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第3课 古代印度试讲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第3课 古代印度试讲课课件ppt,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3课古代印度,学习目标,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忍耐顺从”,“众生平等”,印度佛家圣地,佛教的传播,本课小结,随堂检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了解古代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及孔雀王朝的概况;知道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内容、特点;知道佛教的创立及传播状况,培养唯物史观。(重点) 2.利用世界古代文明中心示意图,了解古印度文明的文化遗存的分布及其特点,归纳大河文明的产生于地理环境的关系,分析古印度成为文明古国的原因,培养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核心素养。(难点)正确认识世界古代文明多元化特征,培养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难点)
说起印度,你会想起什么?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
南亚次大陆:国际通称印度次大陆,是喜马拉雅山脉以南的一大片半岛形的陆地,是亚洲大陆的南延部分。包括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以及斯里兰卡的等国。
年代大约为公元前23世纪--18世纪。
阅读地图和课文内容说说古代印度早期文明分布地、遗址及存在时间?
水量丰沛、温暖湿润、土壤肥沃
消逝了3000多年的文化——哈拉帕文明
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是被发现的文化遗址中保存较好的代表.而哈拉帕是最早发现的,因此用“哈拉帕文明”来命名那消逝了3000多年的文化。哈拉帕文明是一种城市文明。以摩亨佐—达罗为例,分有城区和城堡两部分的古城,多用烧制的砖建成,构造精美协调,有着整齐而精致的排水系统。城区在东部房屋是平民住房。城堡在西部有许多大建筑,主要用于宗教仪式。哈拉帕文明是一个青铜和农耕的文明,哈拉帕文明遗址中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上釉彩陶.商业上,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等古城有着贸易往来,
阅读地图和课文内容,从时间、种族和地点要素复述古印度时代,国家出现的简单情况?
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印度北部)
①除半岛最南端以外,基本上实现统一。
②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
③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阅读地图和课文内容,复述古印度鼎盛时期的时间、表现。
古印度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古代亚非文明的古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也都没有延续下去,只有中国文明延续下来。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是曾在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普遍存在的一种以血统论为基础的社会体系,其中以印度最为严重。又称贱籍制度、印度卡斯特体系。种姓制度以统治阶层为中心,划分出许多以职业为基础的内婚制群体,即种姓。各种姓依所居地区不同而划分成许多次种姓,这些次种姓内部再依所居聚落不同分成许多聚落种姓,这些聚落种姓最后再分成行不同行外婚制的氏族,如此层层相扣,整合成一套散布于整个印度次大陆的社会体系。因此,种姓制度涵盖印度社会绝大多数的群体,并与印度的社会体制、宇宙观、宗教与人际关系息息相关,可说是传统印度最重要的社会制度与规范。
国王、武士、官吏
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
从事农业、畜牧业、商业
主要是被征服者,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贱民--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
体现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君权神授
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亦称达利特)
(1)各等级世代相袭。
(2)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基于种姓等级的规定,每一个种姓所从事的职业也被固定,并且这种职业是长期的世袭,不得僭越和变更。 高种姓与低种姓人发生冲突,低种姓人如果用身体某部位。对较高种姓人造成伤害,必须斩断对人造成伤害的身体部位。地位低微的低种姓辱骂高种姓,轻者课以重罚,重者处以酷刑。高级种姓的人如果杀死了一个首陀罗,仅用牲畜抵偿。 原则上只能在同一种姓集团内通婚,倘若与外种姓通婚,将丧失原有种姓,其后代则降为贱民。——《摩奴法典》
“凡兹四姓,清浊殊流;婚娶通亲,飞伏异路;内外宗枝,姻媾不杂。“——《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
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制度
至今种姓制度依然影响印度社会的发展。
①种姓制度一定程度上为种姓内成员提供了保护,有利于维护统治和社会安定;②制造种姓隔离,维护社会不平等,社会矛盾尖锐;使下层劳动人民备受压迫和歧视,延缓社会发展进程。
3000年的种姓制度没有被推翻,和宗教力量有一定的关系。
种姓制度的推行,激起了下层人民的强烈不满,激化了社会矛盾。
此次背景下,主张“众生平等”的佛教出现了。
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相传释迦牟尼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的释迦族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释迦牟尼幼时受传统的婆罗门教育,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各种苦恼,加上释迦族姓面临灭族的战争威胁,对当时的婆罗门教不满,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道。先在波罗奈城鹿野苑向其侍从阿若憍陈如等5人说法,此后一直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进行传教,并组成传教的僧团,奠定国波斯匿王的皈依。弟子很多,传有500人,其中著名者有10人,被称为十大弟子。80岁时于拘尸那迦城逝世。
阅读课文找出并记住相关知识点。
四谛即苦谛(人生各种痛苦)、集谛(引起痛苦的原因)、灭谛(消除种种烦恼)、道谛(消除烦恼的道路)。人的一生本质是痛苦的,痛苦来源于个人的欲望,人只有克服了所有这些欲望,才能获得宁静的生活。 ——《中国佛教百科全书 》
(2)佛教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
佛教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1)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
佛陀认为,众生都是由色(物质积聚)、受(感受)、想(知觉)、行(意志)、识(精神活动)物种因素积聚而成。 ——《走进古印度文明》
菩提迦耶,迦耶的智慧之地,它源于佛陀释迦牟尼在当地的一棵菩提树下悟道成佛而得名,佛教的诞生地,苦行林,尼连禅河,贤劫千佛成道的金刚座、菩提树,正觉塔和佛陀亲自开光的25岁等身像,480多座佛塔群,全世界佛教徒最向往的地方。
蓝毗尼园:2500多年前佛陀出生时的脚印和沐浴的圣池;
那烂陀寺:世界佛教中心--那烂陀大学,莲花生大士、寂天菩萨、玄奘大师等高僧大德曾在此参学讲经。舍利弗尊者舍利塔;玄奘法师求学、辩经弘法地;规模宏大的佛教遗址。
拘尸那罗---佛陀涅盘处。
古印度文明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中,你有何感悟?
印度文明多姿多彩、繁荣灿烂;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及世界和平发展;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一尘不染”,“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跑了和尚跑不了庙”、慈悲、报应、刹那、轮回 “临时抱佛脚”、
根据图片内容,归纳佛教在哪些方面对中国产生深远影响
金字塔、象形文字、太阳历
《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阴历、60进位制
种姓制度、佛教、梵文、阿拉伯数字
甲骨文、青铜器、分封制
约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 印度河流域 和 遗址
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在 和 流域建立许多小国家
统治时期印度基本实现统一
各等级世代相袭 贵贱分明
四个等级名称及职权或义务
公元前6世纪 乔达摩·悉达多
“众生平等” “忍耐顺从”
1. 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种的大河流域产生的,雅利安人在恒河流域等建立了一系列国家。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出现了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的种姓制度。该制度发端于( ) A. 古代埃及B. 古巴比伦 C. 古代印度D. 古代罗马
2. 阿拉伯数字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运用相当广泛,它的发明者和传播者分别是( )A. 古代印度人、阿拉伯人 B. 古代阿拉伯人、中国人C. 古代印度人、巴比伦人 D. 古代阿拉伯人、印度人
3.玄奘游历印度时记录:“城镇和村庄都有几扇内门,城墙又宽又高……屠夫、渔夫、舞 女、刽子手和清道夫之类的人不能住在城里,且行走时只能走路的左边……"这印证 了印度历史上的哪一制度( ) A. 种姓制度 B. 庄园制度 C. 城邦制度 D. 封君封臣制度
4.古代印度文明有其独特的魅力。下列内容属于古代印度文明的有( ) ①佛教 ②阿拉伯数字 ③《马可·波罗行纪》 ④种姓制度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第3课 古代印度教课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任务一,任务二,任务三,材料二,材料一,任务四,任务五,佛教传播路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示范课课件ppt,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孔雀王朝,雅利安人,社会等级,婆罗门,世代相袭,乔达摩·悉达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习题课件ppt,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