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北京平谷高一(上)期末生物(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北京平谷高一(上)期末生物(教师版),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蓝细菌是原核生物, 以下物质可以用32P标记的是,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北京平谷高一(上)期末
生 物
第一部分选择题
1. 生命系统存在着从细胞到生物圈的不同层次。下列属于生命系统最小层次的是( )
A. 病毒 B. 细胞 C. 组织 D. 器官
2. 夏季,人在剧烈运动后,要喝淡盐水;患急性肠胃炎时,要及时补充生理盐水。这样做主要目的是( )
A. 降温 B. 提供能量
C. 维持水盐代谢的平衡 D. 消毒
3. 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自由水参与营养物质的运输
B. 晾晒或风干处理种子自由水减少
C. 不同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基本相同
D. 在一定条件下自由水和结合水可以相互转化
4. 欲测定某品牌饮料中是否含有蛋白质,可选用的试剂及反应呈现的颜色是( )
A. 斐林试剂 砖红色 B. 苏丹III染液 橘黄色
C. 双缩脲试剂 紫色 D. 碘液 蓝色
5. 蓝细菌是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蓝细菌和酵母菌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蓝细菌( )
A. 细胞体积小 B.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 只有核糖体 D. 不形成染色质或染色体
6. 以下物质可以用32P标记的是( )
A. 葡萄糖 B. 氨基酸 C. 丙酮酸 D. 核苷酸
7.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 )
A. 核酸 B. 蛋白质 C. 核苷酸 D. 氨基酸
8. 把含有花青素的紫甘蓝放在清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若对其进行加热,随着水温的升高,水的颜色会逐渐变成紫色,原因是水温升高( )
A. 使水中的化学物质之间发生了显色反应
B. 增大了紫甘蓝细胞中花青素的溶解度
C. 破坏了紫甘蓝细胞的细胞壁
D. 使紫甘蓝生物膜破坏而丧失其功能
9.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细胞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核中有染色质
B. 核膜是双层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核
C. 不同细胞内,核仁的大小和数目是相同的
D. 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能被碱性染料染色
10. 某化学药物进入细胞后能抑制磷脂的合成。当该药物进入细胞后,下列细胞器的合成未直接受影响的是
A. 溶酶体和液泡 B. 中心体和核糖体
C. 线粒体和叶绿体 D.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11. 下面甲、乙、丙三个示意图所示的物质运输方式依次为( )
A. 自由扩散、主动运输、胞吞 B. 协助扩散、自由扩散、胞吐
C. 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吐 D.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胞吐
12. 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含有C、H、O、N、P B. 必须在有氧条件下合成
C. ATP -ADP循环转化迅速 D. 是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
13. 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成麦芽糖,而对纤维素的水解却不起作用,这种现象说明酶具有( )
A. 高效性 B. 专一性 C. 多样性 D. 稳定性
14. 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在下列装置中都放入干酵母(内有活酵母菌),其中适于产生酒精的是( )
A. 加入葡萄糖和水 B. 加入葡萄糖
C. 加入水 D. 加入葡萄糖和水,并不断搅拌
15. 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低温、无氧、干燥的环境有利于果蔬贮存
B. 慢跑运动时人体肌细胞主要通过无氧呼吸获取能量
C. 选用透气性好的“创可贴”保证人体细胞有氧呼吸
D. 玉米经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可用来代替汽油
16. 科研人员探究补充蓝光对平谷大桃叶片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叶绿素a( mg/g)
叶绿素b( mg/g)
叶绿素a+ b( mg/g)
实验组
2.6
0.9
3.5
对照组
2.3
0.7
3.0
A. 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素,层析液分离叶绿素
B. 蓝光处理使叶绿素a、b含量都增加
C. 蓝光对叶绿素b合成的作用更显著
D. 蓝光处理使叶绿素a/b的比值增加
17. 下图表示连续分裂细胞的两个相邻的细胞周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a+b、c+d可分别表示一个细胞周期 B. 不同细胞的c段时间都是相同的
C. b段主要完成染色体的平均分配 D. 动物细胞在d段末期不形成细胞板
18. 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所有体细胞都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
B.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
C. 细胞分化仅发生于早期胚胎形成的过程中
D. 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产生差异
19. 在蝌蚪发育成蛙的过程中,蝌蚪的尾会逐渐消失,这一现象与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凋亡有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凋亡受细胞自身基因的调控 B. 细胞凋亡也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C. 细胞凋亡不出现在胚胎发育过程中 D. 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可通过细胞凋亡清除
20. 某同学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菠菜的表皮细胞。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调节载物台,使观察材料位于物镜正下方
B. 高倍镜下转动粗准焦螺旋以快速找到观察材料
C. 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观察材料,再转换高倍镜观察
D. 在转换高倍镜之前,应先将所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21. 对于细胞学说,恩格斯说:“有了这个发现,有机的有生命的自然产物的研究-比较解剖学、生理学和胚胎学-才获得了巩固的基础。”细胞学说也被称为现代生物学的基石之一、 细胞学说的重要意义在于揭示了( )
A. 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B. 植物是由植物细胞构成的
C.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D. 构成生物体的细胞具有多样性
22. 胎盘球蛋白是来源于人类胎盘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下列关于胎盘球蛋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由细胞内核糖体合成 B. 具有催化作用
C. 组成的基本元素是C、H、O、N D. 空间结构改变会影响其功能
23. 图为细胞合成与分泌淀粉酶过程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细胞结构或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1是高尔基体,负责对淀粉酶进行加工
B. 2是内质网,其上附着的核糖体合成肽链
C. 3是线粒体,为淀粉酶合成提供ATP
D. 4是细胞核,是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24. 某学生用紫色洋葱鳞片叶为实验材料,撕取外表皮制作临时装片,先在清水中观察,然后用0.3g/mL蔗糖溶液取代清水并观察(见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细胞周围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
B. 图中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已经分离
C. 图中a处充满蔗糖溶液
D. 图中b处存在紫色物质
25. 科学家从蚕豆保卫细胞中检测到K+的通道。1998 年,美国科学家麦金农解析了K+通道蛋白的立体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K+通道蛋白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序决定了其功能
B. K+借助通道蛋白进行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C. K+通道开启或关闭过程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
D. K+通道蛋白具有专一性,只运输K+
26. 在淀粉-琼脂块上的5个圆点位置(如图)分别用蘸有不同液体的棉签涂抹,然后将其放人37°C恒温箱中保温。2h后取出该淀粉-琼脂块,加入碘液处理1min,然后用清水冲洗碘液,观察圆点的颜色变化。处理的结果记录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位置
处理圆点的液体
碘液处理后的颜色反应
①
清水
蓝黑色
②
煮沸的新鲜唾液
蓝黑色
③
与盐酸混合的 新鲜唾液
蓝黑色
④
新鲜唾液
红棕色
⑤
2%蔗糖酶
?
A. 37°C恒温箱里保温原因是使酶处于最适温度
B. 圆点②和③分别因不同原因改变唾液中酶的活性
C. 圆点⑤用碘液处理后的颜色应该是红棕色
D. 圆点④和⑤两组实验可用于研究酶的专一性
27. 番茄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 ~ 33°C。为研究夜间低温条件对番茄光合作用的影响,每日16:00至次日6:00对番茄幼苗进行15°C (对照组)和6°C的降温处理,在实验第0、3、6、9天进行相关指标测定,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 低温处理导致净光合速率下降
B. 低温处理对光合作用的酶活性无影响
C. 低温可导致气孔关闭进而使番茄幼苗CO2吸收量减少
D. 可通过适当提高夜间温度来提高冬季温室大棚番茄产量
28. 厌氧氨氧化菌是一种化能自养型细菌,能利用二氧化碳为碳源制造有机物。其细胞内具有厌氧氨氧化体的具膜细胞器。该细胞器是厌氧氨氧化菌进行分解代谢的主要场所。以下推测不合理的是( )
A. 该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 该细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核糖体
C. 该细菌在有光照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D. 厌氧氨氧化体膜成分主要是磷脂和蛋白质
29. 人体成熟的红细胞经过几个阶段发育而来,各阶段细胞特征如下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阶段
阶段1
阶段2
阶段3
阶段4
细胞特征
无血红蛋白,有较强的分裂能力
核糖体丰富,开始合成血红蛋白,有分裂能力
核糖体 等细胞器逐渐减少, 分裂能力减弱
无细胞核、核糖体等细胞器,血红蛋白含量高,无分裂能力
A. 阶段1至阶段4是红细胞分化的过程
B. 细胞特征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C. 核糖体增多有利于红细胞合成较多的血红蛋白
D. 阶段4失去分裂能力与红细胞的功能无关
30. 以下有关人体健康的说法中,有的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有的违背生物学原理。其中,有一定科学依据的说法是( )
A. 健康的生活方式会降低得癌症的概率
B. 长时间炖煮不会破坏食物中的一些维生素
C. 谷物不是甜的,糖尿病患者可放心多食用
D. 胆固醇影响健康,应食用无胆固醇的食品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31. 血红蛋白是主要存在于脊椎动物红细胞中的一种携带氧气的蛋白质,具有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功能。若血红蛋白浓度降低,携氧能力不足,就会出现贫血的症状。
(1)血红蛋白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___,其结构通式是_____________。
(2)血红蛋白是一种由血红素和珠蛋白组成的结合蛋白。珠蛋白肽链有两种,一种是a链,由141个氨基酸经过________方式脱掉 __________分子水而形成的。另一种是非a链,,包括β\δ\γ三种,各有146个氨基酸。虽然这三种非a链的氨基酸数目相同,但是组成这三条链的氨基酸的 _______可能不同。
(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遗传病 ,表现为贫血症状。正常人的红细胞是圆饼状,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是弯曲的镰刀状。检测血红蛋白结构变化如下图。
从结构与功能角度解释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贫血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32. 细胞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科研人员针对水分子的跨膜运输,进行了系列研究。
(1)水分子可以通过________方式透过细胞膜的磷脂双分 子层,也可以借助膜上的水通道蛋白以______方式进入细胞,前者运输速率慢,后者快。
(2)蛋白A是存在于多种组织细胞膜表面蛋白质,为探究蛋白A的功能研究者选用细胞膜中缺乏此蛋白的非洲爪蟾卵母细胞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
实验组号
在等渗溶液中进行的处理
在低渗溶液中测定卵母细胞的水通透速率(cm/s·10-4)
I
向卵母细胞注入微量水(对照)
27. 9
II
向卵母细胞注入蛋白A的mRNA
210.0
III
将部分II细胞放入含HgCl2的等渗溶液中
80.7
IV
将部分III组细胞放入含试剂M的等渗溶液中
188.0
注:卵母细胞接受蛋白A的mRNA后可以合成蛋白A,并将其整合到细胞膜上。
①与I组细胞相比,II组细胞对水的通透性______________。
②II和III组实验结果说明HgCl2对蛋白A的功能有____________作用。
③III和IV组实验结果说明试剂M能够使蛋白A的功能 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上述结果,可以得出推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3. 苹果具有降低胆固醇,维持酸碱平衡,促进肠胃蠕动等多种生理功能,苹果汁更深受欢迎。传统的直接压榨法出汁率较低,因此,研究人员探究酶解法增加苹果出汁率。
(1)成熟的苹果口味酸甜, 其细胞中含有蔗糖、果糖、 葡萄糖等,其中________属于单糖,组成这些糖的元素是__________。而苹果细胞壁中含有__________和果胶等多糖类物质,可考虑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分解。
(2)探究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的比例对苹果出汁率的影响,结果如图1。由图1可知,最优的果胶酶与纤维素酶的比例是___________。
(3)进一步研究使用复合酶进行酶解时的处 理温度和处理时间对草果出汁率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
据图2可知,复合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为__________。继续升高温度,出汁率反而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图3是在最适温度下进行的实验,据图3可知,随着酶促反应时间的增加,__________。
(4)综合上述(2)和(3)问的研究内容,请给出在生产实践中,增加苹果出汁率的合理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 篮球运动一次进攻的时间限制是24s,因此需要运动员在短时间内进行高强度运动。而高强度运动结束后运动员感到肌肉酸痛、疲劳。
(1)篮球运动员进行高强度运动训练时,肌纤维肌细胞主要通过图1的________(填字母)过程将葡萄糖等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_________为运动员直接提供能量。运动结束后,主要由图1中物质甲______在肌细胞的_________中彻底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2)为探究减轻运动员高强度运动训练后的肌肉酸痛感,将24名运动员随机分成2组,训练结束后,实验组增加30min低强度整理运动,而对照组直接休息。检测血液乳酸半时反应(乳酸浓度下降一半时所用时间),结果如图2。据图可知,实验组的乳酸半时反应时间低于对照组,说明30min整理运动可__________血清乳酸消除。
(3)研究发现,葡萄糖分解产生的乳酸从肌细胞扩散到血液中,进而在肝脏中重新转化为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最终又回到肌细胞中。从物质与能量的角度解释出现这种变化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
(4)结合本研究,为篮球运动员提出一条有关缓解肌肉酸痛的合理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 微核是有丝分裂后期无着丝点的染色体断片,往往经化学药物作用产生。某研究小组探究不同的家用洗涤剂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的影响。
(1)选取生长良好根长一致的萌发种子,随机分组,分别放入装有洗涤液和蒸馏水的培养皿中,浸泡24h。制作根尖临时装片需要经过解离漂洗、___________制片等步骤。
(2)应找到根尖______ 区细胞进行观察,观察时拍摄的显微照片如下图。
照片I中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____期。照片II的细胞,核DNA和染色体的数目之比为________。
(3)每组观察500个蚕豆根尖细胞,计算微核率和污染指数,结果如下表所示。
处理
微核率
污染指数
对照组
3.7%
一
0.1%洗洁精
8%
中度污染
0.3%洗洁精
13.2%
重度污染
0.1%沐浴露
84%
中度污染
0.3%沐浴露
11. 6%
重度污染
0.1%洗发水
10.8%
中度污染
0.3%洗发水
14. 4%
重度污染
由表可知,与对照组相比,不同种类的家用洗涤剂均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增加,且与三种家用洗涤剂的______________呈正相关,说明家用洗涤剂会损伤蚕豆根尖细胞中的____________。
(4)根据研究小组的结果,对我们生活洗涤有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 卵巢癌是指发生在卵巢的恶性肿瘤性疾病,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痛之一、顺铂是一种广谱的抗肿瘤药物。为探究顺铂对卵巢癌的影响,进行了如下研究。
(1)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突变。癌细胞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列举2点)。
(2)研究不同浓度的顺铂(DDP)对卵巢癌细胞SKOV3增殖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
实验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已有的研究结论,若你为研究者,接下来研究哪方面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 阅读下面短文,并回答问题。
土壤水分缺失对刺槐生长的影响
刺槐因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等优点而被广泛种植在黄土高原地区,为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发挥重要作用。自然环境中的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由于其生存环境的改变,通常会面临干旱环境,会对刺槐的生长和生物量分配(光合产物的积累分配)产生影响。
土壤水分严重缺乏使刺槐的光合作用受到制约,从而抑制刺槐的生长。土壤水分短缺时,根系最先感知,并向地上部分发出信号使叶片气孔关闭。随干旱程度的加深和干旱时间的延长,刺槐单叶面积减小,处于中下部的非功能性叶片逐渐衰老、脱落,在有效减少水分散失适应水分缺失的同时,也减小了幼苗的冠幅(树木的宽度)、降低了光合作用效率。
在水分充足的环境中,刺槐幼苗将相对多的资源分配到地上部分,提高其对光的捕获能力,以满足植株本身快速生长的需要;在土壤水分缺失加重时,刺槐为保持体内物质生产和水分的平衡,通过降低株高、减小地径、缩小冠幅来减少地上生物量的分配,将光合产物更多地向地下部分转移。但是,研究发现:随着轻度干旱时间延长,刺槐幼苗生长状态可逐渐恢复至正常。
(1)刺槐捕获光能要依靠的特定物质和结构分别是___________
(2)当土壤水分严重缺乏时,刺槐幼苗关闭气孔,___________供应不足,导致_________速率降低,因此无法及时消耗光反应产生的___________, 最终光合作用减弱。
(3)请从植物适应环境的角度分析随着轻度干旱时间延长,刺槐幼苗生长状态逐渐恢复的可能机理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生命系统存在着从细胞到生物圈的不同层次。下列属于生命系统最小层次的是( )
A. 病毒 B. 细胞 C. 组织 D. 器官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其中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生物圈是最大的结构层次。
【详解】根据分析,生命系统的最小层次是细胞,B正确。
故选B。
2. 夏季,人在剧烈运动后,要喝淡盐水;患急性肠胃炎时,要及时补充生理盐水。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 降温 B. 提供能量
C. 维持水盐代谢的平衡 D. 消毒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中的无机盐: (1)存在形式: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叶绿素中的Mg、血红蛋白中的Fe等以化合态。 (2)无机盐的生物功能: a、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如镁离子是叶绿素的重要组成成分。 b、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如Ca2+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 c、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平衡。
【详解】夏季,人在高温作业或剧烈活动后会因大量出汗而丢失无机盐,喝淡盐水主要为了维持无机盐代谢的平衡和水代谢的平衡;在患急性肠胃炎时,会因腹泻和呕吐而失水,及时注射生理盐水主要为了维持水及无机盐代谢的平衡,因此这样做的主要目的维持水盐代谢的平衡。
故选C。
3. 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自由水参与营养物质的运输
B. 晾晒或风干处理种子自由水减少
C. 不同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基本相同
D. 在一定条件下自由水和结合水可以相互转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内的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相互转化,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低,反之亦然。
【详解】A、自由水能自由移动对于营养物质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A正确;
B、种子晾晒或风干处理以减少自由水含量,降低代谢活动强度,延长储存期限,B正确;
C、不同生活环境、生活状态下的细胞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是不同的,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越大,其新陈代谢越旺盛,反之越弱,C错误;
D、自由水和结合水不是一成不变的,自由水与结合水在不同的环境和代谢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正确。
故选C。
4. 欲测定某品牌饮料中是否含有蛋白质,可选用的试剂及反应呈现的颜色是( )
A. 斐林试剂 砖红色 B. 苏丹III染液 橘黄色
C. 双缩脲试剂 紫色 D. 碘液 蓝色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III染液鉴定,呈橘黄色。
(4)淀粉遇碘液变蓝。
【详解】由分析可知,检测蛋白质的试剂为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C正确。
故选C。
5. 蓝细菌是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蓝细菌和酵母菌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蓝细菌( )
A. 细胞体积小 B.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 只有核糖体 D. 不形成染色质或染色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生物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它们的共同点是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遗传物质DNA。
【详解】蓝细菌是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原核生物(蓝细菌)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或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正确。
故选B。
6. 以下物质可以用32P标记的是( )
A. 葡萄糖 B. 氨基酸 C. 丙酮酸 D. 核苷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1) 糖类的元素组成:一般只含C、H、O;
(2)脂质的元素组成:主要含C、H、O,有的含有N、P;
(3)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主要为C、H、O、N,有的含有S;
(4)核酸的元素组成:C、H、O、N、P。
【详解】A、葡萄糖元素组成为C、H、O,不能用32P标记,A错误;
B、氨基酸的组成元素主要为C、H、O、N,有的含有S,不能用32P标记,B错误;
C、丙酮酸元素组成为C、H、O,不能用32P标记,C错误;
D、核苷酸的元素组成为C、H、O、N、P,能用32P标记,D正确。
故选D
7.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 )
A. 核酸 B. 蛋白质 C. 核苷酸 D. 氨基酸
【答案】A
【解析】
【分析】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蛋白质,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详解】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8. 把含有花青素的紫甘蓝放在清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若对其进行加热,随着水温的升高,水的颜色会逐渐变成紫色,原因是水温升高( )
A. 使水中的化学物质之间发生了显色反应
B. 增大了紫甘蓝细胞中花青素的溶解度
C. 破坏了紫甘蓝细胞的细胞壁
D. 使紫甘蓝生物膜破坏而丧失其功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原生质层由细胞膜、液泡膜以及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构成。细胞膜、液泡膜及原生质层均具有选择透过性,而细胞壁是全透性的。呈紫红色的花青素存在于液泡膜内的细胞液中。因此,只有当原生质层失去选择透过性,花青素才能通过原生质层进入水中。
【详解】据分析可知,由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花青素不能透过原生质层,故将紫甘蓝放入清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但进行加温时,随水温的升高,细胞死亡,原生质层失去选择透过性,花青素透过原生质层进入水中,使水的颜色逐渐变紫色,D正确。
故选D。
9.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细胞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核中有染色质
B. 核膜是双层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核
C. 不同细胞内,核仁的大小和数目是相同的
D. 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能被碱性染料染色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核的结构:
1、核膜
(1)结构:核膜是双层膜,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其上有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的数目较多。
(2)化学成分:主要是脂质分子和蛋白质分子。
(3)功能:起屏障作用,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隔开;控制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核仁:与某种RNA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有规律地消失和重建。
3、染色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详解】A、细胞核中有染色质、核仁等结构,A正确;
B、核膜是双层膜,其上有核孔,核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核,B正确;
C、核仁与某种RNA (rRNA) 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不同细胞内,核仁的大小不一定相同,C错误;
D、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能被碱性染料染色,D正确。
故选C。
10. 某化学药物进入细胞后能抑制磷脂的合成。当该药物进入细胞后,下列细胞器的合成未直接受影响的是
A. 溶酶体和液泡 B. 中心体和核糖体
C. 线粒体和叶绿体 D.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某化学药物进入细胞后能抑制磷脂的合成,而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之一,因此该药物进入细胞后会直接影响含膜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
【详解】A、溶酶体和液泡都含有膜结构,因此都受该药物的影响,A错误;
B、中心体和核糖体都不含膜结构,都不受该药物的影响,B正确;
C、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膜结构,因此都受该药物的影响,C错误;
D、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都含有膜结构,因此都受该药物的影响,D错误。
故选B。
11. 下面甲、乙、丙三个示意图所示的物质运输方式依次为( )
A. 自由扩散、主动运输、胞吞 B. 协助扩散、自由扩散、胞吐
C. 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吐 D.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胞吐
【答案】C
【解析】
【分析】物质跨膜运输方式:(1)自由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如水,CO2,甘油;(2)协助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3)主动运输的特点是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
【详解】由图可知,甲中的物质运输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且需要载体蛋白,不需要能量,为协助扩散;乙中的物质运输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且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为主动运输;丙中的物质运输方式为胞吐,C正确。
故选C。
12. 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含有C、H、O、N、P B. 必须在有氧条件下合成
C. ATP -ADP循环转化迅速 D. 是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ATP是腺苷三磷酸的英文名称缩写。ATP分子的结构式可以简写成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一种特殊的化学键,ATP分子中大量的能量就储存在特殊的化学键中。ATP可以水解,这实际上是指ATP分子中特殊的化学键水解。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详解】A、ATP的化学组成是一分子的腺苷(一分子的腺嘌呤和一分子的核糖)和三分子的磷酸基团,所以组成元素是C、H、O、N、P,A正确;
B、有氧条件和无氧条件都可以合成ATP,B错误;
C、正常生活的细胞中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是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循环转化也迅速,C正确;
D、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D正确,
故选B。
13. 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成麦芽糖,而对纤维素的水解却不起作用,这种现象说明酶具有( )
A. 高效性 B. 专一性 C. 多样性 D. 稳定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其中专一性是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这就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样。
【详解】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成麦芽糖,而对纤维素水解却不起作用,纤维素酶才能分解纤维素,说明酶具有专一性,即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B正确。
故选B。
14. 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在下列装置中都放入干酵母(内有活酵母菌),其中适于产生酒精的是( )
A. 加入葡萄糖和水
B. 加入葡萄糖
C. 加入水
D. 加入葡萄糖和水,并不断搅拌
【答案】A
【解析】
【分析】酵母菌是异养兼性厌氧型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可以产生酒精。判断能否产产生酒精主要看是否有氧气,是否有水,温度、pH是否合适等。
【详解】A、该图中反应液中含有酵母菌、葡萄糖和水、且是无氧环境,酵母菌会通过无氧呼吸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A正确;
B、该装置中是加入葡萄糖、没有加入水,不适合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B错误;
C、该装置中含有水,存在无氧条件,但是没有葡萄糖作为反应底物,不适合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C错误;
D、加入葡萄糖和水,不断搅拌,且广口瓶敞开,氧气进入发酵液中,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受抑制,不适合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D错误。
故选A。
15. 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低温、无氧、干燥的环境有利于果蔬贮存
B. 慢跑运动时人体肌细胞主要通过无氧呼吸获取能量
C. 选用透气性好的“创可贴”保证人体细胞有氧呼吸
D. 玉米经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可用来代替汽油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1)包扎伤口时,需要选用透气的消毒纱布或“创可贴”等敷料;
(2)花盆里的上壤板结后,空气不足,会影响根系生长,需要及时松土透气;
(3)利用麦芽、葡萄、粮食和酵母菌以及发酵罐等,在控制通气的情况下,可以生产各种酒,利用淀粉、醋酸杆菌或谷氨酸棒状杆菌以及发酵罐,在控制通气的情况下,可以生产食醋或味精;
(4)稻田也需要定期排水,否则水稻幼根因缺氧而变黑,腐烂;
(5)破伤风由破伤风芽孢杆菌引起,这种病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皮肤破损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病菌就容易大量繁殖。
(6)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的原因之一,是不致因剧烈运动导致氧的不足,而使肌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的大量积累会使肌肉酸胀之力。
【详解】A、低温、低氧、一定湿度的环境细胞呼吸最弱,有利于果蔬贮存,A错误;
B、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的原因之一,是不致因剧烈运动导致氧的不足,而使肌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的大量积累会使肌肉酸胀之力,B错误;
C、包扎伤口时,需要选用透气的消毒纱布或“创可贴”等,是为了防止破伤风芽孢杆菌无氧呼吸,C错误;
D、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玉米经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可用来代替汽油,D正确。
故选D。
16. 科研人员探究补充蓝光对平谷大桃叶片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叶绿素a( mg/g)
叶绿素b( mg/g)
叶绿素a+ b( mg/g)
实验组
2.6
0.9
3.5
对照组
2.3
0.7
3.0
A. 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素,层析液分离叶绿素
B. 蓝光处理使叶绿素a、b含量都增加
C. 蓝光对叶绿素b合成的作用更显著
D. 蓝光处理使叶绿素a/b的比值增加
【答案】D
【解析】
【分析】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1)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
(2)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3)各物质作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4)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详解】A、叶绿素可以溶解于无水乙醇,故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素;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可以随层析液的扩散而分离,故用层析液分离叶绿素,A正确;
B、从表格数据可以得知,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都增加,B正确;
C、蓝光处理后,叶绿素b增加了0.2,约增加29%;叶绿素a增加了0.3,约增加13%,所以蓝光对叶绿素b合成的作用更显著,C正确;
D、对照组叶绿素a/b的比值是2.3/0.7=3.29;蓝光处理后叶绿素a/b的比值是2.89,蓝光处理使叶绿素a/b的比值下降,D错误。
故选D。
17. 下图表示连续分裂细胞的两个相邻的细胞周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a+b、c+d可分别表示一个细胞周期 B. 不同细胞的c段时间都是相同的
C. b段主要完成染色体的平均分配 D. 动物细胞在d段末期不形成细胞板
【答案】B
【解析】
【分析】图中a、c表示分裂间期,b、d表示分裂期。
【详解】A、图中含有2个完整的细胞周期,a+b、c+d可分别表示一个细胞周期,A正确;
B、不同细胞的c段分裂间期的时间是不相同的,B错误;
C、b表示分裂期,主要完成染色体的平均分配,C正确;
D、d表示分裂期,动物细胞在末期不形成细胞板,D正确。
故选B。
【点睛】
18. 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所有体细胞都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
B.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
C. 细胞分化仅发生于早期胚胎形成的过程中
D. 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产生差异
【答案】B
【解析】
【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
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A、高度分化的体细胞不再分裂,A错误;
B、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对有机体是有利的,B正确;
C、细胞分化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C错误;
D、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会导致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B。
【点睛】
19. 在蝌蚪发育成蛙过程中,蝌蚪的尾会逐渐消失,这一现象与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凋亡有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凋亡受细胞自身基因的调控 B. 细胞凋亡也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C. 细胞凋亡不出现在胚胎发育过程中 D. 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可通过细胞凋亡清除
【答案】C
【解析】
【分析】1、细胞凋亡指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就叫细胞凋亡,又叫细胞编程性死亡。
2、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 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详解】A、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受细胞自身基因的调控,A正确;
B、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B正确;
C、胚胎发育过程中也会有细胞凋亡,C错误;
D、细胞凋亡有利于生物个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可通过细胞凋亡清除,D正确。
故选C。
20. 某同学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菠菜的表皮细胞。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调节载物台,使观察材料位于物镜正下方
B. 高倍镜下转动粗准焦螺旋以快速找到观察材料
C. 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观察材料,再转换高倍镜观察
D. 在转换高倍镜之前,应先将所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答案】B
【解析】
【分析】高倍显微镜的操作流程: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找到物像→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调节反光镜或光圈使视野变亮,同时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可见。
【详解】A、调节载玻片位置,使观察材料位于物镜下方,即位于视野中,A正确;
B、高倍镜下只能转动细准焦螺旋,B错误;
C、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观察材料,再转换高倍镜观察,C正确;
D、在转换高倍镜之前,应先将所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D正确。
故选B。
21. 对于细胞学说,恩格斯说:“有了这个发现,有机的有生命的自然产物的研究-比较解剖学、生理学和胚胎学-才获得了巩固的基础。”细胞学说也被称为现代生物学的基石之一、 细胞学说的重要意义在于揭示了( )
A. 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B. 植物是由植物细胞构成的
C.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D. 构成生物体的细胞具有多样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两位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后人根据他们分别于1838年和1839年发表的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并加以修正,综合为以下要点: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就像原子论之于化学一样,细胞学说对于生物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详解】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对于生物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A正确。
故选A。
22. 胎盘球蛋白是来源于人类胎盘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下列关于胎盘球蛋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由细胞内核糖体合成 B. 具有催化作用
C. 组成的基本元素是C、H、O、N D. 空间结构改变会影响其功能
【答案】B
【解析】
【分析】蛋白质的多样性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有关。
【详解】A、蛋白质都是由细胞内的核糖体合成的,A正确;
B、具有催化作用的是酶,由题意可知,胎盘球蛋白具有免疫作用,B错误;
C、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元素是C、H、O、N,C正确;
D、结构是与功能相适应的,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会影响其功能,D正确。
故选B。
23. 图为细胞合成与分泌淀粉酶的过程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细胞结构或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1是高尔基体,负责对淀粉酶进行加工
B. 2是内质网,其上附着的核糖体合成肽链
C. 3是线粒体,为淀粉酶合成提供ATP
D. 4是细胞核,是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答案】D
【解析】
【分析】1、分析图可知,1表示高尔基体,2表示内质网,3表示线粒体,4表示细胞核,5表示细胞膜。
2、高尔基体的作用: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 与动物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3、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
4、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详解】A、淀粉酶的本质是蛋白质,高尔基体的作用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A正确;
B、2表示内质网,上面有附着核糖体,核糖体中可以利用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合成肽链,B正确;
C、3表示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可以为淀粉酶合成提供ATP,C正确;
D、4是细胞核,是细胞新陈代谢的控制中心,细胞质基质才是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D错误。
故选D。
24. 某学生用紫色洋葱鳞片叶为实验材料,撕取外表皮制作临时装片,先在清水中观察,然后用0.3g/mL蔗糖溶液取代清水并观察(见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细胞周围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
B. 图中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已经分离
C. 图中a处充满蔗糖溶液
D. 图中b处存在紫色物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a表示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充满的外界溶液,b表示细胞液。
【详解】A、图中出现质壁分离,原因是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A错误;
B、图中细胞已失水,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已经分离,B正确;
C、a处充满外界溶液蔗糖溶液,C正确;
D、b为细胞液,含有紫色物质,呈紫色,D正确。
故选A。
【点睛】
25. 科学家从蚕豆保卫细胞中检测到K+的通道。1998 年,美国科学家麦金农解析了K+通道蛋白的立体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K+通道蛋白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序决定了其功能
B. K+借助通道蛋白进行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C. K+通道开启或关闭过程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
D. K+通道蛋白具有专一性,只运输K+
【答案】B
【解析】
【分析】自由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协助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主动运输的特点是需要载体和能量。
【详解】A、K+通道蛋白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功能与其结构有关,故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序及多肽链的空间结构决定蛋白质的功能,A正确;
B、K+借助通道蛋白进行跨膜运输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B错误;
C、从题图上可以看出,K+通道开启或关闭过程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C正确;
D、通道蛋白只能运输特定的物质,有一定的专一性,D正确。
故选B。
26. 在淀粉-琼脂块上的5个圆点位置(如图)分别用蘸有不同液体的棉签涂抹,然后将其放人37°C恒温箱中保温。2h后取出该淀粉-琼脂块,加入碘液处理1min,然后用清水冲洗碘液,观察圆点的颜色变化。处理的结果记录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位置
处理圆点的液体
碘液处理后的颜色反应
①
清水
蓝黑色
②
煮沸的新鲜唾液
蓝黑色
③
与盐酸混合的 新鲜唾液
蓝黑色
④
新鲜唾液
红棕色
⑤
2%蔗糖酶
?
A. 37°C恒温箱里保温原因是使酶处于最适温度
B. 圆点②和③分别因不同原因改变唾液中酶的活性
C. 圆点⑤用碘液处理后的颜色应该是红棕色
D. 圆点④和⑤两组实验可用于研究酶的专一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1、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专一性是指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2、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 (pH)前,随着温度(pH) 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 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 (pH)后,随着温度(pH) 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详解】A、温度影响酶活性,温度过高过低都会抑制酶活性,因此本题中37°C恒温箱里保温原因是使酶处于最适温度,A正确;
B、分析表格可知,圆点②处理方式是高温使酶失活,圆点③是加酸使酶活性降低,所以圆点②和③分别因不同原因改变唾液中酶的活性,B正确;
C、由于酶具有专一性,蔗糖酶不能催化分解淀粉,故圆点⑤应该呈现黑蓝色,C错误;
D、分析表格可知,圆点④和⑤两组实验中,用的是同一种底物,两种酶,圆点④添加新鲜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会将淀粉分解掉,从而使得颜色变为红棕色,圆点⑤添加2%蔗糖酶,蔗糖酶不会将淀粉分解掉,从而使得颜色变为蓝黑色,说明酶具有专一性,D正确。
故选C。
27. 番茄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 ~ 33°C。为研究夜间低温条件对番茄光合作用的影响,每日16:00至次日6:00对番茄幼苗进行15°C (对照组)和6°C的降温处理,在实验第0、3、6、9天进行相关指标测定,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 低温处理导致净光合速率下降
B. 低温处理对光合作用的酶活性无影响
C. 低温可导致气孔关闭进而使番茄幼苗CO2吸收量减少
D. 可通过适当提高夜间温度来提高冬季温室大棚番茄产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从图中看出夜间15℃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开放程度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都比夜间6℃处理要高。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
【详解】A、由第一个图可以看出,夜间6℃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比夜间15℃处理更低,A正确;
B、低温会抑制酶的活性,B错误;
C、从第二个图可以看出,夜间6℃处理的气孔开放明显下降,导致二氧化碳供应不足,从而使光合作用受到抑制,C正确;
D、从三个实验结果来看,夜间15℃处理净光合速率、气孔开放程度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都增加,所以可通过适当提高夜间温度来提高冬季温室大棚番茄产量,D正确。
故选B。
28. 厌氧氨氧化菌是一种化能自养型细菌,能利用二氧化碳为碳源制造有机物。其细胞内具有厌氧氨氧化体的具膜细胞器。该细胞器是厌氧氨氧化菌进行分解代谢的主要场所。以下推测不合理的是( )
A. 该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 该细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核糖体
C. 该细菌在有光照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D. 厌氧氨氧化体膜成分主要是磷脂和蛋白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细胞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
【详解】A、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A正确;
B、细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核糖体,B正确;
C、由题意可知,该细菌是化能自养型,也就是利用化学能将二氧化碳转变为有机物,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
D、由题意可知,厌氧氨氧化体膜属于生物膜,其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D正确。
故选C。
29. 人体成熟的红细胞经过几个阶段发育而来,各阶段细胞特征如下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阶段
阶段1
阶段2
阶段3
阶段4
细胞特征
无血红蛋白,有较强的分裂能力
核糖体丰富,开始合成血红蛋白,有分裂能力
核糖体 等细胞器逐渐减少, 分裂能力减弱
无细胞核、核糖体等细胞器,血红蛋白含量高,无分裂能力
A. 阶段1至阶段4是红细胞分化的过程
B. 细胞特征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C. 核糖体增多有利于红细胞合成较多的血红蛋白
D. 阶段4失去分裂能力与红细胞的功能无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详解】A、由表格可知,每个阶段细胞的形态结构是不同的,说明阶段1至阶段4是红细胞分化的过程,A正确;
B、细胞特征发生变化的原因是细胞分化,而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正确;
C、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故核糖体增多有利于红细胞合成较多的血红蛋白,C正确;
D、红细胞在发育过程中随着血红蛋白的合成逐渐增多,分裂能力逐渐减弱、消失,血红蛋白的功能主要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因此分裂能力减弱、消失与其执行特定功能有关,D错误。
故选D。
30. 以下有关人体健康的说法中,有的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有的违背生物学原理。其中,有一定科学依据的说法是( )
A. 健康的生活方式会降低得癌症的概率
B. 长时间炖煮不会破坏食物中的一些维生素
C. 谷物不是甜的,糖尿病患者可放心多食用
D. 胆固醇影响健康,应食用无胆固醇的食品
【答案】A
【解析】
【分析】1、粮食作物玉米、小麦、水稻的种子中含有丰富的淀粉,淀粉还大量存在于马铃薯、山药、甘薯等植物变态的茎或根以及一些植物的果实中。人体摄入的淀粉,必须经过消化分解成葡萄糖,才能被细胞吸收利用。
2、胆固醇在许多动物性食物中含量丰富。饮食中如果过多地摄入胆固醇,会在血管壁上形成沉积,造成血管堵塞,危及生命。因此,膳食中要注意限制高胆固醇类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等)的过量摄入。
3、癌细胞是指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
【详解】A、致癌因子是导致癌症的主要因素,在日常生活中应远离致癌因子,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会降低得癌症的概率,A正确;
B、维生素会受到高温破坏,加热、光照、长时间储存等都会造成维生素的流失和分解,B错误;
C、谷物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多糖,其水解产物是葡萄糖,糖尿病患者不可多食,C错误;
D、饮食中如果过多地摄入胆固醇,会在血管壁上形成沉积,造成血管堵塞,危及生命,不要过量摄入,但还需要适量摄入,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成分,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有关,D错误。
故选A。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31. 血红蛋白是主要存在于脊椎动物红细胞中的一种携带氧气的蛋白质,具有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功能。若血红蛋白浓度降低,携氧能力不足,就会出现贫血的症状。
(1)血红蛋白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___,其结构通式是_____________。
(2)血红蛋白是一种由血红素和珠蛋白组成的结合蛋白。珠蛋白肽链有两种,一种是a链,由141个氨基酸经过________方式脱掉 __________分子水而形成的。另一种是非a链,,包括β\δ\γ三种,各有146个氨基酸。虽然这三种非a链的氨基酸数目相同,但是组成这三条链的氨基酸的 _______可能不同。
(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遗传病 ,表现为贫血症状。正常人的红细胞是圆饼状,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是弯曲的镰刀状。检测血红蛋白结构变化如下图。
从结构与功能角度解释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贫血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氨基酸 ②.
(2) ①. 脱水缩合 ②. 140
③. 种类
(3)组成血红蛋白的多肽链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
【解析】
【分析】1、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①有的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如肌肉蛋白;②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③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和血红蛋白;④有的蛋白质具有信息传递,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⑤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
2、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小问1详解】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 。
【小问2详解】
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方式连接成肽链,脱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141-1=140.组成肽链的氨基酸数目相同,但是氨基酸种类可能不同,不同的氨基酸R基不同。
【小问3详解】
从图上看,镰刀型红细胞的血红蛋白与正常红细胞血红蛋白的空间结构差别很大,所以从结构与功能角度解释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贫血的原因,可能是组成血红蛋白的多肽链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
【点睛】本题以血红蛋白为背景考查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还有简单的蛋白质计算,主要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分析和计算能力。
32. 细胞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科研人员针对水分子的跨膜运输,进行了系列研究。
(1)水分子可以通过________方式透过细胞膜的磷脂双分 子层,也可以借助膜上的水通道蛋白以______方式进入细胞,前者运输速率慢,后者快。
(2)蛋白A是存在于多种组织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为探究蛋白A的功能研究者选用细胞膜中缺乏此蛋白的非洲爪蟾卵母细胞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
实验组号
在等渗溶液中进行的处理
在低渗溶液中测定卵母细胞的水通透速率(cm/s·10-4)
I
向卵母细胞注入微量水(对照)
27. 9
II
向卵母细胞注入蛋白A的mRNA
210.0
III
将部分II细胞放入含HgCl2的等渗溶液中
80.7
IV
将部分III组细胞放入含试剂M的等渗溶液中
188.0
注:卵母细胞接受蛋白A的mRNA后可以合成蛋白A,并将其整合到细胞膜上。
①与I组细胞相比,II组细胞对水的通透性______________。
②II和III组实验结果说明HgCl2对蛋白A的功能有____________作用。
③III和IV组实验结果说明试剂M能够使蛋白A的功能 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上述结果,可以得出推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自由扩散 ②. 协助扩散
(2) ①. 增大 ②. 抑制 ③. 部分恢复
(3)蛋白A是水通道蛋白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表格中的实验可知:I是对照组,II、 II、IV属于实验组,II与I对照,II注入蛋白质A的mRNA,经翻译形成蛋白质A,在低渗溶液中测定卵细胞的水通透速率远大于I,说明蛋白质A与水的通透性有关;III与II对照,III将II的部分细胞放入含HgCl2的等渗溶液中,水的通透性大大降低,说明HgCl2可能对蛋白质A的功能具有抑制作用;IV与III对照,IV将部分III组细胞放入含试剂M的等渗溶液中,水的通透性又升高,说明试剂M能够使蛋白A的功能能够部分恢复。
【小问1详解】
水分子可以通过自由扩散方式透过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也可以借助膜上的水通道蛋白以协助扩散方式进入细胞,前者运输速率慢,后者快。
【小问2详解】
①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与I组细胞相比,II 组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对水的通透性增大。
②向卵母细胞注入蛋白A的mRNA,会翻译出蛋白A,将部分II细胞放入含HgCl2的等渗溶液中,在低渗溶液中测定卵细胞的水通透速率为80.7cm/s·10-4, 远远低于实验II组的210.0cm/s·10-4,说明HgC12对蛋白A的功能有抑制作用。
③IV组处理方式是将部分III组细胞放入含试剂M的等渗溶液中,分析III和IV组实验结果,在低渗溶液中测定卵细胞的水通透速率IV >III, 说明试剂M能够使蛋白A的功能部分恢复,
【小问3详解】
综合上述结果,可以得出蛋白A是水通道蛋白的结论。
【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物质运输的方式等知识,考生识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物质运输的方式和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33. 苹果具有降低胆固醇,维持酸碱平衡,促进肠胃蠕动等多种生理功能,苹果汁更深受欢迎。传统的直接压榨法出汁率较低,因此,研究人员探究酶解法增加苹果出汁率。
(1)成熟的苹果口味酸甜, 其细胞中含有蔗糖、果糖、 葡萄糖等,其中________属于单糖,组成这些糖的元素是__________。而苹果细胞壁中含有__________和果胶等多糖类物质,可考虑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分解。
(2)探究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的比例对苹果出汁率的影响,结果如图1。由图1可知,最优的果胶酶与纤维素酶的比例是___________。
(3)进一步研究使用复合酶进行酶解时的处 理温度和处理时间对草果出汁率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
据图2可知,复合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为__________。继续升高温度,出汁率反而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图3是在最适温度下进行的实验,据图3可知,随着酶促反应时间的增加,__________。
(4)综合上述(2)和(3)问的研究内容,请给出在生产实践中,增加苹果出汁率的合理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果糖、葡萄糖##葡萄糖、果糖 ②. C、H、O ③. 纤维素
(2)3:1 (3) ①. 55℃ ②. 高温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的活性下降 ③. 出汁率先上升后下降
(4)在生产时,应该用果胶酶与纤维素酶3:1的比例添加到苹果泥中,反应温度调到55℃,至少反应2个小时
【解析】
【分析】1、果胶是植物细胞壁以及胞间层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它是由半乳糖醛酸聚合而成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不溶于水。在果汁的加工中,果胶不仅会影响出汁率,还会使果汁浑浊。
2、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细胞壁及胞间层,使榨取果汁变得更容易;果胶被果胶酶分解成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也使得浑浊的果汁变得澄清。
【小问1详解】
果糖和葡萄糖是单糖,蔗糖属于二糖。组成这些糖的元素是C、H、O。苹果细胞壁中含有纤维素和果胶等多糖类物质。
【小问2详解】
从图上看,曲线的顶峰对应的果胶酶与纤维素酶的比例是3:1,在此比例下出汁率最高。
【小问3详解】
据图2可知,曲线顶峰对应的55℃即为最适温度。继续升高温度,出汁率反而降低的原因是高温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的活性下降。图3是在最适温度下进行的实验,据图3可知,随着酶促反应时间的增加,出汁率先上升后下降。
【小问4详解】
综合上述(2)和(3)问的研究内容,在生产实践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增加苹果出汁率:在生产时,应该用果胶酶与纤维素酶3:1的比例添加到苹果泥中,反应温度调到55℃,至少反应2个小时。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果胶酶在果汁加工中的作用原理和应用,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解答问题。
34. 篮球运动一次进攻的时间限制是24s,因此需要运动员在短时间内进行高强度运动。而高强度运动结束后运动员感到肌肉酸痛、疲劳。
(1)篮球运动员进行高强度运动训练时,肌纤维肌细胞主要通过图1的________(填字母)过程将葡萄糖等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_________为运动员直接提供能量。运动结束后,主要由图1中物质甲______在肌细胞的_________中彻底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2)为探究减轻运动员高强度运动训练后的肌肉酸痛感,将24名运动员随机分成2组,训练结束后,实验组增加30min低强度整理运动,而对照组直接休息。检测血液乳酸半时反应(乳酸浓度下降一半时所用时间),结果如图2。据图可知,实验组的乳酸半时反应时间低于对照组,说明30min整理运动可__________血清乳酸消除。
(3)研究发现,葡萄糖分解产生的乳酸从肌细胞扩散到血液中,进而在肝脏中重新转化为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最终又回到肌细胞中。从物质与能量的角度解释出现这种变化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
(4)结合本研究,为篮球运动员提出一条有关缓解肌肉酸痛的合理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ab ②. ATP ③. 丙酮酸 ④. 线粒体 (2)促进
(3)乳酸在肝脏中重新转化成葡萄糖,可以减少机体内物质和能量的浪费,使有机物和能量再次被利用
(4)每次高强度运动结束后进行30min的低强度整理运动
【解析】
【分析】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细胞质基质进行有氧呼吸第一阶段,葡萄糖形成丙酮酸和[H],同时释放少量能量;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与水反应形成二氧化碳和[H],同时释放少量能量;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H]与氧气结合生产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用于合成ATP。
【小问1详解】
篮球运动员进行高强度运动训练时,细胞主要通过有氧呼吸提供能量,对应的是ab过程,有氧呼吸产生了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储存在ATP中,直接为运动员供能。有氧呼吸是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具体过程是,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分解为甲(丙酮酸),然后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小问2详解】
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积累过多造成的肌肉酸痛。该探究实验中,自变量为是否进行了30min低强度整理运动,因变量为血液乳酸半时反应(乳酸浓度下降一半时所用时间)。从图上可以看出,进行了30min整理运动后,乳酸浓度下降的时间几乎是没有做整理运动的一半,即说明30min整理运动可促进血清乳酸消除。
【小问3详解】
肌细胞产生的乳酸在肝脏中重新转化为葡萄糖,再回到肌细胞,从物质与能量的角度解释出现这种变化的意义是乳酸在肝脏中重新转化成葡萄糖,可以减少机体内物质和能量的浪费,使有机物和能量再次被利用。
【小问4详解】
从上述探究实验可知整理运动能缓解肌肉酸痛,故建议每次高强度运动结束后进行30min的低强度整理运动。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呼吸,主要考查了考生对细胞呼吸产物和发生场所的识记能力,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能用所学解释生活中小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
35. 微核是有丝分裂后期无着丝点的染色体断片,往往经化学药物作用产生。某研究小组探究不同的家用洗涤剂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的影响。
(1)选取生长良好根长一致的萌发种子,随机分组,分别放入装有洗涤液和蒸馏水的培养皿中,浸泡24h。制作根尖临时装片需要经过解离漂洗、___________制片等步骤。
(2)应找到根尖______ 区的细胞进行观察,观察时拍摄的显微照片如下图。
照片I中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____期。照片II的细胞,核DNA和染色体的数目之比为________。
(3)每组观察500个蚕豆根尖细胞,计算微核率和污染指数,结果如下表所示。
处理
微核率
污染指数
对照组
3.7%
一
0.1%洗洁精
8%
中度污染
0.3%洗洁精
13.2%
重度污染
0.1%沐浴露
8.4%
中度污染
0.3%沐浴露
11. 6%
重度污染
0.1%洗发水
10.8%
中度污染
0.3%洗发水
14. 4%
重度污染
由表可知,与对照组相比,不同种类的家用洗涤剂均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增加,且与三种家用洗涤剂的______________呈正相关,说明家用洗涤剂会损伤蚕豆根尖细胞中的____________。
(4)根据研究小组的结果,对我们生活洗涤有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染色 (2) ①. 分生 ②. 中 ③. 1:1
(3) ①. 微核率 ②. 浓度 ③. 染色体
(4)应减少洗涤剂的使用
【解析】
【分析】有丝分裂过程:
(1)间期:①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②细胞适度生长。
(2)前期:①核仁、核膜消失;②染色质→染色体;③纺锤体形成,植物细胞是从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动物是中心体发出星射线,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3)中期:①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于赤道板上;②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
(4)后期:①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②子染色体平均移向两极。
(5)末期:①核仁、核膜出现,形成两个细胞核;②染色体→染色质;③纺锤体消失;④细胞质分裂,植物细胞在赤道板的位置形成细胞板,细胞板由细胞的中央向四周扩散,逐渐形成了新的细胞壁。动物细胞细胞膜向内凹陷,最后把细胞缢裂成两个子细胞。
【小问1详解】
制作根尖临时装片,应该先解离,让根尖酥软,再漂洗去盐酸,接着用碱性染料进行染色,最后制片、观察。
【小问2详解】
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比较旺盛,因此应找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观察。照片I中细胞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照片II的细胞,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的数目加倍,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核DNA和染色体的数目之比为1:1。
【小问3详解】
分析表格可知,对照组微核率为3.7%,实验组中,不同种类的家用洗涤剂均会导致微核率升高,且与三种家用洗涤剂的浓度呈正相关。根据题意可知,微核是有丝分裂后期无着丝点的染色体断片,往往经化学药物作用产生,说明家用洗涤剂会损伤蚕豆根尖细胞中的染色体。
【小问4详解】
分析表格可知,不同洗涤剂的使用均会导致微核率升高,且与洗涤剂的浓度呈正相关,而且涤剂浓度越高,污染程度越严重,因此我们在生活洗涤过程中应减少洗涤剂的使用。
【点睛】本题借助微核这个概念考查了有丝分裂的特点和洗涤剂对于微核率和污染指数的影响,需要学生识记有丝分裂的特点,并能理解题中的表格,根据题意准确作答。
36. 卵巢癌是指发生在卵巢的恶性肿瘤性疾病,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痛之一、顺铂是一种广谱的抗肿瘤药物。为探究顺铂对卵巢癌的影响,进行了如下研究。
(1)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突变。癌细胞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列举2点)。
(2)研究不同浓度的顺铂(DDP)对卵巢癌细胞SKOV3增殖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
实验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已有的研究结论,若你为研究者,接下来研究哪方面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②. 无限增殖、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2)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DDP浓度升高,作用时间延长,DDP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的效果越强
(3)探究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的最适DDP浓度和作用时间
【解析】
【分析】1、癌细胞的特征:①在适宜条件能无限增殖,②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③细胞膜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性降低。
2、致癌因子有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
【小问1详解】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这是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癌细胞具有的特点是无限增殖、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小问2详解】
分析题图,在第二天以后,随时间延长,DDP对卵巢癌细胞的抑制作用越强;在作用时间相同时,在实验的DDP浓度范围内,DDP浓度越高,对卵巢癌细胞的抑制作用越强。
【小问3详解】
该实验已大致了解了DDP对卵巢癌细胞有抑制作用,接下来就应该了解用药量及用药时间的问题,所以应该探究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的最适DDP浓度和作用时间。
【点睛】本题以抗肿瘤药物为背景,考查了考生对细胞癌变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
37. 阅读下面短文,并回答问题。
土壤水分缺失对刺槐生长的影响
刺槐因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等优点而被广泛种植在黄土高原地区,为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发挥重要作用。自然环境中的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由于其生存环境的改变,通常会面临干旱环境,会对刺槐的生长和生物量分配(光合产物的积累分配)产生影响。
土壤水分严重缺乏使刺槐的光合作用受到制约,从而抑制刺槐的生长。土壤水分短缺时,根系最先感知,并向地上部分发出信号使叶片气孔关闭。随干旱程度的加深和干旱时间的延长,刺槐单叶面积减小,处于中下部的非功能性叶片逐渐衰老、脱落,在有效减少水分散失适应水分缺失的同时,也减小了幼苗的冠幅(树木的宽度)、降低了光合作用效率。
在水分充足的环境中,刺槐幼苗将相对多的资源分配到地上部分,提高其对光的捕获能力,以满足植株本身快速生长的需要;在土壤水分缺失加重时,刺槐为保持体内物质生产和水分的平衡,通过降低株高、减小地径、缩小冠幅来减少地上生物量的分配,将光合产物更多地向地下部分转移。但是,研究发现:随着轻度干旱时间延长,刺槐幼苗生长状态可逐渐恢复至正常。
(1)刺槐捕获光能要依靠的特定物质和结构分别是___________
(2)当土壤水分严重缺乏时,刺槐幼苗关闭气孔,___________供应不足,导致_________速率降低,因此无法及时消耗光反应产生的___________, 最终光合作用减弱。
(3)请从植物适应环境的角度分析随着轻度干旱时间延长,刺槐幼苗生长状态逐渐恢复的可能机理____________。
【答案】(1)光和色素、叶绿体
(2) ①. 二氧化碳 ②. 暗反应 ③. NADPH和ATP
(3)刺槐为保持水分的平衡,出现适应干旱环境的特征:降低株高、减小地径,根系发达,叶子变小或变厚,气孔变小等特征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
(1)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进行,此过程必须有光、色素、化合作用的酶.具体反应步骤:①水的光解,水在光下分解成氧气和NADPH;②ATP生成,ADP与Pi接受光能变成ATP,此过程将光能变为ATP活跃的化学能。
(2)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有光或无光均可进行,反应步骤:①二氧化碳的固定,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生成两个三碳化合物;②二氧化碳的还原,三碳化合物接受NADPH、酶、ATP生成有机物.此过程中ATP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化合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NADPH和ATP,NADPH和ATP能够将三碳化合物还原形成有机物。
【小问1详解】
叶绿体中的色素具有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的作用,因此刺槐捕获光能要依靠的特定物质是光和色素,捕获光能的色素存在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小问2详解】
当土壤水分严重缺乏时,水分蒸发很快,植物缺水了就会枯萎而死,为了防止水分的过分散失只好关闭气孔,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因此当气孔关闭时,气体交换减少,二氧化碳供应不足;二氧化碳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二氧化碳供应不足,暗反应速率降低,无法及时消耗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最终光合作用减弱。
【小问3详解】
随着轻度干旱时间延长,刺槐为保持水分的平衡,出现适应干旱环境的特征:降低株高、减小地径,根系发达,叶子变小或变厚,气孔变小等特征,从而使刺槐幼苗生长状态逐渐恢复。
【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过程和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干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北京平谷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及答案(教师版),共11页。
这是一份2023北京平谷高二(上)期末生物(教师版),共20页。
这是一份2021北京平谷高二(上)期末生物(教师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图为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某人因体温持续在38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