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PPT课件(共22页)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38694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PPT课件(共22页)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38694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PPT课件(共22页)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38694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PPT课件(共22页)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386948/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PPT课件(共22页)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386948/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PPT课件(共22页)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386948/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PPT课件(共22页)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386948/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PPT课件(共22页)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386948/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初中人教部编版穿井得一人授课课件ppt
展开吕不韦(?——公元前235年)战国末期卫国濮阳(在今河南省)人。原为富商,在赵国都城邯郸曾与当时作为人质的秦国公子子楚交往,后人秦游说华阳夫人,立子楚为太子。子楚继承王位(即庄襄王),任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庄襄王死后,13岁的嬴政继位为秦王,吕不韦继任相国,称为“仲父”。吕不韦门下有食客三千,家僮万人。公元前238年,嬴亲自理政,次年吕不韦被免职,后忧惧自杀。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秦相吕不韦命他的门客集体撰写。全书160篇,由12"纪”、8“览”、6“论”三部分组成。因书中有8“览”,所以又称这部书为《吕览》。该书由于是集体著述,思想很不统一。以儒家、道家为主,兼采法家、墨家、名家、农家各派的学说,后人称它为“杂”家的代表著作。该书的文字朴实简劲,对司马迁的《史记》创作有显著影响。东汉高诱注本为善。
短文《穿井得人》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有开端、发展、结局,但最后也未点出寓意。全文共3节,分三层。 第一层(第1节)叙述宋国姓丁人家因为要到外面打井水用,常要占一个劳动力。后来自家打了井,趣说为“穿井得一人”。
第二层(第2节)别人并未懂这话,就把丁氏的话传开了,直传到国君那里。 第三层(第3节)丁氏告诉国君使者自己的话的真正意思。
译文: 宋国有一姓丁的人家,家中没有井,经常派一个人在外专管打水。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从井里打水浇地汲水,从下往上打水。
等到他家打了水井之后,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译文: 有人听到这话以后就传播给其他人,说: “丁家打井,从井中发现了一个人。”
代词,指丁家人说的那句“吾穿井得一人”。
得到,这里指“发现”。
全国的人都相互谈论这件事,直到传入宋国国君的耳朵里。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译文: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
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了一个劳动力,不是说在井中发现了一个人。”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译文: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1)古今异义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古义: 应答,回答
(2)词性活用
方位名词活用为状语,向东。
闻之于宋君 子将安之 得一人之使 有闻而传之者 闻之于宋君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以故东迁 闻之于宋君 非得一人于井中
闻之于宋君( )
被动句:闻之于宋君(“于”表被动。译为:被宋君听到了。)
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他家打井得到了一个劳动力。
2.你认为产生误传的关键一词是什么?为什么?
关键一词是“人”。因为“人”可指人,也可指劳动力。丁家本意是(打井后)节省一个人的劳力;话语传出后转变为“得到一人”。
3.请分别从丁氏的角度和传之者的角度说说我们应该汲取什么教训?
从丁氏的角度来看: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
从“有闻而传之者”的角度来看:不要听到什么传闻之后就外传,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不要人云亦云,听到风就是雨,以致于以讹传讹。
4.这位国君的做法说明了什么?
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理的唯一途径。
丁氏无井——出溉汲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国君调查——得一劳力(省一人)
写作方法 《穿井得人》幽默风趣。故事中因对话中有一个多义词(“人”,可指人也可指劳动力)或把“得(需要)(得到)两音义混用,而被人误解,结果越传越远,居然传到国君耳朵里去了。最后道出真相,事实与传言相差太大,不禁令人发笑。文章就是在笑中教育了人们不可轻信传言。
2、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自己考查的话。
3、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调查研究,去伪存真。
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021学年第六单元22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七彩课堂,精品ppt课件: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六单元22 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精品ppt课件,文件包含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2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优质课件pptx、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2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优秀教案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七年级上册穿井得一人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穿井得一人备课ppt课件,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作品介绍,诵读经典,文言积累,文本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七年级上册穿井得一人课堂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七年级上册穿井得一人课堂教学课件ppt,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寓言四则,学习目标,蚊子和狮子,智者胜,骄者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