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寿张集镇中学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寿张集镇中学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绝密★启用前
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寿张集镇中学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16.0分)
1.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海水晒盐 B. 葡萄酿酒 C. 冰雪融化 D. 矿石粉碎
2. 今年我市部分地区的小麦得了“软骨病”,出现倒伏现象,为预防这种现象的发生。应提前施用的化肥是( )
A. K2SO4 B. CO(NH2)2 C. NH4H2PO4 D. NH4NO3
3.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 两个氢原子:H2 B. 铝离子:Al+3
C. 三个氮分子:3N2 D. 硫酸铁:FeSO4
4.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措施和行为不利于留住“绿水青山”的是( )
A. 为了购物方便,提倡使用塑料袋 B. 减少城市雾霾,提倡公交出行
C. 积极参加义务植树,增加绿地面积 D. 生活垃圾分类投放
5. 人体健康与化学物质和元素的含量有密切联系,人体缺钙会引起( )
A. 贫血 B. 骨质疏松 C. 食欲不振 D. 甲状腺肿大
6. 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稀释浓硫酸
B.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量取液体
D. 蒸发食盐水
7. “珍爱生命,保障安全,守护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发生轻度煤气中毒,立即转移到通风的地方
B. 室内失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C. 发现厨房内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抽油烟机排气
D. 为延长食品的保质期,生产中添加过量防腐剂
8. 某钠盐溶液中含有Cl−、OH−、CO32−三种阴离子,仅用一份样品溶液,利用下面的试剂与操作就可将溶液中的三种阴离子依次检验出来,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
①滴加Mg(NO3)2溶液 ②过滤 ③滴加AgNO3溶液 ④滴加Ba(NO3)2溶液。
A. ①②④②③ B. ④②①②③ C. ③②①②④ D. ④②③②①
9. 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合成纤维和羊毛
取样,分别点燃,闻气味
B
除去CO2中的少量HCl气体
先通过足量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C
除去NaOH溶液中的Na2CO3
加入过量澄清石灰水,充分反应后过滤
D
检验CO2气体
用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内,观察火焰是否熄灭
A. A B. B C. C D. D
10.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t2℃时,将40g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90g
B. 图中P点所表示B物质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C. A物质中混有少量的B物质,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A物质
D. 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3℃(忽略水的蒸发)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6.0分)
11.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让“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1)“山更绿”离不开绿色植物。
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可有效减缓温室效应。酸雨不利于植物生长,向煤炭中加入______(填“石灰石”或“烧碱”)作为固硫剂制成型煤,燃烧后产生的SO2转化为硫酸盐留在灰渣中,从而达到减少污染的目的。
(2)“水更清”就得保护好水资源。
①“水循环”是自然界中的重要循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其三态变化实现的
B.太阳为水分子提供了能量
C.天然循环实现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D.循环过程中水分子之间间隔没有变化
②如图是自来水厂净化水的主要步骤,有关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步骤Ⅰ中可加入明矾作絮凝剂
B.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
C.步骤Ⅳ的作用是消毒杀菌
D.净化后的水为纯净物
(3)“空气更清新”要通过监测防治、技术创新提高空气质量。“低碳”是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提高空气质量的重要途径。如图所示的流程是通过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实现“低碳”,从而更好地通过化学反应为人类造福。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_。
A.水转变成氢气的过程实现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B.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的作用下的反应产物是混合物
C.二氧化碳不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D.上述流程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12. 化学来源于社会,服务于社会。
(1)防控新型冠状病毒传播要科学使用消毒剂。常用消毒剂中有84消毒液,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
(2)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载运工具亮相北京冬奥会。氢燃料电池利用氢气和氧气在铂(Pt)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反应。从环保角度看,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是 。
(3)“感知宇宙奥秘,放飞航天梦想”,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进行了太空授课,实验中用到了小苏打,其化学式为 。
(4)铜曝露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其反应原理:2Cu+H2O+O2+X=Cu2(OH)2CO3,其中X物质的化学式为 。
13. 2004年4月16日,重庆天原化工厂发生氯气泄漏,事故现场出现大量白雾,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氯气是一种黄绿色并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可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次氯酸).
(1)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事故现场产生白雾的原因是______.
(2)消防官兵抢险时,配戴的防毒面具中装有活性炭,其作用是______.他们喷洒大量的某种溶液来消除或减轻污染,这种溶液最好是______.
14. 节能减排中“减排”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合理利用二氧化碳。科学家在一定条件下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1)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填化学式)。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通过分析该反应的微观过程。可以获得的信息是 (写出一条即可)。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5. 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测定某品牌碳酸饮料中CO2的含量,设计如下实验步骤:
①将250mL瓶装碳酸饮料放在冰箱中冷冻一段时间(未结冰);
②将饮料从冰箱内取出,迅速加入质量分数为50%NaOH溶液5mL;倒转饮料瓶,轻轻振荡,然后放置恢复至室温,作待测液;
③按如图连接实验装置。取50mL待测液置于装置B的锥形瓶中,关闭开关K,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向锥形瓶中注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关闭活塞;
④打开开关K,向装置中鼓入空气,一段时间后,将C装置中的物质过滤、洗涤、烘干、称量质量。
资料:
①CO2与足量Ba(OH)2反应生成BaCO3沉淀。
②碱石灰是CaO与NaOH的固体混合物。
③实验中各种溶液的密度都视为1g/mL。
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完成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过程中,C装置中的现象是 。
(2)装置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装置D的目的是 。
(3)步骤①冷冻碳酸饮料的目的是 。
(4)步骤④鼓入空气的目的是 。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
16. 小明同学在整理实验室时发现了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他认为该溶液可能变质了,于是邀来小琳和小可,对该溶液中溶质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猜想与假设】
小可认为该溶液中溶质是NaOH;
小琳认为该溶液中溶质是Na2CO3;
小明却认为该溶液中溶质是 (填化学式)。
【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显中性:碳酸钡难溶于水。
【进行实验】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
小可取适量该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②
小琳取适量该溶液,滴入几滴氯化钡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③
小明取适量该溶液,滴入过量氯化钡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④
小明取适量实验③所得的上层清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实验结论】
(1)根据实验①和②可以得出结论: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同学的猜想一定是错误的,原因是 。
(2)根据实验③和④,你认为小明同学的猜想 (填“正确”或“错误”)。
【反思与交流】
(1)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2)实验室为了防止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正确的措施是 (写出一条即可)。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17. 在抗击新冠疫情中,75%的医用酒精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可以有效的杀死新冠病毒,因此成为人们消毒杀菌的主要药品。按要求计算:
(1)乙醇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2)9.2g的乙醇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______g。
18. 某硫酸厂欲测定排放的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假设废水中只含硫酸一种溶质),取废水样品200g,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废水中硫酸的质量随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变化如图所示。
(1)要配制80g 5%的氢氧化钠溶液,需氢氧化钠固体质量为 ______ g。
(2)计算该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 (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葡萄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C.冰雪融化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矿石粉碎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B。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学变化的分类的掌握,难度系数不大。
2.【答案】A
【解析】解:为增强农作物的抗倒伏能力、减少农业损失,应该适量增加施用的肥料是钾肥。K2SO4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A、K2SO4中含钾元素属于钾肥,故A正确;
B、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B错;
C、NH4H2PO4中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故C错;
D、NH4NO3中含氮元素属于氮肥,故D错。
故选:A。
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可以判断物质中是否含有钾元素,如果含有钾元素就属于钾肥。钾肥能使农作物抗倒伏、抗病虫害
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化肥对农作物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3.【答案】C
【解析】解:A、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两个氢原子表示为2H,故A错误。
B、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铝离子表示为Al3+,故B错误。
C、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三个氮分子表示为3N2,故C正确。
D、硫酸铁中硫酸根化合价为−2,铁元素化合价为+3,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硫酸铁的化学式为Fe2(SO4)3,故D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4.【答案】A
【解析】解:A、使用塑料袋会造成白色污染,不利于留住“绿水青山”;
B、减少城市雾霾,提倡公交出行,有利于保护环境,利于留住“绿水青山”;
C、积极参加义务植树,增加绿地面积,有利于保护环境,利于留住“绿水青山”合;
D、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有利于保护环境,利于留住“绿水青山”;
故选:A。
根据保护环境的措施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环境保护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5.【答案】B
【解析】解:钙主要存在于骨胳和牙齿中,使骨骼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幼儿和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
故选:B。
根据钙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熟记人体化学元素的分类、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缺乏症、摄入时的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答案】C
【解析】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C。
A、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7.【答案】A
【解析】解:A、发生轻度煤气中毒,立即转移到通风的地方,故选项说法正确。
B、室内失火时,不能立即打开所有门窗,否则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故选项说法错误。
C、发现厨房内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抽油烟机排气,会产生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
D、防腐剂能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可依法添加使用,不能过量使用,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A、根据发生轻度煤气中毒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打开门窗,空气流通,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或遇电火花等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防腐剂能延长食品的保质期,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要依法添加使用防腐剂、防止爆炸的措施、煤气中毒的处置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B
【解析】解:检验氯离子用硝酸银溶液;检验氢氧根离子可用硝酸镁溶液;检验碳酸根离子可用硝酸钡溶液;由于银离子均能与氯离子、碳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沉淀,镁离子能与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沉淀,钡离子只能与碳酸根离子结合,则先加入Ba(NO3)2溶液,检验出碳酸根离子,过滤除去生成的沉淀;然后加入Mg(NO3)2溶液,检验出氢氧根离子,过滤除去生成的沉淀;最后加入AgNO3溶液,检验出氯离子,故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④②①②③。
故选:B。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解题时要注意检验的顺序.
9.【答案】A
【解析】解:A、取样,分别点燃,闻气味,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产生特殊气味的是合成纤维,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合理。
B、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不合理。
C、Na2CO3能与过量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钙(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不合理。
D、检验CO2气体,应使用澄清石灰水,不能使用燃着的木条,故选项实验方案不合理。
故选:A。
A、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B、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C、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D、根据二氧化碳气体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0.【答案】D
【解析】解:A、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40g,即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40g,则50g水中最多溶解20g,t2℃时,将4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70g,故A错;
B、P点在B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属于不饱和溶液,故B错;
C、因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受温度影响较大,提纯的方法是降温结晶,故C错;
D、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3℃(忽略水的蒸发),A和B物质的溶解度变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升温后还是B>A,C物质升温后,溶解度变小,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所以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3℃(忽略水的蒸发)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故D正确。
故选:D。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1.【答案】石灰石 D D AB
【解析】解:(1)烧碱腐蚀性强、且价格高。酸雨不利于植物生长,所以向煤炭中加入石灰石作为固硫剂制成型煤,燃烧后产生的SO2转化为硫酸盐留在灰渣中,从而达到减少污染的目的。故填:石灰石;
(2)①A.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其三态变化实现的,选项说法正确;
B.太阳为水分子提供了能量,选项说法正确;
C.天然循环实现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选项说法正确;
D.循环过程中水分子之间间隔发生了变化,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②A.步骤Ⅰ中可加入明矾作絮凝剂,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加速其沉降,选项说法正确;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所以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选项说法正确;
C.自来水经消毒杀菌后才能输送到用户,所以步骤Ⅳ的作用是消毒杀菌,选项说法正确;
D.净化后的水中仍含有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3)A、根据图可以知道,水转为为氢气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正确;
B、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产物为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等混合物,正确;
C、根据以上信息可知,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资源。错误;
D、开始二氧化碳是反应物,而最后二氧化碳是生成物,所以可以循环使用的是二氧化碳,不包含一氧化碳。错误;
故选:AB。
(1)根据减少煤炭燃烧产生二氧化硫的方法来分析;
(2)根据水的天然循环过程与原理、水净化的原理与方法来分析;
(3)根据给出的转化关系对应的过程分析每个对应的问题,或者直接分析每个问题,从给出的信息中找对应的信息。
读图,从中获得解答题目所需的信息,所以在解答题目时先看解答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读给出的图进而去寻找解答有用的信息,这样提高了信息扑捉的有效性。解答的问题实际上与复杂的转化图相比,其实很简单很基础,或者可以说转化图提供的是情境,考查基本知识。
12.【答案】+1 燃烧产物是水,对环境无污染 NaHCO3 CO2
【解析】解:(1)次氯酸钠(NaClO)中,钠元素化合价是+1,氧元素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故答案为:+1;
(2)从环保角度看,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是燃烧产物是水,对环境无污染;故答案为:燃烧产物是水,对环境无污染;
(3)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HCO3;故答案为:NaHCO3;
(4)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不变。在2Cu+H2O+O2+X=Cu2(OH)2CO3中,反应前有:2个铜原子、2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反应后有:2个铜原子、2个氢原子、1个碳原子和5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中含有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即X的化学式为CO2;故答案为:CO2。
(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2)根据氢气燃烧的产物来分析;
(3)根据物质的名称、俗称以及化学式来分析;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但涉及知识点较多,基础知识的熟练运用对于解答类似问题会有较大帮助。
13.【答案】+1 氯气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盐酸小液滴悬浮于空气中,产生白雾 吸附有毒气体 氢氧化钙溶液(或其它碱性溶液)
【解析】解:(1)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x+(−2)=0;x=+1;氯气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盐酸小液滴形成白雾;
(2)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够吸附色素、异味、有毒气体等,常常用于救援人员使用的防毒面具.根据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所以利用碱液吸收,发生中和反应.
故答案为:(1):+1;氯气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盐酸小液滴悬浮于空气中,产生白雾;
(2)吸附有毒气体、氢氧化钙溶液(或其它碱性溶液).
(1)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
根据氯气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盐酸小液滴形成白雾,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2)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够吸附色素、异味、有毒气体等,常常用于救援人员使用的防毒面具.进行解答;根据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利用碱液吸收,中和反应;反应完全,速度快,中和氯气彻底快捷进行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14.【答案】CH4 4H2+CO2=一定条件CH4+2H2O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解析】解:由反应的微观图可得,该反应的方程式为4H2+CO2=一定条件CH4+2H2O
(1)有机物是指除碳酸、碳的氧化物及碳酸盐之外的含碳化合物,则四种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甲烷,故答案为:CH4;
(2)由分析可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H2+CO2=一定条件CH4+2H2O,故答案为:4H2+CO2=一定条件CH4+2H2O;
(3)通过分析该反应的微观过程。可以获得的信息是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或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故答案为: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1)根据有机物的概念进行分析;
(2)根据微观反应图进行分析;
(3)根据微观反应图中的信息解答。
此类问题的解析可以根据具体的原子和微观反应图写出化学方程式进行解答,难度不大。
15.【答案】产生白色沉淀 CO2+2NaOH=Na2CO3+H2O 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C装置吸收,影响实验结果 增大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防止二氧化碳逸出 使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C装置吸收
【解析】解:(1)待测液中含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钠,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氢氧化钡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水,故C装置中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
(2)装置A中发生反应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装置D的目的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C装置吸收,影响实验结果;
(3)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加,故步骤①冷冻碳酸饮料的目的是:增大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防止二氧化碳逸出;
(4)步骤④鼓入空气的目的是:使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C装置吸收,防止影响实验结果。
故答案为:(1)产生白色沉淀;
(2)CO2+2NaOH=Na2CO3+H2O;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C装置吸收,影响实验结果;
(3)增大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防止二氧化碳逸出;
(4)使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C装置吸收。
(1)根据待测液中含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钠,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氢氧化钡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水进行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装置D的目的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分析;
(3)根据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加进行分析;
(4)根据鼓入空气的目的是:使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C装置吸收,防止影响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6.【答案】NaOH、Na2CO3 Na2CO3 小可 产生沉淀,溶质一定含有碳酸钠 正确 CO2+2NaOH=Na2CO3+H2O 密封保存
【解析】解:【猜想与假设】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则溶质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故答案为:NaOH、Na2CO3。
【实验结论】(1)加入酚酞变红,说明溶液显碱性,加入氯化钡产生沉淀,说明含有碳酸钠;小可的猜想不含有碳酸钠,因此看不到沉淀,但是实验现象产生的沉淀,所以其猜想一定不成立;
故答案为:Na2CO3;小可;产生沉淀,溶质一定含有碳酸钠。
(2)加入足量氯化钡产生沉淀,说明含有碳酸钠,然后在上层清液加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说明含有氢氧化钠,所以溶质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小明猜想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反思与交流】(1)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所以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故答案为:CO2+2NaOH=Na2CO3+H2O。
(2)为了避免与二氧化碳接触,需要密封保存;
故答案为:密封保存。
【猜想与假设】根据氢氧化钠是否全部变质分析回答此题;
【实验结论】(1)根据实验现象推断此题;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
(2)根据实验结果得出溶质组成;
【反思与交流】(1)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
(2)根据实验过程总结保存方法。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17.【答案】3:2 4.8
【解析】解:由乙醇分子的结构示意图,一个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1)乙醇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6)=3:2。
(2)9.2g的乙醇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9.2g×12×212×2+1×6+16×100%=4.8g。
故答案为:
(1)3:2;
(2)4.8。
(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8.【答案】4 2.45%
【解析】解:(1)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80g×5%=4g,故填:4;
(2)设200g废水中硫酸的质量为x
2NaOH+H2SO4=2H2O+Na2SO4
80 98
80g×5% x
8080g×5%=98x
x=4.9g
该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4.9g200g×100%=2.45%
故填:2.45%。
根据图像提供的信息结合化学反应的方程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张集镇初级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四),共6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寿张集镇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共4页。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寿张集镇中学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食品中富含糖类的是, 下列与水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