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灯笼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灯笼教案及反思,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评价任务,资源与建议,课前预习,学习过程,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标要求】
1.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
2.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3.学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交流审美感受,体会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4.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重要词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通过圈点、批注等多种方式呈现对作品中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理解。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理清写作思路,认知文中“灯笼”的民俗意义、文化价值。
2.分析文中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体会作者对往昔生活和家国天下所寄寓的复杂感情。
【学习重难点】
分析文中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体会作者对往昔生活和家国天下所寄寓的复杂感情。
【评价任务】
1.通过了解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认知文中“灯笼”的民俗意义、文化价值,体会本文选用的小说的生活题材。(达成并检测目标1)
2.通过分析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通过书面语言及化用诗词语句的品读,把握语言清新典雅而意蕴深厚的特点。(达成并检测目标2)
3.通过重点语句的赏析,理清作者情感变化,体会“灯笼”寄寓的复杂情感。(达成并检测目标3)
【资源与建议】
1.《灯笼》是部编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文章以“灯笼”为题,回忆作者早年与灯笼相关的一些生活景象,流露出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并在结尾处结合当时的国运时事,表明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愿为保卫国家充当“马前卒”的意志和热情。
2.学习这篇散文,要注意分析文中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认识文中“灯笼”的民俗意义、文化价值,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往昔生活和家国天下所寄寓的复杂感情。
【课前预习】
通读全文,标注段落序号,梳理生字词。
【学习过程】
情境
前些天,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帖子:
散文家、教育家吴伯箫在《无花果——我与散文》一文中,曾提到1935年在青岛时,“曾妄想创作一种文体:小说的生活题材,诗的语言感情,散文的篇幅结构。内容是主要的,故事,人物,山水原野以及鸟兽虫鱼;感情粗犷、豪放也好,婉约,冲淡也好,总要有回甘余韵。”我认为《灯笼》一文,就是吴伯箫这种新文体尝试的典型代表,但是却缺乏足够的证据。真诚地邀请你来为我提供证据,好么?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了解到,吴伯箫的新文体有哪三个方面的特点?
【预设】
小说的生活题材
诗歌的语言感情
散文的篇幅结构
何以证明《灯笼》一文是他的“妄想”实践的代表作品呢?
可尝试用一种新读法“五看法”来寻找他的这份“匠心”。即看篇,看段,看句,看词,看意。
这“五看法”,从整体到局部,逐渐进入到文字深处,看语言语用,最后都指向文章的“意”。
本节课将重点用“三看”来研读文本,即看段、看句、看意。
【设计意图】创设真实任务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并授以阅读的方法。
学习任务一
看段——了解主要内容
理清写作思路
活动:默读课文,圈点勾画作者围绕“灯笼”所写的人和事。
【预设】
第2段 提着灯笼会想起很多往事:犬吠、呵狗声、社戏台下的表演等。
第3段 “我”挑灯接外祖父;夜晚吃饭,庭院里还亮着灯。
第5段 挑着灯笼上下灯学;母亲特意为“我”预备小纱灯。
第6段 乡俗还愿唱戏村头挂红灯;红灯给夜路孤行客照路。
第7段 唐明皇结彩绘登楼;元宵节跟了龙灯跑半夜、跑马灯、猜灯谜。
第8段 族姊远嫁,有满街的灯火;《宋史·仪卫志》载,准有打灯笼子亲事官八十人。
第9段 用朱红在纱灯上描宋体字。
第10段 想象历史上宫灯的样子,汉献帝处境可悯时有灯笼作伴。
第11段 将军挑灯笼看剑;我愿做灯笼下的马前卒。
第12段 于今灯笼又不够了。
梳理事件,按照内容分类,并分析其蕴含的意义。
明确:《灯笼》具有小说生活题材的证据——
历史现实传奇韵味 习俗风尚乡土味浓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运用圈点勾画等方式加深对课文内容及形象深意的理解,感受本文选用的生活题材的特点。认知文中“灯笼”的民俗意义、文化价值。
学习任务二
看句——体会表达方式
品析语言特点
活动1:在课文第2、3、11、12段里,除了叙述、描写的文字,还能从哪些语句中读出作者的情感呢?
带着问题默读这几段,圈点批注,试着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
【预设】
第2段,“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直接抒发了对灯笼的喜爱,引出下文对灯笼的回忆。
第2段,“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总结上文,写出了关于灯笼的回忆之多,表达了作者对灯笼的一往情深。
第3段,“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表达了对往事的追忆与怀恋。
第11段,“你听,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也要像古代名将那样冲锋陷阵,奋勇杀敌的强烈愿望。
第12段,“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运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团结全国人民抗战,打败敌人,保卫好自己的家园。
朗读、齐读课文第11、12段,体会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作用
【预设】
描写、叙述、议论和抒情融于一体,自然而然地交错进行,创造了散文的艺术境界。夹叙夹议,叙议有机结合是散文常见的写作手法。
明确:《灯笼》带有散文的篇幅结构的证据——
描叙议抒融一体
夹叙夹议散常见
活动2:本文是20世纪30年代的散文名篇,其语言清新典雅而意蕴深厚,散文为了贴近现实生活,贴近读者,很容易引入口语,显得清新活泼,但这篇文章似乎正好相反,好多地方读起来很拗口,但细品后别有一番味道。
找出书中这几句话,读一读,感受其语言特点。
第2段:“雪夜驰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
第6段:“真是,若有孤行客,黑夜摸路。正自四面虚惊的时候,忽然发现星天下红灯高照,总会以去村不远而默默高兴起来的吧。”
第8段:“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第10段:“假定是暖迟迟的春宵,西宫南内有人在趁了灯光调绿嘴鹦鹉,也有人在秋千索下缓步寻一脉幽悄,意味应是深长的。”
【预设】这些词句更书面语化,书面语言更简洁,非常文雅,有韵味,有意境。
活动3:展示与课文中词语相关的古诗文,重点赏析《正月十五夜》及《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学生齐读,并概括所描绘的场景。
正月十五夜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预设】
第一首,热闹、灯火璀璨。与文中的元宵节热闹意境相似。
第二首,写挑灯回忆战场上的将士们的雄壮、勇往直前,感受到作者对冲到前线,奋勇杀敌的渴望。
明确:《灯笼》具有诗的语言感情的证据——
书面语言增文雅
古典诗文添意境
【设计意图】活动1分析文中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活动2、3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训练语感,读出韵味。
学习任务三
看意——感受形散神聚
探寻情感深意
活动:体会灯笼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结合任务一、任务二内容,小组讨论交流。
【预设】 灯笼寄托着祖父、母亲等亲人的慈爱和牵挂; 灯笼寄托着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 灯笼是一种民俗,寄托着作者的乡情; 灯笼寄托着作者很多美好的童年回忆; 灯笼为夜行人指路,温暖他人,更温暖作者; 灯笼也表达了作者愿做马前卒的爱国热情。
纵观全篇,以“灯笼”为线索,作者由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引发对古代名将的追慕,又由追忆历史转而表现国难现实,在结尾卒章显志,表达了爱国的热情。我愿做灯笼下的马前卒,作者热切希望冲上前线,奋勇杀敌,他有着以天下为己任,保家卫国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由一人到一家到国家到天下,并且是由灯笼这一小物及生活琐事写起,这也是散文常见的写法:以小见大。
明确:《灯笼》具有散文篇幅结构的证据——
灯笼明线串联片段,
情感暗线脉络清晰。
卒章显志表达情感,
以小见大隐含情怀。
【设计意图】体会作者对往昔生活和家国天下所寄寓的复杂感情。
课堂小结
看段:
了解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
——小说的生活题材
看句:
体会表达方式——散文的篇幅结构
品析语言特点——诗的语言情感
看意:
感受形散神聚,探寻情感深意
——散文的篇幅结构
交流《灯笼》是吴伯箫新文体尝试的典型代表的证据,每人任选一点说即可,注意要结合具体的文本内容来谈。
【预设】
1.课文所叙事情多而且杂,谈亲情,谈乡俗,谈历史,谈壮志,有真实经历,也有历史想象,历史与现实结合,很有古典传奇小说的韵味。
2.课文提到了很多民风民俗,这些题材很有乡土小说的特征。
3.本文运用了很多书面语言,读起来文雅,有韵味。古典诗词的引用或化用很有意境。本文的语言凝练、意境丰富,很有诗一般的语言感情。
4.本文夹叙夹议,多处抒情,这都是散文的写法特征。
5.灯笼是明线,情感是暗线,在结尾卒章显志,表达作者爱国情感,由灯笼小物件,做纱灯描红字等小事写起,引出家国情怀的大主题,以小见大。这些都是散文的显著特征。
明确《灯笼》这篇文章散文的文体,体会吴伯箫散文的写作特色。
【设计意图】完成课时情境,总结《灯笼》的写作特色。
检测与作业
本文有着诗的语言情感,让我们文采飞扬,畅写诗歌《灯笼》。
灯笼是指引祖父回家的一盏明灯/
是母亲……
是……
灯笼是家的思念/
是国……
学生写完后,可以分享,也可布置成作业,课下完成。
示例1:
灯笼是指引祖父回家的一盏明灯 是母亲白发上的一缕青丝 是孤行客心中的一份安心 是保家卫国时的一声号角
示例2:
灯笼是家的思念 是国的召唤 是光明的化身 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万丈光芒
示例3:
一盏灯笼, 闪着祖父的慈爱, 漾着母亲的牵挂, 贮蓄着对亲人的感激;
一盏灯笼, 为夜行之人指路, 除去他们内心的恐惧和孤寂;
一盏灯笼, 记录着岁月的沧桑, 镌刻着家族历史的变迁;
一盏灯笼, 照着往昔英雄英勇杀敌的气概, 也激荡着我与祖国同命运、共呼吸的誓愿!
学后反思
1.“五看法”具体指哪些阅读方法?借助“三看”在《灯笼》一文中你都看到了什么?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对吴伯箫散文的写作手法及风格有了怎样的认识?读一读他的散文集《羽书》。
3.文采飞扬:畅写诗歌《灯笼》。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灯笼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整体感知,1-2 说灯笼缘,3-11 忆灯笼事,12 明灯笼情, 学以致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灯笼教学设计,共1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导入,初读文本,整体感知,再读文本,合作探究,三读文本,感悟提升,拓展延伸,学以致用,课外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灯笼教案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