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武传》-2023年新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之课内精选篇目梳理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苏武传》-2023年新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之课内精选篇目梳理课件PPT,共5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复习重点,翻译重点句子,基础积累,翻译画线的句子,高考真题拓展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积累并记牢120个实词中的“及”“弥”“右”三字及次常用字“会”“引”。
(第1段)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
解释加颜色的词语①以( )②并( )③稍( )④迁( )⑤数( )⑥窥观( )⑦十余辈( )⑧当( )
因为都渐渐升迁,升任屡次 窥探观察 十几批抵押
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⑨丈人( )⑩行( )⑪假吏( )⑫置( )⑬币( )
对长辈的尊称辈 临时委任的使臣属官准备,备办财物
横线处翻译:汉武帝赞许他这种合乎情理的做法,就派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持节(出使匈奴),护送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趁此赠送丰厚的礼物,回报他的好意。(得分点:嘉、以、因、赂、答,“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
(第2段)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解释加颜色的词语①方( )②发( )③没( )④素( )⑤相知( )⑥候( )⑦幸( )⑧蒙( )⑨货物( )
正要打发,派遣陷入而不能脱身一向 相熟识,有交情拜访希望蒙受,得到 财物
(缑王)连同卫律所率领的那些被迫投降匈奴的人,暗地里一起密谋劫持单于的母亲阏氏归附汉朝。(得分点:将、阴、相与)
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第3段)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把)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解释加颜色的词语①生得( )②治( )③发( )④状( )⑤引( )⑥即( )
被活捉审理暴露,泄露情状,情况牵扯假使
事情到了如此地步,这样一定会牵连到我,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得分点:见犯、重、负)
(第4段)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解释加颜色的词语①受辞( )②虽( )③引( )④驰( )⑤坎( )⑥蹈( )
听取供词即使举,拿骑马坑
同“搯”,叩击、拍打(一说当作“焰”,熏)
⑦绝( )⑧息( )⑨舆( )
单于认为苏武节操壮烈,早晚派人探望、问候苏武,却把张胜逮捕监禁起来。(得分点:壮、候、问、收系)
(第5段)①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
解释加颜色的词语①当( )②相坐( )③拟( )
判处 相连坐(治罪)比画
苏武的伤渐渐痊愈,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会同判定虞常的罪,想趁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得分点:益、会、论、降)
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②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④然( )⑤膏( )⑥因( )⑦斗( )⑧若( )
这样滋润通过使……相斗你
你做人家的臣下和儿子,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主上,背弃双亲,在异族那里做俘虏,要见你干什么?(得分点:畔,“何……为”句式)
(第6段)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解释加颜色的词语①愈益( )②幽( )③雨( )④廪食( )⑤去( )⑥杖( )⑦网( )⑧檠( )⑨穷厄( )
更加囚禁作动词,下 官府发给的粮食同“弆”,收藏作动词,执、拄作动词,结网作动词,用檠矫正(弓弩) 困顿
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能放他回去。分开他的随从官吏常惠等人,分别囚禁到另外的地方。(得分点:羝、乳、别)
(第7段)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
解释加颜色的词语①明年( )②求( )③素( )④虚心( )⑤长君( )⑥除( )⑦劾( )⑧祠( )⑨不幸( )⑩更嫁( )
第二年访求一向 诚心 苏武的大哥苏嘉门与屏之间的通道判决祀 对去世的委婉说法 改嫁
你终究不能回归汉朝,白白地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您对汉朝的)信义又能在哪里显示呢?(得分点:亡、见)
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⑪女弟( )⑫系( )⑬春秋( )⑭亡常( )⑮夷灭( )⑯成就( )⑰亲近( )⑱蒙( )⑲诚( )
妹妹拘禁,关押 年纪 没有定规 诛灭,这里指全家杀尽 栽培,提拔 亲近之臣受的确
(第8段)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解释加颜色的词语①分( )②毕( )③效( )④至( )⑤通( )⑥沾衿( )⑦决( )
料想,断定尽献出极,最达
沾湿了衣襟。衿,同“襟”
(第9段)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解释加颜色的词语①诡言( )②具( )③陈道( )④如( )⑤让( )
欺骗说完全,详尽 陈述说明依照责备
单于看着身边的人十分惊讶,向汉使道歉说:“苏武等人的确还活着。”(得分点:谢、实在)
(第10段)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解释加颜色的词语①以( )②物故( )③凡( )④以( )
同“已”,已经 死亡共在……的时候
1.120个实词积累、识记(1)及
甲骨文 “及”是会意字,甲骨文上边是“人”字,下边是“又”字,像人手。合起来指手从后面抓住人。表示赶上。
连同,和,与牵连等到赶得上,比得上到,到达
【识记方法】 “及”的本义是“赶上”。由此引申出“比得上”“达到”等义。由“达到”引申出“趁着(那个时候)”“涉及”等义,再虚化为连词“与”
小篆 “弥”本来写作“彌”,是形声字,小篆从“弓”部,爾(即尔)声(古音相近)。表示将弓弦拉满后松开,后引申为“满”。
【识记方法】 “弥”的本义是“弥补”。“弥”原作“彌”,表示弓上加柲,增加弓的弹射力,这不正是“弥补”其本身的不足吗?弥补了不足之后,弓可以“长久”使用,故有“长久”之义。后又虚化为表程度的副词“更加”。
甲骨文 金文 “右”的甲骨文字形是一只右手的正面的形状。金文则加了一个“口”,意为“这是一只吃饭的手”,即右手。是“佑”的本字,表示“帮助”,后借用来表示右边。
上,古代以右表示地位尊或等级高
【识记方法】 “右”的本义是“右边(的手)”。“右手”的首要功能是吃饭时把食物送到口中去,所以“右”字有了“帮助”(这一意义后由“佑”体现)义;古人又以右为尊,故引申出“崇尚”义。
【阅读小迁移——解释加颜色字】 李斯以功大,位于众大臣之右( ),其侍从以为李斯必事事右( )己,皆处处骄纵,京城豪右( )之家亦避之不及,见李斯及其侍从出则立避于道之左右( )。
同“叛”,背叛同“毡”,毛织的毡毯同“弆”,收藏同“无”,没有同“现”,显示同“襟”,衣襟
适逢,恰巧会见会同聚会,会合必然,一定时机,机会
牵扯举,拿导引连接序文拉弓
名词作动词,下名词作动词,执、拄名词作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名词作动词,祀名词作状语,在夜里名词作状语,用剑
使动用法,使……回去名词作动词,滋润使动用法,使……相斗使动用法,使……投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豪壮
被动句 标志词:见被动句 标志词:为……所宾语前置句 标志词:何(疑问代词)、以(介词)宾语前置句 标志词:何(疑问代词)、以(介词)/汝(人称代词)、见(动词)(一说“为”是宾语前置标志)
宾语前置句 标志词:谁(人称代词)、为(动词)定语后置句 标志词:者
7.文化常识(1)匈奴:古代蒙古大漠和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最近的后裔是蒙古族,诗文中也有称其为“___”。(1)《汉书》:又称《前汉书》,它经几人之手始成,主要作者是东汉史学家_____,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______》《______》《______》并称“前四史”。
(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丈人:对_____的尊称。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微子》)。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4)单于出猎单于:_________的称号,意为广大之貌。此称号始创于匈奴著名的冒顿单于之父头曼单于,之后该称号一直沿袭至匈奴灭亡。而东汉三国之际,乌丸、鲜卑的部落也使用“单于”这个称号。
(5)匈奴与汉和亲和亲:也叫做“和戎”“_____”,是指________________与周边少数民族或者各少数民族首领之间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和目的而达成的一种政治联姻。宽泛意义上的和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而严格意义上的和亲始于汉代。自汉以后一直到清代,几乎所有的朝代都有次数不等、缘由各异的和亲。
高考文言断句专练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
A.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 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B.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 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C.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 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D.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 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
“桀”指的是上官桀,“安”指的是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所以“桀”和“安”之间应断开,由此排除C、D两项。“数疏光过失予燕王”和“令上书告之”为两件不同的事,主语都是“上官桀和上官安”,两句之间应断开,“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中间不能断开;“不降”的主语是“苏武”,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项。故选B。
【参考译文】苏武归汉第二年,上官桀及其子上官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苏武的儿子苏元因参与上官安的阴谋,而被处死。起初,上官桀、上官安父子与大将军霍光争权,多次逐条记录霍光的过失,送给燕王,让(燕王)上书(昭帝),告发霍光。又扬言说苏武出使匈奴二十年不投降,回来才授予典属国之职,霍光的长史杨敞没有功劳,却任搜粟都尉,霍光专权,肆意妄为。等到燕王等因谋反被杀,穷究与他们同谋的人,苏武平素与上官桀、桑弘羊有交情,(苏武为国立功之事)多次被燕王向皇帝申诉,苏武的儿子又参与谋反,因此廷尉上奏请求逮捕苏武。霍光把这个奏章压下,只免除了苏武的官职。
[2020·新高考Ⅱ卷(海南)]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20分)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久之,陆光祖为文选,擢瑞户部主事。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
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留中者数月。遂逮瑞下诏狱,究主使者。帝初崩,外庭多未知。提牢主事闻状,以瑞且见用,设酒馔款之。瑞自疑当赴西市,恣饮啖,不顾。主事因附耳语:“宫车适晏驾,先生今即出大用矣。”即大恸,陨绝于地。既释,复故官。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有御史偶陈戏乐,欲遵太祖法予之杖。百司惴恐,多患苦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再上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瑞无子。卒时,佥都御史王用汲入视,葛帏敝籯,有寒士所不堪者。因泣下,醵金为敛。小民罢市。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瑞生平为学,以刚为主,因自号刚峰,天下称刚峰先生。故所至力行清丈,颁一条鞭法。意主于利民,而行事不能无偏云。(节选自《明史·海瑞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B.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C.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D.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解答本题要注意各选项间不同之处。“昨闻海令为母寿”,这一行为发生在海瑞担任淳安知县期间,“令”是名词意为“县令,小令”,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中间不宜断开,排除C、D两项。“然素闻瑞名”,句中人物鄢懋卿的愤恨情绪与后句“敛威去”的做法相悖,所以此处“然”表转折,应在它之前断开,排除B项。故选A。原文加上标点为: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由各地州、府主持,考生来自全国各地。B.宦官也称太监,是古代宫中侍奉皇帝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C.晏驾是帝王死去的委婉说法,“晏”义为晚,晏驾指帝王车驾未能按时发出。D.执政指掌管国家政事,又指执掌国家大权的重臣,还可作为高级官员的通称。
[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考生来自全国各地”错误。考生应是来自本地的州、府,后续殿试的考生才是来自全国各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海瑞生活俭朴,时时关心国事。他担任淳安知县时,布衣粗食,老仆种菜;任职户部时,见皇上深居西苑,不亲理朝政,又独自上奏劝谏。B.海瑞劝谏皇上,不惧以死报国。皇上得疏大怒,命令火速捉拿,不要让他逃遁,但得知海瑞待罪于朝不会逃跑后,又细读疏文,并感动叹息。C.海瑞严厉执法,受到小人诋毁。他任南京右都御史时,因要求严明,部下怨恨,部属房寰惧遭揭发,又受怂恿,上疏诋毁,致使海瑞被迫退休。D.海瑞为人刚直,身后穷困窘迫。他生平以刚为主,虽然一心为民,但行事却有偏颇;他一生清廉自律,家境贫寒,死后竟至靠人凑钱殓葬。
[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C项,“致使海瑞被迫退休”说法错误,原文为“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皇上劝慰他,不让他辞官,最后死于任上,并未“被迫退休”。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有御史偶陈戏乐,欲遵太祖法予之杖。(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民罢市。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众多官吏一向偷安怠惰,海瑞以自己的行动加以纠正。有御史偶尔演戏奏乐,海瑞将要遵照太祖法规对他杖责。(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1分;“素”“矫”“杖”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市民停业悼念。灵柩经过江面,民众穿戴白衣帽两岸送行,洒酒祭奠而哭的人百里不绝。 (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1分;“表”“白衣冠”“酹”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解析] (1)句 “素”(一向、平素)、“矫”(矫正、纠正)、“杖”(名词用作动词,杖责)等, (2)句“丧”(灵柩)、“白衣冠”(名词用作动词,穿白衣戴白帽)、“酹”(洒酒祭奠)等。
14.海瑞在向明世宗上疏前,为什么要事先“市一棺,诀妻子”?请简要说明。(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自知触怒皇帝将死;②抱定必死的决心。(评分参考:意思对即可。)[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问题的原因归纳。由“自知触忤当死”可知他自知触怒皇帝将死,所以买了一口棺材,诀别妻子儿女;由“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可知他抱定了必死的决心,并不打算逃走,而是遣散僮仆,等待皇上降罪。
[参考译文]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乡试中举。(海瑞)代理南平县教谕,升任淳安县知县。(在任上)穿布衣吃粗米,让家中老仆种菜自给。总督胡宗宪曾经告诉别人说:“昨天(我)听说海县令给母亲祝寿,只买了二斤肉。”都御史鄢懋卿巡视部属(从淳安县)经过,海瑞对他们的招待都很简陋,说淳安县地方太小容不下车马。鄢懋卿非常愤恨。但是一直都听说过海瑞的名声,只好收敛威风离开了。很久以后,陆光祖任吏部文选清吏司郎中,他提拔海瑞为户部主事。当时世宗在位时日已久,不再上朝听政,深居皇宫西苑,专心一意斋戒祀神。总督巡抚大臣争相进献各种象征吉祥的瑞物,礼部官员往往就此上表祝贺,唯独海瑞一人上疏。世宗皇帝看了奏章大怒,把它扔到地下,回头对身边的人说:“赶紧把他抓起来,别让他逃走了!”宦官黄锦在一旁说:“此人一向有痴名。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冒犯皇上应当死,就买了一口棺材,诀别妻子儿女,在朝廷上待罪,家中僮仆也都打发走了没有留一个,是不会逃跑的。”世宗皇帝沉默不语。过了一会儿皇帝又拿出奏章来看,(就这样)一天之中看了好几遍,被感动而叹息,奏章留在司礼监好几个月。
于是命令逮捕海瑞,关进诏狱,追究主使他上疏的人。世宗刚去世时,外朝多不知道。提牢主事听到消息,认为海瑞将会受到任用,因此办了酒菜款待海瑞。海瑞自己猜测要被送到西市刑场受刑,于是就肆意吃喝,没有顾及其他。提牢主事趁便贴着海瑞耳语:“皇上刚刚已经驾崩,您马上就要出狱受到重用了。”海瑞随即十分哀恸,晕倒在地。海瑞获释后,恢复了原来的官职。神宗数次想召用海瑞,但被执政的大臣暗地里阻止了,于是就任他为南京右都御史。众多官吏一向偷安怠惰,海瑞以自己的行动加以纠正。有御史偶尔演戏奏乐,海瑞将要遵照太祖法规对他杖责。官员们惶恐不安,多对此叫苦不迭。提学御史房寰担心被检举揭发,想先下手发难,给事中钟宇淳又从中怂恿,房寰便两次上疏诬蔑海瑞。海瑞也屡次上疏要求告老回家,皇上劝慰他,不让他辞官。万历十五年,海瑞死于南京任上。海瑞没有儿子。去世之时,佥都御史王用汲前来探视,见他房中只有葛布做的帐子和空箱笼,过着一般寒士都不能忍受的生活。因而感动得流了泪,出面凑钱作为殓棺之用。市民停业悼念。灵柩经过江面,民众穿戴白衣帽两岸送行,洒酒祭奠而哭的人百里不绝。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03 《过秦论》-备战2024年新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之课内精选篇目梳理课件PPT,共5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复习重点,基础积累,基础夯实,囊括四海之意,荒之心,并吞八,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以致天下之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兼爱》-2023年新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之课内精选篇目梳理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复习重点,基础积累,基础夯实,纷乱之事,同“无”没有,重点梳理,劝勉勉励劝说劝告,通假字,多义实词,词类活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齐桓晋文之事》-2023年新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之课内精选篇目梳理课件PPT,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复习重点,基础积累奠基高考,基础夯实,偏偏却,恐怕可能,养活讲求,重点梳理,应该理所当然,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