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九年级(下)开学化学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九年级(下)开学化学试卷(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对反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九年级(下)开学化学试卷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 中国古代传统工艺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布艺刺绣 B. 烧制陶瓷 C. 雕琢玉石 D. 竹艺编织
2.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其中可供人呼吸的成分是( )
A. 氧气 B. 二氧化碳 C. 氮气 D. 稀有气体
3. 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
A. 汞 B. 水 C. 氯化钠 D. 金刚石
4. 酒精灯是化学实验常用的加热仪器,关于酒精灯的使用和有关操作,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给试管内液体加热
C. 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D. 熄灭酒精灯
5. 人人都应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列说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
A. 随时监控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PM2.5指标
B. 无色、澄清的工业废水,可以直接排放
C. 控制工业废气的任意排放,改善大气质量
D. 城镇居民生活污水应该集中处理和排放
6. 科学研究发现在陈化粮、受污染粮食中都含有强致癌物黄曲霉素(化学式为C17H12O6)。关于黄曲霉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黄曲霉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62
B. 为节省粮食,陈化粮经过淘洗后可继续食用
C. 黄曲霉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之间的质量比为17:12:6
D. 黄曲霉素中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式可表示为12×1712×17+1×12+16×6×100%
7. 如图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 钠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1
C. 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g
D. 钠元素的元素符号为Na
8. 2021年7月20日,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首套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悬浮列车成功下线,“科技强国”、“交通强国”战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磁悬浮列车核心部件使用了“钕(Nd)铁(Fe)硼(B)”三元稀土永磁合金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钕铁硼”具有磁性 B. “钕铁硼”具有导电性
C. “钕铁硼”具有延展性 D. “钕铁硼”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9. 对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反应中CO与CO2之间的质量比为1:1
C. 反应后,固体物质的质量减少
D. 该反应方程式读作:高温条件下,氧化铁加一氧化碳等于铁加二氧化碳
10.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
物质
选用试剂
操作方法
A
N2(O2)
木炭
将木炭在混合气体中点燃
B
CO(CO2)
石灰水
将混合气体通过过量的石灰水
C
Mg(Cu)
稀硫酸
加入过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D
ZnSO4溶液(FeSO4)
锌粉
取样,加入过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A. A B. B C. C D. D
11. 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氢原子 。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
(3)氯化钠中含有的阳离子 。
12.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表示碳原子,表示氧原子,回答问题。
(1)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2)固态的C物质,又称它为 。
(3)结合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化学反应中没有变化的粒子是 (选填“分子”或“原子”)。
13. 如图是某牙膏成分表的一部分。回答问题。
x牙膏
成分:二氧化硅、单氟磷酸钠、水、碳酸钠、香精等。
(1)该牙膏属于 (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二氧化硅(SiO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
(3)含氟牙膏能预防龋齿,这里的“氟”指的是 (填序号)。
A.氟分子
B.氟原子
C.氟单质
D.氟元素
(4)该牙膏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溶液与浓氨水都呈碱性,都能使酚酞溶液变 (选填“红色”、“蓝色”或“紫色”)。
14.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都离不开水。
(1)区分硬水和软水,常使用的物质是 。
(2)农业和园林浇灌时,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主要目的是 。
(3)下列与水有关的实验中,水属于反应物的是 (填序号)。
15. 回答与含碳物质有关的问题。
(1)北宋画家张择端用墨绘制的《清明上河图》保存至今不发生变化,体现常温下碳单质化学性质 。
(2)如图是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O2的转化图。
①可用于实验室制取CO2的是 (填序号)。
②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③反应④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应用是 。
16. 回答与金属有关的问题。
(1)常在铁制品表面涂一层油漆,目的是 。
(2)铝制品和铁制品,相比较而言,更耐腐蚀的是 。
(3)已知X、Y、Z是三种常见的金属。常温时有关反应情况如下:X+H2SO4=XSO4+H2↑;Y+2ZNO3=Y(NO3)2+2Z;Y和稀硫酸不反应。则X、Y、Z可能是下列金属中的 (填序号)。
①Mg、Zn、Ag
②Fe、Cu、Ag
③Zn、Fe、Cu
17. 回答下列与化石燃料有关的问题。
(1)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于煤、 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2)2017年5月18日,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个海域甲烷水合物“可燃冰”试开采成功的国家,获取甲烷含量高达99.5%;
①写出甲烷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反应方程式 。
②在天然气中掺入少量有刺激性臭味的乙硫醇,其原因是 。
(3)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CO2,CO2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温室气体。科学家研究将CO2与H2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物质X的化学式为 。
(4)下列有关化石燃料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A.煤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
B.煤只能用作燃料,没有其他用途
C.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应该合理开发与利用
D.化石燃料充分燃烧,能够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同时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18. 对比实验是学习化学比较重要的实验方法之一,分析下列对比实验,回答问题。
(1)A实验中观察到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
(2)B实验中b和c两支试管做对比,说明 对铁生锈有影响;
(3)C实验观察到 (选填“a”或“b”)试管口处带火星木条复燃。
19. 利用实验室制取气体的知识,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图中标注a的仪器名称为 。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①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
②在C−E装置中,不能用于收集氧气的装置是 (填序号);
③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按F装置进行氧气的性质实验,观察到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 色火焰;
④实验室要制得3.2g氧气,至少需要完全分解高锰酸钾的质量为 克。(要求写出完整的解题过程)
20. 小明、小强、小琳三位同学在实验室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回答问题。
(1)小明同学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有人呼出的气体和盛有空气的集气瓶,如图A所示。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填序号)。
A.猜想和假设
B.设计实验方案
C.进行实验
D.实验结论
(2)小强同学分别向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内,滴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并振荡。如图B所示,观察到的现象是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小琳同学取两片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玻璃片哈气,如图C所示,小琳同学的实验目的是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布艺刺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烧制陶瓷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C、雕琢玉石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竹艺编织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B。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A
【解析】解: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为氮气和氧气,人类在呼吸时吸收氧气并呼出二氧化碳,则氧气可供我们呼吸.
故选A.
根据呼吸作用可知,人类生存需要吸收氧气并呼出二氧化碳来解答.
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气体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
3.【答案】B
【解析】解:A、汞属于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C、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A
【解析】解:A、用火柴点燃酒精灯,故A正确;
B、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故B不正确;
C、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故C不正确;
D、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故D不正确;
故选:A。
A、根据用火柴点燃酒精灯进行分析;
B、根据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进行分析;
C、根据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进行分析;
D、根据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答案】B
【解析】解:A、随时监控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PM2.5指标,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环境,符合该理念,不符合题意;
B、无色、澄清的工业废水中也可能含有毒、有害物质,直接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不符合该理念,符合题意;
C、工业废气中含有有害气体和烟尘,控制工业废气的任意排放,可以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环境,符合该理念,不符合题意;
D、城镇居民生活污水中含有有害物质,应该集中处理和排放,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符合该理念,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根据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来分析。
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环境污染以及防止措施是中考的热点问题。
6.【答案】D
【解析】解:A、黄曲霉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17+1×12+16×6=312,故选项说法错误。
B、陈化粮经过淘洗后不可继续食用,故选项说法错误。
C、黄曲霉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17):(1×12):(16×6)=17:1:8,故选项说法错误。
D、黄曲霉素中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式可表示为12×1712×17+1×12+16×6×100%,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题中信息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公式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答案】C
【解析】解:A、钠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钠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1,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钠元素的元素符号为Na,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D
【解析】解:A、“钕铁硼”中含有铁,具有磁性,故A正确;
B、“钕铁硼”是合金,属于金属材料,具有导电性,故B正确;
C、“钕铁硼”是合金,属于金属材料,具有延展性,故C正确;
D、“钕铁硼”是合金,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D。
根据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以及物质的元素组成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9.【答案】C
【解析】解:A、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反应中CO与CO2之间的质量比为(3×28):(3×44)=7:11,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每160份质量的氧化铁反应生成112份质量的铁,反应后固体物质的质量减少,故选项说法正确。
D、该反应方程式读作:高温条件下,氧化铁和一氧化碳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置换反应的特征、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于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的积的比等,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置换反应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D
【解析】解:A、除去氮气的氧气不能够用木炭点燃的方法,这是因为当氮气(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木炭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CO2能与过量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CO不与石灰水反应,应再进行干燥,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Mg能与过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取样,加入过量锌粉,锌能与Fe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锌溶液和铁,充分反应后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D。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1.【答案】2H O Na+
【解析】解:(1)2个氢原子表示为2H;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元素,元素符号为O;
(3)氯化钠中含有的阳离子是钠离子,一个钠离子带有一个单位的正电荷,表示为Na+;
故答案为:(1)2H;
(2)O;
(3)Na+。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2.【答案】 干冰 原子
【解析】解:(1)由微观示意图可知,A是一氧化碳,其化学式为CO;B是氧气,其化学式为O2;C是二氧化碳,其化学式为CO2;该反应为:一氧化碳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由微观示意图可知,C物质是二氧化碳,所以固态的C物质是干冰;
(3)由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一氧化碳分子分裂为碳原子和氧原子,氧气分子分裂为氧原子,碳原子与氧原子重新结合为新的二氧化碳分子,所以化学反应中没有变化的粒子是原子。
故答案为:原子。
故答案为:;
(2)干冰;
(3)原子。
根据已有的化学反应与微观模型图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加强对化学反应与微观模型图的掌握的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混合物 +4 D 红色
【解析】解:(1)x牙膏的成分有二氧化硅、单氟磷酸钠、水、碳酸钠、香精等,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2)已知Si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设硅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原则,可得x+(−2)×2=0,x=+4;
(3)化学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含氟牙膏里的“氟”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氟”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4)碳酸钠溶液与浓氨水都呈碱性,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故答案为:(1)混合物;
(2)+4;
(3)D;
(4)红色。
(1)根据物质的分类来分析;
(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3)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4)根据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方法、物质的组成以及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是解题的关键。
14.【答案】肥皂水 节约用水 CD
【解析】解:(1)加入肥皂水,产生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产生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所以区分硬水和软水常使用肥皂水;
(2)农业和园林浇灌时,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主要目的是节约用水;
(3)A、水的沸腾,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所以水不是反应物,故不符合题意;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会放出大量的热,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并未参与反应,所以水不是反应物,故不符合题意;
C、水与生石灰混合,会生成氢氧化钙,所以水是反应物,故符合题意;
D、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水是反应物,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肥皂水;
(2)节约用水;
(3)CD。
(1)根据硬水与软水的检验方法来分析;
(2)根据节约用水的做法来分析;
(3)根据水的作用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硬水与软水的鉴别方法、节约用水的措施、水的用途是解题的关键。
15.【答案】不活泼 ① 高炉炼铁
【解析】解:(1)墨汁中含有炭黑,炭黑的主要成分是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北宋画家张择端用墨绘制的《清明上河图》能够保存至今,是由于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2)①实验室常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同时生成氯化钙、水,图中反应①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②反应②是碳和氧气点燃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反应④是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应用是高炉炼铁。
故答案为:(1)不活泼;
(2)①①;
;
③高炉炼铁。
(1)根据炭黑的主要成分是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进行分析;
(2)根据实验室常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同时生成氯化钙、水,碳和氧气点燃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等,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16.【答案】隔绝氧气,防止铁生锈 铝制品 ②
【解析】解:(1)铁与氧气和水共同接触时会生锈,则在铁制品表面涂一层油漆,能隔绝空气,防止铁生锈。
(2)铝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能防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则铝更耐腐蚀。
(3)X能与酸反应,而Y不能与酸反应,则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X位于氢元素前面,Y位于氢元素后面,且Y能将Z从其化合物中置换出来,则说明Y位于Z前,则金属活动性顺序X>Y>Z。且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在化合物中,X、Y为+2价,Z为+1价,则:
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镁、锌均位于氢元素前面,不符合题意;
②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Fe>(H)>Cu>Ag,且在化合物中,铁、铜为+2价,银为+1价,符合题意;
③锌、铁均位于氢元素前面,不符合题意。
故选:②。
故答案为:(1)隔绝氧气,防止铁生锈;
(2)铝制品;
(3)②。
(1)根据铁与氧气和水共同接触时会生锈进行分析;
(2)根据铝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能防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进行分析;
(3)根据X能与酸反应,而Y不能与酸反应,则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X位于氢元素前面,Y位于氢元素后面,且Y能将Z从其化合物中置换出来,则说明Y位于Z前,则金属活动性顺序X>Y>Z。且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在化合物中,X、Y为+2价,Z为+1价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金属的化学性质等,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17.【答案】石油 在天然气发生泄漏时,便于及时发现,防止发生危险 H2O ABD
【解析】解:(1)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于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2)①甲烷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天然气是无味的,在天然气中掺入少量有刺激性臭味的乙硫醇,其原因是:在天然气发生泄漏时,便于及时发现,防止发生危险;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C、H、O的个数分别是1、8、2,生成物中含C、H、O的个数分别是1、4、0,故生成物中还应含4个H、2个O,故X的化学式为:H2O;
(4)A、煤中主要含碳元素,还含有氢元素、氮元素、硫元素等,故煤燃烧不仅能生成二氧化碳,还能生成二氧化硫等物质,符合题意;
B、煤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也可用于生产化肥、钢铁工业等,符合题意;
C、化石燃料短期内不能再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应合理开发和利用,不符合题意;
D、化石燃料充分燃烧,能够提高燃料的利用率,但是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题意。
故选:ABD。
故答案为:(1)石油;
;
②在天然气发生泄漏时,便于及时发现,防止发生危险;
(3)H2O;
(4)ABD。
(1)根据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于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进行分析;
(2)根据甲烷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天然气是无味的,在天然气中掺入少量有刺激性臭味的乙硫醇进行分析;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进行分析;
(4)根据煤中主要含碳元素,还含有氢元素、氮元素、硫元素等,煤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也可用于生产化肥、钢铁工业等,化石燃料短期内不能再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化石燃料充分燃烧,能够提高燃料的利用率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等,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18.【答案】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水 b
【解析】解:(1)A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都是可燃物,都与空气接触,但是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所以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所以此实验的现象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B实验中b试管中的铁钉只与氧气接触,铁钉没有生锈,c试管中的铁钉既与氧气接触又与水接触,铁钉生锈,所以b和c两支试管做对比,说明水对铁生锈有影响;
(3)C实验中,a试管中没有二氧化锰,b试管中有二氧化锰,而且二氧化锰可以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所以b试管口处带火星木条复燃。
故答案为:(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水;
(3)b。
(1)根据A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都是可燃物,都与空气接触,但是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进行分析;
(2)根据B实验中b试管中的铁钉只与氧气接触,铁钉没有生锈,c试管中的铁钉既与氧气接触又与水接触,铁钉生锈进行分析;
(3)根据C实验中,a试管中没有二氧化锰,b试管中有二氧化锰,而且二氧化锰可以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金属锈蚀的条件等,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19.【答案】试管 A D 明亮的蓝紫 31.6
【解析】解:(1)a为试管。
故答案为:试管。
(2)①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该反应为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可选择A;
故答案为:A。
②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选择C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可选择E排水法收集,故在C−E装置中,不能用于收集氧气的装置是D;
故答案为:D。
③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按F装置进行氧气的性质实验,观察到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故答案为:明亮的蓝紫。
④设至少需要分解高锰酸钾的质量为x。
316 32
x 3.2g
31632=x3.2g
x=31.6g
故答案为:31.6。
(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和判断。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0.【答案】C 呼出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 比较呼出气体和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解析】解:(1)A、猜想和假设是根据相关资料作出假设,如假设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氧气含量低,不符合题意;
B、设计实验方案是根据相关资料,进行方案设计,不符合题意;
C、进行实验,是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故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有人呼出的气体和盛有空气的集气瓶,属于进行实验,符合题意;
D、实验结论,是根据实验现象和相关资料得出结论,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分别向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内,滴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并振荡。可观察到呼出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
呼出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3)取两片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玻璃片哈气,哈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水雾,另一块玻璃片无明显现象,说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多,故实验目的是:比较呼出气体和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故答案为:(1)C;
(2)呼出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3)比较呼出气体和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1)根据猜想和假设是根据相关资料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是根据相关资料,进行方案设计,实验结论,是根据实验现象和相关资料得出结论进行分析;
(2)根据观察到呼出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进行分析;
(3)根据取两片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玻璃片哈气,哈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水雾,另一块玻璃片无明显现象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等,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中考模拟大练习化学试卷(二),共2页。
这是一份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中考模拟大练习化学试卷(二),共2页。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九年级(下)开学考化学试卷(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性质决定用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