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普通用卷
展开2023年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1.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涉及化学变化是( )
A.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D.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 下列南阳特产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A. 镇平烧鸡 B. 西峡香菇 C. 唐河红薯 D. 桐柏玉茶叶
3. 南阳是一座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山清水秀的生态宜居绿城,下列符合建设宜居绿城理念的是( )
A. 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 B. 露天焚烧垃圾
C. 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D. 深埋处理废旧电池
4.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熄灭酒精灯
B. 测溶液的pH
C. 稀释浓硫酸
D. 读液体体积
5. 化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碘食盐中的碘指的是碘单质
B. 焚烧废弃塑料,可减少空气污染
C. 图书档案失火,用高压水枪灭火
D. “碳达峰”“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CO2
6. 分类、归纳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 合成材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合金 B. 碱:烧碱、纯碱、氨水
C. 金属:铁、铜、硅 D. 有机物:葡萄糖、酒精、甲烷
7.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列各组物质,构成微粒的种类不相同的是( )
A. 氧气、金刚石 B. 氯化钠、硫酸铜 C. 铜、汞 D. 氨气、干冰
8. 立春后,给小麦合理施用氮肥可助于小麦返青拔节,使小麦增产。下列化肥中,氮含量第一的化肥是( )
A. CO(NH2)2 B. NH4HCO3 C. NH4NO3 D. NH4Cl
9. 2023年春晚,小神兽“甪端”的原型是一只珐琅香薰。珐琅的制作过程离不开二氧化硅(SiO2),二氧化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4 B. −2 C. +2 D. +4
10. 下列根据某些性质区分一些常见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 硫酸铵和氯化铵:加熟石灰研磨 B. 羊毛和涤纶:灼烧闻气味
C. 铜片和黄铜片:相互刻画 D. 氧气和二氧化碳:伸入燃着的木条
11. 下列各组物质在给定pH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 pH=1:NaCl、Na2CO3、KCl
B. pH=12:MgSO4、BaCl2、NaCl
C. pH=3:KNO3、Na2SO4、ZnCl2
D. pH=1:CuSO4、KCl、NH4Cl
12.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
序号
物质
杂质
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
A
Cu
CuO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B
Na2CO3溶液
Na2SO4
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C
CO
CO2
通过灼热的Fe2O3粉末
D
NaCl固体
MgCl2
加入适量KOH溶液,过滤、蒸发
A. A B. B C. C D. D
13. 向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缓慢连续加入m克锌粉,析出固体的质量与加入锌粉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向N点对应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B. P点对应的固体一定有Cu,可能有Ag
C. Q点对应的溶液为无色,此时溶液的溶质无Cu(NO3)2,只有Zn(NO3)2
D. 加入m克锌粉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14. 某氧化钙和碳酸钙组成的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将100g该混合物高温煅烧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
A. 12g B. 16g C. 26.4g D. 40g
15. 请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空: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为 ______ ;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的盐是 ______ 。构成NaCl的两种微粒分别是 ______ 。
16. 实验室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 ______;若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可使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7. 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不形成结晶水合物)在水中随温度变化的溶解度曲线,请按要求填空。
(1)在t1℃时,乙和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______ (填“相等”或“不相等”)。
(2)若甲中含有少量丙,提纯的方法是 ______ 。
(3)t3℃时,将125g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应再加入 ______ g丙才能恰好达到饱和状态。
18. 根据碳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填空:
(1)图甲是碳元素的价类二维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a点对应的物质是CH4,则a点对应的物质类别是 ______ 。
②d点对应物质与b点对应物质发生反应时伴随的能量变化是 ______ 。
③写出d点对应物质转化为f点对应物质的化学方程式(写出一个即可) ______ 。
(2)科研人员制备了一种新型纳米催化剂,在其表面发生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乙所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19. 乙烯(C2H4)可用于催熟水果。一定质量的乙烯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生成13.2gCO2、8.1gH2O和一定量的CO。则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CO和C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______ 。
20. A~E为初中化学的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反应可一步实现,“—”表示相连的物质可相互反应,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略去)。已知:A、B、C均含有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D含有两种元素,其水溶液在工业上常用于除铁锈;E的水溶液呈黄色。A的一种用途是 ______ ;B转化为C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______ ;D转化为E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21. 我国的成语和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1)从微观角度解释“酒香不怕巷子深” ______ 。
(2)“釜底抽薪”蕴含的灭火原理是什么 ______ ?
22.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滴有酚酞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盐酸时,观察到烧杯中的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1)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烧杯中无色溶液的溶质可能只有NaCl,也可能还有HCl,要确定该溶质的成分,请写出一种可选用的试剂。
23. 某同学使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
(1)该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有几个?
(2)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现象是什么?
(3)请写出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4. 实验室制取CO2后残留溶液的pH为2,向该溶液中滴入Na2CO3溶液可得如图所示曲线,请回答有关问题:
(1)AB段发生反应的现象 ______ 。
(2)请写出BC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CD段曲上升的原因是什么?
25.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制取气体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部分装置。
①写出用A装置制取O2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②若要收集干燥的O2,试剂X是 ______ ,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接 ______ 。
③简述检验A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______ 。
(2)海水是廉价的自然资源,海水晒盐可获得粗盐。“粗盐提纯”是指除去粗盐中的泥沙和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某同学设计了除去泥沙和三种可溶性杂质的实验方案:
①请写出除去粗盐中MgCl2杂质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②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 。
③上述流程中,若将过滤和加盐酸的操作顺序颠倒,所得精盐中还有哪些杂质?(硫酸钡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______ 。
(3)为探究NaOH的变质程度,取15g已部分变质的NaOH固体,加入到50g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称量剩余物质的质量为62.8g。求该固体中氢氧化钠的质量。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包含着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A
【解析】解:A、镇平烧鸡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正确。
B、西峡香菇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
C、唐河红薯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
D、桐柏玉茶叶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种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答案】C
【解析】解:A、工业废水中含有有害物质,直接排放工业废水,会污染环境,故A不正确;
B、露天焚烧生活垃圾,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会污染空气,故B不正确;
C、开发利用清洁能源,能节约资源,防止环境污染,故C正确;
D、废旧电池含有铅汞等有毒的重金属,深埋处理会污染水土,故D不正确;
故选:C。
A、根据直接排放工业废水,会污染环境,进行分析;
B、根据露天焚烧生活垃圾,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进行分析;
C、根据开发利用清洁能源,能节约资源进行分析;
D、根据废旧电池含有铅汞等有毒的重金属,深埋处理会污染水土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4.【答案】D
【解析】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B、根据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答案】D
【解析】解:A.一般用元素来描述物质的组成,加碘食盐中的碘不是以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碘”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是指碘元素,故A错误;
B.焚烧废弃塑料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从而加剧空气污染,故B错误;
C.图书档案失火,用高压水枪灭火,会破坏图书档案,应采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会留下任何痕迹,不会破坏图书档案,故C错误;
D.“碳达峰”、“碳中和”的碳指的是CO2,它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故D正确;
故选:D。
根据化学与生活、环境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6.【答案】D
【解析】解:A、合成橡胶、合成纤维是合成材料,合金是金属材料,该选项不正确。
B、烧碱和氨水是碱,纯碱是盐,该选项不正确。
C、铁、铜是金属,硅是非金属,该选项不正确。
D、葡萄糖、酒精、甲烷都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该选项正确。
故选:D。
A、合成橡胶、合成纤维是合成材料,合金是金属材料。
B、烧碱和氨水是碱,纯碱是盐。
C、铁、铜是金属,硅是非金属。
D、葡萄糖、酒精、甲烷都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比较简单。
7.【答案】A
【解析】解:A、氧气是由氧气分子构成的,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构成微粒的种类不相同,故选项正确。
B、氯化钠是由氯离子、钠离子构成的;硫酸铜是由铜离子、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构成微粒的种类相同,故选项错误。
C、铜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汞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构成微粒的种类相同,故选项错误。
D、氨气是由氨分子构成的,干冰是指固体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构成微粒的种类相同,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包括气态的非金属单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A
【解析】解:A、CO(NH2)2中氮的质量分数为2×1412+16+(14+2)×2×100%≈46.7%;
B、NH4HCO3中氮的质量分数为1414+5+12+16×3×100%≈17.7%;
C、NH4NO3中氮的质量分数为2×142×14+1×4+16×3×100%=35%;
D、NH4Cl中氮的质量分数为1435.5+14+1×4×100%≈26.2%。
故选:A。
要求备选答案中哪种化肥中氮的质量分数最大,方法有多种,最基础方法就是根据公式: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其原子个数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100%;也可以根据我们日常生活常识判断;还可以根据平时熟记的。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化学式进行相对分子质量、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能力;同时将内容的考查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在一起,具有实践性。
9.【答案】D
【解析】解:二氧化硅中,氧元素显−2价,设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x,由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原则可知:x+(−2)×2=0,x=+4。
故选:D。
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原理和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10.【答案】A
【解析】解:A、硫酸铵和氯化铵均属于铵态氮肥,加熟石灰研磨均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能鉴别,故选项正确。
B、灼烧闻气味,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产生特殊气味的是涤纶,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C、可用相互刻画的方法鉴别铜片和黄铜片,划痕明显的是铜片,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D、伸入燃着的木条,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更旺的是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A。
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本题有一定难度,解答物质的鉴别题时要熟练掌握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或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11.【答案】C
【解析】解:A、pH为1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碳酸根离子能与氢离子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pH为12的水溶液显碱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MgSO4、BaCl2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镁,MgSO4中的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pH为3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D、pH为1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但溶液中含有CuSO4,会使溶液呈现蓝色,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则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物质的共存问题,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还要注意是在给定pH的溶液中共存。
12.【答案】A
【解析】解:A、CuO能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Na2CO3和Na2SO4均能与适量的Ba(NO3)2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CO能与灼热的Fe2O3粉末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MgCl2能与适量K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A。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3.【答案】B
【解析】解:向AgNO3 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缓慢连续加入m克锌粉,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后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
A、向N点(含有过量的硝酸银)对应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溶液,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有白色沉淀产生,该选项说法正确;
B、P点对应的固体一定有Cu,也一定有A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Q点对应的溶液为无色,此时溶液的溶质无Cu(NO3)2,只有Zn(NO3)2,该选项说法正确;
D、加入m克锌粉后,锌过量,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是因为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4.【答案】B
【解析】解:钙元素质量:100g×60%=60g,
设完全反应后氧化钙中氧元素质量为x,
根据题意有:4016=60gx,x=24g,
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100g−60g−24g=16g,
故选:B。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5.【答案】Al2O3 CuSO4 Cl−、Na+
【解析】解: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Al)和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O),形成的化合物为:Al2O3;配制波尔多液的是硫酸铜和石灰乳作为原料,硫酸铜(CuSO4)属于盐,石灰乳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属于碱,所以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的盐是CuSO4;NaCl是离子化合物由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构成。
故答案为:Al2O3;CuSO4;Cl−、Na+。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6.【答案】16g 偏小
【解析】解: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实验室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100g×16%=16g。
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故答案为:
16g;偏小。
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主要实验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答案】相等 降温结晶 15
【解析】解:(1)从溶解度曲线可知,乙和丙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M,对应温度为t1℃,此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在t1℃时,乙和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2)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若甲中含有少量丙,提纯甲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3)t3℃时,丙的溶解度为25g,125g丙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剂水100g和溶质丙25g,故将125g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丙的溶解度增大,t1℃时,丙的溶解度为40g,溶剂水的质量为100g不变,故应再加入40g−25g=15g丙才能恰好达到饱和状态。
故答案为:(1)相等;
(2)降温结晶;
(3)15。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8.【答案】有机物 吸热 CO2+Ca(OH)2=CaCO3↓+H2O 2CO2+4H2O=纳米催化剂2CH3OH+3O2
【解析】解:(1)①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a点对应的物质是CH4,且含有碳元素,则a点对应的物质类别是有机物;故答案为:有机物;
②d点对应物质碳元素化合价为+4价,且是氧化物,则d物质是二氧化碳,b点对应物质属于单质,则b物质是碳,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属于吸热反应,发生反应时伴随的能量变化是吸热;故答案为:吸热;
③d点对应物质是二氧化碳,f点对应的物质碳元素化合价是+4价,且属于盐,f物质可以是碳酸钙,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故答案为:CO2+Ca(OH)2=CaCO3↓+H2O;
(2)由微观示意图可知:二氧化碳与水在纳米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氧气,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CO2+4H2O=纳米催化剂2CH3OH+3O2;故答案为:2CO2+4H2O=纳米催化剂2CH3OH+3O2。
(1)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来分析;
(2)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来分析。
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9.【答案】1:2
【解析】解:乙烯的质量是8.1g×218÷428=6.3g,其中碳元素质量是6.3g×2428=5.4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是13.2g×1244=3.6g,一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是5.4g−3.6g=1.8g,一氧化碳质量是1.8g÷1228=4.2g,4.2g28:13.2g44=1:2。
故答案为:1:2。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20.【答案】作补钙剂 化合反应 6HCl+Fe2O3=2FeCl3+3H2O
【解析】解:由分析可知,A是碳酸钙,则A的一种用途是作补钙剂。
B是氧化钙,C是氢氧化钙,则B转化为C的反应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D是盐酸,E是氯化铁,D转化为E的反应是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HCl+Fe2O3=2FeCl3+3H2O。
故答案为:
作补钙剂;化合反应;6HCl+Fe2O3=2FeCl3+3H2O。
A~E为初中化学的常见物质。A、B、C均含有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则A、B、C均含有钙元素;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则A是碳酸钙;,B是氧化钙,C是氢氧化钙;碳酸钙能转化成氧化钙,氧化钙能转化成氢氧化钙,则B是氧化钙,C是氢氧化钙;D含有两种元素,其水溶液在工业上常用于除铁锈,则D是盐酸;E的水溶液呈黄色,盐酸能转化成E,则E是氯化铁;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推断,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1.【答案】分子是不停地运动的 清除可燃物
【解析】解:(1)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香中含有的酒精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的香味;
(2)“釜底抽薪”体现的是一种常用的灭火方法,它利用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将锅底的柴火抽走,就没有了可燃物,起到灭火的作用;
故答案为:(1)分子是不停地运动的;
(2)清除可燃物。
(1)根据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进行分析;
(2)根据清除可燃物,将锅底的柴火抽走,就没有了可燃物,起到灭火的作用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22.【答案】(1)HCl+NaOH=NaCl+H2O;
(2)紫色石蕊溶液(或Zn、Na2CO3、CuO等)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的原理、酸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碳酸盐等反应)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1)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2)烧杯中无色溶液的溶质可能只有NaCl,也可能还有HCl,确定是否含盐酸,可选用紫色石蕊溶液,若变红,说明含有盐酸。(或锌、碳酸钠、氧化铜等,锌、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会观察到黑色粉末溶解,溶液变蓝色)。
故答案为:(1)HCl+NaOH=NaCl+H2O;(2)紫色石蕊溶液(或Zn、Na2CO3、CuO等)。
23.【答案】解:(1)A装置玻璃管中一氧化碳高温下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酒精灯燃烧中酒精与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B装置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C处一氧化碳与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故该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有四个;
(2)A装置玻璃管中一氧化碳高温下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B装置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B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A装置中发生的反应是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高温2Fe+3CO2。
故答案为:(1)四;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Fe2O3+3CO=高温2Fe+3CO2。
【解析】(1)根据一氧化碳高温下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酒精灯燃烧中酒精与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B装置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C处一氧化碳与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2)根据一氧化碳高温下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进行分析;
(3)根据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要掌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中的现象和注意事项,并会根据反应现象寻出本质。
24.【答案】有气泡生成
【解析】解:(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残留溶液的pH为2,说明反应后残留液中由氯化钙、盐酸,向该溶液中滴入Na2CO3溶液,碳酸钠优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AB段发生反应的现象:有气泡生成;
故答案为:有气泡生成;
(2)碳酸钠溶液优先和稀盐酸反应,稀盐酸反应完全,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该反应化学方程式:CaCl2+Na2CO3=CaCO3↓+2NaCl;
(3)向残留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稀盐酸、氯化钙反应完全,继续滴加碳酸钠溶液,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溶液pH逐渐增大。所以,CD段曲线上升的原因是过量的碳酸钠溶液使溶液的碱性增强(合理即可).
(1)向该溶液中滴入Na2CO3溶液,AB段pH由2增加至7,盐酸先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据此分析;
(2)碳酸钠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据此分析;
(3)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碳酸钠,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掌握盐的化学性质、实验室制取CO2后残留溶液的主要成分、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5.【答案】2H2O2=MnO22H2O+O2↑ 浓硫酸 c、b接f 用橡胶管和导管连接a,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形成液封,将导管伸入水中,双手紧握锥形瓶的外壁,若导管口处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MgCl2+2NaOH=Mg(OH)2↓+2NaCl 为了除去杂质CaCl2和过量的BaCl2,将其转化为沉淀 氯化钙、氯化镁、氯化钡
【解析】解:①A装置为固液常温型气体发生装置,可采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的方法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MnO22H2O+O2↑;
②收集干燥的氧气需要用浓硫酸干燥及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为使氧气与浓硫酸充分接触,导管的连接顺序应为“长进短出”,即为a接c、b接f;
③检验A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为:用橡胶管和导管连接a,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形成液封,将导管伸入水中,双手紧握锥形瓶的外壁,若导管口处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故答案为:①2H2O2=MnO22H2O+O2↑;
②浓硫酸;c、b接f;
③用橡胶管和导管连接a,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形成液封,将导管伸入水中,双手紧握锥形瓶的外壁,若导管口处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3)①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2NaOH=Mg(OH)2↓+2NaCl;
②加入过量Na2CO3溶液,是为了除去杂质CaCl2和过量的BaCl2,将其转化为沉淀;
③上述流程中,若将过滤和加盐酸的操作顺序颠倒,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和氡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和碳酸钡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所得精盐产品中杂质有氯化钙、氯化镁、氯化钡;
故答案为:①MgCl2+2NaOH=Mg(OH)2↓+2NaCl;
②为了除去杂质CaCl2和过量的BaCl2,将其转化为沉淀;
③氯化钙、氯化镁、氯化钡;
(3)依题意可知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5g+50g−62.8g=2.2g。设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x 2.2g
10644=x2.2g
x=5.3g
所以固体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5g−5.3g=9.7g
答:固体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9.7g。
(1)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的方法制取氧气;浓硫酸的吸水性;检查密闭性的方法,据此逐一分析;
(2)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Na2CO3与CaCl2和过量的BaCl2生成沉淀;依据化学反应产生杂质分析;
(3)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2023年河南省新乡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普通用卷: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新乡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普通用卷,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没有水就没有生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中考化学二模试卷-普通用卷: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中考化学二模试卷-普通用卷,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水是生命之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2022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2022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及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