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3年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2023年黑山县初中升学模拟考试(二)
九年级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l C-12 N-14 0-16 Na-23 Ba-137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8题各1分,9—10题各2分,共12分)
1. 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 高炉炼铁 B. 冰雪融化 C. 食物变质 D. 木材燃烧
【答案】B
【解析】
【分析】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详解】A、高炉炼铁过程中,铁矿石转化为铁,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冰雪融化过程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C、食物变质过程中,物质发生缓慢氧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木材燃烧过程中,有二氧化碳生成,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择B;
2.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测溶液 pH B. 过滤溶液
C. 稀释浓硫酸 D. 称量 NaCl 固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试剂,故图示操作不正确;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故图示操作不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切不可将水注入浓硫酸中,故图示操作正确;
D、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砝码与药品的位置放反了,故图示操作不正确。
故选C。
3.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之一。下列做法与此理念不相符的是
A. 使用一次性碗筷,树立健康意识
B. 积极植树造林,改善空气质量
C. 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防止水体污染
D. 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答案】A
【解析】
【详解】A、使用一次性碗筷,会浪费资源,增加制造餐具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不符合理念,故选项正确;
B、积极植树造林,改善空气质量,能减少环境的污染,符合理念,故选项错误;
C、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防止水体污染,保护了环境,符合理念,故选项错误;
D、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保护了环境,符合理念,故选项错误。
故选:A。
4.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的防腐
B.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稀有气体大约占0.03%
C. 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能用硫代替红磷
D. 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可以减少空气污染
【答案】B
【解析】
【详解】A、我们通常利用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来防止食品变质,故不符合题意;
B、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稀有气体大约占0.94%,故符合题意;
C、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如果用硫,则燃烧时产生的是二氧化硫气体,瓶内外无法形成明显的压强差,所以不能用硫代替红磷,故不符合题意;
D、因为燃放烟花爆竹时,点燃后其中的黑火药发生燃烧并爆炸,会产生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所以要禁止,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
5. 新型冠状病毒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下列事实与解释不相符的是
A. 配制 75%的酒精溶液时,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
B. 在家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一汞原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
C. 用过氧乙酸溶液消毒处理后可闻到刺激性气味—分子在不断运动
D. H2O2溶液可用于消毒,H2O 不能消毒—H2O2和 H2O 分子构成不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分子、原子的性质;
【详解】A:水和酒精混台后总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隙,不是分子体积变小,故错误,符合题意;
B:温度升高汞原子之间的间隙变大是水银温度计的原理,故正确;
C:用过氧乙酸溶液消毒处理后可闻到刺激性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故正确;
D:H2O2溶液可用于消毒,H2O 不能消毒,是因为这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则H2O2和 H2O 分子构成不同,故正确;
故选A。
6. 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7:24 B.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 化学方程式为: D. 该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答案】A
【解析】
【分析】该微观示意图表示的反应是:2H2S+3O22SO2 +2H2O。
【详解】A、参加反的硫化氢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34 ):(3×32 )=17:24,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反应前后硫元素由-2价变+4价,氧元素由0价变为-2价,硫元素和氧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未注明反应条件,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置换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后没有单质生成,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对微观图的理解,根据微观示意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由微观示意图找出反应物的个数时,要注意未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个数不能计算在内。
7. 吸烟有害健康。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几百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毒害作用很大的有一氧化碳、尼古丁和含有致癌物的焦油等。下列有关尼古丁(化学式为C10H14N2)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尼古丁完全燃烧只生成CO2和H2O B. 162g尼古丁中氢元素质量为14g
C. 尼古丁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5∶7∶1 D. 尼古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从尼古丁的化学式C10H14N2中可知,尼古丁中不仅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还含有氮元素,因此尼古丁完全燃烧不仅生成CO2和H2O,还有含氮物质生成,选项A不正确;
B、162g尼古丁中氢元素质量为:,选项B正确;
C、根据尼古丁的化学式C10H14N2,尼古丁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14)∶(14×2)=60∶7∶14,选项C不正确;
D、根据尼古丁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60∶7∶14,尼古丁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选项D不正确。
故选B。
8. 下列说法中,符合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是
A. 宏观与微观: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质量与元素种类、质量均不变
B. 变化与守恒:化学变化前后,催化剂的性质和质量都不发生改变
C. 探究与创新:用无色酚酞溶液代替紫色的石蕊溶液区分食盐水和白醋
D. 模型与推理: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A.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只是发生了重新组合,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质量与元素种类、质量均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B.化学变化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和质量都不发生改变,而物理性质常常发生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C.食盐水显中性,白醋显酸性均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D.金刚石和石墨中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因此物理性质不同,但由于构成原子相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难度较小,催化剂的概念、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保持其化学性质,易于判断。
9. 下列各组离子在 pH=13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 Mg2+、Ca2+、、OH- B. Fe3+、Ba2+、、Cl-
C. Na+、K+、Cl-、 D. Na+、、Cl-、
【答案】C
【解析】
【分析】pH=13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氢氧根离子。
【详解】A、镁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镁,钙离子能与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钙,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B、钡离子能与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且铁离子是黄色的,不符合题意;
C、四种离子在pH=13的溶液中不能形成沉淀、气体和水,可以大量共存,且是无色透明溶液,符合题意;
D、铵根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氨气和水,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 下表中有关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aCl2溶液中的少量盐酸
加入过量的氧化钙
B
除去Cu(NO3)2溶液中的AgNO3溶液
加入适量的锌粉,过滤
C
鉴别C、CuO和Fe粉
分别取样,滴入稀盐酸
D
鉴别化肥NH4Cl和(NH4)2SO4
分别取样,加熟石灰,研磨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氧化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但过量的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则会引入新杂质,该方案不正确;
B、锌与硝酸银、硝酸铜均能反应,则会将主要物质也除去,该方案不正确;
C、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溶液变蓝色,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有气体产生,溶液颜色变浅绿色,能鉴别,该方案正确;
D、熟石灰为氢氧化钙的俗称,能与铵根结合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则两种化肥中均有刺激性气味,不能鉴别,该方案不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1. 用化学用语填空。
(1)两个铵根离子_________;
(2)氦气__________ ;
(3)标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 。
【答案】(1)
(2)He (3)
【解析】
【小问1详解】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铵根离子表示为:;
【小问2详解】
氦气由氦原子构成,化学式为:He;
【小问3详解】
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标在数字前面。故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12. 下图为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A ~ D 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________。
(2)若 E 为某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的离子,则 x 的数值是___________。
(3)B 在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____周期。
【答案】(1) ①. BD ②. AC
(2)17 (3)三##3
【解析】
【小问1详解】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BD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
A、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且只有一个电子层,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符合题意;
B、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阳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不符合题意;
C、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符合题意;
D、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不符合题意;
故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AC;
【小问2详解】
若 E 为某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的离子,则该原子的质子数=x=2+8+8-1=17;
【小问3详解】
B中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阳离子,是其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的,故其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位于第三周期。
13. 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请回答下列生活中的有关化学问题:
(1)厨房中有下列几种食物: ①黄瓜; ②牛奶;③大米。其中富含维生素的是________。
(2)泡茶时, 可在茶杯内装上纱网, 该设计利用的化学实验操作原理是_________。
(3)某品牌口罩中加入了活性炭滤片,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性。
【答案】(1)① (2)过滤
(3)吸附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黄光中富含维生素,②牛奶中富含蛋白质,③大米中富含糖类,则富含维生素的是①。
【小问2详解】
纱网能分离液体和固体,则操作原理为过滤。
小问3详解】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颜色和异味。
14. 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___________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若甲中混有少量乙,提纯甲物质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
(3)在 t1℃时,将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各 30g 分别放入三个烧杯中,再分别加入 50g 水,充分搅拌后,能形成饱和溶液的物质是__________;将三个烧杯中的物质升温至 t3℃时,三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为__________。
【答案】(1)t2 (2)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3) ①. 甲丙 ②. 甲=乙>丙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t2℃时甲、乙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说明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甲、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甲中混有少量乙,提纯甲物质可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
【小问3详解】
t1℃时,甲、丙的溶解度为60g,乙的溶解度大于60g,故该温度下,将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各 30g 分别放入三个烧杯中,再分别加入 50g 水,甲、丙恰好饱和;乙全部溶解,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
将三个烧杯中的物质升温至 t3℃时,升温后,甲、乙的溶解度增加,甲、乙中溶质质量相同、溶剂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丙的溶解度减小,有溶质析出,升温后,丙中溶质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三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甲=乙>丙。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每空1分,共13分)
15. 2022年2月4日,第二十四届冬奥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本届冬奥会,传承中国风,尽显高科技,实现碳中和,打造了一届绿色和科技奥运,让人耳目一新。
(1)新技术——CO2 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是通过压力变化使CO2 汽化实现制冷,该过程可实现二氧化碳循环利用和碳排放几乎为零。减少碳排放,可以减缓日益加剧的_______。
(2)新能源——火炬采用氢气作燃料,体现绿色办奥的理念,氢气燃料实现“零排放”的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关闭火炬的燃气开关,使火炬熄灭,采用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
(3)新材料——中国使用石墨烯发热材料制造各类服饰,为运动员保暖御寒。已知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石墨烯属于_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
【答案】(1)温室效应
(2) ①. 2H2+O22H2O ②. 清除可燃物
(3)单质
【解析】
【小问1详解】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引起温室效应,则减少碳排放,能减缓温室效应。
小问2详解】
氢气燃烧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
关闭燃气开关,能隔离可燃物,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小问3详解】
石墨烯中只含有碳元素,属于单质。
16. “中国智慧”、“中国制造”誉满全球。首艘由我国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已于2019年上半年交付使用,执行我国极地考察任务。请回答相关问题。
(1)船体主要由钢板制成,钢板属于________(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船体表面涂有红色防护漆,其防锈原理是________。
(2)制造船舶所需的大量钢铁是以铁矿石为主要原料冶炼而得。写出工业上用赤铁矿炼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加入到硝酸银和硝酸铝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往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关于滤渣和滤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铜
②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铜
③滤渣中一定含有银
④滤液中滴加稀盐酸一定没有白色沉淀生成
⑤滤渣的质量一定比反应前铁粉和铜粉混合物的质量大
A. ①③ B. ③④⑤ C. ③⑤ D. ②④⑤
【答案】(1) ① 金属材料 ②. 隔绝水和氧气
(2)Fe2O3+3CO2Fe+3CO2 (3)C
【解析】
【小问1详解】
钢板是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铁与氧气和水共同接触时会生锈,刷漆能防止隔绝氧气和水,从而防锈。
【小问2详解】
赤铁矿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氧化铁能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金属活动性顺序:铝>铁>铜>银,则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加入到硝酸银和硝酸铝的混合溶液中,铁、铜不能与硝酸铝反应,铁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亚铁,然后铜才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说明滤渣中不含铁,即铁完全反应,但不确定铜是否与硝酸银反应,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铝和硝酸亚铁,可能含有硝酸铜和硝酸银,则①②③中,只有③说法正确。
④由于硝酸银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滤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银,则滴加稀盐酸时可能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法不正确。
⑤由于、,则铁、铜与硝酸银反应后,固体质量均增大,则滤渣的质量一定比反应前铁粉和铜粉混合物的质量大,说法正确。
则说法正确的有③⑤,故选C。
17. 思维导图是激发大脑潜能,练就科学思维的有效方法。图示中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属于不同类别,A和D只含有一种相同元素,C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图中“﹣”表示两种物质之间可以相互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生成另一种物质。分析推理,回答问题:
(1)C的化学式为:_____;A的一种用途为________;D→E反应类型为_____反应。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1) ①. CaCO3 ②. 改良酸性土壤 ③. 置换
(2)Ca(OH)2+2HCl=CaCl2+2H2O
(3)
【解析】
【分析】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属于不同类别,C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所以C是碳酸钙,五种物质为不同类别物质,A、B、E分别为单质、氧化物和碱中的一种,A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以生成C(碳酸钙),所以A为Ca(OH)2,A能与D反应,能与碳酸钙反应的物质是酸,所以D为酸,A和D只含有一种相同元素,则D应为盐酸,能与A相互转化的氧化物是水,所以最后猜测E为单质H2,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C是碳酸钙,化学式为:CaCO3,A为氢氧化钙,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D→E的反应可以是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该反应符合“一换一”的特征,属于置换反应;
【小问2详解】
反应①是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
【小问3详解】
反应②是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四、实验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18. 以下是初中化学的一些基本实验:
(1)图甲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进行实验的原因是_______。
(2)图乙实验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________。
(3)图丙实验设计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应怎样对药品进行改进________。
(4)图丁用三枚洁净无锈的铁钉探究铁生锈的条件。其中能证明铁生锈与氧气有关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答案】(1)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
(2)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隔绝氧气
(3)将碳酸钠粉末换为硝酸银溶液(或将盐酸换为氢氧化钙溶液等合理答案)
(4)a中铁钉生锈,b中铁钉无明显变化
【解析】
【小问1详解】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红磷替代品应满足的条件:可燃物能够在空气中燃烧;物质只能与氧气反应,不能消耗其他的气体;物质与氧气反应时只能生成固体,不能生成气体,若选择的反应产生气体,可将集气瓶中的水换成可吸收该气体的液体。所以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进行实验的原因是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故填: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
【小问2详解】
图乙实验烧杯中热水的作用:一是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二是使热水中的白磷隔绝氧气,铜片上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故填: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隔绝氧气。
【小问3详解】
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有气体生成逸散到空气中,造成天平不平衡,所以应将碳酸钠粉末换为硝酸银溶液,硝酸银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无气体生成,或将盐酸换为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无气体生成。故填:将碳酸钠粉末换为硝酸银溶液(或将盐酸换为氢氧化钙溶液等合理答案)。
【小问4详解】
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空气中的水、氧气等发生化学化学反应,a中铁钉满足铁生锈条件,a中铁钉生锈,b中铁钉只与水接触,b中铁钉无明显变化,c中铁钉只与氧气接触,c中铁钉无明显变化,所以能证明铁生锈与氧气有关的实验现象是:a中铁钉生锈,b中铁钉无明显变化,故填:a中铁钉生锈,b中铁钉无明显变化。
19.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B装置制取氧气,则二氧化锰放在_______里。
(2)使用 B 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应浸没在液面以下,目的是________,其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
(3)若用 F 装置收集干燥的氧气,验满的方法为________。
(4)利用装置 G 可以达到分离 CO、CO2 混合气体的目的,当关闭活塞乙,打开活塞甲,通入混合气体,可收集到_______气体。
【答案】(1)锥形瓶 (2) ①. 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②.
(3)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口,若复燃,则已经集满
(4)一氧化碳##CO
【解析】
【小问1详解】
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应把二氧化锰放在B装置锥形瓶内,故填:锥形瓶。
【小问2详解】
①使用 B 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应浸没在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故填: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②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小问3详解】
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用F装置收集干燥的氧气时,气体从a端通入,瓶内空气从b端排出,由于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口,若复燃,则已经集满,故填: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口,若复燃,则已经集满。
【小问4详解】
利用装置G可以达到分离CO、CO2混合气体的目的,当关闭活塞乙,打开活塞甲,通入混合气体,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可收集到一氧化碳气体,故填:一氧化碳或CO。
20.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探究一】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与稀硫酸是否能发生反应?
【实验操作】
(1)如图,在A试管中加入酚酞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
【实验反思】
(2)该化学小组同学在实验过程中还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该小组同学认为该瓶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其变质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针对该瓶氢氧化钠溶液的变质程度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二】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完全变质?
【提出猜想】猜想一:部分变质; 猜想二:完全变质
【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实验设计】如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先取少量该溶液于B试管中,加入几滴氯化钡溶液,过滤
有白色沉淀生成
猜想一成立
取上述滤液于C试管中,加入2~3滴酚酞溶液
上层清液变为红色
【实验反思】
(3)该小组有部分同学认为该实验不能判断“猜想一”一定成立,你的理由是_________。
【讨论与交流】
(4)将上述A、C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个烧杯中,最终只得到无色溶液。则所得溶液中的溶质(除酚酞外)一定含有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
(5)要想检验烧杯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否存在,写出你设计的一种实验方案:_______。
【答案】(1)指示反应是否发生
(2)2NaOH+CO2=Na2CO3 +H2O
(3)氯化钡溶液量过少,可能无法除尽碳酸钠,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不能判断溶液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合理即可)
(4) ①. 氯化钠、硫酸钠 ②. 硫酸
(5)取烧杯内的少量无色液体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若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则有硫酸(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酚酞遇酸性、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可以根据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判断氢氧化钠与硫酸是否发生反应,因此在A试管中加入酚酞溶液的作用是指示反应是否发生,故填:指示反应是否发生;
【小问2详解】
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而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 +H2O,故填:2NaOH+CO2=Na2CO3 +H2O;
【小问3详解】
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加入几滴氯化钡溶液,可能无法除尽碳酸钠,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不能判断溶液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故填:氯化钡溶液量过少,可能无法除尽碳酸钠,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不能判断溶液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合理即可);
【小问4详解】
由题中信息可知,所有的物质中含有的阳离子有H+、Na+(由于氯化钡滴加过少,钡离子已转化为沉淀,溶液中不存在钡离子),含有的阴离子有、Cl-、OH-、,将A、C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个烧杯中,最终只得到无色溶液,说明溶液中一定不含OH-、,H+能与OH-、发生反应,则溶液中可能含有H+,而Na+、、Cl-不能转化为沉淀、水或气体,因此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钠、硫酸钠,可能含有硫酸,故填:氯化钠、硫酸钠;硫酸;
【小问5详解】
硫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检验烧杯中是否存在硫酸,实验方案为取烧杯内的少量无色液体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若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则有硫酸(合理即可)。
五、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6分)
21. 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取 12 g 含碳酸钠的氢氧化钠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 101.7 g氢氧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的质量为 19.7 g。请计算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解: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
由氢氧化钡与碳酸钠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可得出:
得出x=10.6g,故12g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12g-10.6g=1.4g
得出y=8g,故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8g。
反应后氢氧化钠的总质量为:1.4g+8g=9.4g,
滤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根究化学反应方程的计算;
【详解】见答案
【点睛】本题只要是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根据题干中给出的已知量,结合相对分子质量之比等于实际质量之比,求出未知量。
2023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B.洗洁精,0)D.肥皂,1%,下同).,4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精品解析:辽宁省锦州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精品解析:辽宁省锦州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原卷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