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北京房山高一(上)期末生物(教师版)
展开2020北京房山高一(上)期末
生 物
一、选择题。
1.(1分)一般情况下,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
A.蛋白质 B.水 C.淀粉 D.糖原
2.(1分)沙眼衣原体是一类导致人患沙眼的病原体,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其细胞结构,可以确定沙眼衣原体是原核生物。作为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有细胞壁 B.有细胞膜
C.没有线粒体 D.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3.(1分)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它揭示了( )
A.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B.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C.细胞为什么能产生新细胞
D.原核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
4.(1分)房山特产黄金梨,果肉细嫩,酸甜可口,风味极佳,是目前国内外市场售价最高的梨果果品。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梨果在发育期,果实中储存的淀粉来自于光合作用
B.成熟期,果实中的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下水解,甜度增加
C.梨果中的糖仅包括淀粉、果糖和葡萄糖
D.梨果中的单糖不需要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
5.(1分)某一多肽链内共有肽键109个,则此分子中含有﹣NH2和﹣COOH的数目至少为( )
A.110、110 B.109、109 C.9、9 D.1、1
6.(1分)DNA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 )
A.氨基酸、葡萄糖、含氮碱基
B.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
C.脱氧核糖、含氮碱基、磷酸
D.核糖、含氮碱基、磷酸
7.(1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细胞核,利于携带氧
B.大量合成胰蛋白酶的胰腺细胞中,光面内质网发达
C.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糖体的数量明显增加
D.细胞中线粒体的形状、大小随代谢条件的不同而不同
8.(1分)如图①和②处Na+的跨膜运输方式分别是( )
A.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B.主动运输、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主动运输 D.协助扩散、协助扩散
9.(1分)关于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叙述正确的是( )
A.本实验主要观察图甲中3的变化情况,2中液体为清水,1为细胞壁
B.图乙的操作称为引流,实验中滴加的液体有两种,操作不分先后
C.如果将0.3g/ml蔗糖换成KNO3,图甲中细胞能自动复原
D.以洋葱鳞片内表皮为实验材料,图甲现象依然清晰可见
10.(1分)下列关于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B.ATP中的A代表腺嘌呤,P代表磷元素
C.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是时刻不停且动态平衡的
D.生成ATP所需能量可来自光能,也可来自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
11.(1分)若判定运动员在运动时肌肉细胞是否进行了无氧呼吸(厌氧呼吸),应检测体内积累的( )
A.ADP B.O2 C.CO2 D.乳酸
12.(1分)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选用透气性好的“创可贴”,是为保证人体细胞的有氧呼吸
B.要及时为板结的土壤松土透气,以保证根细胞的正常呼吸
C.皮肤破损较深的患者,应及时到医院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
D.慢跑可以促进人体细胞的有氧呼吸,使细胞获得较多能量
13.(1分)用高速离心机打碎小球藻细胞,获得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离体叶绿体,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离体的叶绿体中能合成糖类
B.碳酸氢钠所起的作用是提供二氧化碳
C.烧杯中的液体改为氢氧化钠会导致该实验无糖类产生
D.灯与锥形瓶之间的距离不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
14.(1分)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染色单体三者的数量比是2:1:2的时期是( )
A.前期或中期 B.前期或后期 C.中期或后期 D.后期或末期
15.(1分)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产生差异
B.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
C.细胞分化仅发生于胚胎发育阶段
D.所有体细胞都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
16.(2分)分析一种可溶性有机小分子样品,发现这种样品中含有C、H、O、N等元素,这种样品很可能是( )
A.葡萄糖 B.蛋白质 C.脂肪酸 D.氨基酸
17.(2分)组成染色体和染色质的主要物质是( )
A.蛋白质和DNA B.DNA和RNA
C.蛋白质和RNA D.DNA和脂质
18.(2分)2018年《Cell》期刊报道,中国科学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出两只长尾猕猴,取名为“中中”和“华华”,这一里程碑式的成果让世界瞩目。决定“中中”与“华华”的性状极为相似的物质存在于(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19.(2分)透析袋通常是由半透膜制成的袋状容器。现将3%的淀粉溶液装入透析袋,再放于清水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30min后,会发现( )
A.透析袋胀大 B.试管内液体浓度减小
C.透析袋缩小 D.试管内液面高度上升
20.(2分)氯化铁溶液中的Fe3+和肝脏研磨液都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某研究小组,设计下表实验,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实验序号
反应物
加入物质
条件
现象
1
H2O2
20%肝脏研磨液
室温
大量气泡
2
H2O2
3.5%FeCl3溶液
室温
3
H2O2
煮沸后冷却的肝脏研磨液
室温
A.1号实验产生大量气泡的原因是肝脏研磨液的浓度大于FeCl3溶液浓度
B.2号实验会产生气泡,但数量少于1号实验
C.滴入肝脏研磨液和FeCl3溶液不能使用同一个胶头滴管
D.肝脏研磨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其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21.(2分)ATP的结构简式是( )
A.A﹣P﹣P~P B.A﹣P~P~P C.A~P~P﹣P D.A~P~P~P
22.(2分)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单位:mg/h)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对表中数据分析不正确的是( )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CO2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3.00
黑暗中释放CO2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A.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在35℃时该植物能生长
B.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25℃
C.实验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光照强度应该随之相应改变
D.每天光照、黑暗各进行12小时,温度2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23.(2分)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最快的色素名称及其颜色是( )
A.叶绿素a,蓝绿色 B.叶绿素b,黄绿色
C.叶黄素,黄色 D.胡萝卜素,橙黄色
24.(2分)在我国西北地区,夏季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那里出产的瓜果往往特别甜。这是因为( )
A.白天光合作用减弱,晚上呼吸作用微弱
B.白天光合作用微弱,晚上呼吸作用强烈
C.白天光合作用旺盛,晚上呼吸作用强烈
D.白天光合作用旺盛,晚上呼吸作用微弱
25.(2分)科学家研究小麦20℃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点时,小麦叶肉细胞不进行光合作用
B.b点时,小麦光合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C.其他条件适宜,当植物缺Mg时,b点将向右移动
D.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cd段位置会不断上移
26.(2分)下列对于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及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萨克斯把绿叶放置在暗处几小时,再让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之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曝光的一半呈深蓝色,遮光的一半没有颜色变化,证明了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B.恩格尔曼用极细的光束照射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发现叶绿体向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证明了叶绿体能够产生氧气
C.卡尔文用14C标记的14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然后追踪其放射性,发现了碳原子的转移途径为14CO2→14C3→(14CH2O)
D.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18O分别标记CO2和H2O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发现光合作用中氧气来源于水
27.(2分)连续分裂的细胞,相邻的两个周期可表示为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b、c+d可表示一个细胞周期
B.不同生物的c段时间是相同的
C.b段主要完成核内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
D.d段末期植物细胞高尔基体活动增强
28.(2分)用光学显微镜的高倍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图象,清晰可见的细胞结构是( )
A.纺锤体、染色质 B.染色体、赤道板
C.染色体、细胞壁 D.纺锤体、核仁
29.(2分)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区别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是( )
A.核膜、核仁消失 B.形成纺锤体
C.中心粒周围发出星射线 D.着丝点分裂
30.(2分)检测某一植物组织细胞,发现分解有机物减慢,酶的催化效率极低。则该细胞正在( )
A.分化 B.分裂 C.衰老 D.生长
二、非选择题。
31.(10分)如图表示细胞内生物膜系统的部分组成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请回答问题。
(1)溶酶体起源于 。
(2)细胞能够吞噬细菌以及分泌蛋白质都离不开生物膜系统在结构上的统一和功能上的联系,其一囊泡膜、细胞膜、细胞器膜具有相同的基本骨架 ,其二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 。
(3)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与膜蛋白密切相关。吞噬细胞细胞膜由于具有[ ] 而能够识别细胞外细菌并将其吞噬;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因具有[ ] 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碘,而不能运输有些离子,体现了细胞膜在功能上具有 。
(4)为了追踪某蛋白质合成及分泌途径,向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放射性依次出现在核糖体﹣﹣ ﹣﹣高尔基体﹣﹣细胞膜及分泌物中。此研究方法称为 。
32.(11分)西瓜的果实发育过程中蔗糖含量与蔗糖代谢酶活性呈较好的相关关系,经检测3个品种西瓜的蔗糖代谢酶活性都随果实发育而变化,如图1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蔗糖合成酶是具有 作用的有机物,它能将果糖和葡萄糖合成蔗糖, (能/不能)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这种现象体现了蔗糖酶的 特性。蔗糖合成酶的化学本质是 ,可以通过 试剂进行检测。西瓜果肉中的蔗糖 (可以/不可以)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
(2)某同学通过研磨、煮沸然后冰镇的方法制作西瓜果汁,又向果汁里添加了很多葡萄糖,请问会增加果汁中的蔗糖含量吗 ?为什么? 。
(3)西瓜果肉中的蔗糖含量随果实的发育而变化,根据蔗糖酶和蔗糖合成酶的活性变化,推测一个品种西瓜果肉中蔗糖含量变化,并画在图2中。 。
(4)从幼果到成果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幼果中以蔗糖酶类为主,这期间果实中糖分积累很低,请根据幼果这段时期的生理过程推测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 。
33.(10分)如图1表示的是测定保温桶内温度变化的实验装置。某研究小组以该装置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呼吸作用的情况。
材料用具:保温桶(500mL)、温度计、活性干酵母、质量浓度0.1g/mL的葡萄糖溶液、棉花、石蜡油
实验假设: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比无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放出的热量更多。
(1)取A、B两装置设计实验如下,请补充下表中内容:
装置
方法步骤一
方法步骤二
方法步骤三
A
加入240mL的葡萄糖溶液
加入10g活性干酵母
①
B
加入240mL煮沸后冷却的葡萄糖溶液
②
加入石蜡油,铺满液面
(2)表中表示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呼吸作用的装置的是 (A/B)。
(3)实验预期:在适宜条件下实验,30分钟后记录实验结果,若装置A、B温度大小关系是: (用“<、=、>”表示),则假设成立。
(4)研究小组为进一步了解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比无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放出的热量更多的原因,研究了酵母菌有氧呼吸的过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
酵母菌呼吸过程是从分解葡萄糖开始的,有氧呼吸的全过程分为3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场所是 。在有氧呼吸的过程中,释放的CO2是在第 阶段产生的;产生ATP最多的是第 阶段,场所是 。
34.(13分)为了寻找更为理想的“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以及探究不同材料适宜的取材时间,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1选长势相同的50粒大蒜蒜瓣50颗红葱,剔除大蒜蒜瓣和红葱的老根,置于装有适量清水的烧杯中,在20~25℃下培养,每2天更换一次清水。
步骤2待大蒜和红葱的须根长出后,每24小时分别测量二者的须根长度,记录并处理数据。结果如图1。
步骤3若干天后,在8:00~16:00时段内,每2小时取生长健壮的须根根尖制成临时装片。观察时随机选取30个视野,统计各视野中分裂期细胞数以及细胞总数,并计算细胞分裂指数(分裂期细胞数/细胞总数)。结果如图2.显微镜下观察根尖有丝分裂结果如图3。
分析回答:
(1)绘制图1所依据的数据,应该是同一时间测量并计算得到须根长度的 。
(2)制作根尖临时装片的过程: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剪取根尖,放入盐酸和酒精的混合液中 3~5min;将根尖放入清水中漂洗10min;用 溶液对根尖染色3~5min,压片后制成装片。将图3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细胞图象正确顺序是 。已知正常大蒜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6条,红葱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4条,C时期大蒜细胞的染色体条数是 。
(3)显微观察发现处于 (时期)的细胞数量最多,原因是 。
(4)能否选定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 (能或不能),原因是 。
(5)结合图1、图2分析,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最适宜的材料及取材时刻是 。理由是 。
35.(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美国黄石公园的细菌垫、以及澳大利亚的海滩岩等阴暗环境中,存在着一种蓝细菌。最新研究发现,这些细菌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们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可使用“近红外光”,而不仅是我们使用发生在大多数生物中的“可见红光”。光合系统能将太阳能转换成为化学能,从而为生命提供动力。在已知的所有植物、藻类、蓝藻细菌中都存在叶绿素a,几乎所有的有氧光合作用中,都需要依赖叶绿素a来收集可见光、再将可见光转化为化学物质和氧气。
然而,当一些蓝藻细菌在近红外光环境下生长时,含有叶绿素a的标准系统就会失效,而被含另一种叶绿素﹣﹣叶绿素f的系统接管。在新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叶绿素f能吸收波长大于760nm的光,是已知能吸收最大波长的光的叶绿素。
当处于荫蔽或者光线较暗的条件下时,叶绿素f就会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它能利用能量很低的近红外光来进行复杂的化学反应。
(1)如图为光合作用基本过程示意图,请结合图解回答问题。
①代表的生理阶段是 ,②代表的细胞结构是 ,③代表的物质是 ;①为暗反应阶段提供了 ,暗反应中CO2的作用是 。
(2)将你学过的光合作用知识并结合本文进行比较,将不同之处填入下表。
叶绿素种类
叶绿素分布
吸收光的种类
黑藻
①
叶绿体类囊体膜
②
蓝细菌
③
细胞膜
④
(3)下列不属于本项研究重要发现的是 。
A.存在一种新的叶绿素﹣﹣叶绿素f
B.具有叶绿素f的生物中无其他叶绿素
C.叶绿素f具有吸收近红外光的作用
D.叶绿素f在光合作用中起辅助作用
(4)请结合本文,从生物进化角度,阐述叶绿素a和叶绿素f的出现的可能顺序。 。
2020北京房山高一(上)期末生物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B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对细胞内不同化合物含量的考查,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结合题干信息进行解答。
【解答】解: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
故选:B。
【点评】对于组成细胞的不同化合物的含量的记忆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2.【答案】D
【分析】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类 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
细胞壁
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解答】解:A、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可能有细胞壁,A错误;
B、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有细胞膜,B错误;
C、部分真核细胞也没有线粒体,C错误;
D、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根本区别是有无以核膜包围的细胞核,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作出准确的判断。
3.【答案】B
【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解答】解:A、细胞学说提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没有提出动植物细胞的区别,A错误;
B、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B正确;
C、细胞学说没有涉及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的细胞,C错误。
D、细胞学说没有揭示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区别,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学说的相关知识,比较基础,只要考生识记细胞学说的意义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4.【答案】C
【分析】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种类
分子式
分布
生理功能
单
糖
五碳糖
核糖
C5H10O5
动植物细胞
五碳糖是构成核酸的重要物质
脱氧核糖
C5H10O4
六碳糖
葡萄糖
C6H12O6
葡萄糖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二
糖
蔗糖
C12H22O11
植物细胞
水解产物中都有葡萄糖
麦芽糖
乳糖
C12H22O11
动物细胞
多
糖
淀粉
(C6H10O5)n
植物细胞
淀粉是植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
纤维素
纤维素是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之一
糖原
动物细胞
糖原是动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
【解答】解:A、梨果在发育期,果实中储存的淀粉来自于光合作用,A正确;
B、成熟期,果实中的淀粉酶可将淀粉水解成还原性的麦芽糖,故甜度增加,B正确;
C、梨果中的糖除了包括淀粉、果糖和葡萄糖,还有纤维素等,C错误;
D、细胞直接吸收的是单糖,故梨果中的单糖不需要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糖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糖类的来源,相互转化等相关知识,难度不大。
5.【答案】D
【分析】若有n个氨基酸分子缩合成m条肽链,则可形成(n﹣m)个肽键,脱去(n﹣m)个水分子,至少有氨基和羧基分别为m个。对于一条肽链来说,“至少”应有的氨基和羧基数都是一个。
【解答】解:一多肽链内共有肽键109个,则此分子中含有﹣NH2和﹣COOH的数目至少为一个。
故选:D。
【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氨基酸的脱水缩合,但是我们一定要注意“至少”这个词。
6.【答案】C
【分析】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它们的组成单位依次是四种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和四种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解答】解:DNA初级水解的产物是脱氧核苷酸,彻底水解的产物是磷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核酸的相关知识,比较基础,只要考生识记核酸的种类及化学组成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7.【答案】B
【分析】细胞中光面内质网和粗面内质网之分,粗面内质网的表面有核糖体,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一般粗面内质网上核糖体合成的是分泌蛋白。
【解答】解:A、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便于腾出大量空间给血红蛋白,利于携带氧,A正确;
B、胰蛋白酶为分泌蛋白,是在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再进入内质网加工,所以胰腺细胞中粗面内质网发达,B错误;
C、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场所,所以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糖体的数量明显增加,C正确;
D、代谢旺盛的细胞消耗能量多,线粒体数目和大小也相应增加,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以及分泌蛋白形成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考生要能够从细胞器的功能角度来考虑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
8.【答案】A
【分析】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区别如下: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运输方向
顺浓度梯度
高浓度→低浓度
顺浓度梯度
高浓度→低浓度
逆浓度梯度
低浓度→高浓度
载体
不需要
需要
需要
能量
不消耗
不消耗
消耗
举例
O2、CO2、H2O、N2
甘油、乙醇、苯、尿素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Na+、K+、Ca2+等离子;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
【解答】解:根据图形提供的信息,图中①处Na+的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而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②处Na+的跨膜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所以属于主动运输。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属于中档题。
9.【答案】C
【分析】据图分析,图甲:1细胞壁,2细胞壁和细胞膜之间的空隙,3液泡。图乙通过引流法吸水。
【解答】解:A、本实验主要观察图甲中3的变化情况,2中液体为外界溶液,不是清水,1为细胞壁,A错误;
B、图乙的操作称为引流,实验中滴加的液体有两种,第一次滴加0.3g/ml蔗糖溶液,第二次滴加清水,操作分先后,B错误;
C、若将0.3g/ml的蔗糖溶液换成1mol/L的KNO3溶液时,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然后硝酸根离子和钾离子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细胞液的浓度高于外界溶液,植物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的现象,C正确;
D、由于内表皮细胞没有颜色,故以洋葱鳞片内表皮为实验材料,图甲现象不容易见,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细胞吸水和失水、显微镜的正确使用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
10.【答案】B
【分析】ATP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普通磷酸键,~代表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易断裂,释放大量的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所以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解答】解:A、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正确;
B、ATP中的A代表腺苷,P代表磷元素,B错误;
C、活细胞中ATP含量很少,ATP与ADP可迅速相互转化并处于动态平衡中,C 正确;
D、植物细胞生成ATP所需能量可来自光能,也可来自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ATP的化学组成成分,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ATP的来源,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综合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11.【答案】D
【分析】1、人体细胞有氧呼吸的过程:
①C6H12O62丙酮酸+4[H]+能量 (细胞质基质)
②2丙酮酸+6H2O6CO2+20[H]+能量 (线粒体基质)
③24[H]+6O212H2O+能量 (线粒体内膜)
2、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过程:
①C6H12O62丙酮酸+4[H]+能量 (细胞质基质)
②2丙酮酸+4[H]2乳酸 (细胞质基质)
【解答】解;A、正常情况下,人体细胞内的ATP和ADP保持动态平衡的相对稳定状态,A错误;
B、氧气是有氧呼吸的反应物,B错误;
C、人体内环境中存在缓冲溶液,二氧化碳不会大量积累,C错误;
D、乳酸是人体无氧呼吸过程特有的产物,判断运动员在运动时肌肉细胞是否进行了无氧呼吸,应监测体内积累的乳酸,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无氧呼吸的产物,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对于无氧呼吸过程的理解应用的解题的关键,结合无氧呼吸的知识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12.【答案】A
【分析】1.选用“创可贴”等敷料包扎伤口,既为伤口敷上了药物,又为伤口创造了疏松透气的环境、避免厌氧病原菌的繁殖,从而有利于伤口的痊愈.
2.对于板结的土壤及时进行松土透气,可以使根细胞进行充分的有氧呼吸,从而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对无机盐的吸收.此外,松土透气还有利于土壤中好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这能够促使这些微生物对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从而有利于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
3.较深的伤口里缺少氧气,破伤风芽孢杆菌适合在这种环境中生存并大量繁殖.所以,伤口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患者应及时请医生处理.
4.有氧运动是指人体细胞充分获得氧的情况下所进行的体育锻炼.人体细胞通过有氧呼吸可以获得较多的能量.相反,百米冲刺和马拉松长跑等无氧运动,是人体细胞在缺氧条件下进行的高速运动.无氧运动中,肌细胞因氧不足,要靠乳酸发酵来获取能量.因为乳酸能够刺激肌细胞周围的神经末梢,所以人会有肌肉酸胀乏力的感觉.
【解答】解:A、选用透气性好的“创可贴”,是为了防止伤口处厌氧菌生存和繁殖,故A错误;
B、对于板结的土壤及时进行松土透气,可以使根细胞进行充分的有氧呼吸,从而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对无机盐的吸收,故B正确;
C、较深的伤口里缺少氧气,破伤风芽孢杆菌适合在这种环境中生存并大量繁殖。所以,伤口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患者应及时请医生处理,故C正确;
D、慢跑可以促进人体细胞的有氧呼吸,释放大量的能力,使细胞获得较多能量,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理解联系实际,对社会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3.【答案】D
【分析】1、碳酸氢钠能够分解,提供二氧化碳,若要使该实验中没有糖类产生,可控制CO2的含量,故烧杯中的液体应该为NaOH溶液;
2、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有光照、CO2的含量、温度等,故可考虑采用的措施是适当提高温度。
【解答】解:AB、离体的叶绿体能合成糖类,碳酸氢钠所起的作用是提供二氧化碳,AB正确;
C、烧杯中的液体改为氢氧化钠,会吸收植物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使光合作用不能进行,会导致该实验无糖类产生,C正确;
D、灯与锥形瓶之间的距离,表示不同的光照强度,光照强度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了学生识图、析图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和水。
14.【答案】A
【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DNA含量变化特点(体细胞染色体为2N):
(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
(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
(3)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DNA.
【解答】解:A、前期和中期,细胞中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三者数量比都是2:1:2,A正确;
B、后期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且染色体与DNA之比为1:1,B错误;
C、后期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且染色体与DNA之比为1:1,C错误;
D、后期和末期细胞中都不含染色单体,且染色体与DNA之比为1:1,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DNA含量和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规律,能根据题干要求准确判断各选项,处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5.【答案】B
【分析】1、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
(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都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
【解答】解:A、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会导致遗传物质改变,A错误;
B、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对生物体是有利的,B正确;
C、细胞分化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C错误;
D、高度分化的细胞已经失去分裂能力,不再进行细胞分裂,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及特点;掌握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明确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6.【答案】D
【分析】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P、S;
(2)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
(3)脂质的组成元素有C、H、O,有些还含有N、P;
(4)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
【解答】解:A、葡萄糖的组成元素只有C、H、O,不含N元素,A错误;
B、蛋白质是大分子有机物,B错误;
C、脂肪酸的组成元素只有C、H、O,不含N元素,C错误;
D、氨基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等,且为小分子有机物,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要求考生识记组成细胞的元素及主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17.【答案】A
【分析】染色质:是指细胞核内易被醋酸洋红或龙胆紫等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染色质呈细长丝状且交织成网状,在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染色质细丝高度螺旋、缩短变粗成圆柱状或杆状的染色体。
【解答】解:组成染色体和染色质的主要物质是蛋白质和DNA。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关系以及它们的组成物质,比较简单,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18.【答案】D
【分析】克隆动物的概念: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成动物个体。用核移植的方法得到的动物称为克隆动物。
【解答】解:决定“中中”与“华华”的性状极为相似的物质是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只需识记细胞核移植及克隆的相关知识,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19.【答案】A
【分析】要发生渗透作用,需要渗透装置,即半透膜和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当细胞内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会发生渗透失水,细胞中的水分就透过半透膜进入到外界溶液中;当细胞内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会发生渗透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半透膜进入到细胞中。
【解答】解:AC、根据渗透作用原理,由于试管内清水小于透析袋中3%的淀粉溶液的浓度,表现为试管内水分子进入到透析袋中,故透析袋胀大,A正确,C错误;
BD、淀粉溶液不能出透析袋,试管内液体浓度不变,B、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结合图示,考查了渗透作用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水分的运输方向是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并能提升学生提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0.【答案】A
【分析】分析表格:氯化铁是无机催化剂,但是催化效率没有酶高,因此2产生少量气泡;肝脏研磨液煮沸后,其中的酶已经变性失活,失去催化作用,因此3无气泡。
【解答】解:A、1号实验产生大量气泡的原因是肝脏研磨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A错误;
B、通过分析可知,2号实验会产生气泡,但数量少于1号实验,B正确;
C、滴入肝脏研磨液和FeCl3溶液不能使用同一个胶头滴管,避免对实验结果的影响,C正确;
D、肝脏研磨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酶的作用机理是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酶促反应原理、酶的特性及相关探究实验,要求考生掌握酶促反应原理;识记酶的特性,能分析实验过程推断实验现象,难度适中。
21.【答案】B
【分析】ATP分子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普通磷酸键,~代表高能磷酸键。
【解答】解:A、﹣代表普通磷酸键,而ATP分子只有一个普通磷酸键,A错误;
B、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B正确;
C、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C错误;
D、ATP分子含有一个普通磷酸键,两个高能磷酸键,其结构简式为A﹣P~P~P,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ATP的相关知识,只要考生识记ATP的基础知识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
22.【答案】C
【分析】本题的实验变量有两个:温度和有无光照,而做出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光照下吸收CO2数值表示净光合作用速率,黑暗中释放CO2表示呼吸作用速率,然后,比较表格中的数字,根据数据的变化特点可以得出呼吸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而净光合速率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出现先增强后下降的趋势,25℃达到最大值。
【解答】解:A、表中“光照下吸收CO2(mg/h)”代表的是净光合作用速率,“黑暗中释放CO2(mg/h)”代表的是呼吸作用速率。由表可知,在昼夜不停地光照条件下,只要净光合作用速率大于0,植物就可以正常生长,所以在35℃时该植物能正常生长,A正确;
B、净光合作用速率越大,植物生长越快,故昼夜不停地光照,在25℃时该植物生长得最快,B正确;
C、根据提干“探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故实验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光照强度应该保持不变,C错误;
D、有机物积累量=光照下积累的有机物量﹣黑暗下消耗的有机物量,故每天光照12小时,黑暗12小时,在20℃时该植物的有机物积累量最多,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图表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23.【答案】D
【分析】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解答】解:叶绿体中色素分离的实验结果:
说明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高,扩散速度最快,为橙黄色。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掌握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选择的材料是否合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操作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24.【答案】D
【分析】1、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①内部因素:主要由遗传物质决定,主要与细胞内的色素的种类和数量以及酶的种类和数量决定。
②外部因素:
光:在一定的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加,超过一定范围,光照强度再增加,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
二氧化碳浓度:在一定的二氧化碳浓度下,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而增加,超过一定范围,二氧化碳浓度再增加,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
温度:温度是通过影响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而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
水分: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水是化学反应的介质,缺少水分,会导致光合作用强度下降。
矿质元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增大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可提高光合作用速率,但当超过一定浓度后,会因土壤溶液浓度过高使植物吸水困难从而导致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2、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
①温度:温度主要影响酶的活性,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呼吸作用增强;
②O2浓度:在O2浓度为零时,只进行无氧呼吸;O2浓度为10%以下时,既进行有氧呼吸,有进行无氧呼吸;O2浓度为10%以上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③CO2浓度:CO2是呼吸作用的产物,从化学平衡的角度分析,CO2浓度增加,呼吸速率下降,CO2浓度过大,会抑制呼吸作用的进行;
④含水量:在一定范围内,水的含量增加,呼吸作用增强。
【解答】解: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旺盛,制造的有机物多;夜间温度低呼吸作用弱,分解的有机物少,因此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增多。所以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瓜果特别甜,这是因为白天光合作用旺盛,晚上呼吸作用微弱,积累的糖分多。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因素,考查了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试题难度中等,
25.【答案】D
【分析】1、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2、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多,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强度后,光照强度再增强,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不变。
3、图中a点只进行呼吸作用;b点表示光合作用的光补偿点,此时总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d点已经达到了光饱和,光照强度不再是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
【解答】解:A、a点时无光照,所以小麦只进行呼吸作用,A正确;
B、b点时,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为0,说明此时总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B正确;
C、Mg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当植物缺Mg时,叶绿素合成减少,导致光合速率减慢,因此需要较高强度的光照才能达到光补偿点,即b点将向右移动,C正确;
D、20℃不是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适当提高温度时,光合速率将增强,cd段位置会上移,但是超过一定的温度,cd段位置可能会下移,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意在考查考生的析图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
26.【答案】B
【分析】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实验;
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淀粉的实验;
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证明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并从叶绿体放出氧;
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的实验。
【解答】解:A、萨克斯的实验中,首先对叶片进行饥饿处理,然后通过一组对照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并且光合作用需要光,A正确;
B、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里,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没有照射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发现好氧细菌向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实验证明: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氧气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B错误;
C、卡尔文用14C标记的14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然后追踪其放射性。发现了碳原子的转移途径为14CO2→14C3→(14CH2O),C正确;
D、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的发现史,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实验设计和总结能力,考生要明确光合作用的发现是一个漫长和艰辛的历程,需要很多科学家的共同努力;并且能够识记相关科学家的实验的设计思路和实验结论,难度适中。
27.【答案】B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a、c持续的时间长,是细胞分裂的分裂间期;b、d持续的时间短,是细胞周期的分裂期;由题图中的箭头指向可知一个细胞周期可以表示为(a+b)或(c+d)。
【解答】解:A、该图中一个细胞周期是a+b或c+d,A正确;
B、不同生物的c段时间是不相同的,B错误;
C、b是分裂期,主要完成遗传物质的均分,C正确;
D、d为分裂期,其中末期植物细胞中会形成细胞壁,而植物细胞壁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因此此时的高尔基体活动增强,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结合线段图,考查细胞周期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周期的概念、阶段等基础知识,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8.【答案】C
【分析】有丝分裂中期的特点是: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这个假象的板上,染色体的形态最清晰,数目最稳定。有丝分裂前期核膜、核仁消失,染色体、纺锤体出现。
【解答】解:A、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观察到染色体,A错误;
B、赤道板是一个假象的板,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有丝分裂中期以及任何其它时期都不可能看到赤道板,B错误;
C、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图象可观察到染色体、纺锤体、细胞壁,C正确;
D、在有丝分裂的前期核膜、核仁就逐渐解体消失了,所以不可能在有丝分裂中期看到核仁,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细胞结构的存在时期,难度适中。
29.【答案】C
【分析】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区别: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前期
由细胞两极发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已复制的两中心体分别移向两极,周围发出星射,形成纺锤体
末期
赤道板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
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
【解答】解:A、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都有核膜、核仁的消失,A错误;
B、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都能形成纺缍体,B错误;
C、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C正确;
D、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都有着丝点的分裂,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能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30.【答案】C
【分析】细胞衰老的特征:
(1)水少:细胞内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减慢;
(2)酶低: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
(3)色累: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累积,它们会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影响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4)核大: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5)透变: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解答】解:分解有机物减慢(即新陈代谢减慢)、酶的催化效率极低(即酶的活性降低),这是衰老细胞的特征,说明该细胞正在衰老。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意义,识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和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能根据题干信息“有机物分解缓慢,酶的催化效率极低”作出准确的判断。
二、非选择题。
31.【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据图分析,溶酶体来源于高尔基体,能吞噬并杀死进入细胞的病菌。1是细胞膜上的蛋白质,2是糖蛋白,3是脂双层,A细胞膜外侧,B是细胞膜内侧。
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解答】解:(1)通过分析可知,溶酶体起源于高尔基体。
(2)囊泡膜、细胞膜、细胞器膜具有相同的基本骨架脂双层,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吞噬细胞细胞膜的[2]糖蛋白能够识别细胞外细菌并将其吞噬;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因具有[1]载体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碘,但不能运输有些离子,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功能。
(4)为了追踪某蛋白质合成及分泌途径,向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放射性依次出现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及分泌物中,此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此研究方法称为同位素示踪法。
故答案为:
(1)高尔基体
(2)脂双层 流动性
(3)2 糖蛋白 1 载体 选择透过性
(4)内质网 同位素示踪法
【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结构的图象,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掌握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32.【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2、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较温和。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温度、pH等。
3、分析题图:在一定时间内,蔗糖酶和蔗糖合成酶的活性变化呈反相关,到28天左右蔗糖合成酶开始下降,但是蔗糖酶仍然下降。
【解答】解:(1)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蔗糖合成酶能将果糖和葡萄糖合成蔗糖,同时酶具有专一性,故蔗糖合成酶不能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蔗糖合成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以通过双缩尿试剂进行检测。西瓜果肉中的蔗糖不具有还原性,不可以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
(2)通过煮沸西瓜汁的时候,由于温度过高,蔗糖合成酶已经失活,无法将葡萄糖合成蔗糖,所有某同学通过研磨、煮沸然后冰镇的方法制作西瓜果汁,又向果汁里添加了很多葡萄糖,不会增加果汁中的蔗糖含量。
(3)蔗糖酶分解蔗糖,蔗糖合成酶合成蔗糖,通过图示观察可知,在一定时间内,蔗糖酶和蔗糖合成酶的活性变化呈反相关,蔗糖合成酶增加,蔗糖酶降低,到28天左右蔗糖合成酶开始下降,但是蔗糖酶仍然下降,由此可以推测出蔗糖含量的变化趋势,如图:
。
(4)果实从幼果到成果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幼果新陈代谢旺盛,细胞分裂、分化的物质和能量较多,光合产物进入果实后被酶分解和进一步被利用消耗,所以从幼果到成果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幼果中以蔗糖酶类为主,这期间果实中糖分积累很低。
故答案为:
(1)催化 不能 专一性 蛋白质 双缩脲 不可以
(2)不能 因为温度过高,蔗糖合成酶已经失活,无法将葡萄糖合成蔗糖
(3)
(4)果实从幼果到成果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幼果新陈代谢旺盛,细胞分裂、分化的物质和能量较多,光合产物进入果实后被酶分解和进一步被利用消耗
【点评】本题以图为载体,考查酶的相关探究实验,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图表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3.【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分析实验装置图:实验设计需遵循对照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本题实验的目的是验证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比无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放出热量更多,因此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氧气,因变量是保温瓶的温度变化。
【解答】解:(1)实验设计需遵循对照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因此①处应填:不加入石蜡油,②处应填:加入10g活性干酵母。
(2)A组实验没有加入石蜡油,铺满液面,这样有氧气溶解在水里,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
(3)因为有氧条件下比无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放出热量多,因此假说成立时,装置A、B温度大小关系是A>B。
(4)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在有氧呼吸的过程中,释放的CO2是在第二阶段产生的;产生ATP最多的是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故答案为:
(1)不加石蜡油 加入10g活性干酵母
(2)A
(3)A>B
(4)细胞质基质 二 三 线粒体内膜
【点评】本题结合图表,考查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掌握实验设计应该遵循的原则,能结合所学的知识作答。
34.【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分析题图:图1相同的处理天数,红葱生根长度大于大蒜;图2分析柱形图可知上午10:00左右,红葱细胞分裂指数最大;据此答题。
图3中A有丝分裂中期,B有丝分裂前期,C有丝分裂后期,D有丝分裂末期,
【解答】解:(1)本题为教材“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拓展探究。实验中要对所得数据要计算平均值,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2)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剪取根尖,放入盐酸和酒精的混合液中解离3﹣5min,目的使得组织细胞分散开来;将根尖放入清水中漂洗10min;用龙胆紫溶液对根尖染色3﹣5min,压片后制成装片。
图3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细胞图象正确顺序是:B有丝分裂前期→A有丝分裂中期→C有丝分裂后期→D有丝分裂末期。正常大蒜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6条,C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断裂染色体加倍,故C时期大蒜细胞的染色体条数是32。
(3)由于间期持续的时间最长,故在显微观察发现处于间期的细胞数量最多。
(4)制作装片时在解离步骤细胞已经死亡,所以不能选定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
(5)结合图1、图2分析,相同天数,红葱的须根长度更长,上午10:00细胞分裂指数更高,所以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最适宜的材料及取材时刻是红葱 上午10:00左右。
故答案为:
(1)平均值
(2)解离 龙胆紫(醋酸洋红) B→A→C→D 32条
(3)间 间期持续的时间最长
(4)不能 制作装片时在解离步骤细胞已经死亡
(5)红葱 上午10:00左右 相同天数,红葱的须根长度更长,上午10:00细胞分裂指数更高
【点评】本题考查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教学不能只满足于教材的实验原理、方法步骤等,要注重操作目的和实验结果的分析,不能只是讲实验,要切切实实的做实验,并能在此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相关探究,这样才能顺利解答实验相关的题目。
35.【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①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
a.水的光解:2H2O 4[H]+O2
b.ATP的生成:ADP+Pi+光能ATP。
②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a.CO2的固定:CO2+C52C3
b.三碳化合物的还原:2C3(CH2O)+C5
图示分析:①是光反应,②叶绿体基质,③释放的氧气。
【解答】解:(1)通过分析可知,①代表光反应,②代表叶绿体基质,③代表氧气;①为暗反应阶段提供[H]和NADPH,暗反应中CO2的作用是与C5结合形成两分子的C3。
(2)教材学过的光合作用知识与本文中介绍的新知识进行比较:
叶绿素种类
叶绿素分布
吸收光的种类
黑藻
叶绿素a、叶绿素b
叶绿体类囊体膜
红光、蓝紫光
蓝细菌
叶绿素a、叶绿素f
细胞膜
红外光、红光、蓝紫光
(3)A、通过资料可知,蓝细菌细胞内存在一种新的叶绿素﹣﹣叶绿素f,A不符合题意;
B、通过资料可知,蓝细菌细胞内存在叶绿素a和叶绿素f,B符合题意;
C.通过资料可知,蓝细菌细胞内叶绿素f具有吸收近红外光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
D.通过资料可知,蓝细菌细胞内叶绿素f在光合作用中起辅助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当处于荫蔽或者光线较暗的条件下时,叶绿素f就会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在地球形成之初时,叶绿素f可能先出现。慢慢随着大气的散开,光照条件转好,生物体为更好地吸收光能,叶绿素a才可能出现。
故答案为:
(1)光反应 叶绿体基质 O2 ATP、NADPH 与C5结合形成C3
(2)叶绿素a、叶绿素b 红光、蓝紫光 叶绿素a、叶绿素f 红外光、红光、蓝紫光
(3)B
(4)当处于荫蔽或者光线较暗的条件下时,叶绿素f就会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在地球形成之初时,叶绿素f可能先出现。慢慢随着大气的散开,光照条件转好,生物体为更好地吸收光能,叶绿素a才可能出现
【点评】本题以文本资料为载体,考查细胞中色素的种类与作用,目的考查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训练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资料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021北京房山高一(上)期中生物(教师版): 这是一份2021北京房山高一(上)期中生物(教师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具有相对独立遗传物质的细胞器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北京房山高一(上)期末生物(教师版): 这是一份2023北京房山高一(上)期末生物(教师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下列对酶的叙述正确的是,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如图所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北京房山高一(上)期末生物(教师版): 这是一份2022北京房山高一(上)期末生物(教师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