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北京房山高一(上)期末语文(教师版) 试卷

    2023北京房山高一(上)期末语文(教师版)第1页
    2023北京房山高一(上)期末语文(教师版)第2页
    2023北京房山高一(上)期末语文(教师版)第3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北京房山高一(上)期末语文(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北京房山高一(上)期末语文(教师版),共21页。
    2023北京房山高一(上)期末
    语 文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8 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8月,AI绘制的油画在艺术比赛中斩获奖项,引发热议;8月底,NovelAI模型流出,越来越多的二次元绘画作品登上社交论坛,甚至被用于售卖;9月,图片版权商 Getty Image 禁止上传交易AI作品……AI 绘画“火”了,有人却担心艺术会因此消亡。
    AI绘画的爆火,贴合了人们亲近艺术的追求。绘画创作原本是小众的专长,多数人只能望而赞叹。现如今只需提供几张画作参考,并输入个性化词条,每个人都能拥有自己的作品。你可以大胆地将一束花变为美少女,抑或是将梦中模糊的光景记录下来。AI绘画降低了构图作画的门槛,让更多的人能够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
    AI 绘画作品流入市场,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业态。圈内流传着一则玩笑:“7月份,某画师还在鄙视 AI作品,9月份就已经被抢走生意。”这反映出 AI 进步之快与适应能力之强。现如今,AI 能够为画师提供底稿,精简艺术创作流程,或是直接为快消宣传供稿。可以预见,成熟的 AI 绘画在大数据的支持下能够紧跟市场导向,戳中多数人的审美点。
    但若要说 AI 可以取代艺术,仍是无稽之谈。德国哲学家本雅明曾用“光韵”的消失来描述传统艺术性的消亡,在 AI 绘画上亦可窥见一二。艺术不仅是纸面上的颜料色块,更是一种独一无二的生活体验。它可以是米勒在秋后麦场上体味的艰辛,是徐悲鸿在飞鬃墨骨间传达的抗争,也可是林间碎叶光影的定格,是深夜的孤独与惆怅。艺术家通过画作传达情感,引起观众的共鸣。AI 绘画尚且需要对既有风格进行模仿,是资源整合而非原创,终究难以触碰到艺术的灵魂。艺术性需要的不是“通解”,更不是基于市场参与的“最优解”,而是直戳人心的“个性解”。
    科幻小说中,有了“拐棍”的写手丢掉了名为“灵感”的财富;现实世界中,AlphaGo之后的围棋定式“无聊透顶”。过分追求“最优解”,却忽略了艺术的个性与创意,忽略了人自身的发展和进步,这才是消亡的真相。更多的参与、更快的创作不会毁掉艺术,能取缔艺术的只有人类自己的盲目与无知。
    (取材于雒健晴编辑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AI机器人先后击败了人类顶尖的围棋选手、电竞冠军、扑克牌选手,如今又瞄上了画师。张择端用了1年时间绘就了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达·芬奇创作《蒙娜丽莎》大约花了3年。如今在键盘简单敲下几个词语,十几秒后,就能得到一幅 AI 绘画作品。
    不过,要说AI人工智能正在干掉绘画师,“统治”绘画行业,那无疑为时尚早。到目前为止,AI主要是运用于一些工作相对简单且重复度高的领域。绘画行业凝结着画师的思想和情感,一幅大师级的作品,往往是经过长期思考、沉淀和打磨的结果。所以, AI可以进行绘画,但它现在还远远无法取代个人,进行一种关于绘画的艺术和思想表达。担心AI绘画造成艺术的消亡,其实是杞人忧天。
    另一方面,AI绘画源于不断的深度学习,通过各种数据不断的“投喂”,在融合的基础上进行绘画创作,这也容易衍生出版权争议。综合以上因素,AI绘画现在还远远不具备取代人类绘画的条件,也远远无法产出那种堪称艺术结晶的伟大作品。
    其实,作为一种科技发展衍生的新事物,我们对AI绘画不妨持开放包容的态度。一方面如前所述,AI绘画还远谈不上颠覆性的改造,它目前只能进行一些初级绘画的工作;另一方面,即便人类绘画被AI取代,在造成绘画师失业的同时,也会有新的岗位被创造出来。
    科技进步从来不是洪水猛兽,这一点已经在各行各业得到证明。比如,电商兴起以后,实体店铺并没有彻底倒闭;自动化生产让一些流水线工人失业,但互联网的勃兴下,外卖、快递等新兴行业,成了很多年轻人的新去处。
    科技发展不仅是解放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也给我们带来各种便利,现在一部手机就能解决衣食住行的问题,这就是技术改变生活的结果。同样,就像 AI 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运用一样,数字化、智能化的赋能之下,各行各业的管理变得更加高效。
    所以,我们不必对AI绘画的出现而忧心忡忡,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从围棋到电竞再到绘画行业,AI改造的行业、替代的工种会越来越多。而我们需要做的,除了开放包容外,便是在涉及法律、伦理等问题上尽快调试,为这种变化提前做好准备。
    (取材于余璇编辑的相关文章)
    1. 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正确一项是( )
    A. AI 绘画爆火的原因之一是贴合了人们亲近艺术的追求。
    B. AI 绘画作品流入市场已经完全改变了艺术行业的业态。
    C. AI 绘画已经在大数据的支持下戳中多数人的审美点。
    D. 能取代艺术的不仅是 AI 绘画,也是人类的盲目与无知。
    2. 根据材料二,对科技发展带来的影响,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科技进步不是洪水猛兽,电子商务的出现并未彻底摧毁实体经济。
    B. 科技的进步,促使失业的流水线工人转向新兴的外卖和快递行业。
    C. 科技发展给人们带来各种便利,也让各行各业的管理变得更高效。
    D. 随着科技的发展,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将会替代越来越多的工种。
    3.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肯定了 AI 绘画对艺术走向大众和促使业态改变带来的积极影响。
    B. 材料二指出 AI 绘画基于深度学习的方式,融合各种数据进行绘画创作。
    C. 两则材料中对于 AI 绘画未来能否造成艺术消亡的看法是不一致的。
    D. 两则材料中关于绘画艺术是思想与情感的独特表达这一看法是一致的。
    4.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AI 绘画技术发展迅猛,但仍无法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伟大作品。
    B. 作为一种科技发展衍生的新事物,目前 AI 绘画尚处于初级阶段。
    C. AI 绘画有技术,而无思想,无法像人一样思考并进行艺术创造。
    D. 无论 AI 技术如何发展,它终归是为人服务的,无法代替人工作。
    5. 根据以上两则材料,请简述AI绘画无法取代艺术创作的原因,并说明我们如何应对AI 技术带来的变化与冲击。
    二、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9 分。
    (一)共 18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人面而能强行者耳。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
    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李斯因此得说秦王……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秦王拜斯为客卿。
    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亦在逐中。斯乃上《谏逐客书》,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
    (取材于《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二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取材于李斯《谏逐客书》)
    6.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 食:食物
    B. 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 主:掌管
    C. 秦王乃拜斯为长史 拜:任命
    D. 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 赍:携带
    7.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故诟莫大于卑贱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B. 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C. 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 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 作《师说》以贻之
    8. 下列对文中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一个人有才还是没有才,同这些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在的环境决定的啊!
    B. 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
    恰逢韩国人郑国以修筑灌溉水渠的名义来到秦国做间谍,不久郑国被发觉。
    C.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现在却抛弃百姓把钱财给敌国,拒绝宾客让他们帮诸侯成就霸业。
    D. 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这就叫作“给敌人提供武器,给盗贼提供粮食”啊。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早年跟随荀子学习治理天下的帝王之术。学成之后,西行前去游说秦王,后成为秦国相国文信侯吕不韦的门客。
    B. 在韩国人郑国来秦国不久后,秦国的宗室大臣请求秦王将客卿全部驱逐出境,李斯也在被驱逐的客卿之中。
    C. 因李斯上书劝谏,秦王下令废除驱逐客卿的诏令,恢复了李斯廷尉的官职。秦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战争,终于兼并天下。
    D. 李斯认为将客卿驱逐出秦国,实际上就是资助敌对国家,让仇人更加强大。这样会削弱自己的实力,并与诸侯结怨。
    10. 结合材料二第一段,说说李斯是如何劝说秦王“除逐客之令”的。
    (二)名著《论语》阅读,共 11 分。
    11. 下列是源自《论语》的成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从心所欲: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鼓励大家追求无拘无束、无欲无求的生活。
    B. 子曰:“君子不器。”(《论语·为政》)
    君子不器:君子不能像器皿一样只有单一的用途。启示我们不但要有一技之长,还应探求“君子之道”。
    C.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周而不比:团结而不勾结使人认识到要以公正之心待人,不怀成见及私心,不徇私护短。
    D.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见义勇为:见到合乎正义的事就奋勇地去做。启发我们要勇担道义和职责,成为仁义之人。
    12. 阅读下面的《论语》文段,完成小题。
    ①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②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论语·为政》
    ③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论语·里仁》
    ④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论语·雍也》
    ⑤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
    (1)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行”,与“先行其言”的“行”意思相同的是( )
    A. 言寡尤,行寡悔 B. 父没,观其行
    C.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D. 多见阙殆,慎行其余
    (2)“君子”是儒家的人格理想。根据选文简要概括孔子对“君子”提出了哪些要求。
    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0 分。
    (一)共 12 分。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饮马歌①
    曹勋
    此腔自虏传至边,饮牛马即横笛吹之,不鼓不拍,声甚凄断。闻兀术每遇对阵之际,吹此则鏖战无还期也。
    边头春未到,雪满交河②道。暮沙明残照,塞烽云间小。断鸿悲,陇月低,泪湿征衣悄。岁华老。
    注释:①饮马歌:词牌名。始见于曹勋词,产生于金国。《松隐乐府·序》记:金人放牧,饮牛马即横笛吹之。②交河:古县名,治所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北交河城故址。这里是泛指塞外。
    13.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此词开头两句描写边塞之景:交河冰封,大雪满地,春天未到,没有温暖和生机,极言边地的苦寒。
    B. 三四两句写边塞黄昏之景:残阳照在沙漠上,烽火在旷野高天之间更显微小,写出边地空旷荒凉。
    C. 五六七三句前面写残阳落尽,孤鸿悲鸣,陇月低垂之景,为后文征人悄然落泪烘托出悲凉的气氛。
    D. 词的最后一句“岁华老”三个字,写出了征人感叹时光易逝,表达自己报国之志难酬的苦闷与悲伤。
    14. “鸿”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常用意象,本词中词人用这一意象渲染出悲凉的气氛,以下诗句中也运用了“鸿”这一意象,其渲染的气氛与本词相同的一项是( )
    A. 卧闻塞鸿断,坐听峡猿愁。——陈子昂《宿襄河驿浦》
    B.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佚名《西北有高楼》
    C.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谢灵运《登池上楼》
    D. 不如鸿与鹤,飖飏入云飞。——寒山《诗三百三首》
    15. 这首词传达出主人公(征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二)背诵默写,共 8 分。
    16.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比喻是古代诗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它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诗文更具感染力。如,曹操在他的《短歌行》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空中的明月,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对人才的渴望;又如北宋词人秦观的《鹊桥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牛郎织女甜蜜柔美的爱情和短暂美好的相遇表现得淋漓尽致;又如大文豪苏轼在《赤壁赋》中写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生命渺小的感叹。
    (2)教师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早在唐代,韩愈就在《师说》一文中用一句“师者,____________”概括了教师的作用。在当今社会,教师更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正如荀子在《劝学》中所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由此可见,唯有不断学习,教师才可以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四、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8 分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我喜欢秋天的北京
    前些天,有朋友问我,中国有那么多城市,你喜欢哪一个?我毫不犹豫地说北京。他问喜欢北京的什么?我说:喜欢北京的秋天。
    的确,是北京的秋天让我喜欢上北京这座城市的。
    在一年四季里,北京的春天,应该说是最糟糕的,因为风沙太大。据说当年鲁迅在北京演讲,一张嘴,立刻被灌进去满嘴巴的沙子,弄得鲁迅只顾一个劲地吐沙子,无心再作演讲。
    而北京的秋天,就完全是两回事了,她有一种很大气的通透,天空蓝得一泻千里,而且很高朗,很静远,很明媚。从这湛蓝的天空上洒下的阳光,让人感觉不到阳光,只感觉到异常的温暖与明亮。而这明亮又不刺眼,不倦人,亦不烦人,十分地柔和、亲切,像是被什么刻意过滤过似的,一尘不染的样子。在这样的阳光里,做一个深呼吸,立刻会感到五脏六腑都明亮起来,整个精神状态就空前地美好。这时就想,如果当年鲁迅是秋天来北京演讲,说不定会讲出空前绝后的效果来的。
    北京秋天的风,是暖色调的。它汇集了白桦树叶微黄的色彩,汇集了枫树叶深红的色彩,汇集了白杨树叶金黄的色彩,一缕一缕吹了过来,让人觉得犹如是在一张巨大的色彩艳丽的画布上徜徉。这暖色调的风,摇晃着树叶,抖落无数依然是暖色调的细碎的阳光,于地上,于行人的身体上,十分地诗意。尤其是漫步在紫禁城的红墙下,背景是国都特有的红色,眼前是明净的阳光,然后微微地呼吸着暖色调的空气,就感觉自己仿佛是皇亲国戚的后代,或者是刚刚中了状元的学子,至少也是一个不知愁为何物的京都少年。
    在这样明净的阳光下和暖色调的风里,若是站在高处,比如站在故宫后面的煤山顶上,四下一望,那感觉简直没法表述。首先会感到自己突然变得大气起来,伟岸起来,既可以穷尽千里,又能够一览众山小。远处的燕山山脉,可以清晰地看见,似乎就在眼前,呼之欲出,即可攀援;正面辽阔的平原,可以一直望到天际,一棵树的动静,一头牛的行走,都可清晰地辨别。在这样的时候,不仅能够从视觉上感到无限的豪迈,甚至能够在精神上一下子就把整个中国尽收眼底了。其次是俯瞰北京古城的色彩。紫禁城的红墙、金色的琉璃瓦、深红的廊柱、墨绿的古柏、汉白玉的雕栏……
    这些色彩都异常分明,没有一丝半点儿含糊。被这些色彩装点和勾勒出的紫禁城,就充满着霸气,显示着浩荡而威严的皇家风范 。站在这样的高度,望着这样的风景,既感到它的伟岸,又感到自己的渺小。渺小于它明净的开阔,渺小于它厚重的色彩,更渺小于它的神圣与庄严。虽然有渺小的感觉,但我依然喜欢这样的明净与开阔,因为我可以看清所有,明察所有,我可以获得一种心灵与精神上的清晰,不至于在迷蒙中困顿和茫然。这也许就是明清两代要定都北京的缘故吧?据说,当年刘伯温在指点北京的建设时,就把这一切都考虑了进去。站在金銮殿的大门口,目光穿过一道道大门,可以一直看出去,一直看到中原的大地。当年的皇帝,坐在他的龙椅上,是否就是这样望出去的? 是否就是在这样的瞭望中批下了一道道奏折?一次次决定了中国的命运?
    北京秋天的水,是格外有情致的。在颐和园、在北海、在紫禁城的护城河、在避暑山庄、在热河……总之,在北京有湖有河的地方,那些水一律静绿得十分优雅与大度。漫步在颐和园的长廊,望着烟波浩淼的昆明湖,完全没有一丁点儿混沌与狭隘的感觉。 那是一片清晰而明媚的壮阔,是一种浩然于天地的气度。若是荡舟在昆明湖上,就发现这水清澈得就像没有水似的,要不是岸边的绿柳和红枫的倒影,就完全以为是在空气中荡漾了。在这样的水面上,才知道北京秋天的美好,才深刻理解北京这个国都。
    这样的秋天,是在我居住的成都看不到的。由于成都是盆地气候,天上的云,一年四季都很厚,灰蒙蒙的,难见天日。有个成语叫做“蜀犬吠日”,说的是蜀地的犬偶尔见了太阳都万分诧异,十分惊恐,非常不解,以为怪物,于是,就对着太阳狂吠不止。“蜀犬吠日”这个成语,很形象地说明了成都一年四季的天气。因此,在成都低矮的云层下生活得久了,就感到压抑,有一种灰溜溜的、小里小气的感觉。而在北京就不一样了,尤其是在秋天,所有的舒展、爽朗、愉悦、轻松、豪迈……全都可以在北京的秋天里得到。
    在北京登长城,秋天是最好的时节。这个时候,空气异常地明净,视野异常地开阔,不仅能够一览众山小,而且能够获得渴望奔驰的欲念。站在长城上,最享受的,是眼睛了。成片的枫叶红了,成片的树叶黄了,大块大块的山坡和庄稼地也黄了,而远处的河流,是那样的静绿,天空是最纯净的湛蓝,太阳是最亮丽的粉红。在如此缤纷的色彩里,间或有一行南迁的大雁,优雅地滑过天空,泼洒下阵阵鸣叫,甚是悦耳;在山水间,那一点一点的小小农舍,被色彩拥着,炊烟袅袅,或白或蓝,在山水间悠然地缠缠绕绕……当然,最值得看的是蜿蜒于群山之巅的长城,一直可以清晰地看到它从这山蜿蜒到那山,又从那山蜿蜒到那那山,再从那那山蜿蜒到更远更远的山。因此就觉得她真的是一条青色的巨龙,似在作腾飞前的小憩,又似在山凹处孵育龙种。有如此万里之长的巨龙,镇住群山,护着江河,在北京的秋天里,就可以看得更远、看得更清了。
    到了夜晚,又是另一番光景。由于异常地明净与明朗,北京秋天的月,无论是瘦着,还是丰满着,都最是明亮了。她孤单单地悬在天上,但不觉得她寂寞,反而感到她在没有遮拦的天空中,异常地自在与舒坦。上弦时,她在明明朗朗地笑,下弦时,她依然在明明朗朗地笑,似乎从来就没有过不开心的时候。她浑圆的时候,就觉得她是一面十分明净的镜子。这面镜子高悬着,一尘不染,她照着北京,照着紫禁城,也照着圆明园的废墟和长城上的烽火台……这时候,读着这面硕大的镜子,就能读出几许沉默,几许忧伤,几许沧桑,更多的时候,就读出如此的诘问来:北京,你为什么是北京?
    取材于《美文选》
    17.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立刻会感到五脏六腑都明亮起来 明亮:指心情的通透、明澈、敞亮。
    B. 说不定会讲出空前绝后的效果来的 空前绝后:形容鲁迅讲学绝无仅有的效果。
    C. 在这样明净的阳光下和暖色调的风里 暖色调:形容风给人带来的温暖感受。
    D. 呼之欲出,即可攀援 呼之欲出:指燕山山脉需要刻意寻找才能看见。
    18.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从壮美的秋色里认识了与成都不一样的北京,感受到了北京深厚而浓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B. 北京的秋天让人舒爽,是因为秋天纯净、灿烂,不论是山水还是空气,都让人发自心底的喜爱。
    C. 北京的秋天更有壮阔之美,如长城像青色巨龙,镇住群山,护着江河,洋溢着作者浓浓的自豪之情。
    D. 作者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方法,以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北京缤纷的秋色,表达自己对北京秋天的深爱。
    19. 请结合文章内容,赏析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20. 北京秋天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予以概括。
    五、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65 分。
    21. 语言基础运用
    ①近年来,汉字书法领域出现一些“丑书”“怪书”。②一些所谓的书法家,为吸引眼球,或为经济利益,背离汉字的 、文化内涵和审美趣味,将汉字笔画和结构进行粗俗、草率的夸张变形。③有的只是糊涂乱抹,更有甚者用注射器射墨书写,或用身体某个部位书写,相当于恶搞书法,让人匪夷所思,造成不良社会影响。④更令人担忧的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丑书”和“怪书”的书法乱象之风已侵袭到信息化字库字体产品领域。⑤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丑书”“怪书”,青少年严重缺失了审美,亟待予以规范。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加点的两个四字成语使用得当。
    B. ②句中的“粗俗”不能换成“粗鲁”。
    C. 第③④两句的位置不能够互换。
    D. 末句加波浪线的句子没有语病。
    (2)请在②句横线处,补写一个短语,使文意连贯,并与后文结构一致
    微写作(10 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22. 正如朱自清静谧的月下“荷塘”、史铁生荒芜但不衰败的“地坛”,你的生命中是否也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一片“自由的天地”,请你用一段文字描绘出它独特的美。要求:语言生动,描写细致,150字左右。
    23.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线上学习或将成为未来学习的新常态,那么作为新时代的学习者,我们如何更好地开展线上学习?请你根据自己在线学习的经验或感悟,提出一条建议,并简述理由。
    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楚。150字左右。
    24. 初中毕业已近半年,各奔东西的你们是否还会时常想起昔日的同窗,和那段一起走过的青葱岁月?春节假期将至,你的初中班级要举行一次同学云聚会,请你以班长的名义写一份邀请函,邀请全班同学来参加。要求:格式规范,语言得体,感情真挚,有号召力,不少于150字。
    作文(50 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 700 字。
    25. 作文。

    孔子:“知(zhì)者乐水,仁者乐山”。
    《文心雕龙》:“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王国维:“一切景语皆情语”
    ……
    同学们,在你们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景与情相交融的时刻?请以“景中也有情”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描写具体,生动形象、情感真挚,景物特点鲜明。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合理、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6. 作文。
    尚勇,一直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传统。在当今社会中,也涌现了众多的勇者:他们或者是新冠疫情中的逆行者;或者是勇斗犯罪分子的警察,亦或是徒手接住从楼上坠落婴孩的普通人……孔子曾说“勇者不惧”,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又有哪些独到的想法?
    请以“也说‘勇者不惧’”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8 分。
    【答案】1. A 2. C 3. C 4. D
    5. (一)原因:①AI绘画无法像人一样思考并进行艺术创造;②AI绘画无思想,无法像人一样进行绘画的艺术和思想表达;③AI绘画容易衍生出版权争议。
    (二)应对方法:①我们要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自身的发展和进步;②我们要以开放包容的态度面对AI技术带来的变化与冲击;③我们要提前做好准,尽快调试涉及法律、伦理等的问题。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完全改变了”错,原文是“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业态”,选项说法太绝对。
    C.“已经”错,根据原文“可以预见,成熟的 AI 绘画在大数据的支持下能够紧跟市场导向,戳中多数人的审美点”可知,这只是一种预见,没有成为事实。
    D.“不仅是 AI 绘画,也是人类的盲目与无知”错,根据原文“能取缔艺术的只有人类自己的盲目与无知”可知,能取代艺术的只有人类的盲目与无知。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也让各行各业的管理变得更高效”错,根据原文“数字化、智能化的赋能之下,各行各业的管理变得更加高效”可知,各行各业的管理变得更加高效的前提是“数字化、智能化的赋能”,选项少了这个条件。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不一致”错。根据材料一“但若要说 AI 可以取代艺术,仍是无稽之谈……艺术不仅是纸面上的颜料色块,更是一种独一无二的生活体验……AI 绘画尚且需要对既有风格进行模仿,是资源整合而非原创,终究难以触碰到艺术的灵魂”“更多的参与、更快的创作不会毁掉艺术,能取缔艺术的只有人类自己的盲目与无知”,材料二“不过,要说AI人工智能正在干掉绘画师,‘统治’绘画行业,那无疑为时尚早……所以,AI可以进行绘画,但它现在还远远无法取代个人,进行一种关于绘画的艺术和思想表达。担心AI绘画造成艺术的消亡,其实是杞人忧天”可知,两则材料中对于AI绘画未来能否造成艺术消亡的看法是一致的,都认为AI绘画未来不会造成艺术消亡。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推断的能力。
    D.“无法代替人工作”错,根据原文“AI机器人先后击败了人类顶尖的围棋选手、电竞冠军、扑克牌选手,如今又瞄上了画师”“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从围棋到电竞再到绘画行业,AI改造的行业、替代的工种会越来越多”可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AI技术是可以代替人工作的。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第一问:AI绘画无法取代艺术创作的原因:
    根据材料一“艺术不仅是纸面上的颜料色块,更是一种独一无二的生活体验……艺术家通过画作传达情感,引起观众的共鸣。AI 绘画尚且需要对既有风格进行模仿,是资源整合而非原创,终究难以触碰到艺术的灵魂”可知,AI绘画无法像人一样思考并进行艺术创造。
    根据材料二“绘画行业凝结着画师的思想和情感,一幅大师级的作品,往往是经过长期思考、沉淀和打磨的结果。所以,AI可以进行绘画,但它现在还远远无法取代个人,进行一种关于绘画的艺术和思想表达”可知,AI绘画无思想,无法像人一样进行一种关于绘画的艺术和思想表达。
    根据材料二“AI绘画源于不断的深度学习,通过各种数据不断的‘投喂’,在融合的基础上进行绘画创作,这也容易衍生出版权争议”可知,AI绘画容易衍生出版权争议。
    第二问:我们如何应对AI技术带来的变化与冲击:
    根据材料一“过分追求‘最优解’,却忽略了艺术的个性与创意,忽略了人自身的发展和进步,这才是消亡的真相。更多的参与、更快的创作不会毁掉艺术,能取缔艺术的只有人类自己的盲目与无知”可知,我们要加强自身的发展和进步,提高自身的素质。
    根据材料二“其实,作为一种科技发展衍生的新事物,我们对AI绘画不妨持开放包容的态度”“所以,我们不必对AI绘画的出现而忧心忡忡,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从围棋到电竞再到绘画行业,AI改造的行业、替代的工种会越来越多”可知,我们对AI技术带来的变化与冲击要持开放包容的态度。
    根据材料二“而我们需要做的,除了开放包容外,便是在涉及法律、伦理等问题上尽快调试,为这种变化提前做好准备”可知,我们要提前做好准,尽快调试涉及法律、伦理等的问题。
    二、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9 分。
    (一)共 18 分。
    【答案】6. A 7. B 8. D 9. C
    10. 论述驱逐客卿有利敌国,而不利于秦国。先从正面说理,指出土地广大粮食就丰富,国家辽阔人口就众多,兵力强盛军士就勇敢。接着又深一层阐明此意:地不分东南西北,人才不论来自那一个诸侯国,这就是五帝三王所以能够无敌于天下的原因。最后说明逐客的危害。这里不仅运用古今对比,还有敌我对比,提出两种做法,两种结果,以此说明对敌人有利,对秦国的统一大业不利。论证鞭辟入里,雄辩有力。(意思对即可)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食,吃。句意:看见办公处所附近厕所里的老鼠吃不干净的东西。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前句,表比较,比。因此最大的耻辱没有比身份卑贱更甚的了。
    后句,在。句意: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B.都表转折,却,可是。前句句意:地位卑贱之人却没有想着去求取功名利禄。后句句意:登到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远处的人却能看见。
    C.前句,连词,于是。句意:于是李斯请求担任秦国相国文信侯吕不韦的门客。
    后句,副词,竟然。句意: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
    D.前句,表原因,因为。句意:因此,地域不论东西南北,百姓不论异国他乡。
    后句,表目的,来。句意:写作《师说》来赠送给他。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D.“藉”,借。“赍”,赠送,送给。句意:这就叫作“借给贼兵武器,送给盗贼粮食”啊。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恢复了李斯廷尉的官职”说法错误,原文为“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廷尉之职是李斯后来升任的官职,不是秦王下令废除驱逐客卿的诏令后恢复的官职。
    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前两句通过“粟多”“人众”“士勇”之理,以泰山、河海两个比喻作陪衬,启迪秦王认识怎样才能“成其大”“就其深”,说明“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的道理,进一步说明纳客的重要性,进而使秦王反思逐客之过。
    第三句“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阐明五帝三王所以能够无敌于天下的原因,强调应该不分地域,广揽人才。
    最后两句,结合上文以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的原因来反衬当今逐客之弊,推导出逐客的实质无异于“藉寇兵而赍盗粮”,在这一正一反的对比论证中,从根本上剖析了逐客的危害性。最后用“今”字一转,落实到秦王“却宾客”的严重危害上,古今对比利害彰明。
    参考译文:
    文本一: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他年少时,曾经在郡里当过小吏,看见办公处所附近厕所里的老鼠吃不干净的东西,每当有人或者狗走近的时候,老鼠多次受惊逃跑。李斯又走进粮仓,看见粮仓中的老鼠正在吃囤积在粮仓中的粟米,它们居住在大屋子里,没有受到人或狗的惊扰。看到这种情形,李斯感慨叹息说:“一个人有才还是没有才,同这些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在的环境决定的啊!”
    于是李斯跟随荀子学习治理天下的帝王之术。学成之后,李斯估计楚王不值得自己侍奉,而六个诸侯国的国势都已经衰弱,没有为它们建功立业的机会,就想向西进入秦国。在临行之前,李斯向荀子告辞说:“我听说如果得到了机会,就一定不要松懈怠慢,现在拥有万辆车马的诸侯国正在争取时机,游说之士掌握朝政。现在秦王想要吞并六国,称帝治理天下,这恰好是平民百姓奔走四方、游说之士施展拳脚的大好时机。地位卑贱之人没有想着去求取功名利禄,这类人就好像禽兽看到肉才想去吃,空长了一副人的面孔只是勉强可以直立行走罢了。因此最大的耻辱莫过于身份卑贱,最大的悲哀莫过于贫穷。长期处在卑贱的地位和贫苦的环境之中,还要愤世嫉俗,厌恶功名利禄,假托自己与世无争,这并不是士子原本的性情。因此我将要西行前去游说秦王。”
    李斯到达秦国以后,刚好赶上秦庄襄王去世,于是李斯请求担任秦国相国文信侯吕不韦的门客;吕不韦十分欣赏他,于是保举他为郎官。李斯因此得到游说秦王的机会。……于是,秦王委任李斯为长史,听从他的计谋,暗中派遣谋士携带金玉珍宝前去各国进行游说。对各诸侯国里的名士能用礼物进行收买的,就多送礼物加以收买;如果不能收买,就用利剑将他们杀掉。这些方法都是为了离间诸侯国君臣之间的关系,然后秦王就派遣秦国的良将出兵攻打。秦王委任李斯为客卿。
    刚好在这个时候,韩国人郑国以修筑灌溉水渠的名义,来到秦国做间谍,不久被发觉。秦国的王公贵族以及大臣们都对秦王说:“从诸侯国前来侍奉秦王的人,大多数只是为了他们的国君而来游说、离间秦国罢了,请求大王将这些客卿全部驱逐出境。”李斯也在被驱逐的客卿之中。于是李斯上《谏逐客书》劝谏。秦王于是下令废除了驱逐客卿的诏令,重新恢复了李斯的官职,最后采用了他的计谋。李斯也升官到廷尉之职。秦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战争,终于兼并了天下,尊称秦王为“皇帝”,委任李斯为丞相。
    文本二:
    臣听说地域辽阔粮食就多,国家广大人口就多,军队强大士兵就勇敢。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形成了它的高大;河海不挑拣细流,所以成就了它的深广;帝王不拒绝众多的百姓,所以能使他的功德昭著。因此,地域不论东西南北,百姓不论异国他乡,一年四季充实美好,鬼神降恩赐福,这就是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的原因。现在却抛弃百姓以帮助敌国,拒绝宾客去为诸侯成就功业,让天下的贤士退却而不敢向西而来,裹足不前进入秦国,这就是所谓“借给敌人武器,送给盗贼粮食”。
    东西不是秦国出产的,可珍贵之物很多;贤士不是秦国出生的,而愿效忠的很多。如今驱逐客卿去帮助敌国,减少人民而对仇敌有益,使自己内部空虚而外部又跟诸侯结怨,要想国家没有危险,那是不可能的。
    (二)名著《论语》阅读,共 11 分。
    11.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及使用成语的能力。
    A.“鼓励大家追求无拘无束、无欲无求的生活”错。理解“从心所欲”时,要与“不逾矩”放在一起理解,不能单独地从随心所欲的角度理解,孔子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会逐步提高,到了七十岁则达到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是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自己的心意去做。
    故选A。
    12. 【答案】(1)D (2)孔子对“君子”的要求是:①要做到孝悌。②要先做后说。③做事要正当。④广泛地学习文化知识,再用礼来加以约束。⑤即使是在紧迫或者颠沛流离情况下也要保持“仁”。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文中“先行其言”的“行”,动词,实行。译文: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
    A.“言寡尤,行寡悔”的“行”,名词,行动,行为。句意:言语上减少过失,行为上减少悔恨;指说话做事慎重因而很少犯错误。
    B.“父没,观其行”的“行”,名词,行动,行为。句意:在他父亲去世后,要考察他的行为。意思是看他无人管束时是否与以前一样。
    C.“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行”,动词,推行。句意:如果主张的确无法推行了,我想乘着木排漂流海外。
    D.“多见阙殆,慎行其余”的“行”,动词,实行。句意:要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做,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的去实行,这样就能减少后悔。
    故选D。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选文一,有子说:“做人孝敬父母,尊爱兄长,而喜欢冒犯上级官长的,少有。不喜欢冒犯上级而喜欢造反作乱的,从来没有。君子在根本上下工夫,根本建立好了,人道也就生发出来。孝敬父母,尊爱兄长,就是人的根本吧!”可见,其对“君子”的要求是“孝悌”,即孝敬父母,尊爱兄长。
    选文二,子贡问怎样才能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然后说出来。可见,其对“君子”的要求是先做后说。
    选文三,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没有规定一定要怎样做,也没有规定一定不要怎样做,而只考虑怎样做才合适恰当,就行了。可见孔子对“君子”的要求是做事要正当。
    选文四,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文化知识,再用礼来加以约束,这样也就不会离经叛道了。”可见其对“君子”的要求是广泛地学习文化知识,再用礼来加以约束。
    选文五,君子不会有吃一顿饭的时间离开仁德,即使在匆忙紧迫的情况下也一定要遵守仁的准则,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和仁同在。可见孔子对“君子”的要求是即使是在紧迫或者颠沛流离情况下也要保持“仁”。
    综合起来,孔子对“君子”的要求是:①要做到孝悌。②要先做后说。③做事要正当。④广泛地学习文化知识,再用礼来加以约束。⑤即使是在紧迫或者颠沛流离情况下也要保持“仁”。
    参考译文:
    ①有子说:“做人孝敬父母,尊爱兄长,而喜欢冒犯上级官长的,少有。不喜欢冒犯上级而喜欢造反作乱的,从来没有。君子在根本上下工夫,根本建立好了,人道也就生发出来。孝敬父母,尊爱兄长,就是人的根本吧!
    ②子贡问怎样才能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然后说出来。
    ③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没有规定一定要怎样做,也没有规定一定不要怎样做,而只考虑怎样做才合适恰当,就行了。
    ④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文化知识,再用礼来加以约束,这样也就不会离经叛道了。”
    ⑤君子不会有吃一顿饭的时间离开仁德,即使在匆忙紧迫的情况下也一定要遵守仁的准则,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和仁同在。
    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0 分。
    (一)共 12 分。
    【答案】13. D 14. A
    15. 前两句描写边塞气候恶劣,表达征人厌恶之情。三四句借雄奇而显孤独荒寂的边塞景抒发了征人的孤独之情。五六七句,借鸿雁和月亮表达征人思乡之情。最后一句抒发了年华老去的悲伤。(意思对即可)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D.“表达自己报国之志难酬的苦闷与悲伤”说法错误,“断鸿悲,陇月低,泪湿征衣悄。岁华老”,戍边将士思乡之泪洒满衣襟令作者感叹戍边生涯之久,并没有报国之志难酬的苦闷与悲伤。
    故选D。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意象的能力。
    A.句意:是躺着听到天边鸿雁断肠的叫声,坐着听到三峡猿猴悲愁的叫声。用“鸿”渲染了旅途的悲愁,与原文一致。
    B.句意:愿我们化作心心相印的鸿鹄,从此结伴高飞,去遨游那无限广阔的蓝天白云里!这里以双鸿鹄比喻情志相通的人,意谓愿与歌者同心,如双鹄高飞,一起追求美好的理想。与原文渲染的悲凉的气氛不同。 
    C.句意:沉潜的龙,姿态是多么的幽闲多么的美妙啊!高飞的鸿鸟,声音是多么的响亮多么的传远啊!“飞鸿”一句喻奋进高飞、声名动世的境界,与原文渲染的悲凉的气氛不同。 
    D.还不如成为鸿雁与仙鹤,轻扬高飞直入云霄。这里借鸿雁表明志向与选择,与原文渲染的悲凉的气氛不同。 
    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情感的能力。
    “边头春未到,雪满交河道”,这是写边塞的气候。感慨边关气候严寒,遍布积雪,气候恶劣,表达征人厌恶之情。
    “暮沙明残照,塞烟云间小”,日暮时分,夕阳洒在沙漠上,黄沙发出一片亮光。远处烽火台上点着烽火,其烟尘升腾到云间变得越发细小,并逐渐模糊。这边塞之景雄奇而显孤独荒寂,抒发了征人孤独之情。
    “断鸿悲,陇月低,泪湿战袍悄。岁华老”,鸿雁和月亮是最引人相思。“断鸿悲,陇月低”,孤雁哀鸣,陇月低垂,渲染出一片凄清。后两句则直接抒情,词人因思念家乡而暗自垂泪,那泪水多得都浸湿了战袍。句末一个“悄”字耐人寻味,他只能悄悄落泪,因为他仍在戍边,不应哭泣,但他确实是年事已高,应告老还乡了。抒发了征人思乡、叹老之情。
    (二)背诵默写,共 8 分。
    16. 【答案】 ①. 明明如月 ②. 何时可掇 ③. 柔情似水 ④. 佳期如梦 ⑤. 寄蜉蝣于天地 ⑥. 渺沧海之一粟 ⑦.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⑧.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掇、蜉蝣、沧、粟、受、知。
    四、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8 分
    【答案】17. D 18. B
    19. ①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用三个“汇集了”来写北京秋天风的暖色调,句式整齐对称,增强气势,突出北京秋天风的暖色调,给人温暖的舒适感。
    ②运用比喻修辞,把秋风吹过比作人们在画布上徜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北京秋天的风给人带来的舒适和惬意等。语句表达了作者对北京秋天的喜爱之情。
    ③色彩绚丽,如“微黄”“深红”“金黄”等,展示北京秋天风带来的色彩,给人温暖的感觉等。
    20. ①北京秋天的天空澄澈无比,高朗静远,给人一种很大气的通透之感,带给人温暖与明亮。
    ②北京秋天的风是暖色调的,很舒适,给人带来诗意。
    ③北京秋天的色彩异常分明,给人带来生命的感悟,获得心灵与精神上的清晰。
    ④北京秋天的月是最明亮的,给人自在和舒坦之感。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D.“指燕山山脉需要刻意寻找才能看见”错误。结合“远处的燕山山脉,可以清晰地看见,似乎就在眼前”“即可攀援”等分析,此时的燕山山脉不需要刻意寻找,似乎就在眼前。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B.“北京的秋天让人舒爽,是因为秋天纯净、灿烂”错误。结合“她有一种很大气的通透,天空蓝得一泻千里,而且很高朗,很静远,很明媚。从这湛蓝的天空上洒下的阳光,让人感觉不到阳光,只感觉到异常的温暖与明亮”“在这样明净的阳光下和暖色调的风里”“北京秋天的水,是格外有情致的”“尤其是在秋天,所有的舒展、爽朗、愉悦、轻松、豪迈……全都可以在北京的秋天里得到”“空气异常地明净,视野异常地开阔”等分析,北京的秋天大气、舒展、爽朗、愉悦、轻松、豪迈等,给人异常的温暖和明亮等。“秋天纯净、灿烂”是原因之一,不是全部。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抓住“它汇集了白桦树叶微黄的色彩,汇集了枫树叶深红的色彩,汇集了白杨树叶金黄的色彩”分析,“它”指北京秋天的风,连用三个“汇集了”“色彩”分析,运用排比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增强语句的气势。且能够形象写出北京秋天风的暖色调,强调北京秋天风的特点。
    “让人觉得犹如是在一张巨大的色彩艳丽的画布上徜徉”,运用比喻修辞,把北京秋风吹拂人比作人在画布上徜徉,形象生动写出了北京秋天风带给人的舒适、闲适等。
    抓住“白桦树叶微黄的色彩”“枫树叶深红的色彩”“白杨树叶金黄的色彩”等分析,此处用一些色彩的词语,如“微黄”“深红”“金黄”等,色彩绚丽,带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结合“她有一种很大气的通透,天空蓝得一泻千里,而且很高朗,很静远,很明媚。从这湛蓝的天空上洒下的阳光……一尘不染的样子”分析,北京秋天的天空有一种很大气的通透,天空很蓝,很高朗,很静远,很明媚,给人温暖与明亮。
    结合“北京秋天的风,是暖色调的。它汇集了白桦树叶微黄的色彩……抖落无数依然是暖色调的细碎的阳光,于地上,于行人的身体上,十分地诗意”分析,北京秋天的风是暖色调的,给人舒适之感,给人带来诗意。
    结合“这些色彩都异常分明,没有一丝半点儿含糊……站在这样的高度,望着这样的风景,既感到它的伟岸,又感到自己的渺小”等分析,北京秋天的色彩异常分明,站在高处,能感受到它的伟岸,感叹自己的渺小,获得一种心灵与精神上的清晰。
    结合“北京秋天的水,是格外有情致的。在颐和园、在北海、在紫禁城的护城河、在避暑山庄、在热河……总之,在北京有湖有河的地方,那些水一律静绿得十分优雅与大度”分析,北京秋天的水格外有情致,没有一丁点儿混沌与狭隘的感觉,带给人清晰而明媚的壮阔之感。
    结合“由于异常地明净与明朗,北京秋天的月……就觉得她是一面十分明净的镜子”等分析,北京秋天的月是最明亮的,给人自在和舒坦之感。
    五、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65 分。
    21. 【答案】(1)D (2)书写规范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语言表达准确的能力。
    A.匪夷所思:形容人的思想、言谈、技艺、事情等离奇,超出寻常,指行为举止离奇古怪,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根据常理所能想象的。语境指恶搞书法的做法让人无法理解,使用正确。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语境指“丑书”“怪书”让人迷乱,使用正确。
    B.粗俗:意思是指(谈吐、举止等)粗野庸俗。粗鲁:意思是粗暴鲁莽。语境侧重“丑书”“怪书”将汉字结构变形的庸俗,因此“粗俗”不能换成“粗鲁”。
    C.③句说的是恶搞书法的乱象,④句更进一步说书法乱象之风已侵袭到信息化字库字体产品领域,两个句子是递进关系,位置不能够互换。
    D.有语病。此句与前句不能衔接,前句主语是“丑书”“怪书”,此句主语换成了“青少年”,中途易辙,可将划线句修改为“严重干扰了青少年的审美情趣”。
    故选D。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需要补写的短语应与“文化内涵”“审美趣味”构成并列结构,因此也应是四字短语;内容上,结合“将汉字笔画和结构进行粗俗、草率的夸张变形”可知,这是背离了汉字的书写规范。故可填“书写规范”。
    微写作(10 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22. 【答案】我生命中这个独特的去处是一个小花园,它面积不大,平时去的人很少,显得寂静荒凉。但那里有清新的空气,有热闹的鸟鸣虫噪,还有随着风“哗哗”翻滚的落叶,像小蛇般扭着柔软腰肢的花枝,如白花花碎银般的阳光,迷离斑驳的树影,自在生长蓬勃茂盛的野草荒藤,异常高大的木棉树,无一不让我深深着迷。坐在那里,我浮躁的心也会慢慢变得沉静。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这是一道描写类微写作,要求考生能够描绘场景画面独特的美。首先题目中为我们设置了所描写场景的限定,它是如朱自清静谧的月下“荷塘”、史铁生荒芜但不衰败的“地坛”,是一个“宁静的去处”、一片“自由的天地”,所以考生所选取的地点应该是能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洗礼的地方,而不单单是景色美丽;其次内容上要求描绘画面独特的美,描写要细致;在语言上,要求形象生动,所以可以采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表达。最后题目要求150字左右,考生在作答时也要注意字数要求。
    23. 【答案】想要更好地开展线上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找到自己学习的根本动力,诸如想要考取的目标学校、崇拜的人物、未来的职业及梦想等,我们可以把它制成卡片,贴在显眼的位置来激励自己。因为只有找到动力、找准目标,我们才会坚定努力的决心,才会在自己懈怠迷茫的时候,用梦想“叫醒”即将沉睡的自己,真正达到“为己而学”。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这是一道议论类微写作。
    本题要求考生根据自己在线学习的经验或感悟,提出能够更好地开展线上学习的建议,并简述理由。首先,要明确身份,必须是“新时代的学习者”,即自身的经验或感悟;其次,要明确内容,是在线学习的经验或感悟,且提一条即可,并要有充分的理由做支撑;最后,明确写作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楚,150字左右。
    首先要明确给出自己线上学习的建议,因为微写作篇幅较短,要开门见山的直接亮明观点,如强调自律、学习目标、制定计划等的重要性,都可以;然后,阐释分析具体理由,一定要做到紧扣话题,分析这样做的原因、必要性或积极意义,如自律可以使我们拥有更多的自主的时间,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目标可以让我们明确奋斗的方向,获得学习的动力等;最后,收束全文,可以发出呼告,鼓励大家认真上好网课,努力学习。
    24. 【答案】邀请函
    亲爱的同学:
    同窗三载,温馨如昨,依然常驻心头;悲欢岁月,依稀如梦,但愿记得你我!初中一别,至今已近半载,春节假期将至,我诚挚邀请全班同学参加今年的同学聚会,让我们一起听听久违的声音,看看久违的面孔,说说离别的思绪;让我们尽情享受老同学相聚的温馨——让心栖息,忘却忧愁;回首往事,畅想未来;交流感想,相互勉励……我用一如当年热切而期盼的眼睛,一如当年火热而年轻的心在等待,等待我们云上相聚。
    班长XX
    2023年1月11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这是一道实用类微写作题目。
    题干设置了特定的情境:初中毕业近半年,春节将至;初中班级要举行一次同学云聚会;要求你以班长的身份写一份邀请函。邀请对象:全班同学。邀请对象,活动具体内容,举办方式,时间等这些都需要体现在邀请函里。其次注意邀请函的格式,以及语言、感情和字数。
    写作思路:请函的格式:标题“邀请函”居中,称呼顶格,内容空两格,落款在前,日期在后,落款、日期居右;然后看清楚题干要求:感情真挚地邀请全体同学参与云聚会;接着拟写主要内容:回忆往事,发出邀请,号召全体参加等。注意运用得体的语言,抒发真情实感。
    作文(50 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 700 字。
    25. 作文。【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
    材料以孔子、王国维的名言和《文心雕龙》的文句告诉我们景与情相交融的体验,意在让考生由景入情,运用联想和想象建立起“景中也有情”的美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思。
    “景”既可以是自然之景,也可以是人为之景。如自然之景:一片树叶,一朵小花,一棵小草;一溪清泉,一座高山,一条河流;空中的飞鸟,水中的游鱼,地上的蜗牛等等。如人为之景:温馨的家庭,学习气氛浓厚的教室,充满活力的的操场;鸟语花香的乡村,高楼林立的城市;老师、家长的背影等等。要发散自己的思维,使自己思路开阔,不一样的风景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写不同的风景就有不同的情感。
    “情”可以写你的感悟,你透过风景领悟到了怎样的内涵和精神,如写一株旷谷的幽兰,沉寂无人处,独自绽放自己的欢颜,吐露着幽远的清香,不与百花争艳,却展现了自己最靓丽的风采。如侧重写幽兰生在深谷,可写宁静淡泊的高洁品格;如侧重写其素朴的外表和馨香的气息,可表达内在美的内涵;如侧重写兰花空旷、僻静而又贫瘠的生长环境,可以写身处困境自强不息的精神。因此要从不同的角度抓住风景的特点,可以写其象征义,或者比喻义,或者引申义,在你的思想和精神上有什么启迪和深远的影响,选取其中任意一点都可以立意,延展成篇。
    题目要求写记叙文,行文构思上,在切合题意的前提下,应该有一个相对完整的事件,记叙可设计倒叙、插叙等方式,比如,“春花”可以让“我”回想起从前和同学、家人和睦相处的友爱时光;“冬雪”让想起那个雪天遭遇的伤痛和磨砺等。也可设计一个具体鲜明的形象,主次分明,突出主体形象,兼顾其他,体现风景的层次感、画面感,要以描写为主,语言生动活泼自然,特别要强调巧妙机智的构思、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以此作好后文真挚动人的情理表达的铺垫。可重在叙述和描写,可重在以情感人,也可以深刻的精神内涵取胜,要合理、自然、畅达。
    立意:
    1.去山水间疗愈自己。
    2.与风景对话。
    3.那时的风景,那时的情义 。
    26.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
    材料呈现了关于“尚勇”的相关内容。首先指出尚勇一直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传统。
    盘古开天、女娲炼石、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等传说都包含着对“勇”的崇仰和赞颂。中华民族就是在英勇面对无数困难和挑战的不屈中一路走来,“勇者不惧”已经成为无比珍贵的民族精神基因。接下来例举了众多当今社会中的勇者,他们是平凡人,但在他们身上体现出不畏艰难、保家卫国、善良真诚等优秀的精神品质。可以说现代社会中的勇者是对“尚勇”文化基因的传承和丰富。题目要求以“也说‘勇者不惧’”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即结合材料表达自己对孔子说的“勇者不惧”理解和想法,行文时可思考,勇者为何能不惧?比如:是因为勇者能坚守大义,责任在心,沉着冷静等。还可思考如何才能做到勇者不惧,比如:心系道义,坚守道义,并把困境当作机遇,在困境中修炼自己“勇者不惧”的品格。反求诸己,克己之惧,实现超越等。
    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勇者“不惧”也有“惧”。接下来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论述,一、勇者“不惧”,是在危难面前坚守道义、坚定前行的无畏气概。可以用重庆山火中的“山城骑士”,不惧烈焰,毅然逆行,保卫家乡的素材。二、勇者也“惧”,比如要敬畏生命,讲究方法,切不可鲁莽行事,可以用孔子批评子路的素材。三、勇者的“惧”与“不惧”是统一的。从大义、大局的角度出发,要藐视一切困难、无惧任何挑战;从具体行事的角度出发,则要心怀敬畏、朝乾夕惕、如履薄冰。
    立意:
    1.真正的勇者是“惧”与“不惧”的统一。
    2.在大义面前不惧,在具体行事是敬畏。
    3.在困境中修炼自己“勇者不惧”的品格。

    相关试卷

    2021北京房山高一(上)期中语文(教师版):

    这是一份2021北京房山高一(上)期中语文(教师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在横线上填写诗文原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北京房山高一(上)期末语文(教师版):

    这是一份2020北京房山高一(上)期末语文(教师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文学常识与背诵默写,填空题,实用类阅读,阅读与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北京房山高一(上)期末语文(教师版):

    这是一份2021北京房山高一(上)期末语文(教师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大题共5小题,共16分,本大题共7小题,共25分,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本大题共4小题,共17分,本大题共2小题,共5分,本大题共3小题,共65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