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二(下)期中化学试卷一(原卷版+教师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39065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高二(下)期中化学试卷一(原卷版+教师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39065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高二(下)期中化学试卷一(原卷版+教师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39065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32页未读,
继续阅读
新教材高二(下)期中化学试卷一(原卷版+教师版)
展开这是一份新教材高二(下)期中化学试卷一(原卷版+教师版),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教材高二(下)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2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第1-15小题,每小题2分,第16-22小题4分,共58分.
1.(2分)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图如图:
其中,(1)为道尔顿实心球式原子模型;(2)为卢瑟福行星运转式原子模型;(3)为汤姆生葡萄干面包式原子模型;(4)为近代量子力学原子模型;(5)为玻尔轨道式原子模型.下列符合历史演变顺序的一组排列是( )
A.(1)(3)(2)(5)(4) B.(1)(2)(3)(4)(5)
C.(1)(5)(3)(2)(4) D.(1)(3)(5)(4)(2)
2.(2分)下列有关原子轨道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从空间结构看,2s轨道比轨1s道大,其空间包含了1s轨道
B.p能级的能量一定比s能级的能量高
C.2p、3p、4p能级的轨道数依次增多
D.2px、2py、2pz轨道相互垂直,且能量不相等
3.(2分)下列元素中,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不正确的是( )
A.Ni3d84s2 B.As4s24p3 C.Ga4s24p1 D.Ca3d2
4.(2分)元素的性质及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密切相关,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第四周期元素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元素位于钾元素后面第五位
B.电负性的大小可以作为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C.第一电离能的大小可以作为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D.共价化合物中,电负性大的成键元素表现为负价
5.(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充有氩气的霓虹灯管通电发光时电子由能量较高的轨道向能量较低的轨道跃迁释放能量
B.超分子是有限或无限伸展的分子聚集体,是由小分子通过聚合得到的高分子
C.共价晶体中只含纯粹的共价键,离子晶体只含有纯粹的离子键,分子晶体中不含化学键
D.石墨中碳原子间以sp2和sp3杂化形成六元并环结构,属于混合型晶体
6.(2分)下列关于共价键及其键参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键角是两个相邻共价键之间的夹角,说明共价键有方向性
B.成键原子始终处于振动之中,键长是成键原子处于平衡位置时的核间距
C.共价键是通过原子轨道重叠并共用电子对而形成的,所以共价键有饱和性
D.C﹣H键能为413.4kJ/mol,即解离1molCH4分子中的C﹣H,需要放出能量为4×467kJ
7.(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非极性分子中的原子上一定不含孤电子对
B.平面三角形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
C.中心原子采取sp3杂化的AB4型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
D.同种元素形成的单质分子一定非极性分子
8.(2分)下列曲线Ⅰ﹣Ⅳ分别表示卤素的某种性质与核电荷数的关系,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
A.曲线Ⅰ纵坐标可表示第一电离能
B.曲线Ⅱ纵坐标可表示电负性
C.曲线Ⅲ纵坐标可表示元素最高正化合价
D.曲线Ⅳ纵坐标表示物质熔点
9.(2分)下列有关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氯化钠和氯化铯晶体中,阳离子的配位数均为6
B.金刚石为三维网状结构,由碳原子以sp3即杂化轨道形成共价键
C.金属晶体可以是纯金属也可以是合金,合金形成的金属晶体硬度更大
D.干冰晶体中,每个CO2分子周围紧邻12个CO2分子
10.(2分)在金属晶体中,如果金属原子的价电子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小,自由电子与金属阳离子间的作用力越大,金属的熔沸点越高.由此判断下列各组金属熔沸点高低顺序,其中正确的是( )
A.Mg>Al>Ca B.Al>Na>Li C.Al>Mg>Ca D.Mg>Ba>Al
11.(2分)如图是某无机化合物的二聚分子结构示意图,该分子中A、B两种元素都是第3周期的元素,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物质是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B.该物质的化学式是Al2Cl6
C.该物质在固态时所形成的晶体是分子晶体
D.该物质中不存在离子键,也不含有非极性键
12.(2分)下列有关晶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晶胞是晶体最小的结构重复单元
B.不同的晶体中晶胞的大小和形状都相同
C.晶胞中的粒子可能不完全属于该晶胞
D.已知晶胞的组成就可推知晶体的组成
13.(2分)铁的氧化物有多种,科研工作者常使用FexOy来表示各种铁氧化物。如图为某种铁的氧化物样品的晶胞结构,其化学式为( )
A.FeO B.Fe2O3 C.Fe3O4 D.Fe11O8
14.(2分)乙酰苯胺是一种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的白色晶体,某种乙酰苯胺样品中混入了少量氯化钠杂质。已知:
①20℃时乙酰苯胺在乙醇中的溶解度为36.9g
②氯化钠可分散在乙醇中形成胶体
③乙酰苯胺在水中的溶解度如表:
温度/℃
25
50
80
100
溶解度/g
0.56
0.84
3.5
5.5
下列提纯乙酰苯胺选用的溶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A.乙醇;过滤 B.水;分液
C.乙醇;重结晶 D.水;重结晶
15.(2分)甲、乙、丙、丁均为18电子分子。甲为双原子分子且为浅黄绿色气体;乙的水溶液常用于医用消毒;丙有臭鸡蛋气味;丁为烃类有机物。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丁分子中心原子发生sp3杂化
B.丙分子中的化学键为sp3﹣sσ键,有轴对称性,可以旋转
C.乙为极性分子,但分子中同时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D.一定条件下,每两分子甲和一分子丁恰好反应生成的有机产物只有一种结构
16.(4分)某有机超强碱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有机物存在手性碳,有对映异构体
B.该有机物核磁共振氢谱有12组峰
C.该有机物中C原子有sp3和sp2两种杂化方式
D.该有机物属于芳香族化合物,分子式为C35H53N3O
17.(4分)某有机物Q只含C、H、O三种元素,分别经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检测分析,得出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8、分子中存在苯环和羟基、存在四个峰且峰面积之比为1:2:2:3。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Q分子式为C7H8O
B.Q结构简式为
C.Q的芳香类同分异构体共有4种(不含Q)
D.0.1molQ完全燃烧需要19.04LO2
18.(4分)下列有关微粒性质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键角:BF3>CH4>H2O>NH3
B.热稳定性:CH4>NH3>H2O>HF
C.沸点:HF>H2O>NH3>CH4
D.第一电离能:P>S>Si>Sn
19.(4分)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结构的表述均正确,且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表述1
表述2
A
在水中,NaCl的溶解度比I2的溶解度大
NaCl晶体中Cl﹣与Na+间的作用力大于碘晶体中分子间的作用力
B
在形成化合物时,同一主族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同一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C
通常条件下,CH4分子比PbH4分子稳定性强
Pb的原子半径比C的大,Pb与H之间的键能比C与H之间的键能小
D
P4O10、C6H12O6溶于水后均不导电
P4O10、C6H12O6均属于共价化合物
A.A B.B C.C D.D
20.(4分)K3[Fe(CN)6]俗称赤血盐,在水溶液中可电离出配离子[Fe(CN)6]3﹣,遇Fe2+生成深蓝色沉淀,常用于检验Fe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配离子的中心离子的电子排布为[Ar]3d34s2
B.该配离子的配位数是6,配体CN﹣中C原子的杂化类型为sp
C.K3[Fe(CN)6]溶液与KSCN溶液混合,溶液呈红色
D.该配离子遇Fe2+生成深蓝色沉淀的化学式为Fe3[Fe(CN)6]3
21.(4分)某化合物M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M含有的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O>N>C>H
B.M中氮原子的杂化方式既有sp2也有sp3
C.M中所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离子键、共价键、配位键、氢键
D.M中非金属元素原子间形成的σ和π的数目比为6:1
22.(4分)已知,图甲为金属钠的晶胞,晶胞边长为apm,其晶胞截面如图乙所示,图丙为Li2S晶胞截面,已知Li2S属立方晶体,假设晶胞边长为dpm。下列关于Li2S晶胞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每个晶胞中含有的S2﹣数目为4
B.与Li+距离最近且相等的S2﹣有8个
C.该晶胞中两个距离最近的Li+和S2﹣的核间距的计算表达式为d pm
D.Li2S晶体的密度为×1030g•cm﹣3(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共42分。
23.(14分)周期表中的七种元素T、X、Y、Z、Q、R、W,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其中,W为第四周期元素,其余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相关信息如下:
元素
原子结构信息
T
原子所处的周期数、族序数分别与其原子序数相等
X
基态原子中电子占据三种能量不同的原子轨道,且每种轨道中的电子数相同
Z
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为ns2npn+2
Q
在该元素所在周期中,其基态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最小
R
单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其基态原子的M层上有1个未成对的p电子
W
与R同主族,单质常温下是液体
(1)X、Y、Q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
(2)Y、R两元素电负性接近,但Y的氢化物分子间能形成氢键,R的氢化物分子间不易形成氢键,原因是 。
(3)W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分子式为 。
(4)T、X、Z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M是新装修居室中常见的有害气体,它的分子式为XT2Z,该分子空间构型为 ,是 (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5)X与Y原子结合形成的X3Y4晶体,其晶体结构与金刚石类似,但硬度比金刚石大,请解释原因是 。
(6)研究发现,原子总数和价电子总数都相等的分子或离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它们的很多性质相似,这样的分子或离子被称为等电子体。由上述七种元素中的某些元素所组成的物质中与SO42﹣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有 (任写一种)。
24.(14分)铍由于重量轻、弹性模数高和热稳定性好,已成为引人注目的飞机和导弹结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最重要的含铍矿物是绿柱石,含2%铬(Cr)的绿柱石即为祖母绿,基态Cr原子价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
(2)铍与相邻主族的铝元素性质相似,下列有关铍和铝的叙述正确的有 (字母)。
A.都属于p区主族元素
B.电负性都比镁大
C.第一电离能都比镁大
D.氯化物的水溶液pH均小于7
(3)氯化铍在气态时存在BeCl2分子(a)和二聚分子(BeCl2)2(b),固态时为链状结构(c)。
①a分子空间结构为 。
②二聚分子(BeCl2)2中Be原子的杂化方式相同,且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则b的结构式为 (用“→”标出配位键)。
③c的结构如图1所示:
则c中Be的杂化方式为 ,其VSEPR模型为 。
(4)BeO立方晶胞如图2所示:
若BeO晶胞的边长为anm,则晶胞的密度d= g•cm﹣3。(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25.(14分)铜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应用广泛: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在铜表面存活时间最短,仅为4小时,铜被称为细菌病毒的“杀手”;硫酸铜可用于制农药波尔多液;某些铜的合金具有很好的储氢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1)铜的晶胞结构如图1所示,铜原子的配位数为 ,基态铜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
(2)与铜同周期,N能层电子数与铜相同,熔点最低的金属是 (写元素名称)。
(3)胆矾(CuSO4•5H2O)为蓝色晶体,将其改写成配合物形式的化学式可书写成 ,其中配体的分子构型为 ,阴离子的中心原子杂化类型为 ,胆矾晶体中不包含的作用力有 (填序号)。
A.离子键
B.金属键
C.氢键
D.共价键
E.配位键
(4)一种铜金合金晶体具有面心立方最密堆积结构,在晶胞中Cu原子处于面心,Au原子处于顶点;该晶体具有储氢功能,氢原子可进入到由Cu原子与Au原子构成的四面体空隙中,若将Cu原子与Au原子等同看待,该晶体储氢后的晶胞结构与CaF2(见图2)的结构相似,该晶体储氢后的化学式应为 。
(5)白铜(铜镍合金)的立方晶胞结构如图3所示,其中原子A的坐标参数为(0,1,0)。
①原子B的坐标参数为 。
②若该晶体密度为dg•cm﹣3,则铜镍原子间最短距离为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2021-2022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广大附、铁一、广外)三校高二(下)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2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第1-15小题,每小题2分,第16-22小题4分,共58分.
1.(2分)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图如图:
其中,(1)为道尔顿实心球式原子模型;(2)为卢瑟福行星运转式原子模型;(3)为汤姆生葡萄干面包式原子模型;(4)为近代量子力学原子模型;(5)为玻尔轨道式原子模型.下列符合历史演变顺序的一组排列是( )
A.(1)(3)(2)(5)(4) B.(1)(2)(3)(4)(5)
C.(1)(5)(3)(2)(4) D.(1)(3)(5)(4)(2)
【分析】根据化学史和人们的认知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解:(1)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3)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1904年提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
(2)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汤姆生的学生)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
(5)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波尔(卢瑟福的学生)引入量子论观点,提出电子在一定轨道上运动的原子结构模型。
(4)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提出电子云模型(几率说),为近代量子力学原子模型。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的结构和化学史,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
2.(2分)下列有关原子轨道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从空间结构看,2s轨道比轨1s道大,其空间包含了1s轨道
B.p能级的能量一定比s能级的能量高
C.2p、3p、4p能级的轨道数依次增多
D.2px、2py、2pz轨道相互垂直,且能量不相等
【分析】A.s轨道都是球形,2s轨道半径大于1s轨道半径;
B.p能级能量不一定比s能级能量高;
C.p能级的轨道数都是3个,即px、py、pz;
D.同一能层的相同能级的简并轨道能量相同。
【解答】解:A.s轨道都是球形,2s轨道半径大于1s轨道半径,其空间包含了1s轨道,故A正确;
B.p能级能量不一定比s能级能量高,如2p<3s,3p<4s等,故B错误;
C.不同能层的p能级的轨道数是相同的,均为3个,即px、py、pz,与能层数无关,故C错误;
D.同一能层的相同能级的简并轨道能量相同,2px、2py、2pz轨道相互垂直,能量相同,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轨道形状、轨道数目、能级能量之间的比较,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3.(2分)下列元素中,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不正确的是( )
A.Ni3d84s2 B.As4s24p3 C.Ga4s24p1 D.Ca3d2
【分析】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叫做基态原子,基态电子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保里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A.基态Ni的价电子排布式为:d84s2,符合基态电子排布规律,故A不选;
B.基态As的价电子排布式为:4s24p3,符合基态电子排布规律,故B不选;
C.基态镓的价电子排布式为:4s24p1,符合基态电子排布规律,故C不选;
D.基态钙的价电子排布式为:4s2,选项排布式违背能量最低原理,故D选;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核外电子排布,题目难度不大,易错选项是B,注意电子处于全满、半满、全空时最稳定。
4.(2分)元素的性质及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密切相关,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第四周期元素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元素位于钾元素后面第五位
B.电负性的大小可以作为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C.第一电离能的大小可以作为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D.共价化合物中,电负性大的成键元素表现为负价
【分析】A.第四周期元素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54s1,是24号元素;
B.元素电负性越大,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越大;
C.同周期元素的金属性与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不完全一致;
D.键合电子偏向电负性大的元素。
【解答】解:A.第四周期元素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元素的基态原子中价电子排布式为3d54s1,位于第四周期第VIB族,是24号元素,而K是19号氩,所以第四周期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元素位于钾元素后面的第五位,故A正确;
B.元素电负性越大,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越大,则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即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其非金属性越强,所以电负性的大小可以作为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故B正确;
C.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第一电离能逐渐呈增大趋势,但IIA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故C错误;
D.元素电负性越大,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越大,即键合电子偏向电负性大的元素,电负性大的成键元素表现为负价,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熟练掌握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元素周期律,注意同周期主族元素第一电离能变化异常情况。
5.(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充有氩气的霓虹灯管通电发光时电子由能量较高的轨道向能量较低的轨道跃迁释放能量
B.超分子是有限或无限伸展的分子聚集体,是由小分子通过聚合得到的高分子
C.共价晶体中只含纯粹的共价键,离子晶体只含有纯粹的离子键,分子晶体中不含化学键
D.石墨中碳原子间以sp2和sp3杂化形成六元并环结构,属于混合型晶体
【分析】A.当电子从能量较高的轨道跃迁到能量较低的轨道,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
B.超分子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子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形成的分子聚集体;
C.离子晶体中可含共价键,分子晶体可含共价键;
D.石墨中碳原子为sp2杂化。
【解答】解:A.根据能量守恒和电子能级跃迁原理,只有当电子从能量较高的轨道跃迁到能量较低的轨道,才能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故A错误;
B.超分子不同于蛋白质、淀粉等大分子,也不是由小分子通过聚合得到的高分子,超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分子相互“组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聚集体,故B正确;
C.离子晶体中一定含离子键,可含共价键,分子晶体不一定含化学键,如稀有气体分子,但若含,则一定为共价键,故C错误;
D.石墨中碳原子为sp2杂化,石墨层间为分子间作用力,属于混合型晶体,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子的跃迁、晶体的类型以及晶体中所含化学键的类别等,难度不大,应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
6.(2分)下列关于共价键及其键参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键角是两个相邻共价键之间的夹角,说明共价键有方向性
B.成键原子始终处于振动之中,键长是成键原子处于平衡位置时的核间距
C.共价键是通过原子轨道重叠并共用电子对而形成的,所以共价键有饱和性
D.C﹣H键能为413.4kJ/mol,即解离1molCH4分子中的C﹣H,需要放出能量为4×467kJ
【分析】A.共价键有方向性,沿轨道方向重叠可产生最大重叠,形成的键最稳定;
B.键长是两个成键原子的平均核间距离;
C.共价键的饱和性是指每个原子的成键总数或以单键相连的原子数目是一定的;
D.断键需要吸收能量。
【解答】解:A.电子云的重叠只能按一定的方向进行,共价键有方向性,除去s轨道外其它原子轨道如p、d等轨道都有一定的伸展方向,沿轨道方向重叠可产生最大重叠,形成的键最稳定,所以分子内两个共价键之间存在键角,故A正确;
B.键长是两个成键原子的平均核间距离,键长是成键原子处于平衡位置时的核间距,故B正确;
C.共价键的本质是原子轨道的重叠和共用电子对的形成,而每个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是一定的,所以形成共用电子对的数目也就一定,则共价键有饱和性,故C正确;
D.断键吸收能量,C﹣H键能为413.4kJ/mol,即解离1molCH4分子中的C﹣H,需要吸收能量为4×467kJ,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共价键及化学键与能量的关系,侧重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能力,明确共价键的饱和性和方向性含义、断键和能量的关系是解本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7.(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非极性分子中的原子上一定不含孤电子对
B.平面三角形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
C.中心原子采取sp3杂化的AB4型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
D.同种元素形成的单质分子一定非极性分子
【分析】A.Cl2、P4都是非极性分子,都有孤电子对;
B.甲醛是平面三角形分子,但不是非极性分子;
C.中心原子采取sp3杂化的AB4型分子是以中心原子为中心的正四面体结构,分子的正负电荷重心是重合的;
D.臭氧是极性分子。
【解答】解:A.Cl2是非极性分子,每个氯原子上都有孤电子对,P4是非极性分子,但每个P原子上都有一对孤电子对,故A错误;
B.平面三角形分子不一定是非极性分子,如甲醛,故B错误;
C.中心原子采取sp3杂化的AB4型分子是以中心原子为中心的正四面体结构,分子的正负电荷重心是重合的,该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故C正确;
D.同种元素形成的单质分子不一定非极性分子,如臭氧是极性分子,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相关知识,具体涉及杂化方式、分子的极性与空间构型等,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难度中等。
8.(2分)下列曲线Ⅰ﹣Ⅳ分别表示卤素的某种性质与核电荷数的关系,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
A.曲线Ⅰ纵坐标可表示第一电离能
B.曲线Ⅱ纵坐标可表示电负性
C.曲线Ⅲ纵坐标可表示元素最高正化合价
D.曲线Ⅳ纵坐标表示物质熔点
【分析】A.第一电离能是指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第一电离能越小,就越容易失去一个电子,非金属越强,同主族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减小;
B.非金属越强,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同主族从上到下,电负性减弱;
C.F元素无正价;
D.卤素单质形成的为分子晶体,熔点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点越高。
【解答】解:A.同主族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减小,则F、Cl、Br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故A错误;
B.非金属越强,元素等电负性越大,同主族从上到下,电负性减弱是Br<Cl<F,故B正确;
C.一般F无最高正价,故C错误;
D.卤素单质的熔点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点越高,则从F2到I2逐渐升高,即:Br2>Cl2>F2,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元素周期律内容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第一电离能、分子在晶体的熔点判断等,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运用能力。
9.(2分)下列有关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氯化钠和氯化铯晶体中,阳离子的配位数均为6
B.金刚石为三维网状结构,由碳原子以sp3即杂化轨道形成共价键
C.金属晶体可以是纯金属也可以是合金,合金形成的金属晶体硬度更大
D.干冰晶体中,每个CO2分子周围紧邻12个CO2分子
【分析】A.氯化钠晶体中氯离子配位数为6、氯化铯晶体中氯离子的配位数为8;
B.金刚石为三维网状结构,一个碳与四个碳原子形成共价键;
C.合金的熔点低于成分金属,硬度高于成分金属;
D.采用沿X、Y、Z三轴切割的方法判断二氧化碳分子的个数。
【解答】解:A.氯化钠晶体中氯离子配位数为6、氯化铯晶体中氯离子的配位数为8,则氯化钠和氯化铯晶体中氯离子的配位数不相同,故A错误;
B.金刚石为三维网状结构,一个碳与四个碳原子形成共价键,所以碳原子以sp3杂化,故B正确;
C.金属晶体可以是纯金属也可以是合金,合金的熔点低于成分金属,硬度高于成分金属,合金的熔点较低,但硬度更大,故C正确;
D.采用沿X、Y、Z三轴切割的方法判断二氧化碳分子的个数为12,所以在CO2晶体中,与每个CO2分子周围紧邻的有12个CO2分子,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晶体结构,了解典型晶体的构型是解本题关键,离子晶体中离子配位数的判断是常考查点,也是学习难点。
10.(2分)在金属晶体中,如果金属原子的价电子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小,自由电子与金属阳离子间的作用力越大,金属的熔沸点越高.由此判断下列各组金属熔沸点高低顺序,其中正确的是( )
A.Mg>Al>Ca B.Al>Na>Li C.Al>Mg>Ca D.Mg>Ba>Al
【分析】金属原子的价电子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小,自由电子与金属阳离子间的作用力越大,金属的熔沸点越高,据此判断.
【解答】解:A.Al的价电子比Mg多,半径比Mg小,所以Al 的熔点比Mg高,故A错误;
B.因K、Na的电荷相同,钠原子半径>Li原子半径,则熔点为Na<Li,故B错误;
C.Al的价电子比Mg多,半径比Mg小,所以Al 的熔点比Mg高,Ca的价电子与Mg相等,半径比Mg大,所以Ca 的熔点比Mg低,故C正确;
D.Al的价电子比Mg多,半径比Mg小,所以Al 的熔点比Mg高,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金属晶体熔点的比较,明确金属晶体熔点的比较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1.(2分)如图是某无机化合物的二聚分子结构示意图,该分子中A、B两种元素都是第3周期的元素,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物质是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B.该物质的化学式是Al2Cl6
C.该物质在固态时所形成的晶体是分子晶体
D.该物质中不存在离子键,也不含有非极性键
【分析】将二聚分子变成单分子,得AB3化学式,根据两种元素都处于第三周期,可能是PCl3 或AlCl3,而在PCl3所有原子已达稳定结构,形成二聚分子的话不可能符合,故只可能是AlCl3,为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不含离子键,在固体时为分子晶体,熔沸点较低,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A.该化合物是无机化合物的二聚分子,属于共价化合物,不存在离子键,熔融状态下不导电,故A错误;
B.依据分析可知,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Al2Cl6,故B正确;
C.该化合物是无机化合物的二聚分子,属于共价化合物,熔沸点较低,是分子晶体,故C正确;
D.该化合物是无机化合物的二聚分子,属于共价化合物,不存在离子键;Cl与Cl之间没有形成非极性共价键,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键,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判断化合物的化学式是解答的关键,难度不大,但应注意特例,如氯化铝为共价化合物。
12.(2分)下列有关晶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晶胞是晶体最小的结构重复单元
B.不同的晶体中晶胞的大小和形状都相同
C.晶胞中的粒子可能不完全属于该晶胞
D.已知晶胞的组成就可推知晶体的组成
【分析】A.晶胞是能完整反映晶体内部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分布之化学﹣结构特征的平行六面体最小单元;
B.不同晶体的构成微粒不同;
C.处于晶胞内部的粒子完全属于该晶胞;
D.因为晶胞是能完整反映晶体内部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分布。
【解答】解:A.晶胞是能完整反映晶体内部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分布之化学﹣结构特征的平行六面体最小单元,故A正确;
B.不同晶体的构成微粒不同,微粒的半径不同,所以晶胞的大小不同,晶胞的形状可能相同,故B错误;
C.处于晶胞内部的粒子完全属于该晶胞,处于顶点、面心和棱边上的微粒与其它晶胞共用,所以晶胞中的粒子可能不完全属于该晶胞,故C正确;
D.因为晶胞是能完整反映晶体内部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分布,也是晶体中最小的结构单元,所以已知晶胞的组成就可推知晶体的组成,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晶体和晶胞的特征,题目难度不大,平时学习中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
13.(2分)铁的氧化物有多种,科研工作者常使用FexOy来表示各种铁氧化物。如图为某种铁的氧化物样品的晶胞结构,其化学式为( )
A.FeO B.Fe2O3 C.Fe3O4 D.Fe11O8
【分析】结合图示可知,该晶胞中有4个Fe原子位于顶点,2个Fe原子位于棱上,5个Fe原子位于体内,O原子都位于晶胞内部,总共有8个,以此利用均摊法计算其化学式。
【解答】解:根据图示晶胞模型可知,有4个Fe原子位于顶点,2个Fe原子位于棱上,5个Fe原子位于体内,根据均摊法,每个晶胞中含有Fe的个数为:4×+2×+5=6,O原子都位于晶胞内部,总共有8个,则Fe、O原子个数比为6:8=3:4,其化学式为Fe3O4,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晶胞计算,为高频考点,明确各原子在晶胞中的位置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均摊法在晶胞计算中的应用,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与应用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14.(2分)乙酰苯胺是一种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的白色晶体,某种乙酰苯胺样品中混入了少量氯化钠杂质。已知:
①20℃时乙酰苯胺在乙醇中的溶解度为36.9g
②氯化钠可分散在乙醇中形成胶体
③乙酰苯胺在水中的溶解度如表:
温度/℃
25
50
80
100
溶解度/g
0.56
0.84
3.5
5.5
下列提纯乙酰苯胺选用的溶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A.乙醇;过滤 B.水;分液
C.乙醇;重结晶 D.水;重结晶
【分析】A.乙酰苯胺和氯化钠可以溶于水中,不会出现分层;
B.乙酰苯胺可以溶于乙醇中;
C.乙酰苯胺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
D.乙酰苯胺在乙醇中溶解度大。
【解答】解:A.乙酰苯胺和氯化钠可以溶于水中,不会出现分层,故不能通过分液分离,故A错误;
B.乙酰苯胺可以溶于乙醇中,但乙酰苯胺和乙醇不能通过过滤分离,故B错误;
C.乙酰苯胺在乙醇中溶解度大,不能通过重结晶提纯分离,故C错误;
D.乙酰苯胺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故采用重结晶法提纯乙酰苯胺,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的分离提纯,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习题中信息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15.(2分)甲、乙、丙、丁均为18电子分子。甲为双原子分子且为浅黄绿色气体;乙的水溶液常用于医用消毒;丙有臭鸡蛋气味;丁为烃类有机物。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丁分子中心原子发生sp3杂化
B.丙分子中的化学键为sp3﹣sσ键,有轴对称性,可以旋转
C.乙为极性分子,但分子中同时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D.一定条件下,每两分子甲和一分子丁恰好反应生成的有机产物只有一种结构
【分析】甲、乙、丙、丁均为18电子分子,甲为双原子分子且为浅黄绿色气体,则甲为F2;乙的水溶液常用于医用消毒,则乙为H2O2;丙有臭鸡蛋气味,则丙为H2S;丁为烃类有机物,则丁为C2H6,据此分析作答。
【解答】解:A.根据分析可知,丁为C2H6,分子中心原子为C原子,其σ键数为4,价层电子对数为4,发生sp3杂化,故A正确;
B.根据分析可知,丙分子H2S,分子中的化学键为H﹣S键,其中S原子为sp3杂化,形成的是sp3﹣sσ键,具有轴对称性,可以旋转,故B正确;
C.根据分析可知,乙为H2O2,空间构型是折线型,分子中正负电荷重心是不重合的,为极性分子,但分子中同时含有H﹣O极性键和O﹣O非极性键,故C正确;
D.根据分析可知,甲为F2,丁为C2H6,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取代反应为连锁反应,有机产物有6种,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相关知识,具体涉及杂化方式、键的极性、分子的极性的判断,取代反应的产物等,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难度中等。
16.(4分)某有机超强碱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有机物存在手性碳,有对映异构体
B.该有机物核磁共振氢谱有12组峰
C.该有机物中C原子有sp3和sp2两种杂化方式
D.该有机物属于芳香族化合物,分子式为C35H53N3O
【分析】A.该分子中连接﹣CH2OH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
B.该分子中含有几种氢原子,其核磁共振氢谱中就有几组吸收峰;
C.该分子中只含C﹣N单键的N原子、含有4个共价单键的C原子中价层电子对个数都是4,含有C=N的碳原子和N原子、碳碳双键中的C原子、苯环上的C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都是3;
D.该分子中含有苯环,且C、H、N、O原子个数依次是35、53、3、1。
【解答】解:A.该分子中连接﹣CH2OH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所以该有机物存在对映异构,故A正确;
B.该分子中含有10种氢原子,其核磁共振氢谱中就有10组吸收峰,故B错误;
C.该分子中只含C﹣N单键的N原子、含有4个共价单键的C原子中价层电子对个数都是4,含有C=N的碳原子和N原子、碳碳双键中的C原子、苯环上的C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都是3,所以该有机物中C和N 均有sp3和sp2两种杂化方式,故C正确;
D.该分子中含有苯环,含有C、H、N、O元素,所以属于芳香族化合物,且C、H、N、O原子个数依次是35、53、3、1,分子式为C35H53N3O,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侧重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能力,明确官能团及其性质的关系是解本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7.(4分)某有机物Q只含C、H、O三种元素,分别经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检测分析,得出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8、分子中存在苯环和羟基、存在四个峰且峰面积之比为1:2:2:3。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Q分子式为C7H8O
B.Q结构简式为
C.Q的芳香类同分异构体共有4种(不含Q)
D.0.1molQ完全燃烧需要19.04LO2
【分析】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8,且分子中存在苯环和羟基,假设有机物只有1个取代基,去掉﹣C6H5、1个﹣OH剩余原子总相对原子质量为108﹣77﹣17=14,只能是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故有机物分子式为C7H8O,且存在四个峰且峰面积之比为1:2:2:3,则该有机物为。
【解答】解:A.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8,且分子中存在苯环和羟基,假设有机物只有1个取代基,去掉﹣C6H5、1个﹣OH剩余原子总相对原子质量为108﹣77﹣17=14,只能是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故有机物Q分子式为C7H8O,故A正确;
B.有机物Q的分子式为C7H8O,存在四个峰且峰面积之比为1:2:2:3,说明含有1个甲基,且甲基与羟基处于对位,故该有机物Q的结构简式为,故B正确;
C.Q的芳香类同分异构体(不含Q)有:、、、共4种,故C正确;
D.氧气不一定处于标准状况下,不能计算氧气的体积,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分子式与结构式的确定,掌握相对分子质量残余法确定分子式的方法,题目侧重考查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18.(4分)下列有关微粒性质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键角:BF3>CH4>H2O>NH3
B.热稳定性:CH4>NH3>H2O>HF
C.沸点:HF>H2O>NH3>CH4
D.第一电离能:P>S>Si>Sn
【分析】A.BF3为平面三角形,键角为120°,CH4为正四面体,其键角为109°28′,NH3为三角锥形,键角为107°,H2O为V型,其键角为104.5°;
B.非金属性越大,对应的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
C.NH3、H2O、HF分子间存在氢键,导致其沸点较高,则CH4的沸点最低,NH3、HF、H2O均含分子间氢键,但水分子之间氢键多;
D.P的最外层电子轨道为半充满状态,较稳定,难以失去电子,其第一电离能较大。
【解答】解:A.BF3为平面三角形,键角为120°,CH4为正四面体,其键角为109°28′,NH3为三角锥形,键角为107°,H2O为V型,其键角为104.5°,所以键角:BF3>CH4>NH3>H2O,故A错误;
B.非金属性越大,对应的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F的最强,故氢化物的稳定性最大,故B错误;
C.NH3、H2O、HF分子间存在氢键,导致其沸点较高,则CH4的沸点最低,NH3、HF、H2O均含分子间氢键,但水分子之间氢键多,则沸点:H2O>HF>NH3>CH4,故C错误;
D.同周期从左向右第一电离能增大,但P原子的最外层p电子半满,为稳定结构,则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的大小顺序:P>S>Si>Sn,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元素周期律内容为解答关键,试题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培养了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
19.(4分)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结构的表述均正确,且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表述1
表述2
A
在水中,NaCl的溶解度比I2的溶解度大
NaCl晶体中Cl﹣与Na+间的作用力大于碘晶体中分子间的作用力
B
在形成化合物时,同一主族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同一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C
通常条件下,CH4分子比PbH4分子稳定性强
Pb的原子半径比C的大,Pb与H之间的键能比C与H之间的键能小
D
P4O10、C6H12O6溶于水后均不导电
P4O10、C6H12O6均属于共价化合物
A.A B.B C.C D.D
【分析】A.NaCl溶于水并发生电离,与电流的作用无关;
B.同一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化合价不一定相同,如F和Cl;
C.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
D.P4O10溶于水生成磷酸,溶液能导电。
【解答】解:A.电解质的电离与电流的作用无关,氯化钠在水溶液中电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是因为水分子的作用,故A错误;
B.同一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化合价不一定相同,如F无正价,但Cl的化合价有﹣1、+1、+4、+5、+7价等,故B错误;
C.Pb与C位于IVA族,Pb的非金属性弱于C,则C﹣H键的键能大于Pb﹣H键,断裂C﹣H键需要的能量高,即CH4比PbH4稳定,故C正确;
D.C6H12O6在水中不能电离,其溶液不能导电,但P4O10溶于水生成磷酸,溶液能导电,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解质的电离、元素的非金属性、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和溶液的导电性等知识,侧重学生分析与运用能力的考查,把握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溶液的导电性原因、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判断为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20.(4分)K3[Fe(CN)6]俗称赤血盐,在水溶液中可电离出配离子[Fe(CN)6]3﹣,遇Fe2+生成深蓝色沉淀,常用于检验Fe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配离子的中心离子的电子排布为[Ar]3d34s2
B.该配离子的配位数是6,配体CN﹣中C原子的杂化类型为sp
C.K3[Fe(CN)6]溶液与KSCN溶液混合,溶液呈红色
D.该配离子遇Fe2+生成深蓝色沉淀的化学式为Fe3[Fe(CN)6]3
【分析】A.该配离子的中心离子为Fe3+;
B.[Fe(CN)6]3﹣的配体个数为6,CN﹣中C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1+=2;
C.K3[Fe(CN)6]在溶液中难以电离出Fe3+;
D.该配离子遇Fe2+生成深蓝色沉淀,离子反应方程式为:3Fe2++2[Fe(CN)6]3﹣═Fe3[Fe(CN)6]2↓。
【解答】解:A.该配离子的中心离子为Fe3+,电子排布为[Ar]3d5,故A错误;
B.[Fe(CN)6]3﹣的配体个数为6,即配位数为6,CN﹣中C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1+=2,C为sp杂化,故B正确;
C.K3[Fe(CN)6]溶液中无Fe3+,K3[Fe(CN)6]溶液与KSCN溶液混合后,溶液不变红,故C错误;
D.该配离子遇Fe2+生成深蓝色沉淀,离子反应方程式为:3Fe2++2[Fe(CN)6]3﹣═Fe3[Fe(CN)6]2↓,Fe3[Fe(CN)6]2即为深蓝色物质,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应注意的是配合物中外界易电离,但内界中的配体难以电离。
21.(4分)某化合物M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M含有的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O>N>C>H
B.M中氮原子的杂化方式既有sp2也有sp3
C.M中所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离子键、共价键、配位键、氢键
D.M中非金属元素原子间形成的σ和π的数目比为6:1
【分析】A.同周期从左至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另C的电负性大于H;
B.单键N原子为sp2杂化,双键N原子为sp3为杂化;
C.M结构为分子,不是阴阳离子构成的,不含有离子键;
D.M中非金属元素原子间形成的单键有20个,双键有4个,双键中含有1个σ键和1个π键,σ键共有24个,π键为4个。
【解答】解:A.同周期从左至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另C的电负性大于H,所以M含有的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O>N>C>H,故A正确;
B.M中氮原子有单键的,也有双键的,所以N原子的杂化方式既有sp2也有sp3,故B正确;
C.M结构为分子,不是阴阳离子构成的,不含有离子键,含有共价键、N→Fe配位键、分子内氢键,但氢键不属于化学键,故C错误;
D.M中非金属元素原子间形成的单键有20个,双键有4个,双键中含有1个σ键和1个π键,σ键共有24个,σ键和π键的数目比为6:1,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相关知识,具体涉及杂化方式、电负性大小、化学键的类型、σ键和π键的判断,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难度中等,D选项是易错题,N与Fe之间不属于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键。
22.(4分)已知,图甲为金属钠的晶胞,晶胞边长为apm,其晶胞截面如图乙所示,图丙为Li2S晶胞截面,已知Li2S属立方晶体,假设晶胞边长为dpm。下列关于Li2S晶胞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每个晶胞中含有的S2﹣数目为4
B.与Li+距离最近且相等的S2﹣有8个
C.该晶胞中两个距离最近的Li+和S2﹣的核间距的计算表达式为d pm
D.Li2S晶体的密度为×1030g•cm﹣3(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分析】根据图丙知,Li2S晶胞如图,
A.该晶胞中S2﹣个数=8×+6×;
B.每个Li+连接4个距离最近且相等的S2﹣;
C.该晶胞中两个距离最近的Li+和S2﹣的核间距为晶胞体对角线长度的;
D.该晶胞中S2﹣个数=8×+6×=4、Li+个数为8,晶胞体积=(d×10﹣10cm)3,晶胞密度==。
【解答】解:根据图丙知,Li2S晶胞如图,
A.该晶胞中S2﹣个数=8×+6×=4,故A正确;
B.每个Li+连接4个距离最近且相等的S2﹣,所以与Li+距离最近且相等的S2﹣有4个,故B错误;
C.该晶胞中两个距离最近的Li+和S2﹣的核间距为晶胞体对角线长度的=××dpm=dpm,故C正确;
D.该晶胞中S2﹣个数=8×+6×=4、Li+个数为8,晶胞体积=(d×10﹣10cm)3,晶胞密度====×1030g•cm﹣3,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晶胞计算,侧重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及计算能力,正确判断晶胞中阴阳离子位置关系是解本题关键,知道密度的计算方法,题目难度较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共42分。
23.(14分)周期表中的七种元素T、X、Y、Z、Q、R、W,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其中,W为第四周期元素,其余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相关信息如下:
元素
原子结构信息
T
原子所处的周期数、族序数分别与其原子序数相等
X
基态原子中电子占据三种能量不同的原子轨道,且每种轨道中的电子数相同
Z
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为ns2npn+2
Q
在该元素所在周期中,其基态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最小
R
单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其基态原子的M层上有1个未成对的p电子
W
与R同主族,单质常温下是液体
(1)X、Y、Q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N>C>Na (用元素符号表示)。
(2)Y、R两元素电负性接近,但Y的氢化物分子间能形成氢键,R的氢化物分子间不易形成氢键,原因是 Cl的原子半径比N大 。
(3)W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分子式为 HBrO4 。
(4)T、X、Z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M是新装修居室中常见的有害气体,它的分子式为XT2Z,该分子空间构型为 平面三角形 ,是 极性 (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5)X与Y原子结合形成的X3Y4晶体,其晶体结构与金刚石类似,但硬度比金刚石大,请解释原因是 C3N4与金刚石均原子晶体,由于N原子半径小于碳原子半径,故C﹣N键长比C﹣C键长短,C﹣N键能更大,更稳定,所以C3N4晶体硬度大 。
(6)研究发现,原子总数和价电子总数都相等的分子或离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它们的很多性质相似,这样的分子或离子被称为等电子体。由上述七种元素中的某些元素所组成的物质中与SO42﹣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有 CCl4 (任写一种)。
【分析】周期表中的七种元素T、X、Y、Z、Q、R、W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其中W为第四周期元素,其余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而T原子所处的周期数、族序数分别与其原子序数相等,则T为H元素;
基态X原子中电子占据三种能量不同的原子轨道,且每种轨道中的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3p2,故X为C元素;基态Z原子价电子排布为ns2npn+2,由于短周期元素Q、R的原子序数均大于Z,故n≠3,则n=2,可知Z为O元素;Y的原子序数介于碳、氧之间,故Y为N元素;在Q元素所在周期中,其基态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最小,则Q处于IA族,其原子序数大于氧,故Q为Na;R单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其基态原子的M层上有1个未成对的p电子,其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s23p5,故R为Cl元素;W与R同主族,单质常温下是液体,则W为Br。
【解答】解:由分析可知,T为H、X为C、Y为N、Z为O、Q为Na、R为Cl、W为Br;
(1)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电负性越大,X、Y、Q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N>C>Na,
故答案为:N>C>Na;
(2)Y的氢化物为氨气,R的氢化物为HCl,氨气分子间易形成氢键,而Cl的原子半径比N大,HCl分子之间不易形成氢键
故答案为:Cl的原子半径比N大;
(3)W为Nr元素,其最高价含氧酸的分子式为HBrO4,
故答案为:HBrO4;
(4)XT2Z的分子式为CH2O,结构式为,碳原子形成3个σ键、没有孤电子对,该分子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属于极性分子,
故答案为:平面三角形;极性;
(5)C与N原子结合形成的C3N4晶体,其晶体结构与金刚石类似,都属于原子晶体,由于N原子半径小于碳原子半径,故C﹣N键长比C﹣C键长短,C﹣N键能更大,更稳定,所以C3N4晶体硬度大,
故答案为:C3N4与金刚石均原子晶体,由于N原子半径小于碳原子半径,故C﹣N键长比C﹣C键长短,C﹣N键能更大,更稳定,所以C3N4晶体硬度大;
(6)由上述七种元素中的某些元素所组成的物质中与SO42﹣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含有5个原子、价电子总数为32,可以是4个ⅦA族原子与1个IVA族原子形成的分子,如CCl4等,
故答案为:CCl4。
【点评】本题考查是对物质结构和性质的考查,涉及氢键、核外电子排布、化学键、配合物、杂化轨道、晶体类型与性质、等电子体,正确推断元素是解本题关键,难度中等。
24.(14分)铍由于重量轻、弹性模数高和热稳定性好,已成为引人注目的飞机和导弹结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最重要的含铍矿物是绿柱石,含2%铬(Cr)的绿柱石即为祖母绿,基态Cr原子价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
(2)铍与相邻主族的铝元素性质相似,下列有关铍和铝的叙述正确的有 BD (字母)。
A.都属于p区主族元素
B.电负性都比镁大
C.第一电离能都比镁大
D.氯化物的水溶液pH均小于7
(3)氯化铍在气态时存在BeCl2分子(a)和二聚分子(BeCl2)2(b),固态时为链状结构(c)。
①a分子空间结构为 直线形 。
②二聚分子(BeCl2)2中Be原子的杂化方式相同,且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则b的结构式为 (用“→”标出配位键)。
③c的结构如图1所示:
则c中Be的杂化方式为 sp3 ,其VSEPR模型为 四面体形 。
(4)BeO立方晶胞如图2所示:
若BeO晶胞的边长为anm,则晶胞的密度d= g•cm﹣3。(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分析】(1)Cr价电子排布式为3d54s1,据此书写轨道表示式;
(2)A.Be属于s区,Al属于p区;
B.同一周期元素,元素的电负性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呈增大,同一主族,从上到下,电负性依次减弱;
C.同一周期元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呈增大趋势,但第IIA族、第VA族元素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元素,同一主族,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依次减弱;
D.氯化物的水溶液均发生水解,溶液显酸性;
(3)①a分子中Be原子价层电子对数=2+=2且不含孤电子对;
②b为BeCl2的二聚体(BeCl2)2,且所有原子都在平面上,Be中含有空轨道,Cl含有孤电子对,可形成配位键;
③c中Be原子价层电子对数是4;
(4)该晶胞体积=(a×10﹣7cm)3,晶胞中Be2+个数为4、O2﹣个数=8×+6×=4,晶胞密度==。
【解答】解:(1)Cr价电子排布式为3d54s1,轨道表示式为,
故答案为:;
(2)铍与相邻主族的铝元素性质相似。
A.Be属于s区,Al属于p区,故A错误;
B.同一周期元素,元素的电负性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呈增大,同一主族,从上到下,电负性依次减弱,所以电负性都比镁大,故B正确;
C.同一周期元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呈增大趋势,但第IIA族、第VA族元素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元素,同一主族,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依次减弱,所以第二周期元素Mg的第一电离能比第三周期Al的大,故C错误;
D.氯化物的水溶液均发生水解,溶液显酸性,则pH<7,故D正确,
故答案为:BD;
(3)①a分子中Be原子价层电子对数=2+=2且不含孤电子对,为直线形分子,
故答案为:直线形;
②b为BeCl2的二聚体(BeCl2)2,且所有原子都在平面上,Be中含有空轨道,Cl含有孤电子对,可形成配位键,b的结构式应为:,
故答案为:;
③c中Be原子价层电子对数是4,Be原子采用sp3杂化,为四面体形结构,
故答案为:sp3;四面体形;
(4)该晶胞体积=(a×10﹣7cm)3,晶胞中Be2+个数为4、O2﹣个数=8×+6×=4,晶胞密度===g/cm3,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结构和性质,侧重考查阅读、分析、判断及计算能力,明确原子结构、原子杂化类型判断、晶胞密度计算方法是解本题关键,知道配位键的表示方法,题目难度中等。
25.(14分)铜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应用广泛: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在铜表面存活时间最短,仅为4小时,铜被称为细菌病毒的“杀手”;硫酸铜可用于制农药波尔多液;某些铜的合金具有很好的储氢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1)铜的晶胞结构如图1所示,铜原子的配位数为 12 ,基态铜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Ar]3d104s1 。
(2)与铜同周期,N能层电子数与铜相同,熔点最低的金属是 钾 (写元素名称)。
(3)胆矾(CuSO4•5H2O)为蓝色晶体,将其改写成配合物形式的化学式可书写成 [Cu(H2O)4]SO4⋅H2O ,其中配体的分子构型为 V ,阴离子的中心原子杂化类型为 sp3 ,胆矾晶体中不包含的作用力有 B (填序号)。
A.离子键
B.金属键
C.氢键
D.共价键
E.配位键
(4)一种铜金合金晶体具有面心立方最密堆积结构,在晶胞中Cu原子处于面心,Au原子处于顶点;该晶体具有储氢功能,氢原子可进入到由Cu原子与Au原子构成的四面体空隙中,若将Cu原子与Au原子等同看待,该晶体储氢后的晶胞结构与CaF2(见图2)的结构相似,该晶体储氢后的化学式应为 Cu3AuH8 。
(5)白铜(铜镍合金)的立方晶胞结构如图3所示,其中原子A的坐标参数为(0,1,0)。
①原子B的坐标参数为 (0.5,0,0.5) 。
②若该晶体密度为dg•cm﹣3,则铜镍原子间最短距离为 ×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分析】(1)铜的晶胞结构是面心立方最密堆积,最上面面心铜原子距离相等且最近的铜原子同层4个,下层四个面心,上层四个面心;基态铜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1;
(2)与铜同周期,N能层电子数与铜相同,K的离子半径大,所带电荷数小,金属键弱,熔点低;
(3)铜离子为4配位,胆矾(CuSO4⋅5H2O)为蓝色晶体,铜离子结合4个水形成配合物,阴离子为硫酸根,中心原子杂化类型为sp3,分子构型为V形;胆矾晶体中内界与外界之间是离子键,中心离子与配体之间为配位键,水中H和O之间为共价键,硫酸根中S和O之间为共价键,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
(4)结合均摊法计算;
(5)①结合晶胞结构,A为顶点,B处于面心;
②铜与镍原子的最短距离是面对角线的一半,设该晶胞的边长为acm,则对角线为acm,根据均摊法,该晶胞含有Cu原子为6×=3,Ni原子为8×=1,ρ=,dg•cm﹣3=g/cm3。
【解答】解:(1)铜的晶胞结构是面心立方最密堆积,以最上面面心铜原子为例,距离相等且最近的铜原子同层4个,下层四个面心,上层四个面心,配位数为12,基态铜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1,
故答案为:12;[Ar]3d104s1;
(2)与铜同周期,N能层电子数与铜相同,K的离子半径大,所带电荷数小,金属键弱,熔点低,故熔点最低的金属是钾,
故答案为:钾;
(3)铜离子为4配位,胆矾(CuSO4⋅5H2O)为蓝色晶体,将其改写成配合物形式的化学式可书写成[Cu(H2O)4]SO4⋅H2O,配体为水,分子构型为V形,阴离子为硫酸根,中心原子杂化类型为sp3;胆矾晶体中内界与外界之间是离子键,中心离子与配体之间为配位键,水中H和O之间为共价键,硫酸根中S和O之间为共价键,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故不存在的作用力为金属键,
故答案为:[Cu(H2O)4]SO4⋅H2O;V;sp3;B;
(4)Au处于顶点,均摊法算有8×=1个;Cu位于面心,均摊法计算有6×=3个,氢离子全在内部,有8个,故该晶体储氢后的化学式为Cu3AuH8,
故答案为:Cu3AuH8;
(5)①原子A的坐标参数为(0,1,0),A为顶点,B处于面心,B的坐标为(0.5,0,0.5),
故答案为:(0.5,0,0.5);
②铜与镍原子的最短距离是面对角线的一半,设该晶胞的边长为acm,则对角线为acm,根据均摊法,该晶胞含有Cu原子为6×=3,Ni原子为8×=1,ρ=,dg•cm﹣3=g/cm3,a=cm,最短距离=×cm,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晶胞计算及原子结构,为高频考点,把握价电子排布、杂化理论、配位化合物、均摊法计算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综合性较强,题目难度中等。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3/4/15 1:11:59;用户:一;邮箱:orFmNt4wY2woThCHSPWeWvTp-oRM@weixin.jyeoo.com;学号:25716926
相关试卷
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24(原卷版+教师版):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24(原卷版+教师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下列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12(原卷版+教师版):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12(原卷版+教师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下列事实与电化学无关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50(原卷版+教师版):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50(原卷版+教师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