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展开2023年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1.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下列过程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 烧制陶瓷 B. 粮食酿酒 C. 火药爆炸 D. 制作木雕
2.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保护生态,治理污染 B. 关闭工厂,节约资源
C. 推进降碳,扩大绿化 D. 合理开采,整治环境
3. 下列化学用语可以表示两个分子的是( )
A. O2− B. 2O2 C. CO2 D. 2O
4. 化学课中老师给同学们变“魔术”:往浸过酚酞溶液的白色纸花上喷了某种无色溶液后,白花瞬间变成了红花,老师喷的溶液可能是( )
A. 水 B. 稀盐酸 C. 氨水 D. 氯化钠溶液
5. 我国著名科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铟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 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
C. 在化学反应中,铟原子容易得到电子
D. 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所以铟元素和铝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6. 荷叶中含有的荷叶碱(化学式为C19H21NO2)具有降脂、抑菌等作用。下列有关荷叶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其中一定含有O2 B. 由四种非金属元素组成
C. 该物质属于氧化物 D. 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7. 2023年春晚《满庭芳⋅国色》点燃了国人复古寻色的热潮,其中群青色与石青色接近,主要成分是Cu2(OH)2CO3,不耐酸,受热易分解,Cu2(OH)2CO3=△2X+CO2↑+H2O,X的化学式为( )
A. Cu2O B. CuO C. CuCO3 D. Cu(OH)2
8. 《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制取漂洗丝帛的工艺,流程是:将木头烧成灰,用其灰汁浸泡丝帛,再加入石灰即可,其中灰汁的成分是一种盐,灰汁可能是( )
A. 碳酸钾 B. 熟石灰 C. 烧碱 D. 生石灰
9. 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有机物中一定含碳元素,含碳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有机物
B. 活泼金属和酸反应能生成气体,和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C. 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D.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则所有的原子核中一定都含有质子和中子
10. 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下列是某些药物的主要成分,其中不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
A. Mg(OH)2 B. Al(OH)3 C. MgCO3 D. FeSO4
11.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 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含量
B. 探究MnO2能否加快H2O2分解
C. 验证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 实验①②对比说明铁的锈蚀需要与水接触
12. 化学观念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都分,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微粒观:热胀冷缩是因为微粒之间的间隔发生改变
B. 守恒观:6g碳和6g氢气反应,一定生成12g二氧化碳
C. 转化观:金属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氧化铜
D. 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13. 下列对相应实践活动的解释有误的是 ( )
选项
实践活动
解释
A
家务劳动:用白醋清洗烧水壶中的水垢
酸与水垢发生反应
B
劳动实践:用洗涤剂清洗栏杆上的油污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C
志题服务:用75%乙醇消毒液擦拭桌椅
乙醇破坏蛋白质结构
D
测量体温:用水银体温计测量家人体温
汞原子受热体积变大
A. A B. B C. C D. D
14. 对一瓶已变质的NaOH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其中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证明溶液中存在Na2CO3
取样,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B
除去溶液中的Na2CO3
加入一定量的CaCl2溶液,然后过滤
C
证明溶液部分变质
取样,加入过量呈中性的BaCl2溶液,振荡后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D
测溶液的pH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涂在湿润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A. A B. B C. C D. D
15. 下表物质中含有少量杂质,其中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H2
水蒸气
通过盛有足量浓硫酸的洗气瓶
B
Fe
Fe2O3
加入足量稀盐酸,然后过滤
C
盐酸
硫酸
加入过量BaCl2溶液,然后过滤
D
CuCl2溶液
ZnCl2
加入过量锌粉,然后过滤
A. A B. B C. C D. D
16.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
A.等质量的镁条和锌片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足量稀硫酸
B.红磷在装有空气的密闭集气瓶中燃烧
C.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
D.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与氯酸钾混合受热
A. A B. B C. C D. D
17. 如图是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图中共有 ______ 种元素。
(2)A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______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的微粒用符号表示为 ______ 。
(3)由B、C两种粒子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______ 。
18. 青少年每天保证充足的饮水以及营养均衡非常关键。
(1)净化水的方法有①活性炭吸附,②过滤,③沉降,④蒸馏,⑤杀菌。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将某河水净化成生活饮用水,应选择的方法和顺序为 ______(填序号)。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消毒杀菌的常用方法是 ______。
(2)某校早餐食谱为米饭,西红柿炒鸡蛋,牛奶,其中西红柿提供的营养素是 ______。
19. 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化石能源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能源,但储量有限,不可再生。随着科技进步,全球能源结构也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图1是世界能源在近200年内的变化趋势。
从图中可见,天然气水合物将成为化石燃料的替代能源。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是由天然气与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结晶形成的具有笼状结构的类冰状结晶化合物,其分子结构见图2,主要分布于陆地永久冻土层或深达千米的海底。可燃冰具有燃烧值高、污染小、储量大等特点。标准状况下,1m3可燃冰可释放出164m3天然气和0.8m3的水,能量密度是天然气的2~5倍、是煤的10倍。单位体积的可燃冰燃烧放出的热量远远大于煤、石油和天然气。虽然可燃冰有着诱人的前景,但可燃冰非常不稳定,改变低温高压的条件就会泄漏,它比二氧化碳带来的全球升温高10~20倍,所以目前对可燃冰的开采仍处于试验阶段。2017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连续海上开采可燃冰时间最长、产气量最大的国家,将推动世界能源利用格局的改变。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2000、2025和2050年能源结构中的化石能源,所占比例降低的是 ______。
A.煤
B.石油
C.煤和石油
D.煤、石油和天然气
(2)从组成上,可燃冰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______。
A.碳元素
B.氢元素
C.碳元素和氢元素
D.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______(本题为双选)。
A、科技进步会促进能源的合理利用
B、可燃冰能燃烧,说明水具有可燃性
C、开采可燃冰时,甲烷泄漏会造成温室效应
D、可燃冰就是固态甲烷
(4)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20.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交点P的含义是 ______ 。
(2)t2℃时,将甲、乙、丙各30g分别充分溶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质量大小关系为 ______ ,其中 ______ 是不饱和溶液。
(3)t1℃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关系为 ______ 。
(4)若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提纯获得甲的方法是 ______ (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21.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A是水通电分解的实验,a管中产生的气体和b管中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______ ,该实验正明水是由 ______ 组成的。
(2)用B图装置进行实验,向瓶中依次加入Na2CO3和稀盐酸,塞紧胶塞。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观察到干纸花不变色,湿纸花变红,湿纸花变红的原因是 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实验C中,甲、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向甲、乙两瓶中分别倒入等体积的蒸馏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将两瓶迅速拧紧瓶盖,振荡,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程度较大的是 ______ (选填“甲或乙”)。由此得出结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该实验用了 ______ 的方法。
(4)如图D所示,向井穴板的孔穴1、2、3中滴加稀盐酸,4、5、6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5)用图E所示实验研究金属的性质,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6)图E所示实验组合中,能得出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 ______ 。(填序号)
A.①④
B.③④
C.①②④
22.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如图所示:
(1)写出图中标号a仪器的名称: ______ 。
(2)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 ______ 。
(3)称量氯化钠时,氯化钠应放在托盘天平的 ______ 盘。(填“左”或“右”)
(4)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______ 。
(5)对配制的溶液进行检测发现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 ______ 。(填序号)
A.称量时,药品与砝码放反了
B.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23. 制取气体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______ 。
(2)实验室利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
(3)若要得到干燥的氧气,所选择装置的连接顺序为:B→ ______ → ______ 。(填字母序号)
(4)某气体只能用C装置收集,则该气体可能具有的性质为 ______ 。
a.能与水反应
b.能与空气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反应
c.密度与空气接近
(5)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连接B、G、H装置进行实验。若实验时G装置中蜡烛燃烧更剧烈,H装置中溶液变浑浊,则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6)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时,都能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______ 。
24. 蚊虫叮咬时能分泌出蚁酸刺激皮肤,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1)蚁酸化学名称为甲酸(HCOOH),熔点为8.6℃,一定条件下加热分解生成两种物质;(2)常温下,氯化钯(PdCl2)溶液常用于检验CO的存在:CO+PdCl2+H2O=CO2+Pd↓(灰色)+2HCl。
探究Ⅰ:蚁酸的酸碱性
【进行实验】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石蕊试液,变红色,结论:______。
【链接】当被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抹一些物质可减轻痛痒。下列物质你选择的是______(填字母)。
a.肥皂水
b.食醋
c.食盐水
探究Ⅱ:蚁酸的分解产物
【设计实验】常温下,在一定条件下加热蚁酸应选择装置______(填“A”或“B”);
【进行实验】将分解产物通入C处空瓶,实验中观察到D处瓶内出现灰色沉淀,结论:分解产物中有______,同时可观察到C处瓶内的现象是______,写出蚁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探究Ⅲ:产物的性质
【拓展实验】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后,关闭K2,打开K1,点燃酒精喷灯,F处玻璃管内的现象:______,结论: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此时H处瓶内无明显现象,证明二氧化碳在G处被完全吸收,分析该装置存在的缺陷:______;然后打开K2,关闭K1,Ⅰ处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25. 硝酸钾(KNO3)属于化肥中的 ______ (填“氮肥”、“钾肥”、“复合肥”);硝酸钾中钾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 。
26. 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测定其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他们称取6.0g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加入稀硫酸直到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反应中生成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计算:
(1)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g。
(2)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2SO4=Na2SO4+CO2↑+H2O)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烧制陶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火药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制作木雕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根据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B
【解析】解:A、保护生态,治理污染,有利于保护自然,故A正确;
B、节约资源,但工厂不能随意关闭,需要根据工厂对环境的影响、产能结构等综合因素考虑是否关闭,故B错误;
C、推进降碳,扩大绿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有利于保护自然,故C正确;
D、合理开采,整治环境,有利于保护自然,故D正确。
故选:B。
A、根据保护生态,治理污染,有利于保护自然,进行分析;
B、根据节约资源,但工厂不能随意关闭,进行分析;
C、根据推进降碳,扩大绿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进行分析;
D、根据合理开采,整治环境,有利于保护自然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3.【答案】B
【解析】解:A、O2−表示一个氧离子,故A错误;
B、在化学式前加数字表示分子个数,2O2表示两个氧分子,故B正确;
C、CO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故C错误;
D、2O表示两个氧原子,故D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4.【答案】C
【解析】解:往浸过酚酞溶液的白色纸花上喷了某种无色溶液后,白花瞬间变成了红花,说明老师喷的溶液显碱性。
A、水显中性,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故选项错误。
B、稀盐酸显酸性,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故选项错误。
C、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故选项正确。
D、氯化钠溶液显中性,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无色酚酞溶液遇酸碱性溶液的变色情况、常见溶液的酸碱性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C
【解析】解:A.铟字带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正确;
B.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因此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故正确;
C.根据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铟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3个电子,形成阳离子,故错误;
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主要化学性质,铝原子、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3,所以铟元素和铝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故正确;
故选:C。
元素周期表一格中信息: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符号表示元素符号,中间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方格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小圈和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据以上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掌握周期表的结构特点及原子结构知识即可解答。
6.【答案】B
【解析】解:A.荷叶碱由荷叶碱分子构成,是纯净物,不含其他物质,不含氧气,故A错误。
B.物质由元素组成,荷叶碱由碳、氢、氮、氧四种非金属元素组成,故B正确。
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荷叶碱由四种元素组成,不是氧化物,故C错误。
D.荷叶碱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9):(1×21):(14×1):(16×2),碳元素占比最大,所以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D错误。
故选:B。
A、根据荷叶碱由荷叶碱分子构成,是纯净物进行分析;
B、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进行分析;
C、根据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进行分析;
D、根据元素的质量比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答案】B
【解析】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保持不变,在Cu2(OH)2CO3=△2X+CO2↑+H2O中,反应前:2个铜原子、2个氢原子、5个氧原子和1个碳原子;反应后:2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和1个碳原子,所以2X中含有2个铜原子和2个氧原子,即X的化学式为CuO。
故选: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保持不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8.【答案】A
【解析】解:A、碳酸钾是由钾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灰汁可能是碳酸钾,故A正确;
B、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氢氧化钙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故B错误;
C、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氢氧化钠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故C错误;
D、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是由Ca、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A。
A、根据碳酸钾是由钾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进行分析;
B、根据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进行分析;
C、根据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进行分析;
D、根据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盐的判别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9.【答案】C
【解析】解:A、有机物中一定含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有机物,如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等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错误,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活泼金属和酸反应能生成气体,但和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也可能是碳酸盐等,错误,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正确,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D、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不是所有的原子核中一定都含有质子和中子,例如氢原子中没有中子,错误,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A、根据有机化合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等除外),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酸能与活泼金属、碳酸盐等反应生成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C、显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色,据此分析;
D、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据此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0.【答案】D
【解析】解:A、氢氧化镁是弱碱性物质,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症,故选项错误。
B、氢氧化铝是弱碱性物质,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症,故选项错误。
C、MgCO3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水和二氧化碳,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症,故选项错误。
D、FeSO4不能与盐酸反应,不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根据胃酸中的酸是盐酸及盐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要治疗胃酸过多,可以选用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且应选择无毒、无腐蚀性的物质;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胃酸的主要成分、酸的化学性质、常见酸碱盐的性质与用途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C
【解析】解:A、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分别滴入等量的石灰水,根据是否变浑浊,可以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含量,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故A正确。
B、一支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一支试管中没有加入二氧化锰,根据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可以探究MnO2能否加快H2O2分解,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故B正确。
C、图中实验,烧杯中试管外的白磷不燃烧,试管中的白磷燃烧,可以验证燃烧需要氧气,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故C错误。
D、两支试管中其它条件相同,第一支试管的铁能与水和氧气接触,第二支试管中只与氧气接触,根据是否锈蚀,可探究水对铁生锈是否有影响,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故D正确。
故选:C。
A、根据检验二氧化碳使用澄清的石灰水,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催化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D、要注意变量的控制,注意要除探究要素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应该是相同的,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2.【答案】B
【解析】解:A、由于微粒间有间隔,热胀冷缩是因为微粒之间的间隔发生改变,故A正确,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
C+O2=点燃CO2
12 32 44
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44份质量质量的二氧化碳,所以6g碳和6g氧气完全反应后不会生成12g二氧化碳,故B错误,该选项符合题意。
C、铜在加热时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故C正确,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动植物呼吸、化石燃料燃烧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故D正确,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A、根据微粒间有间隔分析。
B、根据碳和氧气反应的质量比进行分析。
C、根据铜的性质分析。
D、根据碳、氧循环的变化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但难度不大,根据所学知识,结合题中信息,认真分析即可解答。
13.【答案】D
【解析】解:A、水垢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镁和碳酸钙,醋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镁反应生成醋酸镁和水,解释正确,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洗涤剂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解释正确,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乙醇能够破坏蛋白质结构,解释正确,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汞原子受热体积不变,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解释错误,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A、醋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镁反应生成醋酸镁和水,据此分析;
B、洗涤剂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据此分析;
C、乙醇能够破坏蛋白质结构,据此分析;
D、汞原子受热体积不变,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据此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4.【答案】C
【解析】解:A、氢氧化钠、碳酸钠均显碱性,均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不能证明溶液中存在Na2CO3,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Na2CO3能与CaCl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证明溶液部分变质,要排除碳酸钠的干扰;取样,加入过量呈中性的BaCl2溶液,碳酸钠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振荡后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若变红色,说明含有氢氧化钠,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碱性减弱,测定结果偏小,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根据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结合碳酸钠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5.【答案】A
【解析】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氢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Fe2O3、Fe均能与足量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硫酸能与过量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钡(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CuCl2溶液能与过量锌粉反应生成氯化锌溶液和铜,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A。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6.【答案】C
【解析】解:A、镁的活动性比锌强,反应速率快,至完全反应所需时间短;等质量的镁条和锌片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足量稀硫酸中,镁生成氢气的质量比锌多,故选项图象正确。
B、红磷在装有空气的密闭集气瓶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氮气的质量不变,故选项图象正确。
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四氧化三铁,固体的质量增加不会减小,故选项图像错误。
D、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与氯酸钾混合受热,氯酸钾分解放出氧气,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增大,至完全反应后不再增大,故选项图象正确。
故选:C。
A、根据镁的活动性比锌强,结合等质量的两种金属与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二氧化锰与氯酸钾混合受热的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17.【答案】三 得到 F− AlCl3
【解析】解:(1)根据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CD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图中共表示三种元素。
(2)A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氟离子,其离子符号为F−。
(3)由B、C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分别是铝离子和氯离子,能形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铝,化学式是:AlCl3。
故答案为:
(1)三;
(2)得到;F−;
(3)AlCl3。
(1)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进行分析解答。
(2)若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3)根据B、C两种粒子分别是铝离子和氯离子,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8.【答案】③②①⑤ 煮沸 维生素
【解析】解:(1)①活性炭吸附可以吸附水中的小颗粒;②过滤能除去水中不溶性的固体;③沉降可以将大颗粒沉降下来,便于过滤④蒸馏可得蒸馏水,比生活用水成本高;④杀菌,这是必须的,饮用水必须达到生化标准,净化水的顺序一般是由低到高顺序排列,所以其正确的顺序为③②①⑤;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消毒杀菌的常用方法是煮沸;
(2)某校早餐食谱为米饭,西红柿炒鸡蛋,牛奶,其中西红柿提供的营养素是维生素。
故答案为:(1)③②①⑤;煮沸;
(2)维生素。
(1)根据净化水的方法及流程,以及在生活中可以采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进行分析;
(2)根据常见食物中提供的营养素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较为全面,难度不大,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答案】C D BD CH4+2O2− 点燃 CO2+2H2O
【解析】解:(1)煤、石油均属于化石能源,在2000、2025和2050年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降低;故选C;
(2)由于天然气水合物(CH4⋅nH2O)俗称“可燃冰”,所以可燃冰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故选:D;
(3)A.科技进步会促进能源的合理利用,故正确;
B.可燃冰能燃烧,说明天然气具有可燃性,故错误;
C.开采可燃冰时,甲烷泄漏会造成温室效应,故正确;
D.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不是固态甲烷,故错误;
故选BD;
(4)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点燃 CO2+2H2O。
故答案为:
(1)C;
(2)D;
(3)BD;
(4)CH4+2O2− 点燃 CO2+2H2O。
(1)煤、石油均属于化石能源,根据图1进行分析;
(2)根据天然气水合物(CH4⋅nH2O)的组成进行分析;
(3)根据能源合理利用对人类带来的益处及危害进行分析;
(4)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本题主要考查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答。
20.【答案】t1℃时,甲、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且为20g 甲=乙>丙 甲、乙 甲=丙>乙 降温结晶
【解析】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交点P的含义是t1℃时,甲、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且为20g;
(2)t2℃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为40g,丙物质的溶解度小于20g,所以将甲、乙、丙各30g分别充分溶于100g水中,甲、乙固体全部溶解,丙固体不能全部溶解,所以所得溶液质量大小关系为甲=乙>丙,其中甲、乙是不饱和溶液;
(3)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甲、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中,甲、丙溶液中的溶剂质量相等且最大,分别升温至t2℃,不会影响溶剂质量的变化,所以所得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关系为甲=丙>乙。
(4)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提纯获得甲的方法是是降温结晶;
故答案为:(1)t1℃时,甲、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甲=乙>丙;甲、乙;
(3)甲=丙>乙;
(4)降温结晶。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溶解度相同时的温度;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1.【答案】1:2 氢、氧元素 Na2CO3+2HCl=2NaCl+H2O+CO2↑ CO2+H2O=H2CO3 乙 对比实验 CaCO3+2HCl=CaCl2+H2O+CO2↑ Fe+CuSO4=FeSO4+Cu BC
【解析】解:(1)电解水,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生成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a收集的气体是正极产生的,b收集的气体是负极产生的,所以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所以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2)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湿纸花变红的原因是生成的二氧化碳通过导管与湿纸花接触,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则氢氧化钠溶液消耗二氧化碳较多,则软塑料瓶变瘪程度较大的是乙。通过对比二氧化碳与水和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放入软塑料瓶后变瘪程度的不同,从而得出实验结论,则运用了对比实验的方法。
(4)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5)③中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活动性比氢强的金属能和酸反应放出氢气,活动性比氢弱的金属不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活泼金属能从不活泼金属的盐溶液中将不活泼金属置换出来。
①铁和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则活动性Fe>H。
②铜和稀硫酸不反应,则活动性H>Cu。
③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则活动性Fe>Cu。
④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则活动性Cu>Ag。
则①②组合可确定Fe>Cu,与③可确定的金属活动性相同。④可确定Cu>Ag。则③④或①②④组合可确定活动性Fe>Cu>Ag。
故选:BC。
故答案为:(1)1:2;氢、氧元素;
(2)Na2CO3+2HCl=2NaCl+H2O+CO2↑;CO2+H2O=H2CO3;
(3)乙;对比实验;
(4)CaCO3+2HCl=CaCl2+H2O+CO2↑;
(5)Fe+CuSO4=FeSO4+Cu;BC。
(1)根据电解水,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生成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进行分析;
(2)根据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导管与湿纸花接触,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进行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进行分析;
(4)根据4中醋酸不和稀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5中水不和稀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6中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进行分析;
(5)根据活动性比氢强的金属能和酸反应放出氢气,活动性比氢弱的金属不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活泼金属能从不活泼金属的盐溶液中将不活泼金属置换出来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电解水的实验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22.【答案】量筒 7.5 左 加速溶解 AB
【解析】解:(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名称和作用可知,标号a仪器的名称是:量筒;
(2)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分别为:氯化钠是50g×15%=7.5g;
(3)称量氯化钠时,氯化钠应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
(4)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加速溶解;
(5)A、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
B、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
C、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有少量溅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错误;
故选:AB。
故答案为:(1)量筒;
(2)7.5;
(3)左盘;
(4)加速溶解;
(5)AB。
(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
(2)根据溶质的质量等于溶液质量乘以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进行分析;
(3)根据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4)根据溶解的操作进行分析;
(5)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是溶质少了或溶剂多了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溶液配制的步骤及注意事项,难度不大。
23.【答案】分液漏斗 B F E bc 2H2O2=MnO22H2O+O2↑ E
【解析】解:(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名称和作用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2)实验室利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是固液不加热型,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
(3)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比较干燥,故选E收集。浓硫酸有吸水性,可用来干燥氧气,故若要得到干燥的氧气,所选择装置的连接顺序为:B→F→E;
(4)装置C是排水法收集气体,说明该气体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该气体只能用排水法收集,该气体可能能与空气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反应或密度与空气接近,故选:bc;
(5)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连接B、G、H装置进行实验。若实验时G装置中蜡烛燃烧更剧烈,说明B中生成氧气,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H装置中溶液变浑浊,B装置适用于固液不加热反应,所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MnO22H2O+O2↑;
(6)氧气、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氧气不易溶于水,二氧化碳溶于水,所以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时,都能选用的收集装置是E。
故答案为:(1)分液漏斗;
(2)B;
(3)F;E;
(4)bc;
(5)2H2O2=MnO22H2O+O2↑;
(6)E。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及特殊要求选择发生装置;
(3)、(4)根据气体的密度、溶解性及特殊要求选择收集装置;
(5)根据G装置中蜡烛燃烧更剧烈,说明B中生成氧气;以及装置特点可知,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进行分析;
(6)根据氧气、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氧气不易溶于水,二氧化碳溶于水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24.【答案】探究Ⅰ:
【进行实验】蚁酸显酸性;
【链接】a;
探究Ⅱ:
【设计实验】B;
【进行实验】一氧化碳;瓶壁出现水珠;HCOOHH2O+CO↑;
探究Ⅲ:
【拓展实验】红棕色粉末变黑色;没有处理尾气;收集一氧化碳
【解析】解:探究Ⅰ
【进行实验】
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石蕊试液,变红色,结论:蚁酸显酸性。
故填:蚁酸显酸性。
【链接】
被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抹一些显碱性物质可减轻痛痒,肥皂水显碱性,可以用来涂抹。
故填:a。
探究Ⅱ
【设计实验】
常温下,在一定条件下加热蚁酸应选择装置B,是因为蚁酸熔点较低。
故填:B。
【进行实验】
将分解产物通入C处空瓶,实验中观察到D处瓶内出现灰色沉淀,结论:分解产物中有一氧化碳,同时可观察到C处瓶内的现象是瓶壁出现水珠,说明反应生成了水,蚁酸分解生成水和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COOHH2O+CO↑。
故填:一氧化碳;瓶壁出现水珠;HCOOHH2O+CO↑。
探究Ⅲ
【拓展实验】
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后,关闭K2,打开K1,点燃酒精喷灯,F处玻璃管内的现象:红棕色粉末变黑色,是因为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该装置存在的缺陷:没有处理尾气;
然后打开K2,关闭K1,Ⅰ处装置的作用是收集一氧化碳。
故填:红棕色粉末变黑色;没有处理尾气;收集一氧化碳。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5.【答案】复合肥 13:16
【解析】解:硝酸钾(KNO3)含有钾、氮元素,属于复合肥;硝酸钾中钾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1×39):(16×3)=13:16。
故答案为:复合肥;13:16。
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的肥料属于复合肥;元素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常见的化肥、元素质量的计算方法,难度不大。
26.【答案】(1)2.2
(2)设碳酸钠质量为x。
Na2CO3+H2SO4=Na2SO4+CO2↑+H2O,
106 44
x 2.2g
106x=442.2g,
x=5.3g,
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5.3g6.0g×100%=88.3%,
答: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88.3%。
【解析】解:(1)由图中数据可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
故填:2.2。
(2)设碳酸钠质量为x,
Na2CO3+H2SO4=Na2SO4+CO2↑+H2O,
106 44
x 2.2g
106x=442.2g,
x=5.3g,
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5.3g6.0g×100%=88.3%,
答: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88.3%。
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2023年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厨房中蕴含很多化学知识, 医生常用生理盐水给患者输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