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镇雄县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期中考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云南镇雄县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期中考试卷,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元素或物质推断题,填空题,实验题,工业流程题,原理综合题,有机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云南镇雄县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期中考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下列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粮食酿醋 B.沙里淘金 C.电解水 D.火力发电
2.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芒硝的化学式:Na2SO4·10H2O B.HBrO中各原子都满足8电子结构
C.羰基硫(COS)的结构式:O=C=S D.含78个中子的碘原子:
3.1﹣氯丙烷和2﹣氯丙烷分别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的反应( )
A.产物相同 B.产物不同
C.碳氢键断裂的位置相同 D.反应类型不同
4.标准状况下的2molCO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体积约为22.4 L B.有4mol原子
C.分子数为6.02×1023 D.摩尔质量为44g/mol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稳定性: NH3> PH3 >SiH4 B.第IA族元素都是碱金属元素
C.碱性: LiOH>NaOH> Mg(OH)2 D.卤族元素最高化合价均为+7价
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铝片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H-=AlO2-+H2↑
B.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Fe+3Cu2+=2Fe3++3Cu
C.碳酸钙跟醋酸反应:CaCO3+2CH3COOH=Ca2++2CH3COO-+H2O+CO2↑
D.碳酸氢钙溶液跟稀硝酸反应:Ca(HCO3)2+2H+=Ca2++2H2O+2CO2↑
7.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Z元素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X
Y
Z
W
A.Y元素气态氢化物比Z元素的稳定,是因为Y元素气态氢化物分子间存在氢键
B.W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Z的强
C.将溶液加入到氯化钙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
D.W的原子半径比Z的小,W与X能形成化合物XW₂
8.下列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完成的是
A. B.
C. D.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
9.某有机物的结构如下图所示,关于该物质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遇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B.能发生取代、消去、加成反应
C.1 mol该物质最多能与4mol Br2反应
D.1 mol 该物质最多能与4 mol NaOH反应
10.下列四幅图示所表示的信息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图1表示H2与O2发生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则H2的燃烧热为241.8kJ·mol−1
B.图2表示某吸热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C.图3表示一定条件下H2和Cl2生成HCl的反应热与途径无关,则 △H1=△H2+△H3
D.图4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2A(g)+2B(g)3C(g)+D(s)的影响,乙的压强大
11.对饱和AgCl溶液(有AgCl固体存在)进行下列操作后,c(Ag+)和Ksp(AgCl)均保持不变的是
A.加少量水稀释 B.加热
C.加入少量盐酸 D.加入少量AgNO3
12.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将CO2与含少量CO的H2混合生成甲醇,反应为:CO2(g)+3H2(g)⇌CH3OH(g)+H2O(g),下图表示按分别为①1:4和②1:6两种投料比时,CO2的平衡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设①②两种投料比时CO2投料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按投料比①时,CO2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对应的是图中的曲线l
B.图中a点对应的H2的转化率为30%
C.图中b点对应的平衡常数K的值大于c点
D.的数值,a点比c点小
13.《Science》杂志报道了王浩天教授团队发明的制取H2O2的绿色方法,原理如图所示(已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极电极反应式:
B.Y膜为阳离子交换膜
C.每消耗22.4LO2外电路通过2mole-
D.该过程中主要的能量转化形式为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14.水的电离常数如下图中a、b两条曲线所示,曲线中的点都符合c(H+)×c(OH-)=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温度T2>T1
B.曲线a、b均代表纯水的电离情况
C.图中五点的KW的关系:B>C>A>D=E
D.若处在B点时,将pH=2的硫酸溶液与pH=12的K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碱性
二、元素或物质推断题
15.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某一化学元素
a
g
j
b
c
f
i
l
m
e
h
k
d
(1)表中所列元素中属于主族元素有___________;属于金属元素的有___________;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
(2)表中某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呈两性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它与短周期元素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三、填空题
16.(1)基态K原子中,核外电子占据最高能层的符号是______,占据该能层电子的电子云轮廓图形状为______。
(2)镍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能级上的未成对电子数为______。
四、实验题
17.在常温下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但在加热条件下可以体现氧化性或还原性。
I.某实验小组计划使用与浓盐酸制备并收集少量,实验装置如下所示:
(1)仪器m的名称为__________,A装置中发生的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之比为__________。
(2)装置B的作用为__________,装置F的作用为__________。
(3)在实验进行过程中,小组成员观察到装置E中的现象:___________。
II.实验室中可以利用碱熔法来制备晶体,其步骤如下所示:
溶液晶体①碱熔:在铁制坩埚中将一定量的与的混合物用酒精喷灯加热至熔化后,向其中逐步加入粉末并用铁棒搅拌,待加热至5分钟时关闭酒精喷灯,冷却到室温后可见坩埚中存在墨绿色的块状固体,其中主要成分为与。
②水浸:将坩埚中的块状固体转移至烧杯中,加足量水溶解。
③歧化:向所得的溶液中通入适量的,促使歧化为与。
④过滤:除去溶液中的不溶性物质。
⑤操作X: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_______、干燥。
(4)高温条件下坩埚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为了加快水浸时固体的溶解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写一条)。
(5)操作X中空缺的内容为__________;使用恒温烘箱对所得的晶体进行干燥时,仪器内部温度一般不宜超过120℃,这是由于__________。
五、工业流程题
18.利用水钴矿(主要成分为Co2O3,含少量Fe2O3、FeO、Al2O3、MnO、MgO、CaO、SiO2等)可以制取多种化工试剂,以下为草酸钴晶体和氯化钴晶体的制备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①浸出液中含有的阳离子主要有H+、Co2+、Fe2+、Mn2+、Al3+、Mg2+、Ca2+等。
②沉淀Ⅰ中只含有两种沉淀。
③流程中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见表:
沉淀物
开始沉淀
完全沉淀
Fe(OH)3
2.7
3.7
Fe(OH)2
7.6
9.6
Co(OH)2
7.6
9.2
Al(OH)3
4.0
5.2
Mn(OH)2
7.7
9.8
(1)浸出过程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___。
(2)NaClO3在浸出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
(3)加入Na2CO3调pH至5.2,目的是___;萃取剂层含锰元素,则沉淀Ⅱ的主要成分为___。
(4)操作Ⅰ包括:将水层加入浓盐酸调整pH为2~3,___、___、过滤、洗涤、减压烘干等过程。
(5)将5.49g草酸钴晶体(CoC2O4·2H2O)置于空气中加热,受热过程中不同温度范围内分别得到一种固体物质,其质量如表。
温度范围/℃
150~210
290~320
固体质量/g
4.41
2.41
经测定,整个受热过程,只产生水蒸气和CO2气体,则290~320℃温度范围,剩余的固体物质化学式为___。[已知:CoC2O4·2H2O的摩尔质量为183g·mol-1]
六、原理综合题
19.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意义重大。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为氢气、氯气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①氢气与氯气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符合下图中_______(选填A或B)。
②电池工作时,通入氯气的一极为_______极(填“正”或“负”),电流由_______极经导线流向_______极(填a或b)。
③电池总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电池工作时涉及到的能量转化形式是_______。
(2)下图中由铜、铁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正极材料是_______,离子导体是_______,负极反应式是_______。
七、有机推断题
20.某抗肿瘤药物的有效成分为E,其一种合成路线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质谱图显示有机物A的最大质荷比为___。
(2)E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A→B的反应类型包括中和反应和___。
(3)常温下,E不能与下列试剂反应的是___(填字母)。
a.H2 b.FeCl3溶液 c.溴水 d.NaHCO3
(4)在冰水浴条件下,E与乙酸酐[(CH3CO)2O]反应生成一种香料M,1个M分子中含2个酯基。由E合成M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5)T是C的同系物,T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多28,则T的同分异构体中,满足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__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①属于芳香族化合物②既能发生水解反应又能发生银镜反应
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4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1:1:2:6的T的所有可能结构为___。
(6)已知:RBrRMgBr。设计由环己烯和乙醛制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___(无机试剂和某些有机试剂任选)。
参考答案:
1.B
【详解】A.粮食酿醋将淀粉转化为醋酸,涉及化学反应,A不符合题意;
B.沙里淘金用物理方法从沙子筛离出黄金,B符合题意;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
D.火力发电将煤炭燃烧,涉及化学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B
【详解】A.Na2SO4·10H2O俗称芒硝,故化学式与名称吻合,A正确;
B.HBrO分子中O原子分别与H、Br原子各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从而使分子中各原子都达到稳定结构,其中H原子是最外层2个电子的稳定结构,而Br、O是最外层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B错误;
C.在羰基硫(COS)分子中C原子与O、S原子各形成2个共用电子对,从而使分子中各原子都达到稳定结构,结构式是:O=C=S,C正确;
D.在原子符号表示中,左下角为质子数,左上角为质量数,由于质量数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和,则含78个中子的碘原子可表示为:,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3.A
【分析】卤代烃在氢氧化钠的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卤素原子以及与之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上的一个氢原子同时脱去,形成不饱和键。
【详解】1-氯丙烷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丙烯,断键位置为:C-Cl和中间碳原子上的C-H;
2-氯丙烷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丙烯,断键位置为:C-Cl和相邻碳原子上的C-H;
所以二者发生反应相同都是消去反应,生成产物相同都是丙烯,但是断裂碳氢键位置不同,
答案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氯代烃的消去反应,题目难度中等,解答该题时需理解消去反应,掌握反应机理。
4.D
【详解】A.体积V=22.4L/mol×2mol=44.8L,A错误;
B.n(原子)=2mol×3=6mol,B错误;
C.分子数N=2mol×6.02×1023mol-1=1.204×1024,C错误;
D.摩尔质量的数值=相对分子质量=12+16×2=44,单位为g/mol,则CO2的摩尔质量为44g/mol,D正确。
答案选D。
5.A
【详解】A. 同周期元素从左向右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往下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故非金属性:N>P>Si,又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氢化物越稳定,则稳定性:NH3>PH3>SiH4,故A正确;
B. H元素也是第ⅠA族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B错误;
C. 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对应碱的碱性越强,金属性:Na>Li,则碱性:NaOH>LiOH,故C错误;
D. F元素无正价,故D错误;
故选A。
6.C
【详解】A.Al+2OH-=AlO2-+H2↑电荷不守恒,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H2O+2OH-=2AlO2-+3H2↑,故A错误;
B.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为Fe+Cu2+=Fe2++Cu,故B错误;
C.碳酸钙跟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离子方程式为CaCO3+2CH3COOH=Ca2++2CH3COO-+H2O+CO2↑,故C正确;
D.碳酸氢钙溶液跟稀硝酸反应的离子反应为HCO3-+H+═H2O+CO2↑,故D错误;
故选C。
7.D
【分析】根据短周期元素分析,X、Y、Z、W为二、三周期元素,Z为P,W为S,Y为N,X为C,以此分析;
【详解】A.N的氧化性强于P,则NH3的稳定性强于PH3,与氢键无关,A错误;
B.S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比P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强,B错误;
C.亚硫酸与氯化钙不发生反应,C错误;
D.当电子层相同下,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S原子的半径小于P的原子半径,C、S形成CS2,D正确;
故答案为:D。
8.A
【详解】A.铜和氧气可以一步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不能一步生成氢氧化铜,故A符合题意;
B.,,故B不符合题意;
C.,,故C不符合题意;
D.,,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9.C
【详解】A. 分子中含有酚羟基,遇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故A正确;B. 分子中含有羟基,能发生取代、消去;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和苯环,能发生加成反应,故B正确;C. 酚羟基的邻对位氢原子能够发生溴代反应,碳碳双键能够与溴发生加成反应,1 mol该物质最多能与3mol Br2反应,故C错误;D. 羧基和酚羟基能够与氢氧化钠反应,酯基水解生成的羧基和酚羟基也能与氢氧化钠反应,1 mol 该物质最多能与4 mol NaOH反应,故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掌握官能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D,要注意酯基水解生成的羟基是否为酚羟基。
10.C
【详解】A.图1所示反应生成的水呈气态,燃烧热要求可燃物为1mol,生成的水为液态,所以A项错误;
B.图2所示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给反应为放热反应,B项错误;
C.据盖斯定律,反应热与途径无关,只与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有关,C项正确;
D.注意物质D为固体,所以该反应是正向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压强改变时平衡要发生移动,A的体积分数最终一定不相等,D项错误;
所以答案选择C项。
【点睛】燃烧热的概念,强调可燃物是1mol,强调必须生成在25℃、101kPa下最稳定的物质,如水为液态、如C元素要生成CO2、S元素要生成SO2、N要生成N2等。
11.A
【详解】A.Ksp(AgCl)只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加少量水稀释,温度不变,Ksp(AgCl)不变,所以c(Ag+)不变,故A正确;
B.加热促进电离,c(Ag+)和Ksp(AgCl)均增大,故B错误;
C.加入少量盐酸,使溶解沉淀平衡逆向移动,c(Ag+)减小,故C错误;
D.加入少量AgNO3,c(Ag+)增大,故D错误;
故答案选A。
12.D
【详解】A.①②两种投料比时CO2投料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则投料比越小,即c(H+)+c(CO)越大,氢气的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CO2的转化率增大,所以曲线I为投料比②时的曲线,曲线II为投料比①时的曲线,故A错误;
B.题目只给了的比值,混合气体中氢气的占比未知,所以无法计算氢气的转化率,故B错误;
C.据图可知相同投料比的情况下,温度升高CO2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平衡逆向移动,所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小,b点温度高于c点,所以b点对应的平衡常数K的值小于c点,故C错误;
D.曲线I为投料比②时的曲线,曲线II为投料比①时的曲线,容器恒容,CO不参与反应,虽然H2和CO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的占比未知,但各组分占比不变,所以,设初始ca(CO2)=1mol/L,a点转化率为60%,结合化学方程式可知平衡时ca(CO2)=0.4mol/L,ca(CH3OH)=0.6mol/L,则,c点转化率约为45%,同理可得,则=T2,故A错误;B、只有c(OH-)=c(H+)的点是纯水的电离,所以只有A、B点才是纯水的电离,故B错误;C、水的离子积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离子积常数越大,同一曲线对应相同温度,根据图象可知,温度高低点顺序是B>C>A=D=E,所以离子积常数大小顺序是B>C>A=D=E,故C错误;D、B点时,KW=1×10-12,pH=2的硫酸中c(H+)=0.01 mol·L-1,pH=12的KOH溶液中c(OH-)=1 mol·L-1,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时剩余碱,溶液呈碱性,D正确。
15. a、b、c、d、f、g、h、i、j、k、l b、c、d、e、f、h 第四周期VIII族 Al(OH)3 Al(OH)3+OH-=+2H2O
【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可知,a为H,b为Na,c为Mg,e为Fe,h为Ge,k为Se,f为Al,g为C,i为P,j为O,l为Cl,m为Ar,再根据元素周期律分析解答。
【详解】(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为七主七副零八族,故属于主族元素的有a、b、c、d、f、g、h、i、j、k、l,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分析,金属元素有b、c、d、e、f、h;e为Fe元素,根据元素的质子数可知电子数为26,核外各电子层电子数为2、8、14、2,所以位于第四周期第VIII族;故答案为:a、b、c、d、f、g、h、i、j、k、l; b、c、d、e、f、h;第四周期VIII族;
(2)氢氧化铝能与强酸、强碱反应生成盐与水,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铝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2H2O,故答案为:Al(OH)3;Al(OH)3+OH-=+2H2O。
16. N 球形 或 2
【详解】(1)K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符号为N,能层的电子云轮廊图形状为球形。
(2)镍为28号元素,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或,能级上的未成对电子数为2。
17.(1) 圆底烧瓶
(2) 除去中的 防倒吸
(3)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4) 将块状固体破碎后溶解;使用热水溶解;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
(5) 洗涤 温度过高会使分解
【分析】A装置制备氯气,B装置除去中的,C装置干燥氯气,D装置收集氯气,E装置检验氯水的性质,F装置防倒吸,G吸收氯气,防止污染。
【详解】(1)根据装置图,仪器m的名称为圆底烧瓶,A装置中发生反应,中Mn元素化合价由+4降低为+2,是氧化剂,HCl中Cl元素化合价由-1升高为0,HCl是还原剂,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之比为1:2。
(2)A中生成的氯气中含有杂质氯化氢,装置B的作用为除去中的,氯气溶于氢氧化钠溶液能倒吸,根据装置F的特点,F的作用为防倒吸;
(3)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氯水呈酸性,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所以装置E中的现象是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4)高温条件下坩埚中、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为了加快水浸时固体的溶解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将块状固体破碎后溶解;使用热水溶解;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
(5)从溶液获得晶体,操作为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加热能分解为、、O2,使用恒温烘箱对所得的晶体进行干燥时,为防止分解,仪器内部温度一般不宜超过120℃。
18.(1)1:1
(2)ClO+6Fe2++6H+=Cl-+6Fe2++3H2O
(3) 使Fe3+和Al3+沉淀完全 CaF2和MgF2
(4) 蒸发浓缩 冷却结晶
(5)Co3O4(或CoO•Co2O3)
【分析】水钴矿中加入盐酸,可得CoCl3、FeCl3、AlCl3、MnCl2、MgCl2、CaCl2,信息①中浸出液含有的阳离子主要有H+、Co2+、Fe2+、Mn2+、Al3+、Mg2+、Ca2+等,则加入的Na2SO3将Co3+、Fe3+还原为Co2+、Fe2+。工艺流程最终得到草酸钴,加入NaClO3将Fe2+氧化为Fe3+,加入Na2CO3调pH至5.2,可得到Fe(OH)3、A(OH)3沉淀,过滤后所得滤液主要含有CoCl2、MnCl2、MgCl2、CaCl2,用NaF除去钙离子、镁离子,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萃取剂,将锰离子萃取,萃取后的水层中主要含有CoCl2,加入草酸铵溶液得到草酸钻。
(1)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浸出过程中Co2O3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故答案为1:1;
(2)
NaClO3具有氧化性,能将浸出液中的Fe2+氧化成Fe3+,故答案为ClO+6Fe2++6H+=Cl-+6Fe2++3H2O;
(3)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加入Na2CO3调pH至5.2,目的是使Fe3+和Al3+沉淀完全,可得到Fe(OH)3、A(OH)3沉淀;萃取层含锰元素则沉淀Ⅱ的主要成分为CaF2和MgF2。故答案为:使Fe3+和Al3+沉淀完全;CaF2,MgF2;
(4)
操作Ⅰ包括:将水层加入浓盐酸调整pH为2~3、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减压烘干等过程。
(5)
5.49g草酸钴晶体的物质的量是0.03mol,分解生成水的质量是1.08g,所以150-210°C时失水,剩余固体是CoC2O4;290-320°C时剩余固体中Co的质量是1.77g,氧原子是质量是2.41g-1.77g=0.64g,物质的量为0.64÷16=0.04mol,则剩余固体中Co原子与O原子的物质的量比为3:4,所以化学式为Co3O4。
19. A 正 b a H2+Cl2=2HCl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热能 铜(或Cu) 稀硫酸 Fe-2e-=Fe2+
【详解】(1)氢气、氯气燃烧放热,①氢气与氯气反应过程为放热,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能量,故A正确;
②电池工作时,电流由正极极经导线流向负极,通入氯气的一极为正极,则a为正极,b为负极,正极反应方程式为:Cl2+2e-=2Cl-,负极反应方程式为:H2-2e-=2H+。
③电池总反应方程式是H2+Cl2=2HCl,电池工作时涉及到的能量转化形式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热能。
(2)下图中由铜、铁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相对活泼的为负极,则铁为负极,正极材料是铜,离子导体是稀硫酸,负极铁失电子,负极反应式是:Fe-2e-=Fe2+。
20. 94 碳碳双键,羟基 加成反应 ad +2+2CH3COOH 14 、
【分析】根据流程图,物质结构转化关系以及分子式,A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酸碱中和反应,同时与HCHO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B的结构简式为,B在铜作催化剂被氧气氧化后进行酸化生成C,结合C的分子式,C的结构简式为,C与在醛基上发生加成反应生成D,D发生水解生成E,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质荷比是指带电离子的质量与所带电荷之比值,质谱分析中,最大质荷比的分子峰就是原始分子对应的相对分子质量,则质谱图显示有机物A的最大质荷比为A的相对分子质量即为94。
(2)根据E的结构简式,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是碳碳双键和羟基;A→B 为A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酸碱中和反应,同时与HCHO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
(3)E的分子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酚羟基和醇羟基;
a.E的分子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与苯环,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在常温下不反应,故a符合题意;
b.E的分子结构中含有酚羟基,常温下可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E的分子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常温下可以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E的分子结构中含有酚羟基,具有弱酸性,可以与碱反应,但酸性比碳酸弱,不能与NaHCO3反应,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ad;
(4)在冰水浴条件下,E与乙酸酐[(CH3CO)2O]反应生成一种香料M,1个M分子中含2个酯基。由E合成M的化学方程式为+2+2CH3COOH;
(5)C的结构简式为,T是C的同系物,T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多28,即T的分子结构中比C多两个-CH2-原子团,属于芳香族化合物,说明结构中含有苯环,既能发生水解反应又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结构中含有-OOCH结构,若苯环上有一个取代基,则结构为与-CH2CH2OOCH或与 -CH(CH3)OOCH两种结构,若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则结构为与-CH2CH3、-OOCH或与-CH3、- CH2OOCH分别以邻间对三种位置关系结合,共有6种结构,若苯环上有三个取代基,则结构为与两个-CH3、-OOCH结合,(两个甲基在苯环上处于邻位,-OOCH有2种位置;两个甲基在苯环上处于间位,-OOCH有3种位置;两个甲基在苯环上处于对位,-OOCH有1种位置)共有6种结构,则一共有14种同分异构体;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4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1:1:2:6的T的所有可能结构为、;
(6)已知:RBrRMgBr。由环己烯和乙醛制备化合物,可由环己烯与溴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与Mg在乙醚作用下发生已知信息的转化生成,与CH3CHO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最后发生水解,得到目标产物,合成路线为:。
【点睛】本题易错点为(3),碳碳双键与苯环在常温下与氢气不能发生加成反应,需要在催化剂一定条件作用下发生反应,碳碳双键与溴水不需要特殊条件,常温下即可加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云南大关县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期中考试卷,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元素或物质推断题,填空题,实验题,工业流程题,原理综合题,有机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云南腾冲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期中考试卷,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元素或物质推断题,填空题,实验题,工业流程题,原理综合题,有机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云南水富县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期中考试卷,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元素或物质推断题,填空题,实验题,工业流程题,原理综合题,有机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