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孟德尔说“任何实验的价值和效用,决定于所使用材料对于实验目的的适合性”。下列关于遗传学实验材料选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且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是用来研究遗传规律的理想材料
B.与大型哺乳动物相比,选择果蝇作为遗传实验的材料的优点之一是果蝇的后代数量多,便于统计学分析
C.蜜蜂的雄蜂比雌蜂更适合用来观察减数分裂的过程
D.孟德尔对杂交实验的研究中选择山柳菊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山柳菊没有易区分的相对性状及花小难以杂交实验等
【答案】C
【分析】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有以下优点:①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所以在自然状态下,能避开外来花粉的干扰,便于形成纯种,能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②豌豆花大且花冠的性状便于人工去雄和人工授粉;③豌豆具有多个稳定的,可以明显区分的相对性状;④繁殖周期短,后代数量大,而且豌豆成熟后籽粒都留在豆荚中,便于观察和计数。
【详解】A、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且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是用来研究遗传规律的理想材料,A正确;
B、与大型哺乳动物相比,果蝇更适合作为遗传实验的材料,原因是果蝇的后代数量多,便于统计学分析,且容易饲养,繁殖速度快等,B正确;
C、蜜蜂的雄蜂比较特殊,是单倍体,产生配子时,观察不到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因此不适合用来观察减数分裂的过程,C错误;
D、山柳菊没有易区分的相对性状、花小难以杂交实验、既进行有性生殖又进行无性生殖等,所以孟德尔对杂交实验的研究中选择山柳菊作为材料导致实验失败,D正确。
故选C。
2.一定是同源染色体的是( )
A.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的染色体 B.减数分裂时能够联会的染色体
C.只存在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期的染色体 D.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
【答案】B
【分析】同源染色体是指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所以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据此答题。
【详解】A、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的染色体可能是同源染色体,也可能是复制关系的姐妹染色体,A错误;
B、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因此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B正确;
C、存在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期的染色体可能是同源染色体,也可能是非同源染色体,C错误;
D、同源染色体是形态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两条染色体;但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也可能是非同源染色体,D错误。
故选B。
3.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中,F1的表现型否定了融合遗传,也证实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B.孟德尔所做测交实验的 64 株后代中,高茎与矮茎的分离比接近 1:1,属于演绎部分
C.萨顿的假说、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有关研究,也运用了该研究方法
D.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在 X 染色体上,而 Y 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属于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的假说内容
【答案】D
【分析】1、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3)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2、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选材:豌豆。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且闭花授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为纯种,具多个可区分的性状;(2)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科学思路;(3)利用统计学方法;(4)科学的实验程序和方法。
【详解】A、孟德尔的杂交实验,F1的自交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否定了融合遗传,证实了基因的分离定律,A错误;
B、孟德尔所做测交实验的64株后代中,高茎与矮茎的分离比接近1:1,属于实验验证部分,B错误;
C、萨顿的假说运用了类比推理法、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了假说—演绎法,C错误;
D、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在 X 染色体上,而 Y 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属于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的假说内容,D正确。
故选D。
4.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是基因的唯一载体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基因 D.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答案】B
【分析】基因是由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它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主要有DNA和蛋白质组成,是基因(DNA)的主要载体。
【详解】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而DNA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所以说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此外在线粒体、叶绿体等结构中也存在基因,A错误;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正确;
C、一条染色体上有1或2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具有多个基因,所以每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C错误;
D、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的,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只是组成染色体的一部分,D错误。
故选B。
5.在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时,可以观察到减数分裂特有的变化是( )
A.DNA复制 B.着丝粒分裂 C.出现染色单体 D.同源染色体联会
【答案】D
【解析】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C、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进行DNA复制,染色体复制后会形成染色单体,AC错误;
B、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B错误;
D、同源染色体联会、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正确。
故选D。
【点睛】
6.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中,“分离”和“自由组合”的基因分别是指( )
①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②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③所有的的非等位基因
④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A
【分析】分离定律是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互不干扰,相对独立。自由组合定律是在形成配子时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和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遗传给后代。
【详解】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A正确。
故选A。
7.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定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I、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同学的实验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
B.甲同学的实验模拟的是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自由组合的过程
C.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必须相等,且I、Ⅱ桶小球总数也必须相等
D.甲、乙重复100次实验后,统计的Dd、AB组合的概率均约为50%
【答案】A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和分离。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详解】A、Ⅲ小桶中含有A和a的两种小球,Ⅳ小桶中含有B和b的两种小球,乙同学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模拟的为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A正确;
B、I、Ⅱ小桶中含有D和d的两种小球,甲同学每次分别从I、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模拟的是分离定律的过程,将两个小桶中抓取的小球组合在一起模拟的是受精作用的过程,B错误;
C、小桶内两种小球代表等位基因,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必须相等,I、Ⅱ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I、Ⅱ桶小球总数不一定相等,C错误;
D、预测甲同学的实验结果应为DD:Dd:dd=1:2:1,乙同学的实验结果应为AB:Ab:aB:ab=1:1:1:1,故统计的Dd组合的概率均约为50%,AB组合的概率均约为25%,D错误。
故选A。
8.男性的一对性染色体是异型的,用XY表示。Y染色体只有X染色体大小的1/5左右。位于X染色体上的红绿色盲基因,在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一般说来,男性红绿色盲患者的色盲基因只能( )
A.来自母亲 B.来自父亲 C.传给儿子 D.隔代遗传
【答案】A
【解析】色盲基因b位于X性染色体上,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X来自于母亲,Y来自于父亲,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一条X来自于母亲,一条X来自于父亲。
【详解】男性色盲患者的基因型为XbY,Y来自于父亲,Xb来自于母亲,母亲可能是红绿色盲的携带者,也可能是红绿色盲的患者,A正确,
故选A。
【点睛】
9.下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基因重组最可能发生在( )
A.CD段 B.FG段 C.AB段、FG段 D.BC段、HI段
【答案】B
【分析】1、根据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的特点可以判断,有丝分裂全过程中均存在同源染色体,并且在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裂,染色体数加倍,因此同源染色体的对数也加倍;而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裂,导致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2、基因重组包括两种情况:减数第一次前期的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的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
【详解】根据曲线中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可以判断,CD段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加倍,CD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AE表示有丝分裂过程,FG表示减数分裂过程,而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和后期,B正确,
故选B。
10.某一生物有四对染色体,假设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正常精细胞和异常精细胞的个数比为l∶1。则该精原细胞在产生精细胞的过程中,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A.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
B.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
C.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
D.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
【答案】B
【详解】A、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会产生4个异常的精细胞,A错误。
B、正常细胞和异常精细胞个数为1:1,说明是减数第二次中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发生了异常,即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B正确。
C、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产生的是4个异常的精细胞,C错误。
D、一个精原细胞不会产生两个初级精母细胞,D错误。
故选B
11.某雄性动物的基因型是AaBbDd,三对等位基因分布在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考虑交叉互换和突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型为ABd、ABD的两个精细胞可来源于同一个精原细胞
B.基因型为ABd、abD的两个精细胞可来源于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
C.该雄性动物产生的精子在与卵细胞随机结合的过程可体现基因的自由组合
D.精细胞的形成过程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均可出现细胞质均等分裂的现象
【答案】D
【分析】某雄性动物的基因型是AaBbDd,具有独立遗传的三对等位基因(三对等位基因分布在三对同源染色体上), 若不考虑突变与交叉互换,该动物一个精原细胞可产生两种类型的四个精细胞,这四个精细胞之间两两相同,另外两个与之“互补”。
【详解】A.若不考虑突变与交叉互换,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的两个精细胞相同或者“互补”, 基因型为ABd、ABD不可能来源于同一个精原细胞,A错误;
B.若不考虑突变与交叉互换,来源于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两个精细胞基因型相同,B错误;
C.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的过程不属于基因的自由组合,C错误;
D.精细胞的形成过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卵细胞(极体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形成过程中均可出现细胞质均等分裂的现象,D正确。
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透彻理解减数分裂的过程,且要把握题干信息“不考虑突变与交叉互换”。
12.下图表示同一生物不同时期的细胞图(仅画出部分染色体),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图①是某正常男孩,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为24种,数目为92条
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②的下一时期
C.图③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之比为1:2:2,该图是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最好的时期
D.图②、图④所示过程仅发生在某些器官中,图②分裂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答案】D
【详解】据图分析,图①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若图①是某正常男孩,则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为24种(22种常染色体+X+Y),数目为92条,A正确;据图分析,图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因此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②的下一时期,B正确;图③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此时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数量之比为1:2:2,且此时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最好的时期,C正确;图②、④都表示减数分裂,只发生在生殖器官中;只有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而图②进行的是减数分裂,没有细胞周期,D错误。
13.小麦的高秆与矮秆是一对相对性状,非糯性与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让一种高秆非糯性的小麦与另一种矮秆非糯性的小麦杂交,得到的后代如下图(已知高秆对矮秆是显性,两对性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非糯性对糯性一定是显性
B.两个亲本均为杂合子
C.后代中,矮秆非糯性的纯合子占矮秆非糯性的1/4
D.子代中,高秆非糯性小麦一定是杂合子
【答案】C
【分析】题图分析:该杂交实验中相关基因型分别用A/a和B/b表示,已知高秆对矮秆是显性,亲代分别为高秆和矮秆,子代高秆和矮秆的比例为1∶1,可推断亲代的基因型为Aa(高秆)、aa(矮秆);亲代都是非糯性子代出现了糯性,则糯性为隐性,非糯性为显性,且子代非糯性∶糯性=3∶1,则亲代的基因型为Bb(非糯性),即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
【详解】A、该杂交实验中相关基因型分别用A/a和B/b表示,亲代都是非糯性,子代出现了糯性,则非糯性对糯性为显性性状,A正确;
B、据图可知,子代中高秆和矮秆的比例为1∶1,可推断亲代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aa;亲代都是非糯性,子代非糯性∶糯性=3∶1,则亲代的基因型为Bb,故亲代基因型为AaBb(高秆非糯性)、aaBb(矮秆非糯性),均为杂合子,B正确;
C、亲代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矮秆非糯性个体在子代中占有的比例为1/2×3/4=3/8,其中矮秆非糯性纯合子的比例为1/2×1/4=1/8,因此,子代中矮秆非糯性个体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8)÷(3/8)=1/3,C错误;
D、亲代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则子代中表现为高秆非糯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可见子代中,高秆非糯性的小麦一定是杂合子,D正确。
故选C。
14.有关杂合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的表述,正确的是( )
A.F1产生的所有精子中YR和yr的比例为1:1
B.分离定律是指F1产生的配子中Y与R分离
C.F1产生的YR型卵细胞和YR型精子的数量比为1:1
D.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雌雄配子自由结合
【答案】A
【分析】在孟德尔关于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 自交时,产生四种雌、雄配子,其雌雄配子比例均为YR: Yr: yR:yr=1:1:1:1,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形成16种组合方式,产生的F2共有9种基因型: 9Y-R-、 3Y-rr、 3yyR-、 lyyrr。
【详解】A、F1黄色圆粒豌豆(YyRr) 个体产生的雄配子共有4种,比例为YR: Yr: yR: yr=l:1:1:1,A正确;
B、分离定律是指F1产生的配子中Y与y分离,R与r分离,B错误;
C、F1产生基因型为YR的卵细胞数量与产生的基因型为YR的精子数量不等,雌配子数量一般少于雄配子,C错误;
D、自由组合定律是指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F1产生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D错误。
故选A。
15.下列关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若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杂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1:1:1,说明两对基因能自由组合
B.若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产生基因型为AB、Ab、aB、ab 的四种配子,说明两对基因能自由组合
C.若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不为9:3:3:1,则两对基因一定不能自由组合
D.若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杂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3:1:3:1,说明两对基因能自由组合
【答案】D
【分析】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若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杂交,不管两对基因是否能自由组合,aaBb产生的配子均为ab:aB=1:1和Aabb产生的配子均为Ab:ab=1:1,后代表现型比例均为1:1:1:1,A错误;
B、若两对基因能自由组合,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将产生基因型为AB、Ab、aB、ab 的四种配子,但如果基因连锁且发生交叉互换,也能产生这四种配子,B错误;
C、若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不为9:3:3:1,可能为12:3:1等变式,也能说明两对基因自由组合,C错误;
D、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杂交,若两对基因能自由组合,AaBb产生的配子为AB:Ab:aB:ab=1:1:1:1,aaBb产生的配子为aB:ab=1:1,则后代表现型比例为3:1:3:1,D正确。
故选D。
16.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形态不完全相同,存在着同源区段(Ⅱ)和非同源区段(Ⅰ、Ⅲ),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Ⅰ片段上由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B.Ⅱ片段的存在决定了X、Y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的联会行为
C.由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
D.X、Y染色体互为非同源染色体
【答案】D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Ⅰ片段是X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分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片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男女患病率不一定相等;Ⅲ片段是Y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而且Ⅲ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均为男性,即伴Y遗传。
【详解】A、Ⅰ片段上由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属于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A正确;
B、Ⅱ片段是XY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减数分裂时该区段存在联会行为,B正确;
C、Ⅲ片段是Y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为伴Y遗传病,所以Ⅲ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C正确;
D、X、Y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D错误。
故选D。
17.在完全显性条件下(即杂合子与显性纯合子表现型相同),若下列所示基因状况的生物自交,其子代性状分离比例为9∶3∶3∶1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详解】分析:子代性状分离比例为9∶3∶3∶1,说明是具有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的个体自交的结果,只有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即双杂合子自交时,其子代性状分离比才会出现9∶3∶3∶1。图中A为三杂合子,B为双杂合子,C只含一对等位基因,D虽含两对等位基因,但这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
详解:
A. Aa、Bb、Dd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27:9:9:9:3:3:3:1,A错误;
B. AA、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d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后代在正常情况下性状分离比为9:3:3:1,B正确;
C. AA、bb为纯合,只有Dd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C错误;
D. Aa、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由于DD为纯合,所以后代在正常情况下性状分离比为3:1,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等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的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把握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够从细胞学基础上解释自由组合现象。
18.如图为一只果蝇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朱红眼基因cn、白眼基因w为一对等位基因
B.在有丝分裂中期,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板上
C.在减数分裂Ⅱ后期,基因cn、cl、v、w可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
D.在有丝分裂后期,基因cn、cl与v、w分别出现在细胞的两极
【答案】C
【分析】图中所示一条常染色体上朱红眼基因(cn) 和暗栗色眼基因(cl) 两种基因;,X染色体上辰砂眼基因(v) 和白眼基因(w) 两种基因。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的基因。
【详解】A、朱红眼基因(cn)、暗栗色眼基因(cl)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不同位置,所以是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A错误;
B、有丝分裂中期特点: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的赤道板上,B错误;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cn、cl、v、w可能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C正确;
D、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细胞两极的基因相同,所以基因cm、cl、 V、w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D错误。
故选C。
19.如图为某遗传病的家系图,正常情况下,该遗传病不可能是( )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D.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答案】D
【分析】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BCD、若该遗传病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A/a表示相关基因,那么4号基因型为XaXa,其父亲2号基因型一定为XaY,患该遗传病,与遗传系谱图结果不一致,所以该遗传病不可能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0.基因IA、IB、i控制人类的血型,基因型IAIA、IAi为A型血,IAIB、IBi为B型血,IBIB为AB型血,ii为O型血。丈夫血型为AB型,妻子为O型血,他们所生孩子的血型不可能为( )
①A型 ②B型 ③AB型 ④O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D
【分析】由题可知,A型血的基因型为IA_,B型血基因型为IB_,AB型血基因型为IAIB,O型血基因型为ii;一对丈夫是AB型血,妻子是O型血的夫妇,亲本的基因型为IAIB、ii。
【详解】一对丈夫是AB型血,妻子是O型血的夫妇,亲本的基因型为IAIB、ii,子代基因型为IAi、IBi,表现型种类有2种血型,A型血和B型血,他们所生孩子的血型不可能为 ③AB型 ④O型,D正确。
故选D。
21.控制植物果实重量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C/c,对果实重量的作用相等,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基因型为aabbcc的果买重120克,AABBCC的果实重210克。现有果树甲和乙杂交,甲的基因型为AAbbcc,F1的果实重135-165克。则乙的基因型是( )
A.aaBBcc B.AaBBcc C.AaBbCc D.aaBbCc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遗传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的信息提取与应用能力。植物果实的重量属于数量性状,与等位基因的对数和基因的累加作用有关。由基因型为aabbcc的果实重120克,而AABBCC的果实重210克,可知每增加1个显性基因,植物果重增加(210-120)÷6 = 15克。对于题中各选项,用分解组合法进行推理如下:甲AAbbcc×乙aaBBcc→F1基因型AaBbcc→F1果实重150克;甲AAbbcc×乙AaBBcc→F1基因型AABbcc或AaBbcc→F11果实重150-165克;甲AAbbcc×乙AaBbCc→F1基因型Aabbcc或AabbCc或AaBbcc或AaBbCc或AAbbcc或AAbbCc或AABbcc或 AABbCc →F1果实重135-180克;甲AAbbcc×乙aaBbCc→F1基因型Aabbcc或AabbCc 或AaBbcc或AaBbCc→F1果实重135-165克。由此可见,只有选项D与题目已知条件相一致。
22.正常蚕幼虫的皮肤不透明,由显性基因A控制。油蚕幼虫的皮肤透明如油纸(可以看到内部器官),由隐性基因a控制,A对a是显性,它们都位于Z染色体上。以下哪一个杂交组合方案,能在幼虫时就可以根据皮肤特征,很容易地把雌雄蚕区分开来( )
A.ZAZA×ZAw B.ZAZA×ZaW C.ZAZa×ZAW D.ZaZa×ZAW
【答案】D
【分析】题意分析,家蚕的性别决定为ZW型,雄性的性染色体为ZZ,雌性的性染色体为ZW。正常家蚕幼虫的皮肤不透明,由显性基因A控制,“油蚕”幼虫的皮肤透明,由隐性基因a控制,A对a是显性,位于Z染色体上。则正常家蚕基因型是ZAZa、ZAZA、ZAW,“油蚕”基因型是ZaZa、ZaW。
【详解】A、ZAZA×ZAW,后代无论是雌性还是雄性幼虫的皮肤都是不透明的,与题意不符,A错误;
B、ZAZA×ZaW,后代基因型是ZAZa、ZAW,无论是雌性还是雄性幼虫的皮肤都是不透明的,与题意不符,B错误;
C、ZAZa×ZAW,后代基因型是ZAZA、ZAZa、ZAW、ZaW,则后代雌性幼虫的皮肤都是一半是透明的,一半是不透明的,雄性幼虫的皮肤都是不透明的,与题意不符,C错误;
D、ZaZa×ZAW,后代基因型是ZAZa、ZaW,则后代雌性幼虫的皮肤全部是透明的,雄性幼虫的皮肤全部是不透明的,根据皮肤特征可以到达辨别雌雄的目的,D正确。
故选D。
23.人类多指(T)对正常指(t)为显性,白化(a)对皮肤正常(A)为隐性,且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一个家庭中,父亲多指、皮肤正常,母亲手指、皮肤均正常,他们生有一个患白化病但手指正常的孩子,则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其只患一种病和患两种病的概率分别是()
A.1/2 1/8 B.3/4 1/4 C.1/2 1/4 D.1/4 1/8
【答案】A
【分析】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基因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详解】一个家庭中,父亲多指、皮肤正常,母亲手指、皮肤均正常,他们生有一个患白化病但手指正常的孩子,则可推知父亲的基因型是TtAa,母亲的基因型是ttAa。Tt×tt,后代正常的概率为1/2,患病的概率为1/2;Aa×Aa,后代正常的概率为3/4,患病的概率为1/4 。所以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其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3/4×1/2+1/2×1/4=1/2,患两种病的概率是1/4×1/2=1/8。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睛】该题考查了两对基因的遗传情况,有一定难度,解答时需仔细、认真的分析是关键。
24.已知番茄红果(R)对黄果(r)为显性,用红果番茄和黄果番茄杂交,所得F1植株中黄果番茄与红果番茄数目各半,让F1红果植株自交,F2植株中红果番茄占2/3。若F2全部番茄植株再自交一代,理论上分析,F3红果番茄所占比例为( )
A.1/8 B.5/9 C.3/5 D.2/5
【答案】C
【分析】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已知番茄红果对黄果为显性,用红果番茄(Rr)和黄果番茄(rr)杂交,所得F1植株中,Rr:rr=1:1,黄果番茄与红果番茄数目各半,让F1红果植株(Rr)自交,F2植株中红果番茄占2/3,说明纯合RR致死,F2植株的基因型为Rr:rr=2:1,若F2全部番茄植株再自交一代,F3中RR占2/3×1/4=1/6(致死),Rr占2/3×1/2=1/3,rr占2/3×1/4+1/3=1/2,F3黄果番茄所占比例为1/2÷(1/2+1/3)=3/5,C正确。
故选C。
25.菜豆种皮颜色由两对非等位基因A、a和B、b调控。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AA和Aa的效应相同),B基因为修饰基因,淡化颜色的深度(BB 使颜色完全消失, Bb使颜色淡化)。现有亲代种子P1(纯种、白色)和P2(纯种、黑色),杂交实验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P1和P2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 B.F2中黑色个体基因型有2种
C.F2中白色个体基因型有4种 D.F2黄褐色个体中,AABb占2/3
【答案】B
【分析】据题图可知,F2性状分离比为:3黑色:6黄褐色:7白色,因3:6:7是9:3:3:1的变形,说明菜豆种皮颜色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F1的基因型是双杂合子AaBb,F2基因型、表现型的概率:①白色:1/16AABB、2/16AaBB、1/16aabb、1/16aaBB、2/16aaBb;②黄褐色:2/16AABb、4/16AaBb;③黑色:1/16AAbb、2/16Aabb。
【详解】A、F2性状分离比为:3黑色:6黄褐色:7白色,因3:6:7是9:3:3:1的变形,说明菜豆种皮颜色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F1的基因型是双杂合子AaBb,因为F1的基因型是双杂合子AaBb,亲代种子P1(纯种白色)和 P2(纯种黑色),所以P1和P2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A错误;
BC、F2基因型、表现型的概率:①白色:1/16AABB、2/16AaBB、1/16aabb、1/16aaBB、2/16aaBb;②黄褐色:2/16AABb、4/16AaBb;③黑色:1/16AAbb、2/16Aabb,F2中种皮为黑色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有2种,种皮为白色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aaBb有5种,B正确,C错误;
D、F2中黄褐色的基因型为2/16AABb、4/16AaBb,AABb占1/3,D错误。
故选B。
二、综合题
26.豌豆花腋生和顶生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遗传因子B、b控制,如表是几组杂交实验的结果。
杂交组合
亲本性状表现
子代表现类型及个体数量
腋生
顶生
一
顶生×顶生
0
804
二
腋生×腋生
651
207
三
顶生×腋生
295
265
根据以上杂交实验结果,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杂交组合_______可判断出豌豆花腋生和顶生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填“顶生”或“腋生”)。
(2)杂交组合二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_______、_______,其子代花同时出现腋生和顶生豌豆的现象叫做_________,且腋生:顶生=________。
(3)杂交组合三一般叫做_______实验,子代花腋生豌豆中杂合子占__________。
(4)写出杂交组合三的遗传图解_______(要求写出配子)
【答案】(1) 二 腋生
(2) Bb Bb 性状分离 3:1
(3) 测交 100%
(4)
【分析】1、在遗传学上,把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杂交一代所显现出来的亲本性状,称为显性性状,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称为显性基因;把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称为隐性性状,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称为隐性基因;显性基因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通常用小写字母表示。
2、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详解】(1)分析杂交组合二可知,腋生×腋生杂交,后代出现腋生:顶生≈3:1,说明腋生是显性性状,顶生是隐性性状。
(2)由(1)可知,腋生是显性性状,顶生是隐性性状,且后代出现腋生:顶生≈3:1,即亲本腋生遗传因子组成均为Bb。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所以杂交组合二子代花同时出现腋生和顶生豌豆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且腋生:顶生=3:1。
(3)分析杂交组合三可知,亲本顶生的基因型为bb,腋生的基因型为Bb,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 bb=1: 1,所以杂交组合三一般叫做测交实验,后代腋生豌豆均为杂合子,即子代花腋生豌豆中杂合子占100%。
(4)测交是与隐性的个体进行杂交,由分析可知:表中组合三是测交实验,后代出现1:1的分离比,亲本为基因型为bb、Bb,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27.下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显、隐性基因分别为A、a)的系谱图,请据图回答:
(1)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染色体上______性遗传。
(2)Ⅱ-2为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__。
(3)若Ⅲ-3和一个基因型与Ⅲ-5相同的女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患病儿子的概率是______。
(4)若Ⅱ-1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请继续以下分析:
①Ⅲ-2的基因型为______。
②研究表明,正常人群中该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1%。如果Ⅲ-2和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则生育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为______。
【答案】 常染色体或X 隐 0 1/4 AA或Aa 599/1200
【分析】据图分析,图中Ⅱ-1、Ⅱ-2都正常,生出了有病的儿子,即“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可能在X染色体上,也可能在常染色体上,据此答题。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由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无论在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Ⅱ-2都是杂合子,即不可能为纯合子。
(3)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Ⅲ-3的基因型为aa,与Ⅲ-5相同的女性的基因型为Aa,他们婚配后生一个患病儿子的概率为1/2×1/2=1/4;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Ⅲ-3的基因型为XaY,与Ⅲ-5相同的女性的基因型为XAXa,他们婚配后生一个患病儿子的概率为1/4。
(4)①若Ⅱ-1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Ⅲ-2基因型为AA或Aa。
②根据题意分析,Ⅲ-2的基因型为1/3AA和2/3的Aa,和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基因型99%AA,1%Aa)结婚,生育表现型正常的男孩的概率=(1-2/3×1%×1/4) ×1/2=599/1200。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的判断:根据遗传系谱图推测,“无中生有”是隐性,“无”指的是父母均不患病,“有”指的是子代中有患病个体;隐性遗传看女病,后代女儿患病父亲正常的话是常染色体遗传。“有中生无”是显性,“有”指的是父母患病,“无”指的是后代中有正常个体;显性遗传看男病,儿子正常母亲患病为常染色体遗传,母女都患病为伴X染色体遗传。母亲和女儿都正常,遗传病只在男子之间遗传的话,极有可能是伴Y染色体遗传。
28.下列甲图中曲线表示某雄性生物的体细胞分裂过程及配子形成过程中每个细胞内某结构数量的变化;a、b、c、d、e分别表示分裂过程中某几个时期的细胞中染色体示意图。乙图是该生物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曲线表示___________的数量变化,其中④~⑤段该结构数目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甲图b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____
(3)甲图a细胞中有____________个四分体,含有________个核DNA分子,甲图a、b、c、d、e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____。
(4)甲图a~e中属于乙图bc段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_。乙图ab发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cd发生的时期_____________。
(5)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该动物性原细胞,最终产生了一个基因组成为Ab的子细胞,则跟它同时产生的其他三个子细胞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______。(不考虑交叉互换)
【答案】(1) 染色体 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2)精细胞
(3) 2 8 a、d、e
(4) a、c、d DNA复制 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5)Ab、aB、aB
【分析】分析甲图:甲图表示某雄性生物〈2n=4)的体细胞分裂过程及精子形成过程中每个细胞内染色体数量的变化,①表示有丝分裂间期、前期、中期;②表示有丝分裂后期;③表示有丝分裂末期;④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⑤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⑥表示精子。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d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e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分析乙图: ab段形成的原因是间期DNA分子的复制,bc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详解】(1)甲图中,物质含量最多为4n,最少为n。判断①~③段可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变化,④~⑤段是因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着丝点分开,姐妹染色单体分开造成染色体数目加倍造成。⑥表示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中染色体数目减半。故甲图曲线表示染色体的数量变化。
(2)甲图中b细胞内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判断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精细胞。
(3)甲图 a细胞内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从图中看出有2个四分体,共4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都含姐妹染色单体,所以共有DNA分子8个。同源染色体是指大小、形态相同,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的一对染色体。判断甲图a、b、c、d、e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a、d、e。
(4)乙图bc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所以对应甲图中的a、c、d。乙图ab发生的原因可能是在有丝分裂间期或者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NA复制,DNA含量加倍,每条染色体上含两分子DNA。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的时期可能是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5)基因型为AaBb的该动物性原细胞,经复制后基因型为AAaaBBbb,最终产生了一个基因组成为Ab的子细胞,说明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产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基因型分别是AAbb和aaBB,所以其它三个子细胞的基因型是Ab、aB、aB。
29.请分析下列有关果蝇遗传的相关问题:
在一个自然果蝇种群中,长翅与残翅为一对相对性状(由A、a控制);棒眼与正常眼为一对相对性状(由B、b控制)。现有两果蝇杂交,得到F1表现型和数目(只)如下表。请据图回答:
长翅棒眼
长翅正常眼
残翅棒眼
残翅正常眼
雌蝇
156
0
50
0
雄蝇
70
82
26
23
(1)果蝇作为遗传学实验的经典材料,其优点除了繁殖能力强、后代数量多之外还有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果蝇的翅型中,显性性状的是_________。
(2)该种群中控制长翅与残翅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染色体上,控制棒眼与正常眼的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
(3)亲代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1中残翅棒眼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
(5)某兴趣小组饲养了一批纯合的残翅果蝇幼虫,分装在10支试管中,准备放在25℃(果蝇的正常培养温度)培养箱中培养。由于疏忽,其中有2支试管未放入培养箱,当时气温高达31℃,10d后观察发现,培养箱中的果蝇全为残翅,而未放入培养箱中的果蝇出现了长翅(有雌有雄),现设计实验探究长翅果蝇出现的原因。
实验步骤:
①利用未放入培养箱中的长翅果蝇交配得幼虫;
②______________培养;
③一段时间后,观察子代果蝇翅形。
预期结果与结论: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长翅是由温度变化引起的。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长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
【答案】(1) 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长翅
(2) 常
X
(3) AaXBXb AaXBY
(4)残翅棒眼雌蝇:残翅棒眼雄蝇:残翅正常眼雄蝇=4:3:1
(5) 将幼虫放在25℃培养箱中培养 子代全为长翅 子代出现残翅
【分析】表格分析:子代雌蝇中残翅:长翅=50:156≈1:3,雄蝇中残翅:长翅=(26+23):(70+82)≈1:3,雌雄比例相等,故控制长翅和残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子代雌蝇和雄蝇的棒眼和正常眼的比例不等,故控制棒眼与正常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
【详解】(1)果蝇繁殖能力强、后代数量多的原因主要是快速获得大量实验材料,减少数据统计结果的误差,同时还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便于统计分析。子代雌蝇中残翅:长翅=1:3,则长翅为显性性状。
(2)杂交子代中雌性中长翅:残翅=3:1,雄性中长翅:残翅=3:1,说明该性状与性别无关,故果蝇的翅形遗传为常染色体遗传。子代雌蝇全是棒眼,雄蝇棒眼:正常眼=(70+26):(82+23)≈1:1,雌雄比例不等,故控制棒眼与正常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
(3)子代残翅:灰身=1:3,亲本相关基因型为Aa×Aa; 子代雌蝇全是棒眼,雄蝇中,棒眼:正常眼=1:1,亲本相关基因型为XBXb×XBY,故亲本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
(4)F1中残翅棒眼雌果蝇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1/2aaXBXb和1/2aaXBXB,F1中残翅棒眼雄蝇的基因型为aaXBY。因此,有2种杂交组合:①aaXBXb×aaXBY,子代为(1/2)×(1/2残翅棒眼雌蝇:1/4残翅棒眼雄蝇:1/4残翅正常眼雄蝇)。②aaXBXB×aaXBY,子代为(1/2)×(1/2残翅棒眼雌蝇:1/2残翅棒眼雄蝇)。因此,F2表现型及比例为:残翅棒眼雌蝇:残翅棒眼雄蝇:残翅正常眼雄蝇=(1/4+1/4):(1/8+1/4):(1/8)=4:3:1。
(5)分析题意,纯合残翅果蝇的基因型为aa,未放入培养箱中的果蝇出现了长翅,可能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基因型变为A_),也可能是高温环境影响所致(基因型不变,为aa),要鉴定残翅出现的原因,应将其置于正常温度下进行观察,可设计实验如下:①利用未放入培养箱中的长翅果蝇交配产卵;②将幼虫放在25℃培养箱中培养;③观察子代果蝇翅形。预期结果与结论:若子代全为长翅,说明长翅是由温度变化引起的不可遗传变异(或遗传物质没有改变);若子代出现残翅,说明长翅是由温度变化引起的可遗传变异(或遗传物质改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19-2020年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二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芝华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