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五)
展开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五)
1. 阅读下面甲乙丙三位同学的演讲片段,完成问题。
甲:“和”是“和平”。战争的硝烟与伤痕是每个人都憎恶的。在① 的国际局势下,中华民族以强劲姿态yì立于世界东方,珍视和平,维护和平,成为② 的和平之光。
乙:“和”是“和气”。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是我们③ 的词语。因“和”,家庭温 xīn;因“和”,集体温暖;因“和”,社会友爱。
丙:“和”是人与人关系的调节。“ 和”,是晨起时的一声问候;“和”,是分别时的一句祝福;④ 。 感情里有了“和”,才会不离不弃;家庭中有了“和”,才会幸福安宁。
(1) 下面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zèng
wù
屹
馨
B.zēng
wù
毅
新
C.zēng
wù
屹
馨
D.zēng
è
屹
新
(2) 结合语境,依次填入上文划线①②③处的成语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风云变幻
璀璨夺目
耳熟能详
B.分崩离析
璀璨夺目
历历在目
C.分崩离析
目眩神迷
历历在目
D.风云变幻
目眩神迷
耳熟能详
(3) 根据甲乙丙三位同学的演讲表述,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甲同学“战争的硝烟与伤痕是每个人都憎恶的”一句,句子结构不完整。
B.丙同学演讲中的划波浪线句子运用排比进行抒情,使表达更加严密透彻。
C.乙同学“家庭温xīn”“集体温暖”“社会友爱”三个短语结构不相同。
D.丙同学“和是人与人关系的调节”一句的句子主干是“和是调节”,搭配不当。
(4) 请仿照丙段中的划横线句子,在④处补写一句话。
2.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调查显示:消费投诉呈现两大特点:一是服务类消费关注度高,二是互联网广告投诉增长。”这句话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
B. 古诗文中“汗青”指史册,“桑梓”指故乡,“须眉”指男子,“布衣”指平民,“泰山”指岳父,“伉俪”指夫妻。
C. “(清国留学生)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中的“标致”在这里是“漂亮”的意思,是个褒义词。
D. “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这一句是假设关系的复句。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会议期间,我们还参观了生态乡村处理生活垃圾的经验。
B. 《中华文明之美》节目自开播以来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是其新颖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造成的。
C. 前不久,“中国品牌日”活动在上海举行,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产品的魅力。
D. 博物馆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兵马俑,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
4.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许多名家常被人并称。例:“李杜”即李白与杜甫,“韩柳”即韩愈与柳宗元,“苏辛”即苏轼与辛弃疾。
B.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都选自这部作品集。
C.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功述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不用韵的,比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D. 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主要著作有《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其散文大多文情并茂,极具文采,善用譬喻陈说事理,论辩是非,增强了说服力。
5. 古诗文默写。
(1)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 ______ , ______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 ______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 采菊东篱下, ______ 。(陶渊明《饮酒》)
(3) 李白的《行路难》中通过“ ______ , ______ ”两句的动作细节刻画,形象地揭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
6. 综合性学习。
为了助推阅读工程的开展,学校开展“走进小说天地”综合实践活动,根据下列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小说离不开虚构和想象。这种想象的快乐不是小说家的专利,我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尝试获得。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于勒,吴敬梓《范进中举》中的范进,我们都可以发挥想象与之对话。
材料二:下图是某初中学校 100名学生小说阅读情况调查表
阅读内容
阅读习惯
阅读方式
调查
内容
看小说原著
看电视剧
每天阅读半小时以上
无规则地阅读
数字化阅读
纸质阅读
项目
人数
26
74
30
70
62
38
(l)假如材料一中的人物(于勒、范进)站在你面前,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请选择其中的一位人物,结合课文,发挥想象。
(2)根据材料二,说说当前初中学生小说阅读的现状。
7.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问题。
【甲】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乙】从军行
王维
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
笳悲马嘶乱,争渡金河水。
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
尽系名王颈,归来献天子。
(1) 下面对两首诗词相关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甲词以“醉里挑灯看剑”的情景把读者引入梦境,与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B.甲词上阕主要写军营生活情景,下阕主要写战斗场面,上、下阕之间形成了巨大的情感落差,也表现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C.乙诗中的一个“悲”字渲染了紧张的战斗气氛,一个“乱”字则写出了敌军溃败时一片混乱的情景。
D.甲词中的“八百里”表明军营范围大,气势磅礴;乙诗中的“行人”指的是士兵,“名王”指的是敌军的首领。
(2) 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乙诗中“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所展现的画面。
(3) 结合相关诗句,从写法和思想感情中任选一个角度,分析两首诗词的异同。
8.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像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
赵王得楚和氏壁,秦昭王欲之,请易以十五城。赵王欲勿之,畏秦强;欲与之,恐见欺。以问蔺相如,对曰:“秦以城求壁而不许,曲在我矣。我与之壁而秦不与我城,则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臣愿奉壁而往;使秦城不入,臣请完璧而归之!”赵王遣之。相如至秦,秦王无意偿赵城。相如乃以诈绐秦王,复取璧,遣从者怀之,间行归赵,而以身待命于秦。秦王以为贤而弗诛,礼而归之。赵王以相如为上大夫。
(1)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天下缟素 ______
②长跪而谢之日 ______
③徒以有先生也 ______
④臣请完璧而归之 ______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以头抢地耳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B.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C.何至于此!
休祲降于天
D.长跪而谢之曰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3)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②秦王以为贤而弗诛,礼而归之。
(4) 请分析甲文第二段在文中的作用。
(5) 从人物形象或者写法的角度,说说甲、乙两文的相同之处。
9.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问题。
《华为领跑5G时代》
①跨国电信运营商沃达丰前不久在西班牙开通该国首个 5G商用移动网络,华为成为核心供应商。至此:华为成为5G时代的领跑者。
②在西班牙开通首个 5G商用移动网络后,记者在马德里市中心走访时,在太阳门广场的一家沃达丰门店了解到,5G业务已经可以在门店办理,顾客可以签约,网页上显示价格为每月49.99欧元起,不限流量。
③ 5G网络基站目前多数位于城市商业中心,随后网络覆盖范围将不断扩大。西班牙沃达丰的5G网络由华为和瑞典电信企业爱立信提供技术支持。先期开通5G网络的15个西班牙城市中,有12个安装的是华为的基站。
④ 5G具有高速、高可靠性和低时延的特点。为能实地体验5G的网速, 华为的工作人员用5G手机进行测试,网络测速软件显示,下载速度最快高达800多兆每秒,上传速度高达70兆每秒左右。而在4G环境下,同样条件的终端上传和下载速度只有十几兆每秒。同时;5G网络的时延测试结果仅为几毫秒,4G网络则是几十毫秒。
⑤对于沃达丰与华为的合作,西班牙萨拉戈萨大学副校长特里卡斯认为,很少有网络供应商能像华为那样做到“前卫”。除了西班牙,此前,英国和瑞士在一些城市开通了 5G网络,也都使用了华为技术。包括西班牙在内的欧洲5G市场拥抱华为,市场最终还是作出了理性选择。
⑥目前,华为在5G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性价比高,可靠性强,且与各个运营商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西班牙《世界报》近日刊文说,比起其他竞争者,华为的5G领先两三年。
⑦毋庸置疑, 5G时代华为成为领跑者。
(1) 文章第④段划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2) 文中第⑥段加点词“目前”能否删去?为什么?
(3) 下列选项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______
A.在西班牙,5G业务已经可以在门店办理,价格为每月49.99欧元起,限流量。
B.5G网络基站都位于城市商业中心。
C.5G具有高速、高可靠性和高时延的特点。
D.萨拉戈萨大学副校长特里卡斯认为,很少有网络供应商能像华为那样做到“前卫”。
10.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问题。
回家的花朵
①四月的时候,星星点点的蒲公英便绽开了,它们像一坨坨的细碎阳光,金黄在春天湿漉漉的氤氲着丝丝缕缕乳白雾气的田塍上,印满纷乱的牛羊蹄印的村间小道两侧,甚至在山坳背阴处那些还没有融化的一片一片残雪里,甚至村庄生满幽绿幽绿苔藓的墙基或台阶缝隙里,或者那些泥土斑驳、墙头生满了蓬草的残墙败垣上。
②蒲公英开花了,它从草长莺飞的春天,绽开过长长的夏天,甚至金黄到秋天的深处,当漫山遍野的野菊染尽乡村山野的时候,还有三三两两的蒲公英开着呢,它们或瑟瑟地开在一块风霜落不到的岩石下,或开在一蓬枯白得如同旧白线的枯草丛里,像一簇簇微微燃烧的火苗。它们黄茸茸地亮着,泥土就还醒着,村庄就还醒着,鸟儿和虫子就还醒着,直到一场漫天漫地的鹅毛大雪之后,它们在白皑皑的雪层下沉睡了,泥土也就沉沉睡去了,村庄以及世界上的一切也都沉沉地睡去了。
③ 蒲公英是春天最早醒来的,它醒了,大地就醒了,村庄的春天就醒了,村庄新一轮的岁月就醒了。村庄的女人们在乍暖还寒的初春就早早把它们带进邻近的城市里,那时它们有的刚刚冒芽,有的刚刚鼓起三五个青豆般嫩嫩的蕾,有的刚刚绽开了一两朵黄茸茸的花。它们被摆放在城市拐角处的冰冷马路上,但更多的是被放在简陋的竹筐里,在村庄女人高一声低一声的胆怯叫卖声中,流浪在城市的喧嚣声或那一条条仄斜而沉寂的幽长小巷里。
④它们是到城市来寻找它们的亲戚的。
⑤那些从乡村走进城市的人,那些在城市里生活了多年,但根须还没有从乡间泥土里全部拔出来的人,那些在市声里沉睡,但梦的脚趾还常常沾满泥土的人,他们都是蒲公英的亲戚,他们常常会买几小扎的蒲公英,把它晾干了冲茶,或把它洗净剁碎了掺杂着作为食物,败火祛毒,给身心重新赋予乡野的清爽之气和生活的自然气息。
⑥它们和许多的人一样,从乡村来却再也回不到那弥漫着泥土腥香气息的乡间了。
⑦我也是蒲公英的一个亲戚,从一百二十多里远的乡下老家到这小城里来生活,二十余年了,从一个乡间的木讷青年,成了小城市井中的一个临近不惑的人。我也常常掏几角钱买三五扎蒲公英冲茶,或者剁碎了摊几张饼子吃。我家的墙壁上,常常挂几束已经风干的蒲公英或在院子里晾晒一些还带着薄薄一层乡间水汽的湿漉漉的蒲公英。
⑧去年深秋时,我又买回了十几扎蒲公英,那是些十分新鲜的蒲公英,叶子虽然已经被霜蜇得有些灰黑了,但褐色的根茎却饱满丰盈,沾着些湿漉漉的泥土,许多蒲公英已经鼓了些米粒大小的青蕾。我把它们淘洗干净,摊放在竹筛里静静地晾晒。有一个午后,我发现已经晾晒了几天的蒲公英,有几朵竟然开花了,那金黄色的花朵,在根叶已经被晒得一片灰黑的竹筛里分外耀眼,它们在秋天的阳光里闪着金黄的光泽,像一粒粒淡定的阳光,又像一粒粒金色的星星。
⑨又过了许多天,我发觉那些蒲公英已经彻底风干了,而许许多多的花蕾都已绽开过,花朵早谢了,然后成了一朵朵绒球,当晚风轻轻一吹,那些绒球便沸沸扬扬成一朵一朵的白絮飘起来,像一片片飞扬的微雪,从竹筛里飞扬到阳台上,然后飘过高高的楼顶,飞进了远远的天空里,随着一缕一缕的风飞走了。
⑩ 它们是要飞成天上的白云,是要随着那些流浪的云朵,飞回到遥远的乡间的田藤上、山坳里,是要迢迢地回到自己的乡野老家吗?
⑪花朵是植物的心灵,是一棵草或一棵树的灵魂,而蒲公英的灵魂已跟着一缕晚风或流云迢迢回到了它的老家去,来年,它又将会在河畔、在山间萌芽,展叶,开花,重新点燃自己的乡野或田园。而一个辗转离乡的人,一个为生计而漂泊游离自己故园的人,他什么时候能让自己的心灵回到自己的老家,什么时候能让自己的灵魂回到生育和养育我们生命的那一片泥土上呢?
⑫灵魂是不会流落的,它已注定永远属于某一片土。不管岁月多么苍凉,不管脚步多么遥远,不管回家的路是多么漫长,不管生命是多么沉重,但它们都是一定要飞回去的,回到一片熟稔温热的泥土上,回到一缕低低盘旋的炊烟里,回到一条歪歪的田塍上,回到一声苍老呼唤里……
(1) 请用简明的语言分条概括蒲公英的特点。
(2)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⑩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它们是要飞成天上的白云,是要随着那些流浪的云朵,飞回到遥远的乡间的田塍上、山坳里,是要迢迢地回到自己的乡野老家吗?
(3) 纵观全文,体会文中第③段划线句子的含义。
蒲公英是春天最早醒来的,它醒了,大地就醒了,村庄的春天就醒了,村庄新一轮的岁月就醒了。
(4) 请分别从结构和内容上简述第④段的作用。
(5) 文章以“回家的花朵”为标题,有什么深刻的意蕴?
11. 请以“我向往 的人生”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严禁抄袭和套用任何其他同类作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12.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苏格兰阿伯丁的马歇尔学院大门上镌刻着三句话:
“他们说。”
“他们说什么?”
“让他们说去吧。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考?请你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抒发情感,可阐述观点…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题目自拟。(2)文体自选,诗歌不少于16行。(3)不少于600字,4不出现直实的校名、人名等
答案和解析
1.【答案】【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D
【小题4】
【解析】答案:
(1)C
(2)A
(3)D
(4)示例一:“和”,是相遇时的一抹微笑。
示例二:“和”,是临睡前的一个拥抱。
(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憎恶(zēng wù):意思是憎恨,厌恶;
屹立(yì lì):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挺立着,通常用来比喻人的意志十分坚定无法动摇。
温馨(wēn xīn):意思是温暖,馨香,客气,体贴。
故选:C。
(2)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①处风云变幻:像风云那样变化不定。比喻时局变化迅速,动向难以预料。分崩离析:形容国家或集团四分五裂,不可收拾。本处形容国际局势变幻不定,因此要用“风云变幻”;
②处璀璨夺目:光辉灿烂耀人眼睛,通常形容一个人光芒万丈。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本处形容和平之光耀人眼目,因此要用“璀璨夺目”;
③处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本处用来形容人们对这些词语很熟悉,因此要用“耳熟能详”;
故选:A。
(3)本题考查语法知识。
A.有误,“战争的硝烟与伤痕是每个人都憎恶的”一句,句子结构完整;
B.有误,丙同学演讲中的划线句子只有两个相同句式的比喻句,不是排比的修辞手法;
C.有误,这三个短语都是主谓短语,结构相同;
D.正确。
故选:D。
(4)本题考查句子仿写。
本题考查仿写。根据“‘和’,是晨起时的一声问候;‘和’,是分别时的一句祝福”句式分析,仿写时采用比喻的修辞,运用“‘和’,是……”的句式仿写即可。如:“和”,是等候时的一点耐心。
综合读写题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2.【答案】B
【解析】A.有误,冒号后面不可再套用冒号,根据句意,“调查显示”只是表示后面内容的来源,是句中的一般性停顿,“显示”后面的冒号应改为逗号;
B.正确;
C.有误,这个句子中的“标致”运用了反语,形容十分丑陋,是贬义词;
D.有误,“不论……,都……”是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句子为条件复句。
故选:B。
本题考查标点、词语感情色彩、复句类型与文文学常识等知识的掌握。
解答文化常识类考题,关键在于积累与巩固。
3.【答案】C
【解析】A.有误,搭配不当,可把“参观”改为“学习”;
B.有误,句式杂糅,可把“造成的”去掉;
C.正确;
D.有误,语序不当,可把“两千多年前”与“新出土的”调换位置。
故选:C。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病句辨析及修改类题目,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解句意: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2)理主干: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错误。(3)析关系:要分析句间关系。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
4.【答案】C
【解析】ABD.正确;
C.有误,“铭”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故选:C。
本题考查文学与文化常识表述正误的辨析能力。根据平时的积累作答。
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及传统文化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5.【答案】【小题1】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学而不思则罔
【小题2】悠然见南山
【小题3】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解析】答案:
(1)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2)学而不思则罔(注意“罔”的书写)
(3)悠然见南山
(4)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注意“箸”的书写)
本题考查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根据提示和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6.【答案】答案:
(1)示例一:我想对于勒说:叔叔,别难过,那样只认钱不认亲情的人不值得你难过。造成这种关系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想要获得亲情,就要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示例二:我想对范进说:范进,在你眼里,只有科举,才是你成名的途径,其实你要明白一个人,不必活得那么累,做个平凡人,你可能会过得更好。
(2)当前中学生大部分采用数字化阅读方式,不读原著,缺失良好的阅读习惯。
【解析】(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解答此题,开头要有称呼,要与原文内容符合,想象要合理。如对于勒,要表达对他不幸遭遇的同情,给予他劝慰。言之成理即可。
(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从“阅读内容”的调查结果来看,当前中学生大部分不读小说原著,而是看电视剧;从“阅读习惯”的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同学无规则地阅读;从“阅读方式”来看,更多的人选择数字化阅读。将以上信息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即可。
图文转化应注意:①注重整体阅读。对这类考题,应当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②注意图的细节。图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它往往起提示作用。如图画中的字、图下的“注”等。③把握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同时题目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这样,比较分析有关内容,就可准确回答问题。
7.【答案】【小题1】A
【小题2】
【小题3】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A.正确。
B.有误,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壮和悲,理想和现实,和前面内容形成强烈反差。选项中“上、下阕之间形成了巨大的情感落差”表述错误。
C.有误,“笳悲马嘶乱”以下四句,具体写战斗的过程。当双方将要遭遇时,敌军吹响了胡笳,战马闻到战斗的气息也兴奋地嘶鸣起来,一个“乱”字,概括了双方即将投入战斗时笳鸣马嘶嘈杂一片的情景,并非“写出了敌军溃败时一片混乱的情景”。
D.有误,“八百里”指牛,这里泛指酒食,并非“军营范围大,气势磅礴”。
故选:A。
(2)本题考查诗句画面的描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意思是太阳落到沙漠的边陲,沙漠弥漫着战士们的厮杀声。结合诗句的意思即可描绘画面。
(3)本题考查诗歌的比较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无前人沙场征战之苦,而有沙场征战的热烈。词中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抒发了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怀。结句抒发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在写法上,运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方法,比如“马作的卢”“弓如霹雳”等凝练的词语表达出丰富的思想内容,表现了诗人高度的语言技巧。另外,从全词看,末一句是一段,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壮烈和悲凉、理想和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作者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在梦中驰骋杀敌,在醒时发出悲叹。
《从军行》大约作于开元九年谪济州司仓参军以后。王维早年热衷政治,在谪济州司仓参军以后亲眼目睹一次普通的规模不大的出征,以及出征将士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活和杀敌立功的豪情壮志,作者感同身受写这首诗。全诗充满了积极报国奋发向上的情绪,流露了诗人前期较为进步的政治倾向和爱国热情,具有盛唐边塞诗激情满怀、催人振奋的时代特色。在写法上,节奏鲜明,语言铿锵,善于抓住事物特点,“吹角、喧喧、笳悲、争渡、日暮、战身、尽系、归来”之铺垫,通贯紧密。“行人、人起、嘶乱、河水、漠陲、尘里、王颈、天子”之后缀,情理简明。“言有尽,意无穷”,用凝练的词语表达出丰富的思想内容,表现了诗人高度的语言技巧。另外诗的前四句写渡河出军,突出表现各种声响,气氛烘托极为成功;后四句写战争,亦从侧面描写,高度概括。
答案:
(1)A
(2)战斗一直紧张地进行着,直到太阳落到沙漠边上,依然没有停止,在那烟尘弥漫的战场上还传来战士的厮杀声,于此可见战斗的激烈。
(3)示例1:思想感情:同:都表达了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异:第一首表达的是年华易逝,已经无法建功立业的惋惜。第二首表达的是正在战场奋勇杀敌,渴望战争胜利。
示例2:写法:同:都善于抓住事物特点,用凝练的词语表达出丰富的思想内容,表现了诗人高度的语言技巧。《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如:“沙场秋点兵”一句写阅兵场景,“秋”字为阅兵场景增添了悲凉之气。“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把战马比作“的卢马”,把箭的声音比作“霹雳”,用词生动形象,从“的卢马”的飞驰和“霹雳弦”的巨响中,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杀,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景。
《从军行》如“喧喧”二字形象生动地描写了他们起床后出发前紧张忙碌的热闹场面。一个“乱”字,概括了双方即将投入战斗时笳鸣马嘶嘈杂一片的情景。“争渡金河水”的“争”,写出了战士们人人摩拳擦掌,精神抖擞、奋勇渡河,踊跃杀敌的激愤精神。
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还运用对比手法,壮烈和悲凉、理想和现实,末一句和前面内容形成强烈对照,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译文: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乐队演奏北疆歌曲。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怜已成了白发人!
《从军行》
阵阵号角声,惊醒了正在酣睡的士兵,士兵们开始紧张地准备出发。敌军吹响了胡笳,战马闻到战斗的气息也兴奋地嘶鸣起来,双方抢着渡黄河。太阳落到沙漠的边陲,沙漠弥漫着战士们的厮杀声。战士们歼灭了敌军,擒获了敌酋,把绳子套在他们颈上带回来献给天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无前人沙场征战之苦,而有沙场征战的热烈。词中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抒发了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怀。结句抒发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
《从军行》是唐代大诗人王维早期创作的作品。这首描述青年士子跨马离家至凯旋的过程。诗的前四句写渡河出军,突出表现各种声响,气氛烘托极为成功;后四句写战争,亦从侧面描写,高度概括。最后一句写战士胜利,激情大振。“吹角、喧喧、笳悲、争渡、日暮、战身、尽系、归来”之铺垫,通贯紧密。“行人、人起、嘶乱、河水、漠陲、尘里、王颈、天子”之后缀,情理简明。“言有尽,意无穷”,诗中意味,尽在摩诘笔触中。
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8.【答案】【小题1】穿丧服
【小题2】道歉
【小题3】只
【小题4】完好
【小题5】B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推断词义。
①句意:天下百姓将要穿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缟素:穿丧服。
②句意: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谢:道歉。
③句意:只因为有先生您在啊!徒:只。
④句意:我保证完整无缺地把和氏璧带回赵国。完:完好。
(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答题时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
A.不同,以:用/凭借。
B.相同。之:两个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在意义。
C.不同,于:到/从。
D.不同,而:表示顺接关系,不译/表示转折关系,可是。
故选:B。
(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重点词语:怫然,盛怒的样子;尝,曾经。句意为: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
②重点词语:诛,诛杀;礼,以礼相待。句意为:秦王认为他有贤才,做了他应该做的事情而没有杀他,(反而)礼待他送他回国。
(4)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分析。甲文第二段主要写了秦王屈服,放弃了易地的要求。这其实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秦王的“色挠”“长跪而谢之”来衬托唐雎的英勇无畏的精神。
(5)本题考查比较分析能力。根据题目要求可以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两文的相同之处,也可以从写作方法的角度谈。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可以分析两文中的秦王和两文所写到的“士”(唐雎、蔺相如)的共同点;从写法的角度分析,可从两文都用到的衬托的手法的角度分析。
答案:
(1)①穿丧服;②道歉;③只;④完好。
(2)B
(3)①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
②秦王认为他有贤才,做了他应该做的事情而没有杀他,(反而)礼待他送他回国。
(4)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通过写秦王屈服时的神态、动作和语言,进一步衬托出唐雎英勇无畏的精神。
(5)示例一:两文都塑造了狡猾、贪婪的秦王形象,都塑造了不畏强暴、有勇有谋、不辱使命的正义之士的形象。
示例二:两文都用了衬托的手法,都用秦王最终屈服,礼待对方的态度,衬托人物的英勇无畏。
参考译文:
【甲】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秦王说:“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将要穿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说完,拔剑出鞘立起。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只因为有先生您在啊!”
【乙】 赵王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后)想要得到它,要求用十五座城池交换它。赵王不想给(秦王),又害怕秦国的强大;想给他,又害怕被欺辱。他用这个问题问蔺相如,(蔺相如)回答说:“秦国用城池求取和氏璧,大王不准许,理亏的是我们。我们把和氏璧给了秦国,但是秦国不给我们城池,那么理亏的是秦国。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国,从而让他们担负理亏责任。臣捧着和氏璧出使秦国,城给了赵国,就把璧留在秦国;城池不给赵国,我保证完整无缺地把和氏璧带回赵国。”(于是)赵王派遣他(出使秦国)。蔺相如到了秦国,秦王没有想要赔偿赵国城池的意思。蔺相如于是就用计欺骗秦王,重新取得了和氏璧,派侍从把玉璧藏在身上,从小道返回赵国,自己待在秦国等候秦国发落。秦王认为他有贤才,做了他应该做的事情而没有杀他,(反而)礼待他送他回国。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大夫。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
9.【答案】【小题1】D
【小题2】
【小题3】
【解析】(1)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结合句子内容,从“华为的工作人员用5G手机进行测试”可知,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从“下载速度最快高达800多兆每秒,上传速度高达70兆每秒左右”可知,运用列数字说明方法,从“而在4G环境下,同样条件的终端上传和下载速度只有十几兆每秒”可知,将5G网络速度与4G网络速度进行对比,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突出地说明了5G具有高速的特点。
(2)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的赏析。“目前”是现在、此刻,即到现在为止的意思,在时间上进行了限制,用在该句中表示:到现在为止,华为在5G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性价比高,可靠性强,且与各个运营商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但不表示以后华为一定还具有这样的优势,删去后不符合实际。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A.有误,根据第②段“5G业务已经可以在门店办理,顾客可以签约,网页上显示价格为每月49.99欧元起,不限流量”可知,“限流量”表述有误。
B.有误,根据第③段“5G网络基站目前多数位于城市商业中心,随后网络覆盖范围将不断扩大”可知,是“目前多数”位于城市商业中心,不是“都”位于城市商业中心。
C.有误,根据第④段“5G具有高速、高可靠性和低时延的特点”可知,“高时延”表述错误。
D.正确。
故选:D。
答案:
(1)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运用具体准确的数字,将5G网络速度与4G网络速度进行对比,准确突出地说明了5G具有高速的特点。
(2)不能。“目前”从时间上进行了限制。它说明截止到现在华为在5G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性价比高,可靠性强,且与各个运营商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不代表以后华为一定还具有这样的优势,删去后与事实不符。“目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3)D
本文第①段由沃达丰在西班牙开通首个5G商用移动网络,引出“华为成为5G时代的领跑者”。第②至⑥段介绍了该地5G业务费用、基站情况、高速特点、领先地位。第⑦段首尾照应,强调“5G时代华为成为领跑者”。
要想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需要对全文有个整体的把握,然后再抓住重点段落、句子、词语进行分析,最后再次回归整体的感知,如此文章的内容就能很好的理解。
10.【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根据③段中的“蒲公英开了,它从草长莺飞的春天,绽开过长长的夏天”“甚至金黄到秋天的深处,漫山遍野的野菊镀染尽乡村山野的时候,……像一簇微微燃烧的火苗”、⑩段中的“它们是要……迢地回到自己的乡野老家吗”和⑫段的内容可概括出其特点:分布广;花开得早,花期长;可食用,能败火祛毒;平凡但生命力强;种子回归乡野(轻盈自由飞得远)。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是要迢迢地回到自己的乡野老家吗?”将蒲公英随风飞舞,飘向乡野喻为“回到自己的乡野老家”这里运用了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将蒲公英人格化,生动想象地写出蒲公英艰难执着的回乡之旅,作者寄情于景,委婉抒发了游子渴望回归家乡的炙热之情。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语句的能力。“蒲公英是春天最早醒来的”“它醒了,大地就醒了,村庄的春天就醒了,村庄新一轮的岁月就醒了”指的是蒲公英萌发生长日期早,蒲公英是报春的使者,是春天到来的象征,蒲公英的出现带来春的气息,令大地复苏,使村庄恢复生机与活力。
(4)本题考查文中重要语段作用的分析。此段只有一句话,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要抓住“亲戚”一词,联系上下文作答,从文中我们不难体会出作者及像作者这样的蒲公英一簇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5)本题考查题目含义。结合第⑨段“它们是要飞成天上的白云,是要随着那些流浪的云朵,飞回到遥远的乡间的田塍上、山坳里,是要迢迢地回到自己的乡野老家吗”可知,蒲公英的绒球被风吹开,飘到天空,由此作者展开联想,蒲公英是回到了乡野老家,故表层含义是:“回家的花朵“即回家的蒲公英,表面上指蒲公英无论在哪里,最终都要回到乡野老家。结合第⑤段“那些从乡村走进城市的人,那些在城市里生活了多年,但根须还没有从乡间泥土里全部拔出来的人,那些在市声里沉睡,但梦的脚趾还常常沾满泥土的人,他们都是蒲公英的亲戚”可知,蒲公英就是那些漂泊在外的人,蒲公英要回到故乡,那些漂泊在外的人也想回到故乡,故深层含义:回家的蒲公英暗指漂泊游离在外的人,无论离家有多远有多久,终究是要回到故乡的。结合第②段“而一个辗转离乡的人,一个为生计而漂泊游离自己故园的人,他们什么时候能让自己的心灵回到自己的老家,什么时候能让自己的灵魂回到那生育和养育我们生命的那一片泥土上呢”可知,蒲公英回到了故乡,可是那些漂泊在外的人却无法回到故乡,他们的身体和灵魂都是漂泊的,伤感的,思念的,故深层含义二是:借蒲公英来抒发在外漂泊的游子想回却无法回去的伤感之情,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答案:
(1)分布广;花开得早,花期长;可食用,能败火祛毒;平凡但生命力强;种子回归乡野(轻盈自由飞得远)。
(2)这个句子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描写蒲公英艰难而执着的回乡历程,含蓄委婉地表达了游子渴盼早日回故园的心情。
(3)蒲公英是春天最早萌发的植物,它的萌芽昭示着春天的到来,大地上万物开始复苏,新一年的劳作开始了。
(4)结构上,承上启下,由写乡村转到写城市,由写蒲公英转到写人。内容上,用“亲戚”一词表明蒲公英和迁居城市的人血脉相连,感情相通,从而表达了从乡村进入城市的人对蒲公英的喜爱和依恋。
(5)意蕴:①蒲公英无论在哪里,最终都要回到乡野老家;②漂泊游离在外的人,无论离家有多远有多久,终究是要回到故乡的。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小题5】
【解析】文章写出了蒲公英的顽强生命力,就像勤劳朴实的农村人,时时处处总能看见他们辛勤劳作的身影。借蒲公英来抒发在外漂泊的游子想回却无法回去的伤感之情,表达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语句赏析的角度主要有修辞、词性(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要依据赏析的角度对句子进行赏析。
11.【答案】我向往的美好的人生 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让人盼望的地方,让人沉寂在这里,不想离开。那里没有战争,没有疫情,值得让人陷入,像黑洞一样,吸引你进去,显得那样神秘。
走进那碧蓝的天空,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溪流便映入你的眼帘,还有那扑鼻的花香沁人心脾!这儿是一个山清水秀的世外桃源,湛蓝的天空笼罩大地,天上的白云逐渐变换着,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景色,给人的印象就如沉在大海里看着水里游的小鱼般地悠闲,不必去担心世间的生老病死。岩石上的源泉顺着凹凸不平的石块流淌下来,落在水中发出天籁般的响声,自然而和谐。这是一个梦幻的地带——我心中的美好家园。
周边的桃树,美丽得让人难以置信,有小孩在桃树旁玩耍,悦耳的笑声荡漾在每个人的心中。风吹动着桃花,顷刻间,数百片桃花飞扬起来,在空中飞飞扬扬,划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舞动着华丽的舞蹈,像花雨一般,还散发出独特的香味。
坐在大树下乘凉的老人,安详地看着在桃花树下玩耍的孩童,仿佛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也是这般爱玩、爱闹,露出了嘴角的笑容。耕作的人也停下田里的农活,望着孩童,似乎在想念自己小时候的日子。大孩子站在小溪里,挽起了衣袖和裤腿,伸进了清澈的湖中,抓小鱼小虾。山中偶尔传来一阵阵悠扬的笛声,似乎在诉说着某些心事,但也不必去猜想,可能是山中归隐的道人,耐不住寂寞,也想放松放松吧。
会跳舞的女子也在桃花树下舞动着,跳着跳着像是与桃花融合起来,美得无与伦比,美得让人窒息。绿油油的水稻分布在田里,构成了一幅天然的图画,是那样神秘,那样引人遐想。
这就是我心中的桃花源,我向往的人生,它美吗?
【解析】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请以“我向往 的人生”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看,这是汪曾祺“向往的生活”。“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田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看,这是陶渊明“向往的生活”。像毕淑敏一样拥有“精神的三间小屋”,你“向往的生活”还会遥远吗?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我们向往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这篇文章是描写我们心中的“桃花源”是什么样?也就是说我们的理想或者梦想是什么?结合现实,写一写“春暖花开”时的美好生活、幸福安宁的生活;写一写所有学生都能安心地坐在教室学习,在操场快乐地奔跑等生活。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结合自身的经历与梦想来写。
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想象丰富。文中构建的桃花源是那么神秘美好,桃花纷飞,清香扑鼻,大人、孩子生活闲适,笛声悠扬,舞姿翩然,引人遐思。作者文笔不凡,驾驭语言的功底很深。
12.【答案】【例文】
坚守自我
黑夜,席卷了光亮,我与别人分道而行,追逐着我的萤火,独自上路。在这漆黑的路上,我仿佛是唯一的前行者,没有依靠的胸膛,没有并肩的温暖。想要停滞,要放弃?不!那不是我,那不是追逐光明的我!而如此孤独的时刻,我在回首的刹那,看见了零星的身影……
千年前的浓雾散去,超凡俊逸的他站在了我的面前。嵇康,他一袭白袍,坐在刑场之上,从容抚琴,那是《广陵散》,他唯一遗憾没有教给学生的绝曲。还记得那日,他在好友面前写下了《与山巨源绝交书》。他不能背叛自己的内心,为一个虚伪残忍的贼子效力,他高洁的人格就如同洁白的宣纸,容不下哪怕一点点的墨迹。所以,他表明自己的心意,犀利地指责政治的黑暗,他早已想到,自己的批判一定会引来杀身之祸,而最不能拖累的,就是朋友。绝交书信,把自己的生命置于屠刀之下,而能够保全朋友,他死而无憾。终于,他一个人为“理想”前行,他让自己的生命,干净完整地离开人世,在死亡面前,他仍是那个洒脱的嵇康,那个只为自己清白而生的仙人。
千年时光转逝,这一次,我看见了伏案而睡的她。清秀的面容,单薄的身子,桌面上是满满的手绘的稿子。她,是夏达。6年的时间,她只能在阴暗的地下室里画着她的梦。中国风,在很多人舍弃的时候她却在坚持着。没有商业利益可言,但她纯粹地喜欢着,喜欢水墨晕染的朦胧,喜欢爷爷说过的诗词古句,因为那上面,有中国的味道。6年的坚持,6年的努力,她始终不改自己的风格。终于,那一日,她把自己的漫画推向世界,不仅仅让中国人看后落泪,更是征服了无数的海外漫迷,她让外国顶级漫画名单上有了中国的名字。当记者询问她成功的动力时,她羞涩地笑了,认真而又虔诚地回答:“因为里面,有另一个世界……”夏达,此时真正应验了她名字的寓意--“欲速则不达”,“达,则兼天下”。
就这样,我终于明白,原来,真正的“自我”并不是甘于隐没于这个人云亦云的世界,更重要的是在面对死亡,面对困苦时毫不退缩的坚持自我。当别人拿来一个苹果,问你是否嗅到它的香气,不管别人的感觉,你始终要坚持正确的自我,因为只有你自己,才是那个唯一知道自己该怎么做的人。这世界,行走起来坎坷而艰辛,但我相信,黑暗只是暂时,就在你自己前行的路的终点,终有灿烂名媚的阳光。
【解析】【审题立意】这个题目,三句话,都围绕“他们说”,核心就在“题目说”,可以这样说,这个题目主要思考对待“他们说”的态度。怎么理解“他们说”呢?不同人有不同看法。“他们说什么”是种好奇,是种在意;“让他们说去吧”是种洒脱的态度。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面临这种情况,当听到别人说自己的时候,心里总会有所想法。这三句话,也可以有别的理解,比如第一种“他们说”,是没有把自己放进去的听;第二种“他们说什么”,是把自己放进去的听;第三种“让他们说去吧”,是把自己摆脱出来的听。因此,这个题目可以思考,别人说和自己听之间寻找一种适当的定位。这样看来,关键是对“他们说”怎么理解,理解不同,思考也不同,比如,“没事的,让他们说去吧”,这是洒脱。“让他们说去吧,怎么说都改变不了我”,这是坚守。“何为贵族”“让他们说去吧”如果联系这句话原本的语境,便不只是单纯的洒脱,而是内心的强大,会听,但不会轻易受扰。总而言之,这个题目有很多立意可以去写。当然作为有思辨性的题目,不一定要拘泥于一个点,可以思考“他们说”与自己的关系,可以展现自己对“他们说”的认识,在变化中不断深入思考。
【写作思路】拟题为:坚守自我。并以之作为中心论点,创作一篇议论文。首段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中心论点:在人生路上,一定要坚守自我。主体部分可主要采用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古今中外的名人因为坚守了自我而获得成功的具体事例,具体有力的证明中心论点。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得出结论,并向读者发出坚守自我的号召。
“黑夜”,“分道而行”,“追逐我的光明”。文章开始就能让我们体会一种“自我坚守”,进而,又通过在“孤独的时刻”与“回首的刹那”,看见了“零星的身影”,引出了“一袭白袍的嵇康”,“面容清秀的夏达”,并通过这些材料告诉我们要时刻牢记“坚持自我”,“毫不退缩”。表达上,本文语言准确、凝练,富有文采,具备张力,是一篇不错的散文。语言表达上很有自己的亮点,也彰显自己独特的“神悟”的能力。
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五):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五),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古诗文默写, 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问题,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问题,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中考模拟预测语文试题(五):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中考模拟预测语文试题(五),共9页。
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中考三模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