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古诗文专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古诗文专练(7)《庄子》二则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古诗文专练(7)《庄子》二则,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下列选项中加粗词的意思相同的是,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翻译下面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7)《庄子》二则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将鹏与野马、尘埃作类比,说明万物都有所依凭,不能摆脱世俗束缚的道理。B.本文寓说理于神话传说之中,展现了庄子超凡的想象力,充满了梦幻的浪漫主义色彩。C.作者采用极其夸张的手法向我们展示了一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的大鹏形象。D.大鹏用翅膀拍打水面,激起三千米浪花,再乘坐盘旋的狂风,凭借若六月的气息离开北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3.下列选项中加粗词的意思相同的是( )A.怒而飞 满腔怒火B.去以六月息者也 扬长而去C.老翁逾墙走 铤而走险D.盗窃乱贼而不作 捉贼见赃4.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5.庄子文章善于运用多种艺术手法,请结合文段,任选两个角度进行赏析。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选自《北冥有鱼》)乙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马说》)6.下面语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怒而飞 怒:用力鼓动翅膀B.志怪者也 志:志向C.才美不外见 见:同“现”,表现D.策之不以其道 策:用马鞭驱赶7.下面语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B.去以六月息者也 以其境过清C.而伯乐不常有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D.其真无马邪 不可知其源8.翻译下面句子。(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9.阳阳同学读完这两篇选文作了这样的批注:语言精当,各具特色;借物抒怀,情感有别。对此,你是否赞同?结合语句阐释理由。阅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完成下面小题。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10.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梁:桥B.是鱼之乐也 是:指示代词,这C.安知鱼之乐 安:怎么D.请循其本 循:寻找11.下列句子是省略句的一项( )A.其此之谓乎。(《虽有佳肴》)B.我知之濠上也。C.子非鱼,安知鱼之乐?D.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北冥有鱼》)1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选文中,庄子与惠子争论的焦点是庄子究竟能不能知道鱼的快乐。B.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其实是他自己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表现出他顺应自然、追求绝对自由的理想。C.选文中,虽然庄子和惠子的性格、气质不同,但从辩论的结果可见,他们对事物的思维方法与认知结论是完全一致的。D.这个故事在《庄子》一书中显得别具一格,它虽然由庄子和惠子的辩论构成,但轻松、闲适,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阅读《<庄子>二则》,完成小题。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1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北冥有鱼(同“溟”,海) B.《齐谐》者,志怪者也(志向)C.是鱼之乐也(这) D.请循其本(追溯)14.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名为鲲 其如土石何B.怒而飞 博学而笃志C.去以六月息者也 蒙辞以军中多务D.子之不知鱼之乐 两狼之并驱如故15.下列对文章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北冥有鱼》的核心思想,旨在说明人应当活得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轻松自如。B.《北冥有鱼》一文在想象中夸张,如对鲲、鹏形象的描写显现出其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充满现实主义色彩。C.庄子从鱼儿自由活泼的生命状态中,由衷地感到了愉悦,他坚持认为鱼儿快乐,其实是他自己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D.虽然惠子与庄子的性格、气质不同,但从辩论结果可见,他们对事物的思维方法与认识结论,是完全一致的。16.翻译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当它振翅奋起而飞(用力/奋力鼓动翅膀)的时候,那展开的翅膀就好像悬挂在天空中的云。解析:【译文】: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好像悬挂在天空中的云。这只鹏鸟啊,在海水运动的时候将要飞到南海去。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大水池。《齐谐》是一本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齐谐》记载说:“大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而离开”。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中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2.答案:C解析:A.有误,是说它们都是不自由的,不是说不能摆脱世俗束缚;B.有误,本文以寓言的形式表达思想,展现了庄子超凡的想象力,充满了梦幻的浪漫主义色彩;C.正确;D.有误,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并没有说大鹏再乘坐盘旋的狂风。故选C。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用力鼓动翅膀/愤怒;B.都是“离开”的意思;C.跑趋向;D.害人/偷东西的人;故选B。4.答案:大鹏从天空往下看的时候,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解析:【译文】: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好像悬挂在天空中的云。这只鹏鸟啊,在海水运动的时候将要飞到南海去。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大水池。《齐谐》是一本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齐谐》记载说:“大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而离开”。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中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5.答案:(1)意境开阔,想象奇特;想象奇特丰富,气势磅礴,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翱翔天空,想象十分奇特。写鹏的南徙,“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意境壮阔(2)综合运用修辞手法;运用夸张,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营造了雄浑开阔的意境。写鹏鸟南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夸张,将鹏的翅膀比作天边的云是比喻。(3)巧借寓言,富有哲理;庄子运用大鹏凭借风的力量南飞的故事,讲述了大鹏飞翔受到了风的限制,还是有所依赖的,所以大鹏还是有所“待”,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说理形象,寓意深远。(4)对比鲜明,道理明确;那些山野中的游气(“野马”),飞尘(“尘埃”),空中的活动之物(“生物”)皆有风相吹而动,与鲲、鹏相比,他们实在是太渺小了,但他们要能够动起来,依然要有所凭借,即有所“恃”。显然,他们也没有达到逍遥。(答对两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艺术手法的分析。(1)想象奇特,意境开阔。“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干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以奇异的想象、夸张的笔法,描绘了鲲形体硕大、变化神奇、展翅翱翔的画面,显现出其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大鹏出现,神奇壮美,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2)综合运用修辞手法。“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以夸张的手法描写出鹏形体之大;“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鹏的翅膀比作天边的云。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显示出声势的浩大和广阔的意境。(3)借物说理。“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可知,大如鹏,小如野马、尘埃,都需要气息的吹动,从而说明了万物都有所凭依,不可能孤立存在,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是借物说理的方法。(4)对比鲜明,道理明确。“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庄子列举野马、尘埃等微小也需要有风的吹动才能够动起来,和巨大的鹏进行对比,说明了无论是微小的物还是庞大如鹏,都需要有所凭借,通过对比,使道理更加明确。6.答案:B解析:B.句意:记载怪异事物的书。志:记载;故选B。7.答案:A解析:A.于:介词,到/介词,到;B.以:介词,凭借/连词,因为;C.而: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D.其:助词,加强反问语气/代词,它的;故选A。8.答案:(1)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2)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解析:(1)苍苍:湛蓝;其:表示选择;正:真正;无所至极:看不到尽头;(2)食:同“饲”,喂。9.答案:两文语言精当,各具特色。甲文使用“三千里”“九万里”等词,用语夸张,想象雄奇;乙文连用“不”字,言简意赅,引人深思。甲文借“大鹏”迁往南海展现了作者对自由境界的向往,乙文以“千里马”遭受屈辱表达了作者的愤懑不平。解析:本题考查文章的阅读批注。“语言精当,各具特色;借物抒怀,情感有别”是从语言和表现手法两方法对两篇文章的批注,都是正确的。可分别结合文章内容加以解释。两文“语言精当,各具特色”。《北冥有鱼》语言气势磅礴,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如“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等,语言生动形象,赋予新奇的想象,运用夸张的手法,引起读者无尽的想象,有艺术张力。《马说》语言简练,言简意赅,如“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等,文中多处出现“不”字,旨在增强文章气势,有助于表达“世有伯乐,然后有干里马”的主题,引人深思。两文借物抒怀,情感有别。《北冥有鱼》中“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写鹏硕大无比;“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写其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借“大鹏”迁往南海展现了作者对自由世界的向往。《马说》中“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可知,作者借“千里马”被埋没的悲惨遭遇,表达对“伯乐”的祈盼,揭露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现象,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和深沉的痛惜。10.答案:D解析:D.请循其本:让我们追溯最初的话题。循:追溯。故选D。11.答案:B解析:B.我知之濠上也: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省略介词“于”,我知之(于)濠上也。故选B。12.答案:C解析:C.“他们对事物的思维方法与认知结论是完全一致的”错误。惠子与庄子的思想角度不一样,庄子从主观角度认识世界,而惠子从客观角度认识世界。惠子力辩,拘泥于事物的真实性;庄子巧辩,超然于物事之外。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故选C。1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重点字词的解释。B.志:记载。故选B。14.答案:D解析:A.代词,它的/句首语气词,加强反问语气;B.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并列;C.介词,凭借/介词,用;D.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故选D。15.答案:C解析:A.“旨在说明人应当活得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轻松自如”错误,旨在世间万物都有所凭借无法达到绝对自由的境界;B.“充满现实主义色彩”错误,应是充满浪漫主义色彩;D.“是完全一致的”错误,惠子与庄子的思想角度不一样,庄子从主观角度认识世界,而惠子从客观角度认识世界。故选C。16.答案: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解析:重要词语有: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以,用;息,气息;吹,吹拂。句意为: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古诗文专练(9)《马说》,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解释加粗的词,翻译句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古诗文专练(8)《礼记》二则,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解释下列加粗词在文中的意思,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古诗文专练(6)《小石潭记》,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句子是倒装句的一项是,下列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加粗词,将选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