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四讲 共点力的平衡-动态平衡模型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438792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四讲 共点力的平衡-动态平衡模型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438792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四讲 共点力的平衡-动态平衡模型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438792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四讲 共点力的平衡-动态平衡模型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4387929/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四讲 共点力的平衡-动态平衡模型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4387929/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四讲 共点力的平衡-动态平衡模型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4387929/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四讲 共点力的平衡-动态平衡模型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4387929/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四讲 共点力的平衡-动态平衡模型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4387929/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高三物理一轮复习之构建模型课件
2023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四讲 共点力的平衡-动态平衡模型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四讲 共点力的平衡-动态平衡模型,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四讲共点力的平衡,共点力,平衡条件,F合0,单个物体的平衡问题,合成法三力平衡,正交分解4力以上,T12mg,mgsinθ,mgcos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定义 : 物体受力在同一点或力作用线相交于一点。
①正交分解:Fx=0,Fy=0.
②合成:任意一力与其余力的合力等大反向共线。
③三个平衡力的作用线组成一个封闭三角形.
[规律方法] 解决平衡问题的3种常用方法
[针对训练] 1.某同学参加“筷子夹玻璃珠”游戏。如图所示,夹起玻璃珠后,左侧筷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为锐角,右侧筷子竖直,且两筷子始终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保持玻璃珠静止,忽略筷子与玻璃珠间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侧筷子对玻璃珠的合力比重力大B.两侧筷子对玻璃珠的合力比重力小C.左侧筷子对玻璃珠的弹力一定比玻璃珠的重力大D.右侧筷子对玻璃珠的弹力一定比玻璃珠的重力大
多个物体的平衡问题[典例] (2020·山东等级考)如图所示,一轻质光滑定滑轮固定在倾斜木板上,质量分别为m和2m的物块A、B,通过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滑轮连接,A、B间的接触面和轻绳均与木板平行。A与B间、B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当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时,物块A、B刚好要滑动,则μ的值为( )
mgsin450+μmgcs450=T
提能点(二) 多个物体的平衡问题[典例] (2020·山东等级考)如图所示,一轻质光滑定滑轮固定在倾斜木板上,质量分别为m和2m的物块A、B,通过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滑轮连接,A、B间的接触面和轻绳均与木板平行。A与B间、B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当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时,物块A、B刚好要滑动,则μ的值为( )
3mgsin450=μ3mgcs450+2T
[规律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的选择(1)当分析相互作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整体的受力情况及分析外力对系统的作用时,宜用整体法。(2)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或一个物体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时,宜用隔离法。(3)整体法和隔离法不是独立的,对一些较复杂问题,通常需要多次选取研究对象,交替使用整体法和隔离法。
[针对训练]1.(2022·青岛模拟)如图所示为仅靠摩擦力将25个网球垒成9层高的直立“小塔”。网球A位于“小塔”顶层,下面各层均有3个网球,网球B位于“小塔”的第6层,已知每个网球质量均为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解决动态平衡问题的三种方法动态平衡指通过控制某些物理量,使物体的状态发生缓慢变化,而在这个过程中物体又始终处于一系列的平衡状态,在问题描述中常用“缓慢”等字眼。解决该类问题的总体思路是“化动为静,静中求动”。方法(一) 解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先画出受力示意图,再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得到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关系表达式(通常要用到三角函数),最后根据自变量的变化确定因变量的变化。
[例1] (2021·湖南高考)质量为M的凹槽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内壁为半圆柱面,截面如图所示,A为半圆的最低点,B为半圆水平直径的端点。凹槽恰好与竖直墙面接触,内有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用推力F推动小滑块由A点向B点缓慢移动,力F的方向始终沿圆弧的切线方向,在此过程中所有摩擦均可忽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推力F先增大后减小B.凹槽对滑块的支持力先减小后增大C.墙面对凹槽的压力先增大后减小D.水平地面对凹槽的支持力先减小后增大
(m+M)g-Fsinθ
=(m+M)g-mgsin2θ
高考真题:(多选)(2017·全国卷Ⅰ·21)如图,柔软轻绳ON的一端O固定,其中间某点M拴一重物,用手拉住绳的另一端N,初始时,OM竖直且MN被拉直,OM与MN之间的夹角为α(α> ).现将重物向右上方缓慢拉起,并保持夹角α不变.在OM由竖直被拉到水平的过程中( )A.MN上的张力逐渐增大B.MN上的张力先增大后减小C.OM上的张力逐渐增大D.OM上的张力先增大后减小
拉密定理:三力平衡的终极核武器
将三力画到一个三角形中分析
[例2](多选)如图,一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斜面顶端装有一光滑定滑轮。一细绳跨过滑轮,其一端悬挂物块N,另一端与斜面上的物块M相连,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水平向左的拉力缓慢拉动N,直至悬挂N的细绳与竖直方向成45°。已知M始终保持静止,则在此过程中( ) A.水平拉力的大小可能保持不变B.M所受细绳的拉力大小一定一直增加C.M所受斜面的摩擦力大小一定一直增加D.M所受斜面的摩擦力大小可能先减小后增加
高考真题:2013年天津卷5.如图所示,小球用细绳系住,绳的另一端固定于O点。现用水平力F缓慢推动斜面体,小球在斜面上无摩擦地滑动,细绳始终处于直线状态,当小球升到接近斜面顶端时细绳接近水平,此过程中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FN以及绳对小球的拉力FT的变化情况是( )A.FN保持不变,FT不断增大B.FN不断增大,FT不断减小C.FN保持不变,FT先增大后减小D.FN不断增大,FT先减小后增大
[例3] 如图所示,质量均可忽略的轻绳与轻杆承受弹力的最大值一定,杆的A端用铰链固定,光滑轻小滑轮在A点正上方,B端吊一重物G,现将绳的一端拴在杆的B端,用拉力F将B端缓慢上拉,在AB杆达到竖直前(均未断),关于绳子的拉力F和杆受的弹力N的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A.F变大 B.F变小C.N变大 D.N变小
变式:如图所示,杆BC的B端用铰链连接在竖直墙上,另一端C为一滑轮。重物上系一绳经过滑轮固定于墙上的A点处,杆恰好平衡。若将绳的A端沿墙缓慢向下移(BC杆、滑轮、绳的质量及摩擦均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绳的拉力增大,BC杆受绳的压力增大B.绳的拉力大小不变,BC杆受绳的压力增大C.绳的拉力大小不变,BC杆受绳的压力减小D.绳的拉力大小不变,BC杆受绳的压力大小不变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共点力的平衡-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PPT,共1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共点力平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四讲 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ABC,竖直面内的圆周,水平面内的圆周,轻绳模型,当T0,单圆轨模型,最高到圆心等高处,上半圆脱轨,最高到圆心等高处往复,到上半圆后往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四讲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板块、皮带模型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板块模型,隔AfmAa,aAm,aBm,mA+mBμg,水平面光滑,FfABf地,得F0,B永远静止,一起静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