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2023学年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合格考班级)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合格考班级)含解析第1页
    2022-2023学年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合格考班级)含解析第2页
    2022-2023学年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合格考班级)含解析第3页
    还剩3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合格考班级)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合格考班级)含解析,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同源染色体是指, 如图为某动物细胞分裂的示意图, 四分体是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一零一中学2022-2023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卷(合格考)
    第一部分 选择题
    1. 在豌豆杂交实验中,为防止自花传粉应( )
    A. 将花粉涂在雌蕊柱头上 B. 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
    C. 除去未成熟花的雄蕊 D. 人工传粉后套上纸袋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对作为母本的植株去掉雄蕊,且去雄要彻底)→套上纸袋(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
    【详解】A、将另一植株的花粉涂在雌蕊柱头上,是传粉的过程,不能防止自花传粉,A错误;
    B、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开花后已经完成了传粉,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不能防止自花传粉,B错误;
    C、除去未成熟花的雄蕊,可以防止自花传粉,C正确;
    D、人工传粉后套上纸袋是为了防止异花传粉,D错误。
    故选C。
    2. 下列各对生物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狗的短毛和狗的卷毛
    B. 人的右利手和人的左利手
    C. 豌豆的红花和豌豆的高茎
    D. 羊的黑毛和兔的白毛
    【答案】B
    【解析】
    【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同一性状”、“不同表现型”答题。
    【详解】A、狗的短毛和狗的卷毛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
    B、人的右利手和人的左利手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不同表现型”,属于相对性状,B正确;
    C、豌豆的红花和豌豆的高茎,符合“同种生物”、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
    D、羊的黑毛和兔的白毛不符合“同种生物”,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
    故选B。
    3. 人眼的虹膜有褐色和蓝色的,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褐色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蓝色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已知一个蓝眼男人与一个褐眼女人(这个女人的母亲是蓝眼)结婚,这对夫妇生下蓝眼孩子的可能性是
    A. 1/2 B. 1/4 C. 1/8 D. 1/6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人眼的虹膜的褐色是由显性基因控制,蓝色是由隐性基因控制,假设褐色和蓝色分别受A、a控制,则蓝眼男人的基因型为aa;由于褐眼女人的母亲是蓝眼aa,所以褐眼女人的基因型为Aa。
    【详解】据分析可知,该蓝眼男人(基因型为aa)与褐眼女人(基因型为Aa)结婚,即aa×Aa,子代为1/2Aa(褐色)、1/2aa(蓝眼),故这对夫妇生下蓝眼孩子的可能性是1/2,A正确。
    故选A。
    4. 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这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该生物测交后代中,与两个亲本基因型都不同的个体所占的百分比是( )
    A. 25% B. 50% C. 75% D. 100%
    【答案】B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测交,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亲代为AaBb×aabb,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1:1,后代中与亲本基因型不同的个体(aaBb、Aabb)所占的比例是50%,B正确。
    故选B。
    5. 一株基因型为AaBb的小麦自交(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后代的基因型有( )
    A. 2种 B. 4种 C. 9种 D. 16种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详解】由于A、a和B、b独立遗传,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AaBb个体自交,可以转化成2个分析定律:Aa×Aa→AA:Aa:aa=1:2:1,Bb×Bb→BB:Bb:bb=1:2:1,考虑2对等位基因AaBb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是3×3=9种。
    故选C。
    6. 某生物的精原细胞含有42条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四分体时,细胞内含有的染色单体、染色体和DNA分子数依次是(  )
    A. 42、84、84 B. 84、42、84
    C. 84、42、42 D. 42、42、84
    【答案】B
    【解析】
    【分析】四分体是由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后形成的,即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前的间期,经过染色体的复制后,核DNA加倍,但染色体条数不变,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的配子中染色体数为体细胞的一半。
    【详解】某精原细胞含有42条染色体,即21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四分体时,由于此时经过了DNA复制,所有细胞内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个染色单体,此时细胞内含有的染色单体数目为84个,染色单体数等于核DNA的数目,复制后染色体数目并未随着DNA的增加而增加,所以染色体数目依然为42个,即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四分体时,细胞内含有的染色单体、染色体和DNA分子数依次是84、42、84,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7. 同源染色体是指( )
    A. 一条染色体复制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B. 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
    C. 形态特征大体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D. 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的两条染色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同源染色体是指减数分裂过程中两两配对的染色体,它们形态、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详解】A、一条染色体复制形成的两条染色体属于姐妹染色单体,不属于同源染色体,A错误;
    B、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形态、大小一般相同,B正确;
    C、同源染色体形态、大小一般相同,但形态、特征大体相同的两条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C错误;
    D、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的两条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也可能是非同源染色体,如来自父本的2号和来自母本的3号染色体,D错误。
    故选B。
    8. 如图为某动物细胞分裂的示意图。该细胞处于( )

    A. 有丝分裂中期
    B. 有丝分裂后期
    C.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D.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答案】C
    【解析】
    【分析】1、有丝分裂特点:①间期:G1期进行有关RNA和蛋白质的合成;S期进行DNA的复制;G2期进行有关RNA和蛋白质的合成。②前期:核膜、核仁消失,染色体、纺锤体出现,染色体散乱分布。③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④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⑤末期:核膜、核仁重现,染色体、纺锤体消失,细胞一分为二。
    2、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图中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故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故选C。
    9. 四分体是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
    A. 一对同源染色体配对时的四个染色单体
    B. 互相配对的四条染色体
    C. 大小形态相同的四条染色体
    D. 两条染色体的四个染色单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因此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由此可判断一个四分体含2条染色体(2个着丝粒),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详解】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含有4条染色单体,称为一个四分体。因此一个四分体就是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即A正确。
    故选D。
    10. 正常情况下,女性卵细胞中常染色体的数目和性染色体为(  )
    A. 22,X B. 44,XY C. 44,XX D. 22,Y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人体体细胞中含有46条染色体,其中男性的染色体组成为44+XY,女性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原始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详解】正常女性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有46条,包括44条常染色体和2条性染色体XX,卵细胞是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染色体条数只有体细胞一半的生殖细胞,由于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女性卵细胞中常染色体的数目和性染色体分别为22、X,即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1. 肺炎链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中,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是( )
    A. 荚膜 B. 蛋白质
    C. R型细菌的DNA D. S型细菌的DNA
    【答案】D
    【解析】
    【分析】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S型菌的DNA分子是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S型细菌的DNA是使R型细菌发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D符合题意。
    故选D。
    12.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了( )
    A. DNA是遗传物质 B. RNA是遗传物质
    C. 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D. 糖类是遗传物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噬菌体属于DNA病毒,只含有DNA和蛋白质,而且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根据噬菌体侵染细菌之后的后续放射性分析发现子代噬菌体中检测到了32P的放射性,而没有检测到35S的放射性,由此证明了DNA才是在亲子代之间有连续性的物质,因此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即A正确。
    故选A。
    13. 下列关于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主要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核苷酸通过肽键互相连接
    B. A与T配对,C与G配对
    C. DNA分子的两条链方向相同
    D. 碱基和磷酸交替排列内侧
    【答案】B
    【解析】
    【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A、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互相连接,A错误;
    B、在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中,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配对,C与G配对,B正确;
    C、DNA分子的两条链方向相反,C错误;
    D、碱基和磷酸交替排列在外侧,D错误。
    故选B。
    14. 若双链DNA分子一条链A:T:C:G = 1:2:3:4,则另一条链相应的碱基比是( )
    A. 1:2:3:4 B. 4:3:2:1 C. 2:1:4:3 D. 1:1:1:1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中,含氮碱基为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每一种碱基与一个糖和一个磷酸结合形成一种核苷酸。在其双链螺旋结构中,磷酸-糖-磷酸-糖的序列,构成了多苷酸主链。在主链内侧连结着碱基,但一条链上的碱基必须与另一条链上的碱基以相对应的方式存在,即腺嘌呤对应胸腺嘧啶(A对T或T对A)鸟嘌呤对应胞嘧啶(C对G或G对C)形成碱慕对,这种排布方式叫碱基互补原则,即A=T,C=G。
    【详解】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若双链DNA分子的一条链A:T:C:G=1:2:3:4,则另一条链A:T:C:G=2:1:4:3, A、B、D均错误,C正确。
    故选C。
    15. 下列结构或物质的层次关系正确的是(  )
    A. 染色体 基因 脱氧核苷酸
    B. 染色体 脱氧核苷酸 基因
    C. 染色体 脱氧核苷酸 基因
    D. 基因 染色体 脱氧核苷酸
    【答案】A
    【解析】
    【分析】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详解】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DNA由多个脱氧核苷酸连接而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则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为脱氧核苷酸,所以它们的关系由大到小依次是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6. 在翻译过程中,密码子决定了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种类。密码子位于( )
    A. 基因上 B. DNA上 C. tRNA上 D. mRNA上
    【答案】D
    【解析】
    【分析】有关密码子,考生可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概念:密码子是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2)种类:64种;(3)特点:一种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多种密码子编码;密码子具有通用性,即自然界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详解】密码子是mRNA上三个连续的碱基,可以决定一个氨基酸,所以位于mRNA上。
    故选D。

    17. 已知一段双链DNA分子中,鸟嘌呤所占的比例为20% ,由这段DNA转录出来的mRNA中,胞嘧啶的比例是( )
    A. 10% B. 20% C. 40% D. 无法确定
    【答案】D
    【解析】
    【详解】转录时以一条DNA单链为模板,双链DNA分子中鸟嘌呤所占的比例为20%,能推出该DNA分子中G所占的比例为30%,但不能由此推出一条单链中G的比例,因而无法推知这段DNA转录出来的mRNA中胞嘧啶的比例,D正确。
    故选D。
    18. 一条多肽链中有500个氨基酸,则作为合成该多肽链的mRNA分子和用来转录mRNA的DNA分子至少有碱基多少个?
    A. 1500个和1500个 B. 1500个3000个 C. 1000个和2000个 D. 500个和1000个
    【答案】B
    【解析】
    【分析】m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DNA经转录过程产生RNA,所以DNA中的碱基数:mRNA中的碱基数:氨基酸数=6:3:1。
    【详解】DNA是双链结构,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出mRNA,m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编码一个氨基酸,若不考虑终止密码子和基因的非编码序列,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mRNA碱基数目∶DNA(或基因)碱基数目=1:3:6。一条多肽链中有500个氨基酸,则作为合成该多肽链的mRNA分子和用来转录mRNA的DNA分子至少有碱基1500个和3000个,故选B。
    19. 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转录和翻译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 转录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翻译以氨基酸为原料
    C. 遗传信息既可以从 DNA 流向蛋白质,也可以从蛋白质流向 DNA
    D. 在真核细胞中,染色体上基因的转录和翻译是在细胞内的不同区室中进行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是指在细胞核中以解开的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而翻译是指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上,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多肽链的过程。
    【详解】A、转录和翻译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A正确;
    B、转录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RNA,翻译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B正确;
    C、遗传信息可以从DNA经RNA流向蛋白质,目前尚未发现遗传信息从蛋白质流向DNA,C错误;
    D、在真核细胞中,由于核膜的存在,染色体上基因的转录和翻译是在细胞内的不同区室中进行的,D正确。
    故选C。
    20. 基于对基因与生物体性状关系的理解,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体的性状主要是由基因决定的
    B. 每种性状都是由一个特定基因决定的
    C. 基因都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性状的
    D. 基因的碱基序列相同,该基因决定的性状一定相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
    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
    (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代谢过程,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豌豆的粒形;
    (2)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如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
    【详解】A、生物体的性状主要是由基因决定的,另外还受环境影响,A正确;
    B、基因与性状之间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有些性状可能由多对基因控制,有些基因也可能会影响多种形状,B错误;
    C、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途径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代谢过程,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还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C错误;
    D、基因的碱基序列相同,该基因决定的性状不一定相同,另外受环境影响,D错误。
    故选A。
    21. 果蝇作为实验材料所具备的优点,不包括
    A. 比较常见,具有危害性 B. 生长速度快,繁殖周期短
    C. 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D. 子代数目多,有利于获得客观的实验结果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于果蝇具有生长速度快、繁殖周期短,身体较小、所需培养空间小,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子代数目多、有利于获得客观的实验结果等优点,果蝇常用作生物科学研究的实验材料。
    【详解】果蝇比较常见,具有危害性,不是其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A错误;果蝇生长速度快,繁殖周期短,B正确;果蝇的染色体数目少,仅3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相对性状少而明显,便于分析,C正确;果蝇繁殖快,子代数目多,有利于获得客观的实验结果,D正确。
    【点睛】本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简单,主要是识记和积累,记住其具有的优点,进而利用排除法选择正确的答案。
    22. 人的卷舌和不卷舌是由一对等位基因(R和r)控制的。某人不能卷舌,其父母都能卷舌,其父母的基因型是(  )
    A. RR、RR B. RR、Rr C. Rr、Rr D. Rr、rr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父母都能卷舌而后代不能卷舌,说明发生了性状分离,可判断能卷舌对不能卷舌为显性.因此,不能卷舌的基因型为rr,其父母都能卷舌的基因型都为Rr。
    【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23. 某种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D)对白色(d)为显性,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基因型为BbDd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的表型及其比例为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卷毛白色=3:1:3:1.那么,个体X的基因型为( )
    A. bbDd B. Bbdd C. BbDD D. bb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 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子代中直毛:卷毛=3:1,符合杂合子自交比,亲本是Bb和Bb,黑毛:白毛=1:1符合测交比,亲本基因型是Dd和dd,由于已知BbDd基因型,所以个体X的基因型为Bbdd 。
    故选B。
    24. 孟德尔在研究中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以下叙述不属于假说的是( )
    A. 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B. 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C. F2中既有高茎又有矮茎,性状分离比接近3:1
    D. 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答案】C
    【解析】
    【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详解】A、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这是孟德尔提出的假说中的内容之一,A不符合题意;
    B、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这是孟德尔提出的假说中的内容之一,也是分离定律的实质,B不符合题意;
    C、F2中既有高茎又有矮茎,性状分离比接近3:1,这是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结果,不属于假说的内容,C符合题意;
    D、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这是孟德尔提出的假说中的内容之一,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5. 减数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发生在 ( )
    A. 减数分裂间期 B. 形成四分体时
    C. 减数第一次分裂 D. 减数第二次分裂
    【答案】D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 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姐妹染色体,并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均匀地移向两极。即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6. 某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这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若它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的四个精细胞中,有一个精细胞的基因型为AB,那么另外三个精细胞的基因型分别是( )
    A. Ab、Ab、Ab B. AB、Ab、Ab
    C. Ab、AB、AB D. AB、AB、AB
    【答案】B
    【解析】
    【分析】一个AaBb的精原细胞可以产生4个精子,2种类型;一个AaBb的卵原细胞只能产生1个卵细胞,1种类型。
    【详解】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可以产生4个精子,两两相同,且不同种的精子中含有体细胞中相应的等位基因。故与AB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为AB,来自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精子均为ab。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7. 下列为四种遗传病的系谱图,能够排除伴性遗传的是( )

    A. ① B. 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 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 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
    【详解】①双亲正常,有一个患病的女儿,则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定不是伴性遗传,①正确;
    ②根据该系谱图不能确定其遗传方式,可能是伴性遗传,②错误;
    ③根据该系谱图不能确定其遗传方式,可能是伴性遗传,③错误;
    ④根据该系谱图不能确定其遗传方式,可能是伴性遗传,④错误。
    故选A。
    28. 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红绿色盲的男孩。男孩的外祖父、外祖母和祖母色觉都正常,祖父为色盲。该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 )
    A. 祖父 B. 祖母 C. 外祖父 D. 外祖母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已知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则该红绿色盲男孩的基因型是XbY,其致病基因Xb一定来自于他的妈妈(而与父亲无关,父亲提供的是Y),但是妈妈正常,所以妈妈的基因型是XBXb,由题干已知外祖父母色觉都正常,外祖父给妈妈的一定是XB,则妈妈的色盲基因肯定来自于外祖母(XBXb)。
    考点: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29. 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这两个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是(  )
    A. 去掉DNA片段,研究其表现型的效应
    B. 重组DNA片段,研究其表现型的效应
    C. 设法分别研究DNA和蛋白质各自的效应
    D. 应用同位素标记技术,研究DNA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答案】C
    【解析】
    【分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分别研究DNA和蛋白质各自的效应。即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0.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下列对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合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氨基酸原料和酶来自噬菌体
    B 氨基酸原料和酶来自细菌
    C. 氨基酸原料来自细菌,酶来自噬菌体
    D. 氨基酸原料来自噬菌体,酶来自细菌
    【答案】B
    【解析】
    【分析】1、噬菌体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噬菌体的DNA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DNA的合成,而DNA复制和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合成所需的原料(脱氧核苷酸、氨基酸)、能量、酶等条件均由细菌提供。
    故选B。
    31. 一个DNA分子复制完毕后,新形成的DNA子链( )
    A. 是DNA母链的片段 B. 与DNA母链之一相同
    C. 与DNA母链相同,但U取代T D. 与DNA母链完全不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DNA在进行复制时,碱基对间的氢键断裂,双链解旋分开,以每条链作为模板在其上合成互补链,经过一系列酶(DNA聚合酶、解旋酶等)的作用生成两个新的DNA分子,每个子代DNA分子的两条链中都有一条来自亲代DNA,一条是新合成的。
    【详解】A、由于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所以DNA复制完毕后,得到的DNA子链不可能是DNA母链的片段,A错误;
    B、由于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因此复制完毕,新形成的DNA子链与DNA模板链互补,与母链之一相同,B正确;
    C、DNA复制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A与T配对,G与C配对,新形成的DNA子链与DNA模板链互补,另一条母链相同,C错误;
    D、由于复制是以DNA的双链为模板,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所以新形成的DNA子链与DNA模板链互补,与母链之一相同,D错误。
    故选B。
    32. 研究人员对数千种生物的DNA碱基序列进行测定时发现,没有任何两个物种的DNA碱基序列是一样的。DNA具有多样性的主要原因是( )
    A. DNA是由4种碱基组成的 B. DNA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C. DNA具有碱基互补配对的特点 D. DNA的碱基对有很多种不同的排列顺序
    【答案】D
    【解析】
    【分析】DNA分子的多样性: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虽只有4种,配对方式仅2种,但其数目却可以成千上万,更重要的是形成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可以千变万化,从而决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n对碱基可形成4n种)。
    【详解】A、DNA分子碱基种类是A、T、C、G4种,这不是DNA具有多样性的主要原因,A错误;
    B、DNA分子空间结构为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构成DNA分子的稳定性,不是DNA具有多样性的原因,B错误;
    C、双链DNA分子具有碱基互补配对的特点,A与T配对,C与G配对,这不是DNA具有多样性的原因,C错误;
    D、DNA的碱基对有很多种不同的排列顺序,这使得DNA具有多样性,是DNA具有多样性的主要原因,D正确。
    故选D。
    33. 人体的神经细胞和肌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是因为这两种细胞内(  )
    A. tRNA不同 B. rRNA不同
    C. mRNA不同 D. DNA上的遗传信息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神经细胞和肌细胞是细胞分化形成的,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不同细胞所含的mRNA和蛋白质有所区别。
    【详解】A、神经细胞和肌细胞中tRNA的种类相同,A错误;
    B、神经细胞和肌细胞中核糖体的结构相同,即具有相同的rRNA,B错误;
    C、神经细胞和肌细胞选择表达的基因不同,因此两者所含mRNA的种类不同,C正确;
    D、同一个人的神经细胞和肌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形成的,两者DNA上的遗传信息相同,D错误。
    故选C。
    34. 我国科学家将含有人凝血因子基因的DNA片段注射到羊的受精卵中,由该受精卵发育而成的羊,分泌的乳汁中含有人的凝血因子,可以治疗血友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这项研究说明人和羊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B. 该羊的乳腺细胞中含有人的凝血因子基因
    C. 该羊分泌的乳汁中含有人的凝血因子基因
    D. 该羊的后代也可能含有人的凝血因子基因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生物界共用同一套遗传密码。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详解】A、转基因羊表达了人的基因,说明人和羊共用一套遗传密码。A正确;
    B、分泌的乳汁中含有人的凝血因子。B正确;
    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细胞内大多数DNA主要在细胞核内,不会进入乳汁。C错误;
    D、人的凝血因子基因进入羊的受精卵,随羊的受精卵的分裂和分化,可能进入羊的配子中。D正确。
    故选C。
    35. 科学研究发现,未经人工转基因操作的番薯都含有农杆菌的部分基因,而这些基因的遗传效应促使番薯膨大产生了可食用的部分,因此番薯被人类选育并种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农杆菌这些特定的基因可以在番薯细胞内复制
    B. 农杆菌和番薯的基因都是4种碱基对的随机排列
    C. 农杆菌和番薯的基因都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D. 农杆菌这些特定的基因可能在自然条件下转入了番薯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未经人工转基因操作的番薯都含有农杆菌的部分基因”,说明农杆菌侵入番薯,且部分基因进入了番薯细胞;“而其遗传效应促使番薯根部膨大形成可食用部分”,说明农杆菌的部分基因在番薯细胞中得到了表达;“番薯被人类选育并种植”,说明转入番薯的部分农杆菌的基因可以通过复制遗传给下一代。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转入番薯的部分农杆菌的基因可以通过复制遗传给下一代,即农杆菌这些特定的基因可以在番薯细胞内复制,A正确;
    B、农杆菌和番薯的基因的化学本质都是DNA,都是由4种脱氧核苷酸(或碱基)组成的,但是有特定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B错误;
    C、农杆菌和番薯的基因都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C正确;
    D、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该过程未经人工转基因操作,说明农杆菌这些特定的基因可能在自然条件下转入了番薯细胞,D正确。
    故选B。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36. 辣椒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果实颜色丰富多彩。科研人员用红色野生型线辣椒与黄色突变体进行果实颜色遗传规律的研究,杂交过程及结果如下图。请回答问题:

    (1)据结果推断,线辣椒果实颜色的遗传符合基因的________定律,其中________色为显性性状。
    (2)将F1与亲本中的________(填“红色”或“黄色”)线辣椒杂交,该杂交过程也称为______交实验,若后代出现________的性状分离比,说明F1是杂合子。
    (3)在F2的红色线辣椒中,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
    (4)细胞代谢过程容易产生自由基,会________细胞内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研究证实辣椒果实中的色素对这些生物分子具有保护作用。
    【答案】(1) ①. 分离 ②. 红
    (2) ①. 黄色 ②. 测 ③. 红色:黄色=1:1
    (3)2/3 (4)破坏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亲本为红色和黄色个体,杂交后F1均为红色,红色个体自交,子代出现黄色,且红色:黄色≈3:1,说明该性状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且黄色为隐性性状。
    【小问1详解】
    F1红色个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红色为显性性状;且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果实颜色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小问2详解】
    设相关基因为A、a,F1为红色,为显性性状,为进一步验证其为杂合子Aa,则可令其测交,即与亲本中的隐性纯合子黄色(aa)个体杂交:若后代出现Aa:aa=1:1,即红色:黄色=1:1,说明F1是杂合子。
    【小问3详解】
    F1为杂合子Aa,自交后子代AA:Aa:aa=1:2:1,其中红色辣椒为AA:Aa=1:2,故在F2的红色线辣椒中,杂合子Aa的比例为2/3。
    【小问4详解】
    细胞代谢产生的自由基会破坏细胞内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辣椒果实中的色素对这些生物分子具有保护作用。
    37. 科研人员将水稻的A品系(矮秆纯合子)与B品系(高秆纯合子)进行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分别统计亲本(A、B品系)、F1及F2中不同株高的植株数量,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F1的株高与_______无显著差异,F2的株高呈现双峰分布,表明F2出现了________现象。
    (2)水稻的株高大于120cm为高秆性状,则F2中高秆与矮秆的比例约为_______。
    (3)研究表明,A品系含有基因d,茎较短,表现为矮秆。B品系是A品系突变体,除了基因d外,还含有另一基因e,穗颈较长,表现为高秆,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由此分析,F2中高秆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F2中矮秆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种。
    【答案】 ①. A品系 ②. 性状分离 ③. 1:3 ④. ddee ⑤. 2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A品系与B品系杂交,获得的F1的株高与亲本A品系差不多;根据题意分析,水稻的株高大于120cm为高秆性状,则曲线图中高秆:矮秆的比例接近于1:3。
    【详解】(1)据图分析可知,F1的株高与A品系无显著差异,即都表现为矮秆;F2的株高呈现双峰分布,同时出现了高秆和矮秆,发生了性状分离。
    (2)水稻的株高大于120cm为高秆性状,根据曲线图的数据计算可知高秆:矮秆的比例接近于1:3。
    (3)根据题意分析,B品系是纯合高秆,除了基因d外,还含有另一基因e,穗颈较长,表现为高秆,因此其基因型为ddee,则A品系为ddEE,子一代基因型为ddEe,因此子二代矮秆植株的基因型有ddEE、ddEe两种。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能够根据图形判断子一代的性状类似于哪一个亲本以及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
    38. 三浅裂野牵牛是常见农作物甘薯(又称红薯)的近缘野生种,具有良好抗逆性,常用于甘薯品质的改良。请回答问题:
    (1)科研人员对三浅裂野牵牛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进行观察,下图为分裂不同时期的显微照片。

    ①花粉母细胞经减数分裂最终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________。
    ②图A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称为________,此时每条染色体含______条染色单体,图A中的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的________期;图C中________彼此分离并移向细胞两极;图F中的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的________期。
    (2)此项工作主要在________(填“细胞”或“个体”)水平上进行研究,为甘薯品质的改良提供理论支撑。
    【答案】(1) ①. 一半 ②. 联会 ③. 2 ④. 前 ⑤. 同源染色体 ⑥. 中 (2)细胞
    【解析】
    【分析】图中ABCD是减数分裂Ⅰ的细胞图像,A是前期,B是中期,C是后期,EFGH是减数分裂II,E是前期,F是中期,G是后期,H是末期。
    【小问1详解】
    ①花粉母细胞经减数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最终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一半。
    ②图A处于减数分裂Ⅰ前期,其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称为联会,此时每条染色体含2条染色单体。图C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并移向细胞两极;图F中的染色体着丝粒排列于细胞中央,处于减数分裂II中期。
    【小问2详解】
    这是观察细胞中的染色体的实验,所以是在细胞水平上进行研究。
    39.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为________性果蝇的染色体图解。此图中有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是图中的________染色体。
    (2)A与a基因称为______基因,若A与a、B与b各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则这两对相对性状在果蝇群体中的遗传遵循基因的____________定律。
    (3)写出此果蝇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
    (4)果蝇的一个原始生殖细胞性染色体上的W基因在_______(减数分裂Ⅰ、减数分裂Ⅱ)前的间期形成两个W基因,这两个W基因在_______(减数分裂Ⅰ、减数分裂Ⅱ)的后期发生分离。W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和性别相关联,称为____遗传。
    【答案】(1) ①. 雄 ②. 4##四 ③. XY
    (2) ①. 等位 ②. 自由组合
    (3)AaBbXWY (4) ①. 减数分裂Ⅰ ②. 减数分裂Ⅱ ③. 伴性
    【解析】
    【分析】图示细胞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即Ⅱ和Ⅱ、Ⅲ和Ⅲ、Ⅳ和Ⅳ、X和Y,因此该细胞来自雄果蝇。
    【小问1详解】
    图示含有X和Y,为雄性果蝇的染色体图解;该细胞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即Ⅱ和Ⅱ、Ⅲ和Ⅲ、Ⅳ和Ⅳ、X和Y。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是性染色体,即X和Y染色体。
    小问2详解】
    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的一对基因,则A与a基因称为等位基因,A与a、B与b这两对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上自由组合,则A与a、B与b在果蝇群体中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小问3详解】
    A与a位于Ⅱ号染色体、B与b位于Ⅲ号染色体,W位于X染色体,则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果蝇的基因型AaBbXWY。
    【小问4详解】
    果蝇的一个原始生殖细胞性染色体上的W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通过复制形成两个W基因,这两个W基因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粒)分裂时发生分离。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与性别相关联,称为伴性遗传,W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和性别相关联,属于伴性遗传。
    40. 科学家运用密度梯度离心等方法研究DNA复制的机制。请回答问题:
    (1)将两组大肠杆菌分别在15NH4Cl培养液和14NH4Cl 培养液中繁殖多代,培养液中的氮可被大肠杆菌用于合成四种__________分子,作为DNA复制的原料,最终得到含15N的大肠杆菌和含14N的大肠杆菌。
    (2)实验一:从含 15N 的大肠杆菌和含14N的大肠杆菌中分别提取亲代 DNA,混合后放在100 ℃条件下进行热变性处理,然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再测定离心管中混合的DNA单链含量,结果如图a所示。热变性处理导致DNA分子中碱基对之间的_______发生断裂,形成两条DNA单链,因此图a中出现两个峰。

    (3)实验二:研究人员将含 15N 的大肠杆菌转移到14NH4Cl培养液中,繁殖一代后提取子代大肠杆菌的 DNA(F1DNA),将F1DNA热变性处理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离心管中出现的两个条带对应图b中的两个峰。若将未进行热变性处理的F1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则离心管中只出现一个条带。据此分析,F1DNA是由________(选填①~④中的序号)组成,做出此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选填⑤~⑦中的序号)。
    ①两条15N-DNA 单链 ②两条14N-DNA 单链
    ③两条既含 15N、又含有14N 的DNA单链
    ④一条15N-DNA单链、一条14N-DNA单链
    ⑤双链的F1DNA 密度梯度离心结果只有一个条带,排除“全保留复制”
    ⑥单链的F1DNA 密度梯度离心结果有两个条带,排除“弥散复制”
    ⑦图b与图a中两个峰的位置相同,支持“半保留复制”
    【答案】 ①. 脱氧核糖核苷酸 ②. 氢键 ③. ④ ④. ⑤⑥⑦
    【解析】
    【分析】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即以亲代DNA分子的每条链为模板,合成相应的子链,子链与对应的母链形成新的DNA分子,这样一个DNA分子经复制形成两个子代DNA分子,且每个子代DNA分子都含有一条母链。分析题图:图a:从含15N的大肠杆菌和含14N的大肠杆菌中分别提取亲代DNA,即一个2条链15N的DNA分子和一个2 条链都是14N的DNA分子,混合后放在100℃条件下进行热变性处理,成单链,然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应该含有2个条带,1个14N条带,1个15N条带;图b:将DNA被15N标记的大肠杆菌移到14N培养基中培养,因合成DNA的原料中含14N,所以新合成的DNA链均含14N,根据半保留复制的特点,第一代的2个DNA分子都应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
    【详解】(1)脱氧核糖核苷酸分子是DNA复制的原料,且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元素是C、H、O、N、P,因此培养液中的氮可被大肠杆菌用于合成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
    (2)DNA分子中碱基对之间以氢键相连,热变性处理导致DNA分子中碱基对之间的氢键发生断裂,形成两条DNA单链。
    (3)将DNA被15N标记的大肠杆菌移到14N培养基中培养,因合成DNA的原料中含14N,所以新合成的DNA链均含14N,根据半保留复制的特点,第一代的2个DNA分子都应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④)。若将未进行热变性处理的F1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则离心管中只出现一个条带,将F1DNA热变性处理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则离心管中出现的两种条带,即14N条带和15N条带,对应图b中的两个峰。若为全保留复制,则双链的F1DNA,1个DNA分子是两条链都14N,1个DNA分子是两条链都15N,密度梯度离心结果有2个条带,1个14N条带,1个15N条带,而本实验双链的F1DNA密度梯度离心结果只有一个条带,排除“全保留复制”( ⑤);若为分散复制则单链的F1DNA密度梯度离心结果只有1个条带,而本实验单链的F1DNA密度梯度离心结果有两个条带,排除“弥散复制”( ⑥);从含15N的大肠杆菌和含14N的大肠杆菌中分别提取亲代DNA,即一个2条链15N的DNA分子和一个2 条链都是14N的DNA分子,混合后放在100℃条件下进行热变性处理,成单链,然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应该含有2个条带,1个14N条带,1个15N条带,如图a,将DNA被15N标记的大肠杆菌移到14N培养基中培养,因合成DNA的原料中含14N,所以新合成的DNA链均含14N。根据半保留复制的特点,第一代的2个DNA分子都应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如图b,图b与图a中两个峰的位置相同,支持“半保留复制”( ⑦)。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DNA分子复制方式,能够根据题干信息推断每一代DNA分子中含14N的DNA分子数目和含15N的DNA分子数目,再进行相关的计算。
    41. 铁皮石斛具有良好的药用和保健价值,资源濒危、价格昂贵。常见的石解属植物有十多种,市场上有人用其他近缘物种假冒铁皮石斛。质检人员从市场上抽检部分商品,对这类植物中较为稳定的“matK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得到四种碱基含量如下表。请回答问题:
    组别
    malk基因中碱基含量(%)
    T
    C
    A
    G
    样品1
    37.4
    17.4
    29.5
    15.7
    样品2
    37.5
    17.1
    29.8
    15.6
    样品3
    37.6
    16.9
    30.0
    15.5
    样品4
    37.3
    17.4
    29.6
    15.7
    铁皮石斛
    37.5
    17.1
    29.8
    15.6
    (1)据表可知,被检测的matk基因是DNA片段,判断依据是其碱基中不含____________。分析四种碱基含量,由于____________,表明质检人员检测的是该基因的一条单链。
    (2)与铁皮石斛的matK基因中碱基含量比较,能初步确定抽检样品中____________为“假冒品”。
    (3)仅依据上述信息,质检人员还无法判断样品2一定是铁皮石斛,理由是____________可能不同。已知铁皮石斛matK基因中第1015个碱基为T,若样品2在多次随机抽检中该位点均为C,则可判断样品2____________(是、不是)铁皮石斛。
    【答案】 ①. U ②. A与T不相等,C与G不相等 ③. 1、3、4 ④. 碱基的排列顺序 ⑤. 不是
    【解析】
    【分析】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双链DNA中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的基本骨架;碱基对排列在内侧。两条链反向平行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两条链之间的碱基遵循碱基的互补配对原则(A-T、C-G)。
    【详解】(1)DNA中不含U,根据表格中A与T不相等,C与G不相等可知,质检人员检测的是该基因的一条单链。
    (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样品1、3、4中各个碱基的比例均与铁皮石斛matK基因有所区别,故推测1、3、4均为假冒品。
    (3)样品2中碱基比例与铁皮石斛中matK基因的碱基比例相同,但由于二者的碱基的排列顺序可能不同,故无法判断样品2一定是铁皮石斛。已知铁皮石斛matK基因中第1015个碱基为T,若样品2在多次随机抽检中该位点均为C,说明二者的碱基序列不同,则可判断样品2不是铁皮石斛。
    【点睛】在DNA双链中,A=T,C=G,根据表格中各碱基的比例可知,图中检测的不是DNA的双链。
    42. 下图为真核细胞中蛋白质合成的部分过程示意图,②③④⑤为正在合成中的四条多肽链。请回答问题:


    (1)图中所示过程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需要_________作为原料。
    (2)图中①是_____分子,组成其的基本单位是______,合成其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
    (3)图中②③④⑤最终形成的蛋白质通常是_________(相同、不同)的。
    【答案】(1) ①. 翻译 ②. 氨基酸
    (2) ①. mRNA ②. 核糖核苷酸 ③. 细胞核 (3)相同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真核细胞中蛋白质合成的翻译过程示意图,该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需要以氨基酸为原料,以mRNA为模板,需要能量和酶,还需要tRNA的参与;图中①为mRNA;②③④⑤为正在合成中的四条多肽链。
    【小问1详解】
    图示为翻译过程,以mRNA为模板,以氨基酸为原料。
    【小问2详解】
    图中①是mRNA,是在细胞核内以DNA为模板转录形成的,主要合成场所是细胞核,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小问3详解】
    图中②③④⑤最终形成的蛋白质通常是相同的,因为它们合成时用的模板(mRNA)相同。
    43. 红耳龟性别分化与卵的孵化温度密切相关,26℃条件下全部孵化为雄性,32℃条件下全部孵化为雌性,为研究D基因在性腺分化中的作用,科研人员利用孵化箱孵化三组红耳龟卵,测定胚胎发育不同时期性腺细胞中D基因表达量,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D基因在性腺细胞中表达时,先以D基因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为模板转录出mRNA,完成该过程所需的酶是___________。科研人员将特定的DNA片段转入到性腺细胞中,使其产生的RNA与D基因的mRNA___________,D基因的mRNA无法翻译,从而干扰D基因表达。
    (2)科研人员推测,D基因是胚胎发育成雄性的关键因子,支持此推测的证据有:26℃时D基因表达量高,且胚胎全部发育成雄性;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研人员将不同温度下孵化的三组红耳龟卵进行相应处理,检测胚胎的性腺分化情况,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孵化温度
    处理
    总胚胎数
    睾丸
    卵巢
    睾丸卵巢的中间型
    1
    26℃
    i
    43
    2
    33
    8
    2
    26℃
    ii
    36
    36
    0
    0
    3
    32℃
    不做处理
    37
    0
    37
    0


    实验结果支持上述推测。上表中i和ii的处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RNA聚合酶 ②. (碱基)互补配对 ③. 32℃时D基因表达量低,且胚胎全部发育成雌性,26℃+干扰D基因表达的条件下,与32℃时D基因表达量相近 ④. 干扰D基因表达、不做处理
    【解析】
    【分析】分析曲线图可知,26℃条件下性腺细胞中D基因表达量高,而32℃条件下性腺细胞中D基因表达量低,说明D基因的表达量与性别有关;26℃孵化+干扰D基因表达条件下,性腺细胞中D基因表达量也很低,这很可能发育为雌性个体。
    【详解】(1)在基因表达过程中催化转录的酶为RNA聚合酶,因此,D基因在性腺细胞中转录出mRNA,完成该过程所需的酶是RNA聚合酶,即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为基因非编码区的启动子。如果将特定的DNA片段转入到性腺细胞中,使其产生的RNA致使D基因的mRNA无法正常翻译,可以推测该RNA应该是与D基因的mRNA互补配对,形成杂交双链使mRNA失去与核糖体结合的机会,进而可以干扰D基因表达(翻译)。
    (2)如图结果分析可知:26℃条件下性腺细胞中D基因表达量高,且胚胎全部发育成雄性;而32℃时D基因表达量低,且胚胎全部发育成雌性;26℃+干扰D基因表达的条件下,与32℃时D基因表达量相近,据此可以初步推测D基因是胚胎发育成雄性的关键因子。
    (3)在第(2)题中的推测中共有三组数据:①26℃条件下细胞中D基因表达量,胚胎的性腺分化情况;②32℃时D基因表达量,胚胎的性腺分化情况;③26℃+干扰D基因表达的条件下D基因表达量,胚胎的性腺分化情况;三组条件及结果相互对照进而得出结论。现表中实验结果支持上述推测,结合表中已有的实验条件和结果,那么上表中i和ii的处理分别是:干扰D基因表达、不做处理。
    【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要求学生掌握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并结合曲线信息确定性别与D基因表达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


    相关试卷

    海南省琼海市海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合格考模拟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海南省琼海市海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合格考模拟生物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合格考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合格考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浙江省宁波效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选考)试题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浙江省宁波效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选考)试题Word版含解析,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