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华一寄宿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展开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华一寄宿学校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共54分)
1.(3分)下列图中,关于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2.(3分)下列估测的数据中,最不接近实际的是( )
A.教室的门高度约为2m
B.人体感觉比较舒适的气温约为40℃
C.正常情况下,用停表测量,人的脉搏每跳动10次所用时间约为10s
D.正常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5kg
3.(3分)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36cm、2.57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A.2.41cm B.2.357cm C.2.35cm D.2.36cm
4.(3分)甲、乙两物体在同一桌面同一起点同时向右运动,两物体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0~6s内甲、乙运动的路程之差为18m
B.以乙为参照物,甲向左运动
C.甲、乙均向右做加速运动
D.以甲为参照物,乙向左运动
5.(3分)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响度越大
B.超声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比次声波传播速度大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音色不同
D.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次声波的响度太小
6.(3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超声波的产生
B.“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调来识别的
C.声呐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
D.城市街头设置的噪声监测仪能减弱噪声
7.(3分)一静止在水面上的测量船利用声呐测量海底的深度,从发出超声波信号到接收到返回的信号用时0.6s。已知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则该处海水深度为( )
A.150m B.450m C.600m D.900m
8.(3分)“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螣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9.(3分)在小实验“纸锅烧水”中,水沸腾了而纸锅没有烧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纸的散热性很好
B.纸的着火点高于火焰的温度
C.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
D.水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
10.(3分)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许多优美的诗词既是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生动描述,也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
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相对出”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B.“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轻舟”的运动是以山作为参照物的
C.“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玉笛暗飞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D.“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疑水浅”是光从空气射向水面发生了反射形成的
11.(3分)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是( )
A.日晷面上呈现晷针的影子
B.景物在观后镜中成像
C.宇航员透过水球成像
D.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
12.(3分)如图所示为某一条入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路径,保持入射光线不变,通过调整平面镜使反射光线射向P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面镜向右平移
B.调整后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不再相等
C.平面镜应该绕支点逆时针转动
D.平面镜应该绕支点顺时针转动
13.(3分)暑假小明去五台山旅游,站在清澈的湖边,望向平静的水面,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鱼戏白塔绿树间”(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云的倒影是实像——光的反射
B.看到游动的鱼是虚像——光的折射
C.白塔的倒影是影子——光的直线传播
D.绿树的倒影是虚像——光的折射
14.(3分)如图所示,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80cm刻度线处,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烛焰未画出),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此时光屏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此时若只向右移动凸透镜,能再次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实像
C.此时若在凸透镜前放置一块远视眼镜片,则只将光屏右移也能再次接收到清晰的像
D.若将透镜换为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则只将光屏左移也能再次接收到清晰的像
15.(3分)图a是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刻度尺的一部分,甲、乙、丙、丁是通过凸透镜所看到的刻度尺的像。若凸透镜先贴着刻度尺然后逐渐远离,则看到刻度尺的像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C.乙→丁→甲→丙 D.丙→甲→乙→丁
16.(3分)如图所示是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矫正
B.甲是远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C.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矫正
D.乙是近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17.(3分)如图所示A、B、C三种物质的m﹣V图象,由图象可知( )
A.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B.质量相同的情况下,A、B、C三种物质体积之比为2:3:5
C.A、B、C三种物质的密度大小关系是ρA>ρB>ρC
D.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18.(3分)小明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得到的数据如表,则量杯的质量与液体的密度分别是( )
液体与量杯的总质量m/g
35
50
60
75
液体的体积V/cm3
8
20
28
40
A.20g,1.0×103kg/m3 B.25g,1.25×103kg/m3
C.35g,1.0×103kg/m3 D.20g,0.8×103kg/m3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46分)
19.(1)如图1纪念币的直径为 cm;
(2)如图2所示,体温计示数为 ℃;
(3)如图3所示,停表的读数为 s。
20.如图所示,SC、SD为点燃的蜡烛发出的两条光线,光线SC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O为凸透镜的光心,F为凸透镜的焦点,光线SD斜射到平面镜上。请画出:
①光线SC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②光线SD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21.如图是小范用闪频照相机拍摄的小球在空中下落的一张频闪照片。已知竖直墙壁上每块瓷砖的高度为0.2m,闪光灯每隔0.1s闪亮一次(即拍摄一次)。由图可知,小球从位置A到E做的是 (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小球在AE段的平均速度为 m/s。
22.如图所示,小欣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的原理是 。
(2)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 。(填“较大”或“较小”)
(3)小车通过AB段时,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m/s。
(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填“大”或“小”)。
(5)根据实验,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23.小睿在“探究海波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了如图甲所示的图象。
(1)实验时,组装器材要 (填“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水浴法加热的好处是 。
(2)图甲中,海波的熔化过程是 段(用图中字母表示),熔化过程经历了 min,此过程中海波处于 态,海波在E点是 态(均填“固”或“液”)。
(3)由该图象可知,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填“相同”,“不同”)
24.如图所示是小黄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 ;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 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 ;
(3)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为了让左侧的小郡也能够看清蜡烛A的像,小郡只将玻璃板向左平移,则蜡烛A的像的位置 (选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不变”)。
25.小范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调整器材高度时,应 (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使三者中心在 。
(2)器材处于图甲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与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相同。
(3)将蜡烛移动至20cm刻度处,应将光屏移动到 cm刻度处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4)在图甲中将一镜片放在烛焰和透镜之间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左移动,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则所加镜片可以矫正图乙 图(选填“左”或“右”)的视力缺陷。
(5)实验中,光屏上已经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小黄不小心用手指的指尖触摸到了凸透镜,则光屏上会出现 (填“指尖的像”“指尖的影子”或“完整烛焰的像”)。
26.小范在实验室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矿石的密度。他先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在图甲位置静止。接着他将平衡螺母向 (填“左”“右”)调节,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然后他用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矿石的质量为 g。最后他用量筒测量矿石的体积,示数如图丙所示,矿石的体积是 cm3,由此可得矿石的密度为 g/cm3。
27.小郡驾车去樟林古港,她打开手机导航,搜索了驾车路线,导航地图如图所示,“全程畅通”的路线路程是17km,预计时间是37分钟。
(1)若只按“全程畅通”的路线,小郡以34km/h的速度匀速行驶,需要多长时间到达?
(2)若按手机给的“全程畅通”的路线和时间,求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结果保留整数)
28.一只量程为100mL的量筒,里面已注入了50mL的水,再将一个质量为54g、密度为2.7g/cm3的铝块放入量筒中,水能淹没铝块,求:①量筒中水的质量;②放入铝块后,水面到达的刻度值。
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华一寄宿学校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共54分)
1.【答案】D
【解答】解:A、零刻线磨损的可以从其他的整刻线开始测起;但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所以A错;
B、要从刻度尺的零刻线开始测起,所以B错;
C、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没有紧贴被测长度,所以C错;
D、刻度面紧贴被测物体,起始端从零开始,故D正确;
故选:D。
2.【答案】B
【解答】解:A、教室的高度约3m,教室门的高度在2m左右,故A符合实际;
B、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环境气温在23℃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1min跳动的次数在75次左右,跳动10次的时间接近10s,故C符合实际;
D、中学生平均质量为50kg,个别同学质量略大于此数值,在55kg左右,故D符合实际。
故选:B。
3.【答案】D
【解答】解:在四次测量的数据中,2.57cm记录的数与其他三次差别太大,故2.57cm记录错误,故应去掉;
物体的长度为L=2.35cm+2.36cm+2.36cm3≈2.36cm。
故选:D。
4.【答案】D
【解答】解:A、由图知,甲的速度v甲=s甲t甲=12m4s=3m/s;乙的速度v乙=s乙t乙=4m4s=1m/s;
由v=st可知,甲车6s通过的路程:s甲=v甲t甲=3m/s×6s=18m;乙车6s通过的路程:s乙=v乙t乙=1m/s×6s=6m;
两车之距s=s甲﹣s乙=18m﹣6m=12m,故A错误;
BD、由以上分析知,v甲>v乙,以乙为参照物,甲向右运动,以甲为参照物,乙向左运动,故B错误,D正确;
C、由图像知,甲、乙两物体的s﹣t图像是过原点倾斜向上的直线,则甲、乙均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故选:D。
5.【答案】C
【解答】解:A、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越大,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故A错误;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音色不同,故C正确;
D、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次声波的频率低于20Hz,故D错误。
故选:C。
6.【答案】C
【解答】解:A.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故A错误;
B.音色是判断发声体的依据,“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识别的,故B错误;
C.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利用声呐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绘出水下数千米处的地形图,故C正确。
D.城市街头设置的噪声检测仪不能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7.【答案】B
【解答】解:由v=st得声波传播的距离:
s=vt=1500m/s×0.6s=900m,
海底的深度:
h=12s=12×900m=450m。
故选:B。
8.【答案】C
【解答】解:A、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植被表面形成的。故A错误;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形成的。故B错误;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形成的。故C正确;
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9.【答案】D
【解答】解:用纸锅烧水时,纸锅、水开始吸热温度升高,当水达到沸点时,吸热开始沸腾,但温度保持不变,由于水的沸点远低于纸的着火点,所以纸锅不会燃烧。所以D说法正确。
故选:D。
10.【答案】D
【解答】解:A、青山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而“青山相对出”,是因为青山相对于两岸的位置发生了改变,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故A正确。
B、以山为参照物,“轻舟”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轻舟”的运动是以山为参照物的,故B正确。
C、“谁家玉笛暗飞声”此处的“玉笛”指的是笛子,笛声是由笛管内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
D、“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中“疑水浅”是因为光从水斜射向空气时发生了折射,故D错误。
故选:D。
11.【答案】A
【解答】解:A、日晷面上呈现晷针的影子,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故A正确;
B、景物在观后镜中成像是属于光的发射现象,故B错误;
C、宇航员透过水球成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错误;
D、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是光的折射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12.【答案】D
【解答】解:A.若平面镜向右平移,入射点和法线的位置不变,则反射光线也不变,所以反射光不能射到P点,故A错误;
B.调整平面镜后,仍然遵守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和入射角仍然相等,故B错误;
CD.保持入射光不变,连接OP即为第二次的反射光线,作∠AOP的角平分线OM,即为新的法线,作OM的垂线即为第二次平面镜的位置,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平面镜应顺时针转动,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13.【答案】B
【解答】解:A、看到白云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白云的虚像,故A错误;
B、看到游动的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鱼的虚像,看到的像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故B正确;
CD、白塔的倒影、绿树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D错误。
故选:B。
14.【答案】C
【解答】解:A、由题意知,此时物距小于像距,即说明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正确;
B、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在蜡烛与光屏之间向右移动,根据凸透镜光的可逆性当物距等于像距,像距等于物距时,能再次在光屏成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正确;
C、此时若在凸透镜前放置一块远视眼镜片,远视镜片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使得像成在光屏的左方,则只将光屏左移也能再次接收到清晰的像,故C错误;
D、凸透镜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是:物远像近像变小,只将凸透镜换为焦距更小的凸透镜,相当于增大了物距,则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且像逐渐变小,故D正确。
故选:C。
15.【答案】C
【解答】解:
(1)刻度尺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即乙图。
(2)刻度尺到凸透镜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即丁图。
(3)刻度尺到凸透镜的距离在二倍焦距处,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即甲图。
(4)刻度尺到凸透镜的距离在二倍焦距以外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即丙图。
综上可知,凸透镜从贴着刻度尺然后逐渐远离,则看到刻度尺的像的先后顺序为乙→丁→甲→丙,故选C。
故选:C。
16.【答案】B
【解答】解:
甲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是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弱,所以甲图表示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前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会聚一下,因此带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
乙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是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强,所以乙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发散一下,因此带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
综上所述,只有选项B说法是正确的。
故选:B。
17.【答案】A
【解答】解:
A、由图象知,同一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例函数关系,也就是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故A正确;
B、由图象可知,A、B、C三种物质质量均为30g时,其体积分别为50cm3、30cm3、20cm3,则质量相同的情况下,A、B、C三种物质体积之比为50cm3:30cm3:20cm3=5:3:2,故B错误;
C、在横轴取相同的体积,可以看出C物质质量最大,A物质质量最小,由公式ρ=mV知,C物质密度最大,B物质次之,A物质密度最小,故C错误;
D、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质量、体积大小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18.【答案】B
【解答】解:
由表格数据可知,液体体积分别为8cm3和20cm3时,液体与量杯的总质量分别为35g和50g,
则液体体积为V=20cm3﹣8cm3=12cm3时液体的质量m=50g﹣35g=15g,
该液体的密度为:
ρ=mV=15g12cm3=1.25g/cm3=1.25×103kg/m3,
V1=8cm3液体的质量:
m1=ρV1=1.25g/cm3×8cm3=10g,
量杯的质量:
m0=m总1﹣m1=35g﹣10g=25g。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46分)
19.【答案】(1)2.50;(2)37.8;(3)32。
【解答】解:(1)由图1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5.00cm对齐,右侧与7.5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7.50cm﹣5.00cm=2.50cm;
(2)由图2知: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示数为37.8℃;
(3)由图3知:停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0.5min过一点;大盘的分度值是0.1s,而大盘指针在2s,因此秒表读数为0.5min2s=32s。
故答案为:(1)2.50;(2)37.8;(3)32。
20.【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
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由此画出SC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如图所示:
②由图知,D为入射点,过D点作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SD的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21.【答案】变速;2.5。
【解答】解:由图知,AB、BC的时间相同,小球通过的距离不相等,所以小球从位置A到C做的是变速运动;
小球在AE段通过的距离sAE=5×0.2m=1m,tAE=0.1s×4=0.4s,
则vAE=sAEtAE=1m0.4s=2.5m/s。
故答案为:变速;2.5。
22.【答案】(1)v=st;(2)较小;(3)0.25;(4)小;(5)小于。
【解答】解:(1)根据公式v=st计算小车的速度;
(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减小测量时间时造成的误差,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
(3 )AB段的路程:sAB=80.0cm﹣40.0cm=40.0cm,tAB=1.6s,
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v=sABtAB=40.0cm1.6s=25cm/s=0.25m/s;
(4)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v=st知,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小;
(5)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时,做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因此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故答案为:(1)v=st;(2)较小;(3)0.25;(4)小;(5)小于。
23.【答案】(1)从下到上;使固态物质受热均匀;(2)BC;3;固液共存;液;(3)相同。
【解答】解:(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因此在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水浴法加热的目的是使固态物质受热均匀;
(2)由图象可知,ABCD段海波的温度整体呈上升趋势,说明该过程中海波要吸热,且BC段海波的温度保持不变,所以BC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熔化时间6min﹣3min=3min,此时海波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由图象可知,到E点海波刚刚开始凝固,还处于液态;
(3)由该图象知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故答案为:(1)从下到上;使固态物质受热均匀;(2)BC;3;固液共存;液;(3)相同。
24.【答案】(1)较黑暗;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完全重合;相等;(3)不变;不变。
【解答】解:
(1)点燃蜡烛,烛焰在明亮的环境中,烛焰和明亮环境对比度较小,成像不太清晰;烛焰在黑暗环境中,烛焰和黑暗环境的对比度大,成像更清晰;
实验过程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侧,既能看到蜡烛A的像,也能看到代替蜡烛A的蜡烛B,当蜡烛A的像和蜡烛B重合时,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
(2)实验中,将蜡烛B放置在蜡烛A的像的位置,并使蜡烛B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可以方便的确定物、像的大小和位置关系;实验结果表面:物与像的大小相等;
(3)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蜡烛A的大小不变,像的大小不变;玻璃板向左移动,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不变,蜡烛A和蜡烛A的像还关于玻璃板对称,则蜡烛像的位置不变。
故答案为:(1)较黑暗;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完全重合;相等;(3)不变;不变。
25.【答案】(1)点燃;同一高度;(2)投影仪;(3)65;(4)右;(5)完整烛焰的像
【解答】解:
(1)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中实验的要求,必须让三者中心放在同一高度上,使其成像在光屏的中心;只有先将蜡烛点燃,才可以确定烛焰的中心,所以点燃蜡烛应在调整高度之前;
(2)由图知,像距大于物距,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根据这个原理制成;
(3)由凸透镜成实像规律可知,将蜡烛移动至20cm刻度处时,此时u=50.0cm﹣20.0cm=30.0cm,则:1f=1u+1v,110cm=130.0cm+1v,解答v=15cm,即将光屏移动到65cm刻度处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4)将一镜片放在烛焰和透镜之间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左移动,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说明所放的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是矫正远视眼的凸透镜,远视眼成像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故选右侧图;
(5)不小心用手指指尖触摸了凸透镜,因为凸透镜的其他部分仍能会聚光线而成像,所以光屏上呈现的仍然是烛焰完整的像;此时的手指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之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故答案为:(1)点燃;同一高度;(2)投影仪;(3)65;(4)右;(5)完整烛焰的像。
26.【答案】左;52;20;2.6。
【解答】解:(1)使用天平时,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线处,因为指针偏右,所以平衡螺母向左调节,使横梁平衡。
(2)矿石的质量为m=50g+2g=52g,
矿石的体积为V=40mL﹣20mL=20mL=20cm3,
矿石的密度为ρ=mV=52g20cm3=2.6g/cm3。
故答案为:左;52;20;2.6。
27.【答案】(1)需要0.5h到达;
(2)汽车的平均速度为8m/s。
【解答】解:(1)由速度公式v=st得,需要时间为:t=sv=17km34km/h=0.5h;
(2)从图中可知运动时间为37min,汽车的平均速度为:v'=st'=17km3760h≈27.6km/h≈8m/s。
答:(1)需要0.5h到达;
(2)汽车的平均速度为8m/s。
28.【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
(1)∵ρ=mV,
∴水的质量:
m水=ρ水V水=1g/cm3×50cm3=50g,
(2)∵ρ=mV,
∴铝块的体积:
V铝=m铝ρ铝=54g2.7g/cm3=20cm3,
放入铝块后,水面达到的刻度值:
V总=50cm3+20cm3=70cm3=70mL。
答:①量筒中水的质量为50g;②放入铝块后,水面到达的刻度值为70mL
湖北省武汉市华宜寄宿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华宜寄宿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武汉市华宜寄宿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华宜寄宿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共7页。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蔡甸区、黄陂区部分学校联考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蔡甸区、黄陂区部分学校联考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