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统编版第五单元10(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0.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时作业
展开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基础积累练
一、基础清单化预练
1.读准字音。
(1)单音字
①繁芜丛杂( ) ②撰稿( )
③卓有成效( ) ④嫉恨( )
⑤驱逐( ) ⑥悼念( )
(2)多音字
①对煤炭行业供给( )侧改革,我们给( )以行业“推荐”评级,重点推荐带转型概念和高弹性标的山煤国际、安源煤业等几家煤业。
②从闭塞( )的黔南大山到布鲁塞( )尔欧盟会议社会企业论坛,晟世锦绣CEO余英带领着苗乡绣娘团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致富之路。
③我们参加野外测量( )活动时,一定要量( )力而行,不要发生意外。
2.辨明字形。
(1) (2)
(3) (4)
(5) (6)
3.判断成语运用正误。
(1)看了这封信,他才豁然开朗,方知自己上当受骗。( )
(2)他们从欧美日本回来,只知浅尝辄止地谈外国。( )
(3)攀登科学高峰,需要的是刻苦学习,刻苦钻研,始终不懈,坚忍不拔。( )
(4)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
二、语基习题化细练
4.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liɑnɡ)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kònɡ)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B.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hè)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suǒ)。
C.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忠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jí)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xún)常了。
D.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miè)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竟相诽谤他,诅(zǔ)咒他。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村居是党和政府服务群众、贴近群众的一线,要在繁芜丛杂中找到符合大多数群众利益的需求。
②这种思维训练能激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拓展学生视野,使他们时时有豁然开朗之感。
③营养学家告诉我们,膳食要荤素搭配,营养平衡,对大鱼大肉只能浅尝辄止。
④运河文化孕育出来的人物具有坚忍不拔的精神,比较典型的有武训、张自忠、范筑先等。
⑤他偶尔在一些报刊上发表几首小诗,对他崭露头角的才华和卓有成效的表现,同学们赞不绝口。
⑥上海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国际都市,以其独特的城市个性、品位和文化内涵,为世人展现出了卓尔不群的风格与魅力。
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⑤⑥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根据与西方经济学比较显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更合理、研究方法更科学、研究目的更崇高,我们更加有理由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充满自信。
B.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的不寻常的友谊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古老的传说中有各种非常动人的关于友谊的故事,而马、恩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C.广大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为己任,和贫困群众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带领大家从骨子里挖掉了“穷根”,让井冈山率先脱贫。
D.解决民生困难、聚焦发展重点,一年一度的两会时间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高光时刻”,吸引着来自各行各业的关注,牵动着亿万百姓的心弦。
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克思忠于自己在“德国年鉴”所发布的“向德国制度开火!”的口号,从布鲁塞尔就密切注视着德国局势的发展,特别是普鲁士王国局势的发展。
B.面对着已经露头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无产阶级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呢?这个问题亟待解决。
C.我们认出了我们的勇敢的朋友好人儿罗宾,这个会迅速刨土的老田鼠、光荣的工兵——革命。
D.正义者同盟于1840年在伦敦建立的一个合法组织——共产主义工人教育协会——的会员们对马克思表示衷心的热烈欢迎。
8.对下列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进行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②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③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④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⑤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三、课文高考化精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例如,他曾经密切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塞尔·德普勒的发现。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最早的《莱茵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布鲁塞尔报》(1847年),《新莱茵报》(1848—1849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没有别的什么建树,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可以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9.下列对第一段段意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论述马克思注重理论科学的新发现及其对社会、历史发展的革命影响。
B.介绍马克思从事历史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从而指出马克思的革命家本色。
C.概述马克思密切注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以及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发现。
D.赞颂马克思对各种科学新发现都有浓厚的兴趣,体现了他科学家和革命家二者兼而有之的特色。
1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克思一生中的发现是很多的,而且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其中最主要的是人类历史科学和经济科学领域。
B.马克思十分注重自然科学的发展,曾经密切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他还密切注视物理学科的发现。
C.马克思创立了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这是他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斗争的顶峰。
D.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其次是伟大的思想家和科学家,他的成就空前绝后,导致世界各国都驱逐、诽谤、诅咒他。
11.马克思的科学理论与他的革命实践的相互关系是什么?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答:
12.文中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这里的“敌人”和“私敌”各有何含义?为什么这么说?
答:
四、文本联读化巧练
13.《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两篇文章,都与马克思有关,但是二者的写作目的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
素养提升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一对亲密无间的朋友、战友和同志。在他们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结成了兄弟般的感情和同志式的友谊。这种兄弟般的感情和同志式的友谊,( )
珍视友谊,热爱共同的事业是他俩弥合矛盾的根本密码。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为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而结成深厚友谊的同志和战友,在共同的事业中,两人从 ① 的文献资料中寻找社会发展的规律,在一次一次问题争辩中 ② ,找到解决问题症结的办法;在处理因不幸遭遇的影响而导致感情裂痕上 ③ ,理智地陈述原委,检讨错误和过失,及时弥合矛盾。长相知,不相疑,肝胆相照, ④ ,风雨同行。视友谊为生命,以事业为根基,经受住了漫长而复杂的革命斗争的血与火的考验,建立了具有坚实的阶级基础和共同理想、伟大事业的友谊。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们伟大友谊的密码是什么?经受过怎样的磨难与考验?
B.经受过怎样的磨难与考验?他们伟大友谊的密码是什么?
C.是世间少有的真情实谊,值得后人仿效与敬仰。
D.值得后人仿效与敬仰,因为它是世间少有的真情实谊。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4.“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这个短语似乎不写也行,但作者写上并放在前面,作用是( )
A.突出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伟大意义。
B.强调马克思的发现比达尔文的发现意义更重大。
C.说明马克思和达尔文一样伟大。
D.强调马克思与达尔文一样,经过艰苦努力才发现规律。
5.从句子结构、句意两个角度看,对上面这句话有四种不同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因果复句,从“所以”前的分号处划开。前一句为因,阐述物质决定精神;后一句为果,阐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是因果复句,从“因而”前的逗号处划开。前一分句为因,阐述物质决定精神,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后一分句为果,阐述必须由经济基础解释。
C.是单句,主语是“马克思”,谓语是其余所有的文字。句意是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D.是单句,主语由开始“正像”到“简单事实”,谓语是其余所有的文字。句意是阐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是物质决定精神,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二、课外拓展深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在燕妮·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
朋友们:
我们现在安葬的这位品德崇高的女性,在1814年生于一个德国贵族家庭,她的父亲冯·威斯特华伦男爵在特利尔城时和马克思一家很亲近;两家的孩子在一块儿长大。当马克思进大学的时候,他和自己未来的妻子就已经知道他们的生命将永远连在一起了。
1842年,马克思第一次走上社会舞台担任旧《莱茵报》的主编。该报被普鲁士政府查封以后,他们就结婚了。从此以后,她不仅和丈夫共患难、同辛劳、同斗争,而且以高度的自觉和炽烈的热情积极投身其中。
这对新婚夫妇动身前往巴黎,自愿出境很快变成了被迫出境。甚至在巴黎,马克思也受到普鲁士政府的迫害。我必须遗憾地指出,像亚·洪堡这样的人竟卑鄙到和普鲁士政府合作,怂恿路易·菲利浦政府把马克思逐出了法国。马克思到了布鲁塞尔。二月革命爆发了。布鲁塞尔也随之动荡不安,比利时警察局不仅逮捕了马克思,而且毫无理由地把他的妻子也监禁起来。
1848年的革命高潮,到第二年就低落了。又一次驱逐开始了,他们起初到了巴黎,后来由于法国政府的干涉,便搬到伦敦。这次驱逐使他们历尽了重重困难。尽管这次驱逐使她的三个孩子死亡,她还是决心忍受被驱逐者通常遭到的一切苦难。但是看到一切政党,不管是执政的还是在野的(封建派、自由派和所谓民主派),都联合起来反对她丈夫,对他进行最卑鄙下流的诬蔑,看到所有报刊都不登载他的文章,他在敌人面前陷于孤立无援和手无寸铁的境地,他们两人用来对付敌人的就是蔑视——这一切对她却是莫大的痛苦。而这种情况持续了很长时间。
但这不是没有尽头的。欧洲的工人阶级逐渐处于稍微可能进行活动的政治条件下了。国际工人协会成立了。它使文明国家相继参加斗争,在这个斗争中最先参加战斗的是她的丈夫,开始补偿她所经受的种种苦难的时刻终于来到了。她生前终于看到,曾经落在她丈夫身上的各种诬蔑完全烟消云散。她生前终于听到,各国反动派曾经企图扼杀的她丈夫的学说在各个文明国家用各种优美的语言公开地、胜利地传播了。她生前终于看到,充满胜利信心的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席卷了从俄国到美洲的一个又一个国家。最后使她感到欣慰的一件事就是,她在临死前得知德国工人阶级不顾一切镇压法令,在最近一次选举中光辉地显示了它的不可遏止的生命力。
她的一生表现出了极其卓越的政治才干、充沛的精力、伟大的忘我精神;她这一生为革命运动所做的事情,是公众看不到的,并且在报刊上也没有记载。她所做的一切只有和她在一起生活的人才了解。但是有一点我知道:我们将不止一次地为再也听不到她的大胆而合理的意见(大胆而不吹嘘、合理而不失尊严的意见)而感到遗憾。
我用不着说她的个人品德了。这是她的朋友们都知道而且永远不会忘记的。如果有一位女性把使别人幸福视为自己的幸福,那么这位女性就是她。(选自《中外名人演讲精粹》,有删改)
6.下列对燕妮一生中承受的“苦难”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革命斗争受到政府的干涉,燕妮陪伴马克思在欧洲各国不断流亡。
B.在比利时,燕妮因为马克思妻子的身份,被警察局毫无理由地监禁起来。
C.从巴黎被驱逐到伦敦,他们历尽了重重困难,甚至导致了燕妮三个孩子的死亡。
D.对她进行最卑鄙下流的污蔑,所有报刊都不登载她的文章。
7.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对燕妮·马克思这位杰出的女性崇高的品德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热情赞颂了她为革命运动所作的一切贡献。
B.马克思在第一次走上社会舞台担任旧《莱茵报》的主编后,与燕妮结婚,不久该报被普鲁士政府查封,从此两人患难与共,共同抗争。
C.本文将议论、记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融为一体,且以议论为主,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D.本文在情感上表达了作者对逝者的悼念和惋惜之情,字里行间蕴含着深沉而含蓄的情感,沉痛压抑。
8.恩格斯认为燕妮的伟大之处体现在什么地方?(试找出原文句子作答)
答:
9.在燕妮生前,她得到了怎样的“补偿”?请概括作答。
答: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基础积累练
1.答案:(1)①wú ②zhuàn ③zhuó ④jí ⑤zhú ⑥dào
(2)①jǐ gěi ②sè sài ③liánɡ liàng
2.答案:(1)估 沽 怙 (2)损 殒 陨 (3)朗 琅 踉 (4)拔 拨 跋 (5)驱 躯 岖 (6)诽 绯 悱 菲
3.答案:(1)× (2)× (3)× (4)√
解析:(1)豁然开朗:指从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心里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不合语境。句中指突然醒悟,应用“恍然大悟”。(2)浅尝辄止:指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做深入钻研。此处不合语境,应用“生吞活剥”。(3)坚忍不拔:指在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坚持而不动摇。对象误用。句意没有强调“在艰难困苦的情况下”,而是强调“刻苦”“不懈”,应用“坚韧不拔”。(4)永垂不朽: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4.答案:A
解析:B项,“豁”读“huò”。C项,忠—衷。D项,竟—竞。
5.答案:D
解析:①繁芜丛杂:形容内容、文字或种类繁多杂乱。此处使用正确。②豁然开朗:由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此处使用正确。③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不深入钻研。此处望文生义。④坚忍不拔:形容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不可动摇。此处使用正确。⑤卓有成效: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此处不合语境。⑥卓尔不群: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此处适用对象不当。
6.答案:B
解析:A项,成分赘余,删去“根据”和“显示”;C项,残缺介词,在“广大党员干部”后面加“以”;D项,搭配不当,把“关注”改为“目光”。
7.答案:A
解析:A项,“德国年鉴”是书名,引号应改为书名号。
8.答案:D
解析:①②运用了讳饰的修辞手法。③“空白”原指版面、书页、画幅上面空着的没有填满的部分,这里比喻马克思逝世造成的不可弥补的损失,表明马克思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不可企及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④“在黑暗中摸索”比喻在马克思之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由于没有找到事物本质,所以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出路。⑤把“这一切”(即敌人的诽谤和诬蔑)比喻成“蛛丝”。③④⑤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9.答案:B
解析:这段文字共五句话,第3句话是全段的核心,即“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据此可知B项概括最准确。
10.答案:D
解析:D项,“世界各国”错,应为“世界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和资产者”。
11.答案:马克思之所以能创立科学的革命理论,正是由于他卓有成效地参加了摧毁旧世界和创立新世界的伟大革命实践。革命实践是创立理论的基础。伟大的革命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和推动着伟大的革命实践。所以,马克思首先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又是同样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
解析:从节选的内容看出,马克思的科学理论源于他的革命实践,科学理论对他的革命实践又具有指导作用。可据此分析。
12.答案:“私敌”是指以“我”为中心,以“我”的利害区分敌友,这是剥削阶级个人主义的一种表现。马克思没有这样的私敌,说明他不存私念。他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全力以赴地与形形色色的敌对分子做斗争,因而他有“许多敌人”。这些敌人都是无产阶级的敌人。这个评价含蓄深刻,高度赞颂了马克思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的高尚的革命品格。
13.答案:(1)《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欧洲,19世纪中叶是一个崇尚革命、追求革命、推动革命的时代,是一个革命气氛从四面八方包围、压抑的时代。当时,近代欧洲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848年革命已经过去,新的革命高潮尚未到来。
在这篇演讲词中,马克思旨在阐述社会革命的主要力量是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资本主义灭亡的执刑者,无产阶级革命将最终在全世界取得胜利,以增强无产阶级的信念,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斗争下去。
(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文章是恩格斯作为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在马克思葬礼上发表的讲话。恩格斯用英语发表的这篇讲话,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对马克思的逝世表示深切的哀悼,对马克思一生为无产阶级事业所作的伟大贡献作了崇高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
素养提升练
1.答案:繁芜丛杂 茅塞顿开 适可而止 休戚与共
解析:繁芜丛杂:丛生的杂草多而乱。形容内容、文字或种类繁多。茅塞顿开: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领会。适可而止:到了适当的程度就停止,指做事不过分。休戚与共:彼此共同承受幸福与灾祸。
2.答案:他们在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产生了兄弟般的感情,结成了同志式的友谊。
解析:原句主要存在主语残缺和动宾搭配不当的毛病。缺少主语“他们”,“在他们”应改为“他们在”;“结成……感情和……友谊”搭配不当,可以改为“产生了兄弟般的感情,结成了同志式的友谊。”
3.答案:B
解析:注意与上文“这种……友谊”以及下文中的“密码”相照应。C、D两项只是对友谊的赞美,和后文陈述的内容没有关联。A、B两项比较而言,B项与上文的“友谊”及下文的“密码”衔接得更为紧密,故选B。
4.答案:A
解析:达尔文发现了自然界的规律,在科学界反响巨大。将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与达尔文的发现比较,这就突出了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伟大意义。B、C、D三项都失之偏颇。
5.答案:C
解析:“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作状语,主语是“马克思”,后面是谓语部分。“发现”是谓语,“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作宾语,“即”后的内容和宾语是同位关系。
6.答案:D
解析:D项是她的丈夫马克思所遭受到的不公正待遇。
7.答案:A
解析:B项,“与燕妮结婚,不久该报被普鲁士政府查封”错,原文提到他们是在该报被普鲁士政府查封后结婚的。C项,“以议论为主”错,本文以记叙为主。D项,“沉痛压抑”不准确,应是“沉痛却不压抑”,有激励作用。
8.答案:①与马克思“共患难、同辛劳、同斗争,而且以高度的自觉和炽烈的热情积极投身其中”;②有“卓越的政治才干、充沛的精力、伟大的忘我精神”。
9.答案:看到了曾经落在她丈夫身上的各种诬蔑烟消云散,听到了她丈夫的学说在各个文明国家传播,看到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席卷了从俄国到美洲的一个又一个国家,也看到了德国工人阶级的不可遏止的生命力。
解析:有关“补偿”的内容在倒数第3段。注意“她生前终于看到……她生前终于听到……她生前终于看到……最后使她感到欣慰的一件事就是……”等内容。
人教统编版10.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10.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后作业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第③段中加点字“事实”的内涵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0.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0.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后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积累,现代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六单元14(促织 * 变形记(节选))14.1 促织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六单元14(促织 * 变形记(节选))14.1 促织课后复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清单化预练,语基习题化细练,课文高考化精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