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北京昌平高二(上)期末地理(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北京昌平高二(上)期末地理(教师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北京昌平高二(上)期末地 理2021.1 考生须知1. 本试卷共8 页,包含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 2. 请在试卷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考试编号。3. 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 在答题卡上,选择题、作图题用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 考试结束后,请交回答题卡、试卷和草稿纸。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 共 3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45 分)2019年10月1日10时15分,新中国成立 70周年大阅兵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据此,回答1~2题。1.阅兵开始时A.巴黎(东一区)夜色深沉 B.悉尼(东十区)夕阳西下C.里约热内卢(西三区)旭日初升 D.纽约(西五区)艳阳高照2.国庆节当天,天安门广场旗杆日影变动过程是菊花是一种短日照花卉,其开花期对日照时长非常敏感。当日照时长低于 10小时 30分时,某品种菊花才进入开花期。表1 为武汉市不同日期的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读表,回答3~4题。表 1日期日出时间日落时间3月1日6:4818:216月1日5:2119:209月1日6:0018:4612月1日7:0317:213.在自然状态下,该品种菊花在武汉市进入开花期的时间可能是A.3月 B.5月 C.8月 D.11月4.仅从光照角度考虑,下列四个城市中该品种菊花进入开花期的时间从早到晚依次是A.天津、武汉、济南、长沙 B.天津、济南、武汉、长沙C.长沙、武汉、济南、天津 D.济南、天津、武汉、长沙图1为某日20时地面天气图,读图,回答5~7题。5.此时刻,甲、乙、丙、丁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6. 图中A.甲地盛行上升气流,阴雨连绵 B.乙地有暖锋过境,气温升高C.丙地未来几日可能有霜冻现象 D.丁地受台风影响,为偏南风 7.丁地附近的天气系统A.夏季生成于我国的黄海海面 B.气压最低值处的风速为最大 C.移动路径受副热带高压影响 D.水平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雅安地处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除高寒山地外,总体气候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有“雨城天漏”之称。年降水日数在 200 天以上,且有 70%以上的降水发生在夜间,入夜开始飘落,天明云散雨收。图2 为雅安附近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据此,回答8~10 题。8.导致雅安“冬无严寒”的主要原因是①地处中高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②距海洋较近,具较强的海洋性③西北高山阻挡,冬季受寒潮影响小 ④山地背风坡,气流下沉中增温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 ③④9.雅安“雨城天漏”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锋面过境频繁 B.夏季风迎风坡 C.空气对流旺盛 D.气旋活动频发10.雅安多夜雨,主要是因为A.距海较近,夜晚受夏季风影响B.海拔较高,夜晚水汽遇冷凝结C.临近河流,夜晚水汽较白天多D.河谷地形,夜晚盛行上升气流公元 399年~412 年,僧人法显从长安出发,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最终返回建康。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图3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 11~13题。11.从长安至喀什途中A.荒漠景观广布 B.经常遭遇暴雨C.以牦牛为主要运输工具 D.大量采集野生水果为食12.《佛国记》中“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描述的区域可能是A.塔里木盆地 B.帕米尔高原 C.印度河上游谷地 D.斯里兰卡沿海平原13.法显5月~9月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返程途中总体A.顺风顺水 B.顺风逆水 C.逆风逆水 D.逆风顺水 图 4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 14~15题。14.图中岩层及构造A.①断层发生在玄武岩形成后 B.②处底部的地质构造是向斜C.③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 D.形成的先后顺序④①②③15.砂砾石层下界相对平坦而广阔,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地壳运动稳定,外力侵蚀 B.地壳运动稳定,外力沉积C.地壳持续抬升,外力侵蚀 D.地壳持续下降,外力沉积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境内的“岱崮地貌”分布广泛, 201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地质公园。崮属于“桌形山”或“方形山”类型,其典型特征是四周陡峭、顶端较平坦。崮的岩石中普遍含有三叶虫化石。崮顶之下梯田层层,沟壑舒展。图 5 为 “岱崮地貌”景观图。据此,回答16~17题。16.组成岱崮地貌的岩石类型及其形成年代可能是A.石灰岩 古生代 B.石灰岩 太古代C.花岗岩 中生代 D.玄武岩 新生代17.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该地可持续发展,岱崮地貌顶部最适宜A.开垦耕地,发展农业 B.保持原状,禁止开发C.植树种草,保护地表 D.修建亭榭,发展旅游近于环形的弯曲河段被称为河曲或蛇曲,通常形成于地势相对平坦,河流落差较小的草原、湿地等区域。图6为长江上游青海通天河景观照片,该河穿行于山脉之间,仿佛嵌入岩石深处,如游龙一般蜿蜒曲折,被称为嵌入式蛇曲,展现了另类的蛇曲之美。据科学考察,青藏高原在抬升到现在高度之前,曾经是低海拔、起伏和缓的夷平面。据此,回答 18~19题。18.通天河蛇曲具有另类之美的原因是A.位于青藏高原,落差大,立体感更强 B.地壳断裂下陷,峡谷幽长,更加柔美C.河流的侧蚀作用较为强烈,更加弯曲 D.河流流量大,水流急,水力资源丰富19.通天河嵌入式蛇曲的形成过程可能是A.流水下切、地壳抬升、河流凹岸堆积、凸岸侵蚀B.地壳抬升、流水下切、河流凹岸堆积、凸岸侵蚀C.平原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地壳抬升、流水下切D.平原河流凹岸堆积、凸岸侵蚀、地壳抬升、流水下切坝上高原(俗称“坝上”)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内蒙古高原南缘,平均海拔 1400-1600m。坝上地区水资源供应以地下水为主,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 84.12%。图 7为 2012年9月~2013年8月张家口北部坝上高原典型站雨量与地下水埋深对照图。据此,回答 20~22 题。20.坝上地区冬季地下水埋深变化较稳定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冰雪融水较少 B.地表封冻 C.生活用水少 D.森林覆盖率高21.6~8月影响坝上地区地下水埋深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温 B.气压 C.风速 D.降水22.4~6月坝上地区地下水位的变化可能造成A.牲畜大量死亡 B.海水入侵 C.地表植被枯萎 D.滑坡风险增加 哈拉湖是青海第二大湖,是咸水湖,湖泊面积625.06平方千米。该区域全年多大风,湖北岸和东岸可见沙堆或新月形沙丘。图8为哈拉湖流域示意图。据此,回答23~25题。23.哈拉湖流域河流A.流量大,季节变化小 B.有结冰期,汛期在夏季C.流速慢,通航能力强 D.属外流河,有凌汛现象24.甲河成为哈拉湖主要补给水源,其主要原因是A.甲河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B.受东南季风影响,迎风坡降水多C.发源于高山冰川,夏季融水量大 D.甲河干流长、支流多,径流丰富25.哈拉湖北岸和东岸沙丘和沙堆来源A.哈拉湖滨 B.疏勒河畔 C.哈尔科山 D.新疆地区“流冰”指的是随水流动的浮冰。每年 1~3月,鄂霍次克海北部的浮冰会南下到达日本北海道沿岸,形成著名的流冰旅游景观。图 9 为“鄂霍次克海位置” 示意图。据此,回答26~28题。26.下列四幅图中,能表示鄂霍次克海东部海域洋流的是27.推动鄂霍次克海浮冰南下的动力可能是①洋流 ②海陆风 ③季风 ④地球自转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28.鄂霍次克海浮冰的形成与黑龙江密切相关,其主要原因是A.凌汛明显,带来大量冰块 B.江水流动,推动浮冰运动C.汇入淡水,易凝结成浮冰 D.冲散海冰,避免海面封冻 植被覆盖度是指植被(包括叶、茎、枝)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百分比。气候、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一个地区的植被覆盖度。图10为我国某山脉 4~10月南、北坡植被覆盖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29~30小题。29.该山脉可能为A.天山 B.阴山 C.秦岭 D.南岭30.该山脉2900米以上植被覆盖度下降的主导因素是A.土壤 B.水分 C.光照 D.热量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55 分)31.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2019年12月18 日,在乌鲁木齐(43°46′N,87°36′E)经营餐饮业的小明和朋友自驾前往广州。12月 22日(冬至)黎明时到达广东韶关(24°48′N,114°E),小明的 手机显示韶关的日出时间是 7:06、正午太阳高度为41°46′,而此时他们的家乡乌鲁木齐 还是夜深人静。12月 23日到达广州,参加中国国际餐饮交易博览会(广州站)。 (1)在图11中绘制韶关冬至日的太阳高度变化曲线,并标出正午太阳高度数值和日出、 日落时间。(4分)(2)从地球运动的角度,分析冬至日韶关日出时,乌鲁木齐还是夜深人静的原因。(6分) (3)说出小明驾车从乌鲁木齐到达广州期间,广州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4分) 32.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冰岛位于北大西洋和北冰洋的交汇处,被誉为“冰火之国”,地狭人稀,环境优美,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北京某中学生暑假和父母去冰岛旅游,发现当地天气变化无常,雨雾较多,降水量大体呈现出西南多,东北少特点。图12 为冰岛地形图。(1)分析冰岛成为“冰火之国”的自然原因。(5分) 冰岛的首都为雷克雅未克,环境优美,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球最幸福快乐的城市之一。表 2该地当地的降水情况。表2 雷克雅未克月平均降水情况月份(月)123456789101112降水量(mm)757182584450676093867376(2)根据表中数据绘制雷克雅未克降水状况变化曲线图,描述其降水特征并分析原因。(7分) 该学生了解到冰岛的能源工业十分发达,是世界上可再生能源比例最高的国家。 (3)说出两种冰岛主要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并说明其丰富的原因。(6分) 33.图13是“我国某条河流流量与气温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 分)(1)比较该河流甲、丙两时段流量的增加状况,说明其差异产生的原因。(3分) (2)分析乙时段河流流量较小的原因。(5 分) (3)近几十年来,该河水量明显减少,甚至夏季出现断流现象,请分析其原因。(4 分) 34.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1分)洱海是滇西高原最大的断陷湖泊,海拔 1972米。西洱河是洱海的泄水通道,河道全长23千米,天然落差约610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因西洱河电站的建设需要,疏挖了西洱河。随着流域内耕地面积增加、植被覆盖率降低,加之众多人类活动的影响,九十年代开始,洱海流域不断出现了“生产生活对湖体过度侵蚀”“流域污染日益加重”等一系列连锁问题。近年来,当地采取“修山育林—净田治河—增容保水”的综合措施整治洱海流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图14 为洱海地区山川地势图。(1)地壳运动塑造了洱海流域整体地势格局,分析其对洱海流域水系和植被的影响。(5分) (2)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说明“修山育林—净田治河—增容保水”的积极作用。(6分)
2021北京昌平高二(上)期末地理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ABDBDCCDBD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DADAACACB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DCBCABBCCD31.(14分)(1)略(4分:正午太阳高度、日出时间、日落时间、曲线各1分)(2)两地相差约30经度,韶关在东,乌鲁木齐在西,受地球自转影响,韶关日出早,乌鲁木齐日出晚,两者地方时约差2小时。韶关日出时乌鲁木齐地方时才凌晨5点左右,乌鲁木齐纬度较高,冬至日夜更长(一年中夜最长),因而夜深人静。(6分)(3)昼短夜长 18日至22日昼渐短夜渐长,22日昼最短、夜最长,22日至23日昼渐长夜渐短。(4分)32.(18分)(1)冰岛地处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冰岛纬度较高,以山地,高原为主,海拔较高,气温低,降水丰富,冰川广布,故冰岛被称为“冰火之国”。(5分)(2)绘图略(3分) 年降水量800mm左右,降水丰富,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冰岛西南部地处中纬西风带的迎风坡;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更大,增湿作用明显;气旋活动频繁,多阴雨天气。常年受海洋和中纬西风影响,降水季节分配均匀。(4分)(3)能源类型:地热能(必答)、水能或风能。地热能成因:位于美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生长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岩浆活动频繁。或水能成因: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或风能成因:受盛行西风控制时间长,发电量稳定。(6分)33.(12分)(1)甲时段以季节性积雪补给为主,流量增加较少;丙时段气温更高,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流量增加更大。(3分)(2)4~5月,随着气温的升高,蒸发量增加,季节性积雪的融化量不断减少,补给河流的水量减少;同时,农业用水量较大,致使河流流量较小。(5分)(3)人类活动规模扩大,沿岸过度使用水资源;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退缩。(4分)34.(11分)(1)地壳断陷运动,形成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势特点,使径流由四周向中间流,汇入湖盆形成湖泊;地壳断陷运动,增大流域内地势高差,植被分布出现垂直差异。(5分)(2)修山育林,增加山区植被覆盖率、提高森林的涵养水源功能、加强流域的水土保持; 净田制河,治理水污染,改善水质,防止水质恶化;增容保水,恢复湖泊面积和水量,增强湿地环境功能。(6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北京昌平高一(下)期末地理(教师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南半球人口数量少的原因主要是,该村空间布局的演变过程,反映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北京昌平高二(上)期末地理(教师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该照片拍摄时间最可能是, 图中, 图中地质现象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碓臼峪岩石类型为图中的, 冰岛火山断裂带大致走向为, 冰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北京昌平高二(上)期末地理(教师版),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