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一课一练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一课一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完成下列题目,句子翻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必修上册文言文同步练习【学生版】赤壁赋 (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 )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 )一苇之所如( ),凌( )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 )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 )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 )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 )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 )幽壑之潜蛟,泣( )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 )望夏口,东( )望武昌。山川相缪( ),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 )其破( )荆州,下( )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 )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 )于江渚之上,侣( )鱼虾而友( )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挟( )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 )得,托( )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 )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 )莫消长也。盖将自( )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 )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 )非吾之所有,虽( )一毫而莫取。惟( )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 ),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 )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客喜而( )笑,洗盏更( )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 )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 )白( )。一、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二、完成下列题目: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襟危坐 危:不安 B.山川相缪 缪:同“缭”,连结,盘绕 C.酾酒临江 酾:斟酒D.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曾:竟,简直 2.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凌万顷之茫然 纵一苇之所如C.哀吾生之须臾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D.不知东方之既白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举曹操之例,表述即使是英雄人物也不能与天地共存之意,并发出自然永恒而自我生命短暂的深切感慨。B.作者借用江水、明月等自然景物,阐述事物皆具“变”与“不变”的二重性,并得出“水月值得人类羡慕”的结论。 C.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最终主说服客,表现他力求排遣苦闷、顺应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D.“客亦知夫水与月乎”后的议论,是写景、抒情之后的说理,变与不变,取与不取的辩论最终让作者悟透而喜,物我两忘。三、句子翻译:1.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2.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3.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4.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5.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必修上册文言文同步练习【教师版】赤壁赋 (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望日的后一日,指农历十六日),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起)。举酒属(致意,引申为劝人饮酒)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一会儿),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白茫茫的雾气)横江,水光接天。纵(任凭)一苇之所如(往),凌(越过)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通凭,乘)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遗弃尘世,超然独立于现实世界之外),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船桨)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悠远的样子)兮予怀(心中的情思),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同声相应,唱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像轻柔的细丝线,延绵不断)。舞(使……起舞)幽壑之潜蛟,泣(使……哭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忧愁凄怆的样子),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为什么声音这样悲凉呢)?”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向西)望夏口,东(向东)望武昌。山川相缪(同缭,连结,盘绕),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当)其破(夺取)荆州,下(攻占)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滤酒,在这里指斟酒)临江,横槊(横执着长矛)赋诗,固(本来)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可如今在哪里呢)况吾与子渔樵(捕鱼、打柴)于江渚之上,侣(以……为伴侣)鱼虾而友(以……为朋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片刻,形容生命之短),羡长江之无穷。挟(持,带,这里意为偕同)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骤然,突然)得,托(寄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那)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到底,终究)莫消长也。盖将自(从)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竟然,连……都)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假如)非吾之所有,虽(即使)一毫而莫取。惟(只有)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禁止),用之不竭(尽,完),是造物者之无尽藏(无穷无尽的宝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受,享用)”。客喜而(表修饰)笑,洗盏更(重新)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互相)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已经)白(天亮)。 【参考答案】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阳:山的南面B.古时登山,循东谷入 循:顺着C.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烛:烛光D.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 稍:逐渐A(危:端直。)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回视日观以西峰B.其级七千有余 其阴,济水东流C.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D.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哀吾生之须臾D(A项,取独;代词,指冰。B项,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动词,去,到。C项,助词,的;代词,它们。D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3.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从地理环境落笔,勾勒出泰山的轮廓。写泰山最高点是日观峰,为后文观日出埋下伏笔。B.作者登上山巅,俯瞰泰安城、汶水和徂徕山,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致使作者壮怀激烈,意气风发。C.结尾描绘泰山严冬景观,多用两三字短句,简练峭劲。写冰雪处与前文“大风扬积雪击面”呼应。D.这篇文章剪裁极见功力,记述详略都与作者描写登山活动的对象主次、个人感受深浅密切相关。3.B(“并得出‘水月值得人类羡慕’的结论”错误。)三.句子翻译1.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1.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江面反射的月光与天际相连。我们任凭苇叶般的小船在江面上自由飘动,越过那浩荡渺远的万顷江面。2.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2. 有一个吹洞箫的客人,按着歌声吹箫应和。箫声呜呜呜,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尾声凄切,婉转悠长,像轻柔的细丝线,延绵不断。3.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3.能使深渊中的蛟龙听了起舞,使独坐孤舟的寡妇听了落泪。4.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4.苏轼容色突变,整理了衣裳,端正地坐着,问友人说:“(曲调)为什么会这样(悲伤)?”5.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5.山水环绕,一片苍翠,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6.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7.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8.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8.不停地流逝的就像这江水,但它们并没有流走;时圆时缺的就像那月亮,但它终究也没有增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练习,文件包含第161课《赤壁赋》同步检测原卷版docx、第161课《赤壁赋》同步检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6(赤壁赋 *登泰山记)16.1 赤壁赋精品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选择类,小阅读-课内,古代诗歌阅读,语言表达,微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6(赤壁赋 *登泰山记)16.1 赤壁赋练习,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文言文阅读,选择类,微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