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北京石景山高一(上)期末地理(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北京石景山高一(上)期末地理(教师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北京石景山高一(上)期末
地 理
一、选择题
北京时间2022年10月31日15时37分,梦天实验舱在海南文昌成功发射,在距地面400千米高度与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组合体完成组装建造,形成“天宫号”空间站T字形基本构型。下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梦天实验舱所在的天体系统级别最低的是( )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河外星系
2. 梦天实验舱( )
A. 和月球、金星一样均属于自然天体 B. 在高层大气层中与天宫站成功对接
C. 在上升过程中气温先降-后升-再降 D. 依次经过臭氧层、对流层和平流层
3. 某航班在9000米高空飞行中遇雷暴云发生剧烈颠簸,这是由于此时所处大气层( )
A. 大气稀薄且太阳辐射过强 B. 空气以水平方向运动为主
C. 臭氧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 D. 空气垂直对流运动较显著
1904年,英国天文学家爱德华蒙德发现,如果以太阳表面纬度为纵坐标,年份为横坐标,把几个太阳黑子周期的图案绘制在一起就组成一连串翩翩起舞的“蝴蝶”(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黑子出现在太阳色球层 B. 图中横坐标的间隔均为11年
C. 黑子区域温度较周围低 D. 每个周期黑子最先在赤道出现
5. 太阳活动增强时( )
①地球磁场扰动明显②卫星导航和通信受到干扰③电网可能受到冲击④太阳光热资源将明显减少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下图示意寒武纪至新近纪生物多样性和地表温度的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 图中( )
A. 寒武纪比奥陶纪生物种类更丰富 B. 侏罗纪是哺乳类动物的繁盛时期
C. 生物多样性与地表温度呈正相关 D. 物种大灭绝与地表温度变化有关
7. 石炭纪一一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环境特点为( )
A. 干燥,冷热多变 B. 寒冷,冰雪广布 C. 湿润,森林茂密 D. 全球气候分异明显
2022年1月28日,距离富士山900千米的樱岛火山喷发,烟柱高达3.4千米,2千米内出现岩浆。研究认为,富士山地下2千米左右有一个充满巨大热液态岩浆的岩浆房间。图为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樱岛火山喷发的岩浆物质来自于(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莫霍界面位于②和③之间 B. 在2900千米深度纵波速度突增
C. 横波传播速度均小于纵波 D. 横波纵波均能在固液气中传播
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下列序号与文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①-大气辐射 B. ②-地面辐射 C. ③-大气逆辐射 D. ④-太阳辐射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臭氧层遭到破坏,会使①减少 B. 大气透明度高时,会使②不变
C. 夜间出现雾霾时,会使③增强 D. 倡导低碳出行方式,会增强④
12. 下图示意某一水平面,P1、P2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1010hpa、990hpa。①一⑧是只考虑大气水平受力而不计空间垂直运动时各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据此回答若该水平面位于南半球,则0点的风向为( )
A. ① B. ④ C. ⑤ D. ⑥
图为某地理考察小组在沙漠地区利用“日光蒸馏法”取水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该方法揭示了水循环的主要动力包括( )
①风力②地球重力③太阳能④生物能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4. 下列有关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促使陆地的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②参与海上内循环的水量大于海陆间水循环③人类活动深刻地影响着水循环的各个环节④维持全球水量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水体更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2018至2021年,石景山区按照森林城市的标准提升绿化工程配置。将永引渠部分河段进行了生态护岸、河坡防护、慢行系统改造等,把原本比较干硬的河坡打破,建设成为自然活泼的河岸形态。图为改造后永引渠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从水循环角度看,通过对永引渠改造可( )
A. 增加地表径流 B. 增加下渗 C. 减少地下径流 D. 减少植被蒸腾
16. 永引渠水系景观提升的环境效益表现为( )
①显著增加城市供水②改变当地气候类型③利于区域蓄洪防旱④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北京市某中学利用假期时间到甲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途径一处石林景观,平地而起,形态各异,岩石多具有水平纹理。随后同学们查找资料,发现自然界里有些区域地表被外力雕琢,没有树木,却也成林。下图为我国四个不同区域的“非木之林”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图示地貌的类型,连线正确的是( )
A. 甲—河流地貌 B. 乙—风沙地貌 C. 丙—海岸地貌 D. 丁—冰川地貌
18. 乙地貌的突出特点是( )
①垄脊与沟槽相间分布 ②垄脊的高度大致相同
③垄脊的长短比较一致 ④垄脊走向与主风向一致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19. 与丁地貌特点形成密切相关的自然要素是( )
A 土壤、大气与水文 B. 植被、岩石与大气 C. 土壤、大气与植被 D. 岩石、大气与水文
“十二使徒岩”是过去的1000到2000万年中,来自南部大洋的风暴和大风卷起巨浪,不断地侵蚀相对松软的石灰岩悬崖而形成。随着岁月的洗礼,原来的“十二使徒岩”现在只余下八个。下图分别为“十二使徒岩”景观及“十二使徒岩”形成过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结合材料推测“十二使徒岩”形成过程是( )
A. 海蚀拱桥—海蚀洞穴—拱桥倒塌 B. 拱桥倒塌—海蚀洞穴—海蚀拱桥
C. 海蚀洞穴—海蚀拱桥—拱桥倒塌 D. 海蚀洞穴—拱桥倒塌—海蚀拱桥
21. 原来的“十二使徒岩”现在只余下八个的原因是( )
A. 强烈的海风吹倒石柱 B. 与海水发生化学反应溶解石柱
C. 海平面上涨淹没石柱 D. 海浪侵蚀石柱根基倒塌并破碎
图为森林的成层现象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森林植被出现分层现象的主要原因( )
A. 湿度自上而下增大 B. 光照自上而下减弱 C. 气温自上而下升高 D. 风速自上而下降低
23. 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区,植被的分层现象越明显,层次越多。下列森林植被中,层次最多的是( )
A. 常绿阔叶林 B. 落叶阔叶林 C. 亚寒带针叶林 D. 热带雨林
红树林(下图)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组成的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红树林
①多分布我国渤海与黄海沿岸 ②根系短小不发达
③多分布在潮间带的淤泥质海岸 ④以喜盐植物为主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5. 红树林主要功能是
A. 保护海岸,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B. 降低风速,为船舶提供避风场所
C. 绿化美化沿海环境,吸烟滞尘 D.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美化环境
下图为六种主要植被类型与温度、湿度的关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对年均温适应范围最广的植被类型是( )
A. 热带雨林 B. 草原 C. 针叶林 D. 荒漠
27. 影响植被类型由阔叶林一草原一荒漠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热量 B. 光照 C. 水分 D. 土壤
台风“梅花”于2022年9月14日下午在浙江省象山县沿海登陆,给其所到地区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图为台风“梅花”全路径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 国家气象局提供台风卫星云图的关键技术是( )
A.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B. 遥感技术 C.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D. 地理信息系统
29. 台风“梅花”对我国影响可能有( )
①破坏浙江省沿海地区的海堤②造成浙江省东部部分城市内涝③缓解山东省部分地区的旱情④北京地区15日将出现9级大风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0. 应对台风及其造成山区地质灾害,以下行为合理的是( )
①关注天气预报和灾害监测信息②在沿海平原,台风季减少外出③野外露营时,在山脚处搭帐篷④在山区,远离沟谷处躲避灾害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31. 为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地球的演化历史”,某校同学们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活动。阅读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帮助他们完成学习探究任务。
任务1读表,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
太阳系部分行星基本数据(表)。
行星
与日距离①
质量②
体积③
自转周期
公转
表面平均温度℃
偏心率
轨道倾斜
水星
0.387
0.05
0.056
58.6天
87.9天
昼350夜-170
0.206
7.0°
金星
0.723
0.82
0.856
243天
224.7天
-339云480固
0007
3.4。
地球
1.00
1.00
1.00
23时56分
1.0年
22固
0.017
0°
火星
1.52
0.11
0.15
24时37分
1.9年
-22固
0.093
1.9°
注:①②③栏中均以地球为1,其他行星数据为其与地球的比值;“固”指固体表面。
(1)表中四颗行星统称为类地行星,它们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____、____的运动特征,其中能体会“度日如年”的是____星;地球上之所以有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密度是因为____。
(2)近期研究发现火星表面的大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且中纬度地区地表之下埋藏大量的水冰。若人类想在火星上生存,请结合图表分析需要改造的环境条件及原因。
任务2探究地球的演化历史。
地球约有46亿年的历史,其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不同地质年代的古地理环境不同,主要生命存在形式的特点也不同。图为同学们绘制的地球生命演化和大气中02含量变化示意图。
(3)读图可知,地质历史时期生物演化的特点是____,____,生物的出现对大气成分的影响是____。
灰峪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东部,被称为“化石村”,在该村出露的砂页岩中,保存了大量距今2~3亿年的陆生植物化石。图为北京某校学生在灰峪的砂页岩中采集到的植物化石。
(4)图示化石植物为( )
A. 藻类植物 B. 蕨类植物 C. 裸子植物 D. 被子植物
(5)据研究,图示化石存在于图中甲年代的地层中,甲的地质年代为____。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为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我国积极推进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加快低碳建筑的推广和发展。图左为1981-2012年我年国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图右为“日光城”拉萨某地“低碳建筑示意图”。
(1)描述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拉萨某地低碳建筑选择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板的自然原因。
与普通建筑相比,低碳建筑不仅增加了光伏发电板,还设计了双层玻璃、鹅卵石和可控开关(甲、乙、丙、丁)。
(2)分析低碳建筑中鹅卵石在白天的作用。
(3)下图中,能说明双层玻璃层可以有效保存房屋内热量的是____(A或B)图,并用温室效应原理解释____。
(4)从热力环流角度考虑,冬季的白天为减少屋内耗能,应该关闭开关____和____,打开其它两个开关,在下图中横线处画上箭头,以表示冬季白天室内气流运动方向____。
33. 图为澳大利亚及周边海域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比较澳大利亚西侧A海区和B海区表层海水性质的差异,并说出轮船从A航行至B吃水深浅的变化。
(2)受洋流影响,澳大利亚东侧海域等温线图正确的是____。该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____。
A.B.C.D.
(3)描述澳大利亚东部海水污染物扩散的方向,并指出其主要影响因素。
(4)除洋流外,列举两种海水运动形式,并说出其对沿海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34.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湖南省龙山县境内万山耸立,山中有多处洞穴。图左为某洞穴剖面示意图。图右为龙山县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1)图左所示为____地貌(地貌类型),判断依据为____、____(至少答两点)。
(2)运用水循环原理,解释该洞穴中地下暗河水量丰富的原因。
(3)我国南方该类型地貌分布地区( )(双选)。
A. 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大 B. 石灰岩广布,流水溶蚀作用强
C. 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 D. 土层比较厚,土壤肥力较高
(4)地貌观察的一般顺序是____、____。
(5)有同学认为,图示地貌类型有利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举例说明。
35.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2月5日为世界土壤日,2021年、2022年主题分别是“防止土壤盐渍化,提高土壤生产力”、“土壤:食物之源”。
材料一图为理想土壤成分的体积分数。
(1)不同的土壤质地存在差异,决定土壤质地最主要的形成因素是____;上图中理想土壤组成物质中,其中①为____,②为____。
材料二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下图左是不同气候条件下(湿润、半干旱、干旱)土壤剖面示意图。图右是土壤与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关系示意图。
(2)图左甲、乙、丙土壤剖面中,对应湿润气候的是____。
(3)图右土壤剖面①②③和植被对应正确的是( )
A. ①-草原②-荒漠③-森林 B. ①-荒漠②-森林③-草原
C. ①-草原②-森林③-荒漠 D. ①-荒漠②-草原③-森林
(4)上图说明____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其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有机质又会转化为____及简单的无机物。
材料三土壤盐渍化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水的运动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也称盐渍化。土壤盐渍化,使土壤板结,阻碍作物根系生长;土壤肥力下降,造成农作物养分不足等。下图为土壤盐渍化形成过程示意图。
(5)受降水、气温和农业灌溉的影响,华北地区____季最容易发生土壤盐渍化现象。
(6)华北地区在治理土壤盐渍化过程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多选)
A. 修建排水管渠,降低地下水位 B. 大量种植水稻,吸收多余盐分
C. 覆盖秸秆麦草,抑制水分蒸发 D. 农田大水漫灌,冲刷土壤盐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答案】1. A 2. B
【解析】
【1题详解】
梦天实验舱进入预定轨道后将围绕地球旋转,因此它成为地球的人造卫星,属于最低的天体系统应是地月系,A正确;梦天实验舱属于太阳系和银河系,但太阳系和银河系不是最低级别的天体系统,BC错误;银河系与河外星系共同构成总星系,属于银河系就不属于河外星系,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高层大气一般在高度60km以上,天宫空间站在高度400km,故梦天实验舱在高层大气层中与天宫站成功对接,B正确;梦天实验舱属于人造天体,A错误;上升过程首先经过对流层大气气温持续下降,经过平流层时大气温度随海拔增高而上升,C错误;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运动等特征,大气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臭氧层在大气层的平流层,D错误;故选B。
【点睛】大气的垂直分层:地球大气从地面向上,可延伸到数千千米高空。根据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大气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3. 【答案】D
【解析】
【详解】对流层平均厚度12km,某航班在9000米高空飞行时,飞机处于对流层中,对流层集中了大气层中绝大部分的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多变,AB错误,D正确;臭氧层位于平流层,C错误。故选D。
【答案】4. C 5. A
【解析】
【4题详解】
太阳黑子出现在太阳光球层,A错误;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约为11年,不都是11年,故图中横坐标的间隔不是均为11年,B错误;太阳黑子区域温度较周围低,因此颜色看上去深一些,C正确;每个周期太阳黑子最先出现在纬度20°~40°附近,D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风变得强劲,会扰动地球磁场,电网可能受到干扰,①③正确;电离层会受到扰动,卫星导航和通信受到干扰,②正确;对太阳辐射影响不大,太阳光热资源不会发生变化,④错误,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太阳黑子是在太阳的光球层上发生的一种太阳活动,是太阳活动中最基本、最明显的现象。它实际上是太阳表面一种炽热气体的巨大漩涡,像是一个浅盘,中间下凹,温度比光球层表面的温度低1000℃到2000℃,所以看起来比较“黑”。
【答案】6. D 7. C
【解析】
【6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图中所示五次物种灭绝,温度均发生变化,低于正常时期地表温度,说明物种大灭绝与地表温度变化有关,D正确;从图示可以得出,奥陶纪生物种类更丰富,新近纪是哺乳类动物繁盛时期,生物多样性与地表温度呈负相关,ABC错误;故选D。
【7题详解】
煤是地质史上的植物遗体经复杂的地质作用形成的,石炭--二叠纪既然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 那就可以推知当时地球上存在大量的森林植被,森林适宜生长的地理环境为气候较为湿润,C正确;干燥、寒冷不适宜森林大量繁殖,AB错误;森林适宜生长的地理环境是偏湿润的,全球气候变暖气候未必湿润,二者不存在必然性,D错误;故选C。
【点睛】在整个地质年代中,全球范围内有三个大的成煤期:①古生代的石炭纪和二叠纪。成煤植物主要是孢子植物,主要煤种为烟煤和无烟煤。②中生代的侏罗纪和白垩纪。成煤植物主要是裸子植物,主要煤种为褐煤和烟煤。③新生代的第三纪。成煤植物主要是被子植物,主要煤种为褐煤,其次为泥炭,也有部分年轻烟煤。
【答案】8. C 9. C
【解析】
【8题详解】
一般认为,山喷发的岩浆主要来自地幔,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为图中③所在位置,C正确;①为 地核、②为地幔、④为地壳,均不是岩浆的发源地,ABD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根据所学,地震发生时,从震源纵波跟横波有2个地震波发生,传播速度上横波传播速度均小于纵波,C正确;莫霍界面是地壳同地幔间的分界面,位于位于③和④之间,A错误;在地下2900千米深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为零,纵波速度也突然下降,B错误;纵波可以在任何物质内传播,但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D错误;故选C。
【点睛】地震波的传播特征: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答案】10. C 11. C
【解析】
【10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是太阳辐射,A错误;②是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B错误; ③是射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C正确;④是地面辐射,D错误。故选C。
【11题详解】
臭氧层遭到破坏,会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①增多,A错误;大气透明度高时,会使大气的反射作用减弱,即②减少,B错误;夜间出现雾霾时,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会使射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③增强,C正确;倡导低碳出行方式,会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使③减弱,对④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C。
【点睛】大气受热过程,实际上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即大气通过吸收、反射、散射的方式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同时大气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12.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近地面风向的判断,P1、P2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1010hpa、990hpa,说明为近地面大气的气压。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为⑤所表示的方向,近地面风向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影响,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斜交(夹角大约为30-45°),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所以o点的风向为为⑥所表示的方向,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答案】13 C 14. D
【解析】
【13题详解】
读图可知,在沙漠地区利用“日光蒸馏法”取水主要是利用太阳能,使沙漠中的水分蒸发到塑料薄膜上,在塑料薄膜上凝结的水滴在重力作用下,滴落到容器中,②③正确;风力和生物能不是水循环的主要动力,①④错误。所以选C。
【14题详解】
水循环会不断的对水资源进行补给,所以水资源是一种可再生的资源,但是水资源的这种可恢复性在一定时间、一定区域内却是有限的,①错误;参与海上内循环的水量大于海陆间水循环,②正确;人类活动主要影响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的环节,③错误;水循环在不断地产生淡水,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促进水体更新,④正确。所以选D。
【点睛】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等的作用下,通过水的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和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水相不断转变的过程)。例如地面的水分被太阳蒸发成为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水在地球的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而地球中的水多数存在于大气层、地面、地底、湖泊、河流及海洋中。水会通过一些物理作用,例如:蒸发、降水、渗透、表面的流动和地底流动等,由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如水由河川流动至海洋。
【答案】15. B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改造永引渠,原本比较干硬的河坡改造为湿地,能够有效滞蓄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建设湿地后,植被覆盖率提高,植物蒸腾加大。B正确,ACD错误。因此,本题应选B。
【16题详解】
依据题干关键词“环境效益”,该地属温带季风气候,旱涝灾害多发,城市湿地公园能够有效调蓄径流,有利于区域蓄洪防旱。同时,湿地公园可调节区域小气候,减轻城市热岛效应,但无法改变当地气候类型,③④正确,②错;该湿地公园并不是为了给城市提供水源,且为城市供水也不属于环境效益(属于社会经济效益),①错。故选D。
【点睛】湿地具有多种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径流,改善水质,调节小气候,以及提供食物及工业原料,提供旅游资源等。
【答案】17. B 18. C 19. D
【解析】
【分析】
【17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是位于内蒙古中东部地区,甲地貌为风蚀地貌,是由于风力作用形成的,甲没有位于河流沿岸,不是河流地貌,A错误;乙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该区域的风沙活动是比较强烈,乙地为风沙地貌,B正确;丙位于我国青藏地区,为冰川地貌,C错误;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的云贵高原地带,为喀斯特地貌,该地貌为流水溶蚀地貌,D错误。故选B。
【18题详解】
读图可知,乙地的地貌类型为风蚀雅丹,呈现垄脊与沟槽相间分布,垄的高度和长度不尽相同,①正确,②③错误。我国西北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在风力侵蚀作用下,该地貌垄脊的走向和当地的主导风向的走向是一致的,④正确。①④正确,C正确;②③错误,ABD错误。故选C。
【19题详解】
读图可知,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的云贵高原地带,为喀斯特地貌,该地貌是由于石灰岩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流水溶蚀而逐渐形成的,故与丁地貌特点形成密切相关的主要自然要素有岩石、大气与水文,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是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受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喀斯特地貌分为喀斯特溶蚀地貌和喀斯特沉积地貌。喀斯特溶蚀地貌主要包括溶沟和石芽、峰林和孤峰,以及溶斗和地下溶洞等;喀斯特沉积地貌主要有各种形态的石钟乳、石笋、石柱和钙华等。
【答案】20. C 21. D
【解析】
【分析】
【20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松软石灰岩的悬崖被海浪侵蚀,先形成海蚀洞穴,海蚀洞穴不断被侵蚀变大,形成海蚀拱桥(门),在外力作用下“拱桥(门)"最终倒塌,海蚀拱桥外侧的部分形成形状各异的岩石柱,并从海岸岩体分离了出去,最终形成了“十二使徒岩”。因此ABD错误,C正确。故选C。
【21题详解】
读图可知,石柱数量减少的原因是由于海水波浪长期侵蚀石柱与海水接触部分,石柱的根基不断变细,不稳固,导致石柱倒塌并破碎,D正确。材料中说“随着岁月的洗礼,原来的“十二使徒岩”现今只余下八个”,说明过程是缓慢进行的,不是强风吹倒的,A错误;石灰岩溶蚀的条件是水的流动及水中含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海底没有二氧化碳,所以溶蚀也几乎不会发生 ,B错误;如果是海平面上涨淹没的石柱,那么十二个岩柱都应该被淹没,因此C错误;故选D。
【点睛】不同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干旱、半干旱区是风力作用;湿润、半湿润地区是流水作用;高山地区是冰川作用;沿海地区是海浪作用。
【答案】22. B 23. D
【解析】
【分析】
【22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不同植物对光照的需求不同,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光照垂直递减率较大,自上而下减弱,所以喜光的高大乔木占据上层,需要光照较少的灌木占据中层,喜阴植被生长在林下层。B正确;湿度、气温、风速的垂直变化对森林植被的分层现象影响不大,ACD错误。故选B。
【23题详解】
由题干可知,森林植被中,层次最多的是热带雨林,因为热带雨林植被生长在热带雨林带,全年高温多雨。气温高,降水丰富。D正确;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下的植被,落叶阔叶林是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下的植被,亚寒带针叶林是亚寒带大陆性气候下的植被,热量条件和降水条件都比热带雨林气候要差很多。因此层次都不如热带雨林带中多,ABC错误。故选D。
【点睛】热带雨林带的全球环境效益:1、通过光合作用,影响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有“地球之肺”之称。2、促进全球水循环 ,调节全球水平衡 。3、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答案】24. C 25. A
【解析】
【24题详解】
由材料信息可知红树林是生长于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因此可知我国的渤海和黄海地带几乎是没有红树林分布的,①错误;读图可知红树的根系是比较发达的,②错误;由材料信息可知红树林多分布于潮间带的於泥质海岸,③正确;由材料信息可知红树林多分布于海边的,该区域的土壤的含盐量是比较高的,由此可以推知红树林以喜盐植物为主,④正确。C正确,ABD正确。故选C项。
【25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树林的主要生态功能是保护海岸,为林间的生物提供栖息地,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的特点,A正确。红树林并不能为船舶提供避风场所,B正确。结合选项可知CD项虽然是红树林所具有的功能,但并不是红树林的主要功能,吸烟滞尘、美化环境一般是城市内植被的作用。A正确,BCD错误。故选A项。
【点睛】由材料信息可知红树林具有喜热、喜湿的生长习性,其多分布于我国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沿海地带。
【答案】26. B 27. C
【解析】
【26题详解】
通过对六种主要植被类型的气候要素分布范围图的分析,可知图示纵坐标代表的是年平均气温,可以看出草原的年平均气温分布范围最大,即对年均温适应范围最广的植被类型是草原,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7题详解】
读图可知,由阔叶林-草原-荒漠年降水量越来越少,所以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C正确。由图中信息可知,气温即热量对植被类型由阔叶林一草原一荒漠的变化影响不大,A错误。图中无光照、土壤对植被影响的相关信息,B、D错误。故选C。
【点睛】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以水分为基础,自然带类型从沿海至内陆依次是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答案】28. B 29. A 30. B
【解析】
【28题详解】
国家气象局提供的台风卫星云图是利用气象卫星,从太空拍摄的可见光卫星云图和红外卫星云图,利用的关键技术是遥感技术,B正确;卫星导航系统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不是拍摄图像,A、C错误;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是分析处理地理空间信息,不能拍摄图像,D错误。所以选B。
【29题详解】
台风“梅花”在浙江省沿海登陆,其掀起的狂风巨浪会破坏沿海地区的海堤,①正确;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会造成浙江省东部部分城市出现内涝,②正确;台风带来的暴雨能缓解山东省部分地区的旱情,③正确;读图可知,台风没有影响到北京地区,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③组合正确,所以选A。
【30题详解】
关注天气预报和灾害监测信息可以在灾害发生前,及时逃生规避灾害,①正确;在沿海平原,台风季风力较大,天气恶劣,应减少外出,待在室内,②正确;野外露营时,在山脚处搭帐篷容易受滑坡、落石等的影响,应在地势相对较高且地势平坦开阔,地质稳定处搭设帐篷,③错误;在山区,沟谷处容易有洪水、泥石流和滑坡等灾害,应远离沟谷处躲避灾害,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④组合正确,所以选B。
【点睛】台风常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给人类带来灾害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益处。台风给人类送来了丰沛的淡水资源,对改善淡水供应和生态环境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31. 【答案】(1) ①. 共面性 ②. 近圆性 ③. 金 ④. 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2)①大气:火星体积质量较小,大气稀薄且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不能满足生物正常呼吸。②液态水:火星地下埋藏水冰但表面没有液态水。③温度;火星表面平均温度较低,不适合生物生存。
(3) ①. 生物逐渐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演化 ②. 从海洋到陆地 ③. 使氧气在大气中的含量增加 (4)B
(5)古生代
【解析】
【分析】本题以“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地球的演化历史”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5道题目,知识点涉及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地质年代表、生物演化的规律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从偏心率接近0可知,行星运行轨道接近圆形,从轨道倾斜度相差不大,可知行星运行轨道面相近与同一平面,所以四颗类地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运动特征;金星的自转周期为243天,即自转一周需要243天,能体会到“度日如年”;由于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引力作用对大气的吸引,使得地球有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密度。
【小问2详解】
本题主要从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出发,从大气条件分析,生命存在需要可以呼吸的大气条件,火星体积质量较小,对大气的引力较小,大气稀薄且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不能满足生物正常呼吸。从水源条件分析,生命的存在需要可以利用的液态水,火星地下埋藏水冰但表面没有液态水。从温度角度分析,生命存在需要适宜的温度,火星表面平均温度较低,不适合生物生存。
【小问3详解】
生物演化从蓝细菌到真核生物,最后到被子植被,反映出生物逐渐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演化,从分布空间来看,生物演化从海洋到陆地;从氧气在大气中的含量变化可知,生物的出现对大气成分的影响是使氧气在大气中的含量增加,更加适宜生物生存。
【小问4详解】
结合题干信息可知,距今2~3亿年处在古生代末期与中生代初期,此时裸蕨类植物繁盛,且从图中植物化石的形状来看,图示化石植物为蕨类植物,B正确;藻类植物繁盛在更早的时期,A错误;裸子植物发展在1-2亿年,C错误;被子植物在新生代初期繁盛,D错误。故选B。
【小问5详解】
根据地质年代变,可知前寒武纪后为古生代,距今5.41亿年-2.52亿年。
32. 【答案】(1)分布特点:空间分布不均;从西北向东南减少;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原因:拉萨太阳能丰富;且太阳能清洁可再生。
(2)鹅卵石比热容较小,白天吸收的太阳辐射多,升温快。
(3) ①. A ②. 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可穿透玻璃进入房屋;地面发出的电磁波为长波辐射几乎不能穿透玻璃,起到了保温作用。
(4) ①. 甲 ②. 丙 ③.
【解析】
【分析】本题以我年国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等内容为背景,设置4道题目,知识点涉及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描述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特点主要从总体分布特征,最大最小值的分布特征来分析。总的来看,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不均,大致趋势为从西北向东南减少;从最大最小值的分布特征来看,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分析拉萨某地低碳建筑选择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板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拉萨地区的太阳辐射分布情况分析。拉萨处在青藏高原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大,太阳能丰富,适宜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板;且太阳能清洁可再生,对环境污染小。
【小问2详解】
分析低碳建筑中鹅卵石在白天的作用主要从鹅卵石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角度分析。鹅卵石比热容较小,上升一定温度吸收的能量少,白天吸收的太阳辐射多,升温快。
【小问3详解】
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可穿透玻璃进入房屋,A正确,长波辐射较难穿透玻璃,B错误;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可穿透玻璃进入房屋,使得地面吸收辐射增温;地面增温后向外产生辐射,地面发出的电磁波为长波辐射几乎不能穿透玻璃,那么地面辐射较多的被玻璃房中的空气所吸收,起到了保温作用。
【小问4详解】
从热力环流角度考虑,冬季的白天为减少屋内耗能,需要使玻璃房中的热空气进入屋内,所以需要关闭甲和丙开关;鹅卵石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使得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屋内空气相对较冷,空气下沉,这样地面空气从屋内(高压)流向玻璃房(低压),较高处,空气从玻璃房流向屋内,绘制的图如下所示。
33. 【答案】(1)温度、盐度A均大于B,密度A小于B轮船从A航行至B吃水变浅。
(2) ①. A ②. 增温增湿
(3)特点:由近岸向东向南扩散因素:洋流
(4)潮汐:发电、潮间带采集和养殖;海浪:冲浪运动等;风暴潮、海啸;淹没土地、损害房屋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澳大利亚及周边海域部分地理事物分布为背景,设置4道题目,知识点涉及海水的性质、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海水的运动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A海区和B海区都处在西澳大利亚寒流的流经处,B海区纬度位置较高,海水温度较低,蒸发量小,所以B海区盐度与温度都低与A海区;海水的密度与海水的盐度、温度、压力有关,一般温度越高,密度越小,A海区密度小于B海区密度,轮船吃水深度随密度增大而变浅,所以A航行至B吃水变浅。
【小问2详解】
澳大利亚东侧海域受到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等温线自北向南降低,且向南凸出,A正确,BCD错误。暖流水温高于同纬度海域,蒸发量大,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小问3详解】
洋流会把附近的污染物带到其他海域,加快污染扩散,污染物扩散的方向与洋流的流向有关,所以澳大利亚东部海水污染物扩散的方向为由近岸向东向南扩散,主要影响因素为洋流。
【小问4详解】
除洋流外,海水运动主要包括潮汐和波浪,海洋上的波浪主要为风浪,借助波浪可以进行冲浪运动,此外波浪也会产业危害,如风暴潮、海啸等自然灾害,会淹没土地、损害房屋,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潮汐是由于月球与太阳的引潮力引起的海面周期性升降运动,人们可以利用潮汐进行发电、潮间带采集和养殖等活动。
34. 【答案】(1) ①. 喀斯特地貌 ②. 山体广泛分布着石灰岩 ③. 有溶洞(或洞内发育石钟乳、石笋等)
(2)该区域降水丰富;石灰岩地区利于下渗;下渗水流汇集成地下径流。 (3)AB
(4) ①. 从宏观到微观 ②. 从面到点
(5)同意。例如,喀斯特地貌景观独特,有利于当地发展旅游业。
不同意。例如,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不平,不利于交通建设。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湖南省龙山县境内地貌”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喀斯特地貌、地貌观察、地貌的影响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的能力,区域综合认知、地理实践力的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地下暗河”,同时山体广泛分布着石灰岩,有溶洞分布,洞内发育石钟乳、石笋,可知这反映的地貌是喀斯特地貌。
【小问2详解】
运用水循环原理,注意从水循环的环节的角度进行分析;该地区位于湖南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降水丰富;该地区石灰岩广泛存在,石灰岩地区有利于水分的下渗,下渗水流在地下汇集,形成地下径流,故洞穴中地下暗河水量丰富。
【小问3详解】
喀斯特地貌也叫岩溶地貌,是石灰岩在流水的侵蚀和溶蚀作用下形成的,在我国南方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大,石灰岩广布,流水溶蚀作用强,AB正确;岩溶地貌区地表水渗漏严重,地表水缺乏,地下水丰富,C错误;石灰岩地貌区地表崎岖,土层比较薄,土壤肥力较低,D错误;故选AB。
【小问4详解】
由于观察到的地貌有不同的相对等级和组合,一般遵循着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先整体后局部的顺序进行。
【小问5详解】
同意的观点:喀斯特地貌从有利于人类的生产生活角度考虑:喀斯特地貌区景观独特,可以发展旅游业,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
不同意的观点:从不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角度考虑:该地区地表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对外联系;同时耕地面积小,土壤肥力低,不利于农业发展,增加粮食供需矛盾。
35. 【答案】(1) ①. 成土母质 ②. 矿物质 ③. 有机质
(2)甲 (3)B
(4) ①. 生物 ②. 腐殖质
(5)春 (6)AC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土壤”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土壤的组成成分、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决定土壤质地最主要的形成因素是成土母质。成土母质是地表岩石经风化作用破碎后形成的松散碎屑(形成土壤的基本原始物质),即物理性质被改变后形成疏松的风化物,也是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氮元素除外)的最初来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土壤是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按不同的配置和比例组合而成的。其中矿物质占比为45%,有机质占比为5%。
【小问2详解】
由材料可知,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因此湿润地区的淋溶层最厚,对比甲、乙和丙,甲图淋溶层最厚,因此其应位于湿润气候区。
【小问3详解】
荒漠作用下,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最低,故①为荒漠;草原作用下,有机质主要以根系的形式进入土壤,故腐殖质含量自表层向下逐渐减少,故③为草原;森林作用下,有机质主要从表土进入,土壤腐殖质含量在表层较多,向下层急剧减少,故②为森林。B正确,ACD错误。因此,本题应选B。
【小问4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有机物能够腐烂形成腐殖质,形成土壤中的有机质。
【小问5详解】
华北平原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下层土壤的盐分会随着水分蒸发到达地表面的土壤中,导致土壤盐碱化严重;为了缓解春旱对农作物的威胁,人们常常引水灌溉农田。但长期以来存在的大水漫灌,不注意排水,会导致土地地下水位上升,下层土壤的盐分随之上升到地表面的土壤中;华北平原一些近海地区长期以来过度开采地下水,使海水入侵,地下水含盐分增多。随着水分蒸发,地下水中的盐分到达地表面。因此,华北地区土地盐碱化的季节是春季。
【小问6详解】
种植水稻,需要大量引水灌溉,大水漫灌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盐分上升到地表土壤,增加土壤盐渍化过程,BD均错误。修建排水管渠,降低地下水位,防止土壤反盐分,A正确。秸秆麦草经过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后,会转化形成腐殖质,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土壤碱性,秸秆麦草的覆盖减少,能够减缓土壤中一部分的水分蒸发,减少一定的盐分含量,C正确。本题为多选,因此应选A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北京石景山高二(上)期末地理(教师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共50分,非选择题共5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北京石景山高二(上)期末地理(教师版),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选择题共55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北京石景山高二(上)期末地理(教师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分,共计45分,62,18,08,79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