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北京顺义高一(上)期末语文(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北京顺义高一(上)期末语文(教师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北京顺义高一(上)期末
语 文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8页,25道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姓名、班级和教育ID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一、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1. 在横线上填写原句。
①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____,举匏樽以相属。(苏轼《赤壁赋》)
②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都使用了叠字,从听觉、视觉上突出了对景伤怀的感受。
2.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观沧海》《短歌行》都是四言诗,语言质朴,节奏鲜明而感情深挚,是曹操诗歌代表作。
B.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与柳宗元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代表作有《琵琶行》《芣苢》。
C. 《师说》作者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文章批判了“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论述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倡导师道的回归。
D. 近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又称格律诗,在字数、句数、声韵、平仄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比如杜甫的《登高》就属于近体诗。
3. 费孝通认为“中国家扩大的路线是单系的,就是只包括父系这一方面;除了少数例外,家并不能同时包括媳妇和女婿”,以下哪个现象可以支撑这一观点( )
A. 古人的绝艺或独门秘方素有“传男不传女”“传里不传外”之说。
B. 古人用“举案齐眉”“相敬如宾”来赞美夫妻间平等和睦的关系。
C. 《红楼梦》中贾府这样的大家族,不仅有田产,还有私塾、祠庙。
D. 《白鹿原》中,族长白嘉轩能以祖宗家法为由,对族人动用私刑。
4. 对下列诗句中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中的“人道”意思是“有人说”。
B.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中“鼓”“吹”主语都是嘉宾。
C. “势拔五岳掩赤城”中的“拔”“掩”都是“挺拔”之意。
D. “暮去朝来颜色故”中的“颜色故”指“容貌依然照旧”。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登泰山记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5. 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京师乘风雪 乘:冒着 B. 历齐河、长清 历:经过
C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居:居住 D. 其远古刻尽漫失 漫:模糊
6. 下列各项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泰山之阳 越长城之限
B.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余始循以入
C. 余所不至也 此东海也
D. 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与子颍坐日观亭
7. 对下列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处在南北分界地方的,是古长城。
B.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
C.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只见苍老的高山上覆盖着白雪,烛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D. 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
8. 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泰山之阳”:“阳”指的是泰山的南面。
B. “乾隆三十九年”:“乾隆”是清高宗弘历的年号。
C. “戊申晦”:“晦”指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D. “桐城姚鼐记”:“桐城”是明朝学者姚鼐的籍贯。
9. 下列对《登泰山记》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是姚鼐的一篇登临泰山的游记,他此行是与朱孝纯之子朱颍一同从京城出发。
B. 作者开篇从地理环境落笔,山南汶水西流,山北济水东去,名山傍水,景色分外壮观。
C. 作者重点描述了日观峰处的日出景观,山水、风雪、日光,勾画出一幅壮丽的山水画。
D. 本篇游记写景角度灵活,远近结合、动静结合,运用比喻手法,泰山的景色形象生动。
10.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②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11. 请简要概述作者登泰山途中经历了哪些困难。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2. 下列诗集中,能查到曹操《短歌行》的一项是( )
A. 《诗经》 B. 《乐府诗集》 C. 《唐宋近体诗集》 D. 《万首唐人绝句》
13. 下列诗句,不出于《诗经》的一项是( )
A.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B.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C.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D.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4. 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前四句突出写“愁”字,时光流逝,去日苦多,诗人惟恐功业不立。
B. “但为君故”的“君”字,可以是一个具体的人,也可以代指天下贤才。
C. “明明如月”以下四句,是承接前文的求贤主题,极写人生苦短的忧愁。
D. 诗人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等句启发人才,要善于择枝,投效明主。
15. 前人评论《短歌行》,认为从诗中可以读出曹操的“仁义忠厚”,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请结合本诗,写出你的看法并简述理由。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费孝通《乡土中国》中的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缺乏变动的文化里,长幼之间发生了社会的差次,年长的对年幼的具有强制的权力。这是血缘社会的基础。血缘的意思是人和人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亲属关系来决定。亲属是由生育和婚姻所构成的关系。血缘,严格说来,只指由生育所发生的亲子关系。事实上,在单系的家族组织中所注重的亲属确多由于生育而少由于婚姻,所以说是血缘也无妨。
生育是社会持续所必需的,任何社会都一样,所不同的是说有些社会用生育所发生的社会关系来规定各人的社会地位,有些社会却并不如此。前者是血缘的。大体上说来,血缘社会是稳定的,缺乏变动;变动得大的社会,也就不易成为血缘社会。社会的稳定是指它结构的静止,填入结构中各个地位的个人是不能静止的,他们受着生命的限制,不能永久停留在那里,他们是要死的。血缘社会就是想用生物上的新陈代谢——生育,去维持社会结构的稳定。到现在固然很少社会能完全抛弃血缘继替,那是以亲属来担负生育的时代不易做到的。但是社会结构如果发生变动,完全依血缘去继替也属不可能。生育没有社会化之前,血缘作用的强弱似乎是以社会变迁的速率来决定。
血缘所决定的社会地位不容个人选择。世界上最用不上意志,同时在生活上又是影响最大的决定,就是谁是你的父母。谁当你的父母,在你说,完全是机会,且是你存在之前的既存事实。社会用这个无法竞争,又不易藏没、歪曲的事实来作分配各人的职业、身份、财产的标准,似乎是最没有理由的了;如果有理由的话,那是因为这是安稳既存秩序的最基本的办法。只要你接受了这原则,社会里很多可能引起的纠纷也随着不发生了。
血缘是稳定的力量。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不分离的。“生于斯,死于斯”把人和地的因缘固定了。生,也就是血,决定了他的地。世代间人口的繁殖,像一个根上长出的树苗,在地域上靠近在一伙。地域上的靠近可以说是血缘上亲疏的一种反映,区位是社会化了的空间。我们在方向上分出尊卑:左尊于右,南尊于北,这是血缘的坐标。空间本身是浑然的,但是我们却用了血缘的坐标把空间划分了方向和位置。当我们用“地位”两字来描写一个人在社会中所占的据点时,这个原是指“空间”的名词却有了社会价值的意义。这也告诉我们“地”的关联派生于社会关系。
材料二
亲密的血缘关系限制着若干社会活动,最主要的是冲突和竞争;亲属是自己人,从一个根本上长出来的枝条,原则上是应当痛痒相关,有无相通的。而且亲密的共同生活中各人互相依赖的地方是多方面和长期的,因之在授受之间无法一笔一笔地清算往回。亲密社群的团结性就依赖于各分子间都相互地拖欠着未了的人情。在我们社会里看得最清楚,朋友之间抢着回账,意思是要对方欠自己一笔人情,像是投一笔资。
但是亲属尽管怎样亲密,究竟是体外之己;虽说痛痒相关,事实上痛痒走不出皮肤的。如果要维持这种亲密团体中的亲密,不成为“不是冤家不碰头”,也必须避免太重叠的人情。社会关系中权利和义务必须有相当的平衡,这平衡可以在时间上拉得很长,但是如果是一面倒,社会关系也就要吃不消,除非加上强制的力量,不然就会折断的。防止折断的方法之一是在减轻社会关系上的担负。
社会生活愈发达,人和人之间往来也愈繁重,单靠人情不易维持相互间权利和义务的平衡。于是“当场算清”的需要也增加了。“钱上往来”就是这种可以当场算清的往来,也就是普通包括在“经济”这个范围之内的活动,狭义地说是生意经,或是商业。
在亲密的血缘社会中商业是不能存在的。这并不是说这种社会不发生交易,而是说他们的交易是以人情来维持的,是相互馈赠的方式。实质上馈赠和贸易都是有无相通,只在清算方式上有差别。
地缘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而地缘却是契约社会的基础。契约是指陌生人中所做的约定。在订定契约时,各人有选择的自由,在契约进行中,一方面有信用,一方面有法律。法律需要一个同意的权力去支持。契约的完成是权利义务的清算,须要精密的计算,确当的单位,可靠的媒介。在这里是冷静的考虑,不是感情,于是理性支配着人们的活动——这一切是现代社会的特性,也正是乡土社会所缺的。
从血缘结合转变到地缘结合是社会性质的转变,也是社会史上的一个大转变。
16. 依据内容,下列对材料出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字下乡》 B. 《差序格局》 C. 《无为政治》 D. 《血缘和地缘》
17. 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生育所发生的亲子关系,单系家庭中因为生育而产生的亲属关系,都是血缘关系。
B. 依血缘去继替既不会是一个社会唯一的方式,也是不易为一个社会所完全抛弃的。
C. 谁是你的父母,是不以你的意志而发生改变的,因为那是你存在之前的既存事实。
D. 在亲密的血缘社会中,商业是不能存在的,所以人们之间交易是以人情来维持的。
18.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任何社会都需要生育来持续,血缘社会用生育维系社会结构稳定。
B. 生育没有社会化之前,社会变迁越快,血缘作用就越弱,反之亦然。
C. 用血缘作为分配各人的职业、身份、财产的标准,是最没有理由的。
D. 血缘社会关系中也必须避免太重叠的人情,因为要注意各方平衡。
19. 结合材料一、材料二,下列不属于乡土中国的基本特征的一项是( )
A. 血缘决定人和人的权利和义务。 B. 社会结构稳定,缺乏变动。
C. 地缘是血缘的投影,和血缘不分离。 D. 社会活动受到血缘关系的制约。
20. 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契约社会”特征。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微塑料入侵
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这一概念是2004年由英国的科研人员首次提出来的。微塑料有片状、线状或块状等很多形态,由于体积小,肉眼常难以辨别。微塑料多见于各种海洋生物,主要存在于鱼类的组织器官中。2015年,联合国海洋环境保护科学问题联合专家组认为,海洋中微塑料与大型塑料垃圾对海洋生物的危害程度相同。2018年1月,中国第34次南极考察的科考队员在南极鲍威尔海盆中,发现小于0.3毫米的微塑料,说明微塑料的污染已遍布全球各个角落。
依据微塑料来源,可分为原生和次生微塑料。原生微塑料是指在制造出来时体积就很小的塑料片或者粒,如牙膏、磨砂洗面奶等日用品中的柔珠,这些微小的塑胶颗粒,被众多洗护产品用来增加液体密度、去除角质,同时也让产品变得新鲜好看。而次生的微塑料是指那些暴露在外界的塑料垃圾,在光照、风力和洋流的共同作用下分解而成的塑料碎片。
塑料耐用、成本低、可塑性高,已经广泛使用在工业及日常用品中,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但同时,普通的塑料无法生物降解,只会碎裂成更小的塑料碎片,这些都是微塑料的来源。有关资料显示,海洋中大约有80%的塑料碎片来自陆地的污染,还有20%来自船舶的活动。据估计,目前全球有超过5亿件,至少25万吨的塑料浮在海洋中。
微塑料是如何进入人体内的,目前还不十分清楚。按照常理,应该是经口进入人体的我们食用的海产品、饮用的瓶装水等,可能是人体内微塑料颗粒的主要来源。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在牡蛎、贻贝和鱼类等食物中,甚至饮用水、海盐、蜂蜜中都发现了微塑料。
如此严重的微塑料污染,引起了人们的担忧。大量微塑料会对健康产生什么影响?应该说,这是一个全世界都关心的问题,许多机构和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得出的结论也不相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2017年的调查认为,人体摄入的微塑料90%以上不会被人体吸收,微塑料可能不会对人类造成危害。但也有研究认为,人类摄入的微塑料,【甲】大部分随粪便排出,【乙】仍会有少量存留在体内,长期蓄积下来,【丙】可能造成危害。这是因为塑料本身和塑料吸附的成分,都可能影响人们的健康,如微塑料表面可以吸附许多细菌和真菌,这些病原体可以通过微塑料这个载体,将病原微生物带入人体。
有研究表明,直径小于20微米的塑料颗粒可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这些细小的颗粒,对人类可能是有害的。目前,每个成人每年通过呼吸、饮水、食用海产品所摄取的微塑料可高达32000个。尽管微塑料对于人类的影响还没有定论,但潜在的危险是存在的,从源头减少微塑料势在必行。
(取材于纪光伟的同名文章)
21. 在文中【甲】【乙】【丙】三处,依次填写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 尽管 但是 就 B. 尽管 所以 还 C. 因为 所以 还 D. 因为 但是 就
22. 下列有关“微塑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微塑料体积微小,肉眼难辨,发现较晚,因此完全没有引起人们关注。
B. 2018年南极地区发现微塑料,说明微塑料污染已遍布全球各个角落。
C. 塑料耐用、成本低、可塑性高,已经广泛使用在工业以及日常用品中。
D. 人体摄入的微塑料多数不会被人体吸收,可能不会对人类造成危害。
23. 下列对文章行文思路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微塑料的形态——微塑料来源——如何进入人体——对人的危害
B. 微塑料的形态——来自何方——微塑料的特点——对人是否有害
C. 整体介绍微塑料——来自何方——如何进入人体——对人是否有害
D. 整体介绍微塑料——微塑料来源——微塑料的特点——对人的危害
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24. 周六学校组织同学参加“社区义务劳动”,你的好友因要与其好友聚会而不愿参加。请你给这位好友发一条微信,鼓励、劝说他(或她)以积极的心态参与该活动。要求150字左右。
25. 请以“冬天的汗水”为题目,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不超过150字。
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26. “必由之路”意思是必定要经过的道路,也可引申为事物必须遵循的规律或做事必须遵守的法则。国家的发展,个人的进步,都有一些路是绕不开的,是必须走的。“必由之路”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请以“说必由之路”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
27. 请以“节日”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合理、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1. 【答案】 ① 侣鱼虾而友麋鹿 ②. 驾一叶之扁舟 ③. 无边落木萧萧下 ④. 不尽长江滚滚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麋、扁、萧、滚。
2.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与柳宗元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代表作有《琵琶行》《芣苢》”错误。新乐府运动是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人倡导;《芣苢》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曲劳动的欢歌,是当时人们采芣苢时所唱的歌谣,诗中写出了整个劳动的过程和场面,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故选B。
3.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整本书阅读的能力。
A项,“传男不传女”体现父系特征,“传里不传外”体现了媳妇女婿是外家人。
B项,“举案齐眉”“相敬如宾”是乡土社会夫妻情感关系的矜持表现。
C项,“不仅有田产,还有私塾、祠庙”表现了乡土社会的家族承担了生育之外的许多事业。
D项,“族长白嘉轩能以祖宗家法为由,对族人动用私刑”表明乡土社会的家族是讲纪律和服从,而排斥私情的。
故选A。
4.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含义的能力。
B.“主语都是嘉宾”错误。主语是“我”;句意: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C.“都是‘挺拔’之意”错误。“拔”,超过;“掩”,遮掩。句意: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赤城山。
D.“容貌依然照旧”错误。“颜色故”,容颜衰老;句意: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
故选A。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8分。
【答案】5. C 6. B 7. C 8. D 9. A
10. ①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
②那些偏僻不对着道路的石刻,都赶不上去看了。
11. 路途长——有七千多石级;
行程艰难——需翻越山岭,经过山崖;
比较危险——石磴因雾气及结冰而打滑,易失足。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含义的能力。
C.“居:居住”错误。“居”,停留。句意: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就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第一个“之”,结构助词,的;句意:泰山的南面。
第二个“之”,结构助词,的;句意:穿过长城的界限。
B.第一个“以”,介词,在;句意: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
第二个“以”,相当于“而”,连词,表修饰;句意:我起初沿着中间的山谷进山。
C.第一个“也”,表判断;句意:我没有到过那里。
第二个“也”,表判断;句意:有人说,那就是东海。
D.第一个“与”,连词,和;句意: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
第二个“与”,连词,和;句意:(我)和子颍坐在日观亭里。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C.“苍老的高山”“烛光”错误。“苍山”,青山;“烛光”,雪光;句意: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明朝学者姚鼐”错误。姚鼐是清朝人。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他此行是与朱孝纯之子朱颍一同从京城出发”错误。文中“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朱孝纯,字子颍,并非其儿子。
故选A。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①“极天”,天边;“须臾”,一会儿;“采”,通“彩”,彩色;
②“僻”,偏僻;“当”,对着;“不及”,赶不上。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句,写出了路途长——有七千多石级。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此两句写出了行程艰难——需翻越山岭,经过山崖。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写出了登山比较危险——石磴因雾气及结冰而打滑,易失足。
参考译文:
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它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最高处的日观峰,在古长城南面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长清两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越过长城的城墙,到了泰安。这月丁未日,我同知府朱孝纯从南面的山脚上山。四十五里长的路上,都是石头砌的台阶,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个山谷。(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起初沿着中间的山谷进山,走了一小半段,越过中岭,又沿着西面的山谷走,就到了山顶。古时候登泰山,是沿着东面的山谷进去,路上有个天门。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我没有到过那里。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有山崖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人们都叫它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颍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太阳升上来了,红的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
日观亭西面有岱祠,还有碧霞元君祠;皇帝的行宫在碧霞元君祠的东面。这一天,(还)观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从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那些偏僻不对着道路的石刻,都赶不上去看了。
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有圆形的。杂树很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
桐城姚鼐记述。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答案】12. B 13. D 14. C
15. 同意。①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肝肠寸断,渴望建功立业,改变乱世局面,发出人生苦短的忧叹。体现了其仁爱和正义的一面。
②诗人为了统一天下,结束乱局,救民与水火,进而再三寻求贤才,表达自己要对英才爱惜和诚信,也说明了其为人忠诚宽厚的一面。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曹操所处的时代为东汉末年,他是曹魏的奠基者。《短歌行》是古乐府诗,以乐府古题创作的乐府诗。
A.《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时代与作者所处时代不相符。
B.诗歌体裁与《乐府诗集》收录的体裁相符。
C.《唐宋近体诗集》应选编唐宋时代的诗人的作品,并且选编近体诗。体裁不符,时代与作者所处时代不相符。
D.《万首唐人绝句》应选编唐时代的诗人的作品,并且选编绝句。体裁不符,时代与作者所处时代不相符。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故选D。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极写人生苦短的忧愁”错误。“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这四句诗的情思表达了诗人以明月比喻贤才,既点明自己对贤才的敬仰渴慕之情,又点明贤才难求的痛苦。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是作者面对战乱和民不聊生,渴望统一,进而求贤若渴,实现其雄心大志。
①第一节主要抒写了诗人对人生苦短的忧叹。其中我们如何去理解诗人这种人生苦短的忧叹呢?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肝肠寸断,渴望建功立业,改变乱世局面,因而发出人生苦短的忧叹,体现了作者“民本”一面的思想。
②第二节情味更加缠绵深长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具有感人的力量,体现了其“仁义”的一面。
第三节是对以上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从表达诗的文学主题来看,这八句也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含有深意的。那就是说“贤才”已经来了不少,我们也合作得很融洽;然而我并不满足,我仍在为求贤而发愁,希望有更多的贤才到来。天上的明月常在运行,不会停止;同样,我的求贤之思也是不会断绝的。说这种话又是用心周到的表现,因为曹操不断在延揽人才,那么后来者会不会顾虑“人满为患”呢?所以曹操在这里进一步表示,他的求贤之心就象明月常行那样不会终止,人们也就不必要有什么顾虑,早来晚来都一样会受到优待。一唱三叹地抒发了作者求贤若渴的感情。
第四节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加深。同时因为曹操在当时强调“唯才是举”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所以他对求贤这一主题所作的高度艺术化的表现,也应得到历史的肯定。
全诗首先抒发了作者求贤若渴的感情,聚揽英才一统天下,救民与乱世的雄心壮志;然后再三地表达了的贤才难得,渴望天下人才为我所用,表现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
【答案】16. D 17. D 18. D 19. C
20. ①从商业里发展出来地缘是契约社会的基础。
②崇尚契约精神,以契约完成权利义务的清算。
③理性支配着人们的活动。
④法律和信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A.《文字下乡》内容概括:阐述了乡土社会的特质对乡下人的文字使用、语言交流产生的具体影响。
B.《差序格局》是指发生在亲属关系、地缘关系等社会关系中,以自己为中心像水波纹一样推及开,愈推愈远,愈推愈薄且能放能收,能伸能缩的社会格局,且它随自己所处时空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圈子。
C.《无为政治》论述了社会冲突中的“横暴权力”与社会合作中的“同意权力”。
D.《血缘和地缘》阐述依据血缘和地缘产生的社会关系及其各自的特点。
故选D。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D.“在亲密的血缘社会中,商业是不能存在的,所以人们之间交易是以人情来维持的”因果推论不成立,原文说“在亲密的血缘社会中商业是不能存在的。这并不是说这种社会不发生交易,而是说他们的交易是以人情来维持的,是相互馈赠的方式”,二者不是因果关系,而是转折关系。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D.“必须避免太重叠的人情,因为要注意各方平衡”因果倒置,原文说“如果要维持这种亲密团体中的亲密,不成为‘不是冤家不碰头’,也必须避免太重叠的人情。社会关系中权利和义务必须有相当的平衡”,可见,“社会关系中权利和义务必须有相当的平衡”是因,“避免太重叠的人情”才是果。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C.地缘不是乡土中国的基本特征,由材料二“地缘却是契约社会的基础”可知地缘不属于乡土中国的基本特征。
故选C。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契约社会”在材料二,从“地缘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而地缘却是契约社会的基础”可得出①从商业里发展出来地缘是契约社会的基础;
从“法律需要一个同意的权力去支持。契约的完成是权利义务的清算,须要精密的计算,确当的单位,可靠的媒介”可得出②崇尚契约精神,以契约完成权利义务的清算。
从“在这里是冷静的考虑,不是感情,于是理性支配着人们的活动——这一切是现代社会的特性”可得出③理性支配着人们的活动。
“在契约进行中,一方面有信用,一方面有法律”可得出④法律和信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
【答案】21. A 22. A 23. C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结合“大部分随粪便排出”“仍会有少量存留在体内”分析,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转折,需要用“尽管”,排除CD;
结合“长期蓄积下来”“可能造成危害”分析,“长期蓄积下来”自然会造成危害,表示在某种条件或情况下自然怎么样,用“就”,排除B项。
故选A。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A.“因此完全没有引起人们关注”错误。强加因果。而且原文说“如此严重的微塑料污染,引起了人们的担忧”,说明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了。
故选A。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结合第一段内容“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微塑料有片状、线状或块状等很多形态”“微塑料多见于各种海洋生物,主要存在于鱼类的组织器官中”等分析,先主要介绍微塑料的形态。第二段主要介绍“依据微塑料来源,可分为原生和次生微塑料”。结合第四段“微塑料是如何进入人体内的,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分析,主要论述如何进入人体。结合“如此严重的微塑料污染,引起了人们的担忧。大量微塑料会对健康产生什么影响?应该说,这是一个全世界都关心的问题,许多机构和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得出的结论也不相同”“尽管微塑料对于人类的影响还没有定论,但潜在的危险是存在的,从源头减少微塑料势在必行”等分析文章后半部分主要分析微塑料对人是否有害。
综合分析,C项正确。
故选C。
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24. 【答案】示例:
小乐,你这种做法是不对的。与好友聚会虽然很重要,但是参加“社区义务劳动”的意义更重大。参加社区义务劳动,不仅可以培养我们正确的劳动观,陶冶我们的情操,还可以使我们收获劳动成果,获得劳动的快乐。而且这与好友聚会也不矛盾,你也可以让好朋友和我们一起参加社区义务劳动啊!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本题属于实用性微写作。
题干要求给好友发一条微信,鼓励、劝说他(或她)以积极的心态参与“社区义务劳动”。
具体编辑微信时,要明确“社区义务劳动”的意义,阐明参加“社区义务劳动”和“与好友聚会”的不同意义,最好能给出两全的解决方案,如不能两全,也要注意语言的委婉。
25. 【答案】示例
冬天的汗水
突破了步步逼近的北风
挣脱了渐渐合拢的冰凌
走向河滩荒凉的风中
冬天的河滩一无所有
面对冬天感冒的太阳
流鼻涕的北风
无法阻止一项伟大的行动
火热的生活依然火热
晶莹的汗水依然晶莹
粗糙的手掌把着铁锹
把生活的憧憬落实在风中
衰老的动作依然沉稳
依然闪射着年轻的豪情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本题属于抒情类微写作,要求以“冬天的汗水”为题目,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诗。
写作时要注意以“冬天的汗水”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无论是小诗或抒情文字都要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可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增强感染力。
题目“冬天的汗水”中“冬天”是作定语修饰“汗水”,写作的中心是“汗水”,但“冬天”限制了抒情的时间和场景。围绕“冬天”可描写冬天环境的恶劣来衬托出“汗水”的可贵。可描写冬天劳动、训练的场景,抒发对这些人的赞美,也可描写冬奥会上的场景,展开联想冰上训练的项目,描写运动员训练的艰辛,抒发对他们不忘初心,坚持不懈的精神的赞美。可以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注意字数要求。
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26.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
命题“说必由之路”是动宾结构短语,“说”是“论说”,“必由之路”是论说的对象。由材料可知,“必由之路”是必定要经过的道路,可引申为事物必须遵循的规律或做事必须遵守的法则,“必”意味着这条路是无法绕开,是必须要经历的。小至个人的成长发展,大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要走一条必由之路。考生既可以分析个人进步成长必然要经过的道路,也可以分析国家发展进步必然要遵循的规律。如读书、努力、勤奋是个人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如奋斗、实干、团结是国家走向强大的必由之路。
行文构思上,题干要求写作议论文,考生可以从自然界事物发展的规律引出“必由之路”这一话题,并由“物如此,人亦然”进行过渡;接着阐释“必由之路”的概念,分析其存在的必然性,然后从是什么的角度分析个人成功的必由之路是什么,再由个人上升到国家,分析国家强大的必由之路是什么;最后联系当代青年,明确当代青年的奋斗拼搏的姿态,发出呼吁。
立意:
1.奋斗是振兴中华的必由之路。
2.读书是个人成才的必由之路。
3.实干(坚持、拼搏),成功的必由之路。
27.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
“节日”主要是指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考生可以选取某一个传统文化节日,力求做到新颖,使它能在万马过独木桥中脱颖而出。关于传统节日的叙说,我们可以用记叙文的形式叙说“春节、元宵节、清明节、寒食节、端午节、乞巧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某一个中国的传统节日里发生的有趣故事,既要有对事件的描述,也要有对“传统节日”内涵的认识,有对这个节日的感受与思考,从微观层面进行细细研磨。要写好本次作文,考生需要做好如下储备:这个是节日是哪一天,这个节日的来历,关于这个节日有什么传说,或者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谁,关于这个节日,有没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到了这个节日,你们家人是怎么庆祝的,到了这天会穿什么衣服,会吃些什么,在这一天家人有没有什么活动,如祭祀、聚餐、放鞭炮……如果是祭祀,家长都准备些什么,会怎么做,你会做些什么,你觉得这个日子和平常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有什么感受。可以借助这些思考打开思路。当然,“节日”也可以具有特殊含义,如对于自己来说,经历过重重困难取得优秀成绩的那天就是自己的“节日”。
行文构思上,作为记叙文,可以借助描写的方式创设情境,引出所写的节日,如写国庆节,可以写“秋高气爽,瓜果飘香,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处处飘扬着五星红旗,随着飒飒的秋风,国庆如约而至”;接着对这一天的行为进行叙述,可以写一家人的活动,可以写大街小巷众人的表现,可以采用群像塑造和个性特写的方式展现这一天人们的激动兴奋;最后可以抒写自己的感受,以抒情的方式收束全篇。
立意:
1.端午,粽子飘香。
2.春节,乡关何处。
3.梦回中秋。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北京顺义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教师版),共16页。
这是一份2021北京顺义高二(上)期末语文(教师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就有道而正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北京顺义高二(上)期末语文(教师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大题共7小题,共20分,本大题共6小题,22分,本大题共7小题,共31分,本大题共4小题,共17分,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