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西柳州市铁一中学初中部中考化学一检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3年广西柳州市铁一中学初中部中考化学一检试卷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 铝是一种“年轻”的金属:1886年以后才被大规模冶炼和使用.铝元素的元素符号是( )
A. Al B. al C. Ag D. Cl
2. 家庭酿制葡萄酒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葡萄洗净晾干 B. 葡萄、糖等混合均匀
C. 葡萄发酵 D. 过滤得葡萄酒
3. 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 香水 B. “雪碧”汽水 C. 碘酒 D. 牛奶
4. 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空气 B. 液氧 C. 酒精(C2H6O) D. 水
5. 研究表明,口腔唾液中含钙、磷、氟等,可增强牙齿抗酸能力.这里的“钙”、“磷”、“氟”是指( )
A. 原子 B. 元素 C. 分子 D. 单质
6. 拉瓦锡在密闭容器中加热汞时发现有红色的氧化汞(HgO)出现,HgO中Hg的化合价是( )
A. −2 B. −1 C. +2 D. +1
7. 实验测得某些溶液的pH如图,其中呈碱性的是( )
A. 稀硝酸 B. 硼酸 C. 氯化钠溶液 D. 碳酸钠溶液
8. 野炊时,小华发现簧火的火焰很小,于是他将木柴架空一些,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方便添加木柴 B. 升高木柴的温度
C. 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D. 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9. 化学反应2R+5O2=点燃4CO2+2H2O中,R的化学式是( )
A. C2H4 B. C2H2 C. C2H4O2 D. C2H6
10. 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
A. 图示中的反应物都是单质 B. 图示中共有4种分子
C.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 该图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11. 化学用语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4个氮原子:N4 B. 氦气:He C. 氧化钠:NaO D. 氧化铁:FeO
12. 过滤操作不需要的仪器是( )
A. 铁架台 B. 烧杯 C. 蒸发皿 D. 漏斗
13. 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恰当的是( )
A. 生石灰可以用作食品干燥剂
B. 活性炭放入冰箱可去除异味
C. 稀有气体充入灯泡中可制成各种彩灯
D. 硫酸铜加入某酒精样品中可检验该样品是否纯净
14. 2011年9月27日中国“神舟八号”飞船成功进入太空.偏二甲肼(化学式C2H8N2是火箭推进器的常用燃料,下列有关偏二甲肼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一个偏二甲肼分子由12个原子构成
B. 偏二甲肼分子中碳、氢、氮原子个数比为1:4:1
C. 偏二甲肼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氮元素组成
D. 偏二甲肼分子中存在一个氮分子
15. 实验离不开仔细的观察和记录,下列记录准确的是( )
A. 铁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B. 向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酚酞,氢氧化钙变红
C. 加热已通入二氧化碳的红色石蕊试液,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紫色
D.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6.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测定溶液pH
C. 加热液体 D. 量取9.5mL液体
17. 如图是金刚石、石墨、富勒烯(C60)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三种物质性质相同 B. 三种物质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C. 三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 三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
18. 有关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构成固体的分子或原子是静止的 B.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微粒
C. 物质体积膨胀是分子变大的结果 D. 分子由原子构成
19. 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
A. 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B.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C. 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20. 图中“→”表示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乙,“−”代表相连的两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一氧化碳、碳、氧气、二氧化碳中的某一物质,请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甲一定是一氧化碳 B. 乙一定不是二氧化碳
C. 丙可能是碳或二氧化碳 D. 丁可能是碳或氧气
21. 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1)4个二氧化碳分子 ;
(2)3个钾原子 ;
(3)2个镁离子 ;
(4)一个氢分子 。
22. 从甲烷、干冰、熟石灰、大理石、氧气中选出适当物质填入空格
(1)可用作致冷剂的是 ;
(2)可以作建筑材料的是 ;
(3)可供给呼吸的是 ;
(4)沼气主要成分是 ;
(5)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23. 海水中主要溶质是 ;碘酒中溶质是 ,溶剂是 。
24. 海南石碌铁矿是亚洲有名的富铁矿之一,其矿石主要成分为Fe2O3.
(1)Fe2O3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
(2)工业炼铁的主要反应是在高温下利用一氧化碳把Fe2O3中的铁还原出来,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______.
(3)写出防止铁制品锈蚀的一种方法______.
25. 已知,A、B、C、D四种物质之间存在以下转化关系.其中C是单质,D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试回答
(1)写出A、C、D三种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C______、D______.浅绿色溶液B中溶质的化学式______.
(2)写出C→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6. 以下是Na2CO3、NaHCO3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
(1)Na2CO3溶解度曲线为 (填a或b)。
0℃
10℃
20℃
30℃
40℃
Na2CO3的溶解度(g/100g水)
7.1
12.5
21.5
39.7
49.0
NaHCO3的溶解度(g/100g水)
6.9
8.1
9.6
11.1
12.7
(2)要除去NaHCO3固体中的少量Na2CO3,应采用的物理方法是 (填写编号)。
Ⅰ、冷却结晶
Ⅱ、蒸发结晶
Ⅲ、溶解过滤
27. 当今世界存在着两大类环境问题。
(A)一类是在工业化过程中排放大量废水、废气、废渣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B)另一类是由于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导致的森林锐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和物种灭绝等生态破坏问题。据此,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上述两类问题兼而有之,你认为我国目前最严重的是哪一类问题 。
(2)你认为(1)中这一类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下列哪一选项造成的 。
A.贫困
B.工业高度发展
C.缺乏化学知识
D.农业发展
(3)工厂的产值不一定都是“正”产值,它还产生“负”产值。例如,炼钢厂生产钢铁,当然会给GNP(国内生产总值)增加“正”产值,但同时由于排放废气、废水、废物,污染了环境,弄脏了河水,又产生了“负”产值。下列哪种生产不会带来很高的“负”产值 。
A.石油的炼制
B.造纸厂生产纸张
C.采用大棚培养反季节蔬菜
D.五金电镀车间生产电镀零件
(4)森林的大幅度锐减,除了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植物中灭绝外,还会带来什么危机
(5)“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目前,我国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主要城市都设有大气监测站,主要工作是监测大气情况,且每天都公布空气质量情况。下列各项的含量一定会进行监测的是 。
①可吸入颗粒物
②氮气
③二氧化氮
④二氧化碳
⑤二氧化硫
⑥臭氧
⑦一氧化碳
28. 已知某合金粉末除铝外,还含有铁、铜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合金粉末中铁、铜的存在情况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产物NaAlO2溶于水);Fe、Cu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猜想】猜想1:该合金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铁.
猜想2:该合金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______(填名称).
猜想3:该合金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铁、铜.
【实验探究】下列实验仅供选择的试剂:10%盐酸、30%NaOH溶液.
实验方案
实现现象
结论
①取一定量的合金粉末,加过量的 ______ ,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备用.
粉末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
合金中一定含有 ______ .
②取步骤①所得滤渣,加过量的 ______ ,充分反应.
滤渣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溶液呈浅绿色.
合金中一定含有 ______ .
【探究结论】猜想3成立.
【反思】一般来说,活泼金属能与盐酸等酸反应,而铝与酸、碱都能反应,说明铝具有特殊的性质.写出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9. 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H2、CO、CO2中的一种或多种.现将该气体依次经过下列装置处理后(假设每步作用均完全).有关的实验事实是:①A装置质量增重;②B装置中的固体由黑变红;③C装置中无水硫酸铜变蓝;④D装置中石灰水变浑浊.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气体中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
(2)若要确认可能含有的气体是否存在,请提出实验改进方案 .
30. 某化学小组同学利用以下三组装置探究燃烧条件.
(1)如图1所示,能燃烧的物质是______(填字母序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A.水中的白磷 B.铜片上的白磷 C.铜片上的红磷
(2)如图2所示,将液体a滴入瓶中并与固体b接触,能观察到白磷燃烧,则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如图3所示,在空气中放置时,两团棉花均不燃烧;若将足量二氧化碳倒入烧杯时,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有:①______;②粘有过氧化钠的棉花燃烧;③未粘有过氧化钠的棉花不燃烧.通过上述实验的对比分析,写出产生现象②的原因______.
完成三组实验之后,同学成功探究出了燃烧所需要的条件.
31.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①的仪器名称:①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 ;收集O2的装置可选择 (填字母)。完全反应后的固体残渣,通过以下四步实验操作可回收得到较纯净的二氧化锰(残渣中只有二氧化锰难于水)。正确操作的先后顺序是 (填写选项符号);
a、烘干
b、溶解
c、过滤
d、洗涤
分离得到的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 保持不变;
(3)在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的实验装置中,F装置相对于B装置具有的优点是 ;图G所示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CO2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 ;请在图G方框内画出补充的仪器,完成测量生成CO2的体积装置(用黑色水笔画图) 。
32.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们所使用的石头纸、环保手提袋和购物袋,主要原料是具有环保意义的碳酸钙.为测定某石头纸中碳酸钙的含量,某同学称取10g碎纸样品放入烧杯中,将50g 盐酸分5次加入烧杯.实验数据见下表(假设纸张其他成分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10
10
10
10
10
充分反应后烧杯及烧杯中物质总质量/g
209.12
218.24
227.36
236.48
246.48
(1)10g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最多生成 ______ g气体.
(2)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故A正确;
B、错误,第一个字母没有大写,故B错误;
C、这是银的元素符号,故C错误;
D、这是氯元素的元素符号,故D错误;
故选:A。
根据各元素的元素符号和书写元素符号的规律回答,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熟练牢固的记忆常见元素的元素符号很重要,这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2.【答案】C
【解析】解:A、葡萄洗净晾干是指水分蒸发与葡萄分离的过程,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葡萄和糖不发生反应,只是简单的混合在一块,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葡萄发酵能生成二氧化碳、乙醇等,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过滤只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离,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3.【答案】D
【解析】解:A、香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所以属于溶液,故A错;
B、雪碧汽水中含有水、碳酸、添加剂等物质,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错;
C、碘能溶于酒精,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错;
D、牛奶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不属于溶液,溶液必须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D错。
故选:D。
本题要根据溶液的概念来考虑,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开.
4.【答案】D
【解析】解:A、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B、液氧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C、酒精(C2H6O)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不属于氯化物。
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氧化物。
故选:D。
在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化物,据此根据常见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氧化物概念、特征(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答案】B
【解析】解: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口腔唾液中的氟、磷、钙存在无机盐中,不限定以什么形式存在;因此这里的“钙”、“磷”、“氟”是指元素。
故选:B。
根据元素的概念与元素的存在形态进行分析解答.
此题难度不大,使学生理解生活中的各种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6.【答案】C
【解析】解:由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可得HgO中,Hg元素的化合价为x:x+(−2)=0,则x=+2。
故选:C。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合价的概念和规律的认识,会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进行判断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
7.【答案】D
【解析】解:A、稀硝酸的pH等于2,呈酸性,故错误;
B、硼酸的pH等于6,呈酸性,故错误;
C、氯化钠的pH等于7,呈中性,故错误;
D、碳酸钠的pH等于11,呈碱性,故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了常见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8.【答案】C
【解析】解:野炊时,小华发现篝火的火焰很小,于是他将木柴架空一些,是利用了增大了木材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木材燃烧更旺,
故选:C。
根据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B
【解析】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R+5O2=点燃4CO2+2H2O中
反应前反应后
C原子 0 4
H原子 0 4
O原子 10 10
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反应物2R的分子中含有4个C原子和4个H原子,则物质R的化学式为C2H2;
故选:B。
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R+5O2=点燃4CO2+2H2O,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反应生成物推断反应物中物质R的分子构成,确定物质R的化学式.
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利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推断反应中某物质的分子构成及物质化学式的确定.
10.【答案】B
【解析】解:A、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中含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故此说法错误。
B、图示中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有两种,共四种物质,四物质均由不同的分子构成含四种分子,故此说法正确。
C、图示中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符合分解反应“一变多”的反应特征,故此说法错误。
D、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此说法错误。
故选:B。
依据单质含有一种元素,化合物含有多种元素,因此从图示分析,该反应是反应物是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根据反应特点,不属于分解反应,该反应在发生时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均未变化,故一定会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分子由原子构成,构成不同的分子属于不同种物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单质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化合物的分子。
B、图示中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有两种,共四种物质,四物质均由不同的分子构成含四种分子,故此说法正确。
C、图示中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符合分解反应“一变多”的反应特征,故此说法错误。
D、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此说法错误。
故选:B。
依据单质含有一种元素,化合物含有多种元素,因此从图示分析,该反应是反应物是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根据反应特点,不属于分解反应,该反应在发生时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均未变化,故一定会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分子由原子构成,构成不同的分子属于不同种物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单质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化合物的分子。
11.【答案】B
【解析】解:A、是4个氮原子构成的一种分子,不能表示4个氮原子,故A错误;
B、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He即表示一个氦原子,也表示一个氦气分子,故B正确;
C、钠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化学式为Na2O,故C错误;
D、化合物中铁的化合价为+2价,应为氧化亚铁,故D错误;
故选:B。
根据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和化学用语的意义来分析表述是否正确.
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理解和应用,学生应熟练使用化学用语,明确专业术语在学习化学中的重要作用.
12.【答案】C
【解析】解:过滤实验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烧杯、漏斗、玻璃棒。不需要蒸发皿。
故选:C。
过滤实验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烧杯、漏斗、玻璃棒.
过滤实验时初中化学中的较为重要的实验操作,对于实验过程要求,以及仪器的使用,同学们一定要了然于心.
13.【答案】D
【解析】解:A、生石灰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所以可作食品干燥剂,故A正确;
B、活性炭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故B正确;
C、用稀有气体可制成霓虹灯,原因通电后发出不同的颜色的光,故C正确;
D、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常用来检验水的存在,但不能检验酒精中含有的其他杂质,故D错误;
故选:D。
A、根据生石灰可以与水反应进行分析;
B、根据活性炭有吸附性判断;
C、根据稀有气体电后发出不同的颜色的光分析;
D、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常用来检验水的存在;
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判断物质的用途,只有熟记这些物质的特性,才能容易的解答此类题目.
14.【答案】D
【解析】解:A、偏二甲肼C2H8N2分子中含2个C原子、8个H原子和2个N原子,共12个原子,故A正确;
B、偏二甲肼C2H8N2中碳、氢、氮原子个数比2:8:2=1:4:1;故B正确;
C、偏二甲肼C2H8N2是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的,故C正确;
D、偏二甲肼含C、H、N三种元素,其分子中含2个C原子、8个H原子和2个N原子,偏二甲肼不含氮气,故D不正确。
故选:D。
根据偏二甲肼化学式为C2H8N2可得知,该物质由C、H、N三种元素组成,该物质的分子由2个C原子、8个H原子和2个N原子构成;利用物质化学式所表示的意义,完成对该物质的判断.
化学式可以表示物质组成与分子构成,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在每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
15.【答案】C
【解析】解:A、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故选项错误;
B、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变色的是酚酞,故选项错误;
C、碳酸不稳定,因此加热时有气泡产生,溶液又变为紫色,故选项正确;
D、硫在空气中的燃烧的现象是: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C.
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是因为生成了碳酸,但是碳酸不稳定,因此加热时有气泡产生,溶液又变为紫色;硫在空气中的燃烧的现象是: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本考点考查氧气的化学性质、酸和碱的性质,主要是实验现象的描述,而不是结论,要注意语言描述的准确性.本考点的知识点比较多,要加强记忆,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实验题中.
16.【答案】C
【解析】解:A、点燃酒精灯时,应该用火柴引燃,故本选项错误;
B、不能将pH试纸插入到溶液中,应用玻璃棒蘸取液体滴在pH试纸上,故本选项错误;
C、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其体积的13,防止沸腾溅出;试管略微倾斜并与桌面成45°左右,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故本选项正确;
D、量筒量液时要注意量程的选择,应选择略大于量取液体体积的量程,所以应该选用10毫升的量筒来量取9.5mL液体,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C。
A、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而应用燃着的火柴或木条来引燃;
B、测定溶液的pH方法:用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或胶头滴管吸取)少量的待测溶液,并滴在放在干燥的玻璃皿或白瓷板上的干燥pH试纸上,再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待测溶液的pH.pH值<7为酸性,pH值=7为中性,pH值>7为碱性;
C、试管内液体的体积最好不要超过试管体积的13;加热时,应使试管倾斜并与桌面成45°左右;试管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D、根据“一次,就近”的原则选取量筒。
本题主要考查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测定溶液的pH值需要注意事项,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以及量筒量程的选择。
17.【答案】A
【解析】解:A、由三者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金刚石、石墨和C60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其化学性质相同,但物理性质不同,故C项说法错误;
B、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是碳的同素异形体,故B项说法正确;
C、由三者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金刚石、石墨和C60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说法正确;
D、因为它们都是碳的单质,其化学性质相同,所以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故D项说法正确。
故选:A。
金刚石、石墨和C60和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金刚石是最为坚固的一种碳结构,其中的碳原子以晶体结构的形式排列,石墨中碳原子以平面层状结构键合在一起,层与层之间键合比较脆弱,因此层与层之间容易被滑动而分开.C60分子是一种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它形似足球,因此又名足球烯.C60是单纯由碳原子结合形成的稳定分子.因它们碳原子的排列结构不同,各自有不同的物理性质,但它们都是碳的单质,所以化学性质相同.
本题图形和文字相结合主要考查由碳元素组成的三种物质,要明确这三种物质是同素异形体(相同元素组成,不同形态的单质),同素异形体由于结构不同,彼此间物理性质有差异;但由于是同种元素形成的单质,所以化学性质相似.
18.【答案】D
【解析】解:A、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都在不断地运动,故A错误;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B错误;
C、物体间热胀冷缩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微粒间有间隔,间隔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而不是微粒的大小发生变化,故B错误;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都具有微粒的特点:很小,之间都有空隙,都在不断地运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19.【答案】C
【解析】解:A、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的进行,二氧化碳逸出,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少,但最终剩余固体为氧化钙和石灰石中的杂质,不会减少至0,故选项图像错误。
B、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催化剂只能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有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至完全反应所需时间短,故选项图像错误。
C、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呈酸性pH<7,逐渐加入氢氧化钠pH变大,恰好完全反应,pH为7,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pH>7,故选项图像正确。
D、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硝酸钾不能继续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图像错误。
故选:C。
A、根据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二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向稀盐酸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酸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增强,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硝酸钾不能继续溶解,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像。
20.【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各组内四种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利用物质间发生反应需要满足的条件,判断物质间反应与转化关系图中所示的物质间关系相符合的选项;丙与丁均能和其它的两种物质反应,所以可判断它们是氧气与碳,推断结论是否正确可采用依据选项分析判断转化是否完成即可得到答案.
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是准确解答此类问题的知识基础。
【解答】
A、甲是一氧化碳时,则乙是二氧化碳,丙是氧气,丁是碳,符合该转化过程,但当甲是二氧化碳,乙是一氧化碳,丁是氧气,丙是碳时,该转化也能完成,故该说法错误;
B、当乙是二氧化碳时,丁是碳,丙是氧气,甲是一氧化碳,该转化也能完成,故说法错误;
C、丙是碳时,甲和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则乙只能是一氧化碳,该转化能完成;丙是二氧化碳时,四种物质中找不到能与之反应的两种物质,故该选项说法错误;
D、当丁是碳时,乙是二氧化碳,丙是氧气,甲是一氧化碳,可完成该转化;丁是氧气,乙是一氧化碳,丙是碳,甲是二氧化碳,可完成该转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21.【答案】4CO2 3K 2Mg2+ H2
【解析】解:(1)在化学式前面加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所以4个二氧化碳分子表示为4CO2;
(2)在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所以3个钾原子表示为3K;
(3)一个镁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在离子符号前面加数字表示为离子的个数,所以2个镁离子表示为2Mg2+;
(4)一个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所以一个氢分子表示为H2。
故答案为:(1)4CO2;
(2)3K;
(3)2Mg2+;
(4)H2。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22.【答案】干冰 大理石或熟石灰 氧气 甲烷 熟石灰
【解析】解:(1)干冰升华吸热,所以干冰可用作致冷剂;
(2)大理石和熟石灰是常用的建筑材料,可以作建筑材料的是大理石和熟石灰;
(3)可供给呼吸的是氧气;
(4)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
(5)熟石灰属于碱,酸性土壤含有酸,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熟石灰。
故答案为:(1)干冰;
(2)大理石或熟石灰;
(3)氧气;
(4)甲烷;
(5)熟石灰。
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加强对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3.【答案】氯化钠 碘 酒精
【解析】解:海水中溶解了许多物质,主要溶质是氯化钠。
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故答案为:
氯化钠;碘;酒精。
根据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方法(即气体、固体溶于液体中,液体是溶剂,气体、固体为溶质;液体和液体相溶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有水时,不管量多量少,一般把水看作溶剂;没有指明溶剂时,常把水看作溶剂),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了解溶质和溶剂的确定方法、常见溶液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24.【答案】2:3;3CO+Fe2O3. 高温 2Fe+3CO2;涂油、上油漆、搪瓷、烤蓝、放置在干燥的地方、镀锌
【解析】解:(1)Fe2O3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3.
(2)炼铁的原理是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 高温 2Fe+3CO2.
(3)铁生锈是铁与水和氧气相互作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变化而生成的.因此只要切断铁与水和氧气之间的联系,就可以防止铁生锈.因此防锈的措施可以是涂油、上油漆、搪瓷、烤蓝、镀锌、保持干燥等.
故答案为:
(1)2:3;
(2)3CO+Fe2O3. 高温 2Fe+3CO2;
(3)涂油、上油漆、搪瓷、烤蓝、镀锌、保持干燥等.
(1)化合物中原子的个数比就是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之比.
(2)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必须熟悉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3)防锈的措施是由锈蚀的原理决定的,因此可以从锈蚀的原理得出防锈的措施.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式的意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防锈措施,难度较小.
25.【答案】Fe H2 H2O FeSO4 2H2+O2− 点燃 2H2O
【解析】解:(1)A与稀硫酸反应得到浅绿色溶液B,则B为硫酸亚铁,A为铁,C为氢气,燃烧生成的D为水,所以本题答案为:Fe,H2,H2O,FeSO4;
(2)C为氢气,与氧气点燃,则C→D的化学方程式:2H2+O2− 点燃 2H2O,
所以本题答案为:2H2+O2− 点燃 2H2O.
此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类题目,关键是找准解题突破口,根据叙述的关键,以及物质的性质和物质之间的反应,做出判断,A与稀硫酸反应得到浅绿色溶液B,则B为硫酸亚铁,A为铁,C为氢气,燃烧生成的D为水,代入框图,推断合理.
本题为框图型物质推断题,完成此类题目,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框图,找准解题的突破口,直接得出物质的化学式,然后顺推或逆推或由两边向中间推得出其他物质的化学式.
26.【答案】a Ⅱ
【解析】解:(1)根据溶解度表可知,在0℃~40℃温度范围内,Na2CO3溶解度变化较大,所以Na2CO3溶解度曲线为a;
(2)NaHC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要除去NaHCO3固体中的少量Na2CO3,应采用的物理方法是蒸发结晶,故选Ⅱ。
故答案为:(1)a;
(2)Ⅱ。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7.【答案】B B C 温室效应(合理即可) ①③⑤⑥⑦
【解析】解:(1)我国的工业近年是进步了,但是面对的最大环境问题,还是因为不合理的开采,出现的较严重的生态问题,故B选项是我国目前最严重的是一类问题。
(2)不论是三废的排放还是自然资源的开发主要都是由工业的发展引起的,故B选项符合题意。
(3)A、石油的炼制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造纸厂生产纸张会产生废水污染水源,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采用大棚培养反季节蔬菜,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排放氧气,能有效缓解温室效应,故C选项符合题意;
D、电镀会产生大量废水污染水源,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绿色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森林的锐减,会影响二氧化碳的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使大气温度上升,因此森林锐减还会引起的危机是温室效应。
(5)监测站所监测的是影响身体健康的污染性气体和和一些固体排放物,氮气和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不属于监测范围,分析所给选项,故选:①③⑤⑥⑦。
故答案为:(1)B;
(2)B;
(3)C;
(4)温室效应(合理即可);
(5)①③⑤⑥⑦。
(1)根据面对的最大环境问题,还是因为不合理的开采,出现的较严重的生态问题进行分析;
(2)根据三废的排放还是自然资源的开发主要都是由工业的发展引起的进行分析;
(3)根据石油的炼制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造纸厂生产纸张会产生废水污染水源,采用大棚培养反季节蔬菜,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排放氧气,能有效缓解温室效应,电镀会产生大量废水污染水源进行分析;
(4)根据绿色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进行分析;
(5)根据氮气和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不属于监测范围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与环境的问题,难度不大,结合题中信息及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28.【答案】铜 30%氢氧化钠溶液 铝 10%盐酸 铁、铜 2Al+6HCl=2AlCl3+3H2↑
【解析】解:【猜想】根据所给的猜想我们可以确定猜想2,可能含有铜.而在检验合金的组成时,可以利用合金中不同的金属的不同化学性质和所给的信息来进行了鉴定.检验是否含有铝时,用氢氧化钠和铝反应生成氢气来确定.而检验是否有铁时,可用稀盐酸来检验.检验是否有铜时,利用铜和稀盐酸不能反应来进行.
故答案为:铜;
【实验探究】铝会与碱反应生成氢气,而铁和铜不会与碱反应,滤渣溶解会生成气体,且溶液显浅绿色反应,铜不会与酸反应,可以先用氢氧化钠鉴别铝的存在,然后再根据与酸反应时的现象鉴别铁和铜的存在,故答案为:
实验方案
实现现象
结论
①取一定量的合金粉末,加过量的30%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备用.
粉末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
合金中一定含有铝.
②取步骤①所得滤渣,加过量的10%盐酸,充分反应.
滤渣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溶液呈浅绿色.
合金中一定含有铁和铜.
【反思】2Al+6HCl=2AlCl3+3H2↑.
【猜想】根据可能含有的物质进行组合分析;
【实验探究】根据铝会与碱反应生成氢气,而铁和铜不会与碱,根据滤渣溶解会生成气体,且溶液显浅绿色反应进行分析;
【反思】根据铝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进行分析.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结合题中的现象进行逐一的鉴别.
29.【答案】CO2和CO H2 在装置A、B之间增加一个干燥装置
【解析】(1)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钠反应,A装置质量增重,说明了二氧化碳的存在,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B装置中的固体由黑变红,D装置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了一氧化碳的存在,混合气通过A后会携带水蒸气,对后面的水蒸气的检验会产生影响,氢气不存在,无水硫酸铜也会变蓝,故答案为:CO2和CO,H2
(2)只要在通过B装置之前将水蒸气除去就可以了,故答案为:在装置A、B之间增加一个干燥装置
(1)根据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钠反应,氢气和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等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
(2)根据通过A后气体可能会携带水蒸气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的气体的检验和除杂的方法,注意检验水之前不能通过溶液.
30.【答案】B 4P+5O2− 点燃 2P2O5 2H2O2− MnO2 2H2O+O2↑ 蜡烛的火焰熄灭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时生成氧气,并放出热量
【解析】解:(1)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达到着火点,并与氧气接触,图1中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温度不能达到它的着火点(240℃);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不能与氧气接触;只有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因为即到达了着火点(40℃),又与氧气接触.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故答案为:B;4P+5O2− 点燃 2P2O5.
(2)热水中的白磷能够燃烧,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氧气,那么a是过氧化氢溶液,b是二氧化锰,化学反应式是:2H2O2− MnO2 2H2O+O2↑.
故答案为:2H2O2− MnO2 2H2O+O2↑;
(3)因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将足量二氧化碳倒入烧杯时,蜡烛的火焰熄灭;产生现象②的原因是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时生成氧气,并放出热量.
故答案为:蜡烛的火焰熄灭;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时生成氧气,并放出热量.
(1)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
(2)根据白磷能够燃烧的现象分析药品,然后写出化学反应式;
(3)根据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的特点分析;根据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现象考虑.
本题考查燃烧的条件、化学反应式的书写、以及二氧化碳的性质,需要同学们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知识.
31.【答案】长颈漏斗 2KClO3=MnO22KCl+3O2↑ C或D bcda 质量和化学性质 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并与水发生反应
【解析】解:(1)标号①的仪器名称是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O2的反应原理是: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故方程式为2KClO3=MnO22KCl+3O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故收集O2的装置可选择C或D;完全反应后的固体残渣,通过以下四步实验操作可回收二氧化锰,由于二氧化锰不溶于水而氯化钾能够溶解于水,所以采取先溶解后再过滤最后洗涤烘干的方式即可得到较为纯净的二氧化锰,顺序为:bcda;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化学反应中,能够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均不发生变化的物质)可知,分离得到的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
(3)比较F、B两种装置的使用过程,可发现F装置中将大理石或石灰石放在有孔隔板上,打开止水夹,稀盐酸从长颈漏斗中加入,二者接触时反应发生,关闭止水夹,产生的气体不能逸出,容器内压强增大,将稀盐酸压回长颈漏斗,固液分离,反应停止。与装置B相比,装置F的优点是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并与水发生反应,但是不能溶解于油,图G所示装置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碳溶解于水中,并与水发生反应;量气装置的原理是通过通入二氧化碳,产生气压差,把瓶中的水排出流入量筒中,通过量取量筒中水的体积,判断收集的气体的体积,由于水的密度比二氧化碳大,水要从集气瓶底部排出,故两个导管分别是一长一短,气体短进长出,如图:。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
(2)2KClO3=MnO22KCl+3O2↑;C或D;bcda;质量和化学性质;
(3)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并与水发生反应;。
(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
(2)根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催化剂是化学反应中,能够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均不发生变化的物质进行分析;
(3)根据将大理石或石灰石放在有孔隔板上,打开止水夹,稀盐酸从长颈漏斗中加入,二者接触时反应发生,关闭止水夹,产生的气体不能逸出,容器内压强增大,将稀盐酸压回长颈漏斗,固液分离,反应停止,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并与水发生反应,量气装置的原理是通过通入二氧化碳,产生气压差,把瓶中的水排出流入量筒中,通过量取量筒中水的体积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32.【答案】3.52
【解析】解:(1)根据题意,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前四次实验后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且每次均放出二氧化碳0.88g;则10g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最多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0.88g×4=3.52g;
故答案为:3.52;
(2)设碳酸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3.52g
100x=443.52g
x=8g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8g10g×100%=80%
答: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根据实验数据表,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第2、3、4次加入10g稀盐酸均放出0.88g二氧化碳,而第5次加入10g稀盐酸不再放出气体,因此可判断前4次实验中,每次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均为0.88g,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总质量即前四次反应得到二氧化碳的质量和,且样品中的碳酸钙完全反应;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即可求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每次加入稀盐酸后烧杯及烧杯内物质总质量的变化,可以得出每次实验加入稀盐酸所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据此对反应情况进行判断.
广西柳州铁一中学(初中部)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广西柳州铁一中学(初中部)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共8页。
2022年广西柳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广西柳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与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广西柳州市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广西柳州市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科普短文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