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二中高一5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二中高一5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度下期高2025届高一下5月生物考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
1. 关于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细胞凋亡是细胞在特定条件下的被动死亡过程
B. 细胞死亡就是细胞坏死
C. 细胞坏死受基因调控
D. 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就叫细胞凋亡。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它是一种程序性死亡。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某些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细胞坏死是指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如极端的物理化学因素或严重的病理性刺激的情况下,由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是不常的细胞死亡,对生物体有害。
【详解】A、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由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控制的细胞编程性死亡,A错误;
B、细胞死亡包括凋亡和坏死等方式,B错误;
C、细胞坏死是指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如极端的物理化学因素或严重的病理性刺激的情况下,由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是不正常的细胞死亡,C错误;
D、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某些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D正确。
故选D。
2.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这一诗句描述了岁月催人老的自然现象。生物体及其体内细胞的衰老都是正常的生理过程。下列属于衰老细胞特征的是( )
A. 细胞呼吸减 B. 分裂能力增强 C. 含水量增加 D. 所有酶活性增强
【答案】A
【解析】
【分析】衰老细胞的特征: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有些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AD、衰老的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减弱,A正确、D错误;
B、衰老的细胞不再分裂,B错误;
C、衰老的细胞内水分减少,代谢减弱,C错误。
故选A。
3. 科学家们经过长期的观察和实验最终将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孟德尔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B. 摩尔根研究果蝇白眼和红眼的遗传过程中应用了假说—演绎法
C. 摩尔根等人通过测交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D. 摩尔根等人通过不断探究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答案】A
【解析】
【分析】孟德尔通过假说-演绎法得到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未认识到基因。
萨顿通过基因和染色体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摩尔根使用假说-演绎法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详解】A、萨顿提出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A错误;
B、摩尔根研究果蝇白眼和红眼的遗传过程中应用了假说—演绎法,B正确;
C、摩尔根等人通过测交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正确;
D、摩尔根等人通过不断探究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正确。
故选A。
4. 下列关于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杂交时需要对母本进行去雄,然后套上纸袋
B. 杂交时套袋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
C. 孟德尔对杂交实验的结果进行了统计学的分析
D. 孟德尔根据亲本个体的表现型来确定亲本是否为纯合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孟德尔取得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
(2)分析方法科学: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再对两对和多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遵循了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
(3)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4)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的程序。
2、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
【详解】A、杂交时,在花粉未成熟之前,要对母本进行去雄,防止自花受粉,然后套上纸袋,防止其他花粉干扰,A正确;
B、杂交时,豌豆去雄后和人工授粉后均需套袋,目的是为了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B正确;
C、孟德尔运用统计学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推出了稳定的性状分离比,C正确;
D、孟德尔根据亲本的杂交后代有无性状分离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D错误。
故选D。
5. 人类精子发生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胞中染色单体数最多可达92条
B. 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遗传信息可能是不同的
C. 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分离之前
D. 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两个相同精子的概率最大为1/223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人类精子发生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DNA已经复制,染色单体最多可达92条;A正确;
B、若发生基因突变或者在联会过程中发生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则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遗传信息可能不同;B正确;
C、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在同源染色体分离之前,C正确;
D、正常情况下,一个精原细胞产生4个精子,两两相同。D错误;
故选D。
6. 下列关于人类红绿色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遗传上与性别相关联,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B. 带有红绿色盲基因的个体为携带者
C. Y染色体上无致病基因的等位基因,因此该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
D. 具有“双亲都患病,子女不一定患病"的遗传特点
【答案】A
【解析】
【分析】红绿色盲遗传的特点(伴X隐性遗传):①交叉遗传(色盲基因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传给他的外孙的)。②母患子必病,女患父必患。③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详解】A、人类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中女性少于男性,A正确;
B、红绿色盲基因是隐性基因,带有红绿色盲基因的表型正常的个体为携带者,B错误;
C、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致病基因的等位基因,但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因此该性状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C错误;
D、人类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具有“双亲都患病,子女一定患病”的遗传特点,D错误。
故选A。
7. 下列有关DNA分子结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分子基本骨架由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连接
B. DNA分子一条链中,相邻的碱基通过氢键相连接
C. 每个DNA分子中,碱基数=磷酸数=脱氧核苷酸数
D. 碱基对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构成DNA分子的多样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
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
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
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A、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A正确;
B、DNA分子一条链中,相邻的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接,B错误;
C、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的碱基组成,故碱基数=磷酸数=脱氧核苷酸数,C正确;
D、DNA分子多样性是由碱基对千变万化的排列顺序决定的,D正确。
故选B。
【点睛】
8. 下列哪项事实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A. 人们确认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之后,发现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B.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表明DNA在亲子代噬菌体之间起桥梁作用
C. 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表明,只有加入S型菌的DNA才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
D. 人们得出染色体与生物的遗传有关之后,发现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人们确认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之后,发现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因此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A正确;
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表明DNA在亲子代噬菌体之间起桥梁作用,这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错误;
C、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表明,只有加入S型菌的DNA才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这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错误;
D、人们得出染色体与生物的遗传有关之后,发现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这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A
【点睛】
9. 为确定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某生物兴趣小组将32P标记的T2噬菌体与35S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保温,一段时间后搅拌、离心,并测定离心管中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中需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
B. 大部分的子代噬菌体中同时含有32P和35S
C. 若保温时间过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变强
D. 该实验可说明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答案】C
【解析】
【分析】将32P标记的T2噬菌体与35S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保温,一段时间后搅拌、离心,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在上清液中放射性较低,子代噬菌体和大肠杆菌位于沉淀物中放射性较强。
【详解】A、T2噬菌体为病毒,只能在大肠杆菌中增殖,无法用培养基培养,A错误;
B、大部分自带噬菌体含35S,但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只有少部分子代噬菌体中含有32P,B错误;
C、若保温时间过长,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子代噬菌含32P,离心后至上清液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变强,C正确;
D、该实验结果放射性集中在沉淀物中,说明噬菌体将DNA注入细菌中,实验并没有检测子代噬菌体的放射性,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C。
10. 孟德尔用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作亲本杂交获得F1,F1自交得F2,F2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的比例为9∶3∶3∶1,与F2出现这种比例无直接关系的是()
A. F1自交时,4种类型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B. 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比例为1∶1∶1∶1
C. F2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等
D. 亲本必须是纯种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
【答案】D
【解析】
【分析】F2中出现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说明F1是黄色圆粒双杂合体,两对基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亲本既可以选择纯种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也可以选择纯种的黄色皱粒豌豆与绿色圆粒豌豆。
【详解】AB、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比例为1:1:1:1,且雌雄配子是随机结合的,是F2中出现9:3:3:1的基础,AB正确;
C、F1的雌、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都能发育成新个体,即所有个体到的存活机会相等,是F2中出现9:3:3:1的保证,C正确;
D、亲本还可以是纯合的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豌豆,D错误。
故选D。
11. 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步骤是
A. 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B. 漂洗→解离→染色→制片
C.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D. 染色→漂洗→解离→制片
【答案】C
【解析】
【分析】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离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防止对染色的干扰)、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
【详解】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过程中,首先解离液将组织细胞分离开,然后用清水漂洗根尖,再用醋酸洋红或龙胆紫对根尖进行染色,最后通过压片的操作制成临时装片。综上分析,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2. 下列选项中,属于形成个体多样性原因的一组是( )
①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②同源染色体联会③雌雄配子间随机结合④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⑤着丝粒裂开,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⑤
【答案】C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间期:DNA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可以形成多种配子,属于形成个体多样性原因,①符合题意;
②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故同源染色体联会不属于形成个体多样性原因,②不符合题意;
③雌雄配子间随机结合,可以形成多种基因型的个体,属于形成个体多样性原因,③符合题意;
④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可以形成多种配子,属于形成个体多样性原因,④符合题意;
⑤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都发生“着丝粒裂开,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故“着丝粒裂开,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不属于形成个体多样性原因,⑤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 在对照实验中,控制自变量可以采用“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下列实验中,采用“加法原理”的是( )
A. 验证过氧化氢酶可加快过氧化氢分解 B. 验证Mg是植物的必需元素
C. 验证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D. 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
【答案】A
【解析】
【分析】1、加法原理是给研究对象施加自变量进行干预。也就是说,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求某一变量会产生什么结果,即知道自变量,不知道因变量。
2、减法原理是排除自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干扰,同时尽量保持被研究对象的稳定。具体而言,结果已知,但不知道此结果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求确切的“原因变量”。
3 判定原则
原则一:针对添加法的对照实验(加法原理、探求结果):有自变量的一组事物为实验组,无自变量的一组为对照组。
原则二:针对排除法的对照实验(减法原理、追踪求源):无自变量的一组事物为实验组,有自变量的一组为对照组。
【详解】A、验证过氧化氢酶可加快过氧化氢分解,应进行有无过氧化氢酶的对照实验,采用了“加法原理”,A正确;
B、验证Mg是植物的必需元素,应在常态条件下,除去Mg元素、光照条件,采用了“减法原理”,B错误;
C、验证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在有光的条件下作为对照组,遮光为实验组,采用了“减法原理”,C错误;
D、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每组实验特异性地去除一种物质,目的是找转化的原因,采用了“减法原理”,D错误。
故选A。
【点睛】弄清加法原理和减法原理含义以及判断原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 下图是蛙的红细胞的无丝分裂过程,与有丝分裂相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没有DNA和染色体的复制
B. 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
C. 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核缢裂成两个细胞核,因此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D. 无丝分裂只发生在原核生物的细胞中,有丝分裂只发生在真核生物的细胞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蛙的红细胞的无丝分裂过程中有DNA的复制;无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都能发生在真核生物的细胞中。
【详解】A、无丝分裂过程中没有染色体出现,但有DNA复制,A错误;
B、无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没有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出现,过程相对有丝分裂简单,B正确;
C、细胞核先延长,分裂过程中细胞核从中间缢裂成两个细胞核,子细胞中染色质不变,C错误;
D、蛙的红细胞是通过无丝分裂增殖的,D错误。
故选B。
15. 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雄性的性染色体为ZZ,雌性的性染色体为ZW)。正常家蚕幼虫的皮肤不透明,由显性基因A控制,“油蚕”幼虫的皮肤透明,由隐性基因a控制,A对a是完全显性,位于Z染色体上。以下杂交组合方案中,能在幼虫时期根据皮肤特征,区分其后代幼虫雌雄的是()
A. ZAZA×ZAW B. ZAZA×ZaW C. ZAZa×ZAW D. ZaZa×ZAW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家蚕的性别决定为ZW型,雄性的性染色体为ZZ,雌性的性染色体为ZW。正常家蚕幼虫的皮肤不透明,由显性基因A控制,“油蚕”幼虫的皮肤透明,由隐性基因a控制,A对a是显性,位于Z染色体上。则正常家蚕基因型是ZAZA、ZAZa、ZAW,“油蚕”基因型是ZaZa、ZaW。
【详解】A、ZAZA×ZAW,后代基因型是ZAZA、ZAW,无论是雌性还是雄性幼虫的皮肤都是不透明的,A错误;
B、ZAZA×ZaW,后代基因型是ZAZa、ZAW,无论是雌性还是雄性幼虫的皮肤都是不透明的,B错误;
C、ZAZa×ZAW,后代基因型是ZAZA、ZAZa、ZAW、ZaW,则后代雌性幼虫的皮肤都是一半是透明的,一半是不透明的,雄性幼虫的皮肤都是不透明的,C错误;
D、ZaZa×ZAW,后代基因型是ZAZa、ZaW,则后代雌性幼虫的皮肤全部是透明的,雄性幼虫的皮肤全部是不透明的,D正确。
故选D。
16. 下列关于哺乳动物受精作用和受精卵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本一半来自母本
B. 受精过程中,卵细胞与精子的结合具有随机性
C. 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是由受精作用引起的
D. 受精过程时,卵细胞的细胞膜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受精作用: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受精作用。该过程中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紧接着,在卵细胞细胞膜的外面出现一层特殊的膜,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后不久,里面的细胞核就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遇,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详解】A、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卵细胞,一半来自精子,但其中的质基因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A正确;
B、受精过程中,卵细胞与精子的结合具有随机性,这是后代具有变异性的原因之一,B正确;
C、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不是发生在受精作用过程中,C错误;
D、受精过程时,卵细胞细胞膜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进而阻止了多精入卵现象的发生,D正确。
故选C。
17. 果蝇的直毛与截毛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直毛雌蝇与直毛雄蝇单只交配,子代中直毛果蝇与截毛果蝇比为68:23,已知这对等位基因不位于Y染色体上,则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无法确定亲代中直毛雌蝇和直毛雄蝇均为杂合体
B. 可以确定控制直毛和截毛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 当子代直毛果蝇中雌:雄=2:1时,可以确定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D. 当子代截毛果蝇中雌:雄=1:1时,可以确定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答案】B
【解析】
【分析】直毛雌蝇与直毛雄蝇单只交配,子代中直毛果蝇与截毛果蝇比为68:23,这个比例接近3:1,即直毛为显性,说明控制果蝇的直毛与截毛这一对等位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详解】A、若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亲本中直毛雌蝇与直毛雄蝇均为杂合体;若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中直毛雌蝇为杂合体,直毛雄蝇为纯合体,因此无法确定亲代中直毛雌蝇和直毛雄蝇均为杂合体,A正确;
B、不能确定控制直毛和截毛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错误;
C、若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子代直毛果蝇中雌:雄=2:1,C正确;
D、若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子代直毛果蝇中雌:雄=1:1,D正确。
故选B。
18. 下列为四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其中可能是伴X染色体遗传的有()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男患者多于女患者;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女患者多于男患者;世代相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
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
【详解】①中双亲均正常,但有一个患遗传病的女儿,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①错误;
②中有病的母亲生出了正常的儿子,不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②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病,也可能为伴X显性遗传病,②正确;
③中有病的母亲生出了有病的儿子,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③正确;
④中父亲有病,儿女都正常,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④正确。
故选D。
19. 如图是同一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只有②和③
B. 动物睾丸中不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
C. ③所示分裂过程中不可能有同源染色体的联会
D. 上述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体的是①②③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A、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①、②和③,A错误;
B、原始生殖细胞中有的进行有丝分裂,有的进行减数分裂,因此动物睾丸中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B错误;
C、③所示分裂过程是有丝分裂,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的联会,C正确;
D、①中染色体着丝点分开,没有姐妹染色单体,D错误。
故选C。
20. 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花。若F1自交,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根据上述结果推断,下列正确的是( )
A. F2中白花植株都是纯合子
B. 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
C. 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D. 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种类比红花植株的多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即红花:白花比例接近9:7;又由于“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该杂交相当于测交,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由此可以确定该对表现型由两对基因共同控制(假设相应基因为A和a、B和b),并且A_B_表现为红花,A_bb、aaB_、aabb全部表现为白花。
【详解】A、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aaBb,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A错误;
B、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共4种,B错误;
C、根据题意,“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AaBb)授粉”,该杂交相当于测交,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红花:白花=1:3,为1:1:1:1的变式,说明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
D、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5种,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故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种类比红花植株的多,D正确。
故选D。
21. 某种鼠中,黄色基因B对白色基因b为显性,正常耳基因D对折耳基因d为显性,且基因B或d在纯合时胚胎均致死,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现有两只双杂合的黄色正常耳鼠交配,理论上所生的子代性状分离比为( )
A. 9:3:2:1 B. 2:1 C. 6:3:2:1 D. 3:2
【答案】B
【解析】
【分析】注意BB或dd纯合均致死,双杂合的黄色正常耳鼠的基因型均为BbDd,可以运用分离定律的思路来进行计算。
【详解】双杂合的亲本基因型为BbDd,求子代性状分离比,可以把两对基因分开看,Bb×Bb=1BB(致死):2Bb:lbb,Dd×Dd=lDD:2Dd:ldd(致死),将两者组合起来,子代性状分离比是黄色正常耳:白色正常耳=2:1。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22. 果蝇的眼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在暗红眼♀×朱红眼♂的正交实验中,F1只有暗红眼;在朱红眼♀×暗红眼♂的反交实验中,F1雌性均为暗红眼,雄性均为朱红眼。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反交的实验结果说明这对控制眼色的基因不在常染色体上
B. 正、反交的F1中,雌性果蝇的基因型都是XAXa
C. 正、反交亲本雌果蝇均为纯合子
D. 正、反交的F1雌雄果蝇分别随机交配,F2中朱红眼雄果蝇的比例不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目中正反交结果不一致可知,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暗红眼为显性性状。
【详解】A、本实验中正交和反交的实验结果不同,说明这对控制眼色的基因不在常染色体上,A正确;
B、根据解析暗红眼为显性,正交实验中纯种暗红眼♀(XAXA)×纯种朱红眼♂(XaY)得到的F1只有暗红眼:XAXa、XAY,其中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AXa,反交实验中纯种朱红眼♀(XaXa)×纯种暗红眼♂(XAY)得到的F1雌性为暗红眼(XAXa),雄性为朱红眼(XaY),B正确;
C、由B项可知,正、反交亲本雌果蝇均为纯合子,C正确;
D、正交的F1只有暗红眼:XAXa、XAY,其F2中朱红眼雄果蝇的比例为1/4;反交实验中,F1雌性为暗红眼(XAXa),雄性为朱红眼(XaY),其F2中朱红眼雄果蝇的比例也是1/4,D错误。
故选D。
【点睛】
23. 已知某DNA分子中,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48%,其中一条链的T和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6%和23%,则其互补链中的T和C分别占互补链碱基总数的()
A. 30%、20% B. 26%、25%
C. 24%、26% D. 26%、24%
【答案】B
【解析】
【分析】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碱基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可见,在一个DNA分子中,两条链含有的碱基总数相等,且占整个DNA分子碱基总数的比例为50%。
【详解】已知在某DNA分子中,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48%,即G+C=48%,则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推知,在该DNA分子中,G=C=24%(占全部碱基总数的比例),A=T=26%(占全部碱基总数的比例),进而推知,G和C占其中一条链碱基总数的比例均为48%,A和T占其中一条链碱基总数的比例均为52%。已知在该DNA分子中,其中一条链的T和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6%和23%,则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推知,其互补链中的T占互补链碱基总数的比例为52%-26%=26%,其互补链中的C占互补链碱基总数的比例为48%-23%=25%。综上分析,B正确,A、C、D均错误。
故选B。
24. 下图为精原细胞增殖以及形成精子过程的示意图,图中标明了部分染色体与染色体上的基因。设①和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的着丝粒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下列关于图解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核DNA数目为4n
B. ②有姐妹染色单体,①和③也可能有姐妹染色单体
C. ②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核DNA数目为4n
D. ③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n,核DNA数目为2n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图示:①和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向两极移动的时期,故①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A、①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暂时加倍为4n,DNA分子数为4n,A错误;
B、②为初级精母细胞,含有染色单体,在有丝分裂后期①及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③的细胞中不含姐妹染色单体,B错误;
C、②为初级精母细胞,已经完成了DNA分子复制,②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核DNA数目为4n,C正确;
D、③为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暂时加倍为2n,核DNA数目为2n,D错误。
故选C。
【点睛】
25. 对下列各图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dd个体的概率为1/6
B. 乙图细胞DNA和染色单体均为8条
C. 丙图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最有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
D. 丁图表示某果蝇染色体组成,其配子基因型有AXB、aXB、AY 、aY四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甲图所示生物的基因型为AaDd,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乙图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8个核DNA分子,但没有染色单体。丙图双亲均为患者的家庭有一正常的女儿,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丁图为某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该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
【详解】A、甲图中生物的基因型为AaDd,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dd个体的概率为1/2Aa×1/4dd=1/8,A错误;
B、乙图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B错误;
C、丙图家系中,有一家庭的双亲均为患者,它们的女儿正常,说明该病最有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C错误;
D、丁图表示某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该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有AXB、aXB、AY、aY四种,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
26. 根据下图回答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之间的关系问题:
(1)甲图B所示产生[H]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甲图C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关系是______;能使该植物叶肉细胞内有机物的质量增加的是甲图中的_____(填写字母)。
(2)乙图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其上分布着________能完成对光能的吸收等;②是氧气,可参与的反应及阶段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 ②. 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③. D ④. 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或基粒) ⑤. 光合色素(或色素) ⑥.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水的光解,产生ATP和[H],同时释放氧气,ATP和[H]用于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受光照的限制,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为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据此分析解答。
(1)图B表示的是有氧呼吸,可以产生[H]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图C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正好被光合作用利用,此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能使该植物叶肉细胞内有机物的质量增加的是甲图中的D,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2)乙图的①上发生水的光解,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其上分布着与光合有关的色素,氧气参与的反应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氧气与[H]结合生成水。
27. 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深海耐热细菌(生活在高温环境中),下图是其部分DNA分子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1的名称:______,2的名称:_______。
(2)7的种类由______(填图中序号)决定,图中左链上端是_____(5′、3′)端。
(3)DNA一条链上相邻的两个碱基通过______相连,若图中一条单链片段的序列是5′—CGTCAG—3′,则它的互补子链的序列为5′—______—3′。
(4)结合上图,从DNA结构角度解释,深海耐热细菌比其它细菌更能保持结构相对稳定原因是______。
【答案】(1) ①. 胞嘧啶 ②. 腺嘌呤
(2) ①. 4 ②. 5′
(3) ①. —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 ②. CTGACG
(4)CG碱基对的比例高,H键相对含量更多
【解析】
【分析】据图可知:1是C(胞嘧啶),2是A(腺嘌呤),3是G(鸟嘌呤),4是T(胸腺嘧啶),5是脱氧核糖,6是磷酸,7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8是碱基对,9是氢键,10是一条DNA单链片段。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图中1、2、3、4均为含氮碱基,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C与G配对,所以该图中1与G碱基互补配对,1的名称是胞嘧啶(C),2与T碱基互补配对,2的名称是腺嘌呤(A)。
【小问2详解】
7是由4(胸腺嘧啶)、5(脱氧核糖)和6(磷酸)组成,因此7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是由含氮碱基决定的,因此7的种类由4含氮碱基决定的。脱氧核苷酸中含氮碱基连接在脱氧核糖的1号碳位置,磷酸连接在5号碳位置,因此游离的磷酸端是5'端,图中左链上端是游离的磷酸段,是5'端。
【小问3详解】
据图可知,DNA一条链上相邻的两个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两条链之间碱基通过氢键相连。DNA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且它们之间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因此若图中一条单链片段的序列是5′一CGTCAG一3′,则它的互补子链的序列为5′—CTGACG—3′。
【小问4详解】
DNA分子中A-T之间含有2个氢键,C-G之间含有3个氢键,氢键数目越多,DNA分子越稳定,因此深海耐热细菌比其它细菌更能保持结构相对稳定的原因是CG碱基对的比例高,H键相对含量更多。
28. 下列两图为某哺乳动物相关生理过程的坐标图和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阶段③表示的生命活动有________。
(2)图乙中c细胞中的染色体共含有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图乙中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填字母)细胞。
(3)图乙中h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e细胞和f细胞具有不同功能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
【答案】(1)受精作用、有丝分裂
(2) ①. 4 ②. c、g
(3) ①. 次级卵母细胞 ②.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解析】
【分析】1、图甲中①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数目的变化;②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的数目变化;③表示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含量变化。
2、乙图a-g-h表示减数分裂过程;a-b-c表示有丝分裂过程,c处于有丝分裂后期;d-e/f和示细胞分化过程。
【小问1详解】
图甲中③阶段发生在减数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先加倍,表示受精作用,再经历一次加倍和减半,表示有丝分裂,因此阶段③包括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过程。
【小问2详解】
图乙中细胞c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内共8条染色体,有4对同源染色体;
图乙中可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染色体的是c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g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h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其中c和g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
【小问3详解】
根据细胞g(细胞质分裂不均等)可知该动物为雌性动物,h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称为次级卵母细胞;图乙中e细胞和细胞的功能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9. 复等位基因是指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可以存在两种以上的等位基因。研究发现,小鼠的毛色有三种即灰色、黑色和黄色,毛色受常染色体上的一组复等位基因A1、A2和A3控制,显隐性关系为A1对A2、A3为显性,A2对A3为显性。现将某黄鼠和黑鼠(A3A3)杂交,F1的表型及比例为黄鼠:灰鼠=1:1。回答下列问题:
(1)小鼠中关于毛色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___种,基因A1、A2和A3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定律。根据杂交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小鼠毛色中的灰色是由基因__________(填“A1”或“A2”)控制的。
(2)让F1中的黄鼠和灰鼠杂交,所得的F2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F2中的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
(3)让F1中雌雄黄鼠随机交配,获得足够多的后代并进行统计,结果子代中黄鼠:黑鼠=2:1,该比例出现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6##六 ②. 分离 ③. A2
(2) ①. 黄鼠:灰鼠:黑鼠=2:1:1 ②. 1/4##25%
(3)基因型为A1A1的个体在胚胎期死亡(或基因型为A1A1的个体不能存活)
【解析】
【分析】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小问1详解】
分析题意,A1对A2、A3为显性,A2对A3为显性,则小鼠中关于毛色的基因型有A1A1、A1A2、A1A3、A2A2、A2A3和A3A3,共6种;基因A1、A2和A3属于复等位基因,符合分离定律;当亲本黄鼠的基因型为A1A2时,与黑鼠(A3A3)杂交的后代才会同时出现黄鼠和灰鼠,故毛色中的黄色由基因A1控制,灰色由基因A2控制。
【小问2详解】
F1中的黄鼠和灰鼠的基因型分别是A1A3、A2A3,杂交后代为1A1A2、1A1A3、1A2A3、1A3A3,即黄鼠:灰鼠:黑鼠=2:1:1;F2中的纯合子为A3A3,所占比例为1/4。
【小问3详解】
让F1中基因型为A1A3的黄鼠雌雄个体随机交配,理论上后代为1A1A1、2A1A3和1A3A3,但是却出现黄鼠:黑鼠=2:1,推测出现该比例的原因是基因型为A1A1的个体在胚胎期死亡或基因型为A1A1的个体不能存活。
下图所示的遗传系谱中有甲(基因为A、a)、乙(基因为B、b)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且Ⅱ-9只携带一种致病基因。请分析回答:
30. 可判断是红绿色盲的为病__________(填“甲”或“乙”),而另一种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 请写出Ⅱ-8的基因型为________。Ⅱ-8和Ⅱ-9生一个同时患两病的女孩概率为______。
32. Ⅲ-14个体的乙病基因来源于Ⅰ代中的_______。如果Ⅲ-14和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只考虑乙病),从优生的角度来看,适合生______(填“男孩”或“女孩”)。
【答案】30. ①. 乙 ②.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31. ①. AAXbY或AaXbY ②. 0
32. ①. I-2和I-3 ②. 女孩
【解析】
【分析】1、分析遗传系谱图可知,双亲(Ⅰ-1、Ⅰ-2或Ⅱ-5、Ⅱ-6)不患甲病,但是存在患甲病的女儿,因此甲病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由于甲乙两种病中有一种是红绿色盲,因此乙病是红绿色盲。
2、由于2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时,可以将其转化成几个分离定律的问题,根据分离定律进行解答。
【30题详解】
分析遗传系谱图可知,双亲(Ⅰ-1、Ⅰ-2或Ⅱ-5、Ⅱ-6)不患甲病,但是存在患甲病的女儿,因此甲病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由于甲、乙两种病中有一种是红绿色盲(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乙病是红绿色盲。
【31题详解】
Ⅱ-8和其双亲不患甲病,但是有患病的姊妹Ⅱ-7,因此Ⅱ-8的双亲是甲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Ⅱ-8对于甲病的基因型为AA或Aa,同时Ⅱ-8又是色盲患者,因此Ⅱ-8的基因型为或AaXbY;Ⅱ-9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其基因型为AAXBXb,甲病是隐性遗传病,因此,Ⅱ-8和Ⅱ-9生一个两病兼患的孩子的概率为0。
【32题详解】
Ⅲ-14是色盲患者,基因型为XbXb,其中致病基因一个来自Ⅱ-8,一个来自Ⅱ-9,Ⅱ-8的致病基因来自Ⅰ-2,因此Ⅲ-14个体的乙病基因来源于Ⅰ代中的Ⅰ-2和Ⅰ-3,Ⅱ-9的致病基因来自Ⅰ-3;从优生的角度来看,适合生女孩,因为Ⅲ-14和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只考虑乙病)所生的后代中儿子必患乙病,女儿为携带者。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某二倍体生物是雌雄异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球溪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11月考试理综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二中高三十月月考理综生物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十月月考理综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十月月考理综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