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北省沧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北省沧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元素或物质推断题,实验题,工业流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硫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褪色B.在一定条件下能被氧化为
C.硫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D.浓硫酸久置于空气中,浓度变小
【答案】A
【详解】A.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褪色,选项A错误;
B.与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才可反应生成,选项B正确;
C.硫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火山口)又有化合态,选项C正确;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久置于空气中,浓度变小,选项D正确;
答案选A。
2.下列化学用语表示错误的是
A.HCl的结构式:H—ClB.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的氧原子:
C.氯化铵的电子式:D.的结构示意图:
【答案】C
【详解】A.HCl的结构式:H—Cl,选项A不符合题意;
B.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的氧原子质量数为16,选项B不符合题意;
C.氯化铵的电子式:,选项C符合题意;
D.的结构示意图:,选项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3.下列实验方法或操作正确的是
A.图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图2 从溴的四氯化碳中提取溴
C.图3分离水和酒精的混合液
D.图4稀释浓硫酸
【答案】A
【详解】A.由图可知,夹紧止水夹,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能形成稳定的液面差,说明装置不漏气,选项A正确;
B.冷凝水方向错误,应下进上出,温度计的水银球位置不对,选项B错误;
C.酒精和水能互溶,不能用分液法分离,选项C错误;
D.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缓加入到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4.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性氧化物.盐、非电解质的顺序排列的是
A.硫酸、氧化钙、氯化镁、氯气B.硝酸、氧化铜、苏打、氨气
C.醋酸、过氧化钠、小苏打、三氧化硫D.氯化氢、苛性钠、明矾、一氧化碳
【答案】B
【详解】A.氯气不属于非电解质,选项A错误;
B.硝酸属于酸、氧化铜为碱性氧化物、苏打为碳酸钠,是盐,氨气是非电解质,各物质分类正确,选项B正确;
C.过氧化钠不属于碱性氧化物,选项C错误;
D.苛性钠属于碱,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5.下列关于各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Ca(OH)2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常用于建筑材料
B.ClO2有强氧化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
C.NaHCO3俗称小苏打,常用于造玻璃
D.Na2O2是碱性氧化物,常用作供氧剂
【答案】B
【详解】A.CaCO3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常用于建筑材料,A错误;
B.ClO2有强氧化性,能够使细菌、病毒的蛋白质分子结构发生改变而发生变性,因而会失去生理活性,因此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B正确;
C.NaHCO3俗称小苏打,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但不能用于制造玻璃,C错误;
D.Na2O2属于过氧化物,由于Na2O2能够与水及二氧化碳反应产生氧气,因此常用作供氧剂,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6.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B.、、、
C.、、、D.、、、
【答案】A
【详解】A.、、、相互不发生反应,能大量共存,选项A正确;
B.与能发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选项B错误;
C.与反应生成和,不能大量共存,选项C错误;
D.与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7.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能一步实现的是
A.
B.
C.
D.
【答案】D
【详解】A.氧化铁与CO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铁,铁与硫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硫化亚铁而不是硫化铁,物质间转化不能均一步实现,选项A错误;
B.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氯化铝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而不是生成氢氧化铝,物质间转化不能均一步实现,选项B错误;
C.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而不是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物质间转化不能均一步实现,选项C错误;
D.碳酸氢钠固体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饱和石灰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物质间转化能一步实现,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8.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2.4 L 中含有原子数一定为
B.1 L 1 ml·L NaCl溶液中所含离子总数为
C.常温常压下,9 g水中所含分子数为
D.1 ml Fe和足量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完全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为
【答案】C
【详解】A.22.4 L 未标明状态,无法确定原子数目,选项A错误;
B.1 L 1 ml·L NaCl溶液中所含离子总数约为,选项B错误;
C.9 g 的物质的量为0.5 ml,所含分子数为,选项C正确;
D.(浓),1 ml Fe参与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9.已知离子方程式:As2S3+H2O+→++NO↑+___(未配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配平后水的化学计量数为4
B.反应后的溶液呈酸性
C.配平后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分子数之比为3∶28
D.氧化产物为和
【答案】C
【详解】As2S3转化成和,而转化为NO,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配平后的离子方程式为3As2S3+4H2O+28=6+9+28NO↑+8H+,
A.配平后的离子方程式为3As2S3+4H2O+28=6+9+28NO↑+8H+,水的化学计量数为4,A正确;
B.反应产生H+,反应后的溶液呈酸性,B正确;
C.配平后的离子方程式为3As2S3+4H2O+28=6+9+28NO↑+8H+,N元素化合价降低,做氧化剂,As和S元素化合价升高,As2S3做还原剂,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分子数之比为28∶3,C错误;
D.As2S3做还原剂,氧化产物为和,D正确;
故选:C。
10.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Y与W同主族,X、Z、W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W>Z>Y>X
B.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W
C.X、Y、Z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含有离子键
D.X与Z组成的某物质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
【答案】D
【分析】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Y与W同主族,X、Z、W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结构图可知,X的价键为1,W的价键为5,Z形成两个共价键,可推知,X为H,Y为N,Z为O,W为P。
【详解】A.原子半径:P>N>O>H,选项A错误;
B.不是最高价氧化物,无法比较,选项B错误;
C.或为共价化合物,选项C错误;
D.具有漂白性,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11.已知有如下反应:
①
②
根据上述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中中Br的化合价为+3
B.反应①中氧化性:
C.反应②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
D.反应②中每生成3 ml ,转移5 ml电子
【答案】D
【详解】A.中Br的化合价为+5,选项A错误;
B.反应①中Br的化合价降低,为氧化剂,为还原产物,Cl的化合价升高,为还原剂,为氧化产物,则氧化性:,选项B错误;
C.反应②中,中Cl的化合价由+5降到0,HCl中Cl的化合价由-1升高到0,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选项C错误;
D.每生成3 ml ,转移5 ml电子,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1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会使溶液浓度偏高的原因可能是
A.称量时NaOH已经潮湿
B.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容量瓶事先用蒸馏水洗涤
C.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标线
D.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标线,滴加蒸馏水至标线再摇匀
【答案】C
【详解】A.称量时NaOH已经潮解,称量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减小,根据c=可知,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故A不选;
B.容量瓶必须使用蒸馏水洗涤,洗涤后不需要干燥,因为后面定容时需要加入蒸馏水,所以容量瓶事先用蒸馏水洗涤过,该操作正确,对配制的溶液浓度不会产生误差,故B不选;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加入的蒸馏水体积偏小,根据c=可知,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故C选;
D.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标线,滴加蒸馏水至标线再摇匀,导致配制的溶液体积偏大,根据c=可知,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故D不选;
故选C。
13.某化学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E处棉花球变成橙黄色,说明氧化性:
B.F处棉花球变成蓝色,说明氧化性:
C.E处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D.G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有害气体,防止污染环境
【答案】B
【详解】A.E处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说明氯气的氧化性比溴强,选项A正确;
B.F处棉花球变成蓝色也可能是将氧化,选项B错误;
C.氯气的氧化性比溴强,氯气可置换溴,E处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选项C正确;
D.G装置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有害气体,防止其污染空气,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14.溴被称为海洋元素,以海水为原料制备单质溴的流程如下。
海水NaBr溶液低浓度Br2吸收液Br2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浓缩海水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B.在反应①、②、③中溴元素均发生了氧化反应
C.用水溶液吸收的目的是富集溴元素
D.鼓入热空气吹出溴,是因为溴蒸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小
【答案】C
【详解】A.浓缩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选项A错误;
B.反应①为,反应②为,反应③为。反应②中溴元素发生了还原反应,选项B错误;
C.低浓度经过热空气法吹出,用水溶液吸收得到较大浓度,目的是富集溴,选项C正确;
D.鼓入热空气法吹出溴是因为溴易挥发,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二、元素或物质推断题
15.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参照①~⑨元素在表中的位置,请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④与⑥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种类最多可以有______种,其电子式为______。
(2)这些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单质的氧化性最强的是______(填化学式),③、④、⑤形成的最简单氢化物中热稳定性最差的是______(填化学式)。
(3)④、⑥、⑦、⑧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4)⑥和⑦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5)为了证明⑥和⑦两种元素的金属性强弱,下列说法或实验能提供证据的是______(填字母)。
A.比较两种元素的单质的熔点、沸点高低
B.将两种元素的单质分别与冷水反应,观察反应的剧烈程度
C.比较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答案】(1) 2
(2) F2 NH3
(3)
(4)
(5)BC
【分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为H,②为C,③为N,④为O,⑤为F,⑥为Na,⑦为Al Si,⑧为Cl,⑨为Ar;
【详解】(1)④与⑥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Na2O、Na2O2中,化学键种类最多的Na2O2可以有离子键和共价键2种,其电子式为;
(2)这些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原子Ar是18号元素,结构示意图为;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则单质的氧化性最强的是F2,非金属性越强,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故③、④、⑤形成的最简单氢化物NH3、H2O、HF中热稳定性最差的是NH3;
(3)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故④、⑥、⑦、⑧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4)⑥和⑦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NaOH与Al(OH)3之间发生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A.⑥和⑦的单质均为金属晶体,金属晶体的熔沸点和金属阳离所带电荷数和离子半径有关,与金属性无关,选项A不符合题意;
B.金属性越强化学性质越活泼,与冷水反应越剧烈,Na与冷水剧烈反应,Al与冷水不反应,说明Na的金属性比Al强,选项B符合题意;
C.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选项C符合题意;
答案选BC。
16.物质的类别和核心元素的化合价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两个重要角度。如图所示是硫及其部分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化学式为______;属于______(填“共价”或“离子”)化合物。
(2)足量B通入溴水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3)C(C为钠盐)和D的浓溶液可以少量制取B,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4)欲制备,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下列选项中合理的是______(填字母)。
A.B.
C.D.
(5)将A的溶液与B混合,可生成淡黄色固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表示该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__________________。
(6)某地收集的雨水样品在不同时间测得pH如表所示,根据价类二维图分析该雨水样品随时间变化酸性逐渐增强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共价
(2)溴水褪色
(3)(浓)
(4)B
(5)
(6)溶于水形成,被空气中的氧化为,导致pH越来越小
【分析】由图可知,A为硫化氢、B为二氧化硫、C为硫酸、D为亚硫酸钠。
【详解】(1)由分析可知,C为硫酸,化学式为;三氧化硫是只含有共价键的共价化合物,故答案为:;共价;
(2)足量二氧化硫通入溴水中发生的反应为二氧化硫与溴水反应生成硫酸和氢溴酸,反应中溴水褪色,故答案为:溴水褪色;
(3)亚硫酸钠和浓硫酸制取二氧化硫的反应为亚硫酸钠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浓),故答案为:(浓);
(4)由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硫代硫酸钠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3价应介于氧化剂和还原剂中硫元素化合价之间;
A.硫化钠和硫单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都低于+3价,则硫化钠和硫不可能反应制得硫代硫酸钠,故错误;
B.亚硫酸钠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硫单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3价应介于+4价和0价之间,则亚硫酸钠与硫能反应制得硫代硫酸钠,故正确;
C.亚硫酸钠和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都高于+3价,则亚硫酸钠和硫酸不可能反应制得硫代硫酸钠,故错误;
D.二氧化硫和硫酸钠中硫元素的化合价都高于+3价,则二氧化硫和硫酸钠不可能反应制得硫代硫酸钠,故错误;
故选B;
(5)二氧化硫与氢硫酸反应生成硫沉淀和水,反应中生成3ml硫,反应转移4ml电子,表示反应中转移电子数的双线桥为,故答案为: ;
(6)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的亚硫酸使雨水样品呈酸性,溶液pH小于5.0,亚硫酸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强酸硫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导致雨水样品的pH减小,酸性增强,故答案为:溶于水形成,被空气中的氧化为,导致pH越来越小。
三、实验题
17.钠的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I.为了测定和的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某同学用如下实验装置完成实验。
(1)实验前首先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称取65.4 g混合物于锥形瓶中,打开止水夹,通入,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打开旋塞,当锥形瓶中没有气泡生成时,关闭旋塞,再次打开止水夹,通入一段时间。停止通,装置C的质量增加30.8 g。
①两次通入的目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混合物中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l。
II.侯德榜“联合制碱法”将制碱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该工艺以氯化钠为原料制取纯碱,主要流程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已略去)。
资料:沉淀池中的反应为。
(3)操作1的名称为______;煅烧炉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物质X可循环利用,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5)工业上可用纯碱代替烧碱溶液与反应可制得一种在生产、生活中常用于漂白、消毒的物质,同时有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检查装置气密性
(2) 第一次通入是为了排除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干扰实验 第二次通入是为了将反应后的全部通入装置C中 0.3
(3) 过滤
(4)
(5)
【分析】Ⅰ.装置A中Na2CO3、NaHCO3的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CO2,CO2经B装置中浓硫酸干燥后通入装置C中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反应前后装置C的质量差即为生成CO2的质量,根据C原子守恒和CO2的质量计算碳酸钠的质量m(Na2CO3),装置D吸收空气中CO2,避免产生影响,造成误差;
Ⅱ.以氯化钠为原料制取纯碱流程为:饱和NaCl溶液、NH3、CO2在沉淀池中反应生成NaHCO3沉淀和NH4C1,反应方程式为:NaCl+CO2+NH3+H2O=NaHCO3↓+NH4Cl,然后过滤分离得到NaHCO3晶体和滤液,即操作l为过滤;加热煅烧NaHCO3晶体得到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CO2↑+ H2O,滤液中加入NaCl颗粒、通入氨气得到更多NH4C1,分离出的NH4C1用作化肥,煅烧NaHCO3晶体产生的CO2气体和滤液剩余物循环到沉淀池中用于NaHCO3的制备。
【详解】(1)该实验涉及CO2气体质量的测定,要防止CO2气体外溢,所以实验前首先要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气密性;
(2)①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准确测定反应生成的CO2气体的质量。第一次通入N2的目的是排出装置内的CO2气体;第二次通入N2的目的是使反应生成的CO2气体完全被装置C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②装置C的质量增加30.8 g,说明碳酸钠、碳酸氢钠共生成CO2气体的质量为30.8 g,设混合物中Na2CO3的物质的量为x ml、NaHCO3的物质的量为y ml,则106x+84y=65.4 g;x+y=,两式联立解得x=0.3 ml,y=0.4ml,则混合物中Na2CO3的物质的量为n(Na2CO3)=0.3 ml;
(3)操作1是沉淀池中分离出滤液和碳酸氢钠固体,该操作名称为过滤;
煅烧炉中NaHCO3加热分解生成Na2CO3、CO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CO2↑+ H2O;
(4)NaHCO3煅烧分解产生的物质X是CO2,CO2可以再通入沉淀池中用于制取NaHCO3,故物质X可循环利用,其化学式为CO2;
(5)饱和纯碱溶液与Cl2反应可制得一种常用于漂白、消毒的物质,该物质是NaClO,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可知还生成NaCl,同时有NaHCO3生成,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2CO3+Cl2+H2O=NaC1+NaClO+2NaHCO3。
四、工业流程题
18.工业上利用淡盐水(NaCl溶液)制取晶体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蒸发浓缩”中,应在______(填“大量”或“少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
(2)“电解”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吸收”时反应生成NaCl、和,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每吸收标准状况下体积为5.6 L的,消耗NaOH的质量为______g。
(4)“转化”时,KCl与可以反应生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经过过滤、洗涤干燥后可以得到晶体,设计实验验证晶体已经洗涤干净:_________(写出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
【答案】(1)少量
(2)
(3) 20
(4) 相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远小于KCl和 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振荡,溶液未变浑浊,说明晶体已洗涤干净
【分析】淡盐水蒸发浓缩后得到饱和氯化钠溶液,电解氯化钠溶液得到氢气、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将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得到氯酸钠,加入氯化钾进行转化,得到氯酸钾;
【详解】(1)“蒸发浓缩”中,应在少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得到饱和食盐水;
(2)“电解”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吸收”时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NaCl、和,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根据反应可知,每吸收标准状况下体积为5.6 L的,即0.25ml,消耗NaOH的质量为0.25ml=20g;
(4)相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远小于KCl和,故“转化”时,KCl与可以反应生成;
经过过滤、洗涤干燥后可以得到晶体,设计实验验证晶体已经洗涤干净: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振荡,溶液未变浑浊,说明晶体已洗涤干净。
主族
周期
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0族
1
①
2
②
③
④
⑤
3
⑥
⑦
⑧
⑨
时间/h
0
2
4
6
8
10
pH
5.0
4.8
4.5
4.3
4.2
4.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省沧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河北省沧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共12页。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北省唐山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题,填空题,元素或物质推断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