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美丽的颜色课时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美丽的颜色课时训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攻关,现代文阅读·拓展提升,语言运用·核心素养,古诗文训练·核心素养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八年级上语文《美丽的颜色》同步练习(后附答案)课后巩固·拓展·提升一、基础攻关(分层一,必做)(一)字词关1.用楷体字根据拼音写汉字(1) 【wēi miào】(2) 【zào rè】(3) 【cù rán】(4) 【zhòu yǔ】(5) 【zhì xī】(6) 【chuī xū】(7) 【jīn pí lì jìn】(8) 【hé yán yuè sè】(9) 【chì rè】2.根据意思选词语(1) :指深奥玄妙;难以捉摸。(2) :呼吸困难甚至停止。(3) :夸张地宣扬或编造优点、长处等。(4) :温度极高极热。感情和情绪热烈。(5) :突然,出乎意料。(6) :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7) :形容和善可亲。3.片段化造句:编一个故事将读读写写的生字词写成一段话(写在作业本上)(二)文学文化常识4.下列文化文学常识无误的一项是( ) 《美丽的颜色》选自《居里夫人传》作者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波兰物理学家、化学家,她成功提取了镭。 居里夫人,先后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家和诺贝尔化学奖。 传记,从叙述人称来看,有自传和他传,本文属于自传。(三)默写:梁甫行(曹植)八方各异气, 。 边海民, 。 ,行止依林阻。柴门何 条, 。二、现代文阅读·拓展提升(分层二,部分可选做)棱角屠呦呦王肖潇 李璐云痴迷科学,执着不休,这固然是屠呦呦的性情之一,但她还有更多面:她不是海归,只是本土的、中国式的学者;不是完人,只是一个耿直的知识女性。屠呦呦的故乡在浙江宁波。她是一个殷实之家的掌上明珠。当父亲以《诗经》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为其取名时,便已注定了屠呦呦与青蒿的缘分。1945年,屠呦呦不幸染上肺结核,被迫暂停学业。那时得此病,能活下来实属不易,经过两年多的治疗调理,她得以好转并继续学业。也就在这时,屠呦呦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51 年春,屠呦呦考入北京医学院,选择了生物药学。大学期间,屠呦呦学习非常勤奋,在大课上表现优异,后来在实习期间跟从生药学家楼之岑学习,在专业课程中,她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有着极大的兴趣。1955 年,屠呦呦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卫生部直属的中医研究院(现中医科学院)工作。当时正值中医研究院初创期,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研究人员戴个棉纱口罩,连如今的雾霾都防不了,更别提各种有毒物质了”。一开始,屠呦呦从事的是中药生药和炮制研究。在实验室工作之外,她还常常“一头汗两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样本,先后解决了中药半边莲及银柴胡的品种混乱问题;结合历代古籍和各省经验,完成《中药炮制经验集成》的主要编著工作。“在做青蒿素研究的时候,屠呦呦真可以称得上是坚韧不拔。”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姜廷良告诉记者“没有待过实验室的人不会明白,成百上千次反复的尝试有多么枯燥、寂寞,没有非凡的毅力,不可能战胜那些失败的恐惧和迷茫,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成果。”朱晓新说。张大庆认为,屠呦呦是一位很有个性的科学家,这种耿直的性格也形成了她不啰唆、做事果断的风格。姜廷良说,“她的耿直在工作上表现为极度的认真,有时候我问她一个数据,结果她第二天打电话给我,说她总算查到了原始出处,这才告诉我具体数据。”效实中学北京校友会的会长陶瑜瑾告诉记者,“只有在谈到科研工作的时候,她才会滔滔不绝,但说到其他话题,她就很少发表看法。”令陶瑜瑾印象深刻的是屠呦呦曾对他说过的一番话:“我是搞研究的,只想老老实实做学问,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课题做好,没有心思也没有时间想别的。我这把年纪了,身体又不太好,从来没有想过去国外,更没想到要得什么奖。”陶瑜瑾记得,那是在2011 年,屠呦呦获得拉斯克奖的那天晚上,他给屠呦呦打电话道喜,屠呦呦很平静,诚恳地表达了谢意,并说了上述这一番话。(选自《环球人物》,有删改)1.阅读全文,下列不属于屠呦呦有“棱角”的一项是( )A.坚韧不拔,不怕吃苦 B.不啰唆,做事果断 C.不善交际,淡泊名利 D.谈到工作时,滔滔不绝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既交代了屠呦呦平凡的身份,又突出了她朴实的性格特点。B.父亲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为屠呦呦取名时,便已注定了她与青蒿素的缘分。C.文章多处引用别人对屠呦呦的评论原话,比较全面地展现了屠呦呦的工作作风和性格特点。D.作者运用了重点刻画了屠呦呦对获诺贝尔奖万分高兴,让人不由得对她伟大的人格肃然起敬。3.如果举行朗诵会,最适合本文的语言风格是( )A华丽 B平实 C庄重 D沉郁4.若将原句改成修改句,句意似乎不大,但表达效果不同,请品析原句的表达效果。原句:她的耿直在工作上表现为极度的认真,有时候我问她一个数据,结果她第二天打电话给我,说她总算查到了原始出处,这才告诉我具体数据。修改后的句子:她的耿直在工作上表现为认真,有时候我问她一个数据,结果她第二天打电话给我,说她查到了原始出处,这才告诉我具体数据。 5.读了本文,你能说说屠呦呦取得成功的原因吗?结合文本内容,简要概括。 三、语言运用·核心素养(分层三,部分可选做)1.下面语段中的句子都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①玛丽·居里出生在波兰首都华沙的一个普通家庭的女孩,②后与丈夫比埃尔·居里一起在简陋的棚屋里经过艰辛漫长的研究,发现了新元素--镭,并将它利用到医学上,救死扶伤。③居里夫人为科学而不畏艰辛的品质难道值得我们学习吗?(1) 第①句句式杂糅,修改意见: (2) 第②句搭配不当,修改意见: (3)第③句不合逻辑,修改意见: 2.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我所知道的一切精神上的伟人,他们的心灵世界无不具有这个特征,其核心始终是单纯的,却又能够包含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思想。②有没有丰富的复杂呢?我不知道,如果有,那很可能是一颗魔鬼的心吧。③与此相反的境界是贫乏的复杂。这是那些平庸的心灵,它们被各种人际关系和利害算计占据着,所以复杂;可是完全缺乏精神的内涵,所以又是一种贫乏的复杂。④对于心灵的境界,我所能够给出的最高赞语就是:丰富的单纯。⑤除了这两种情况外,也许还有贫乏的单纯,不过,一种单纯倘若没有精神的光彩,我就宁可说它是简单而不是单纯。A.④②③①⑤ B.②①③⑤④ C.④①③⑤② D.②④①③⑤四、古诗文训练·核心素养提升(分层四,部分选做)客中初夏(司马光)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1.下面的诗句中,与文章描写的季节最为接近的是( ) A.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B.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C.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D.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2.这是一首寓情于景,状物抒怀的托物言志诗。说说诗人有意选择“柳絮”“葵花”作比,要表达怎样的情志。 后附答案:9美丽的颜色 课后巩固·拓展·提升一、基础攻关(分层一,必做)(一)字词关1.用楷体字根据拼音写汉字(1)微妙【wēi miào】(2)燥热【zào rè】(3)沥青【lì qīng】(4)骤雨【zhòu yǔ】 (5)窒息【zhì xī】(6)吹嘘【chuī xū】(7)荧光【yíng guāng】(8)筋疲力尽【jīn pí lì jìn】(9)和颜悦色【hé yán yuè sè】(10)炽热【chì rè】(11)猝然【cù rán】2.根据意思选词语(1)微妙:指深奥玄妙;精深复杂,难以捉摸。(2)窒息:呼吸困难甚至停止。(3)吹嘘:夸张地宣扬或编造优点、长处等。(4)炽热:温度极高,极热。感情和情绪热烈。(5)猝然:突然地,出乎意料。(6)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7)和颜悦色:形容和善可亲。3.片段化造句:编一个故事将读读写写的生字词写成一段话(写在作业本上)(二)文学文化常识4.下列文化文学常识无误的一项是(C) 《美丽的颜色》选自《居里夫人传》作者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波兰物理学家、化学家,她成功提取了镭。 居里夫人,先后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家和诺贝尔化学奖。 传记,从叙述人称来看,有自传和他传,本文属于自传。(三)默写:梁甫行(曹植)八方各异气, 。 边海民, 。 ,行止依林阻。柴门何 条, 。二、现代文阅读·拓展提升(分层二,部分可选做)棱角屠呦呦王肖潇 李璐云痴迷科学,执着不休,这固然是屠呦呦的性情之一,但她还有更多面:她不是海归,只是本土的、中国式的学者;不是完人,只是一个耿直的知识女性。屠呦呦的故乡在浙江宁波。她是一个殷实之家的掌上明珠。当父亲以《诗经》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为其取名时,便已注定了屠呦呦与青蒿的缘分。1945年,屠呦呦不幸染上肺结核,被迫暂停学业。那时得此病,能活下来实属不易,经过两年多的治疗调理,她得以好转并继续学业。也就在这时,屠呦呦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51 年春,屠呦呦考入北京医学院,选择了生物药学。大学期间,屠呦呦学习非常勤奋,在大课上表现优异,后来在实习期间跟从生药学家楼之岑学习,在专业课程中,她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有着极大的兴趣。1955 年,屠呦呦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卫生部直属的中医研究院(现中医科学院)工作。当时正值中医研究院初创期,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研究人员戴个棉纱口罩,连如今的雾霾都防不了,更别提各种有毒物质了”。一开始,屠呦呦从事的是中药生药和炮制研究。在实验室工作之外,她还常常“一头汗两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样本,先后解决了中药半边莲及银柴胡的品种混乱问题;结合历代古籍和各省经验,完成《中药炮制经验集成》的主要编著工作。“在做青蒿素研究的时候,屠呦呦真可以称得上是坚韧不拔。”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姜廷良告诉记者“没有待过实验室的人不会明白,成百上千次反复的尝试有多么枯燥、寂寞,没有非凡的毅力,不可能战胜那些失败的恐惧和迷茫,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成果。”朱晓新说。张大庆认为,屠呦呦是一位很有个性的科学家,这种耿直的性格也形成了她不啰唆、做事果断的风格。姜廷良说,“她的耿直在工作上表现为极度的认真,有时候我问她一个数据,结果她第二天打电话给我,说她总算查到了原始出处,这才告诉我具体数据。”效实中学北京校友会的会长陶瑜瑾告诉记者,“只有在谈到科研工作的时候,她才会滔滔不绝,但说到其他话题,她就很少发表看法。”令陶瑜瑾印象深刻的是屠呦呦曾对他说过的一番话:“我是搞研究的,只想老老实实做学问,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课题做好,没有心思也没有时间想别的。我这把年纪了,身体又不太好,从来没有想过去国外,更没想到要得什么奖。”陶瑜瑾记得,那是在2011 年,屠呦呦获得拉斯克奖的那天晚上,他给屠呦呦打电话道喜,屠呦呦很平静,诚恳地表达了谢意,并说了上述这一番话。(选自《环球人物》,有删改)1.阅读全文,下列不属于屠呦呦有“棱角”的一项是(D)A.坚韧不拔,不怕吃苦 B.不啰唆,做事果断 C.不善交际,淡泊名利 D.谈到工作时,滔滔不绝【解析】D项表现了屠呦呦对工作的认真,并不是她“棱角”的表现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D)A.文章开头既交代了屠呦呦平凡的身份,又突出了她朴实的性格特点。B.父亲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为屠呦呦取名时,便已注定了她与青蒿素的缘分C.文章多处引用别人对屠呦呦的评论原话,比较全面地展现了屠呦呦的工作作风和性格特点。D.作者运用了重点刻画了屠呦呦对获诺贝尔奖万分高兴,让人不由得对她伟大的人格肃然起敬。3.如果举行朗诵会,最适合本文的语言风格是(B)A华丽 B平实 C庄重 D沉郁4.若将原句改成修改句,句意似乎不大,但表达效果不同,请品析原句的表达效果。原句:她的耿直在工作上表现为极度的认真,有时候我问她一个数据,结果她第二天打电话给我,说她总算查到了原始出处,这才告诉我具体数据。修改后的句子:她的耿直在工作上表现为认真,有时候我问她一个数据,结果她第二天打电话给我,说她查到了原始出处,这才告诉我具体数据。答案:“极度的认真”的“极度”,说明了屠呦呦对科学的认真程度。“总算查到了”中的“总算”,说明屠呦呦只有查到了资料的原始出处,才肯罢体的认真的科学态度。这些词语,准确揭示了屠呦呦对工作的极度认真和负责的态度。5.读了本文,你能说说屠呦呦取得成功的原因吗?结合文本内容,简要概括。①对科学的痴迷,执着不休。中学时就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北京医学院学的是符合自己志趣和理想的生物药学;做青蒿素研究的时候,坚韧不拔。②勤奋刻苦。大学期间,学习勤奋;研究期间,常常"一头汗两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样本。③不追逐名利,一心一意地钻研工作,将一生都奉献给了青蒿素事业。三、语言运用·核心素养(分层三,部分可选做)1.下面语段中的句子都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①玛丽·居里出生在波兰首都华沙的一个普通家庭的女孩,②后与丈夫比埃尔·居里一起在简陋的棚屋里经过艰辛漫长的研究,发现了新元素--镭,并将它利用到医学上,救死扶伤。③居里夫人为科学而不畏艰辛的品质难道值得我们学习吗?(3) 第①句句式杂糅,修改意见:(4) 第②句搭配不当,修改意见:(3)第③句不合逻辑,修改意见:答案解析:1.(1)删去“的女孩”;(2)将“利用”改为“运用”或“应用”;(3)在“难道”后加上“不”。2.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C)①我所知道的一切精神上的伟人,他们的心灵世界无不具有这个特征,其核心始终是单纯的,却又能够包含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思想。②有没有丰富的复杂呢?我不知道,如果有,那很可能是一颗魔鬼的心吧。③与此相反的境界是贫乏的复杂。这是那些平庸的心灵,它们被各种人际关系和利害算计占据着,所以复杂;可是完全缺乏精神的内涵,所以又是一种贫乏的复杂。④对于心灵的境界,我所能够给出的最高赞语就是:丰富的单纯。⑤除了这两种情况外,也许还有贫乏的单纯,不过,一种单纯倘若没有精神的光彩,我就宁可说它是简单而不是单纯。A.④②③①⑤ B.②①③⑤④ C.④①③⑤② D.②④①③⑤ 答案:2.C[解析]通读所给句子可知,语段讲述了心灵的几种境界。④句点明对象,并指出最高层次的心的境界,为首句。由①句中的“其核心始终是单纯的,却又能够包含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思想”可知,①句中的“这个特征”指代的正是④句中的“丰富的单纯”,所以①句承接④句。③句中“与此相反”的“此”指代的是“丰富的单纯”这一心灵境界,因此③句应跟在①句后。由⑤句的“除了这两种情况外”可知,⑤句承上点明第三种心灵境界。②句则是对第四种心灵境界的思考,故应放在最后。因此正确的顺序应为④①③⑤②。四、古诗文训练·核心素养提升(分层四,部分选做)客中初夏司马光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1.下面的诗句中,与文章描写的季节最为接近的是( ) A.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B.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C.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D.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2.这是一首寓情于景,状物抒怀的托物言志诗。说说诗人有意选择“柳絮”“葵花”作比,要表达怎样的情志。答案:1.D【解析】本诗与D项都是夏天。2.示例一:风风雨雨,雨雨风风,我永不会像柳絮一样没有固定的操守,而会永远像葵花一样忠心于国家。示例二:我的心犹如葵花向日,任雨打风吹,不动不摇,绝不改变自己的政治理想。示例三:我不是因风起舞的柳絮,决不在政治上投机取巧,随便附和;我的心就像葵花那样向着太阳,对君主(国家)忠贞不贰。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美丽的颜色当堂达标检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现代文阅读,综合性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美丽的颜色同步训练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以下语段,完成题目,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美丽的颜色达标测试,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以下语段,完成题目,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