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年山东省济宁学院附中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2023年山东省济宁学院附中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第1页
    2023年山东省济宁学院附中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第2页
    2023年山东省济宁学院附中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第3页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年山东省济宁学院附中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济宁学院附中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流程题,简答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山东省济宁学院附中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16.0分)
    1.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 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色素 B. 用硫酸铜对游泳池水消毒
    C. 用稀有气体制作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D. 用汽油洗去金属表面的油污
    2. 分类思想是化学学习中的一种重要思想,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A. 氯化钠、碳酸钾、硝酸银、硫酸铵——盐
    B. 氧化铜、水、过氧化氢、氧气——氧化物
    C. 烧碱、纯碱、熟石灰、生石灰——碱
    D. 甲烷、醋酸、乙醇、碳酸氢钠——有机物
    3. 善于归纳知识,有利于培养素质。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B化学与生活
    ①化合反应S+O2=点燃SO2
    ②分解反应H2CO3=H2O+CO2↑
    ③置换反应C+2CuO=高温2Cu+CO2↑
    ④复分解反应CO2+2NaOH=Na2CO3+H2O
    ①除去餐具油污——用洗洁精乳化
    ②人体缺乏维生素A——引起夜盲症
    ③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④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点燃后闻气味
    C化学实验数据记录
    D化学中常见的“三”
    ①用10ml量筒量取7.25mL水
    ②用pH试纸测得苹果汁的pH为3.2
    ③用托盘天平称取5.6g铁粉
    ①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
    ②合金、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三大合成材料
    ③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

    A. A B. B C. C D. D
    4.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对①~⑥表示的有关化学用语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Ne
    ②Fe
    ③Fe2+
    ④H2O2
    ⑤NaCl
    ⑥SO42−
    A. ③⑥表示离子,其中③表示铁离子,⑥表示硫酸根离子
    B. 能表示一个原子的是①②,表示一个分子的是④⑤
    C. ②和③属于同种元素,但是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D. ④中的数字2表示H2O2中有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
    5. 除去下表中各物质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操作均正确的是 (    )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与操作
    A
    KNO3
    NaCl
    加水溶解、蒸发结晶、过滤
    B
    CO
    CO2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
    Na2SO4溶液
    MgSO4
    加氢氧化钡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过滤
    D
    NaCl
    Na2CO3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蒸发结晶

    A. A B. B C. C D. D
    6. 如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2是对某物质的饱和溶液进行实验时的变化情况,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 t1℃时,乙溶液和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B. t3℃时,50g水中加入30g甲形成80g溶液
    C. 将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
    D. 如图2,滴入水后,饱和溶液变浑浊,则该饱和溶液的溶质是甲
    7. 通过一步化学反应,不能实现下列物质间转化的是(    )
    A. Fe2O3→CO2→CO→Cu→Ag B. Na2CO3→CaCO3→Ca(OH)2
    C. CH4→CO→CO2 D. Fe(OH)3→FeCl3→Fe(NO3)3
    8. 下列各组实验方案中合理的是 (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分离KCl和BaCl2的混合溶液
    加入过量的K2CO3溶液,过滤、洗涤,再向滤渣中加适量的稀盐酸
    B
    验证并除去氧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蓝色)、浓硫酸、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
    C
    检验NaOH是否完全变质
    取样加水后滴加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
    D
    鉴别氢氧化钠、硝酸铵、碳酸钙、氯化钠四种固体
    分别取样,加足量水,观察现象

    A. A B. B C. C D. D
    9.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
    A. 向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加入铁粉至过量
    B.  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镁、铁、锌三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C. 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CaO固体
    D. 分别向等质量的铝和铁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
    10. 某待测液中可能含有大量Mg2+、Cu2+、Fe3+、K+、H+、Cl−、SO42−、OH−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现通过以下实验进行检验:
    (1)取少量待测液,仔细观察,呈无色;
    (2)向上述待测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先无明显现象,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
    (3)向滤液中滴入BaCl2溶液,无现象;滴加酚酞溶液变红。
    由上述实验得出的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待测液呈无色,一定不存在Cu2+、Fe3+
    B. 该待测液一定存在的离子H+、Mg2+、Cl−
    C. 该待测液可能存在的离子K+、Cl−
    D. 该待测液一定不存在的离子Cu2+、Fe3+、SO42−、OH−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
    11. 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现有几种物质:活性炭、熟石灰、甲烷、硝酸钾、小苏打、苛性钠、氧气、铁。请选择以上相应物质的化学式填空:
    (1)食品工业中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 ______ 。
    (2)农业上使用的一种复合肥 ______ 。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______ 。
    12. 根据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1)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______ 。
    (2)写出由B、C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并且标出各元素的化合价 ______ 。

    13. 学习了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性质后,发现有很多不同类别的物质在发生反应时都有盐生成(其它物质省略),如图所示。请回答:
    (1)若盐是硫酸镁,则在已显示的变化中可以通过置换反应来实现的有 ______ (填序号)。
    (2)图中⑤处应补充的文字是 ______ 。(写一种,不能与图中已有信息重复)
    (3)若盐是硫酸钠,则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4)若盐是硝酸铜,由⑦来实现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三、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4. 有一包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钙、碳酸钠、硫酸钠、硫酸铜、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同学为了确定其确切组成,做如下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推理,把相应的物质的化学式填在表中的空格内。
    实验内容和步骤
    实验现象结论
    (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粉末,注入足量的水充分振荡
    溶液无色透明,没有沉淀物
    原粉末中肯定不含的物质是: ______ 。
    (2)取少量上述溶液滴入足量的 ______
    有气泡产生
    由步骤(2)、(3)、(4)可知,原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______ 。
    (3)取步骤(2)中反应少量的溶液滴入足量的 ______ 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4)取步骤(3)反应后上层清液滴入 ______ 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四、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15. 在抗击“新冠肺炎病毒”期间,消毒剂在公共场所进行卫生防疫时发挥着重要作用,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高效、广谱、安全的杀菌消毒剂。以粗盐水(含可溶性杂质MgSO4、CaCl2)为原料,制取ClO2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固体乙的成分是 ______ 。
    (2)加入适量盐酸的作用是 ______ 。
    (3)请写步骤④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16. 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具有重要意义。某机械厂金属废料的成分是Zn、Cu、ZnO和CuO,某化学小组利用该金属废料回收铜并制作氧化锌和硫酸铜。请回答下列问题。回收铜并制作氧化锌,实验方案如图:

    (1)步骤Ⅰ所得滤液a中溶质的成分是 ______(填写化学式)。
    (2)步骤Ⅲ加入的试剂甲的名称是 ______。
    (3)步骤Ⅳ加入适量NaOH溶液的目的是 ______。
    (4)写出“焙烧”氢氧化锌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六、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
    17.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1)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几种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实验室用AE装置组合制取某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用E装置收集该气体,气体从 ______ (填“a”或“b”)端进入。
    ②实验室制取的CO2中常含有少量杂质气体会干扰F实验的目的。为排除干扰,除去该杂质并检验是否除净,将产生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上述装置 ______ (在B至E中选择,填序号,装置不重复),再进入F装置。F装置内产生的现象为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证明CO2能与水反应。
    (2)碱石灰是CaO和NaOH固体的混合物,在实验室里常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碱石灰在空气中久置会变质。某实验小组为确定一瓶久置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

    请回答:
    ①干燥下列气体,可使用碱石灰的有 ______ 。(填序号)
    A.HCl
    B.O2
    C.H2
    D.NH3
    E.CO2
    ②经分析:固体A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CaCO3,对溶液B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第一步: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
    第二步:过滤,向滤液中滴加CuCl2溶液
    第一步:产生白色沉淀
    第二步:产生蓝色沉淀。
    结合两步实验进行分析,推出溶液B中的溶质为 ______ 。(填化学式)
    ③第一步中,需要向溶液B中加入CaCl2溶液,且要过量,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 。
    ④下列试剂中,能够用于替代CaCl2溶液的试剂有 ______ (填序号)。
    A.BaCl2溶液
    B.Ca(OH)2溶液
    C.稀盐酸
    D.Ca(NO3)2溶液
    E.Ba(NO3)2溶液
    另外:实验中同学们发现向样品中加水时,有热量放出,这说明该碱石灰是有效的。
    七、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18. 钟南山院士及其团队研究证实,连花清瘟可显著抑制新冠病毒在细胞中的复制。连花清瘟中所含连翘的主要成分之一是连翘酚(化学式为C15H18O7),回答下列问题:
    (1)连翘酚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 。
    (2)62g连翘酚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______ 。
    19. 洁厕灵的有效成分为HCl,小强同学测定某品牌洁厕灵中HCl的质量分数。他将100.0g洁厕灵倒入锥形瓶中,逐次加入等质量相同质分数的Na2CO3溶液,测出每次完全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g
    20.0
    20.0
    20.0
    20.0
    20.0
    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g
    118.9
    137.8
    M
    175.6
    195.6
    请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解答下列问题。
    (1)表格中M的数值为 ______ 。
    (2)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2CO3的质量为 ______ 。
    (3)该洁厕灵中HCl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 。
    (4)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 。(精确到0.1%)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色素,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是利用了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用硫酸铜对游泳池水消毒,是利用了铜离子对细菌的破坏作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C、稀有气体通电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作多种用途的电光源,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用汽油洗去金属表面的油污,是利用了汽油能溶解油污,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2.【答案】A 
    【解析】解:A.氯化钠、碳酸钾、硝酸银都有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符合盐的特点,属于盐,硫酸铵由铵根离子与硫酸根离子构成,也属于盐,故A正确;
    B.氧气是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B错误;
    C.生石灰是钙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不属于碱,故C错误;
    D.碳酸氢钠一种含碳化合物,但其化学性质与无机物相同,属于无机物,故D错误。
    故选:A。
    A、根据氯化钠、碳酸钾、硝酸银都有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符合盐的特点进行分析;
    B、根据氧气是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
    C、根据生石灰是钙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进行分析;
    D、根据碳酸氢钠一种含碳化合物,但其化学性质与无机物相同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有机物的辨识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3.【答案】B 
    【解析】解:A、①化合反应S+O2=点燃SO2,说法正确;②分解反应H2CO3=H2O+CO2↑,说法正确;③置换反应C+2CuO=高温2Cu+CO2↑,说法正确;④CO2+2NaOH=Na2CO3+H2O不是复分解反应,说法错误;
    B、①除去餐具油污可以利用洗洁精乳化,说法正确;
    ②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说法正确;
    ③干冰升华吸热,可以用于人工降雨,说法正确;
    ④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可以点燃后闻气味,羊毛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合成纤维灼烧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说法正确;
    C、①量筒只能精确到0.1mL,不能用10ml量筒量取7.25mL水,说法错误;
    ②用pH试纸只能测整数值,不能测得苹果汁的pH为3.2,说法错误;
    ③用托盘天平称取5.6g铁粉,说法正确;
    D、①煤、石油、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说法正确;
    ②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属于合成材料,说法错误;
    ③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说法正确;
    故选B。
    A、根据化学反应的类型解答;
    B、根据化学与生活的知识解答;
    C、根据化学实验数据解答;
    D、根据物质的类别解答。
    本题考查的知识较为全面,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解答。

    4.【答案】C 
    【解析】解:A、③表示的是亚铁离子,A错误;
    B、能表示一个原子的是①②,表示一个分子的是④,⑤表示的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B错误;
    C、②和③属于铁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C正确;
    D、④中的数字2表示一个H2O2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D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5.【答案】D 
    【解析】解:A、加水溶解、蒸发结晶、过滤,得到的仍是两者的混合物;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可采取加热水溶解配成饱和溶液、冷却热饱和溶液使KNO3先结晶出来、再过滤的方法,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CO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MgSO4和Na2SO4溶液均能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Na2CO3能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至不再产生气泡,再蒸发结晶,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D。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6.【答案】C 
    【解析】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乙和丙的溶解度相同,所以t1℃时,乙的饱和溶液和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故A错误;
    B、t3℃时,甲的溶解度为40g,则此时50g水中加入30g甲后只能够溶解20g,形成70g溶液,故B错误;
    C、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t2℃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则将t3℃时甲、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为乙>甲;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且t3℃时丙的溶解度小于t2℃时甲的溶解度,将t3℃时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丙的溶解度增大,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所得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于t2℃时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所以将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故C正确;
    D、如图2,滴入水后,生石灰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热量,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溶液变浑浊,说明溶液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则由图1可知,该饱和溶液的溶质是丙,故D错误。
    故选:C。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温度改变后,溶液中各种成分的变化程度。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答案】B 
    【解析】解:A.氧化铁和碳单质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单质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可转化为铜单质,铜和硝酸银反应可以生成银,均可通过一步反应实现,故A正确;
    B.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可以转化为碳酸钙,碳酸钙不能一步反应转为氢氧化钙,故B不正确;
    C.甲烷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均可通过一步反应实现,故C不正确;
    D.氢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可以转为氯化铁,氯化铁和硝酸银反应可以生成硝酸铁,上述转化均可通过一步反应实现,故D不正确;
    故选:B。
    A、根据氧化铁和碳单质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单质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可转化为铜单质,铜和硝酸银反应可以生成银单质进行分析;
    B、根据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可以转化为碳酸钙,碳酸钙无法一步反应转为氢氧化钙,进行分析;
    C、根据甲烷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D、根据氢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可以转为氯化铁,氯化铁和硝酸银反应可以生成硝酸铁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转化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8.【答案】D 
    【解析】解:A、氯化钾与氯化钡不反应,碳酸钾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钾和碳酸钡沉淀。加入过量的碳酸钾溶液,碳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钾,过滤后的滤液中有氯化钾和碳酸钾,沉淀为碳酸钡。所以应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盐酸和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然后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碳酸钡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无水硫酸铜与水反应生成蓝色硫酸铜晶体,能够验证水的存在,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够干燥气体,石灰水能够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验证二氧化碳的存在,氢氧化钠能够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验证并除去氧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方法是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蓝色)、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而变质,加入稀盐酸后,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只能够说明氢氧化钠已变质,但不能证明氢氧化钠已完全变质,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的温度升高,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的温度降低,碳酸钙不溶于水,液体变浑浊,氯化钠易溶于水,溶液的温度不变,分别取样,加足量水,观察现象能够鉴别氢氧化钠、硝酸铵、碳酸钙、氯化钠四种固体,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A、根据物质的性质与分离方法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性质与检验方法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性质与检验方法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性质与鉴别方法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9.【答案】D 
    【解析】解:A.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每加入56份质量的铁,固体质量就会增加到64份质量,硫酸铜被消耗完后加入铁粉,加入铁粉的质量等于固体增加的质量,所以烧杯内固体的质量开始增加的快,之后增加的慢,故A不正确;
    B.镁、铁、锌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镁、锌、铁,等质量的镁、铁、锌三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相同的反应时间内,三种金属生成氢气的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镁、锌、铁。最终金属完全消耗,放出氢气的量由金属决定。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Mg+H2SO4=MgSO4+H2↑,反应中镁与氢气的质量比为24:2,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反应中锌与氢气的质量比为65:2,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反应中铁与氢气的质量比为56:2,则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镁、铁、锌三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镁、铁、锌,故B不正确;
    C.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液中的水减少,部分氢氧化钙结晶析出,反应放出热量,溶液的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部分氢氧化钙结晶析出,温度恢复为初温时,部分氢氧化钙固体重新溶解,但溶液中的溶剂减小,溶液中的溶质氢氧化钙的质量小于未加氧化钙前溶液中氢氧化钙的质量,故C不正确;
    D.铝和铁都能够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开始参加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相同,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H2,化学方程式为:2Al+6HCl=2AlCl3+6H2↑,反应中铝与氢气的质量比为54:6=18:2,铁与稀硫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反应中铁与氢气的质量比为56:2,则分别向等质量的铝和铁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Al生成氢气的质量比Fe生成氢气的质量多,故D正确。
    故选:D。
    A、根据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中铁与铜的质量比为56:64进行分析;
    B、根据相同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镁、铁、锌三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的氢气的量相同,镁、锌和铁的金属活动性镁>锌>铁,三种金属和稀硫酸反应镁用的时间最短,锌其次,铁用的时间最长分析;
    C、根据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分析;
    D、根据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等质量的两种金属,铝和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快,全参加反应需要的时间短,并且等质量的铝和铁全参加反应铝产生的氢气多分析。
    解答图像题,关键是分析清楚变化前后纵轴和横轴的关系,特别注意起点、转折点和终点。

    10.【答案】C 
    【解析】解:A、由分析可知,该待测液呈无色,一定不存在Cu2+、Fe3+,故A正确;
    B、由该待测液一定存在的离子H+、Mg2+,不含SO42−、OH−,一定含Cl−,故B正确;
    C、由分析可知,实验中不含确定溶液中是否含有K+,即该待测液可能存在的离子K+,故C错误;
    D、该待测液一定不存在的离子Cu2+、Fe3+、SO42−、OH−,故D正确。
    故选:C。
    (1)含有Cu2+的溶液呈蓝色,含有Fe3+的溶液呈黄色,取少量待测液,仔细观察,呈无色,则该待测液中一定不存在Cu2+、Fe3+;
    (2)向上述待测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先无明显现象,溶液中含有H+,Mg2+能够与OH−结合俗称氢氧化镁沉淀,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待测液中含有Mg2+,不含OH−;
    (3)向滤液中滴入BaCl2溶液,无现象,说明原溶液这不含SO42−,滴加酚酞溶液变红,是因为(2)中加入的氢氧化钠过量。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离子的检验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1.【答案】NaHCO3  KNO3  CH4 
    【解析】解:(1)食品工业中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HCO3。
    (2)硝酸钾中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其化学式为KNO3。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
    故答案为:
    (1)NaHCO3;
    (2)KNO3;
    (3)CH4。
    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2.【答案】23 Mg+2F−12 
    【解析】解:(1)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3;
    (2)质子数=原子序数,9号元素是氟元素,12号元素是镁元素,它们组成的化合物为氟化镁,氟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氟元素显−1价,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标在数字前面。故表示为:Mg+2F−12;故答案为:Mg+2F−12。
    (1)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来分析;
    (2)根据化学式的写法以及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来分析。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

    13.【答案】④⑥  酸+金属氧化物或碱+非金属氧化物  2NaOH+H2SO4=Na2SO4+2H2O  2AgNO3+CuCl2=2AgCl↓+Cu(NO3)2或Ba(NO3)2+CuSO4=BaSO4↓+Cu(NO3)2 
    【解析】解:(1)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上述反应关系中,反应④中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⑥中金属单质与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金属单质,都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属于置换反应;
    (2)除上述能够生成盐的反应外,酸+金属氧化物或碱+非金属氧化物都生成盐和水,都有盐生成;
    (3)若盐是硫酸钠,由图可知,①是中和反应,其中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NaOH+H2SO4=Na2SO4+2H2O。
    (4)若盐是硝酸铜,反应⑦是盐与盐反应生成硝酸铜,则该反应是硝酸银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gNO3+CuCl2=2AgCl↓+Cu(NO3)2,还可以是硝酸钡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NO3)2+CuSO4=BaSO4↓+Cu(NO3)2。
    故答案为:(1)④⑥;
    (2)酸+金属氧化物或碱+非金属氧化物;
    (3)2NaOH+H2SO4=Na2SO4+2H2O;
    (4)2AgNO3+CuCl2=2AgCl↓+Cu(NO3)2或Ba(NO3)2+CuSO4=BaSO4↓+Cu(NO3)2。
    (1)根据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上述反应关系中,反应④中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⑥中金属单质与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金属单质,都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属于置换反应,进行分析;
    (2)根据酸+金属氧化物或碱+非金属氧化物都生成盐和水,都有盐生成进行分析;
    (3)根据①是中和反应,其中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进行分析;
    (4)根据反应⑦是盐与盐反应生成硝酸铜,则该反应是硝酸银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铜,还可以是硝酸钡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铜,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盐的化学性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4.【答案】CaCO3、CuSO4  HNO3  Na2CO3、Na2SO4、NaCl  Ba(NO3)2  AgNO3 
    【解析】解:(1)碳酸钙难溶于水,硫酸铜溶液呈蓝色,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粉末,注入足量的水,充分振荡,溶液无色透明,没有沉淀物,说明粉末中不含碳酸钙、硫酸铜,化学式为:CaCO3、CuSO4。
    (2)碳酸钠能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则取少量上述溶液滴入足量的稀硝酸(化学式为:HNO3),有产生气泡,说明粉末中一定含碳酸钠,且足量稀硝酸能将碳酸钠除尽,不能选择稀盐酸和稀硫酸,否则会引入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对硫酸钠和氯化钠的检验产生干扰。
    (3)硝酸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取步骤(2)中反应少量的溶液滴入足量的硝酸钡[化学式为: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粉末中含硫酸钠,且足量的硝酸钡能将硫酸钠除尽。
    (4)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取步骤(3)反应后上层清液滴入硝酸银(化学式为: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粉末中一定含氯化钠。
    所以由步骤(2)、(3)、(4)可知,原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Na2CO3、Na2SO4、NaCl。
    故答案为:
    (1)CaCO3、CuSO4;
    (2)HNO3;
    (3)Ba(NO3)2;
    (4)AgNO3;
    Na2CO3、Na2SO4、NaCl。
    (1)根据碳酸钙难溶于水,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来分析;
    (2)根据碳酸钠能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不能选择稀盐酸和稀硫酸,否则会引入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对硫酸钠和氯化钠的检验产生干扰来分析;
    (3)根据硝酸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来分析;
    (4)根据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5.【答案】CaCO3和BaCO3  除去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NaCl+3H2O=通电NaClO3+3H2↑ 
    【解析】解:(1)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因此固体乙为CaCO3和BaCO3;故答案为:CaCO3和BaCO3;
    (2)根据分析加入盐酸的目的是除去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故答案为:除去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3)步骤④反应物是氯化钠和水,生成物是氢气和NaClO3;步骤④的反应是电解氯化钠溶液:NaCl+3H2O=通电NaClO3+3H2↑;故答案为:NaCl+3H2O=通电NaClO3+3H2↑。
    根据粗盐水中的硫酸镁可以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硫酸钡,因为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因此滤液 a中含有氯化钙、氯化钠和氢氧化钡,加入试剂A是为了除去溶液中的钙离子和钡离子,因此选择加入碳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氢氧化钠,滤液b加入盐酸除掉多余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最后得到氯化钠溶液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结合海水晒盐的原理进行分析即可。

    16.【答案】ZnSO4、CuSO4、H2SO4  稀硫酸  中和过量的硫酸,并将硫酸锌全部转化为氢氧化锌  Zn(OH)2− 高温  ZnO+H2O 
    【解析】解:(1)金属废料的成分是Zn、Cu、ZnO和CuO,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氧化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水,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以及加入的硫酸是过量的,所以步骤Ⅰ所得滤液a中溶质的成分是ZnSO4、CuSO4、H2SO4;
    (2)步骤II中加入的锌会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以及加入的锌是过量的,所以滤渣渣含有锌和铜,所以步骤Ⅲ加入的试剂甲的名称是稀硫酸;
    (3)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氢氧化钠和硫酸锌反应生成氢氧化锌沉淀和硫酸钠,所以步骤Ⅳ加入适量NaOH溶液的目的是:中和过量的硫酸,并将硫酸锌全部转化为氢氧化锌;
    (4)“焙烧”氢氧化锌的反应是氢氧化锌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锌和水,化学方程式为:Zn(OH)2− 高温  ZnO+H2O。
    故答案为:(1)ZnSO4、CuSO4、H2SO4;
    (2)稀硫酸;
    (3)中和过量的硫酸,并将硫酸锌全部转化为氢氧化锌;
    (4)Zn(OH)2− 高温  ZnO+H2O。
    (1)根据金属废料的成分是Zn、Cu、ZnO和CuO,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氧化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水,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以及加入的硫酸是过量的进行分析;
    (2)根据步骤II中加入的锌会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以及加入的锌是过量的,所以滤渣渣含有锌和铜进行分析;
    (3)根据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氢氧化钠和硫酸锌反应生成氢氧化锌沉淀和硫酸钠进行分析;
    (4)根据氢氧化锌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锌和水进行分析。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7.【答案】2H2O2=MnO22H2O+O2↑或Zn+H2SO4=ZnSO4+H2↑  b  DB  BCD  Na2CO3、NaOH  探究Na2CO3的存在并将Na2CO3完全除去  ADE 
    【解析】解:(1)①装置A是固液常温发生装置,可用于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和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装置E是排水法收集气体,可用于收集氧气和氢气,所以用AE装置组合可用来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和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MnO22H2O+O2↑,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氧气和氢气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用E装置收集该气体,气体从短管,即b进入;
    ②实验室制取的CO2中常含有少量杂质氯化氢气体会干扰F实验的目的。为排除干扰,除去该杂质并检验是否除净,将产生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上述装置中的碳酸氢钠饱和溶液,碳酸氢钠能够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从而除去氯化氢气体,再通过硝酸银溶液,硝酸银能够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可检验是否完全除尽氯化氢气体,最后再进入F装置;
    (2)①A、HCl能够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还能够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以HCl不能用碱石灰干燥,选项错误;
    B、O2既不与氧化钙反应,也不与氢氧化钠反应,可用碱石灰来干燥,选项正确;
    C、H2既不与氧化钙反应,也不与氢氧化钠反应,可用碱石灰来干燥,选项正确;
    D、NH3既不与氧化钙反应,也不与氢氧化钠反应,可用碱石灰来干燥,选项正确;
    E、CO2能够与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还能够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CO2不能用碱石灰干燥,选项错误。
    故选:BCD。
    ②取少量溶液B试管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过滤,向滤液中滴加CuCl2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即溶液B中的溶质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其化学式分别为Na2CO3、NaOH;
    ③氯化钙能够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第一步中,需要向溶液B中加入CaCl2溶液,且要过量,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Na2CO3的存在并将Na2CO3完全除去;
    ④A、BaCl2溶液能够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且反应不生成氢氧化钠,能够除去碳酸钠,且不会对检验氢氧化钠产生干扰,能够用于替代CaCl2溶液,选项正确;
    B、Ca(OH)2溶液能够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会对检验氢氧化钠产生干扰,不能够用于替代CaCl2溶液,选项错误;
    C、稀盐酸不但能够与碳酸钠反应,还会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够用于替代CaCl2溶液,选项错误;
    D、Ca(NO3)2溶液能够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硝酸钠,且反应不生成氢氧化钠,能够除去碳酸钠,且不会对检验氢氧化钠产生干扰,能够用于替代CaCl2溶液,选项正确;
    E、Ba(NO3)2溶液能够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硝酸钠,且反应不生成氢氧化钠,能够除去碳酸钠,且不会对检验氢氧化钠产生干扰,能够用于替代CaCl2溶液,选项正确。
    故选:ADE。
    故答案为:(1)①2H2O2=MnO22H2O+O2↑或Zn+H2SO4=ZnSO4+H2↑;b;
    ②DB;
    (2)①BCD;
    ②Na2CO3、NaOH;
    ③探究Na2CO3的存在并将Na2CO3完全除去;
    ④ADE。
    (1)①根据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和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进行分析;
    ②根据实验室制取的CO2中常含有少量杂质氯化氢气体会干扰F实验的目的。为排除干扰,除去该杂质并检验是否除净,将产生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上述装置中的碳酸氢钠饱和溶液,碳酸氢钠能够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从而除去氯化氢气体,再通过硝酸银溶液,硝酸银能够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进行分析;
    (2)①根据HCl能够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还能够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O2、NH3、H2既不与氧化钙反应,也不与氢氧化钠反应,进行分析;
    ②根据取少量溶液B试管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过滤,向滤液中滴加CuCl2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进行分析;
    ③根据氯化钙能够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第一步中,需要向溶液B中加入CaCl2溶液,且要过量,进行分析;
    ④根据BaCl2溶液能够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且反应不生成氢氧化钠,能够除去碳酸钠,且不会对检验氢氧化钠产生干扰,稀盐酸不但能够与碳酸钠反应,还会与氢氧化钠反应,稀盐酸不但能够与碳酸钠反应,还会与氢氧化钠反应,Ba(NO3)2溶液能够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硝酸钠,且反应不生成氢氧化钠,能够除去碳酸钠,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组成成分的探究等,注意在书写化学方程式后,首先检查化学式,再检查是否配平、反应条件和沉淀、气体符号的标注。

    18.【答案】10:1  3.6g 
    【解析】解:(1)连翘酚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12×15):(1×18)=10:1。
    (2)62g连翘酚中氢元素的质量=62g×1×1812×15+1×18+16×7×100%=3.6g。
    故答案为:(1)10:1;
    (2)3.6g。
    (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9.【答案】156.7  10.6g  7.3%  6.7% 
    【解析】解:(1)由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实验数据可知,20g碳酸钠溶液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1g,如第二次实验恰好完全反应,则第四次反应后溶液的质量=137.8g+20g+20g=177.8g,实际为175.6g,所以第三次与第四次分别生成1.1g二氧化碳,则第三次加入20.0g碳酸钠溶液后,溶液的总质量为:137.8g+20g−1.1g=156.7g,则表格中M的数值为156.7。
    (2)由(1)的分析可知,第四次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0g+20g×4−175.6g=4.4g,
    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HCl的质量为y,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z。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117             44
    x             y          z               4.4g
    10644=x4.4g,7344=y4.4g,11744=z4.4g
    x=10.6g,y=7.3g,z=11.7g
    则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2CO3的质量为10.6g。
    (3)该洁厕灵中HCl的质量分数为:7.3g100g×100%=7.3%。
    (4)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1.7g175.6g×100%≈6.7%。
    故答案为:
    (1)156.7;
    (2)10.6g;
    (3)7.3%;
    (4)6.7%。
    (1)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来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来分析;
    (3)(4)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相关试卷

    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高新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高新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分类法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共18页。

    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g碳酸钠的饱和溶液中含有49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