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26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26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01
    第26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02
    第26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03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26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26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共8页。

    26  诗词五首

    积累运用

    1下列各项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1.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zān
    2.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chóng)鼓寒声不起
    3. jǐ)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4. 我报路长jiē)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问君何能(如此,这样)      B.欲不胜簪(简直)

    C.磨洗认前朝(拿,取)      D.九万里风鹏正(举起)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C.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D.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4下列对本课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写作者隐退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情。

    B.《春望》中“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两句所描写的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C.《雁门太守行》第六句中“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赤壁》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并未从正面去评论战胜的原因,而是提出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不刮东风,不用火攻,周瑜就有可能战败。对于这个结局诗人没有直说,而是以两个美女的命运象征国家命运。

    5根据下面的提示填空。

    1)《饮酒(其五)》中表明诗人摆脱尘世的干扰,过着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望》中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表现诗人伤时思亲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雁门太守行》中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声音激昂、色彩鲜明浓艳地铺写出战地的悲壮和战斗的惨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赤壁》中诗人运用议论抒发感慨,直接对历史结局提出自己的评判,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渔家傲》中展现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图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6请你发挥想象,描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展示的情景。

     

     

     

    7“家书抵万金”传诵千古,请作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8请从炼字的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9这首诗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请从这四种表达方式中任选一种,作简要评析。

     

     

     

    阅读杜牧的《赤壁》,完成题目。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0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折”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11赏析诗歌后两句的妙处。

     

     

     

    12选出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A.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B.“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做铺垫,使人心绪无法平静。

    C.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被改写。

    D.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唐]项斯

    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①枥:同“栎”,落叶乔木。

    13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描写了诗人山行时在村里村外的所见所闻。

    B.首联呈现了一幅恬美、和谐的山村图,其中有景、有人、有村落。

    C.颔联描绘了奇峰倒影的美姿和群鹿竞奔的景象。

    D.颈联描写了烘茶的过程与抽丝的声音,展现出农事繁忙的景象。

    14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语言清新、细腻、贴切,读起来如闻如见,引人入胜。

    B.颔联以“回峰影”和“过鹿群”加以渲染,使所描绘的两幅画富有动态之美。

    C.诗歌构思奇特,所写景物极不寻常。

    D.诗歌结尾流露出了诗人归隐山林的想法,意味深长。

    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回答问题。

    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①这首词写于词人晚年流落浙江绍兴、金华期间。②沉水:沉香的别称,是一种名贵的熏香。

    15请对“睡起觉微寒”中“微寒”一词作简要赏析。

     

     

     

    16“香消酒未消”一句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

     

     

     

    素养升华

    17综合性学习。

    班级要开展以“走近陶渊明”为专题的语文学习活动,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语文老师为本次专题学习提供了一个示例,请参照示例,确定专题学习内容,并策划自己小组的专题学习任务。

    示例:

    专题学习内容: 渊明与酒

    专题学习任务: 搜集并阅读陶渊明与酒相关的诗文,探究“酒”与陶渊明性格的关系以及“酒”在陶渊明生命中的意义。

     

     

     

     

    2)有个小组在活动中发现刘禹锡与陶渊明在安贫乐道方面有相似之处,就用拟写对联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请帮他们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 刘禹锡陋室读经,苔痕上阶绿

    下联: 陶渊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解析:“重”应读 zhòng

    2.D  解析:“九万里风鹏正举”的意思是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所以“举”是“飞,飞起;飘动”的意思

    3.D  解析:应断为: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4.C  解析:《雁门太守行》第六句的断句是:霜重鼓寒/声不起,意思是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不起”是用来形容“鼓声”的,而非战士们的斗志。结合“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可知,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视死如归,杀敌报国。

    5.1)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2)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3)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4)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5)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6.示例一: 因为感时伤怀,思念家人,面对花香鸟语的春景,诗人无心观赏,站在花前,不禁流下了眼泪;听到悦耳的鸟鸣声,心里阵阵惊悸。

    示例二: 面对国家烽火连天的境况,花鸟也像人一样感时伤怀。花上的露珠,就像花流下的眼泪;鸟儿的鸣叫,也仿佛透露着惊恐。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含义的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心忧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7.“抵万金”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家书珍贵、难得,真切地表达了战乱中的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因为战争,一封家信胜过“万金”,这是夸张的手法,说明了家书的珍贵、难得。“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8.示例一:  “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示例二:  “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诗人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炼字的理解与掌握。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

    9.一、二句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的生活环境,第二句描写的情境对于第一句而言是极少的例外,所以用一“而”字作坚决的转折。三、四两句议论,以自设宾主的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远是在“人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五至八句细致地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心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自有“悠然”的心境。结尾两句抒发感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选一种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中所运用的表达方式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诗句的意思来思考。平

    10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词中的画面,看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的成功有某种机遇,而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却不得一展。表达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

    11.这两句不直接叙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化,而是间接地通过东吴两个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这种变化,以小见大,形象生动,给诗歌增添了无限情致,可谓别出心裁。

    解析:  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理解。“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意思是:假使当年东风不给周瑜的火攻以方便,大乔小就要被曹操锁闭在铜台中。这两句是说周瑜的获胜是偶然的机遇所致,仅凭一时侥幸并不是定国之策假若不是东风骤起,蜀军相助,使周瑜的火攻之计大显神威那么,东吴政权就必然为曹操所灭。这两句诗颇具史论意味,见解独到。

    12.D  解析:作者关注的重点并不是赤壁之战。

    13.D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的内容的理解。原诗颈联“蒸茗气从茅舍出,丝声隔竹篱闻”,意思是从茅舍升出的袅袅炊烟中闻到了蒸茗的香味,隔着竹篱听到了抽丝(丝)的声音。诗句并没有直接描写烘茶的过程。

    14.C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的语言风格、写法、构思、结构、表达方式等方面的赏析。C项,“所写景物极不寻常”,诗人选取一片枥林、一条溪水、几户人家以及“山当日午”“草带泥痕”“回峰影”“过鹿群”等,这都是极普通常见的事物,并非“极不寻常”15.运用双关手法,点明早春的季节特点(天气微冷)及词人的凄凉心情,是词人思乡的情感触发点(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16.思乡之情,亡国之恨。

    解析:  本题考查提炼古诗词的情感主旨。先读题,由“哪些情感”确定答题点不止一点。接着在词中定位该句,探究上下文语境,结合“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以及李清照的晚年境遇,明确本句属于写作者借酒浇愁的句子,实际词人借写醉酒的状态,抒发思乡之情,还有对朝廷苟安无能、时局难以改变的恨意。

     

    17.1)示例:

    专题学习内容:  渊明与菊花

    专题学习任务:  搜集并阅读陶渊明与菊花相关的诗文,探究“菊花”与陶渊明性格的关系以及“菊花”在陶渊明生命中的意义。

    2)示例: 东篱采菊   悠然见南山

    语文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