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聊城市高一(下)期中生物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山东省聊城市高一(下)期中生物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 下列现象中未体现性状分离的是( )
A. 有芒小麦自交,后代中出现了有芒和无芒两种小麦
B. 粉色花金鱼草自交,后代中出现红色、粉色和白色三种花色
C. 短毛雌兔与短毛雄兔交配,后代中既有短毛兔,又有长毛兔
D. 黑身果蝇和灰身果蝇交配,后代全是灰身果蝇
2. 双亲表型正常,生了一个患苯丙酮尿症的女儿。这对夫妇又生了一个表型正常的儿子,其势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 )
A. 18 B. 12 C. 23 D. 34
3. 为得到显性纯合体,某实验小组将AaBb的个体自交得F1。将F1中表现有隐性性状的个体淘汰掉,剩下的个体再自交一代,得到的后代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占比为( )
A. 13 B. 14 C. 19 D. 1336
4. 人类的皮肤中含有黑色素,皮肤的颜色是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所控制: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黑色素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且可以累加.若某一纯种黑人与某纯种白人婚配,后代肤色为黑白中间色;如果该后代与同基因型的异性婚配,其子代可能出现的基因型种类和不同表现型的比例分别为( )
A. 3种;3:1 B. 3种;1:2:1
C. 9种;1:4:6:4:1 D. 9种;9:3:3:1
5. 从某哺乳动物(染色体数为2N)精巢中获取一些细胞(无突变),测得细胞中有关数量如右表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组别\项目\数量
甲
乙
丙
丁
同源染色体对数
0
N
2N
0
染色体组数
1
2
4
2
A. 甲组细胞中含有0或1个或2个Y染色体 B. 丙组细胞的名称可能为初级精母细胞
C. 乙组细胞中不可能有减数Ⅰ分裂的细胞 D. 丁组细胞中含有0个染色单体
6. 某基因型为AABb个体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AAb精子,下列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
A. 减数分裂Ⅰ同源染色体未正常分离
B. 减数分裂Ⅰ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进行了互换
C. 减数分裂Ⅱ姐妹染色单体未正常分离
D. 该精原细胞产生的另外3个精子是B、B、AAb或b、AB、AB
7. 下列有关摩尔根果蝇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摩尔根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采用的是“假说—演绎法”
B. 摩尔根的实验假说是“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C. 用野生型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交配即可验证假说是否正确
D. 依据摩尔根的假说,F1红眼果蝇应该有两种基因型
8. 一种鱼的雄性个体不但生长快,而且肉质好,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科学家发现这种鱼的X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D、d,含有D基因的精子失去受精能力。若要使杂交子代全是雄鱼,则可以选择的杂交组合为( )
A. XDXD×XDY B. XDXD×XdY C. XDXd×XdY D. XdXd×XDY
9. 某昆虫为ZW型性别决定,成虫中有翅(A)对无翅(a)完全显性,控制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或Z染色体上。种群中存在有翅纯合体(基因型ZAW视为纯合体)、有翅杂合体和无翅三种类型。已知种群内某些个体的Z染色体上存在隐性致死基因,基因型中无此基因的等位基因时胚胎完全致死。若只统计子代的翅型,下列杂交组合中有可能确定出A/a基因所在染色体的是( )
A. 有翅纯合体(♂)×有翅纯合体(♀) B. 有翅杂合体(♂)×有翅纯合体(♀)
C. 有翅纯合体(♂)×无翅(♀) D. 无翅(♂)×无翅(♀)
10. 下列对遗传物质探究过程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细菌和病毒作为实验材料具有个体小,结构简单和繁殖快等特点
B. 在控制自变量方面,艾弗里利用了添加某种酶,破坏或去除某种物质的“加法原理”
C. 赫尔希和蔡斯实验利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有噬菌体培养技术、同位素标记技术等
D. 科学成果的取得必须有技术手段的保证,科学与技术相互支持、相互促进
11. 下列关于生物的遗传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豌豆细胞内既有DNA,又有RNA,DNA是豌豆的遗传物质
B.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均是DNA
C. 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D. 酵母菌的核酸经水解后产生核苷酸的种类最多是5种
12. 下列关于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条链上相邻的碱基是通过氢键相连的
B. DNA由两条反向平行的核糖核苷酸链盘旋而成
C. DNA分子的稳定性与其含有的氢键数目有关
D. DNA的多样性由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排列顺序决定
13. 某噬菌体中的DNA分子含有800个碱基对,其中含有600个碱基A.该噬菌体侵入大肠杆菌后增殖了若干代,共消耗大肠杆菌细胞内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6200个,该噬菌体已经增殖了( )
A. 4代 B. 5代 C. 6代 D. 7代
14. 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如图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 )
A. ③⑤ B. ①④ C. ①⑤ D. ②④
15. 下列有关基因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每个基因都是DNA分子上的一个片段
B. DNA分子上的每一个片段都是基因
C.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D. 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
16. 关于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和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个实验都进行了一组杂交实验
B. 都采用了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数据
C. 两实验都设计了F1测交实验来验证其假说
D. 两实验均采用了“假说—演绎”的研究方法
17. 生物学家对某海岛上单一毛色的老鼠进行多年跟踪调查发现,多年前单一毛色的老鼠种群演变成了具有黄色、白色和黑色三种毛色的现代种群。基因A1(黄色)、A2(白色)、A3(黑色)的显隐性关系:A1对A2、A3为显性,A2对A3为显性,且黄色基因纯合致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黄色老鼠与黄色老鼠不可能生出黄色老鼠
B. 黄色老鼠的基因型有3种
C. 若黄色老鼠与白色老鼠杂交后代有3种毛色,则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1A3和A2A3
D. 若两只基因型不同的黄色老鼠交配得到F1,F1自由交配得到F2,则F2的表现型比例为4:3:1
18. 不考虑变异,下列关于二倍体动物(体细胞内染色体数为2N)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 )
A. 有丝分裂间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细胞内染色体数均发生2N→4N的变化
B. 细胞内染色体数发生N→2N的变化主要是指着丝点一分为二使同源染色体对数加倍
C.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发生2N→N的变化后产生的两个子细胞中均无姐妹染色单体
D.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发生4N→2N的变化后产生的两个子细胞中遗传信息相同
19. 下列关于DNA的结构与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含有m个腺嘌呤的DNA分子第n次复制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2n-1×m个
B. 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G+C占碱基总数的M%,那么该DNA分子的每条链中的G+C都占该链碱基总数的M%
C. 细胞内全部DNA被32P标记后在不含32P的环境中进行连续有丝分裂,第2次分裂后的每个子细胞染色体均有一半有标记
D. DNA双链被32P标记后,复制n次,子代DNA中有标记的占12n
20. 艾弗里完成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后,一些科学家认为“DNA可能只是在细胞表面起化学作用,形成荚膜,而不是起遗传作用”。某生物学家从S型细菌中分离出了一种抗青霉素的突变型(记为抗-S),提取出它的DNA,将DNA与对青霉素敏感的R型细菌(记为非抗-R)共同培养。结果发现,某些非抗—R型细菌已被转化为抗-S型细菌并能稳定遗传。下列关于哈赤基斯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抗-S型细菌的DNA中存在抗青霉素的基因和控制荚膜合成的基因
B. 已转化的抗-S型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C. 实验结果表明:上述对艾弗里所得结论的怀疑是错误的
D. 实验证明:细菌中一些与荚膜形成无关的性状(如抗药性)也会发生转化
21. 科学研究发现,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也会受个体性别影响。已知绵羊角的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表所示。
基因型
HH
Hh
hh
公羊的表现型
有角
有角
无角
母羊的表现型
有角
无角
无角
(1)绵羊角的隐性性状是 ______ ,H基因控制的性状在 ______ (填“纯合子”或“杂合子”)中受性别影响。
(2)现有一只无角母羊,它产生的配子类型有 ______ 种。现欲确定它的基因型,最好采用 ______ 的方法。
(3)有同学认为:两只均有角的公羊和母羊,不可能生出无角的羊羔。你是否同意该观点 ______ ,理由是 ______ 。
22. 现有①~④四个纯种果蝇品系,其中品系①的性状均为显性,品系②~④均只有一种性状是隐性,其他性状均为显性。这四个品系的隐性性状及控制该隐性性状的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如表所示。请回答:
品系
①
②
③
④
隐性性状
-
残翅(v)
黑身(b)
无眼(a)
相应染色体
Ⅱ、Ⅳ
Ⅱ
Ⅱ
Ⅳ
(1)若需验证自由组合定律,选择交配的品系组合为______,理由是______。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让品系③和品系④杂交,F1均为灰身有眼,F1自由交配,F2出现______种基因型;其中纯合灰身无眼占F2的比例为______,理由是______。
(3)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但是,即使纯合长翅品系的幼虫在35℃条件下培养(正常培养温度为25℃),长成的成体果蝇也表现为残翅。这种现象称为“表型模拟”。现有一只残翅果蝇,要判断它是纯合残翅(vv),还是“表型模拟”,请简要叙述实验思路(包括方法、结果和结论)。
23. 如图表示某动物体内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 ______ (用字母表示),C细胞的名称是 ______ 。
(2)A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依次是 ______ (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示),在此过程中最能体现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是 ______ ;理论上,从染色体组成上分析,这种动物可产生 ______ 种生殖细胞。
(3)上图中可以用来确定该动物性别的是 ______ (用字母表示),简要写出作出该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 。
24. 有一种鱼鳞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是由微粒体类固醇等物质合成障碍引起的。调查某家族遗传病时发现,某家族中部分个体患有鱼鳞病,遗传系谱图如下。进一步基因检测时发现6号个体不携带鱼鳞病的致病基因,8号个体表型正常,但同时携带白化病致病基因(相关基因用B、b表示)。
(1)鱼鳞病的遗传方式是 ______ ,其与白化病的遗传遵循孟德尔 ______ 定律。
(2)若4号与5号个体中无白化基因,则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 ______ ,6号个体的基因型是 ______ ,7号个体的基因型可能有 ______ 种。
(3)8号个体与一正常男性婚配,生育一个既患白化又患鱼鳞病的男孩,男孩长大后无生育能力,经检查性染色体组成为XXY。请运用有关知识解释患病原因 ______ 。该对夫妇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是 ______ 。
25. 14N和15N是N元素的两种稳定同位素,含15N的DNA比含14N的DNA密度大。为探究DNA复制的方式,科学家先用含有15NH4Cl的培养液培养大肠杆菌,繁殖若干代得到的大肠杆菌,其DNA几乎都被15N标记;再将大肠杆菌转移到含有14NH4Cl的普通培养液中培养,收集不同时期的大肠杆菌,提取DNA并进行离心处理,离心后试管中DNA的位置如图所示。
(1)用含有15NH4Cl的原料来培养大肠杆菌若干代作为亲本,培养若干代的目的是 ______ ;离心后位置1内的DNA所含N元素应该是 ______ 。
(2)若DNA的复制是全保留复制,复制形成的两条子链结合在一起,两条模板链重新结合在一起。离心后子一代的DNA位置是 ______ 。
(3)科学家进行实验,得到的实验结果是:子一代的DNA全在位置2,子二代的DNA一半在位置2一半在位置1。这个结果 ______ (填“支持”或“不支持”)全保留复制,你对此的解释是 ______ 。
(4)有人认为,将子一代的DNA分子用解旋酶处理后再离心,若一半在位置1,一半在位置3,则一定为半保留复制。你评价一下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______ ,并简要说出你的理由: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有芒小麦自交,后代中出现了有芒和无芒两种小麦,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属于性状分离,A错误;
B、粉色花金鱼草自交,后代中出现红色、粉色和白色三种花色,属于性状分离,B错误;
C、短毛雌兔与短毛雄兔交配,后代中既有短毛兔,又有长毛兔,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属于性状分离,C错误;
D、黑身果蝇和灰身果蝇交配,后代全是灰身果蝇,不属于性状分离,D正确。
故选:D。
人们将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作性状分离。
本题考查性状分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答案】C
【解析】解:双亲正常,生了一个患病女儿,则说明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双亲基因型可以表示为Aa,生正常孩子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故该正常的儿子且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3,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23,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本题考查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答案】B
【解析】解:19AABB自交后代为19AABB;29AaBB自交后代为29×(14AABB+12AaBB+14aaBB);
29AABb自交后代为29×(14AABB+12AABb+14AAbb);
49AaBb自交后代为49×(116AABB+216AaBB+116aaBB+216AABb+116AAbb+416AaBb+216aaBb+216Aabb+116aabb);
后代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占19+29×14+29×14+49×116=14。
故选:B。
AaBb的个体自交得F1,后代中将表现有隐性性状的个体淘汰掉,剩下的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9AABB;29AaBB;29AABb;49AaBb。
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答案】C
【解析】解: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由题意可知A、B控制皮肤深浅的程度相同,即两者效果一样,所以肤色由显性基因的数量决定,如AABB有4个显性基因,肤色最深为黑色;AABb、AaBB都有3个显性基因,肤色次之;aabb没有显性基因,肤色最浅为白色。若某一纯种黑人(AABB)与某纯种白人(aabb)婚配,后代肤色为黑白中间色(AaBb);让该后代与同基因型的异性婚配,就是让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人与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人结婚,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其后代基因型的种类是3×3=9种。同时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其子女中显性基因的数量可以是4个、3个、2个、1个或0个,所以子女可产生五种表现型,其中4个显性基因的是AABB116;3个显性基因的是AaBB216和AABb216,共416;2个显性基因的是AAbb116、aaBB116、AaBb416,共616;1个显性基因的是Aabb216和aaBb216,共416;0个显性基因的是aabb116,所以出现的五种表现型的比例为1:4:6:4:1。
故选:C。
由题意已知,人类的皮肤中含有黑色素,皮肤的颜色是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所控制: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黑色素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且可以累加.所以人类皮肤的颜色随显性基因数量的增加而逐渐加深,即显性基因越多,颜色越深.
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学生分析题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答案】D
【解析】解:A、由于甲组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说明XY染色体已分离,又只含1个染色体组,说明着丝点没有分裂,所以细胞中含有0或1个Y染色体,A错误;
B、丙组细胞同源染色体对数和染色体组数加倍,说明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为体细胞,B错误;
C、乙组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含有2个染色体组,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C错误;
D、丁组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且含有2个染色体组,说明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已分裂,所以不含染色单体,D正确。
故选:D。
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四分体、DNA和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规律: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体
2N
2N
2N
N
N
N
2N
N
DNA数目
4N
4N
4N
2N
2N
2N
2N
N
同源染色体对数
N
N
N
0
0
0
0
0
染色体组数
2
2
2
1
1
1
2
1
2、分析表格:甲组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或末期;乙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期或后期;丙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丁组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规律,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
6.【答案】B
【解析】解:A、基因型为AABb个体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了AAb精子,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两个A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未正常分离,A正确;
B、减数第一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进行互换,形成的精子应该是染色体数正常的,而不是异常的,B错误;
C、也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后,两个姐妹染色单体未正常分离,C正确;
D、如果该精子形成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未正常分离,则其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为:B、B、AAb,如果该精子形成的原因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未正常分离,则其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为:b、AB、AB,D正确。
故选:B。
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染色体散乱排布;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规律,能根据亲本和异常精子的基因型准确判断异常精子形成的原因,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7.【答案】C
【解析】解:A、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A正确;
B、摩尔根根据杂交实验的结果,提出的假说是“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B正确;
C、用野生型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实验结果不能验证假说是否正确,还要继续进行实验才能证明,C错误;
D、依据摩尔根的假说,F1红眼果蝇应该有两种基因型,即XWXw和XWY,(W表示红眼基因,w表示白眼基因)D正确。
故选:C。
运用假说—演绎法的科学家有:
(1)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他的遗传因子假说是正确的,即孟德尔遗传定律;
(2)摩尔根在萨顿假说的基础上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摩尔根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及提出的假说的内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8.【答案】D
【解析】解:A、因为含有D的精子失去受精能力,所以不存在XDXD的个体,A错误;
B、因为含有D的精子失去受精能力,所以不存在XDXD的个体,B错误;
C、XDXd×XdY→XDXd、XdXd、XDY、XdY,杂交子代既有雄鱼,也有雌鱼,C错误;
D、XdXd×XDY→XdY,杂交子代只有雄鱼,D正确。
故选:D。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由于含有D的精子失去受精能力,所以XDY的个体只能产生一种含Y的能受精的精子,而XdY的个体能产生两种含Y和Xd的能受精的精子。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及运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9.【答案】B
【解析】解:A、由于AA×AA→AA,ZAZA×ZAW→ZAZA、ZAW,不论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Z染色体上,有翅纯合体(♂)×有翅纯合体(♀),后代雌雄都是有翅,因此不能判断A/a基因所在染色体,A错误;
B、由于Aa×AA→AA、Aa,ZAZa×ZAW→ZAZA、ZAZa、ZAW、ZaW,若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有翅杂合体(♂)×有翅纯合体(♀),后代都是有翅,若A/a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有翅杂合体(♂)×有翅纯合体(♀),后代雄性都是有翅,雌性有有翅和无翅,因此可以判断A/a基因所在染色体,B正确;
C、由于AA×aa→Aa,ZAZA×ZaW→ZAZa、ZAW,不论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Z染色体上,有翅纯合体(♂)×无翅(♀),后代雌雄都是有翅,因此不能判断A/a基因所在染色体,C错误;
D、由于aa×aa→aa,ZaZa×ZaW→ZaZa、ZaW,不论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Z染色体上,无翅(♂)×无翅(♀),后代雌雄都是无翅,因此不能判断A/a基因所在染色体,D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遗传的基本规律,考查对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解答此题,可根据杂交后代雌雄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判断基因的位置。
本题主要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10.【答案】B
【解析】解:A、艾弗里和赫尔希等人的实验以细菌或病毒作为实验的材料,选用这类生物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有:个体很小,结构简单,繁殖快,A正确;
B、在控制变量方面,艾弗里利用了添加某种酶,破坏或去除某种物质利用的是“减法原理”,B错误;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采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和噬菌体培养技术(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C正确;
D.科学成果的取得必须有技术手段做保证,技术的发展需要以科学原理为基础,因此,科学与技术是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D正确。
故选:B。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本题考查遗传物质探究过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1.【答案】D
【解析】解:A、豌豆细胞内同时含有DNA和RNA,只有DNA是豌豆的遗传物质,A正确;
B、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同时含有DNA和RNA,遗传物质均为DNA,B正确;
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烟草花叶病毒不含有DNA,其遗传物质是RNA,C正确;
D、酵母菌的核酸为DNA和RNA,DNA经水解后产生的脱氧核苷酸有4种,RNA经水解产生4中核糖核苷酸,共8种核苷酸,D错误。
故选:D。
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本题考查生物遗传物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2.【答案】C
【解析】解:A、一条链上相邻的碱基是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的,A错误;
B、DNA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糖核苷酸链盘旋而成,B错误;
C、DNA分子的稳定性与其含有的氢键数目有关,C正确;
D、DNA的多样性由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决定,D错误。
故选:C。
DNA的双螺旋结构:
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
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
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3.【答案】B
【解析】解: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形成的子代DNA分子和亲代相同,不配对碱基之和占碱基总数的一半,所以G占200个,该DNA分子连续复制数次后,消耗周围环境中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个数是(2n-1)×200=6200个,解得n=5,所以复制5次,到了第六代.
故选:B.
DNA分子复制时,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每个DNA分子各含一条亲代DNA分子的母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链,称为半保留复制.DNA复制: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DNA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连结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DNA复制结果:一条DNA复制出两条DNA.
本题考查DNA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4.【答案】B
【解析】解:由于P元素存在于磷酸部位,S元素存在于氨基酸的R基中,所以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磷酸和R基团,即①和④部位。
故选:B。
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
2、分析题图:①为磷酸;②为脱氧核糖;③为含氮碱基(因为碱基对之间只有2个氢键,所以是腺嘌呤或胸腺嘧啶);④为R基;⑤为肽键(-CONH-)。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的结构;识记噬菌体的繁殖过程,明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识记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具体过程及实验结论,能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15.【答案】B
【解析】解:A、每个基因都是DNA分子上的一个特定的片段,A正确;
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特定的DNA片段,B错误;
C、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正确;
D、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正确。
故选:B。
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一条DNA上有许许多多的基因,一个基因只是DNA上的一个片段,生物的各种性状都是分别有这些不同的基因控制的.
本题主要考查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解答时要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简记为染色体>DNA>基因.
16.【答案】BCD
【解析】解:A、两个杂交实验中均进行了正反交实验,即两组杂交实验,A错误;
B、两实验都采用了统计学方法,通过统计后代的性状及比例,分析实验数据,B正确;
C、两实验都设计了F1测交实验(即用隐性纯合子与F1个体杂交)来验证其假说,C正确;
D、两实验均采用了“假说—演绎”的研究方法,分别得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
故选:BCD。
孟德尔以豌豆为实验材料进行了一对相对性状和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运用假说-演绎法得出两大遗传定律,即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本题考查孟德尔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7.【答案】CD
【解析】解:A、黄色老鼠(A1A2)与黄色老鼠(A1A2)可能生出黄色老鼠(A1A2),A错误;
B、A1对A2、A3为显性,A2对A3为显性,因此黄色鼠的基因型有A1A2、A1A3,A1A1纯合致死,黄色老鼠的基因型有2种,B错误;
C、如果A1A3与A2A3杂交,则后代中会出现A1A2、A1A3(黄色)、A2A3(白色)、A3A3(黑色)三种毛色,C正确;
D、A1A2与A1A3杂交,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1A2:A1A3:A2A3=1:1:1,产生的配子及比例A1:A2:A3=1:1:1,A1A1纯合致死,故F2的表现型比例为4:3:1。D正确。
故选:CD。
由题意分析可知,老鼠毛色的性状受复等位基因控制,并且A1对A2、A3为显性,A2对A3为显性,因此黄色属的基因型有A1A2、A1A3,A1A1纯合致死;白色鼠的基因型有A2A2、A2A3;黑色鼠的基因型只有A3A3。
本题考查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8.【答案】D
【解析】解:A、有丝分裂间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细胞内染色体数都不发生变化,A错误;
B、细胞内染色体数发生N→2N的变化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主要是指着丝点一分为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此时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错误;
C、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发生2N→N的变化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所以产生的两个子细胞中均有姐妹染色单体,C错误;
D、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发生4N→2N的变化发生在有丝分裂末期,其产生的两个了细胞中遗传信息相同,D正确。
故选:D。
1、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变化特点(体细胞染色体为2N):
(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
(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
(3)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DNA。
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体
2n
2n
2n
n
n
n
2n
n
本题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9.【答案】AB
【解析】解:A、含有m个腺嘌呤的DNA分子第n次复制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是2n×m-2n-1×m=2n-1×m个,A正确;
B、由于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数量关系是G1=C2、C1=G2,因此双链DNA分子中,G+C的比值与每一条链上的该比值相等,B正确;
C、将细胞内全部DNA被32P标记后置于不含32P的环境中进行培养,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的染色体都含有32P,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一条链含有放射性,一条链不含有放射性,进行第二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的染色体的放射性情况无法确定,因为后期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移向两极是随机的,C错误;
D、DNA双链被32P标记后,在不含32P的环境中复制n次,子代DNA中有标记的是2个,D错误。
故选:AB。
1、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DNA分子复制是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为DNA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能准确无误地进行;DNA分子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的过程.
本题的知识点是DNA分子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分子复制的特点,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并应用相关知识通过分析、比较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的能力.
20.【答案】ACD
【解析】解:A、抗—S型菌既有荚膜又具有抗青霉素的能力,说明该菌的DNA中存在抗青霉素的基因和控制荚膜合成的基因,A正确;
B、已转化的抗—S型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B错误;
C、某些非抗—R型菌被转化为抗—S型菌并能稳定遗传,表明DNA不只在细胞表面起化学作用,形成荚膜,也起遗传作用,因而上述对艾弗里所得结论的怀疑是错误的,C正确;
D、分析实验过程可知,某些非抗—R型菌被转化为抗—S型菌并能稳定遗传,说明与荚膜形成无关的性状——抗药性也会发生转化,D正确。
故选:ACD。
1、某些非抗—R型菌被转化为抗—S型菌并能稳定遗传,表明DNA不只在细胞表面起化学作用,形成荚膜,也起遗传作用。
2、非抗—R型菌转化为抗—S型菌是基因重组的结果,即抗—S型菌的控制荚膜合成的基因与抗青霉素基因转移到R型菌体内,并成功表达,实现了控制荚膜合成的基因与抗青霉素基因和R型菌基因的重组。
本题考查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1.【答案】无角 杂合子 1或2 测交 不同意 若公羊的基因型为Hh,母羊的基因型为HH,可以产生基因型为Hh的无角母羊
【解析】解:(1)hh为无角,因此绵羊角的隐性性状是无角。据表可知,Hh在公羊和母羊中的表型不同,HH及hh在公羊和母羊中表型相同,故H基因控制的性状在杂合子中受性别影响。
(2)据表可知,无角母羊基因型为Hh或hh。当无角母羊基因型为Hh,产生2种配子;当无角母羊基因型为hh,产生1种配子。欲测定无角母羊基因型,可以让其与无角公羊hh测交,若后代出现有角公羊则无角母羊基因型为Hh,反之则无角母羊基因型为hh。
(3)有角母羊基因型为HH,若有角公羊的基因型为Hh,两者杂交后代基因型为HH或Hh,当杂交后代Hh为母羊时表现为无角,因此两只均有角的公羊和母羊可能生出无角的羊羔。
故答案为:
(1)无角 杂合子
(2)1或2 测交
(3)不同意 若公羊的基因型为Hh,母羊的基因型为HH,可以产生基因型为Hh的无角母羊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本题考查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2.【答案】D 控制残翅和无眼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9 116 F1产生4种(AB、Ab、aB、ab)比例相等的雄配子和4种(AB、Ab、aB、ab)比例相等的雌配子,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纯合灰身无眼(aaBB)所占比例为116
【解析】解:(1)验证自由组合定律时,应选择②AABBvv×④aaBBVV,③AAbbVV×④aaBBVV这两个交配组合的子代进行自由交配,只能选择上述两个交配组合的理由是:只有这两个交配组合产生的子代能同时满足如下两个要求:出现个体双杂合;相应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2)③AAbbVV×④aaBBVV→AaBbVV,F1均为灰身有眼,F1自由交配,F2的基因型有3×3=9种,其中纯合灰身无眼(aaBBVV)占F2的比例为14×14=116,原因在于F1产生4种(AB、Ab、aB、ab)比例相等的雄配子和4种(AB、Ab、aB、ab)比例相等的雌配子,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纯合灰身无眼(aaBB)所占比例为116。
(3)只残翅的果蝇有三种可能:“表型模拟”的VV、Vv和隐性纯合的vv,此时一般用隐性纯合突破法。用该未知基因型的残翅果蝇与残翅果蝇vv正常交配,并将孵化出的幼虫放在25℃温度条件下培养,后代如果全为长翅果蝇或长翅:残翅=1:1,则该残翅果蝇的基因型为VV,属于“表型模拟”;后代如果全为残翅果蝇,则该残翅果蝇的基因型为vv,属于纯合vv。
故答案为:
(1)D 控制残翅和无眼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2)9 116 F1产生4种(AB、Ab、aB、ab)比例相等的雄配子和4种(AB、Ab、aB、ab)比例相等的雌配子,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纯合灰身无眼(aaBB)所占比例为116
(3)将该残翅果蝇与异性残翅果蝇(vv)交配,孵化的幼虫在25℃环境中培养,如果后代都是残翅果蝇,则该果蝇为纯合残翅(vv);如果后代出现了长翅果蝇,则该果蝇为“表型模拟”
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果蝇品系中只有品系①的性状均为显性,品系②-④均只有一种性状是隐性,其他性状均为显性;又控制翅形和体色的基因都位于Ⅱ号染色体上,控制有无眼睛的基因位于Ⅳ号染色体上,所以选择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的基因来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只能用②×④或③×④.纯种果蝇品系①均为显性,基因型为AABBVV;纯种果蝇品系②仅残翅为隐性,基因型为AABBvv;纯种果蝇品系③仅黑身为隐性,基因型为AAbbVV;纯种果蝇品系④仅无眼为隐性,基因型为aaBBVV。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遗传定律进行相关计算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23.【答案】A、B、D 次级精母细胞 A→D→C→E D 4 D 减数第一次分裂是否均等分裂
【解析】解:(1)同源染色体形态、大小一般相同,颜色不同表示来源不同,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A、B、D。该动物D图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此时细胞质均等分配,是初级精母细胞,C细胞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形成的,即次级精母细胞。
(2)A细胞如是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其过程是A(精原细胞)→D(初级精母细胞)→C(次级精母细胞)→E(精细胞)。遗传定律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D图。该动物精原细胞有2对同源染色体,生殖细胞中含有2条,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共有4种组合方式。
(3)D图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如果是雄性动物,此时细胞质均等分配,如是雌性动物,此时细胞质不均等分配。
故答案为:
(1)A、B、D 次级精母细胞
(2)A→D→C→E D 4
(3)D 减数第一次分裂是否均等分裂
减数分裂特点:间期: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MⅠ前(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MⅠ中:四分体排在赤道板上;MⅠ后: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MⅠ末:形成两个次级性母细胞。MⅡ分裂与有丝分裂基本相同,区别是无同源染色体。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4.【答案】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自由组合 1 BbXAY 4 母方在减数分裂Ⅱ的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子染色体移向同一极,形成了XaXa的配子 916
【解析】解:(1)由图可知,5号和6号都正常,但是生出了患鱼鳞病的9号,且6号个体不携带鱼鳞病的致病基因,说明鱼鳞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因此鱼鳞病与白化病的遗传遵循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
(2)1号个体关于鱼鳞病的基因型为XAXa,2号个体关于鱼鳞病的基因型为XaY,因此4号与5号个体关于鱼鳞病的基因型都为XAXa。若4号与5号个体中无白化基因,则4号与5号个体的基因型都为BBXAXa,即二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5号个体和6号个体生出了携带白化病致病基因的8号个体,说明6号个体关于白化病的基因型是Bb,结合6号个体表型正常可知其基因型为BbXAY。5号个体的基因型为BBXAXa,6号个体的基因型为BbXAY,因此7号个体的基因型可能为BBXAXA或BBXAXa或BbXAXA或BbXAXa,共4种。
(3)8号个体表型正常,但同时携带白化病致病基因,因此8号个体的基因型为BbXAX-,因为8号个体与一正常男性婚配,生育一个既患白化又患鱼鳞病的男孩,因此8号个体的基因型为BbXAXa,正常男性的基因型为BbXAY。该男孩既患白化又患鱼鳞病且性染色体组成为XXY,说明其基因型为bbXaXaY,故该男孩的患病原因是母方在减数分裂Ⅱ的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子染色体移向同一极,形成了XaXa的配子。该对夫妇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是34×34=916。
故答案为: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自由组合
(2)1 BbXAY 4
(3)母方在减数分裂Ⅱ的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子染色体移向同一极,形成了XaXa的配子 916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5.【答案】保证用于实验的大肠杆菌的DNA上都含有15N 14N 一半在位置1,一半在位置3 不支持 子一代DNA为15N/14N,子二代DNA一半为15N/14N,一半为14N/14N 不正确 无论是全保留复制还是半保留复制,子一代用解旋酶处理后都有一半的单链含15N,一半的单链含14N;离心后都是一半在位置1,一半在位置3
【解析】解:(1)用含有15NH4Cl的原料培养大肠杆菌若干代,使其DNA上均含有15N。离心后位置1轻带内的DNA所含N元素应该是14N。
(2)若DNA的复制是全保留复制,复制形成的两条子链结合在一起,全为14N,两条模板链重新结合在一起,全为15N。离心后子一代的DNA位置是一半在位置1轻带,一半在位置3重带。
(3)子一代的DNA全在位置2中带,子二代的DNA一半在位置2一半在位置1,说明子一代DNA为15N/14N,子二代DNA一半为15N/14N,一半为14N/14N,可推出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4)无论是全保留复制还是半保留复制,子一代用解旋酶处理后都有一半的单链含15N,一半的单链含14N;离心后都是一半在位置1,一半在位置3,不能判断其复制方式。
故答案为:
(1)保证用于实验的大肠杆菌的DNA上都含有15N 14N
(2)一半在位置1,一半在位置3
(3)不支持 子一代DNA为15N/14N,子二代DNA一半为15N/14N,一半为14N/14N
(4)不正确 无论是全保留复制还是半保留复制,子一代用解旋酶处理后都有一半的单链含15N,一半的单链含14N;离心后都是一半在位置1,一半在位置3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由于15N与14N的原子量不同,形成的DNA分子的相对质量不同。DNA分子的两条链都是15N,DNA分子的相对质量最大,离心后分布在试管的下端;如果DNA分子的两条链都是14N,相对质量最轻,离心后分布在试管上端;如果DNA分子的一条链是14N,另一条链是15N,相对分子质量介于二者之间,离心后分布在试管中部。
本题考查DNA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022-2023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探究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