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四校联考七年级(下)月考生物试卷(3月份)(五四学制)(含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四校联考七年级(下)月考生物试卷(3月份)(五四学制)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 在人类起源和发展的漫长历程中,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
A. 由于其他动物入侵 B. 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变化
C. 为了扩大领地 D. 由于身体结构发生变化
2. 如图是人的生殖及胚胎发育过程简图。下列各选项对图中①、②、③、④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①-精子 B. ②-卵巢 C. ③-受精卵 D. ④-分娩
3. 某患者被检查出不孕的原因是双侧输卵管堵塞。参考如图分析,该患者体内
( )
A. 不能产生雌性激素 B. 不能产生卵细胞
C. 精子与卵细胞不能结合 D. 胚胎发育得不到营养
4. 学习了“人的生殖与发育”后,某同学做了如下总结,其中错误的是( )
A. 人的发育起始于受精卵
B. 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
C. 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是脐带
D. 睾丸和卵巢是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的器官
5. 如图是人体生长曲线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生殖器官在青春期开始发育 B. 青春期是身体发育的唯一高峰期
C. 神经系统在青春期迅速发育 D. 神经、生殖系统迅速发育的时间不一样
6. 青少年如果挑食、偏食,常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下列疾病与病因对应错误的是( )
A. 夜盲症——缺乏维生素B1 B. 佝偻病——缺乏含钙的无机盐
C. 坏血病——缺乏维生素C D. 贫血——缺乏含铁的无机盐
7. 淀粉、脂肪、蛋白质在消化道内开始消化的部位依次是( )
A. 胃、口腔、小肠 B. 口腔、胃、小肠 C. 胃、小肠、口腔 D. 口腔、小肠、胃
8. 将甲、乙、丙三支试管按要求处理(加入馒头是等量的)后放入37℃的左右温水中,5~10分钟后各滴入2滴碘液,其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
A. 三支试管均变为蓝色
B. 三支试管均不变色
C. 甲试管变蓝色,乙试管变浅蓝色,丙试管不变色
D. 甲试管变蓝色,乙试管和丙试管不变色
9. 下列对于如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①分泌的消化液中不含消化脂肪的酶
B. ②分泌的消化液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C. ③分泌的消化液不能消化淀粉
D. ④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10. 下列不属于小肠适于消化的特点的是( )
A. 小肠内有多种消化酶 B. 小肠绒毛内有许多毛细血管
C. 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毛 D. 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
11. 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对蛋白质的需要量比成年人要相对多一些。参照营养学家建议的成人食谱图,青少年应相对增加的食物种类为( )
A. Ⅰ、Ⅱ B. Ⅱ、Ⅲ C. Ⅲ、Ⅳ D. Ⅳ、Ⅴ
12. 如图为测定花生种子中能量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实验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材料最好使用刚采摘不久的、新鲜的、水分较多的花生种子
B. 花生种子中的能量可通过测量水升高的度数并计算得出
C. 实验原理是通过测量食物燃烧放出热能的多少来测定食物中的能量
D. 实验应该在一切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重复3次以上,然后取平均值
13. 如图的模型可用于描述生物体内的物质变化,a、b表示物质,M表示相应的结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M是肾小球,则a为动脉血,b为静脉血
B. 若M是肺,则a为动脉血,b为静脉血
C. 若M是小肠,餐后b内所含的葡萄糖含量降低
D. 若M是肾脏,则b内所含的代谢废物尿素减少
14. 进行肺部X光检测时,医生通常要求受检人深吸一口气,这样胸片上病灶更清晰。深吸气时人体膈肌的运动情况如图。此时,膈肌所处的状态、胸廓容积和肺内气压的变化分别是( )
A. 收缩、缩小、降低
B. 舒张、扩大、降低
C. 舒张、扩大、升高
D. 收缩、扩大、降低
15. 长跑时,体育老师总是建议我们用鼻子吸气,用嘴呼气,必要时可以用嘴辅助吸气,但不要张大嘴巴吸气和呼气。下列对用鼻吸气比用嘴吸气的优势,解释错误的是( )
A. 鼻黏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温暖
B. 鼻黏膜可分泌黏液,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湿润和清洁
C. 鼻腔内有鼻毛,可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清洁
D. 鼻黏膜内有嗅觉感受器,可感受空气刺激
16. 生物体的结构都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如图为人体肺泡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a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
B. 人体内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完成的
C. 经此处气体交换后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D.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17. 如图甲是肺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示意图,图乙表示人体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曲线ac段表示吸气
B. 图甲曲线ce段表示呼气
C. 图甲曲线ab段时,膈肌处于图乙所示的B位置
D. 图甲曲线de段时,膈肌处于图乙所示的A位置
18. 下列与泌尿系统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等部分组成
B. 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肾脏,每天形成的尿液大约有180升
C. 肾小球和肾小囊有重吸收作用,重吸收葡萄糖等物质
D. 肾小管有滤过作用,血细胞等物质能被滤过到肾小管
19. 下列人体的生理活动,不属于排泄的是( )
A. 二氧化碳和水经呼吸排出 B. 汗液的排出
C. 蛋白质代谢终产物的排出 D. 粪便的排出
20. 中央军委授予祁发宝等戍边战士“卫国戍边英雄”称号,英雄屹立在喀喇昆仑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这里空气稀薄,为获取足够多的氧气血液成分明显增加的是( )
A. 红细胞 B. 血浆 C. 白细胞 D. 血小板
21. 将人血永久涂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到的视野如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②中有细胞核 B. ③是血小板
C. 当人体有炎症时,①的数量会明显增多 D. 二氧化碳主要由④完成运输
22. 如图是哺乳动物心脏内部结构及与其相连的血管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①是将血液运往全身的血管 B. ②是肺动脉,流的是动脉血
C. ③是右心室,其肌肉壁最厚 D. ⑤收缩时部分血液可流到④中
23. 某AB型血的癌症患者由于化疗导致血小板大量减少危及生命。为救治该患者需要马上输血。下列关于输血与血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B. 由于血库缺乏AB型血,为及时救治病人,可快速地输入大量的A型或B型血
C. 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只输入血小板成分,提高病人输血治疗的效果
D. 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24.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是出自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其中排汗主要排出了哪些物质?( )
A. 水、尿素、葡萄糖 B. 水、无机盐、尿素
C. 水、无机盐、氨基酸 D. 水、二氧化碳、尿素、无机盐
25. 人体能通过感觉器官感知外界刺激,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 外界光线进入眼球的途径为:角膜➝晶状体➝视网膜➝玻璃体
B. 因为瞳孔可以放大与缩小,所以人可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C. 声波引起振动,在内耳中传导顺序为:前庭➝耳蜗➝半规管
D. 咽鼓管与中耳相通,吞咽可调节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26. “没声音,再好的戏也出不来”,这是一句经典的广告词,声音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感受声音信息和产生听觉的结构依次是( )
A. 耳蜗、大脑 B. 鼓膜、耳蜗 C. 鼓膜、听小骨 D. 听小骨、耳蜗
27. 如图是眼球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结构[①]能调节瞳孔大小
B. 结构[③]能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C. 结构[⑥]有大量对光线敏感的细胞,可以形成视觉
D. 结构[④]具有保护眼球内部结构的作用
28. 如图为耳的结构示意图。当我们遇到巨大声响时,应迅速张开口,或闭嘴、堵耳,以避免损伤耳的( )
A. a
B. b
C. c
D. d
29. 小明同学寒假去电影院看《流浪地球》,刚进电影院时眼睛什么也看不见,过一会儿才能看清楚。同样的道理,看完电影出来会感觉外面很刺眼。这与下列哪项结构的调节有关( )
A. 角膜 B. 瞳孔 C. 晶状体 D. 视网膜
30. 下列关于保护视力或听力的做法,正确的是( )
A. 清理外耳道异物应使用尖细物品 B. 不断调高耳机音量遮盖嘈杂声音
C. 睡前常躺在床上看手机 D. 在光亮适宜的地方看书
31. 如图丙中的小女孩萌萌是通过试管婴儿技术产生的,先经过甲过程,然后又经过了乙过程,出生后长大就是女孩丙。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C是受精卵,过程D表示 ______ 作用,人体内发生此过程的部位是图乙中的[ ______ ] ______ 。
(2)图乙中女性的主要性器官是[ ______ ] ______ ,能产生甲图中的[ ______ ] ______ ,同时分泌 ______ 。
(3)图乙中,胎儿在母体内发育的主要场所是 ______ ,在发育过程中,胎儿通过[ ______ ] ______ 和[6] ______ 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同时排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
32. 将馒头放入口中,慢慢地咀嚼、细细地品尝,你会感觉有甜味,这是为什么呢?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展开了探究,他们设计了如下表所示实验方案。如图是消化系统的模式图,请据此回答问题:
编号
加入物质
是否搅拌
温度
水浴时间
检测试剂
1
馒头碎屑+2毫升唾液
充分搅拌
37℃
10分钟
碘液
2
馒头块+2毫升唾液
不搅拌
3
馒头碎屑+2毫升清水
充分搅拌
4
馒头碎屑+2毫升唾液
充分搅拌
0℃
(1)图中能够分泌胆汁的结构是[ ______ ] ______ 。食物被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______ ] ______ 。蛋白质在消化酶的作用下,最终被分解为 ______ 。
(2)淀粉开始消化的部位是[ ______ ] ______ 。
(3)表格中若选用1号和3号试管进行对照,探究的问题是 ______ ?
(4)要想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作用的影响,应选择编号 ______ 试管进行对照。
(5)预测实验现象,只有 ______ 号试管不变蓝色,原因是 ______ 。
33. 图1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2是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1(填序号)是通过 ______ 作用实现的。图中表示吸气过程的是曲线 ______ 段;
(2)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都处于 ______ 状态,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 ______ 。
(3)图中2(填序号)过程表示 ______ ,是通过 ______ 作用实现的。
34. 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过程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循环途径。其中图一中,体循环的起点是[______]______;图一所示四种与心脏相连的血管中,流动脉血的有主动脉和 ______图一中②所代表的气体是它在人体中浓度最高的部位是 ______。
(2)若静脉注射某药物,则药物经过图一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是 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3)如图二所示心脏,如果它现在的工作状态是左、右两心房舒张,左、右两心室收缩,那么此时心房与心室之间的房室瓣,处于 ______(填“打开”或“关闭”)状态。
35. 如图是肾单位结构示意图,表格中的甲、乙、丙三种液体取自肾脏的不同部位,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水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无机盐
甲
90
8
0.1
0.03
0.72
乙
98
0.03
0.1
0.03
0.72
丙
96
0
0
1.8
1.1
(1)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叫 ______,主要是由图中的 ______(填序号)构成的。
(2)图中[5]内的血液与[4]的血液成分相比,明显减少的物质有尿酸 ______等。
(3)分析表中三种液体成分与含量的变化,你认为液体乙取自图中的[______]______腔内,判断的理由是 ______。
36. 新冠肺炎阻挡了上学的脚步,空中课堂架起了学习的桥梁。“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东营学子借助网络平台,在“空中”与老师相见,老师们变身“主播”,让疫情变成人生大课。
(1)钉钉视频教学时,屏幕上的信息反射来的光线,在图1中[ ______ ] ______ 上形成物像;同学们感受老师声音刺激的感受器位于图2中[ ______ ] ______ 。
(2)歌曲《龙的传人》中有一句歌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其中的黑眼睛是指[ ______ ] ______ 。
(3)中学生若用眼不当会造成近视,其原因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 ______ ] ______ 的曲度过大,这样远处的物体形成的物像不能准确落在视网膜上。
(4)近视需要配戴眼镜进行矫正,图3中表示近视成像情况及配戴眼镜矫正效果中正确的是 ______ 。
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
(5)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和四不要”。如课间休息进行远眺是预防近视的有效措施,在由近及远的远眺过程中,图1中[ ______ ]结构发生的变化是 ______ 。
(6)当上呼吸道感染时,必须及时治疗,否则容易引起中耳炎,其原因可能是 ______ 。
A.病菌进入血液转移至中耳
B.病菌经外耳直接进入中耳
C.病菌经咽鼓管直接进入中耳
D.病菌经鼻腔直接进入中耳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不得不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此题考查的是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了解人类的起源,明确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是由于地形和气候等环境条件的改变。
2.【答案】D
【解析】
【解答】
男性睾丸产生的①精子进入阴道,缓缓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②卵巢产生的卵细胞相遇,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③受精卵。这一过程叫受精。受精卵一经形成,就开始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缓慢移入到子宫中。最终胚泡植入子宫内膜,就好比一粒种子落到了土壤中,这是怀孕。在母体的子宫内,胚胎继续进行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各种组织和器官。胚胎发育到第8周,其外貌开始像人,从这时起到出生前的胚胎,叫做胎儿。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的血液里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到母体的血液里,再由母体排出体外。母体怀孕40周左右,胎儿就发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儿从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称为分娩。所以①表示精子、②表示卵巢、③表示受精卵、④表示受精,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
精子和卵细胞相结合的过程叫作受精,图中①是精子,②是卵巢,③是受精卵,④是受精。据此解答。
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都是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是输卵管,子宫是胚胎、胎儿发育的场所,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胎盘是胎儿和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
3.【答案】C
【解析】解: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都是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是输卵管,二者结合形成受精卵。患者的双侧输卵管堵塞,则精子和卵细胞不能结合成受精卵,因而不孕。
故选:C。
女性的生殖系统主要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卵巢是主要的生殖器官,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输卵管的作用是输送卵细胞,也是受精场所。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阴道是精子进入女性体内和婴儿出生的通道。
本题主要考查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及受精的过程。
4.【答案】C
【解析】解:A、生殖细胞包括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是人的发育的开始;
B、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
C、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
D、睾丸和卵巢是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器官,是正确的.
故选:C.
根据人体的发育过程分析解答,人体发育开始于受精卵,在母体的子宫内发育,通过胎盘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
这部分内容是中考的热点,注意熟练掌握.
5.【答案】D
【解析】解:A、从图中可看出,在青春期开始前生殖器官的生长基本停滞,进入青春期后生殖器官迅速发育,错误。
B、由图可知,青春期不是身体发育的唯一高峰期,在幼儿时期身体发育比较明显,错误。
C、青春期是人生长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显著增强,不是迅速发育,错误。
D、由图可知,人体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的发育与身体总发育一致,而生殖系统的发育与神经系统的发育不一致,正确。
故选:D。
青春期的年龄段通常是指大约10到20岁之间。是人生长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
掌握青春期的发育特点,注意会分析图形,总结答案。
6.【答案】A
【解析】解:A、夜盲症是由于维生素A缺乏形成的,A错误;
B、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形成的,B正确;
C、坏血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C形成的,C正确;
D、当血液中红细胞或是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时,就会出现贫血的症状,而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一种原料,因此含铁的无机盐缺乏会得贫血,D正确。
故选:A。
人体内的某些物质的含量异常,会使人体的正常功能受到影响,例如维生素缺乏时,人也会有不正常的表现。
人体内血细胞的数量异常会引起人体生理功能的异常,如人体内的某些物质的含量异常,会使人体的正常功能受到影响,例如维生素缺乏时,人也会有不正常的表现。
7.【答案】D
【解析】解: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同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因此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中开始化学消化的器官依次是口腔、胃、小肠.
故选:D
食物中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此题考查了三大营养物质的起始消化部位:淀粉:口腔;蛋白质:胃;脂肪:小肠.
8.【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探究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实验。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探究实验的步骤和对照实验的特点。
【解答】
食物的消化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物理性消化能够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促进化学性消化的进行。本实验设置了两组对照实验:一组是甲试管和丙试管,变量是唾液,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另一组是乙试管和丙试管,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目的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在淀粉消化中的作用。丙试管中加入的是唾液,而且进行充分的搅拌,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了,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乙试管中加入了唾液,但馒头没有充分搅拌,也没有捣碎,馒头与消化液的混合不充分,淀粉没有被充分消化,因此部分变蓝色或浅蓝色;甲试管中加入的是清水,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
故选C。
9.【答案】C
【解析】解:A、图中的①是肝脏,能够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胆汁流入小肠后,对脂肪有乳化作用,A正确。
B、②是胃,胃中的胃腺能够分泌胃液,胃液能够初步消化蛋白质,B正确。
C、③是胰腺,分泌的消化液是胰液,含消化蛋白质、淀粉、脂肪的酶,C错误。
D、④是小肠,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D正确。
故选:C。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图示为消化系统示意图,其中是①是肝脏,②胃,③是胰腺,④是小肠。
解答本题要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位置与功能。
10.【答案】B
【解析】解:A、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如胆汁、胰液和肠液,胰液和肠液内含多种消化酶,有利于营养物质消化,A不符合题意。
B、小肠绒毛内有许多毛细血管,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B符合题意。
C、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毛,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表面积,利于消化和吸收,C不符合题意。
D、小肠长约5-6米,消化途径长,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充分消化和吸收,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与其相适应的特点是:小肠很长,约5-6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消化和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小肠绒毛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也很薄也只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小肠内有肠腺,分泌的肠液,胰腺分泌的胰液及肝脏分泌的胆汁都进入小肠,肠液和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能消化多种食物。
本题考查小肠的结构与消化和吸收机能相适应的特点。
11.【答案】B
【解析】解: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细胞的更新和修复等都离不开蛋白质,此外,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因此,处于正在生长发育的青少年,应多吃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奶制品、鱼、肉蛋类。即图中的Ⅱ、Ⅲ。
故选:B。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但是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所需量有所侧重。
人体需要的六大类营养物质的作用及其食物来源是重要考点,同学们注意掌握。
12.【答案】A
【解析】解:A、在“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时,选用的食物应该是容易燃烧的,如干燥的花生种子或核桃仁,如果使用刚采摘不久的、新鲜的、水分较多的花生种子不易燃烧,A错误。
B、1毫升水每升高1℃,需要吸收4.2焦的热能,花生种子中的能量可以通过测量水升高的度数并计算得出,B正确。
C、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可以用燃烧的方法,每克食物完全氧化燃烧时所释放的热量叫做热价,通过测量食物燃烧放出的热能来测定食物中能量的多少,C正确。
D、为了尽量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因此应该设置重复实验(或重复组),多做几次,然后取平均值,D正确。
故选:A。
(1)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热量,是食物的热价。食物的热价反映出食物中储存能量的多少。相同的水温度上升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表明食物燃烧释放的能量越多。
(2)种子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包括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和无机物(含水和无机盐)。种子中加热后碳化并可以燃烧的物质称为有机物,而加热后不可以燃烧的物质称无机物。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掌握测定某种食物中能量的实验步骤及其目的。
13.【答案】D
【解析】解:A、若M是肾小球,则流入的血管为入球小动脉,里面流动脉血,流出的血管为出球小动脉,里面流的也是动脉血,A错误。
B、若M是肺,则流入的血管为肺动脉,里面流静脉血,流出的血管为肺静脉,里面流的是动脉血,B错误。
C、若M是小肠,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餐后b内所含的葡萄糖含量升高,C错误。
D、肾脏的功能是形成尿液,血液流经肾脏后,尿素随尿液一起排出,因此若M为肾脏,则b内尿素含量会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少,D正确。
故选:D。
1、入球小动脉里面流动脉血,出球小动脉里面流的也是动脉血。
2、肺动脉里面流静脉血,肺静脉里面流的是动脉血。
3、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4、肾脏是形成尿的主要器官。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血液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14.【答案】D
【解析】解: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进行肺部X光检测时,医生通常要求受检人深吸一口气,这样胸片上病灶更清晰。深吸气时人体膈肌的运动情况如图。此时,膈肌所处的状态、胸廓容积和肺内气压的变化分别是收缩、扩大、降低。
故选:D。
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胸廓体积增大,肺也随之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当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胸廓体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
解题关键是掌握吸气与呼气时人体的变化过程。
15.【答案】D
【解析】解:鼻腔内鼻粘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鼻腔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腔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可见呼吸道能清洁、温暖和湿润气体。尤其是鼻腔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这样大大减少了吸入的冷空气气体对肺的不良刺激,可见D不符合题意。
故选:D。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对空气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
明确呼吸道的作用。
16.【答案】D
【解析】解:AC、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可见a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AC错误。
B、人体内气体交换是通过扩散作用完成的,B错误。
D、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D正确。
故选:D。
(1)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2)图中a二氧化碳,b氧气。
结合血液循环的图解,理解整个血液循环的过程,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17.【答案】C
【解析】解:A、图甲曲线ab段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表示吸气,曲线bc段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表示呼气,A错误。
B、曲线cd段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表示呼气,曲线de段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表示吸气,B错误。
C、图甲曲线ab段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表示吸气,膈肌处于图乙所示的B位置,C正确。
D、图甲曲线de段时,是吸气,膈肌处于图乙所示的B位置,D错误。
故选:C。
曲线bd段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此时,肺内气体排出,表示呼气。
正确识图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8.【答案】A
【解析】解:A、构成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肾小球和肾小囊合称为肾小体。A正确
B、当血液流经肾小球的和肾小囊壁时,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每天形成的原尿约为180升,每天形成的尿液大约有1.5升。B错误
C、肾小球和肾小囊具有过滤作用,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C错误
D、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D错误
故选:A。
此题考查肾脏的结构,要明确肾单位的组成,知道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尿液的形成过程是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同时也是难点。
19.【答案】D
【解析】解:排泄是指人体内细胞代谢的终产物如水、无机盐、尿素、二氧化碳等排出体外的过程。排泄的途径有三条:一、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二、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三、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粪便的排出属于排遗,不属于排泄。
故选:D。
此题考查排泄的概念和途径有关知识点,较为基础。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排泄的三种途径,这部分是重点,注意掌握。
20.【答案】A
【解析】解:中央军委授予祁发宝等戍边战士“卫国戍边英雄”称号,英雄屹立在喀喇昆仑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同平原地区相比,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较少,在这种环境下生活一段时间后,体内血液中红细胞的含量会增加,从而增加了血红蛋白的含量,提高了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以满足人体对氧气的需要。
故选:A。
血液分为两部分: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人体具有自动适应的功能,在氧含量较少的高原地区生活,为满足人体对氧气的需要,人体内的红细胞数量会增加,以适应缺氧的环境.
21.【答案】C
【解析】解:A、②是白细胞,它里面含有细胞核,正确。
B、③是血小板,因为它的个体最小,形状不规则,具有止血的作用,正确。
C、白细胞个体最大,能够吞噬病菌,当人体患急性炎症时,②白细胞的数量将显著增加,错误。
D、④血浆有运载血细胞和二氧化碳的功能,主要成分是水,约占91%~92%,正确。
故选:C。
在观察血涂片时,③血小板,因为它的个体最小,形状不规则;①红细胞,最多,而且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视野中个体最大的是②白细胞,高倍的显微镜下可见它里面含有细胞核,④是血浆。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显微镜下各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
22.【答案】A
【解析】解:A、①是主动脉,是将血液运往全身的血管,A正确;
B、②是肺动脉,流的是静脉血,B错误;
C、③是左心室,其肌肉壁最发达,收缩最有力,C错误;
D、⑤右心室收缩时血液流到②肺动脉中,此时动脉瓣打开,房室瓣关闭,D错误。
故选:A。
观图可知:①主动脉、②肺动脉、③左心室、④右心房、⑤右心室,解答即可。
掌握心脏的结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23.【答案】B
【解析】解:A、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正确;
B、由分析可知,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采用时要缓慢地输入,错误。
C、某AB型血的癌症患者由于化疗导致血小板大量减少危及生命,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只输入血小板成分,提高病人输血治疗的效果,正确;
D、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正确;
故选:B。
血液是流动在心脏和血管内的不透明红色液体,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如图)。属于结缔组织,即生命系统中的结构层次。血液中含有各种营养成分,如无机盐、氧、以及细胞代谢产物、激素、酶和抗体等,有营养组织、调节器官活动和防御有害物质的作用。
熟记人类血液分为四型:A型;B型;AB型;O型,输血时应注意的事项,首先必须明确输血的原则和输血的规律,并会灵活运用。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在没有同型血的情况下,在不出现血液凝聚现象的前提下,可以考虑输其它血型的血。
24.【答案】B
【解析】解:排泄的途径有三条:一、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二、水、无机盐、尿素、尿酸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三、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其中人体内排出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的最主要的途径是排出尿液。
故选:B。
排泄是指人体内细胞代谢的终产物如水、无机盐、尿素、二氧化碳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排泄的途径。
25.【答案】D
【解析】解:A、外界物体发出的光线,通过眼的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发生折光,最后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清晰的物像。A错误。
B、人之所以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B错误。
C、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经半规管、前庭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听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C错误。
D、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吞咽可调节鼓膜内外气压平衡,D正确。
故选:D。
1、视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象信息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
2、听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
掌握视觉和调节的形成是解题的关键。
26.【答案】A
【解析】解: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因此耳蜗中有听觉感受器,能够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产生听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故选:A。
耳的结构图如下: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耳的结构与以及听觉的形成过程。
27.【答案】C
【解析】解:A、①虹膜中央的小孔是瞳孔,瞳孔大小可以调节,控制进入眼球内部光线的多少。A正确。
B、③晶状体,无色透明,似双凸透镜,具有折光作用。B正确。
C、⑥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形成物像,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形成视觉。B错误。
D、④巩膜,白色坚韧,具有保护作用。D正确。
故选:C。
图中,①虹膜、②角膜、③晶状体、④巩膜、⑤脉络膜、⑥视网膜。
掌握眼球的结构及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28.【答案】A
【解析】解: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a鼓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
故选:A。
巨大的声音会对人的鼓膜造成伤害,如果鼓膜两边有较大的压强差,鼓膜会受到严重伤害。图中的a鼓膜、b听小骨、c耳蜗、d听觉神经。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保护鼓膜的措施及原因。
29.【答案】B
【解析】解:虹膜可以调节瞳孔的大小:刚进电影院时眼睛什么也看不见,过一会儿才能看清,瞳孔变大,使更多的光线进入眼球;看完电影出来由于瞳孔在暗处会变大,因此会感觉外面很刺眼,过段时间瞳孔会变小,以减少光线的进入。
故选:B。
外界物体发出的光线,通过眼的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发生折光,最后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清晰的物像,这就是眼的折光功能。
晶状体的调节:在眼的折光系统中,能够改变折光度的主要是晶状体,所以晶状体在眼的调节作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瞳孔的调节:在正常情况下,我们看强光时瞳孔缩小,看弱光时瞳孔扩大,这叫作瞳孔对光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的意义在于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强光下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内的光量,以保护视网膜不受过强的刺激;弱光下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能够得到足够的刺激。此外,看远处物体时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看近处物体时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内的光最,使成像清晰。
掌握眼球的结构和各部分功能是关键。
30.【答案】D
【解析】解:A、用尖锐的东西掏耳,容易损伤外耳道或鼓膜。容易引起中耳炎,因此平时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掏耳,如有堵塞,可以用双氧水冲洗。A错误。
B、用耳机听音乐时,声响过大,会使鼓膜受到剧烈震荡,甚至损伤鼓膜,使听力下降,因此声响不宜过大。B错误;
C、睡前常躺在床上看手机,不利于保护视力。C错误;
D、在光亮适宜的地方看书,有利于保护视力。D正确。
故选:D。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视力、听力的保护。解答时可以从保护视力、听力的措施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保护视力和听力的措施。
31.【答案】受精 3 输卵管 4 卵巢 A 卵细胞 雌性激素 子宫 5 胎盘 脐带
【解析】解:(1)图甲中的C是受精卵,过程D表示受精过程,人体内发生此过程的部位是图乙中的3输卵管。
(2)女性的主要性器官是图中4卵巢,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3)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5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
故答案为:(1)受精;3输卵管。
(2)4卵巢;A卵细胞;雌性激素。
(3)子宫;5胎盘;脐带。
图中A卵细胞、B精子、C受精卵、D受精。1胎儿,2子宫,3输卵管、4卵巢、5胎盘、6脐带。
本题解题关键是正确记忆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2.【答案】③ 肝脏 ⑥ 小肠 氨基酸 ① 口腔 馒头变甜与唾液有关系吗(或唾液对馒头中淀粉有消化作用吗) 1、4 1 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在适宜的温度下,将淀粉全部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遇碘液不变蓝
【解析】解:(1)③肝脏分泌的胆汁经过胆管流入胆囊中储存,消化食物时再通过胆管进入小肠中。胆汁中没有消化酶,但它能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从而增加脂肪酶与脂肪的接触面积,起到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小肠是糖类、蛋白质、脂肪消化的主要器官,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场所,能够吸收大部分的水、无机盐、维生素和全部的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因此,⑥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在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该酶可把蛋白质分解成多肽。进入小肠后,在小肠分泌的肠液和胰腺分泌的胰液的作用下,蛋白质和多肽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
(2)淀粉在①口腔中开始被消化,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部分淀粉被分解成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
(3)表格中若选用1号试管(2毫升唾液)和3号试管(2毫升清水)进行对照,变量是唾液,可探究的问题是:馒头变甜与唾液有关系吗?(或唾液对馒头中淀粉有消化作用吗)?
(4)要想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作用的影响,变量是温度,因此应选择编号1(37℃)、4(0℃)试管进行对照。
(5)结合分析可知,预测实验现象,只有1号试管不变蓝色,原因是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在适宜的温度下,将淀粉全部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遇碘液不变蓝。
故答案为:
(1)③肝脏;⑥小肠;氨基酸
(2)①口腔
(3)馒头变甜与唾液有关系吗(或唾液对馒头中淀粉有消化作用吗)
(4)1、4
(5)1;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在适宜的温度下,将淀粉全部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遇碘液不变蓝
(1)淀粉遇到碘液会变蓝,麦芽糖遇到碘液不会变蓝。
(2)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1号试管遇碘不变蓝,原因是馒头碎屑里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2号试管遇碘变蓝,说明馒头块与唾液淀粉酶的混合不充分,淀粉没有被充分消化,因此部分变蓝色。3号试管遇碘变蓝,说明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4号试管虽然加入了唾液,但试管保温在0℃,低温会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因此该试管中有淀粉存在,滴加碘液后变蓝。
(3)消化系统图中:①口腔,②食道,③肝脏,④胃,⑤胰腺,⑥小肠。
正确识记并理解“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的设计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是解题的关键。
33.【答案】呼吸运动 AB 收缩 增大 肺泡与血液之间(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气体扩散
【解析】解:(1)图中1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它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图1中AB段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表示吸气过程。
(2)吸气时,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
(3)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肺泡中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时,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可见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气体的扩散作用。图2中的2表示的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其原理是气体扩散作用。
故答案为:
(1)呼吸运动;AB。
(2)收缩;增大。
(3)肺泡与血液之间(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扩散。
(1)图1中AB段表示吸气过程,BC段表示呼气过程。
(2)图2表示呼吸过程的四个连续的环节,1肺的通气,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3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熟知气体交换的过程以及正确识图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4.【答案】D 左心室 肺静脉 肺泡 A→C→B→D 关闭
【解析】解:(1)血液循环简图如下:
所以,图一中,体循环的起点是[D]左心室;图一所示四种与心脏相连的血管中,流动脉血的有主动脉和肺静脉。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进行了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由于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肺泡中的高、氧气的含量比肺泡中的低,因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扩散到血液。所以,图一中②所代表的气体是氧气,它在人体中浓度最高的部位是肺泡。
(2)结合血液循环途径可知,若在上肢静脉注射药物,则药物到达心脏各腔的途径是:上肢静脉→上腔静脉→A右心房→C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B左心房→D左心室。
(3)心脏工作过程是:左右心房收缩,分别将血液压至左心室和右心室,此时,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左右心室收缩,分别将血液泵至主动脉和肺动脉,此时,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全心舒张,血液经静脉被吸进心房,此时,房室瓣打开,动脉瓣打开。所以,图二中,心脏的工作状态是左、右两心房舒张,左、右两心室收缩,那么此时心房与心室之间的房室瓣,处于关闭状态。
故答案为:(1)D左心室;肺静脉;肺泡
(2)A→C→B→D
(3)关闭
(1)图一为血液循环示意图,其中:A 右心房、B左心房、C右心室、D左心室,①表示二氧化碳、②表示氧气。
(2)心脏的工作过程示意图:
牢记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理解掌握体循环与肺循环的途径及特点。
35.【答案】肾单位 1、2、3 尿素 2 肾小囊 含有葡萄糖,蛋白质最大量减少
【解析】解:(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肾小囊腔与肾小管相通。所以,图中1肾小管,2肾小囊,3肾小球组成肾单位。
(2)从4肾动脉流入肾脏的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部分尿素和尿酸等废物随尿液排出,因此从5肾静脉流出的血液中,尿素、尿酸等废物减少;因此在[5]内的血液比[4]内的血液成分明显减少的物质有尿酸、尿素等。
(3)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因此原尿与血浆相比,原尿中不含大分子蛋白质。表中乙是原尿,取自于图中的2肾小囊。依据是乙含有葡萄糖,蛋白质最大量减少。
故答案为:(1)肾单位;1、2、3
(2)尿素
(3)2肾小囊;含有葡萄糖,蛋白质最大量减少
(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肾小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3)图中:1肾小管,2肾小囊,3肾小球,4肾动脉,5肾静脉。表中甲是血浆,乙是原尿,丙是尿液。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尿液的形成过程以及肾单位的结构。
36.【答案】⑥ 视网膜 ② 耳蜗 ① 虹膜 ③ 晶状体 A ③ 曲度由大变小 C
【解析】解:(1)钉钉视频教学时,屏幕上的信息反射来的光线,经过图1中②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⑥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图2中,老师的声音产生的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③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②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相关神经传递到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虹膜中含有许多色素细胞,色素细胞中所含色素量的多少就决定了虹膜的颜色。“黑眼睛”就是①虹膜的颜色。
(3)中学生若用眼不当会造成近视,其原因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③的曲度过大,因而看不清远处物体。
(4)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状体(双凸透镜状)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得清楚。长时间用眼过度,使眼睛长时间地调节紧张,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眼球壁的最内层)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近视眼的成因图:,近视眼的矫正图:,故选:A。
(5)正常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通过晶状体的调节作用,都能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汇聚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视近物时,晶状体的曲度大;视远物时,晶状体的曲度小。课间休息进行远眺是预防近视的有效措施,在由近及远的远眺过程中,物体离眼由近及远,因此晶状体的曲度由大变小,睫状肌由收缩变为舒张。
(6)当上呼吸道感染时,必须及时治疗,否则容易引起中耳炎,其原因可能是病菌经咽鼓管直接进入中耳,故选:C。
故答案为:
(1)⑥视网膜;②耳蜗
(2)①虹膜
(3)③晶状体
(4)A
(5)③;曲度由大变小
(6)C
图1中:①虹膜,②角膜,③晶状体,④巩膜,⑤脉络膜,⑥视网膜。图2中:①半规管,②耳蜗,③鼓膜。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反射的类型、视觉和听觉的有关知识点。
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乐安街道乐安中学八年级(下)开学生物学试卷(五四学制)(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乐安街道乐安中学八年级(下)开学生物学试卷(五四学制)(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识图作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五四制)四校联考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五四制)四校联考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乐安街道乐安中学七年级(下)月考生物试卷(五四学制)(3月份)(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乐安街道乐安中学七年级(下)月考生物试卷(五四学制)(3月份)(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识图作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