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练案40第四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二讲资源跨区域调配
展开练案[40] 第三部分 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二讲 资源跨区域调配
一、选择题
(2023·安徽芜湖一中模拟预测)“胶东引黄调水工程”是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输水线路长482 km,解决了71万人的吃水困难,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被称为齐鲁大上的“黄金之渠”。下图示意“胶东引黄调水工程”线路。据此完成1~3题。
1.综合考虑黄河流域的用水状况,“胶东引黄调水工程”调水时间一般选择在( D )
A.3~5月份 B.6~8月份
C.9~11月份 D.12月至次年2月
2.“胶东引黄调水工程”对胶东半岛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是( B )
A.增加森林覆盖率 B.减缓地面下沉
C.减少了大气污染 D.加剧水土流失
3.“胶东引黄调水工程”对胶东半岛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C )
A.减轻土地盐碱化 B.提高城市等级
C.促进工农业发展 D.改善环境质量
[解析] 第1题,“胶东引黄调水工程”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冬春季降水少,夏秋季降水多。春季黄河水量少,而且此时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用水量大,此时调水会影响农业生产(黄河是该地农业用水的主要来源),A错误;夏秋季,胶东半岛降水丰富,水资源充足,同时夏季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季节,此时调水会影响农业生产,B、C错误;冬季,胶东地区降水少,水资源缺乏,黄河含沙量小,水质较好,同时避开农业用水高峰,因而“胶东引黄调水工程”一般选择在冬季调水,D正确。故选D。第2题,增加森林覆盖率不是“胶东引黄调水工程” 对胶东半岛的主要影响,A错误;“胶东引黄调水工程”可以减轻胶东半岛水资源不足的问题,缓解因生产生活过度开采地下水面造成的地面下沉问题,B正确;“胶东引黄调水工程”对大气污染没有影响,C错误;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包括地形(坡度大)、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覆盖率(覆盖率低)、土质(疏松)、人类活动(破坏地表植被)等,“胶东引黄调水工程”不会加剧胶东半岛的水土流失,D错误。故选B。第3题,“胶东引黄调水工程”会使胶东地区地下水位上升,可能会使盐碱化加重,A错误;影响城市等级的因素包括城市的地理位置、政治、经济、交通、科技等,所以“胶东引黄调水工程”不能提高城市等级,B错误;“胶东引黄调水工程”有效缓解了胶东半岛缺水状况,促进了胶东半岛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C正确;改善环境质量不是该工程对胶东半岛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D错误。故选C。
(2023·浙江台州模拟预测)“青豫直流”工程是世界首个以服务光伏发电为主、全清洁能源打捆外送的特高压输电工程,起于青海省共和县,止于河南省驻马店市。工程投入运营后,每年可向河南省输送清洁电能,超过该省用电量的八分之一。据此完成4~5题。
4.“青豫直流”工程的实施得益于( A )
①地势高,空气稀薄,太阳能丰富
②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③地质条件复杂,天然气资源丰富
④板块交界处,地热资源丰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为保障该工程外送电能的稳定,需要发展( C )
A.集热导热技术 B.节能降耗技术
C.电能储存技术 D.特高压输电技术
[解析] 第4题,由题意可知,“青豫直流”工程起点是青海省,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光照充足,太阳能资源丰富;青海为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①②正确;天然气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地区,青海较少,且天然气会产生一定污染,③错误,青海并不位于板块交界处,地热资源不丰富,③④错误,故选A。第5题,集热导热技术,可以提高电力利用率,不能保障外送电能的稳定,A错误;节能降耗可以节约资源,不能保障外送电能的稳定,B错误;电能储存技术可以将储存的电提供给需求量大的时候使用,保证供电稳定,C正确;特高压输电技术能够保障远距离的输电以及降低输电损耗,不能保障外送电能的稳定,D错误,故选C。
(2022·河北保定一模)陕西省水资源分布空间差异明显,地处渭河流域的关中地区水资源总量仅为陕南汉江流域的约四分之一。正在建设中的引汉济渭工程通过长约98公里的自流输水隧洞将汉江流域的水调至渭河流域(下图)。据此完成6~7题。
6.导致陕南地区与关中地区水资源总量出现较大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为( B )
A.海陆位置 B.大气环流
C.流域形状 D.海拔高度
7.将汉江流域的水调至渭河流域采用自流输水隧洞有利于( C )
①节约投资成本 ②缩短建设周期
③降低运营成本 ④克服地形屏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第6题,陕西水资源空间差异的自然原因主要受降水空间差异的影响。若受海陆位置影响,会导致陕西降水出现东多西少,从而使水资源出现东西差异,而不是南北差异,A错误;根据图中的纬度信息可知,陕南纬度低,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较丰富,水资源总量大,而关中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较少,水资源总量较少。而造成两地气候差异最基本的因素是大气环流,B正确;流域形状对水资源总量大小影响甚微,C错误;虽然陕南以秦巴山地为主,但并没有冰川融水,因此,陕南地区与关中地区水资源总量出现较大差异与海拔无关,D错误。故选B。第7题,建设输水隧洞会增加投资成本,延长建设周期,①②错误;自流输水隧道从底部横穿秦岭,克服地形屏障,同时自流使供水的运营成本降低,③④正确。故选C。
(2023·全国模拟预测)西气东输三线工程以中亚天然气为主供气源,西起新疆霍尔果斯,终至福建福州。截至2017年8月28日,西气东输三线累计向福建省供气2.5亿立方米,减排二氧化碳百万吨,成为推动福建省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绿色引擎”。读西气东输三线东段路线图,据此完成8~10题。
8.以下对西气东输三线工程东段线路所经地区的地理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 )
A.地形复杂,以山地丘陵为主
B.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
C.黑土广布,土壤肥沃
D.河流众多,内河航运发达
9.西气入闽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C )
①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福建省能源紧缺的问题
②可有效减轻为获取薪柴而产生的水土流失
③利于福建省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
④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0.下列关于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对中亚地区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B.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C.增加就业机会
D.不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解析] 第8题,西气东输三线工程东段主要经过江西、福建两省,地形复杂,以低山丘陵为主,A正确;该区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以红壤为主,B、C错误;另外该区域多雨的气候和低山丘陵的地形,使其河流众多且水能资源较丰富,但不适合发展航运。D错误,故选A。第9题,西气入闽,可以有效缓解福建省能源紧缺的问题,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福建省能源紧缺的问题,可以减少煤炭的使用,有利于福建省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同时,可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②③④正确,即C正确。故选C。第10题,西气东输对能源输出区中亚地区来说,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A、B、C正确,但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D错误。 故选D。
二、综合题
11.(2022·沈阳三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东北地区天然气资源供应较为单一,2018年区域内油田供应占比为49.3%,东北地区各油气田基本处于开采中后期,未来增长潜力不足。2019年12月,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中段正式投产运营,意味着东北和京津冀地区可以直接使用俄罗斯的天然气。地下储气库是将管道输送的天然气重新注入地下空间形成的一种人工气田或气藏。有学者建议在大庆和辽河油气田建设大规模地下储气库。下图为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局部示意图。
(1)说明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的正式投产运营对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2)有学者建议在大庆和辽河油气田建设大规模地下储气库,请说明原因。
[答案] (1)缓解能源短缺状况,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相关产业发展;减轻大气污染;缓解交通运输压力。
(2)两个油气田存在大量枯竭油气藏,建库资源丰富;位于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重要节点,气源充足;东北和京津冀地区能源需求量大,市场广阔;有大量储气库设计施工管理的相关人才;实现油田富余人员转移就业;增加能源储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解析] 第(1)题,中俄天然气管道建成之后,可以缓解京津冀地区的能源不足问题,促进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还可以推动天然气相关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还可以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减轻大气污染;缓解交通运输的压力。第(2)题,主要从建设条件、市场需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分析。大庆和辽河油气田拥有原有的枯竭油气藏,建库的基础条件好,资源丰富;两地位于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的重要节点,气源充足;东北和京津冀地区工业发展迅速,能源需求量大,市场广阔;原有产业基础雄厚,拥有大量的储气库设计管理等方面的人才;还可以给当地带来就业机会,增加就业;建设地下储气库,可以增加我国的能源储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12.(2023·江苏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全球首条1 000千伏特高压穿越长江电力综合管廊隧道贯通,隧道长度超过5 000米。管廊电力输送采用先进的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技术,降低了能源损耗。工程最初设计两种方案(如图),采取“跨江”还是“穿江”论证了数年。如果采用传统方式将高压电跨越长江,则需要在长江中建设450米的高塔及27个篮球场面积相当的塔底。最终建设团队选择了“穿江”隧道方案,管廊两次穿越长江大堤。
(1)分析苏、浙、沪等华东地区建设特高压工程的原因。
(2)说明与“跨江”方案相比,“穿江”方案的优点。
(3)简述该穿越长江电力综合管廊隧道施工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
(4)说出特高压输电线路建设的完成对华东地区产生的积极影响。
[答案] (1)苏、浙、沪经济发达,电力供应不足,但需求量大,淮南发电量大;采用特高压输电可以降低能源损耗;资金充足,技术先进。
(2)“穿江”可以减少对长江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对长江航运的干扰;工程技术较成熟,难度较“跨江”方案小,后期维护方便;“穿江”方案不受天气影响,受水文变化影响小。
(3)隧道岩性疏松,施工危险系数大;地下水压力大,易发生透水事故;管廊需穿越长江大堤,增大其防洪压力。
(4)保障能源的稳定供应;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就业;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输入电力,减少本地化石能源的使用,保护环境。
[解析] 第(1)题,根据所学可知,苏、浙、沪等华东地区经济发达,电力需求量大。但常规能源不足,电力供应不足。据图可知,淮南发电量大。根据材料“管廊电力输送采用先进的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技术,降低了能源损耗”可知,采用特高压输电可以降低能源损耗。苏、浙、沪等华东地区经济发达,资金充足,技术先进。第(2)题,读图可知,结合材料“如果采用传统方式将高压电跨越长江,则需要在长江中建设450米的高塔及27个篮球场面积相当的塔底”可知,“跨江”方案在长江河道占地多,对河道生态和航运影响大;450米的高塔,建设难度大,还容易受天气影响。但“穿江”主要通过江底隧道,可以减少对长江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对长江航运的干扰。结合所学可知,该区域夏秋季节有台风。“穿江”方案不受天气影响,受水文变化影响小。根据材料“管廊电力输送采用先进的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技术,降低了能源损耗”,且论证了数年,可知,工程技术较成熟,难度较“跨江”方案小,后期维护方便。第(3)题,该流域长江泥沙沉积层厚,隧道岩性疏松,读图可知,部分隧道段要在水下75米施工,施工危险系数大。长江流域地下水埋藏浅,隧道施工凿穿岩层,地下水压力大,易发生透水事故。根据材料,管廊两次穿越长江大堤,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大坝的整体性,增大其防洪压力。第(4)题,特高压输电线路建设为华东地区提供了充足的电力,保障能源的稳定供应,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稳定发展,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输入电力,可以减少本地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备考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第三部分区域发展第四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读图归纳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的判读: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第三部分区域发展第四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读图归纳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的判读,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图示分析图中资源调配的线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发展第十六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课时跟踪练39资源跨区域调配: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发展第十六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课时跟踪练39资源跨区域调配,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雪河流域主要的降水类型是,调水工程实施后,雪河中下游,与输入地相比,输出地的特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六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考点规范练46资源跨区域调配新人教版: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六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考点规范练46资源跨区域调配新人教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输水线路经过巢湖的原因是,该工程有利于粤东地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