是氢氧化钙,I可以是硫酸钙;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推断,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9.【答案】(1)2HCl+CaCO3=CaCl2+H2O+CO2↑;m;3
(2)B;2H2O22H2O+O2↑;A ;集气瓶口出现大气泡 ;ab
【解析】解:(1)大理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HCl+CaCO3=CaCl2+H2O+CO2↑;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先在底部聚集,应从m进气;反应停止后固液应该不接触,所以液面位于3处;
故答案为:2HCl+CaCO3=CaCl2+H2O+CO2↑;m;3。
(2)反应物为固液混合物,二氧化锰为粉末,所以选择B为发生装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反应物为固体且需要加热,所以选择A为发生装置;排水法收集气体时,瓶口出现大气泡,说明气体集满逸出,形成了气泡;
a、集气瓶内未装满水,则内部混有空气,收集完毕后造成氧气纯度偏低,a符合题意;
b、导管口刚出现的气泡为内部受热膨胀逸出的空气,不能收集,若直接收集则进入氧气,造成氧气纯度偏低,b符合题意;
c、收集气体后,仍存有水,说明未集满,但是收集的氧气都是纯氧,不会造成纯度降低,c不符合题意;
d、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在底部聚集,所以正放于桌面,不会引起纯度变化,d不符合题意,故选ab;
故答案为:B;2H2O22H2O+O2↑;A;集气瓶口出现大气泡;ab。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30.【答案】除去表面的氧化物 氯化镁易溶于水 稀盐酸 成立 由蓝色变为粉红色 酸 Mg(OH)ClMgO+HCl↑
【解析】解:(1)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覆盖在表面,实验前,用砂纸打磨镁条的目的是除去表面的氧化物。
故答案为:除去表面的氧化物。
(2)【提出假设】氯化镁易溶于水;
【实验探究】金属可以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向试管①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沉淀消失无气泡产生,说明固体中不含有镁;
碱式氯化镁[Mg(OH)Cl]受热易分解生成MgO和HCl气体,反应生成的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Mg(OH)2受热分解生成MgO和H2O,变色硅胶遇水由蓝色变为粉红色;加热试管③,变色硅胶由蓝色变为粉红色,说明反应生成水;
故答案为:稀盐酸;成立;由蓝色变为粉红色。
【讨论分析】实验2中滤纸条变红是由于HCl气体溶于水使溶液呈酸性,生成HCl气体的原因:加热时Mg(OH)Cl分解生成MgO和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OH)ClMgO+HCl↑。
故填:酸;Mg(OH)ClMgO+HCl↑。
(1)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覆盖在表面。
(2)氯化镁易溶于水。
盐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加热时Mg(OH)Cl分解生成MgO和HCl。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31.【答案】解: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第四次后再加入的碳酸钠没有反应,说明盐酸已经完全反应,所以盐酸完全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200g+50g−245.6g=4.4g
设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为x。
2HCl+Na2CO3=2NaCl+H2O+CO2↑
73 44
x4.4g
73x=444.4g
x=7.3g
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7.3g200g×100%=3.65%
答: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5%。
【解析】根据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所以反应前后减少的质量就是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进行解答。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2023年河北省邯郸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河北省邯郸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共15页。
2023年河北省张家口市、保定市、石家庄市三市联考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河北省张家口市、保定市、石家庄市三市联考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简答题,推断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