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4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二下期生物第二次月考
一、单选题
1. 将蓝莓发酵制成蓝莓酒后,蓝莓中花青素、维生素、钙等多种营养更易被人体吸收,口感也很受欢迎。蓝莓酒由于制作过程简单,可以家庭制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家庭制作蓝莓酒主要是酵母菌发酵的结果
B. 发酵后的蓝莓酒所含有机物种类增多
C. 制作蓝莓酒过程中,利用了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D. 需定时打开瓶盖释放酵母菌发酵产生的CO2
【答案】D
【解析】
【分析】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把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
【详解】AC、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生物,在有氧时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时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制作蓝莓酒过程中,利用了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制作蓝莓酒主要是酵母菌发酵能产生酒精的结果,AC正确;
B、发酵过程中,酵母菌利用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该过程中会产生一些中间产物,故发酵后的蓝莓酒所含有机物种类增多,B正确;
D、酵母菌发酵时需要保持无氧环境,打开瓶盖会导致氧气进入,影响发酵,且可能导致杂菌污染,拧松瓶盖排气即可,D错误。
故选D。
2. 相比较豆腐,老年人更适合吃腐乳,其主要原因是( )
A. 豆腐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没有腐乳高
B. 腐乳中的小分子更多,更有利于老年人吸收
C. 豆腐的口感没有腐乳好,腐乳可以有多种口味
D. 腐乳保存时间较长,每次食用后可以继续保存
【答案】B
【解析】
【分析】利用不同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制作食品,历史悠久,称作传统发酵技术,比如果酒、果醋、腐乳、泡菜的制作。例如腐乳制作的原理: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如毛霉、曲霉、根霉、酵母菌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普通的豆腐转变成风味独特的腐乳。
【详解】ABCD、相比较豆腐,老年人更适合吃腐乳的原因是腐乳中的蛋白质和脂肪会被毛霉产生的蛋白酶和脂肪酶分解成小分子,营养更丰富,同时有利于老年人肠胃吸收,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3. 下列关于实验室培养和纯化酵母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说法正确的是( )
A. 培养酵母菌的试剂和器具都要进行湿热灭菌
B. 配制培养基、倒平板、接种均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C. 倒好的平板要立即使用,以免表面干燥,影响酵母菌生长
D. 对培养皿进行编号或对菌种进行标注时,应使用记号笔在皿底标记
【答案】D
【解析】
【分析】1、灭菌常用的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消毒常用的方法有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紫外线或化学药物消毒法等。
2、平板划线操作:(1)平板划线操作的第一步之前要灼烧接种环,目的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2)平板划线除首次划线外,每次划线前都要灼烧接种环,目的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3)平板划线结束时要灼烧接种环,其目的是避免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详解】A、培养酵母菌的试剂通常要进行湿热灭菌,实验器具可以采用干热灭菌或灼烧灭菌,A错误;
B、倒平板、接种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而配培养基不需要在酒精灯的火焰旁进行,因为培养基最后还需要灭菌,B错误;
C、倒好的平板需要冷却后使用,且不宜久存,以免表面干燥,影响接种后微生物的生长,C错误;
D、由于是倒置培养,对培养皿进行编号或对菌种进行标注时,应使用记号笔在皿底标记,这样便于观察,D正确。
故选D。
4. 下列对灭菌和消毒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灭菌是指杀灭环境中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
B. 消毒是指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
C. 消毒和灭菌都能杀灭一切微生物
D. 常用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消毒是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芽孢和孢子)。
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用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详解】A、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的过程,A正确;
B、消毒是指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芽孢和孢子,B正确;
C、消毒不能杀灭一切微生物,C错误;
D、灭菌的方法比较强烈,一般是高温或高压,常用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法、干热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等,D正确。
故选C。
5. 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湿热灭菌后倒的平板和接种后的平板均需倒置
B. 将未接种的平板培养并观察有无菌落,以判断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
C. 同一稀释度下至少要涂布三个平板,待菌落数稳定后计数
D. 纤维素分解菌鉴定时,在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若指示剂变红则能初步鉴定
【答案】D
【解析】
【分析】1、制备培养基的步骤:计算、称量、溶化、(调节 pH)、灭菌、倒平板。
2、平板冷凝后要将平板倒置,既可防止皿盖上凝结的水滴滴入培养基造成污染,又可避免培养基表面的水分过快挥发。
3、稀释涂布平板法:用移液管和无菌水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用涂布器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均匀地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
【详解】A、平板倒置,既可防止皿盖上凝结的水滴滴入培养基造成污染,又可避免培养基表面的水分过快挥发,A正确;
B、将未接种的平板培养并观察有无菌落,若未接种的培养基表面有菌落生长,则培养基灭菌不合格,若未接种的培养基表面无菌落生长,则培养基灭菌合格,B正确;
C、同一稀释度下至少要涂布三个平板,进行重复实验,并且要培养到菌落数稳定时计数,菌落数在30~300之间,C正确;
D、尿素分解菌可以产生脲酶,脲酶可以催化尿素分解为NH3,NH3呈碱性遇酚红试剂变为红色,故尿素分解菌鉴定时,在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指示剂变红则能初步鉴定;若对纤维素分解菌鉴定时,需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试剂,D错误
故选D。
6. 酿酒酵母菌种的性能是决定果酒品质的重要因素。如图表示从土壤中筛选酿酒酵母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示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据结果推测1g土壤中酵母菌数最多为1.6×106
B. 分离、纯化酵母菌时,还可采用平板划线法且该方法也需要进行③步骤操作
C. 获得酿酒酵母纯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故应对土壤、培养基及用具进行灭菌
D. 进行步骤⑤时,应用液体培养基培养④中的酵母菌,并检测酵母菌的数量和酒精含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进行培养;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
【详解】A、图示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据结果推测1g土壤中酵母菌数为1.6×106,该方法估算值低于真实数值,故1g土壤中酵母菌数最少为1.6×106,A错误;
B、分离、纯化酵母菌时,还可采用平板划线法且该方法不需要进行③步骤操作,B错误;
C、对土壤灭菌可将其中的酿酒酵母杀死,将不能获得酿酒酵母的纯培养物,C错误;
D、用经过④纯化的菌种,需要检测酵母菌的数量和酒精含量,然后进行步骤⑤,D正确。
故选D。
7. 在分离、纯化大肠杆菌实验中,划线接种(图1)、培养结果(图2)如下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接种前应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B. 连续划线的目的是获得单个细菌形成的菌落
C. 接种过程中至少需要对接种环灼烧5次
D. 图1中a区域为划线的起始位置
【答案】D
【解析】
【分析】平板划线法是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在数次划线后培养,可以分离到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这就是菌落。
【详解】A、一般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A正确;
B、菌液经过连续划线,菌液中的菌体会越来越少,最终会获得单个细菌形成的菌落,B正确;
C、每次划线前后都需要将接种环灼烧灭菌,由图可知,图中共划线4次,需要对接种环灼浇5次,C正确;
D、每次划线的菌种来自上一区域的末端,因此划线的起始区域菌落最多,由图乙可知,图甲中的d区域菌落多,为划线的起始位置,D错误。
故选D。
8. 制备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的正确步骤是( )
A. 计算→称量→溶化→灭菌
B. 计算→称量→灭菌→溶化
C. 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D. 称量→计算→溶化→灭菌
【答案】A
【解析】
【分析】选择培养基是指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从而提高该菌的筛选率。
【详解】制备固体培养基的基本过程为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纤维素选择培养基是液体培养基,没有倒平板这一步,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9. 某同学将滤纸条埋在土壤中,经过30天后,该同学从腐烂的滤纸条上获得了能分解纤维素的分解菌,该同学将滤纸条埋在土壤中的目的是( )
A. 阻止土壤中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B. 为纤维素分解菌提供维生素等特殊营养
C. 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鉴别从而进行分离
D. 人工设置纤维素分解菌生存的适宜环境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此步是否需要,应根据样品中目的菌株数量的多少来确定)→梯度稀释→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
【详解】A、滤纸条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不能阻止土壤中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A不符合题意;
B、滤纸条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不能为纤维素分解菌提供维生素等特殊营养 ,B不符合题意;
C、纤维素分解菌能分解纤维素,但不能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鉴别 ,C不符合题意;
D、滤纸条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增大土壤中纤维素含量,人工设置纤维素分解菌生存的适宜环境 ,D符合题意。
故选D。
10. 下列关于腐乳和泡菜制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主要菌种都是细菌
B. 制作过程都不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C. 所用装置都需要密封
D. 所用菌种都需要人工接种
【答案】B
【解析】
【分析】泡菜发酵的实验原理:(1)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糖分解为乳酸。(2)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会引起亚硝酸盐的含量的变化。温度过高,食盐用量不足10%、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一般在腌制10天后,亚硝酸盐的含量开始下降。
【详解】A、腐乳制作的主要菌种属于毛霉,毛霉属于真菌,制作泡菜主要菌种是乳酸菌,属于细菌,A错误;
B、传统的腐乳制作过程中,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且进行加盐腌制、卤汤装瓶等,能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不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乳酸菌耐酸性环境,其产生的乳酸可以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泡菜制作过程不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B正确;
C、乳酸菌是厌氧细菌,泡菜制作的过程需要密封,但毛霉是好氧菌,制作过程不需要密封,C错误;
D、腐乳制作和泡菜制作过程所用的菌种分别主要来源于空气中毛霉孢子和蔬菜表面,D错误。
故选B。
11. 幽门螺旋杆菌(能分解对热不稳定的尿素)是急慢性胃炎和消化道溃疡的主要致病菌。从带菌者胃黏膜样本中分离出该细菌,相关实验步骤和方法不合理的是( )
A. 选择培养基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制备时应先灭菌后加入无菌尿素
B. 若要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作用,需要设置未接种的培养基做为对照组
C 幽门螺旋杆菌可通过合成脲酶来分解利用尿素
D. 尿素分解后培养基中pH升高,可利用酚红指示剂进行鉴定
【答案】B
【解析】
【分析】1、培养基选择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原理:培养基的氮源为尿素,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以尿素作为氮源。缺乏脲酶的微生物由于不能分解尿素,缺乏氮源而不能生长发育繁殖,而受到抑制,所以用此培养基就能够选择出分解尿素的微生物。
2、分解尿素的细菌的鉴定: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细菌,若指示剂变红,可确定该种细菌能够分解尿素。
【详解】A、幽门螺杆菌能分解对热不稳定的尿素,故选择培养基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因为灭菌时温度较高,对热不稳定的尿素可能分解,故制备时应先灭菌后加入无菌尿素,A正确;
B、设置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做为对照组,能证明培养基没有杂菌污染,而不能证明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作用,B错误;
C、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以尿素作为氮源,幽门螺旋杆菌可通过合成脲酶来分解利用尿素,C正确;
D、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即pH升高,可利用酚红指示剂进行鉴定,D正确。
故选B。
12. 生物发酵技术广泛应用在我国的许多传统美食制作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米酒制作的过程中,将容器密封可以促进酵母菌生长
B. 在杨梅醋的制作过程中,发酵液的pH值先上升后下降
C. 在泡菜制作的过程中,乳酸菌能在缺氧条件下产生乳酸
D. 在酸奶的制作过程中,后期低温处理可产生大量乳酸菌
【答案】C
【解析】
【分析】果酒发酵的原理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葡萄糖产生酒精;果醋发酵的原理是醋酸菌在有氧条件下利用葡萄糖或酒精产生醋酸;泡菜和酸奶制作的原理是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详解】A、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可以大量繁殖,在密封即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A错误;
B、在杨梅醋的制作过程中,醋酸菌产生的醋酸使发酵液的pH值逐渐降低,B错误;
C、泡菜制作的过程中,乳酸菌在缺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将糖分解为乳酸,C正确;
D、酸奶制作过程中,后期低温处理时大部分乳酸菌已死亡,不会大量繁殖,D错误。
故选C。
13. 关于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酵母细胞的活化应该选择体积足够大的容器
B. 将无水CaCl2溶解在清水中配制成CaCl2溶液
C. 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时需要用小火间断加热
D. 海藻酸钠溶液冷却至室温才能与酵母细胞混合
【答案】B
【解析】
【分析】固定化细胞的制作过程:(1)酵母细胞的活化;(2)配制氯化钙溶液:要用蒸馏水配制。(3)配制海藻酸钠溶液:小火、间断加热、定容,如果加热太快,海藻酸钠会发生焦糊。(4)海藻酸钠溶液与酶母细胞混合:冷却后再混合,注意混合均匀,不要进入气泡。(5)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高度适宜,并匀速滴入。
【详解】A、活化前应选择足够大的容器,因为酵母细胞活化时体积会增大,足够大的容器能够保证酵母细胞不会溢出,A正确;
B、配制CaCl2溶液时应将无水CaCl2溶解在蒸馏水中,而不是清水中,B错误;
C、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时,为避免出现焦糊现象,通常采用小火或间断加热,C正确;
D、为防止高温杀死酵母菌,待海藻酸钠溶液冷却至室温再与活化的酵母菌溶液混合搅匀,D正确。
故选B。
14. 下列关于加酶洗衣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碱性蛋白酶和碱性淀粉酶
B. 洗衣粉中添加的酶制剂能够耐酸碱并能忍受表面活性剂
C. 脂肪酶可将衣物上的脂肪最终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D. 洗衣粉中添加的酶通常是通过基因工程生产而来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加酶洗衣粉: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蛋白酶、 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纤维素酶可将纤维素最终水解为葡萄糖,使纤维的结构变得蓬松。
【详解】A、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不是碱性淀粉酶,A错误;
B、加酶洗衣粉中的酶是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生产出的能够耐酸、耐碱、忍受表面活性剂和较高温度的酶,B正确;
C、脂肪酶具有专一性,可将衣物上的脂肪最终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C正确;
D、加酶洗衣粉中的酶是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生产出的能够耐酸、耐碱、忍受表面活性剂和较高温度的酶,并且通过特殊的化学物质将酶层层包裹,与洗衣粉的其他成分隔离,D正确。
故选A。
15. 下列关于果胶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凡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都能产生果胶酶
②果胶酶能将果胶分解成半乳糖醛酸
③部分植物、霉菌、酵母菌和细菌均能产生果胶酶
④果胶酶特指分解果胶的一种酶
⑤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可用于去除植物细胞壁
⑥组成果胶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或核苷酸
A. ①④⑥ B. ①③④ C. ③④⑥ D. ②③⑤
【答案】A
【解析】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
2、酶的特性。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3、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它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产生果胶酶的生物有植物、霉菌、酵母菌和细菌等。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使榨取果汁变得容易,也是果汁变得澄清。
【详解】①不是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都能产生果胶酶,只有部分生物的一些细胞能产生果胶酶,①错误;
②果胶酶是复合酶,可将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②正确;
③产生果胶酶的生物有植物、霉菌、酵母菌和细菌等,③正确;
④果胶酶特指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等,④错误;
⑤植物细胞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可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植物细胞壁,⑤正确;
⑥果胶酶的成分是蛋白质,其组成单位只能是氨基酸,⑥错误。
综上所述,不正确的有①④⑥。
因此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6. 电泳是分离蛋白质的常规方法,下图是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几种蛋白质的图谱,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分离是因为不同分子产生了不同的迁移速度
B.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蛋白质是 γ 球蛋白
C. 凝胶色谱法洗脱时最后流出的蛋白质是清蛋白
D. 该方法还能测定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为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图谱, γ球蛋白离样品处最近,说明质量最大,清蛋白离样品处最远,分子质量最小。
【详解】A、电泳法是利用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分子本身大小、形状的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进行分离,A正确;
B、 γ 球蛋白迁移距离最近,迁移速度最慢,相对分子质量最大,清蛋白迁移距离最远,迁移速度最快,相对分子质量最小,B错误;
C、清蛋白迁移距离最远,迁移速度最快,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在凝胶色谐法中,分子质量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颗粒内部的通道,路程长,移动速度慢;分子量大的蛋白质无法进入凝胶颗粒内部,路程较短,移动速度快,因此最后流出的蛋白质是清蛋白,C正确;
D、由于SDS能完全掩盖分离蛋白质的电荷,使得迁移速率完全取决于蛋白质分子大小,故该方法还能测定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D正确。
故选B。
17. 下列关于物质提取、纯化原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凝胶色谱法的原理是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分子,在色谱柱中移动速度不同
B. 血红蛋白的释放需要使用的溶液是蒸馏水和甲苯
C. 电泳中的迁移速率仅取决于样品带电性质的差异
D. 离心法分离蛋白质的依据是密度不同的物质离心时沉降速度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1、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来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长,移动的速度慢,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不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短,移动的速度快,因此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得以分离。2、电泳法是利用待测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和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状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或鉴定。
【详解】A、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来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长,移动的速度慢,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不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短,移动的速度快,因此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得以分离,A正确;
B、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蒸馏水使红细胞破裂,甲苯溶解血红蛋白,B正确;
C、电泳法是利用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和数量以及样品分子大小不同,产生的迁移速度不同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C错误;
D、离心法分离蛋白质的依据是密度不同的分子离心时沉降速度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D正确。
故选C。
18. 在测定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时通常使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在凝胶中加入SDS的目的不包括( )
A. 使蛋白质分子完全变性
B 使蛋白质聚合体解聚成单条肽链
C. 使蛋白质分子带上大量正电荷
D. 使电泳迁移率只取决于分子大小
【答案】C
【解析】
【分析】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在测定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时通常使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该方法测定的结果只是单条肽链的分子量,该电泳迁移率完全取决于所测定分子的大小而不受其所带净电荷影响,原因是(SDS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复合物,)SDS所带负电荷的量大大超过了蛋白质分子原有的电荷量,因而掩盖了不同蛋白质间的电荷差别。
【详解】A、SDS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复合物,使蛋白质发生变性,A正确;
B、SDS使蛋白质聚合体解聚成单条肽链,B正确;
C、SDS能使蛋白质带上远超过本身电荷量的负电荷,从而掩盖不同蛋白质间的电荷差别,C错误;
D、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这种方法中,SDS可消除蛋白质所带净电荷对迁移速率的影响、使蛋白质发生变性,使蛋白质的迁移率完全取决于蛋白质分子的大小,D正确。
故选C。
19. 下列中学实验中有关NaCl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制作泡菜时,加入NaCl的目的是抑制乳酸菌生长
B. 制作腐乳时,加盐腌制的作用有析水、调味和防腐杀菌
C. 用染色剂筛选纤维素分解菌时,加入的NaCl可促进菌落形成
D. 可将血红蛋白溶液放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中进行透析
【答案】B
【解析】
【分析】1、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分层整齐地摆放在瓶中,同时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高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加盐研制的时间约为8d左右,加盐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在后期的制作过程中不会过早酥烂,同时,盐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2、泡菜的制作原理: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3、提高培养基中NaCl的浓度,可以用于筛选耐盐细菌,这种培养基被称为选择培养基。
4、在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实验中,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这样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详解】A、制作泡菜时,用煮沸过的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的作用是调味和抑制杂菌生长,A错误;
B、制作腐乳时加盐腌制的作用有:①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变硬;②抑制微生物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③调味,B正确;
C、用刚果红染色剂筛选纤维素分解菌时,染色结束后,倒去刚果红溶液,加入NaCl溶液洗去浮色,C错误;
D、将盛有血红蛋白溶液的透析袋放入盛有300 m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0mmol/L的磷酸缓冲液中(pH为7.0),透析12h,可除去小分子蛋白质,D错误。
故选B。
20. 下列关于橘皮精油提取操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错误的是( )
A. 橘皮在石灰水中浸泡8小时以上
B. 需要将橘皮浸透,压榨时才不会滑脱
C. 橘皮浸透有利于降低压榨液的黏稠度
D. 要考虑容器的受力范围,防止压破容器
【答案】A
【解析】
【分析】橘皮精油主要存在于橘皮中,提取橘皮油的常用方法是压榨法,压榨法提取橘皮油的实验流程是:石灰水浸泡→漂洗→压榨→过滤→静置→再过滤→橘皮油。
【详解】A、橘皮在石灰水中浸泡时间为10小时以上,A错误;
B、橘皮要浸透,这样压榨时不会滑脱,出油率高,B正确;
C、橘皮浸透,分解其果胶,有利于降低压榨液的黏稠度,C正确;
D、在设计压榨装置时,要考虑容器能够承受的压力范围,防止将容器压破,导致实验失败和发生安全事故,D正确。
故选A。
21. 下列有关胡萝卜素的作用及主要来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可从植物、岩藻中提取,也可利用发酵工程生产
B. β-胡萝卜素在人体内能转化成维生素A,可用来治疗干皮症
C. 胡萝卜素具有使癌细胞恢复成正常细胞的功能
D. 利用有机溶剂萃取能提取出纯净的β-胡萝卜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新鲜胡萝卜干燥时温度太高、时间过长,容易导致胡萝卜素分解,影响萃取效率的因素有萃取剂的性质和用量,原料颗粒的大小、含水量、萃取的温度和时间等,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要具有较高的沸点,能够充分溶解胡萝卜素并且不与水混溶。
【详解】A、工业生产上提取天然胡萝卜素的方法除从植物或岩藻中获取外,也可利用发酵工程生产,A正确;
BC、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被氧化成维生素A,有利于治疗夜盲症、干皮症等疾病;胡萝卜素能使癌变细胞恢复成正常细胞的机理是诱导基因突变,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得到恢复,BC正确;
D、利用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只能提取出胡萝卜素的混合物,D错误。
故选D。
22. 如图是胡萝卜素的萃取装置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是回流冷凝装置,上为进水口下为出水口
B. ②是蒸馏烧瓶,其中加有水溶性有机溶剂石油醚
C. 水浴加热的目的是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快速挥发
D. 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胡萝卜素提取:胡萝卜素化学性质稳定,不溶于水,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可以用萃取法提取。萃取时的有机溶剂应该具有较高的沸点,能够充分溶解胡萝卜素,并且不与水混溶。提取的胡萝卜素粗品可通过纸层析进行鉴定。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同时还受到原料颗粒的大小、紧密程度、含水量、萃取的温度和时间等条件的影响。工业生产上,提取胡萝卜素主要是三种方法:一是从植物中提取;二是从大面积养殖的岩藻中获得;三是利用微生物的发酵生产。萃取剂的沸点高,加热萃取时不易挥发,且能充分溶解胡萝卜素,才能充分提取。
【详解】A、①是回流冷凝装置,下为进水口上为出水口,A错误;
B、②是蒸馏烧瓶,其中加有水不溶性有机溶剂石油醚 ,B错误;
C、水浴加热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有机物燃烧、爆炸 ,C错误;
D、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性质和用量,同时还受原料颗粒的大小、含水量等条件的影响 ,D正确。
故选D。
23. 下列有关植物有效成分提取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蒸馏法可用于提取挥发性较强的芳香油,如薄荷油
B. 压榨法的局限性是油水分离较为困难,出油率相对较低
C. 萃取法是先用有机溶剂溶解芳香油,再蒸发掉溶剂
D. 提取植物芳香油的常用方法是水中蒸馏法和萃取法
【答案】D
【解析】
【分析】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蒸馏法、压榨法和萃取法。蒸馏法适用于提取玫瑰油、薄荷油等挥发性较强的芳香油。压榨法一般适用于从柑橘、柠檬等易焦糊的原料中提取芳香油。萃取法一般适用于提取易溶于有机溶剂、化学性质稳定的芳香油。
【详解】A、蒸馏法适用于提取玫瑰油、薄荷油等挥发性较强的芳香油,这是因为水蒸气能将挥发性较强的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油水混合物又重新分成油层和水层,除去水层便得到芳香油,A正确;
B、压榨法的实验原理是通过机械加压,压榨出果皮中的芳香油,一般适用于从柑橘、柠檬等易焦糊的原料中提取芳香油,局限性是油水分离较为困难,出油率相对较低,B正确;
C、萃取法一般适用于提取易溶于有机溶剂、化学性质稳定的芳香油,实验方法是使芳香油溶解在有机溶剂中,蒸发掉溶剂后就可获得芳香油,C正确;
D、提取植物芳香油的常用方法是水蒸气蒸馏法,D错误。
故选D。
24. 下列关于胡萝卜素以及胡萝卜素提取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在植物体内,含有胡萝卜素的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B. 胡萝卜粉碎干燥后应制成粉末状,越细越干燥越能提高萃取效率
C. 因为胡萝卜素能充分溶解在石油醚中,所以在浓缩前,没有必要进行过滤
D. 浓缩后烧瓶中留下的是有机溶液,锥形瓶中是胡萝卜素样品
【答案】B
【解析】
【分析】胡萝卜素是橘黄色结晶,根据碳碳双键的数目可将其划分为α、β、γ三类,β-胡萝卜素是其中最主要的组成成分;胡萝卜素化学性质稳定,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可采用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
【详解】A、胡萝卜素是橘黄色结晶,化学性质稳定,可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不是光合色素,不能吸收、传递、转化光能,A错误;
B、胡萝卜粉碎干燥后应制成粉末状,胡萝卜颗粒越细、越小,能使胡萝卜素充分溶解在萃取剂中,萃取效率就越高;越干燥,含水量越少,也能提高萃取效率,B正确;
C、在浓缩前,需要进行过滤,以去除石油醚中的不溶物,C错误;
D、浓缩后烧瓶中留下的是胡萝卜素样品,锥形瓶中是有机溶液,D错误。
故选B。
25. 对下图的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图①表示将显微镜镜头由 a转换成b ,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增多
B. 若图②是显微镜下洋葱根尖某视野的图像,则向右移动装片能观察清楚c细胞的特点
C. 若图③是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质流动,发现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顺时针,则实际上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逆时针
D. 当图④视野中的64个组织细胞变为4个时,使用的镜头组合可能是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图①为低倍物镜换上高倍物镜,换上后,视野变暗、细胞体积变大,数目变少。图②为显微镜观察到的图像。物体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详解】A、题图①为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若将显微镜镜头由a转换成b ,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A错误;
B、由显微镜呈倒立的像可知,若图②是显微镜某视野下洋葱根尖的图像,则要找到c细胞,应将装片适当向左移动,B错误;
C、若题图③是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质流动,发现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顺时针,则实际上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也是顺时针,C错误;
D、当显微镜放大倍数由100倍变为400倍时,圆形视野内细胞数量由64个变为64÷4÷4=4(个),使用的镜头组合可能是1040 ,D正确。
故选D。
26.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发菜细胞中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B. 蓝细菌和衣藻都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C. 原核生物都有细胞壁,细胞膜是系统的边界
D. 蛙红细胞无丝分裂过程中一直可见细胞核,且无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1、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只能进行二分裂生殖,属于无性生殖,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含有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是DNA。
2、真核生物: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有复杂的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等);能进行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含有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是DNA。
【详解】A、发菜属于原核生物,不含叶绿体,A错误;
B、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B错误;
C、支原体没有细胞壁,C错误;
D、蛙的红细胞具有细胞核,无丝分裂中可见,并且没有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D正确。
故选D。
27. 泡菜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诗经》中曾记载“中田有庐,疆场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汉代的《说文解字》中对此解释“菹菜者,酸菜也”。下列关于泡菜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泡菜坛中蔬菜装量不能超过2/3,以防发酵液溢出
B. 泡菜的制作过程中可能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
C. 适量的食盐水和酸性条件可以抑制杂菌的生长
D. 腌制泡菜时如果加入一些陈泡菜汁,可以缩短腌制时间
【答案】A
【解析】
【分析】泡菜(酸菜)的制作原理: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先增加,后下降至相对稳定。
【详解】A、泡菜坛中蔬菜装至半坛,再加入香辛料和酒至八成满,盐水没过蔬菜,A错误;
B、泡菜的制作过程中利用的菌种主要是乳酸菌,泡菜坛中还可能有其他微生物,B正确;
C、食盐水能增大环境溶液的浓度、酸性条件会抑制细胞代谢,适量的食盐水和酸性条件在腌制过程中可以抑制杂菌生长,C正确;
D、陈泡菜汁中含有乳酸菌,坛中加一些陈泡菜汁的目的是加入乳酸菌菌种,缩短腌制时间,D正确。
故选A。
28. 下列有关细胞学说叙述,正确的是( )
A. 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创建了细胞学说,细胞的命名也是施莱登和施旺
B. 细胞是有机体,一切生物都由细胞组成的
C. 细胞是相对独立的生命单位,不与其它细胞发生生命关联
D. 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一切动物和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详解】A、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创建了细胞学说,但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是罗伯特虎克,A错误;
B、不是一切生物都由细胞组成的,比如病毒,B错误;
C、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C错误;
D、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细胞是一切动物和植物体的基本单位,D正确。
故选D。
29. 下列有关细胞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都具有细胞膜但不一定具有磷脂双分子层
B. 都具有细胞核但遗传物质不一定是DNA
C. 都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
D. 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场所不一定是核糖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原核生物只能进行二分裂生殖,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基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
【详解】A、不论是原核细胞还是真核细胞,都有细胞膜且都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A错误;
B、不论是原核细胞还是真核细胞,都具有两类核酸,且遗传物质一定是DNA,B错误;
C、原核生物和真核细胞都含有细胞膜、细胞质基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都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C正确;
D、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场所都是核糖体,D错误。
故选C。
30. 组成植物细胞的各种化合物对植物体的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自由水是植物细胞内良好的溶剂 B. 在叶绿素的合成中镁离子必不可少
C. 磷脂是构成植物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D. 糖原是植物细胞内重要的贮能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1.细胞内的水以两种形式存在:自由水和结合水。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参与化学反应、形成液体环境、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组成部分。细胞代谢由弱变强时,细胞内的结合水会向自由水转化;细胞代谢由强变弱时,自由水会向结合水转化。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反之亦然。
2.细胞中的脂质常见的有脂肪、磷脂、固醇。磷脂是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维生素D能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脂质分子中O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H的含量更多。脂质在内质网合成。
【详解】A、自由水能溶解多种物质,是植物细胞内良好的溶剂 ,A正确;
B、叶绿素分子含有Mg2+,在叶绿素的合成中镁离子必不可少 ,B正确;
C、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磷脂是构成植物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之一,C正确;
D、糖原是动物细胞内重要的贮能物质 ,淀粉是植物细胞内重要的贮能物质,D错误。
故选D。
31. 糖类和脂质是组成细胞的重要化合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磷脂中的磷酸“头”是疏水的,脂肪酸“尾”是亲水的
B. 糖类、脂肪、磷脂和胆固醇均参与动物细胞膜的构成
C. 等质量的脂肪比糖类含能量多,是动、植物体中重要的储能物质
D. 脂肪和糖类的元素组成相同,在人体细胞中可相互大量转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脂质主要是由C、H、O三种化学元素组成,有些还含有N和P。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
【详解】A、磷脂中的磷酸“头”是亲水的,脂肪酸“尾”是疏水的,A错误;
B、糖类、磷脂和胆固醇均参与动物细胞膜的构成,脂肪不参与细胞膜构成,B错误;
C、等质量的脂肪比糖类含能量多,是动、植物体中重要的储能物质,C正确;
D、脂肪和糖类的元素组成相同,在人体细胞中糖类可大量转化为脂肪,但脂肪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D错误。
故选C。
32. 组成细胞的元素大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下列各组化合物中,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胆固醇、脂肪酸、抗体
B. 氨基酸、核苷酸、甘油
C. 淀粉、葡萄糖、脂肪
D. 性激素、纤维素、胰岛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糖类的元素组成为C、H、O,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是C、H、O、N,脂质的元素组成主要是C、H、O,有的可能含有N和P,核酸的元素组成为C、H、O、N、P。
【详解】A、胆固醇、脂肪酸的元素组成是C、H、O,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元素组成是C、H、O、N,A不符合题意;
B、氨基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核苷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P,甘油的元素组成是C、H、O,B不符合题意;
C、淀粉、葡萄糖、脂肪的元素组成都是C、H、O,C符合题意;
D、性激素、纤维素的元素组成都是C、H、O,胰岛素的本质是蛋白质,元素组成是C、H、O、N,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3. 如表是一组探究有机物存在与否的鉴别实验,按表中编号顺序对应下列各项中的内容,正确的是( )
待测物
试剂
颜色
反应条件
胰岛素
双缩脲试剂
①
—
脂肪
②
橘黄色
—
③
斐林试剂
砖红色
水浴加热
A. 紫色、苏丹Ⅲ染液、蔗糖
B. 砖红色、苏丹Ⅲ染液、蔗糖
C. 紫色、苏丹Ⅲ染液、葡萄糖
D. 砖红色、50%酒精、麦芽糖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蔗糖)。(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
【详解】①胰岛素是蛋白质,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而不是砖红色;②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③斐林试剂可与还原糖在水浴加热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而还原糖包括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等,蔗糖是非还原糖,不会与斐林试剂反应呈砖红色,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4. 如图为某核苷酸长链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所示为脱氧核苷酸长链
B. ②为脱氧核糖
C. ④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D. ⑤只能在细胞核中找到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某核苷酸长链的示意图,该核苷酸链含有碱基T,据此可判断该核苷酸长链是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链,其中①为磷酸,②为脱氧核糖,③为含氮碱基(胞嘧啶),④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⑤为脱氧核糖核苷酸长链(片段)。
【详解】A、图中核苷酸长链中含有碱基T,可见该图所示为脱氧核糖核苷酸长链,A正确;
BC、图中:①为磷酸,②为脱氧核糖,③为含氮碱基(胞嘧啶),④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BC正确;
D、题图中的⑤为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链,在细胞核中能找到,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找到,D错误。
故选D。
35. 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元素、水和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体细胞中含有Ca、Fe、Zn等大量元素
B. 干种子内结合水的相对含量较低,因此不能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
C. 旱生植物比水生植物更抗旱,原因之一是结合水的相对含量较高
D. 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可以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1、细胞内的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主要是自由水,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对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2、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是离子,有些无机盐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如Fe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Mg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有些无机盐还参与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
【详解】A、人体细胞中含有Ca等大量元素,Fe、Zn是微量元素,A错误;
B、干种子内结合水的相对含量较高,因此不能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B错误;
C、结合水的含量与抗逆性有关,旱生植物比水生植物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其原因之一是结合水的相对含量较高,C正确;
D、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不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错误。
故选C。
36. 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制作腐乳过程中主要利用毛霉将蛋白质分解成肽和氨基酸
B. 制作泡菜过程中先将蔬菜装至八成满,然后倒入煮沸的盐水
C. 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进行无氧呼吸将乙醇转化为乙醛,再将乙醛转化为醋酸
D. 制作果酒过程中应先将去除枝梗的葡萄用清水冲洗1~2次,然后晾干备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2CO2+2C2H5OH+能量。
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3、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腐乳制作的原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详解】A、制作腐乳过程中主要利用毛霉产生的蛋白酶将蛋白质分解成肽和氨基酸,产生的脂肪酶将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A正确;
B、制作泡菜过程中先将蔬菜装至半坛,然后倒入煮沸后冷却的盐水,B错误;
C、醋酸菌为需氧型细菌,进行有氧呼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转化为乙醛,再将乙醛转化为醋酸,C错误;
D、制作果酒过程中应该先用清水冲洗1~2次,然后再去除葡萄的枝梗,D错误。
故选A。
37. 下列有关细胞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中心体无膜结构且只分布在动物细胞中
B. 溶酶体内含有多种具有分解作用的水解酶
C. 液泡中色素能吸收光能用于光合作用
D. 活细胞的各种细胞器漂浮于流动的细胞质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器的分类:①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结构有叶绿体、线粒体和核膜。②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结构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和细胞膜。③不具备膜结构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和中心体。④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
【详解】A、中心体无膜结构,可分布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A错误;
B、溶酶体内含有多种具有分解作用的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也可杀灭入侵的细菌或病毒,B正确;
C、液泡中色素与植物的颜色有关,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
D、活细胞细胞质中的细胞器并非漂浮于细胞质中,而是由细胞骨架锚定并支撑,D错误。
故选B。
38. 含生长激素基因的乳腺生物反应器中,参与合成并分泌生长激素的细胞结构有( )
A. 线粒体 中心体 高尔基体 内质网 细胞膜
B. 核糖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线粒体 细胞膜
C. 内质网 核糖体 高尔基体 溶酶体 细胞膜
D. 核糖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线粒体 溶酶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泌蛋白是指分泌到细胞外发挥作用的蛋白质,如胰岛素、抗体等。其合成、加工、分泌过程:①(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分泌蛋白;②内质网对分泌蛋白进行初步加工,高尔基体对分泌蛋白进行进一步加工和分选;③高尔基体包裹分泌蛋白以囊泡的形式与细胞膜融合,将分泌蛋白分泌出去。④各细胞器执行功能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详解】生长激素的本质是分泌蛋白,含生长激素基因的乳腺生物反应器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转基因动物,合成并分泌生长激素的细胞结构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和细胞膜,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39. 细胞核由英国科学家布朗于1831年发现并命名,大多呈椭圆形或球形,下列关于细胞核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核膜由4层磷脂分子组成,参与构成生物膜系统
B. 核仁是储存遗传物质的主要场所,代谢旺盛的细胞,核仁较大
C. 细胞核是遗传和细胞代谢中心,无核的细胞不能长期生存
D. 蛋白质、DNA、RNA等生物大分子物质可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
【答案】A
【解析】
【分析】对细胞核功能的全面的阐述是: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从细胞核的结构可以看出,细胞核中最重要的结构是染色质,染色质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分子和DNA分子,而DNA分子又是主要遗传物质。当遗传物质向后代传递时,必须在核中进行复制。所以,细胞核是遗传物储存和复制的场所。细胞遗传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遗传物质能经复制后传给子代,同时遗传物质还必须将其控制的生物性状特征表现出来,这些遗传物质绝大部分都存在于细胞核中。
【详解】A、核膜是双层膜结构,膜是磷脂双分子层,所以核膜由4层磷脂分子组成,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构成了生物膜系统,A正确;
B、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中有遗传物质DNA,其中核仁越大,代谢越旺盛,B错误;
C、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无核不能长期生存,例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C错误;
D、核孔具有选择透过性,DNA不能透过核孔,D错误。
故选A。
40.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重要结构
B. 细胞质中含有核酸的细胞器同时含有蛋白质和磷脂
C. 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蛋白质、RNA等生物大分子可以穿过核膜进出细胞核
D. 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含有糖参与形成的化合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间信息交流:
①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②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③相邻两个细胞之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详解】A、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也有信息交流的作用,但没有与膜上的受体结合,A错误;
B、细胞质中含有核酸的细胞器不一定同时含有蛋白质和磷脂,比如核糖体含有rRNA和蛋白质,但不含有膜所以不含磷脂,B错误;
C、核膜由两层膜组成的,共四层磷脂分子,蛋白质、RNA等生物大分子可以穿过核孔进出细胞核,C错误;
D、细胞膜上存在糖蛋白,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都有DNA和RNA,其组成成分包括五碳糖,故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含有糖参与形成的化合物,D正确。
故选D。
41. 如图所示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高等植物成熟筛管细胞中的细胞核,控制着该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B. ①的外膜与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直接相连使细胞内的生物膜成为一个整体
C.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都离不开②的参与
D. ③可允许某些大分子及部分小分子和离子通过,其数目可改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①为核膜,②为核仁,③为核孔,④为染色质。
【详解】A、高等植物成熟筛管细胞中无细胞核,A错误;
B、①的外膜为外核膜,外核膜与内质网膜直接相连,但不与高尔基体膜直接相连,B错误;
C、原核生物没有②核仁,C错误;
D、③为核孔,核孔具有选择性,可允许某些大分子及部分小分子和离子通过,其数目可改变,D正确。
故选D。
42. 如图所示,先在1~6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mL相应的溶液(1号和2号为花生子叶匀浆,3号为麦芽糖溶液,4号为蔗糖溶液,5号和6号为豆浆);然后在1号和2号试管中再分别加入一定量的苏丹Ⅲ和双缩脲试剂后摇匀,3号和4号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斐林试剂后水浴加热2min,5号和6号试管分别加入一定量的双缩脲试剂和蒸馏水后摇匀;最后观察实验现象。则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1号和2号的颜色分别为红色和蓝色
B. 3和4号的颜色分别为砖红色和蓝色,说明蔗糖属于非还原糖
C. 5和6号的颜色分别为紫色和白色,说明豆浆中含有蛋白质
D. 丙组实验有对照组,是6号试管
【答案】A
【解析】
【分析】还原糖遇到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会出现砖红色沉淀;蛋白质遇到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反应;脂肪被苏丹Ⅲ染上橘黄色。
【详解】A、1和2号试管鉴定脂肪,颜色分别为橘黄色和蓝色,A错误;
B、3和4号试管鉴定还原糖,颜色分别为砖红色和蓝色,说明蔗糖属于非还原糖,B正确;
C、5和6号试管鉴定蛋白质,颜色分别为紫色和白色,说明豆浆中含有蛋白质,C正确;
D、三组实验中有对照组,甲组是相互对照,乙组是4号,丙组是6号,D正确。
故选A。
43. 据《中国风物志》记载“襄阳大头菜入口脆嫩味美、生津开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铁、钙、磷、氮等多种营养物质。”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铁、钙、磷、氮等组成细胞的各种元素大多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B. 蔗糖、麦芽糖、纤维素水解后的产物均只有葡萄糖
C. 蛋白质可能含有C、H、O、N、Fe、S等多种元素,均属于大量元素
D. 氮、镁均为叶绿素分子的组成元素,缺乏氮、镁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等;
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等;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H、O、N。
【详解】A、组成细胞的各种元素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A错误;
B、蔗糖水解后的产物有葡萄糖和果糖,B错误;
C、Fe属于微量元素,C错误;
D、叶绿素的组成元素是C、H、O、N、Mg。N、Mg均为叶绿素分子的组成元素,缺乏N、Mg影响叶绿素的合成,D正确。
故选D。
44. 下列关于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各种蛋白质都有多条多肽链组成
B. 有些蛋白质具有催化作用,如唾液淀粉酶
C. 蛋白质结构改变不会影响其功能
D. 有些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血红蛋白
【答案】B
【解析】
【分析】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①有的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如肌肉蛋白;②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③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和血红蛋白;④有的蛋白质具有信息传递,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⑤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
详解】A、蛋白质可能由一条、两条或多条肽链组成,A错误;
B、蛋白质具有多种功能,如催化、运输、免疫等功能,如唾液淀粉酶具有催化功能,B正确;
C、蛋白质的结构决定其功能,蛋白质结构改变会影响其功能,C错误;
D、有些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而血红蛋白具有运输功能,D错误。
故选B。
45. 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和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性激素、维生素D、抗体都属于脂质
B. Fe是组成细胞的微量元素,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并不重要
C. 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是由氨基酸之间的连接方式决定的
D. 种子在晒干后失去的是自由水
【答案】D
【解析】
【分析】1.蛋白质结构:(1)氨基酸→多肽:氨基酸分子互相结合的方式是: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这种结合方式叫做脱水缩合。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做二肽。以此类推,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叫做多肽。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做肽链。(2)多肽→蛋白质:肽链盘曲、折叠,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许多蛋白质分子含有几条肽链,它们通过一定的化学键互相结合在一起。这些肽链不呈直线,也不在同一个平面上,形成更为复杂的空间结构。
2.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其中C为最基本元素,O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含量很少的称为微量元素(如Fe、Mn、B、Zn、Mo、Cu等)。
【详解】A、抗体是蛋白质,不属于脂质,A错误;
B、Fe是组成细胞的微量元素,但微量元素也是生物体必需的,B错误;
C、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是由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空间结构决定的,而氨基酸之间的连接方式都相同,C错误;
D、 种子在晒干后失去的是自由水,自由水减少,新陈代谢减弱易于保存,D正确;
故选D。
46. 很多生活实例中蕴含着生物学原理,下列相关说法不准确的是( )
A. 酿酒时先来“水”后来“酒”——酵母菌先进行有氧呼吸后进行无氧呼吸
B. 夏天开瓶后的红酒容易变酸——醋酸菌将乙醇直接转化为醋酸
C. 制作泡菜时加入“老汤”——“老汤”中含纯度较高的乳酸菌,可加速发酵
D. 含抗生素的牛奶无法用来制成酸奶——抗生素会抑制乳酸菌生长、繁殖
【答案】B
【解析】
【分析】醋酸菌是好氧细菌,当O2、糖源都充足时能通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将糖分解成乙酸;当缺少糖源时则直接将乙醇转化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乙酸。醋酸菌可用于制作各种风味的醋。多数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
【详解】A、酿酒利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先利用氧气进行有氧呼吸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氧气耗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A正确;
B、夏天开瓶后的红酒容易变酸是因为醋酸菌将乙醇转化成乙醛再转化为醋酸,B错误;
C、泡菜的老汤中含有较多乳酸菌,乳酸菌可快速发酵生成乳酸而形成泡菜,C正确;
D、抗生素一般是真菌产生的,可抑制细菌的生长,含抗生素的牛奶不能用来制作酸奶,抗生素抑制乳酸菌的生长、繁殖,D正确。
故选B。
47. 下列能作为生物体遗传物质的是( )
A. 核苷酸 B. 核糖 C. 核苷 D. 核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的遗传物质为核酸,即DNA或RNA。
【详解】A、核苷酸是组成核酸的单体,不能作为遗传物质,A错误;
B、核糖是单糖,不能作为遗传物质,B错误;
C、核苷也不能作为遗传物质,C错误;
D、核酸可作为生物的遗传物质,细胞生物和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脱氧核糖核酸,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核糖核酸,D正确。
故选D。
48. 如图是常见的先果酒后果醋的连续发酵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果酒发酵前需要对该发酵瓶进行消毒
B. 果酒和果醋发酵时需要通过充气口充气
C. 果酒发酵时需用夹子将排气口软管夹住
D. 发酵结束后才能通过出料口检测发酵情况
【答案】A
【解析】
【分析】图是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图,其中出料口的作用是出料、检测;充气口的作用是在果醋制作时通入氧气的;排气口是排气,其弯弯曲曲的好处是防止杂菌和浮尘的污染。
【详解】A、制作果酒果醋的装置需清洗干净并用70%的酒精消毒,A正确;
B、果酒发酵时,应关闭充气口,B错误;
C、果酒发酵时会产生CO2,需将排气口打开排出产生的气体;C错误;
D、在发酵过程中可以随时通过出料口对发酵情况进行及时的检测,D错误。
故选A。
49. 四川某些餐厅的泡菜由于腌制时间通常只有1~2天,因此被称为“洗澡泡菜”。某高二同学想通过所学知识对“洗澡泡菜”进行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下列对其测定过程的描述有误的是( )
A. 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需要用到对氨基苯磺酸溶液
B. 亚硝酸钠标准显色液颜色越深,其亚硝酸钠含量越高
C. 需要用氢氧化铝乳液去除样品处理液中的杂质和色素
D. 称取适量泡菜水制备样品处理液后,还需要进行比色和计算
【答案】D
【解析】
【分析】亚硝酸盐的检测原理:①有关反应:亚硝酸盐+对氨基苯磺酸→反应物;反应物+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玫瑰红色染料。 ②判断方法:观察样品颜色变化,并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比较,然后估算亚硝酸盐含量。 ③测定步骤:配制溶液→制备标准显色液→制备样品处理液→比色。
【详解】A、亚硝酸盐的检测原理是:①有关反应:亚硝酸盐+对氨基苯磺酸→反应物;反应物+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玫瑰红色染料。 ②判断方法:观察样品颜色变化,并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比较,然后估算亚硝酸盐含量。 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需要用到对氨基苯磺酸溶液 ,A正确;
B、观察样品颜色变化,并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比较,然后估算亚硝酸盐含量,亚硝酸钠标准显色液颜色越深,其亚硝酸钠含量越高 ,B正确;
C、加入氢氧化铝乳液目的是吸附色素等杂质,对滤液起到净化作用,C正确;
D、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称取的应该是泡菜,不是泡菜水,D错误。
故选D。
50. 利用不同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制作食品历史悠久,下列发酵产物所需要的微生物相同的是( )
A. 果酒与果醋 B. 果酒与腐乳
C. 酸奶与果醋 D. 酸奶与泡菜
【答案】D
【解析】
【分析】传统发酵制作有果酒、果醋、腐乳、泡菜,所需菌种依次为酵母菌、醋酸菌、毛霉、乳酸菌。
【详解】A、果酒发酵需要酵母菌,果醋发酵需要醋酸菌,两者不是同一微生物,A错误;
B、果酒发酵需要酵母菌,腐乳发酵需要毛霉,两者不是同一微生物,B错误;
C、酸奶制作需要乳酸菌,果醋发酵需要醋酸菌,两者不是同一微生物,C错误;
D、酸奶与泡菜均需要乳酸菌,D正确。
故选D。
二、综合题
51. 苹果醋是以苹果为原料经发酵而成,下图是苹果醋全液态发酵的生产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加入果胶酶的作用是_____;步骤⑥是_____。
(2)添加酵母前,要对菌种进行活化,检测酵母的生长状况。若某样品经2次10倍稀释后,经台盼蓝染色(体积不计),在25×16型血细胞计数板上计数_____色细胞。
(3)如图表示发酵过程中相关的物质变化。在缺氧条件下发生的过程有_____(填字母);发生_____(填字母)过程的酵母菌增殖速度快;过程d需要_____参与,发生该过程的细胞_____(填“含有”或“不含有”)线粒体。
(4)步骤⑧一般采用的消毒方法是_____。
(5)为了获得酿造苹果醋的高产菌株,某兴趣小组先将基础培养基的pH调至_____性,灭菌后在未凝固的培养基中加入乙醇和无菌CaCO3粉末、充分混匀后倒平板。挑取该平板上具有_____的单菌落若干作为候选菌种。
【答案】(1) ①. 提高果汁的出汁率 ②. 醋酸发酵(果醋发酵)
(2)无 (3) ①. a、c ②. a、b ③. 氧气 ④. 不含有
(4)巴氏消毒法 (5) ①. 中性或弱碱性 ②. 较大透明圈(较大溶钙圈)
【解析】
【分析】1、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把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故果酒的制作原理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酵母菌最适宜生长繁殖的温度范围是18~30℃;生产中是否有酒精的产生,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来检验,该物质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
2、果醋制作中起到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其代谢类型属于异养需氧型。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为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小问1详解】
果胶酶可以水解细胞壁,则步骤②加入果胶酶可以提高果汁的出汁率;加入醋酸菌后进行醋酸发酵,所以步骤⑥是醋酸发酵(果醋发酵)。
【小问2详解】
台盼蓝不能进入活细胞,所以经台盼蓝染色在25×16型血细胞计数板上计数无色细胞。
【小问3详解】
如图表示发酵过程中相关的物质变化。在缺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产酒精的无氧呼吸,则发生的过程有a、c。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可进行快速增殖,即发生图中的a、b过程。过程d是醋酸发酵,需要氧气的参与,醋酸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
【小问4详解】
⑧食品一般用巴氏消毒法消毒。
【小问5详解】
细菌生存的最适pH为中性或弱碱性,醋酸发酵产生的醋酸可以将碳酸钙分解,所以培养基形成透明圈,透明圈越大说明产生的醋酸越多,所以挑取该平板上具有较大透明圈(较大溶钙圈)的单菌落若干作为候选菌种。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酒精发酵和果醋制作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需要考生正确识图,再进行分析解答。
52. 茉莉油又称素馨油,是从茉莉的花朵中提取出的一种高级香精,可用于配制高级香水、香皂以及化妆品香精。最近研究发现,茉莉油具有抗菌作用,是一种天然抗菌制剂。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茉莉油的提取实验流程图及部分实验装置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有蒸馏、压榨和萃取等,具体采用哪种方法要根据________来决定。茉莉油化学性质稳定,挥发性很强,不溶于水,通常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进行提取,该方法的原理是________。
(2)图甲表示提取茉莉油的实验流程,B过程表示________,通常向油水混合物中加入________促进油水分离;C过程表示________,需要加入________。
(3)图乙是提取茉莉油的部分实验装置,用于完成图甲中的________过程,进行该过程时,许多因素都会影响产品的品质,比如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1) ①. 植物原料的特点 ②. 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较强的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混合物又会重新分离出油层和水层
(2) ①. 分离油层 ②. NaCl ③. 除水 ④. 无水Na2SO4
(3) ①. A(或“水蒸气蒸馏”) ②. 温度和时间
【解析】
【分析】由图乙可知,茉莉油利用蒸馏法提取。图甲中A为水蒸气蒸馏,B为分离油层,C为除水。
【小问1详解】
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有蒸馏、压榨和萃取等,具体采用哪种方法要根据植物原料的特点来决定。茉莉油化学性质稳定,挥发性很强,不溶于水,通常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进行提取,该方法的原理是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较强的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混合物又会重新分离出油层和水层。
【小问2详解】
图甲表示提取茉莉油的实验流程,B过程表示分离油层,通常向油水混合物中加入NaCl促进油水分离;C过程表示除水,需要加入无水Na2SO4。
【小问3详解】
图乙是提取茉莉油的实验装置,用于完成图甲中的水蒸气蒸馏过程,进行该过程时,许多因素都会影响产品的品质,比如温度和时间。
53. 生物体中某些有机物及元素组成如下图。其中x、y代表化学元素,a、b、c、d代表不同的有机小分子,A、B、C、D、E代表不同的生物大分子。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A为动物特有的储能物质,则A是糖原,其在人体中主要分布于________细胞。
(2)x为_____;请在图中将该物质结构补充完整:___
(3)大肠杆菌体内单体c(核苷酸)有________种,它所含细胞器由B和________(用图中字母回答)组成。
【答案】(1)肝脏细胞和肌肉
(2) ①. N ②. -CO-NH-
(3) ①. 8 ②. E
【解析】
【分析】1.糖类的组成元素是C、H、O,a代表葡萄糖,A代表多糖;
2.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等,因此X代表的元素是N,b为氨基酸,B为蛋白质;
3.核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因此Y代表的是P元素;核酸由核苷酸组成,而核苷酸单体由五碳糖、磷酸基和含氮碱基组成。如果五碳糖是核糖,则形成的聚合物是RNA;如果五碳糖是脱氧核糖,则形成的聚合物是DNA。
【小问1详解】
糖原是动物特有的储能物质,主要分布在肌肉和肝脏细胞中,称为肝糖原和肌糖原;
【小问2详解】
B为蛋白质,b为氨基酸,则x为N元素,连接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结构式是-CO-NH-;
【小问3详解】
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则其含有的核苷酸有8种(4种脱氧核苷酸和4种核糖核苷酸)。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主要位于拟核内,对应字母D。大肠杆菌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是由B(蛋白质)和E (RNA) 组成。大肠杆菌体内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则其含有的核苷酸有8种(4种脱氧核苷酸和4种核糖核苷酸)。
54. 如下图是四类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结构上看,________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而且只有一种细胞器,就是________。
(2)图中结构③表示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因为Ⅳ既含有③又含有叶绿体和细胞壁,所以确定Ⅳ是________________细胞。
(3)Ⅱ和Ⅳ细胞的细胞壁主要成分是______,四类细胞与周围环境进行信息交流均依赖于_________。
(4)图中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是______,其中以叶绿体为光合作用场所的细胞是___________。
(5)图中②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Ⅲ ②. 核糖体
(2) ①. 中心体 ②. 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③. 低等植物
(3) ①. 纤维素和果胶 ②. 细胞膜
(4) ①. Ⅱ、Ⅲ和Ⅳ ②. Ⅱ和Ⅳ
(5)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解析】
【分析】分析题干中Ⅰ-Ⅳ四类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图中Ⅰ细胞具有中心体等结构,没有细胞壁,属于动物细胞;
图Ⅱ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等结构,没有中心体,属于高等植物细胞;
图Ⅲ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拟核,属于原核细胞中的蓝藻细胞;
图Ⅳ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中心体等结构,属于低等植物细胞;
图中结构①~⑥依次是:内质网、线粒体、中心体、叶绿体、液泡和高尔基体。
【小问1详解】
从结构上看,图中Ⅲ细胞与其它细胞差别最大,主要表现在该细胞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而且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属于原核细胞。
【小问2详解】
图中结构③表示中心体,中心体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图中③是中心体,常见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因为Ⅳ细胞既含有③中心体又含有叶绿体和细胞壁,所以确定Ⅳ是低等植物细胞。
【小问3详解】
Ⅱ高等植物细胞和Ⅳ低等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四类细胞与周围环境进行信息交流均依赖于细胞的细胞膜,这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的识别作用有关。
【小问4详解】
蓝藻和植物均能进行光合作用,即图中的Ⅱ、Ⅲ和Ⅳ细胞,其中蓝藻没有叶绿体,Ⅱ和Ⅳ植物细胞均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合作用。
【小问5详解】
图中②为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乐山市沫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1页。
这是一份2024乐山沫若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乐山市沫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四川省乐山市沫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乐山市沫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